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科学技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将来可以达到现有最强超级计算机的百亿亿倍 ...
稻草 2017-5-4 14:59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已在中国诞生,中科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5月3日在上海发布的这个消息惊动了世界。   这是一台什么样的计算机?传说中可“秒杀”现有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何时能走入现实?请看《经济日报》记者从上海发回的报道。    中国量子:奠定“量子称霸”基础   什么是量子计算机?当某个物理装置运算、存储和处理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国际研究热点,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为之设计了多种技术实现路径,其中,国际学术界在基于光子、超冷原子和超导线路这3种体系的量子计算技术发展上总体较为领先。也就是说,现在进展最快的有3类量子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超冷原子量子计算机、超导量子计算机。   我国科学家5月3日发布的量子计算机成果,其实是两个,分别属于光量子计算机和超导量子计算机范畴。   在光量子计算机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陆朝阳教授领导的团队,研制出一种操控5个粒子(即5个光量子比特)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在完成“玻色取样”任务时,它的速度不仅比国际同行之前所有类似实验的最高纪录加快至少24000倍,同时,通过和经典算法比较,也比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的运行速度快10倍—100倍。   “玻色取样”是计算复杂度随着粒子数的增加而指数增长的一类数学问题,特别适合用量子计算机来计算。   “与我们这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原型机比起来,之前报道过的同类量子计算机只是没法实用的游戏机。”潘建伟说。   5月2日,该研究成果以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审稿人评价称,中国科学家“建造出了第一代量子计算机,是量子计算机中的ENIAC”(ENIA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国际学术界将量子计算机计算能力超过现有经典超级计算机的目标,称为“量子称霸”。中国的这台光量子计算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模拟机,为人类最终实现“量子称霸”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玻色取样”任务中,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能处理约45个粒子。“我们计划在今年年底实现大约20个光量子比特的操纵,对玻色取样问题的计算能力就能超越现有最好的商用CPU电子计算机。”潘建伟说。   在超导量子计算机领域,我国科学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超导体系,2015年,谷歌、美国航空航天局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宣布实现了9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高精度操纵。这个记录在2017年被中国科学家团队首次打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朱晓波、浙江大学教授王浩华的研究团队和陆朝阳、潘建伟等合作,自主研发了10比特超导量子线路样品,成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数目的超导量子比特的多体纯纠缠,并通过层析测量方法完整地刻画了10比特量子态。   “简单地说,我们做出了10个量子的超导量子计算机CPU芯片,并用它演示了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量子算法,证明了通过量子计算的并行性加速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可行性。”朱晓波告诉记者,相关量子算法的成果已经过审,即将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目前研究团队正在致力于20个超导量子比特样品的设计、制备和测试,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发布量子云计算平台。    量子计算:计算机中的“战斗机”   如果把现在传统的电子计算机比作自行车,那么,量子计算机就好比飞机。量子计算机为何可以成为计算机界的“战斗机”?这与它的计算原理密切相关。   现有的电子计算机,1个物理比特只能存储1个逻辑态——或者0,或者1。而量子计算机利用的是量子的相干叠加原理,可以制备在两个逻辑态0和1的相干叠加态,换句话讲,1个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存储0和1。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量子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将随着比特数的增加而呈指数级上升。量子计算机有N个比特,就可以一次对2的N次方个数进行数学运算,相当于经典计算机算上2的N次方次。   量子计算计算能力随可操纵的粒子数呈指数增长,这可以为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分解300位大数,利用万亿次经典计算机需要15万年,利用万亿次量子计算机只需要1秒。”潘建伟预测,2020年左右超导量子计算机就可以操纵50个量子比特,届时就可以实现“量子称霸”,在处理一些特定问题的能力上超越经典计算机中计算能力最强的超级计算机。10年内量子计算机将可能实现对100个粒子的相干操纵,届时它处理特定问题的能力就可以达到现有最强超级计算机的百亿亿倍,或者目前全世界计算能力总和的百万倍。   正是由于量子计算的巨大潜在价值,欧美各国都在积极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和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同时,大型高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软、IBM等也强势介入量子计算研究。   中国科学家也加入了这场角逐,并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果,并对下一步发展进行了部署。   潘建伟介绍,我国将要启动的人工智能2.0计划中,就有量子人工智能的专门部分,其技术基础就是量子计算机。而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通过三五年努力,实现量子称霸,让量子计算机在某些特定问题上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   展望未来:遇到难题交给“量子”   在实验室里,陆朝阳带记者参观了光量子计算机。   光量子计算机包含3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单光子源,在零下269摄氏度的低温中,这个设备通过激光激发量子点,每次产生一个高品质的单光子,是国际上最高品质和最高效率的单光子源。“目前我们搭建的这个设备是国际上综合性能最优的,产生的单光子品质比国际第二名要高10到100倍。”陆朝阳自豪地说。   第二部分是超低损耗光量子线路。单光子通过开关分成5路,通过光纤导入主体设备光学量子网络。   第三部分是单光子探测器,探测矩阵中得到的量子计算结果。   多粒子纠缠的操纵作为量子计算的核心资源,一直是国际角逐的焦点。在光子体系,潘建伟团队在多光子纠缠领域始终保持着国际领先水平,并于2016年底把纪录刷新至10光子纠缠。光量子计算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团队利用自主发展的综合性能国际最优的量子点单光子源,通过电控可编程的光量子线路构建而成。   顾名思义,量子计算机需要对量子进行高精度调控,这需要极低的温度。目前发展最快的三大量子计算机体系中,光量子计算机可以在室温下运行,但要在零下269摄氏度的低温中产生单光子;超导量子计算机的CPU芯片可以在常温下展示,但它的真正运行必须在接近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超冷原子量子计算机更不负其名,所需的低温是三者中最低的,最接近绝对零度。   “量子计算机可以实用化,未来全世界会有很多台,但不需要家家都有。”潘建伟说,量子计算机可以和现有的经典计算机配合使用。以现有的手机终端为例,手机就是小型计算机,它要做成低温的量子计算机,会很难、也没有必要。“但你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用手机把需要完成的计算任务送到云端,让后台的量子计算机来完成。”   潘建伟表示,传统计算机能算好的问题,量子计算机不需要再去介入。量子计算机瞄准的,是传统计算机不能解决的难题,“比如玻色取样对经典计算机太难了,量子计算机在这方面就显得特别强大”。   当量子计算机实用化以后,它能解决哪些实际应用领域的难题呢?   密码分析、气象预报、药物设计、金融分析、石油勘探、人工智能、大数据……总之,那些需要超大计算量的难题,交给量子计算机就对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惠敏)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2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戳穿北欧的谎言
热度 3 稻草 2017-4-1 08:11
北欧是指丹麦(568万人)、瑞典(980万人)、挪威(520万人)、芬兰(548万人)、冰岛(331万人)这五个国家,这些国家并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仍然是资本家当家作主,因此,它根本不是社会主义。 北欧这些国家 小, 人口少,资源丰富,随便几个经济项目就可以养活全国人民。问题来了,北欧人虽然有高福利,但缺乏创新的活力,基本没有什么原创的科学技术。这种高福利实际是一种假象,绝大部分北欧人也只够平常生活的,没有什么积蓄。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是过度消费的,资本家以外的人基本够生活外就没有多少余款了。我的一位朋友在考察北欧时仔细询问过当地人,其中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是他们居然说这辈子最大的理想是去中国一趟,可是他们的报酬除了能够保证基本的国内生活外,基本没有余钱去一趟中国。我只想说,资本家都计算好了的,基本让你达到一个什么生活水平就够了,员工想翻天做主人是不可能的事。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648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世界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在轨交付使用
稻草 2017-1-18 19:27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8日讯(记者 佘惠敏)今日,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相关领导在交付使用证书上签字。    “墨子号”是啥卫星?   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是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发射升空。该卫星从科学概念的提出到关键技术突破,从有效载荷研制到科学成果的产出,由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主导完成。   面对在国际上首次开展空间尺度量子科学实验这一全新的领域,从2003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经过长达10余年的协同攻关,创新性地突破了包括星地量子信道、空间单光子探测、高亮度空间量子纠缠光源等多项国际领先的关键技术,确保了卫星的成功研制,为各项科学实验任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墨子号”要干啥活?   星地量子保密通信,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分发   “墨子号”的主要应用目标是通过卫星和地面站之间的量子密钥分发,实现星地量子保密通信,并通过卫星中转实现可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墨子号”可以在千公里外的外太空以10kbps的速率给地面站分发量子密钥,比地面同距离光纤量子通信水平提高了15个数量级以上。该项技术突破不仅使得我国具备了对光纤无法覆盖的地区——如我国的南海诸岛、驻外使领馆、远洋舰艇等——直接提供高安全等级量子通信保障的能力,并为我国未来构建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墨子号”的另一前沿研究目标是在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领域:即通过千公里量级的量子纠缠分发,首次在空间尺度检验量子力学的非定域性,并利用量子纠缠在地面和卫星之间实现量子隐形传态。通过“墨子号”的星地纠缠分发,我们能够在相距1200公里以上的两个地面站之间以1对/秒的速度建立起量子纠缠,将使得人类首次具有在空间尺度开展量子科学实验的能力,并为未来在外太空开展广义相对论、量子引力等物理学基本原理的检验做好了坚实的技术准备,成为我国在基础物理学领域对世界的又一重要贡献。    “墨子号”能干活了?   测试阶段性能卓越,超过系统指标要求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轨测试阶段全面完成了卫星平台测试、有效载荷自测试和天地一体化链路测试,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工作一切正常,成功构建了星地单向、星地双向、地星单向量子信道,系统信道效率、时间同步精度、跟踪瞄准精度均超过系统指标要求,可以满足空间量子科学实验的要求。   在交付仪式前,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王建宇研究员向与会领导和专家做了卫星在轨测试总结报告,并表示量子卫星已经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实验测试平台,具备了开展空间量子科学实验的条件。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代表科学研究团队做了量子卫星寿命期工作安排报告。据潘建伟介绍,目前研究团队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相关科学实验工作,已获取了初步的实验数据。研究团队对顺利完成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广域量子密钥应用演示实验、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及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全部预先设定的科学实验任务充满信心。    “墨子号”有多牛?   年度国际重大科学事件,改变世界的十大创新技术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进一步扩大了世界领先的优势,并且作为我国基础物理研究和航天工程两个领域的完美结合,凸现了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墨子号”从研制过程到成功发射均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墨子号”成功发射后,极大激起了公众对量子科技的浓厚兴趣。包括英国《自然》杂志、美国《科学》杂志、《科学美国人》、英国《新科学家》、《纽约时报》、英国广播公司(BBC)等众多国际知名学术和公共媒体都对“墨子号”进行了专题报道,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也在其官网上对“墨子号”发射任务给出了详细的介绍。2016年底,“墨子号”和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等重大成果共同入选英国《自然》杂志点评的年度国际重大科学事件;“墨子号”作为唯一诞生于美国本土之外的创新技术入选《科学美国人》评选的2016年度“改变世界的十大创新技术”;近日,《华尔街日报》针对中国科技的高速发展给出了标题为“沉寂了一千年,中国誓回发明创新之巅”的专题文章,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作为中国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7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十光子纠缠
稻草 2016-12-25 22:2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陆朝阳、陈宇翱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十光子纠缠,打破了之前由该研究组保持多年的八光子纪录,再次刷新了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这一成果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并被美国物理学会《物理》网站和《自然》杂志研究亮点栏目报道。   多粒子纠缠操纵作为量子信息处理基本能力的核心指标,一直是国际角逐的焦点。能操纵的纠缠光子数目的增加,往往伴随着指数级增强的量子信息处理能力,伴随着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的定域实在论之间愈加尖锐的矛盾,同时也伴随着其实验实现难度的不断挑战。瞄准这一战略性目标,潘建伟及其同事首次实现并一直保持着多光子纠缠态的世界记录,并系统性地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多个研究方向,成为国际上多光子纠缠领域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8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力学观点表明统一论的伟大
热度 1 稻草 2016-11-28 23:05
转载于一点资讯微信:朱清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 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绿色化学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南方科技大学创校 校长 、1994年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和汤普逊纪念奖。 量子力学可能崩塌你的“科学”世界观:人类的主观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统一论从哲学和科学上都对思维予以了论证,思维的质是意识,思维的量是意量。大家可以访问 统一论网 。 量子力学的诡异现象 量子力学也是自然科学史上被实验证明最精确的一个理论,但是量子的观念,没有人能够理解。我说的没有人能够理解,绝不是指像我们这个层次的人,而是说连量子力学的 创始人 都不能理解。 那么量子力学最不好懂的是些什么问题呢?我先把量子力学中人们最不好懂的东西介绍给大家,而最不好懂的东西最后恰好是证明了:意识不能被排除在客观世界之外。一定要把意识加进去你才能够认识搞懂它。 1、态叠加与坍缩 量子力学的第一个诡异现象叫做态叠加原理和坍缩。 为了解释量子力学观念,我先说说普通人的日常经验。一般人认为客观物体一定要有一个确定的空间位置,这种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比如说,我的女儿现在在客厅里面,或者说我的女儿现在不在客厅里面,两者必居其一。 女儿可以既在又不在客厅里吗? 但在量子力学里就不一样了。量子力学就像说你的女儿既在客厅又不在客厅,你要去看这个女儿在不在,你就实施了观察的动作。你一观察,这个女儿的存在状态就坍缩了,她就从原来的,在客厅又不在客厅的叠加状态,一下子变成在客厅或者不在客厅的唯一的状态了。 所以量子力学怪就怪在这儿:你不观察它,它就处于叠加态,也就是一个电子既在A点又不在A点。你一观察,它这种叠加状态就崩溃了,它就真的只在A点或者真的只在B点了,只出现一个。 那有人就会说了:这是诡辩,你怎么知道电子不观察它的时候,它既在A点又不在A点呢? 好,这就是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很多实验确证的事情,其中一个最著名最重要的实验,就是干涉实验证实。 电子同时在两处。 电子在没有观测的时候,没有确定的状态。所以这件事是量子力学最诡异的事情。懂了这个,就懂了量子力学最诡异的东西,而且随后我们就能来证明:量子力学离不开意识,意识是量子力学的基础。 刚才说的是量子力学第一个诡异之点,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诡异之点往下推论,能够推出什么结果。最后结果会使大家认识到, 意识是量子力学的基础,物质世界和意识不可分开。 这个实验是量子力学的 创始人薛定谔 提出的,被称为“ 薛定谔的猫 ”。
个人分类: 科学革命|481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世界科技历史转折的一幕终于出现:中科院院士实验力证统一论的伟大!!! ... ... ... ...
