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大学毕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女人别败在自己手里 送给女人18条靠谱的忠告!
热度 1 zjx 2017-6-20 10:16
1、你的衣服不用以量制胜,收起那些不达时宜的蕾丝、花边或者娃娃衫,从今天起你得确保挂在衣柜里的每一件衣服都有不错的质地、得当的样式和合适自个的色彩。 2、要对自个的外貌担任,别信任素面朝天才是美,不肯用时刻来打扮自个的女孩,请不要对其她美丽的女孩心生发生妒忌或不满。但脸上的粉不要厚到让他人忧虑你一笑会崩掉或掉渣什么的程度。 3、不断充实自个的内在,多看书,多学习。书架里别只摆言情和网络小说,你需求看点其他,社会、人文、政治、财经、时尚、家庭……花瓶易碎,美女易老,唯有你的内在弥久历新。 4、自傲!自傲!自傲!即使站在穿香奈儿洋装,挎着限量版LV包包的女性身边也要抬头挺胸,自傲满满。女性略微时尚一点,即可让男子爱的无法自拔!没钱时看不起自个的人,有钱了就会看不起他人 5、不要让一些人影响你的心境,这世上多臭不要脸的傻×都有,无视他们好了,别置气,你非要爱生气,那就活该被气死! 6、人都要长大且老练,大学毕业后不要再梳两条小辫子,别总一开口就:“我们女孩子……”装纯洁装心爱比不纯洁不心爱自身更要命。 7、性感不是一种打扮,而是一种气质,显露半个屁股不是性感。 8、不要信任偶像剧,别总以为自个是灰姑娘——灰姑娘常有而王子不常有。能够看星座,但不要太信任,否则会吃亏。 9、不要遇到困难或不高兴就想到哭,榜首滴泪是珍珠,第二滴是水晶,第三滴是露珠,第四滴即是自来水。假如软弱的不行了,请选好啼哭的目标,不要随意借肩膀和胸膛。
31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2017年应届生就业报告发布!
zjx 2017-6-17 11:05
国内最大的O2O招聘平台香草招聘联合新东方在线近日发布了《2017年应届生就业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专科应届生起薪2800元,本科应届生起薪4300元,硕士研究生起薪5900元,博士研究生起薪7900元。   调查显示,起薪与应届生预期薪酬存在较大幅度差距,其中专科应届生预期薪酬为3500元,本科应届生预期薪酬为5200元,硕士研究生预期薪酬为6500元,而博士研究生预期薪酬为9000元。性别在起薪上也呈现出较为明显差异,其中男性本科应届生起薪为4400元,而女性为3800元,二者相差600元。   大学专业不但意味着数年的学习方向,而且往往承载着一个沉甸甸的人生理想。大学毕业能否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直接意味着能否实现“学以致用”,甚至人生理想能否达成。不过,调查数据显示,56.7%的应届生表示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只有1/4的应届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直接对口,其他应届生表示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但不直接对口。   2017年最受应届生青睐的行业是IT/互联网/通讯/电子,其次是金融/银行/投资/基金/证券/保险,排在第三位的是服务业/医疗/酒店/旅游。   据统计, 今年毕业应届生人数又创新高,达到破纪录的795万人,就业成为每位应届生未出校门就要感受的压力。 在就业的高压下,“能不能找到工作”成为比“能不能找到如意的工作”更现实的选择。 毕业季,几家欢乐,几家愁。如果家庭没有厚的背景,不会读书,到大学混几年,毕业后如果做不了大学生应该做的事,很多的技能或者体力活不去做,或者做不了,那真的可能会被大学害了。
22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老了一起做家务
热度 5 卉樱果 2015-12-11 02:15