热度 4 稻草 2016-11-28 22:36
朱清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 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绿色化学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南方科技大学创校 校长 、1994年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和汤普逊纪念奖。 量子力学可能崩塌你的“科学”世界观:人类的主观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统一论从哲学和科学上都对思维予以了论证,思维的质是意识,思维的量是意量。大家可以访问 统一论网 。 量子力学的诡异现象 量子力学也是自然科学史上被实验证明最精确的一个理论,但是量子的观念,没有人能够理解。我说的没有人能够理解,绝不是指像我们这个层次的人,而是说连量子力学的 创始人 都不能理解。 那么量子力学最不好懂的是些什么问题呢?我先把量子力学中人们最不好懂的东西介绍给大家,而最不好懂的东西最后恰好是证明了:意识不能被排除在客观世界之外。一定要把意识加进去你才能够认识搞懂它。 1、态叠加与坍缩 量子力学的第一个诡异现象叫做态叠加原理和坍缩。 为了解释量子力学观念,我先说说普通人的日常经验。一般人认为客观物体一定要有一个确定的空间位置,这种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比如说,我的女儿现在在客厅里面,或者说我的女儿现在不在客厅里面,两者必居其一。 女儿可以既在又不在客厅里吗? 但在量子力学里就不一样了。量子力学就像说你的女儿既在客厅又不在客厅,你要去看这个女儿在不在,你就实施了观察的动作。你一观察,这个女儿的存在状态就坍缩了,她就从原来的,在客厅又不在客厅的叠加状态,一下子变成在客厅或者不在客厅的唯一的状态了。 所以量子力学怪就怪在这儿:你不观察它,它就处于叠加态,也就是一个电子既在A点又不在A点。你一观察,它这种叠加状态就崩溃了,它就真的只在A点或者真的只在B点了,只出现一个。 那有人就会说了:这是诡辩,你怎么知道电子不观察它的时候,它既在A点又不在A点呢? 好,这就是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很多实验确证的事情,其中一个最著名最重要的实验,就是干涉实验证实。 电子同时在两处。 电子在没有观测的时候,没有确定的状态。所以这件事是量子力学最诡异的事情。懂了这个,就懂了量子力学最诡异的东西,而且随后我们就能来证明:量子力学离不开意识,意识是量子力学的基础。 刚才说的是量子力学第一个诡异之点,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诡异之点往下推论,能够推出什么结果。最后结果会使大家认识到, 意识是量子力学的基础,物质世界和意识不可分开。 这个实验是量子力学的 创始人薛定谔 提出的,被称为“ 薛定谔的猫 ”。 既死又活的叠加态猫 现在我来说 薛定谔 的实验是什么:把一只猫放进一个封闭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接到一个装置上,这个装置包含一个原子核和一个毒气设施。原子核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发生衰变,衰变的时候就会发射出一个粒子来,这个粒子一发出来就会触发毒气设施,毒气一触发就会杀死这只猫,就是说猫也处于这种既死又活的迭加状态。这是他想象中的一个实验。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 物理学家 一个个都惊呆了,原来以为只有微观世界才有这种态叠加,就是状态不确定,既处于这个状态,又不处于这个状态。现在宏观世界也一样了,猫不就是这样吗?有一只既死又活的猫。 这与我们的经验严重违背。这个实验实际上就是“女儿在客厅里,女儿不在客厅里”变了个样子说出来。这个猫是死了还是活着?既死又活是同时存在的,量子力学认为两者同时存在。 那么怎么可能既死又活同时存在呢?人不能想象这种状态,于是大家就把这个实验进一步讨论下去。 从不确定到确定可避免意识参与吗? 196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 维格纳 想了一个新的办法,他说:我让个朋友戴着防毒面具也和猫一起呆在那个盒子里面去,我躲在门外,对我来说,这猫是死是活我不知道,猫是既死又活。事后我问在毒气室里戴防毒面具的朋友,猫是死是活?朋友肯定会回答,猫要么是死要么是活,不会说是半死不活的。 他这个说法一出来大家就发现,问题在哪儿呢?一个人和猫一起呆在盒子里,人有意识,意识一旦包含到量子力学的系统中去,它的波函数就坍缩了,猫就变成要么是死,要么是活了。也就是说猫是死是活,只要一有人的意识参与,就变成要么是死,要么是活了,就不再是模糊状态了。 维格纳总结道,当朋友的意识被包含在整个系统中的时候,叠加态就不适用了。即使他本人在门外,箱子里的波函数还是因为朋友的观测而不断地被触动,因此只有活猫或者死猫两个纯态的可能。 维格纳 认为,意识可以作用于外部世界,使 波函数坍缩 是不足为奇的。,确实只能这样认为。因为外部世界的变化可以引起我们意识的改变。 大家想过没有, 牛顿 第三定律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等的。我们的意识能够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改变,大家都觉得没有问题,对吧?人的意识就是受外界客观世界的影响改变了,随时都在变化。那为什么客观世界就能改变意识,意识就不能改变客观世界呢? 他就说意识是能够改变客观世界的,意识改变客观世界就是通过 波函数坍缩 ,就是使不确定状态变成确定的状态,这样来影响的。 所以 波函数,也就是量子力学的状态,从不确定到确定必须要有意识的参与,这就是争论到最后大家的结论。 测量的核心是人的意识 自然科学总是自诩为最客观、最不能容忍主观意识的,现在量子力学发展到这个地步,居然发现人类的主观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了。 因为量子力学是我们客观物质世界最基础的理论。刚才说过了,二十世纪人类技术进展都跟量子力学有关,而且量子力学经过了最精确的实验验证。 量子力学的基础就是:从不确定的状态变成确定的状态,一定要有意识参与。这是物理学的一个重大成就。 到这一步,我们对量子力学的诡异已经有所了解了,诡异的基础实际上是:意识和物质世界不可分开,意识促成了物质世界从不确定到确定的转移。 这点很像在佛学中,一个念头一下子使物质世界产生出来了,这样的概念。物质世界产生出来实际上是从不确定一下子变成确定的,这两者很类似。 刚才讲了量子力学两个诡异之点,诡异之点到最后就达到了物质世界离不开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基础,意识才使物质世界从不确定到确定,发生这样的坍缩,也就是变化。 3、多体的叠加态:量子纠缠 现在再来讲量子力学第三个诡异之点,这个和前面讲的状态有关,是它们的直接结论,叫做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与“薛定谔的猫”是类似的,只不过“ 薛定谔的猫 ”讲的是同一个东西处于不同的状态的叠加,量子纠缠讲的是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东西它们都处于不同的状态的叠加,它们彼此之间一定有明确的关系。这就是量子纠缠。 纠缠态的手套 比方,我们从北京买了一双手套,把手套中的一只寄到香港,另一只寄到华盛顿,那么寄到香港的是左手戴的还是右手戴的? 谁都不知道,如果香港的人收到了打开一看,是左手的,那华盛顿的人不用看就知道收到的是右手的,因为手套是左右配对的,这是个规则。一旦寄出去了,寄的过程中不确定,但是一个人只要观测了他收到的手套是左手的还是右手的,另一个人不用观测就知道了。这就是纠缠的一个例子。 大家会认为,你看没看它没关系,它早就确定了。但量子力学大量实验证明,如果把同一个量子体系分开成几个部分,在未检测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这些部分的准确状态;如果你检测出其中之一的状态,在这瞬间其他部分立即调整自己的状态与之相应。 这样的量子体系的状态叫做“纠缠态”。就好比这个手套在寄出以后,在还没被观测之前,它是不是确定呢?肯定不确定。只有在你确定了其中某一个的状态,另一个的状态立刻就变化了,也变得确定起来了。这种关联就叫作量子纠缠。 大家也许很难理解这个纠缠,说实话,这个已经超出了我们人类的理解能力的范围之外,你只能去试图想他、接受他,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客观经验已经不符了。 量子隐形传输——瞬间传输的未来 这个例子还说明纠缠的一个重要特点:纠缠一方得到的任何信息,另一方也会马上感到,不需要信息传递。这一点很重要,后面要用到。 这种纠缠的例子大家还容易理解,但是对于物质世界的纠缠大家不太容易理解,原因就在于大家的观念都认为一个事物永远都有个确定的状态,但是量子力学发现微观世界的事物,在还没被观察之前没有明确的状态。 大家记住量子纠缠就是对于多个微观物体,在被观察之后,它们的状态会从不确定到确定,作一个有关联的突变。量子纠缠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工具了,这个工具可以用来传输东西、传输信息。 我先来说,非量子力学的 经典物理学 的信息传输。 比如一位女士有一本书,或者任何信息,她想传输到一位男士手上去,这个男士在 纽约 ,两个人根本看不见。 经典物理学的传输方式是女士拿扫描仪来扫描这本书,扫描之后通过网络系统,把信号传到男士那去,男士再把它打印出来,这就是经典信号传输了。 但经典信号传输有个大缺点,就是不完全。因为一本书在扫描时候只能得到它的部分信息,这本书的颜色、纸张的厚度、纸张的原子分子结构那就传不过去,传的只是照相的图像,这就是经典物理学的信号传输。 量子信号传输就完全不同了。量子信号的传输利用量子纠缠态。 如果这位女士与男士离得很远,一个在火星上,一个在 地球 上,他们可以用量子纠缠来传输信息。如果女士在A点,她有光子A;男士在B点,他有光子B。 光子A和B处于纠缠态,对A光子施加的任何作用或给她的任何信息,B光子都马上得到。如果把这本书的全部信息作用于A光子,那么B光子也马上得到。 这就是量子隐形传输中,最后的B点得到的是和原来完全一样的信息。 经典物理传输后所复制出来的,只是纸上图像的信息,没有复制任何“实体”本身。而量子隐形传输却从“实体”得到完整的信息,从而复制出了“实体”本身,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量子态! 这个工作现在在全世界做得最领先的是欧洲国家,然后就是中国。 中科大有个年轻教授叫潘建伟,他做这个在全世界很有名,做得很好。这个量子隐性传输能够实现,就使得人类有这种可能:可以把在地球上某个东西的全部信息传到火星上去,而且瞬间就传播了。 现在传播的是某个东西的全部信息,总有一天能实现把一个人的全部信息传递到火星上去,然后在那个地方用原子组装出来,不就变成传输了一个人了吗?这个超远距离隐性传输,就类似于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幻想。 我讲这个,主要想让大家理解并记住,如果两个地方的物质处于纠缠态,从纠缠的一方的所有信息可以瞬间传递到纠缠的另一方去,这种传输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是瞬间传播的。这是量子力学第三个诡异的地方。 意识是量子物理现象 意识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你面前出现了一朵花,这时有两种可能的状态: 一个没有任何分别心的人,“对境无心”,看花不是花,此时他的意识处于自由的状态,他没看到花是不是红的,好不好看,他看它并不是花,他根本就不动念头。 这种境界在唐代张拙的诗中写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未经测试的电子未生念头的意识 这个自由状态与刚才所说量子力学的诡异现象怎么可以比较起来呢?就是电子这些东西,在你没有测量的时候,它处处都存在,也处处不存在,一旦你测量,电子就有个固定状态出来了。 意识也是这样,如果你看到这朵花,一下子动念头了,动念头实质上就是作了测量。 你用鼻子作了测量发现是香的,你眼睛进行测量发现是红色的而且美丽,你动意念去测量它,发现它很令人愉快。 于是这些测量的结果,也就是念头的结果,一下子使你产生了进一步的念头:这是一朵玫瑰花,就认出它来了。 人意识的发动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动念进行测量,然后产生念头。这时候念头产生出来了,实质是通过测量得出的几个我们制造出来的概念。这时意识不再自由,它突然坍塌到一个概念“玫瑰花”上。 因此是念头产生了“客观”,念头就是测量,客观世界是一系列复杂念头造成的。 说得更深一步,《楞严经》讲“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本觉明妙,觉明为咎”,是什么意思呢? 整个物质世界的产生,实际上在意识形成之初,宇宙本体本来是清净本然的,一旦动了念头想去看它了,这念头就是一种测量,一下子就使这个“清净本然”变成一种确定的状态,这样就生成为物质世界了。《楞严经》最早、最清楚地把意识和测量的关系说出来了。 佛学和自然科学最终会在山顶汇合吗? 有很多人习惯说佛学是迷信,我说不,佛学不是迷信,佛学研究的东西和自然科学不同,是宇宙的另一方面,就是意识。 佛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就像爬喜马拉山一样,一个从北坡往上爬,一个从南坡往上爬,总有一天两者要会合的。 量子意识 这一部分介绍现在世界上的科学家研究量子意识达到什么水平了。这些材料取自于《 科技日报 》上一篇大文章,标题是《物理学和数学能完整描述真实吗——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论辩量子意识》,其中介绍世界上对量子意识的研究。 科学家们现在已经开始认识到了,意识是种量子力学现象。 这点可能与我前面讲的这些东西有关:意识像量子力学的现象,意识的念头像量子力学的测量。 人的意识过去一直都没有搞清楚,包括 中医 经络学说讲的“气”,“真气循环”。“气”用任何实验方法都没有找到。很可能意识或是“真气”这种东西,实际上是量子力学现象,用 经典物理学 的电学、磁学及力学方法去测量,是测量不出来的。 量子力学现象的一个主要状态,就是刚才说的量子纠缠。 大脑 中有海量电子,它们处于复杂的纠缠状态。意识就是大脑中这些处于纠缠状态的电子在周期性的坍缩中间产生出来的。这些电子不断坍缩又不断被大脑以某种方式使之重新处于纠缠态。这就是现在量子意识的一种基本观念。 这个假说在解释大脑的功能方面已经开始有一些地位了,形成了量子意识现象的基础。 目前关于量子意识的理论有好几种,这里介绍影响最大的:英国 剑桥大学 的教授 彭罗斯 (Roger Penrose)和 美国 一位教授哈梅罗夫(Stuart Hameroff)他俩创立的理论。 彭罗斯曾和 霍金 合作发现了 黑洞 的各种特征,是现代顶级的物理学家。他写了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叫《皇帝新脑》,不知大家看了这本书没有,现在到 书店 去还找得着。 他这本书就是研究意识,他认为人的大脑有一点是现在的计算机和 机器人 做不到的,就是人的大脑有直觉。计算机和 机器人 都是逻辑运算,所以它不能产生直觉。直觉这种现象,彭罗斯认为只能是量子系统才能够产生。 灵魂也是量子信息吗? 彭罗斯和哈梅罗夫认为,在人的大脑神经元里有一种细胞骨架蛋白,是由一些微管组成的,这些微管有很多聚合单元等等,微管控制细胞生长和神经细胞传输,每个微管里都含有很多电子,这些电子之间距离很近,所以都可以处于量子纠缠的状态。 在坍缩的时候,也就是进行观测的时候,起心动念开始观测的时候,在大脑神经里,就相当于海量的纠缠态的电子坍缩一次,一旦坍缩,就产生了念头。 如果按照他们的理论,脑细胞里存在着大量的纠缠态的电子,那就不可避免地有量子隐性传输存在,因为宇宙中的电子和大脑中的电子都来源于“ 大爆炸 ”,是可能纠缠在一起的,一旦纠缠,信息传输就能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地隐性传输了。 按照彭罗斯和哈梅罗夫的理论,我们的大脑中真是存在海量的纠缠态电子的话,而且我们的意识是这些纠缠态电子坍缩而产生的,那么意识就不光是存在于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细胞之中,不只是大脑神经细胞的交互,而且也形成在宇宙之中,因为宇宙中不同地方的电子可能是纠缠在一起的。 这样一来,人的意识不仅存在于大脑之中,也存在于宇宙之中,在宇宙的哪个地方不确定。量子纠缠告诉我们,一定有个地方存在着人的意识,这是量子纠缠的结论。 如果人的意识不光存在于大脑之中,也通过纠缠而存在于宇宙某处,那么在人死亡的时候,意识就可能离开你的身体,完全进入到宇宙中。 所以他们认为有些人的濒死体验,实际上是大脑中的量子信息所致。 在这个时候, 心脏 停止跳动、血液停止流动,微管失去量子状态,而大脑中的量子信息并没有被破坏,它只是被干扰驱散到宇宙中去了。 如果一个人死后复生,苏醒过来,量子信息又回到他的大脑中去,此时他会惊讶地说:“我经历了一次濒死的经验。” 如果这位患者没有死而复生,最终死亡之后量子信息将离开身体,从而可能被模糊地鉴别为灵魂。 所以,彭罗斯和哈梅罗夫就认为,如果是用量子信息的方法来解释,说人的大脑意识真是产生于量子信息的状态,有量子纠缠存在的话,那么人体的信息是不会消灭的,只会回到宇宙的某一处。 他们认为人体的这种信息可以模模糊糊地定义为灵魂。不是和大家说的那个灵魂一模一样,但是它的状态与我们过去说的灵魂非常类似。 以上的这些是 彭罗斯 和哈梅罗夫的理论,现在的科学家正在开始进行大量的实验,来验证人的大脑中是否存在量子纠缠态的电子。已经有一批实验做出来了。 探索量子意识,任重而道远 2003年到2009年之间,有个叫康特的人做了一系列实验,他证明了人的精神也就是意识状态,存在着量子纠缠的现象。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物理学家 ,认为他们发现了生物系统量子相干现象的证据,相干是纠缠的一种。 他们认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就是表现出了量子计算的能力,量子计算就是量子纠缠的一种运用,所以量子纠缠在 大脑 中是存在的。 2010年,英国 牛津大学 的科学家,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发现在欧洲有种鸟,叫欧洲知更鸟(European robins),这种鸟是候鸟,它们飞得很高,但是每次找路都找得很准确。 他们发现在这种鸟的眼睛中有一个基于量子纠缠态的指南针,所以它们能用量子纠缠态的指南针来感知 地球 磁场很微弱的变化,来指导它们的飞行。因此如果鸟的感知系统使用了量子纠缠的话,那么人的系统中自然就有可能存在量子纠缠了。 总之,关于量子意识理论的实验仍正在进行之中,目前还很难下结论。 但是 毫无疑问,物理学已经从任何事物都是“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方向往佛学的境界上又靠近一步了。 世界上可能存在着类似灵魂的东西,它在人生结束之后不死,只是回到宇宙中的某个地方去了。这种观念跟唯识的根本-阿赖耶识学说是相一致的。
个人分类: 科学革命|13747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的科研经费要体现国有资产投资价值不能白花
稻草 2016-1-28 15:22
中国的科研投入每年是上万亿,然后效率如何?应该是很差的。一方面是成果少;另方面是经费白花,国有资产流失。 要改变这种局面,现在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也是创业主体,每一笔经费都是难能可贵的,一分钱要作一分钱用,这些经费要发挥作用,否则这么一笔庞大的投资,没有发挥作用,对中国经济会造成被动。现在是到了该让它发挥作用的时候了,要让它既出成果,又成为政府资产。 办法是中国各级政府成立科技投资公司,把科研经费要作为国有资本投入,该占股份的占股,该是风险投资的作风险投资。用这些钱建立建设一批公有企业,投资一些私有企业,真正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附: 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1-23 10:41 来源: 统计局网站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分享 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2015年11月23日   2014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及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提高。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   2014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3015.6亿元,比上年增加1169.0亿元,增长9.9%;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 之比)为2.05%,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35.1万元,比上年增加1.6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支出为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应用研究经费支出1398.5亿元,增长10.2%;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1003.6亿元,增长9.8%。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4.7%、10.8%和84.5%。   分活动主体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100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1926.2亿元,增长8.1%;高等学校经费支出898.1亿元,增长4.8%。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7.3%、14.8%和6.9%。   分产业部门 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500亿元的行业大类有7个,这7个行业的经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的比重为61.1%;研发经费在100亿元以上且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超过了规上工业平均水平的行业大类有10个(分行业情况详见附表1)。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最多的6个省(市)为江苏(占12.7%)、广东(占12.3%)、山东(占10%)、北京(占9.7%)、浙江(占7%)和上海(占6.6%)。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陕西等8个省(市)(分地区情况详见附表2)。    二、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情况   2014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6454.5亿元,比上年增加269.6亿元,增长4.4%;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25%。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为2899.2亿元,增长6.3%,占财政科技支出的比重为44.9%;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为3555.4亿元,增长2.9%,占比为55.1%。 附注    1.主要指标解释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展、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应用研究指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应用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2.统计范围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统计范围为全社会有RD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具体包括工业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以及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中从事RD活动的企事业单位。   3.调查方法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采用全面调查取得,其他行业的企事业单位采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及使用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资料推算等多种方法取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GDP初步核实数据。 产业部门仅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6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各部委急需要做的一项工作
稻草 2016-1-20 10:46
信息化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经济结构调整,抑或经济国际化,都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 信息化革命,是科学技术的革命, 是生产力的革命, 如果说工业革命是资本家取代了地主,那么信息革命是,员工与资本家实现平等的年代,资本家和员工统称“对等经济人”,这是一个新经济称呼,政治上称为人人平等,公平公正。 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在中国的经济生态中,是呈生态平衡分布的,其中公有经济为主体,私有经济为补充,以实现“对等经济人”的技术革命政治目标。 公有经济在中国经济中,起到结构骨架的作用。它是国家经济的骨架,私有经济在这个构架中扮演一个灵活多变的角色,既补充公有经济,又挑战公有经济。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形势是陷入了制造业经济危机,以制造业企业破产为标志,以房地产过剩为表现的经济危机之中,必须承认这个现实。针对这一现实,再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它。要解决经济危机,不能用资本主义的办法,否则又会陷入危机,美国的办法是转嫁危机给他国,中国只能逐步恢复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来解决,这也是社会主义的进步性表现。 那么,国家现在迫切需要作的一项工作是, 各部委投资建设各行业的基础数据公司。 现在有的民营企业试图在这个方面抢滩,这是不允许的,这个必须由国有经济企业来建设,因为民营企业它的所有制性质是与信息化革命相悖的,不能做到数据平等,不能自由与他人分享与共享数据,承担 不了 这项职能。例如卫计委要承担全民健康的大数据建设平台;商务部要承担内外贸易交易平台建设,配合一带一路作好产业基础数据平台建设;教育部要建立全民教育基础数据平台建设;交通部要建立全国智能交通基础数据平台;水利部要建设全国水利建设基础数据平台;农业部要建设全国农业生产基础数据平台;科技部、文化部、财政部、住建部、环保部、人社部、民政部、司法部、监察部、公安部,安全部、国防部、人民银行、审计署、外交部、民委等都要建设基础数据平台。其他各局和国家机构也要相应地建设基础数据平台。这些,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一起合作建设,组成国家的基础数据骨架。 这样做可以解决大量就业人口,提高了行政效率,也能够通过信息化减少大量监管政府的成本,也能够通过信息化降低医疗、教育、就业成本。 这些数据可以采取适当收费的方式,对社会各经济体开放,根据市场需求程度,制定相应的价格,当然有一些是需要无偿提供的就不收费了。应该说,这里有一批公有企业的诞生,组织形式上,可以采取国家、各级政府共同持股的形式。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54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官僚主义的产物
热度 1 稻草 2015-12-6 10:11
科学技术重要吗?当然重要,并且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是起到 主导作用 。 但是,生产力是相对于生产关系而言的一个政治经济学概念,它的要素包括劳动力,生产条件,科学技术等,这三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不可或缺的,各有 各的 作用,不存在谁第一的问题。从官僚主义的政治需要出发,把科学技术说成第一,那是违背科学规律的,是 片面的 形而上学观点, 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它是以人为基础的,对于人类社会来讲,人才是第一的,没有人,地球就是一个动物世界了,例如恐龙时代。 高安、云菲菲 - 梦醉荷塘.mp3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807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从青霉汁看中药青蒿汁
热度 5 岳东晓 2015-10-11 02:09