最早听说“阿姨”这个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一位资本家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和我这个只读到初二就进厂的学徒操作同一部磨床,自然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 她性格开朗虽然母亲早逝。到她家做客,遇到两个年长妇女,她一带而过地介绍:那是我家“阿姨”,一个照顾我爸,一个做菜烧饭。真是饿死的骆驼也大呀,在那 时,能用上“阿姨”的只有那些被抄家后底子依然的人家。 至于我,在没有阿姨的时候,前夫比阿姨还敬业。做了单身妈妈后,正值父母退休,他俩成了阿姨。后来,阿姨走进了上海千家万户,由于地域经济的差异,不管你是有钱没钱,只要家有老人有孩子或者双工薪夫妇,都请得起阿姨。九十年代初我进了外企,就像模像样地用起了“阿姨”。 相比于路上的乞讨者,我更愿意把钱多投点到阿姨的口袋里,因为我尊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移民到温哥华,一般百姓不时兴用阿姨。即使住独立屋(国内称“别墅”)的,人家买下就是为了寻求前院种花草后院种蔬菜的农家乐, 到了休息日经常看到主人操纵着割草机在院子里忙乎。等孩子长大了,老夫妇俩卖了独立屋住进公寓,宁愿把钱花在全球旅游上,也不会请阿姨。温哥华阿姨市场的兴旺,主要是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把用“阿姨”和“月嫂”的习俗也移到了异乡。 老公是老移民,早已西化了。所以嘛,家里肯定是没有阿姨的。但是他又是很旧中国的(广东人)-男人不做家务。我买了菜谱学做饭,拿起菜刀学切菜,最初两年我很自怜, 觉得那两年我做的饭菜,比我活过的五十多年还要多!那年回国过年,看到阿姨趴在地上清洁地板,我很感触,忍不住地告诉她:“阿姨呀,在温哥华我就是这样拖地板的。” 同时,我也发现,阿姨并没有我做的干净,阿姨扫拂的是表面的尘埃,我是彻底地清洁死角。我秀给阿姨看:应该这样扫,用力揩,手摸上去就不会再有腻子旮旯的感觉了。 儿子说我到了加拿大后变成了洁癖。 回到温哥华,对于每周一次趴在地上揩灰拖着吸尘器吸尘还是很郁闷的。直到有天去Sunset社区中心,拿到了一本小册子,从此淡化了委屈心态。那是一本老 人生活知识普及小册子,讲叙了生活自理对于生命的意义,还仔细教了如何做省力地做家务、上街买东西,以及天天锻炼的方法。比如从超市买好东西,把物品袋重 量均匀分手拎,避开电梯多走楼梯;不去洗车房,自己打扫车厢清洁车子;之后的几年(直到儿子家移民)我参加了社区老年瑜伽班/老年艺术班/老年合唱班接触 了不少加拿大老年人,即使是单身居住的老人尤其是西人,也以能够独立生活而骄傲,以能够自我打理为福气。这除了白人饮食关系比较有力外,也是两种文化的观 念差异。 我毕竟没有从小喝牛奶吃牛油的经历,体力还是弱的,揩灰小事,温哥华尘埃少。扫地吸尘毕竟力不从心了。2011年春看了广告,买了智能化扫地机器人Roomba, 出门的时候让它清扫。我家的房型是E型的,它一个角落也不会漏掉,还会在墙角边吭哧吭哧地扫了又扫,总之它扫出来的垃圾比我扫的多,它扫过的地,用拖把一拖就干净。清扫完毕后,它会自己返回到原处充电。 这样,洗碗用洗碗机,洗衣有烘干机,扫地吸尘用ROOMBA,揩灰用一次性掸子,家务工作量就少些了,再说在加拿大住久了,大家都一样地以干活为荣,自己做阿姨也就不委屈了。边做边听越剧跟着哼,权当锻炼身体。 但是,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各部位轮流疼痛成了常态,心脏又有二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新问题。七十二岁的老公今 年秋季突然大转变,主动要求一起做家务了。我不喜欢切菜(太重),老公说他切!我炒菜后铁锅倒出来很重,老公说他来倒!扫地机工作前家具移动椅子上桌也是 老公包了。甚至厨房的一切清洁都是他做了。这样我的工作量就少了很多,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心情爽了很多!毕竟他退休后那么多年的生活内容除了吃睡驾车 只是打坐念经祈祷打个太极。 Nothing is permament! Yeah! 请大家 点这里给我们的画和照片加加分吧,谢谢啦 ~
个人分类: 飞蛾扑火|15838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赴美留学也许是个大坑
热度 5 稻草 2014-9-7 15:12