我在前文中写道,汉人的退化是严重的。李约瑟在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时候,汉人已经退化到如此的程度,乃至已经基本无法看懂自己祖先的科技著作。而李约瑟这个西方科学家利用自己深厚的现代科学素养耗费毕生经历才把中国古代科技进行了一个总结。屠呦呦在毛泽东的指示下通过研读祖先的科技著作取得了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无疑是汉文明复兴的一个标志。 汉人的退化当然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现象,那就是很多汉人失去了对自己民族的信心。 青蒿绞汁治疟疾在他们看来那是原始的、不靠谱的、没有价值的、不科学的瞎蒙而已,不登科学大雅之堂。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两点(1)古人只知道青蒿汁,没提取出青蒿素; (2)古人能提取的青蒿汁青蒿素剂量太小,不足以治疟疾。 我们先排除第2点,古人说“青蒿一握”,青蒿品种如何,这一握是多大,一天喝几次,病人病情程度如何,并没有讲。无法结论说剂量不够。我们唯一确定的是古人明确地说了青蒿汁可以治疟疾。 再看第一条,青蒿汁与青蒿素的距离。我们以大家都知道的青霉素为例子。 1928年,英国人 Alexander Fleming 偶然发现一种霉周围的细菌被杀死了,经过几个月的研究,他结论是“霉汁” "mould juice" 具有杀菌功效。进一步研究后,他结论 "mould juice" 量太少,无法提取,对杀菌起不了多大作用,而且他还认为,这种 "mould juice" 维持活性的时间太短,医药效果有限。经过数年研究之后, Fleming 放弃了相关研究,其研究也没有引起广泛注意。 10多年后,牛津大学的Ernst Boris Chain 与 Edward Abraham 找到了纯化“霉汁”的方法,并且确定了其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随后的研究大大提高了霉品种的产汁性能,产量也大大提高。这就是我们知道的青霉素。这种化学成分能够有效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导致细菌死亡。 1945年, Alexander Fleming, Ernst Boris Chain 与 Edward Abraham三人因为青霉素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三人各得三分之一的奖金。 "mould juice"能得诺奖, 这么比较起来,中国古人确定青蒿汁可以治疟疾就是诺贝尔级的科学发现。 那种自以为是汉人,就以为可以用微不足道来否定祖先成就的思维,是 妄自菲薄 。
个人分类: 科普|7443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神童谢彦波离奇留美经历显现美国理论物理的堕落
热度 2 稻草 2015-10-8 16:23
“他们都是神仙,本来就是想要那个结果、有另外的目的在,只不过没告诉我,我却不知道,所以就想不通他们为什么那么做。”——谢彦波 采访时间:2014年5月 采访地点:合肥等地 受访人:谢彦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8级第一期少年班学生。他跳过整个中学阶段,由小学直接进入了少年班。十一岁上科大。十五岁上科学院理论物理所读硕士,跟于录院士。十八岁读博士,跟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被看好有希望在二十岁前得博士学位。中国博士没读完,去普林斯顿大学,跟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森做固体物理理论工作。后回国,他以硕士的身份接受了近代物理系教师的工作。 王永:谢彦波同班同学、中科大教授、中科大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安徽省政协委员。 1978年,11岁的谢彦波挂着红领巾、带着一身传说、滚着一只铁环进入中科大。与“第一神童”宁铂齐名,他俩的故事“全国人民都知道”。 传说:小彦波6岁时还不会用第一人称讲话,饿了说:“彦波要吃饭”。渴了说:“彦波要喝水”,妈妈叫他“榆木疙瘩”。后经有见识的人士点拨,说这是阿斯伯格症患者的特征,牛顿、爱因斯坦、贝多芬、比尔?盖茨等超级天才,儿时都曾具有这种症状,特征是沟通能力奇差、但在某些方面拥有超常能力。 果不其然,小彦波小学三年级时学完初中数学,四年级学完高中数、理、化,五年级开始钻研大学的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解答了数以千计的习题。当他端坐在小学教室里上课时,几乎所有熟悉他的老师们都认为,“论实际知识水平这孩子该上大学了!” 果不其然,1977年,小学未毕业的谢彦波参加湖南医学院子弟中学高二年级的数学竞赛,获得第二名。参加长沙市高中生数理化竞赛,又获得了好成绩。于是,“神童”之誉不胫而走,引来中科大招生老师的关注与面试。1978年,11岁的谢彦波顺利进入中科大少年班。据受访同学回忆,“他小学毕业没学过高中数学,可每次临考试了还拉着别人打乒乓球,一个不去拽另一个,打了几天球,最后却拿100分!”(照片:少年谢彦波站在凳子上演算) 奇迹仍在继续。16岁读完大三,谢彦波提前一年本科毕业,入读中科院研究生,18岁取得硕士学位,接着又在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门下攻读博士学位。半年后,谢彦波改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曾为美国“神童”的安德森教授的博士生。 由此,谢彦波成为中科大首届少年班中唯一被人们寄望摘取诺贝尔奖的天才学员,就连少年班“第一神童”宁铂也说:“我看遍20多届少年班成员,谢彦波是最聪明的人!” 在人类普适性生态学原理中,有许多中肯不中听的词汇——诸如“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物极必反”,等等。其中既有两位曾为“神童”者所涉领域的物理法则,更兼备“先知先觉”的神童们普遍兼备“少知少觉”的事理法则。就在“神童”谢彦波满载国人的厚望,向着科学的天空展翅翱翔之时,一场意料不到的逆袭,竟令他折翅铩羽。 赴美10年后的某一天,谢彦波结束了他宿命中的所有神话与童话,被组织上接回了中科大。一颗曾被寄予国人厚望的少年“启明星”,为何去到全球科学大本营美国后未及升空就突然陨落?对此,国人少不了议论纷纷。 一是公开报道的“不睦遣返”说——2005年7月21日,《南方周末》刊文透露:首届少年班辅导员汪惠迪回忆,谢彦波原本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读博士,但“他没能处理好和导师的关系,博士拿不下来,于是转去美国继续读博,结果美国导师安德森同样无法容忍谢彦波比他本人还要傲气,不让他过关……” 二是流传更广的“枪击教授”之说——“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谢彦波摸到安德森的住宅,安恰好不在家,安夫人开的门,见谢一只手插在好像藏有枪支的口袋里,神色不对头。老太太吓得魂飞天外,一边稳住谢,一边打电话找来谢的推荐人李政道教授,让李教授把谢带走。” 谢彦波的同班同学、中科大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兼博导王永教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另一种似乎更接近真相的版本。 “谢彦波一直视安德森为神,去美国也是冲着安德森去的,但是一开始并没能排上安德森的博士生。一位台湾籍女教授收了他,老太太非常喜欢这个小娃娃,当儿子一样宠,谢彦波也非常适应,读得很好。没想到当他博士论文都基本写好了的时候,安德森的入学通知却来了!按道理,谢彦波本应跟着老太太读完博士再走,但他一心想在安德森门下出师,便迫不及待地离开了老太太,带着论文草稿投奔到安德森教授门下。 “刚开始,他在普林斯顿也读得非常好,据说还刷新了该校某个成绩总分的记录,并很快提交了论文。可偏偏就是那篇论文捅篓子了——安德森看看题目、翻翻前言,把文章一扔! “物理是一门很悲哀的学科,尤其是谢彦波从事的理论物理研究,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变得不可验证,比如说黑洞,谁见过黑洞?全都是几辈子科学家没法实证的,像玄学一样!正是因为没有检验标准,空想当道、学派林立、靠嘴皮子干仗就成了理论物理的现实情况。而谢彦波的论文,就踩了这个‘雷’。他引用的观点论据,不巧是跟安德森‘干仗’的对立学派,安德森怎么可能自扇耳光、让论文通过?他不好明说,便托辞‘你英文水平太差,我看不懂! “谢彦波很愣,又非常崇拜安德森,还真的以为自己英文不过关,竟然花了两年时间在普林斯顿文学院读了个文学硕士,然后改好论文又送给安德森。安德森没辙了,只能委托旁人明确转告谢彦波:‘由于学派问题,你不可能靠这篇论文在我的门下拿到学位’。 “谢彦波没法相信这话,他眼里的安德森是多么伟大的科学家,又那么崇尚真理,怎么会有门户之见?你们都骗我!从那时候起,他就开始常常产生‘别人都在骗我’的幻觉。后来安德森拿他没办法,只好屈尊再让一步,托人转告谢彦波,可以介绍他在另外一个导师名下答辩。偏偏谢彦波到这一步还坚决不相信安德森会抛弃他,仍然执着地追随他死不回头。 “这一‘杠’足足9年,谢彦波与教授的矛盾几乎成为公开的秘密,就他自己感觉不到。在中科大一位副校长访问普林斯顿大学之前,恰巧又发生一起北大赴美留学生杀死教授的惨案,所以其他中国留学生建议到访的科大领导带谢彦波回国。副校长约谢彦波谈话过后,也感觉到有些担心,便直接带他随团回国。因为走得太急,谢彦波在普林斯顿大学宿舍里的所有物品都没来得及带走,都是后来同学帮忙打包邮回来的……” 去中科大之前,我在“贴吧”还读到一篇该校的学生留言:“我们英语老师说谢老师赴美读博时,因为拿枪指着他的教授被取消博士学位,回来得了精神病。学校为了名声以及考虑他的水平,仍然给他教课,但是长期交流,会把学生的心理带进沟里……” 为了弄清真相,我问这位同学怎么找得到谢彦波。他告诉我,谢教授从家里到学校两点一线,很难碰上。但每周三会在某教室上课,这是唯一方便见到他的机会。 5月,我来到中科大,预先“埋伏”在那位同学所说的教室里。看来这里是开放式教学,我旁边还坐着一位不修边幅的中年男人,上身套着一件脏得看不清本色的老式夹克衫,怀里抱着一只鼓鼓囊囊的红色环保袋,酷似街头拾荒者。见我落座,他挪了一下位置,似熟非熟地朝我笑笑。 我朝他点点头。上课铃响了,我盯着门口,等着谢彦波的出现。一会儿,旁坐的“拾荒者”站起来,径直上了讲台。他从环保袋里掏出一沓作业本,拍在第一排课桌上。然后上前擦干净黑板,用粉笔写下:“§4.6局域惯性系条件”。天,这位“拾荒者”模样的人就是谢彦波教授?我满脑子闪现的全是若干年前这间教室里站在木凳上演板的少年谢彦波,很难把两者协调起来。 他流畅地整板书写着那些复杂的公式,嘴里说着我不懂的中文:“假如用做数学题的方法衡量一个星球的文明……” 站在讲台上的谢老师,与刚才坐在身边的“拾荒者”判若两人,嗓音洪亮自信,思维逻辑缜密。他右手板书时,左手松弛地抄在裤兜里,大方潇洒,偶尔将嘴唇歪成平行四边形,再努力恢复原状,皱着眉头,像是眼睛里进了砂子。每一次擦完黑板后,他必然猛地回头向同学们没来由地挤出个笑脸。 下课后,我在教室门口堵住了他,用“我是您的崇拜者”这种最无聊的借口作为搭讪。他友善地朝我笑笑,似乎对陌生人豪无戒心,很快开始了有问有答的闲聊,甚至还请我在食堂里吃了份快餐。即便后来我提出有些冒昧的问题,他也努力给出答案。采访中,比照旁边匆匆而过的斜视眼神,谢彦波那种纯真和诚恳,不止一次让我心酸。 记者:“您还在上《广义相对论》吗?” 谢彦波:“什么叫‘还在上’?是不是学懂了之后就只用教了?是不是教其他东西就可以再学习?学了没意思,对我来说学了没用啊……现在的物理不是做物理,是在做数学题。真正的物理,我觉得是里面有好多效应的,但是他们好像都不讨论这种效应。” 他的回答让我有些犯晕:“您在做研究啊?” 谢彦波歪着脑袋想了想,一半对我、一半对自己:“我做研究也没有用,别人会反对、不感兴趣。我觉得生活应该遵守物理的基本道理,但是他们有‘特异功能’!做了一些新的假定,又不肯告诉我。所以我就没办法。” 记者:“我记得好像您在哪儿说过,科学也会有很多谬误?” 谢彦波:“我是说很多人在应用方面过头了。比如u盘、手机、隐形飞机,都跟物理对不上。” 记者:“这方面公开发表过论文吗?让大家都知道您的观点或想法。” 谢彦波:“写过,但是我认为有价值、写得好的论文,一篇都不给发表。我认为一般甚至是很烂的论文,却发表了。国外杂志也一样,他们不是看不懂,就是故意不给发,或者是我没有搞明白其中的规则吧。” 记者:“好像这里面的门道挺深?” 谢彦波:“什么意思啊?” 记者:“比如说您是杂志编审的学生或者熟人,论文就容易上。学术界有挺多搞人际关系的。” 谢彦波:“有可能吧……” 记者:“您一周几节课? 谢彦波:“三节课,没事干。” 记者:“你还住在学校里面吗?” 谢彦波:“对,我住北校区,比以前大一些。我就不懂,为什么要住大房子?打扫卫生那么麻烦。想住更大的房子,要搬到郊区,得开车,不是很累吗?住北区走过来吃饭很方便,我一天三餐都在食堂吃。走路正好锻炼身体。” 记者:“您女儿多大了?” 谢彦波:“读高中。” 记者:“您的学生说您很酷,一些您觉得不对的理论上课时就不讲?” 谢彦波:“嗯。比如黑洞、宇宙学我就不讲,我搞不懂,问别人也不懂,我觉得它是有问题的。比如宇宙,以前说是无限大,现在说是有限大。有个广告,说如果宇宙无限大,那么晚上和白天是一样亮的,现在晚上和白天不一样亮,所以宇宙就是有限大的。这个就是乱扯!因为恒星会死亡,而且光会被吸收,吸收了以后又变成新的恒星,是不断演变的。” 好玩儿,他把我当成可以讨论的同事了。 记者:“您不上课的时候在家干嘛?” 谢彦波:“要不就下围棋,要不就算算题目,算量子化学,用数学办法计算分子反应、能量。” 记者:“听说您喜欢用心算或者笔算?” 谢彦波:“我以前用计算机,现在懒得用,没必要,就用笔算。” 记者:“觉得自己的脑袋比计算机转得快?” 谢彦波:“计算机用多了,脑子就变傻了。实在没事干,在网上与人下棋。” 记者:“在少年班的时候您有没有跟宁铂下围棋?” 谢彦波:“那时候下不过他,现在不知道了。以前他是科大最厉害的,可能后来有学生比他更厉害吧。” 记者:“听说有一本被学界广为引用的专业书籍,其中由国际知名实验室做出来的权威光谱数据,被你用手算推翻了?” 谢彦波:“一开始我用心算就怀疑那个光谱数据不对,后来用手算,证明确实不对,是(铬)Cr3+,Cr是4s平方3d4,去掉两个,现在google最新版本的数据和我的计算结果一致。后来觉得也没意思,说人家不对,搞得别人难受……” 我笃信,这样的话语,若是出自别人之口,只能用虚伪去解释,但他真诚得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 记者:“从某种角度讲,科学本来就是纠正错误的学问啊!” 谢彦波:“没法搞啊,有好多东西不对。比如特高压,那么高的高压,一下雨或者有雾气,不就把空气击穿了?老是击穿不是就损失很多能量?我算了一下,没占到便宜,而且很危险,所以就没必要去搞特高压啊。但是现在中国人、外国人都搞。现在的学问都变掉了,一些人就像有特异功能的神仙。以前我不相信,现在信了。‘他们’的确是神仙,有这个本事!” 记者:“您经常说的神仙,是不是指那些学术权威?” 谢彦波:“……” 记者:“听说您以前在美国的时候,发现导师的研究也有漏洞?让导师非常生气?” 谢彦波低下头,有点不好意思地朝地面笑笑:“是啊,我算了半天也验证不出他要的结果。没办法。” 记者:“一般来说,导师就算是有错也不会承认,被学生证明自己错,多没面子啊!” 谢彦波睁大眼睛瞪着我:“为什么不认?这个很奇怪啊!我导师并不是靠那个课题得诺贝尔奖的,我证明有错的是他后来的理论。” 记者:“但从形式上看,您毕竟还是挑战了他的权威呀!” 谢彦波似乎无法理解这一点,他絮絮叨叨地说起他的推测,再次陷入自我:“导师可能把这个看得太重。他把我开除了也没什么不对,我也没太怪他,现在回想起来,反正都是有点假,以前我学了半天都白学了。” 记者:“为什么会是白学了呢?” 谢彦波:“因为‘他们’都是神仙,本来就是想要那个结果、有另外的目的在,就是让神仙的力量更加摆脱严密逻辑?如果有个人本事特别大,硬是算出来很多东西都不对,那么神仙们就不能为所欲为了,所以就不高兴了。但他们没告诉我,我却不知道,所以还在那为他求证。” 记者:“所以当时您就找安德森教授理论去?” 谢彦波:“或许。当时不知道,还以为做学问是件很严肃的事情。我告诉他我的学问是对的,他的结论出错了。” 记者:“听说你带了枪去找安德森?他没在,他夫人开的门?” 谢彦波:“啊?这个事情你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 记者:“海外很多留学生嘛,你太出名了!” 谢彦波:“我是去找过教授,但没带枪,我也不会打枪,他们是乱说的。他们住在一个山头上,我和他太太在院子里说了几句,后来他出来了,可能发生过争执。” 记者:“您骂了他?” 谢彦波:“也没有……(喃喃地)反正就是发神经病。我是学的知识越多就越反动(文革时期的流行语),学的知识越多就搞得别人越烦。” 记者:“怎么会那样呢?” 谢彦波:“我要是总发现人家不对,把理论物理乃至整个科学都弄崩溃了,那就是我的不对了。” 