  最近,一位学生的父母来访。因为我住在波士顿远郊,他们就包了个车直接开到我家来。进门后略作寒暄,两人就颇为惊讶地谈起送他们来的司机:华裔小伙子,中文不错,波士顿大学毕业,干这行已经两三年,这是一家中国老板开的公司,一小时就给他15美元!   我一下子看出他们惊讶背后的心思:两人正在为儿子的留美而努力。波士顿大学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研究性大学排名榜上列第41位,学费将近4.5万美元,加上生活费,一年费用怎么也要6万左右,竞争力相当强,儿子能进去就算谢天谢地了。如果幸运地被录取,四年投资将近150万人民币,出来就当这么个司机?要是这样,留美还图什么?“前50名校”还有什么意义?   我坦率地告诉他们:这位华裔是美国人,当然可以当司机。你们的儿子则连这个资格都没有。外国人干任何工作都要工作签证,要雇主花钱给你办才行。人家雇个工程师、大学教授、医生等高端人才,还犯得上操这个心。谁会为了雇个司机给你办呢?   这一小插曲,透露出中国的留美热中的一个巨大盲点:家长 和学生都一心想着上排名第几的学校,很少为下一步做准备。事实上,随着大学的普及,大学生早已成为普通劳动者。大学毕业,到星巴克站柜台算个不坏的工作。另外到餐馆跑堂、开出租、当搬运工等,完全是大学毕业生的正常职业。这些工作,也往往是临时的。大学毕业后这么过渡一下,然后想办法读研 究院。只有研究院毕业,才算专业人才。所以,留美不仅是上大学,必须有读研究院的规划。许多中国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大学一毕业,可选择的职业都是这些普通劳动者的临时工作。当然不可能有人给办工作签证。结果在美国一天也没有工作过,不过是大学校园混四年,和中国同屋做四年中餐,拿到文凭就回国。当然是百无一用、海龟变海带了。   《纽约时报》教育版最近公布一组数据,包括2011-2012年各种学历和专业的中等年薪以及失业率,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了解这个问题。比如,中国学生最为热衷的企业管理专业(BusinessManagement andAdministration),本科生的中等年薪就3.7万美元,几乎是最低端的工作,而且失业率高达7.1%;而同一专业的硕士学位持有者,中等年薪8万,翻了一倍还多,失业率仅4.3%。也难怪,在美国最底层的大学(即中国的家长和学生在排名榜上找不到的“四流大学”),其毕业生的都有三分之一要读研究院。在美国不读研究院,大学毕业不过是个打工仔。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如果有幸上了常青藤,并且表现优异,本科毕业去华尔街或精英企业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这仅属于极少数人。另外就是工程专业。在本科生已经成为普通劳动者的时代,工程专业仍然被誉为“第一个专业学位”,也就是最初级的“专业学位”。言下之意,其他本科专业根本不算专业。因为工程专业要求高,训练专门,水平不够没法儿混,拿个本科学位很难得。美国本科学位中等年薪最高的几个专业,基本全是工程:电子工程(6.2万)、机械工程(5.9万)、普通工程(5.7万)、计算机科学(5.3万)、民用工程(5.2万)。(需要指出的是,《纽约时报》的报道并不全面。比如,根据PayScale所公布的2013-2014年度本科专业起薪排名,排在第一的是石油工程,高达10.3万,大概体现了美国近年来油气业的暴富。)但是,作为专业人员,这仍然是相当低的工薪,除了极少几个例外,明显低于其他专业的硕士学位的年薪。比如,教育专业是最为清寒的专业之一,学生素质也属于最低之列,但本科以上的高等学位持有者中等年薪仍然有5.9万。护士拿个硕士,中等年薪则为8.7万。   另外,工程专业虽然供不应求,但本科毕业的失业率依然比较高,大致在5.1%到7.4%的幅度。如果在上述几个工程专业获得本科以上的高等学位,中等年薪就分别依次变为11.4万、10.9万、10.4万、10.3万、10.1万。也就是说,工程专业读了研究院,拿十万以上的年薪属于常规。更重要的是,拿到高等学位后失业率极低,大致都在3%以下。   《纽约时报》还指出,要成为有执照的工程师,需要本科四年工程专业的训练,并通过两个专业考试。但是,从2020年开始,工程师执照将邀请硕士学位。可见,即使是工程专业,本科也越来越不够用。   另一个被忽视的专业,就是护理。很少听说中国学生出来学护理的。但持有本科学位的护士中等年薪达5万,没有一个商科专业能与之相比。而且失业率仅4.8%。拿着硕士的护士,中等年薪则到8.7万,失业率仅为1.9%,属于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像耶鲁这样的名校,都设有护理学院。如今护理学又开始设立博士学位,让医生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很不高兴。