我突然意识到,原来世俗理念早已存在于科学圣地,而我们的主人公正因为不谙世俗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记者:“安德森在学术界的势力很大,你得罪了他,所以你在美国一直拿不到博士学位?” 谢彦波:“也许……老外和中国人有点不一样,抱团比较厉害些。得罪了安德森,安德森不会去和别人说,‘你们不准发表谁谁谁的论文’,但是别人会自动不给发。” 记者:“这一点您当时不明白吗?” 谢彦波摇摇头:“我是回来以后、想了很久乱猜出来的。其实发论文讨论全球变暖问题又不是帮我什么忙,只是他们本来就是想要让全球变暖,用昂贵的产品把便宜的东西取代掉,他们有另外的目的在,只不过没告诉我,所以我就想不通他们为什么那么做。” 记者:“阴谋论?您觉得‘神仙’们另有目的?” 谢彦波:“全球变暖是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现在基因技术这么发达,照理说应该可以培养一种植物,长得比较快,纯粹吸收二氧化碳,如果担心影响粮食产量可以去沙漠上种,还可以保养水土。怎么就没人搞呢?搞不懂。” 记者:“您是说‘神仙’们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谢彦波自说自话地:“这里面肯定有规则说,不准这样搞!搞不懂怎么回事?” 记者:“不懂里面潜在的规则或逻辑?” 谢彦波:“理论物理本来是按照数学的框架、逻辑性很强,但是有些规则,可以让神仙们的力量摆脱更加严密的逻辑。如果一个人本事特别大,硬是算出来很多东西都不对了,算得神仙们也不能为所欲为,那么他们就不高兴了。” 可怜的谢彦波,一个只需两分钟就可以得出的结论,他竟然思考了二十年才似懂非懂。此时我更加相信,科学家与凡夫俗子的智商一定被上帝分割在两个绝然不同的山顶上。 记者:“听说后来你还继续跟安德森辩论?” 谢彦波:“后来我没上门跟他讲理,跟他在教室的黑板上讨论学问,他说不过我,突然接了个电话,说老婆找他,就走了。我现在判断是故意的,甚至有个阴谋,他故意出一个错,知道我会发现……” 记者:“然后再找个理由把你给送回来?” 谢彦波:“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记者:“你去之前以为安德森是个真神仙?” 谢彦波:“是的。” 记者:“相处一阵子就发现他理论上有漏洞?” 谢彦波点点头:“有些理论像是编故事”。 记者:“科学家编故事?” 谢彦波:“都在编,但没有老老实实按照物理学的东西在编。” 记者:“听说安德森也是‘神童级别’?也出身于少年班?” 谢彦波:“不叫少年班,美国大学生一年级大部分是18岁,他16岁进的大学”。 记者:“那比您晚多了,您11岁上的少年班……” 没想到的是聊到这,谢彦波忽然情绪激动起来:“我本来就不该来这个(少年)班的!” 记者:“您的意思是说如果重新挑选,您宁可按部就班上完中学再读大学?” 谢彦波觉察到自己情绪失控,努力恢复平静:“应该是这样吧。当时我没有怀疑到这些怪事情、没有想到神仙这个事情。如果当年慢慢读上来,可能就懂了。其实学问做得高,人际关系也很重要。即使是搞研究,也是生活在真空中”。 记者:“安德森在这方面比您更成熟?” 谢彦波:“他很成熟,狡猾得很,人际关系好,待人接物比较练达。” 记者:“是啊,这些都是您的弱项。开始去的时候处得还好吗? 谢彦波:“刚开始没什么不好,我是冲着他去的美国。” 记者:“吵了一次架之后他就不理您了?” 谢彦波:“也没有……就是大家做学问没有那么认真,我在科大受的教育、还有以前小学在长沙受的教育,都是说做科学要很认真、一丝不苟的,一是一二是二,事实上学问不是这样的。” 记者:“我们所受的教育也是那样的呀!” 谢彦波失望地摇摇头:“我以前不相信有神仙,现在信了。早知道学问只能神仙搞,我就不会那么认真。现在我如果在美国,在普林斯顿,根本就不会再去学物理,学数学算了,不管那些东西……” 记者:“您也学会编故事了?(笑)如果让您回到当年的少年班,您会编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谢彦波:“可以说天上有很多石头之类的,还有在少年班的时候,宁铂给我编的故事,为什么豹子狮子眼睛长在前面,牛马眼睛长在边上?” 记者:“为什么?” 谢彦波:“因为豹子狮子要去吃牛羊,眼睛必须朝前看。而牛羊眼睛长在太前面就什么都看不见,容易被豹子狮子吃掉”。 我开玩笑问谢彦波,您的眼睛是朝前还是朝两边长?他没回答,却像个孩子似地调整起眼神,一会儿朝前,一会儿向两边…… 记者手记:毫无疑问,神童谢彦波一生只能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了。他说,过去自己曾经认为科学是神圣的,但最近几年开始怀疑整个科学体系是“神仙”们编造的,他试图查找漏洞,进而证明科学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采访时,谢彦波的同学与同事异口同声说他的精神出了问题,而他的学生们则一致辩称谢教授是属于另类世界的“牛逼顿”(牛顿)。至于那个他张口闭口念叨的“神仙”究竟是谁?是神童们的命运摆布者还是某种规则、抑或某种逻辑的编程人?我们不得而知,只有他自己清楚。但显而易见的是,尽管“诺贝尔”没向谢彦波敞开大门,但他原本是一个可以与上帝对话的人。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45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好消息生物学挺进生物的控制系统了
热度 4 稻草 2015-2-22 22:56
中科大发现新型生命“暗物质” 与重大疾病有关   本报讯(记者 桂运安)非编码RNA(核糖核酸),被称为生命体中 “暗物质”。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革教授实验室发现一类新型环状非编码RNA,并揭示了此类非编码RNA的功能和功能机理。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上。   非编码RNA是一大类不编码蛋白质,但在细胞中起着调控作用的RNA分子。正如宇宙间存在着许多既看不到也感觉不到的“暗物质”“暗能量”一样,在生命体这个“小宇宙”中,也存在这样的神秘“暗物质”—非编码RNA。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系列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非编码RNA调控失衡相关。   环形RNA分子最近数年才引起研究人员注意,而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线形RNA分子。单革教授实验室发现的新型环状非编码RNA,被命名为外显子-内含子环形RNA。在论文中,他们还对这类新型环状非编码RNA为何会成为环形而不是线形分子进行了研究,发现成环序列两端经常会有互补的重复序列存在。 注: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nt的RNA分子,它们并不编码蛋白,而是以RNA的形式在多种层面上(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以及转录后调控等)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lncRNA 起初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的“噪音”,是RNA聚合酶II转录的副产物,不具有生物学功能。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lncRNA参与了X染色体沉默,基因 组印记以及染色质修饰,转录激活,转录干扰,核内运输等多种重要的调控过程,lncRNA的这些调控作用也开始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哺乳动物基因组序列中 4%~9%的序列产生的转录本是lncRNA(相应的蛋白编码RNA的比例是1%),虽然近年来关于lncRNA的研究进展迅猛,但是绝大部分的 lncRNA的功能仍然是不清楚的。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4182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美国是马克思哲学指导下的产物
热度 2 稻草 2015-2-4 12:08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讲的是物质决定意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点美国的科学技术就是这样做的,物质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并且物质与意识是相对的是美国的 显文化, 主流科学思想,包括相对论也是这样的。科学技术是美国一个生产力优势,别的就不讲了。 马克思的辩证法,讲的是矛盾对立双方的运动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一点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就通过适当的激发矛盾,让战略利益朝向美国利益。美国的政治制度也是确立资本与非资本,即资本家与普通民众的对立,用法律来作为资本家的武器统治民众,包括国家的宪法法律和公司与个人签署的用人合同,让资本家牢固地掌握矛盾双方肯定的方面,保持资本家的优势地位,确保资本家的文化是美国的主流文化,资本家的生活是美国社会的上流生活。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471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谁才是科学的春天?
热度 3 稻草 2014-8-16 15:17
作者:剑云拨雾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开幕会上,邓小平用浓重的四川口音宣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起草一份全国科学大会闭幕讲话稿,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科学的春天”。于是,改革开放时代也就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科学春天。 说实话,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很多叫春的都让人不喜欢,比如春运,一个个归心似箭的打工者,被强力浓缩在车厢里,倍偿着与各族人民“团结"的痛苦!坦率地讲,如果不是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巨大的磁场,如今的铁道部这张弓是无论如何承担不了发射任务的;还有春晚,现在的春晚热闹倒是非常,演员们一个个爆发式的大嗓门,只可惜台上的笑声越来越多,台下的人笑得越来越少; 更讨厌的是这个所谓的科学春天!因为它完全是虚假的,真正的科学春天是在毛泽东时代,而不是改革开放年代!之所以这么说,是缘于现在有着越来越多的资料佐证,为此,本人特整理以下几条,让朋友们更好地对比毛泽东时代与改革开放年代的科技政策与成就! 1.尊重人才 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接受了专访说:“解放之初,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氛围,吸引了数万名知识分子从海外归来——这些人的回国,不仅仅是因为向往新中国,也是被当时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所吸引。而且,除了周恩来、聂荣臻、陈毅等领导人真心实意地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外,中国政府还对核武器研制进行了战略部署。所以,当我们回顾中国核武器研制的成就时,不可以忘掉这段历史。正是当时整个社会尊重科学和知识的氛围,培养出了一大批新中国自己的技术骨干——参加“两弹一星”研制的一大批人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到了改革开放年代,中国曾先后共派出出国留学人员共达30多万,而学成回国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其中自费留学生学成回国率只有4%左右。 由此可见,在毛泽东时代是非常尊重人才的,连国民党时留学海外的人才都纷纷往家流;到改革开放年代,共产党自己培养的人才都要往外流。 2.学术的民主 周光召:回顾“两弹一星”的研究,那时候团队精神和学术民主的氛围都很好。拿今天的话来说,是软环境很好。当时,我们完全是针对问题本身展开各种讨论甚至争论,根本没有等级和身份方面的顾虑和限制。大家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的想法被大家讨论,早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周光召:“现在,这种情况很难看到了,反倒经常出现两种不开放的情况:一是缺乏学术民主的氛围,往往是院士或领导一讲话,就再没有人敢讲话了;二是实行不必要的封锁,大家都生怕自己的想法被别人知道了。” 由此可见,在毛泽东时代的学术界是非常民主的,可以广泛地辩论而没有身份等级限制;到改革开放年代,学霸们垄断了话语权! 3.资金的投入 国际上,通常把科技经费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部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称“ “RG/GDP”,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以及这个国家对科技的重视程度。 整个毛泽东时代,我国用于科技研发的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为1.28%,达到当时几个初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意大利、西班牙)。毛泽东时代的后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这个指标更是增加到了2.32%,达到同期几个最发达国家英、法、西德的水平,仅比当时的美国、日本低一些(美国长期为2.8-3.0%,日本70年代以前1.6%,进入70年代后与美国接近)。这个数字如果拿到今天,甚至比2003年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还要高,可见毛泽东时代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 但是从80年代开始,我们的决策者却把RG/GDP大幅度往下砍,到了80年代中期,我国的RG/GDP还不到0.7%。而生产企业,1984年以后由于“拨改贷”造成的困境,基本无力进行研发投资,RG/GDP骤然降到0.6%以下,进入90年代,我国仍然延续了研发经费的低投入,除了1993年之前的几年由于受到国际制裁的影响有了点紧迫感, RD/GDP略微超过0.70%以外,90年代中期再次回到80年代的水平,其中1995和1996连续两年下跌到0.60%,后来有所抬升,直到2003年才逐渐恢复到毛泽东时代的平均水平。 由此可见,在毛泽东时代,科研经费的投入已接近最发达国家的水平;而改革开放年代,科研经费的投入只能与落后国家相比较!“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就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产物,难怪袁隆平不久前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说:“我们湖南农科院是一个公益性的单位,国家给我们的人头费是50、60%,还有40、50%我们要自己发展。我们是一个公益性质的研究单位。要靠自己去赚钱,非常难。所以借这个机会,我们希望网友支持一下,要把农业科学单位转变全额拨款单位,免得工资发不出,焦头烂额的跑。” 4.科研成果 a.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比美国晚了12年(美国是1946年,中国是1958年),但经过毛泽东时代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努力,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不是某些人所歪曲的“被拉大了”,而是缩小了,从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中规模集成电路,再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美国是从1960年到1968年,用了8年时间。而中国是从1965年到1972年,用了7年时间,以1972年四川永川半导体研究所(现电子工业部24所)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块PMOS型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标志。也就是说,到文革中期,我们在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上与国外的差距仅有4年,而改革开放后的这一差距已扩大到最低是十年以上。 b.从原子弹、氢弹、导弹到潜艇、大飞机、计算机、人造卫星,还有去年投票产生的新中国四大发明:杂交水稻,激光照排,复方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等,有哪一个不是毛泽东时代的产物?有哪一个不是“大件”高科技产品?!而到了改革开放年代,除了污染、矿难、贪官、GDP数字、高楼大厦等“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高科技?! 由此可见,毛泽东时代基础薄弱,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而快速地缩小,独立研发的“大件”高科技产品非常多;而到了改革开放年代,有了工业化的经济基础,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独立研发的“大件”高科技产品非常少,少到几乎空白!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2750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试论毛泽东与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热度 1 稻草 2013-9-5 11:54
“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在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思想,为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了许多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丰富而独具特色的科学技术思想,既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思想,也在实践中为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毛泽东与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对于当代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现实意义。    一、强调“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本质   毛泽东科学技术思想丰富而系统,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是对自然科学的论述,他特别强调对自然科学的学习、研究和应用。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他就提出了“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的科学论断。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中国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带领全国人民向自然界开战,毛泽东把学习自然科学上升到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相提并论的高度。他指出:“只要我们更多地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一句话,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少犯主观主义错误,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是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的。”   毛泽东深刻地阐述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的重要性。1940年2月5日,他在《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因为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它能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所以每一个人都要赞成它,每一个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人们为着要在社会上得到自由,就要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他在对自然科学与人类生活、自然科学与自由、自然科学与社会制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特别是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精辟阐述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很好的东西,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   1959年6月11日,毛泽东在同秘鲁议员团谈话时指出,我们“如果对自然界没有认识,或者认识不清楚,就会碰钉子,自然界就会处罚我们,会抵抗。比如水坝,如修得不好,质量不好,就会被水冲垮,将房屋、土地都淹没,这不是处罚吗?”在毛泽东看来,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老老实实地学习科学技术,真正掌握自然界运行的客观规律,否则我们必然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毛泽东之所以强调要加强对自然科学的学习、研究和应用,重要原因之一是他认为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可以有效地破除迷信。在《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一文中他指出:“要老百姓不敬神,就要有科学的发展和普及。科学不发展、不普及,敬神在他们是完全需要的。”在新中国成立后领导全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始终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工作,十分注重通过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把人民群众从迷信中解放出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水平。   毛泽东主张批判地而不是盲目地学习自然科学。在《论十大关系》中他提出:“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但是也要有批判地学,不可盲目地学。在技术方面,我看大部分先要照办,因为那些我们现在还没有,还不懂,学了比较有利。但是,已经清楚的那一部分,就不要事事照办了。”学习世界上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是我们一贯的方针。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地学,一切都照抄照搬,必须对其进行分析和批判,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毛泽东强调要加强对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他指出:“科学研究有实用的,还有理论的。要加强理论研究,要有专人搞,不搞理论是不行的。”在他看来,发展科学技术必须有严格的科学态度,既要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研究,也要加强科学技术的理论研究。   毛泽东还认为,自然科学研究有着与社会科学研究所不同的方法:“三大革命运动中的科学实验,主要是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不能完全采用实验的方法。例如研究政治经济学不能用实验方法,要用抽象法,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的。”在这里,他实际上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加强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另一方面是研究自然科学要采取科学的方法。   二、提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阐明了新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   毛泽东认为,中国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社会主义的改造。同时,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我们还承担着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等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初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决定了我们根本没有更多精力来抓科学技术工作。只有在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斗争取得胜利之后,我们才具备了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在这个时候,加快发展生产力,使中国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已成为党在当时的中心工作。在毛泽东看来,要完成这一中心工作,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1954年,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对于新中国的国情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的社会主义化和机械化,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以提高新中国的生产力。   毛泽东认为,新中国较之旧中国社会经济面貌的全面改观,一是要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另一方面就取决于科学技术。1955年7月31日,他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统统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在毛泽东看来,大力推进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化和科学技术化,是使新中国以完全不同于旧中国的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前提条件。   毛泽东认为,发展科学技术必须要有紧迫感,要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毛泽东对于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屡屡侵略中国的历史记忆犹新,为了彻底改变旧中国经济技术落后挨打的状态和局面,提出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把新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毛泽东看来,“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毛泽东对科学技术在提高生产力、改变中国落后面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着深刻认识,把科学技术能否发展看做是争取彻底解放和摆脱挨打状态的关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精神,他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拼搏,中国迎来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春天,科学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科研成果,夺取了一块又一块科学技术事业的金牌,特别是在核武器和空间技术领域里,在不到20年的短短时间里连连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伟大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初,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认为“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制定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就必须“打好科学技术这一仗”。