这些都体现了护士地位之高。随着“婴儿潮”一代的退休,美国进入老龄社会,护士会更加供不应求。   如果不学工程和护理专业,那么中国学生在美国本科毕业后,恐怕难以指望找到工作。商科里最流行的两个专业是金融和会计,本科毕业生的中等年薪分别是4.7万和4.5万,失业率分别为6.9%和8.2%。一旦读了更高的学位,中等年薪就分别变为10.4万和9.1万。要注意,这恐怕包括许多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的年薪。我一位朋友的孩子拿到会计硕士,有幸在四大财会事务所之一找到工作,地点就在纽约市,但起薪也才5万多。   上述这些,不过是证明了我一贯的立场:上大学是为研究院卡位,本科本身不是高等教育的终点。这好比在中国读高中,上好高中是为了考大学能先声夺人。不管你上了什么有名的高中,不可能把高中文凭当事业跳板。何况现在美国的一个大学本科文凭还不如过去的高中文凭。   留美就像是一场长跑比赛。如果站在起跑线上时连自己是跑1500米、5000米、还是马拉松都不清楚,上来就跟着别人的节奏瞎跑,不失败才怪。中国的学生和家长们,过分盯着大学排名,在托福、SAT等考试上死拼,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穷尽,却很少想自己上大学后的平均成绩、也不肯拿出时间和精力为之进行准备。这就好像一名万米运动员,把所有的精力都在前五圈上消耗掉。后面二十圈怎么办?他们的回答是:跑完前五圈再说。你见过这样的运动员吗?   这种急功近利的战术,造成了诸多恶果。其中之一,就是在托福、SAT上创造了比自己实际水平高许多的分数,最终还真可能上了比自己实际水平高一截的大学。达到这一目的的人,都觉得自己捡了个便宜。但问题是,大学层级越高,要求越严。如果你入学前所有精力都花在考试上,就更不可能进行大学的学业准备。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根本不知道如何准备。这样,上的大学越好就可能越失败。即使不被劝退,拿一串C回来,也根本难以上像样的研究院。   可见,留学前的规划非常重要。这里的核心问题,首先是知道留学的教育终点在哪里,知道参加的比赛是1500米,还是万米,如何平均分配体力。我一向的主张是:托福、SAT等考试成绩虽然很重要,但不要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这些上面。要拿出相当的时间,准备大一课程。因为对中国学生而言,大一是最令人措手不及的挑战。美国虽然选课很自由,但本科不比研究院,有许多选课限制,即使学理工的,也必须修满若干文科课程。有些课程期末要写读书报告,对此中国学生的训练基本上是零。所以,在这些方面的准备,留美前两年就必须逐渐开始。换句话说,你跑最初一千米时,要考虑后面九千米的体力分配,这样在万米比赛中才可能有竞争力。   从家长一方面说,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让孩子在留美时先声夺人,早早在中学阶段就送走。可惜,在美国读中学、高中,耗资甚巨,后面还有大学。家长们当然都给孩子上大学留够了钱。但不少人没有想到大学后面还有研究院。结果,把钱全花在从中学到大学阶段,真该拼最该拿的学位时,反而有些经济窘迫。这是长跑比赛中典型的错误:在一开始就把体力耗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由于中美在社会经济制度和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巨大鸿沟,造成了留美的高度盲目性。在这种盲目的冲动中,很少人能够看得远一点。(作者简介:薛涌,美国波士顿Suffolk University历史系助理教授)
个人分类: 生活转帖|3506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爱因斯坦博士的求学经历
热度 6 岳东晓 2014-6-8 03:03