在科学技术发展战略选择上,毛泽东主张中国不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而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   1956年1月21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明确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在毛泽东亲自领导下,我国制订了《1956~1967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也被简称为“十二年科技规划”),这是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性重大事件,明确了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基本方针、战略步骤、实施重点,为20世纪后50年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引导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走上了现代化的轨道。被称为中国“三钱”的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就共同参与制订了我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从而确立了新中国自主创新发展高端科学技术的基础。   1956年9月10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搞经济,我们也有了一些经验,现在搞这些新的科学技术我们还没有经验。……世界上新的工业技术、农业技术我们还没有学会,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六年的经验,学会了许多东西,但是从根本上说,我们还要作很大的努力。”他认为,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努力学习世界先进技术以积累经验。   毛泽东认为,发展科学技术必须依靠自力更生来赶上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他指出:“资本主义各国,苏联,都是靠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赶上最先进的国家,我国也要这样。拿汽车来说,我们这样的大国,最少应该有三四个像长春汽车厂那样的制造厂。就是在搞大的、洋的方面,我们也不能指靠人家。”在毛泽东看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赶上最先进的国家,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借鉴,但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一定要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科学技术。   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毛泽东认为,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因为我们已经成功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初步胜利,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所有这些成就必然会坚定我们赶上世界先进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   正是在毛泽东打破常规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我国在很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尖端技术的伟大成就。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号发射成功。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从原子弹爆炸成功到氢弹试验成功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而苏联用了4年,美国也用了7年,法国时间更长用了8年。我国第一颗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与世界上第一颗卫星升空时间只差13年。   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历史已经证明,“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不仅提高了中国在当时的国际地位,而且带动了中国高技术工业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四、要求“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开辟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正确道路   为了赶上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国家,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毛泽东把技术革命提到了同政治革命、思想革命并列的高度,提出要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加强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领导,要求全党全国人民学习并完成历史所赋予的伟大的技术革命。   毛泽东曾对技术革命的重要性作过深刻的分析。他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的第二十一条“不断革命”部分指出:“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以便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英国。……提出技术革命,就是要大家学技术,学科学。……我们一定要鼓一把劲,一定要学习并且完成这个历史所赋予我们的伟大的技术革命。……要在继续完成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把党的工作的着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全党注意。”   毛泽东认为,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是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然要求。他指出:“我国目前手工劳动还占很大比重,同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不平衡,因此有必要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来解决这个不平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也必须适应这个规律,不断深化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唯有如此,才能找到新中国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金钥匙,也才能找到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毛泽东强调要加强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领导。1960年,他专门撰写了《加强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领导》一文,明确指出:“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运动,急需总结经验,加强领导,及时解决运动中的问题,使运动引导到正确的、科学的、全民的轨道上去。”与此同时,他还要求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经验及时予以总结和推广:“我国工业交通战线,农林牧副渔战线,财政贸易流通战线,文教卫生战线和国防战线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全民运动,正在猛烈发展,新人新事层出不穷,务请你们精心观察,随时总结,予以推广。”   毛泽东把建立新中国的科学技术队伍放在非常突出的地位。他认为,要在几十年内改变我国经济社会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必须培养和造就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人才队伍。毛泽东的贡献之一,就是在提出技术革命之后的几十年内,一直在致力于培养和造就新中国的科学技术人才队伍,为开展技术革命服务。当年毛泽东培养和造就的这支科学技术人才大军,直到21世纪的今天仍然发挥着他们的巨大作用。   毛泽东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逐渐明确了科学技术的战略地位,形成了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的明确认识,规划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蓝图,指明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极大地促进了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距离,中国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升,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正如邓小平所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科学技术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在旧中国简直是无法想象的。这个伟大成就是谁也不能否定,谁也无法否定的。”不可否认,毛泽东在探索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存在着失误,主要表现在技术革命上的急躁冒进和对包括科技工作者在内的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错误估计。但是,毛泽东的失误只是探索中的失误,他对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同他对整个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贡献一样,贡献远远大于过失。他的贡献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对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永远不可磨灭。(作者:李建国 )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31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万金华专栏〗:双螺旋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证明中医五行是科学的(1) ... ...
天涯过客 2013-7-24 14:56
http://sea3000.net/wanjinhua/shuangluoxuan1.php (人类的认识过程为:【( 眼视、鼻闻、耳听、舌舔、身触 ) 这 五个感觉器官“五官”的感性认识性质的“ 形象思维 ”→大脑初步的“顿悟思维”→模仿和仿真及模糊性质的“ 象形思维 ”→ 大脑 进—步的“ 顿悟思维 ”→ 初等数学理性 式的“ 形式逻辑思维 ”→大脑进一步的“ 顿悟思维 ”→ 高等数学理性 式的“ 辩证逻辑思维 ”→ 完全的双螺旋的过程 双螺旋地 全部进一步地上升到 较全面的“ 理性的阶段、范畴的阶段、规律的阶段 ”】) 对于中国古人所留传下来的许多认识和结论由于仍有许多还处在( 眼视、鼻闻、耳听、舌舔、身触 )这 “五官”感觉器官的感性认识性质的“ 形象思维 ” (此阶段中,基本上无人为的创造性)阶段,虽经过大脑初步的“ 顿悟思维 ”(此阶段中,是发挥人为的创造性阶段)或多或少上升到 模仿和仿真及模糊性质的“象形思维” (此阶段中,已含经“ 顿悟思维 ”的人为的创造性)阶段,然而由于科学技术未发展到高端水准,缺少进一步的各种先进手段,故而虽然也再经过 大脑 进—步的“ 顿悟思维 ” 再加上社会环境的造成了 惰性式的惯性 从而 也未全部上升到类似 初等数学理性 式的“ 形式逻辑思维 ” 阶段,当然即便也是再经过 大脑进一步的“ 顿悟思维 ” 也是没有全部上升到类似 高等数学理性式的“辩证逻辑思维” 阶段,由于认识只是经过了 不完全的双螺旋的过程 ,当然也就不可能 双螺旋地 全部进一步地上升到 较全面的“ 理性的阶段、范畴的阶段、规律的阶段 ” ,这就造成中国古人中国先人中国祖先未能把中医的基础理论全部阐释清楚。 正因为如此,造成产生出两个极端对立的状况摆在今日今人面前: 第一个结论是:【“中医、阴阳、五行、精、气、神、经络”统统是是科学的!“中医”的成,“中医”的得以流传至今,是得助于和是成于“阴阳、五行、精、气、神、经络”!】 对立的结论是:【“中医”的时不时遭到责难遭到蛮骂,也是被责难或被蛮骂于“阴阳、五行、精、气、神、经络”这些理论的“模糊、不求上进、固步自封、未与时代同步地与时俱进”!】 对于此, 我们不能刻求责怪和蛮骂古人、不能刻求责怪和蛮骂祖先、不能刻求责怪和蛮骂先人! 这些进一步的 科学的说明、科学的解释、科学的诠释、科学的推演、科学的上升 ,均是我们今人责无旁贷的任务和义务,而不是不负责任地莫名其妙的加以扣上“伪科学”的政治大帽就算了事! 还是应思考 黑格尔 所讲的“ 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 ”,再加上恩格斯补充讲的“ 凡是现存的,都要灭亡的 ”,今人应把存在了几千年的“中医五行阴阳精气神经络”中为“合理”的找出来使其上升到更加科学的“ 理性的阶段、范畴的阶段、规律的阶段 ”!并且把其中“ 不合理 ”的“会导致衰亡”的给找出来“ 予以修正、予以改造、予以扬弃”、重新给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来,以完善“中医”的理论。 因而我们必须以现代人的 大无畏的气魄接受责难和挑战 ,勇敢地以对中国古人以对中国今人以对全人类认真负责的态度,从容地去对“中医”的基础理论 “阴阳、五行、精、气、神、经络” 进行 完全不是 拆东墙补西墙 式的 牵强符会 式的 遮羞 式的科学的反思! 中医是产生于中华大地,中医是产生于中华民族,故而对中医的发展,仍应植根于中华大地,仍应植根于中华民族!中华大地的母亲胸怀所培育出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吿诉我们中华大地上的中国人,应走 以中医为本去改造和完善中医的“西中医结合之道”! 不应本末倒置地以 “西医为主要,中医为次要” 地 去仍走西医改造中医的“中西医结合之道” !因在医学发展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 先有中医,后有西医 ”!故 “ 中医是第一性的,西医是第二性的 ”! 这就说明 “ 中医在时间链条发展史中是长远地和战略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西医只是在空间截面上于每个相对短期和战术性上才会起主要作用 ”!