民间传说总喜欢创造奇迹的奇迹,爱因斯坦是个超级天才,但有人喜欢把他说成是从笨蛋变民科(注一)。这可能吗? 很多人在谈到爱因斯坦的经历时,总要强调他第一次考大学没考上,发表狭义相对论时是一名专利审查员。好像管道工业余琢磨突然变成了物理天才。这种励志故事往往背离了事实。 先看他第一次大学入学考试没通过。那是1895年,爱因斯坦才16岁,报考瑞士联邦工学院。他总分没有达标,但是数学、物理考得极好。在学校校长的建议下,他上了一年学。1896年,他参加了瑞士的大学入学考试,物理、数学均为最高分,其他科目也都不错。年仅17岁的爱因斯坦于是进入苏黎世工学院学习。这是一所四年制的大学。1900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该大学的学位。 这个学位绝不是轻易能拿的。爱因斯坦未来的妻子Mileva是他在苏黎世工学院的同学,就因为在函数理论的考试成绩不行而没有拿到文凭。 大学毕业后,爱因斯坦立刻开始研读博士学位。其博士导师首先是 Heinrich Friedrich Weber,研究课题 是热电现象。但两人发生矛盾,爱因斯坦称WEBER的知识落后时代50年,不会用麦克斯韦尔方程。须知,麦克斯韦尔方程正是一个符合相对论的物理理论,只是在爱因斯坦之前人们脑子没转过弯来而已,还试图用牛顿理论来解释。1901年中,爱因斯坦的博士导师转为 ALFRED KLEINER,后者是苏黎世大学的物理教授。爱因斯坦的研究课题转为分子运动学。 在他与其妻子的通信中,爱因斯坦经常提到与导师的学术讨论。其中一封信中提到 1901年12月19日,爱因斯坦与导师讨论了他关于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方面的一些新观点,导师鼓励他写成论文发表 。 在博士研究方面,1901年底爱因斯坦就基本完成了博士论文,并 在1902至1904年间发表了多篇热力学与统计力学论文。 但他的博士论文出现一些周折。直到1905年4月,他的博士论文终于通过,标题是《分子大小新的确定方法》,其内容是通过糖溶液的扩散与粘滞系数确定分子的大小。其论文全文参见: einstein-phd-dissertation.pdf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博士论文完成前后,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系列突破性论文。1905年3月,他完成了光电效应理论的论文(后来因此获得诺贝尔奖)。1905年5月发表了他第二篇突破性论文,这篇论文是 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并随后得到实验证明。学物理的在统计力学中都应该学过相关理论。 然后才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论文《 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 》。如前所述,麦克斯韦尔电动力学的方程其实已经是相对论性的(注一),爱因斯坦的贡献在于从相对论性的视角看待电动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绝不是颠覆性的,而是对麦克斯韦尔电磁理论的逻辑诠释。 至于爱因斯坦在专利局的工作,那是攻读博士期间为了糊口。如果你考察当时很多的科学家成长的经历,爱因斯坦的情况并不算特殊。很少有人能够大学刚毕业就拿到大学的职位,全日制地搞研究。 其实现在在美国读博士也是要工作的,一般是担任助教---除非导师有研究经费并且愿意支付给博士生。 注一: 民科往往指没有基础科学教育,却过于狂妄的人士。民科往往在基本概念都没搞清的情况下,对现有科学发表不靠谱的抨击,其形式完全是反科学的。我就曾多次属文指出民科的一些概念错误。参见 《九驳民科》等新浪博文 。 注二: 参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7d3a300100onia.html
个人分类: 科普|10083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宜修的忆“相亲”歪评
热度 6 Pisciculture 2014-2-21 02:17
1. 高中闺蜜当时的男朋友(今天的前夫)明日的亲家。 歪评: 你笔下的世界怎么跟走马灯似的。 2. 我说过,大学毕业后刚工作的时候,我确实没有男朋友。 歪评: 以后谈论有无的时候一定要附上权威机构的公证书,否则可信度不高 , 更不要忘了湾主老岳和打假的肘子结了梁子,若肘子找出了破绽,O扒皮会借机敲诈把你的租子打折。 3. “天哪,就这么一天发生的事儿,怎么都传到我高中同学耳朵里了?” 歪评: 自古就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4. 平到底还是娶了那个带着孩子的少妇,但日子却过得磕磕绊绊。 歪评: 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买一送一不便宜。 5. 英俊帅气的他,连个孩子都没留下。 歪评: 物以稀为贵 ,人亦循此理。英俊帅气的多了英俊帅气就不珍贵了。
9582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AA制与中国的人情世故
热度 2 8288 2013-6-17 14:39
我有一个朋友,她是从上海一所外国语大学毕业的。她以前是很大方,可是从上海回来后,事事跟人计较,任何事情上他都要动脑筋。在自己的家里推行AA制,结果当然很清楚,在这个中国情结很浓厚的北方家庭里,她成了家里人防备的对象。   (资料图)  上海人在消费中实行的AA制,据说是中国人消费观念的革命,但在北方人看来,这实在是一种小气的表现。北方也曾有人提倡过这种消费观念,但实行起来着实艰难。与其那样艰难,何苦要革命?看来谁来付账,实在是一个文化环境。   刚工作的时候,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吃住,谁有钱就花谁的,到吃饭的时候大家挣着付账。刚开始时都感觉很好,慢慢地就有些为难了。因为有人支出的多,有人支出的少。于是一种微妙的心态产生了:有的人吃饭时最后要饭,自然吃到最后,付账当然就是最先吃完的人了。可是有人偏偏最先吃饭,在中间磨上一阵子,想方设法吃到最后。这样,有人想散伙,又不好意思,只好维持着,但大家心里想得都一样。直到有几个找了女朋友,大家散了伙,算是松了口气。从付账时的大气和上气的态度上,我们之间在后来的来往上做了选择。说实在的,若不是经过这么一场交往,有些朋友是没办法交上的,但也有些人是无法认清的。现在想起来,那时那种共产主义式的方式很叫人怀念,但若是再全伙吃住时,我们也许会处理得更好些。   所以我赞成AA制的付账方式,但这种方式似乎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很难适用,尤其在北方地区。在学生时代,大家一起要出去或买什么,AA制是很容易实行的,在单位上也容易,怕就怕到饭馆里去吃饭,碰到熟人,且饭价不高,付账时就有心理负担了。给他结吧,心里不愿意;不结吧,太小气,自己也瞧不起自己。你要不结他的账,就得有勇气,可是往往要得罪人。这对北方的男人来说是不可取的。所以吃饭时不愿意到熟人多的地方去,或者到人少时去。总之,这种付账的观念给生活带来了麻烦。   我有一个朋友在美国呆了一年,回来觉得美国的一切都好,说美国人在这方面处理得很好,不愿意把心思耽搁在这上面,而是放在事业上。他说的道理我同意,但那种蔑视自己国家的神情我非常讨厌。我觉得中国人的付账方式也有好处:大家在一起聊着天,彼此观察着,能结识朋友,增进感情,也能认清非朋。   恰恰我妻子有两个美国籍学生,有一个请我们吃过饭。他要的菜不多,也很普通,让人疑心吃不饱。我吃得有些紧张。有几次我们恰好碰到一个饭馆里,我要给他们结账,他们不大愿意,且离我们远远地坐着,只打过一个招呼,再连一个相熟的微笑也没有,我感觉很冷漠。他们不想欠我们的人情,自然也不愿意付出人情。从那以后,我突然非常讨厌美国式的付账方式——一种冷漠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态度。   学外语的女孩子很容易在生活中推行西方特别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我有一个朋友,她是从上海一所外国语大学毕业的。她以前是很大方,可是从上海回来后,事事跟人计较,任何事情上他都要动脑筋。她非常赞赏AA制,于是要在自己的家里推行,结果当然很清楚,在这个中国情结很浓厚的北方家庭里,她成了外人,且成了家里人防备的对象。我一个上海籍的学生要和同学请我吃饭,我欣然前往,事后才知道她们为这次吃饭花了不少脑筋,甚至产生了一些小小的磨擦。   实际上,我们是落入了一个窠臼,即想用一种方式付生活的账单。有时AA制很实用,有时是不实用的。我听说AA制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在上海已经有了广阔的市场。可能是我误听,因为平均制在中国和任何一个民族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了。这是个很简单的经验,并不需要进口。
个人分类: 网络文摘|3921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8 13:42 , Processed in 0.042663 second(s), 13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