个人分类: 實干家的科學|432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ZT)未来科学的突破点:经络学说
热度 3 天涯过客 2013-4-22 16:39
http://bbs.creaders.net/education/bbsviewer.php?trd_id=853864blog_id=146345 未来科学的突破点:经络学说 老几 中 国近代据说是因为科学技术落后,被人欺负了几百年,所以科学对华人社会特别重要。在现代中国无神论社会中,科学的意义丝毫不低于西方社会的上帝。不可否 认,科学这个上帝给中国社会乃至全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破除了迷信,在一定程度揭示了大自然的秘密;满足了人类各种需要,实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 梦想。正是因为这样,科学才获得的崇高的地位。 不 过人们似乎忘记了科学的出身。科学是什么?以前谈到过科学“虚”的定义,其“实”质就简单一句话,探索研究事物变化的规律和原因。科学只有在“田里”不停 地耕耘,才是科学。登上神坛的科学,离开了探索这个灵魂,科学就已经不是科学,成了教条,与科学无关,与真理无缘了。这方面只要看看有些中国“科学”院士 的奇谈怪论就不难理解了。 有 不少人以为有理工科学历或者博士就算懂科学了,实际上未必。懂不懂科学跟学历没有特别大的关系。没有自己亲自挖坑埋土,收获果实,算不得农民。同理,没有 自己亲自动手搞过“真正”的东西,没有经历过失败挫折,没有主持或参与研究出真正有意义的东西,书本上读的东西再多,不可能懂得科学。比如有位姓方的博士 打假,很有成果,因为他对写科学论文是训练有素的。论文抄袭之类的假,一打一个准。但这位姓方的站到“试验田”里,一说话,你就知道,这哥们自己也是个假 科学家,什么都不懂,只知道教条。 其实搞科技的不论什么专业,就一个路子,实证。所以有没有科学素养,几句话就能知道。万维网上藏龙卧虎,不必多说,卖狗皮膏药的也不在少数。 伪科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对科学一时解释不了的现象,不是用科学的精神去探索,而是用科学教条的大棒,一棒打死,以所谓“科学”来判定一个事物是否存在。 这 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否定中医的经络学说。否定经络存在的理由,一个是解剖学里面没有发现经络存在。这是犯了科学实证的“界定性”错误。任何现象都是有条件 的。经络是气血通道,死人气血皆闭,焉能测出经络。就比如你把电源关掉,再去测有无电流,然后得出电流不可能存在的结论。其荒唐程度可想而知。 另一个否定经络存在的理由是试验验证不出经络存在。试验没有发现不等于不存在。由此得出经络不存在首先是个逻辑错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试验设计方面有严重的错误,比如有违“无干涉原则”等等。就像您测水流速时有人拿根棍子在旁边搅,如何能测得准? 有意思的是,大量声称证明经络存在的试验,也没有说服力,比如中国科学院那些声光电试验结果。这些试验的问题,是不符合科学试验的“排它性”原则。充其量只能算佐证。 所 以说,用科学方法来证明经络存在,首先要根据经络现象的特点来设计试验。经络首先是个生命现象,受意识控制,而意识是个量子态甚至“亚”量子态(自定义, 无出处,特注)。我们知道,量子态下的运动是受观测方法而改变的。也就是说,当我们测量经络时,它可能已经不是原来的状态了。因此传统的科学方法来证明经 络存在是不可能的,必须要考虑意识的量子特性,结合量子物理的最新成果。 有人会问,老几对经络的存在怎么这么肯定?没有错,我是非常肯定。因为经络本身就是实证的结果,是人体这个最精密的仪器实证出来的。任何练过正宗太极拳的人,都知道这一点。 老几这篇说了什么?就是什么是科学方法论。这就是今日哲学的一个未来(如果哲学有未来的话)。 值得一提的是,万维哲学家兔子网友在他最新的范例哲学里,从哲学上提出宏观运动和微观运动完全不同的概念,与本文的想法有可借鉴之处,值得进一步探讨。
4237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思想是中医的活灵魂
热度 6 岳东晓 2013-1-23 14:39
没有毛泽东的理论指导,不从中国5000年文明中寻找灵感,而是言必称希腊,青蒿素就不可能发明。屠呦呦本人也明言青蒿素的发明得益于毛主席的指引。 文革结束了这么多年,中国医学科学界拿不出一样成果能跟文革期间发明的青蒿素相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酷的现实。为什么?思想被对西方的盲目迷信所禁锢,而丧失创造的勇气,是一个重要原因。 没有毛泽东,今天中国就可能不会有氢弹、导弹、飞船。为什么?崇洋者们会以为那只有白人的脑子能搞。毛泽东却说西方能搞的,我们能搞得更好,我们中国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我们也要搞点原子弹。中国氢弹爆炸后,蒋介石在台湾喃喃自语,美国人的绝密技术,他毛泽东真的搞出来了?!到今天,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掌握了这几样科技的、能一瞬间释放几百万吨TNT炸药能量、能上天入地的 非白人 国家。 毛泽东提倡将中国医学发扬光大不是让今天的人重复古人已经做出的发现、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中药是一种古老的药物形式,来自自然。中医的机理缺乏现代科学的解释,而是停留在观察、直觉或者灵感阶段。 毛泽东赞扬中国医药学不是叫人一头扎进古代书堆中死记硬背、墨守陈规,而是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来挖掘中药的潜力,更佳地发挥中药的效能。青蒿素不是翻古籍、种青蒿煮汤,而是用现代物理化学确定分子结构,然后人工合成。这就是古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中国革命也是如此。那些只会死背西方思想、完全听令于西方的失败了,那些抱着中国封建残留不放的也失败了。 将现代科学辩证地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活学活用,这就是毛泽东思想,这才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 中医要发展必须掌握 毛泽东思想的活灵魂。
个人分类: 毛泽东|12489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并兼述满清的文化殖民
热度 3 黄种人 2013-1-14 14:51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潘启明   《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官修的大型综合性类书。永乐是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的年号。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任皇帝。   《永乐大典》始纂于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五年完成。计两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正文为两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装订为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三亿七千万字。主编为解缙、姚广孝等。成祖朱棣赐书名为《永乐大典》,并亲撰序言以纪其事。   《永乐大典》实际就是明朝初期中国全部书籍的总录。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全书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 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 资料,大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均予收辑,并加以汇聚群分,甚为详备。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 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   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   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永乐大典》编成后,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永乐迁都后,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宫内的文楼(即文昭阁)里。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誊写副本一部,从此《永乐大典》才具有正副两部,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两处。 ☆ ☆ ☆   主持《永乐大典》编纂的是解缙和姚广孝。   解缙生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年)。明成祖朱棣很赏识他的才华,任用他主持过《太祖实录》和《列女传》的编纂。不过最让他名垂青史的,还是他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经历。   姚广孝生于元元统三年(1335 年),苏州长洲人,比解缙年长34岁。姚广孝14岁就出家当了和尚,法名道衍。姚广孝被明成祖朱棣请出来主持纂修《永乐大典》,第一是因为解缙编纂的《文 献大成》(《永乐大典》前身)还是遵循儒家正统,没有兼收佛道之书;第二则是朱棣听说建文帝隐姓埋名在佛寺中,要通过姚广孝主持《永乐大典》编纂的机会, 拉拢佛道信徒,以找到建文帝,根绝后患。 ☆ ☆ ☆   《永乐大典》常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永乐大典》遭浩劫,部分被烧毁,部分被抢走,余者寥寥无几。   光绪元年重修翰林院衙门时,清点《永乐大典》,只剩5,000多册。20年后再清点,竟然只存800册。一部大书,几乎被偷光了。   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在教 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周树人建议和努力下,教育部咨请国务院,将翰林院所存《永乐大典》残本64册送归教育部,其中60册交由京师图书馆储藏,这是国 家图书馆入藏的第一批《永乐大典》。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后,对《永乐大典》的收集更是不遗余力。副馆长袁同礼和考订组组长赵万里等人都付出了 巨大的努力。到1934年,馆藏《大典》已达93册。   1941年,代理馆长袁同礼和上 海办事处钱存训通过驻美国使馆与美国联系,决定将这批善本再做挑选之后运往美国寄存。选取的3,000种书中有60册《永乐大典》。于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7日)发生之前运抵美国,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代为保管。1965年这批善本转运台湾,目前暂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放在上海的另外25册《永 乐大典》后来运回了北平(今北京)。   1943年,大连满铁图书馆的松冈洋右与东洋文库一起,从湖州刘承干嘉业堂处购得49册《永乐大典》,这些《永乐大典》一直放在满铁图书馆,直到1945年大连被苏联红军占领后,被当作战利品运往苏联。    1951年,当时与中国友好的苏联把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收藏的11册《大典》赠还中国政府。继这次赠还《永乐大典》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藏书机构也纷纷 赠还藏书;此外,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赠还3册,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赠还52册,苏联科学院也通过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移赠1册。这样67册远离故国的《永乐大 典》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   1951年8月20日,著名藏书 家周叔弢 率先将家藏的一册《永乐大典》无偿捐献给国家并致信北图:“珠还合浦,化私为公,此亦中国人民应尽之天责也。”随后赵元方也将家藏的一册《永乐大典》捐赠 出来。更令人感动的是在张元济的倡议下,商务印书馆董事会一致通过将商务印书馆所属东方图书馆所藏21册《永乐大典》赠送北图。此后,北京大学、广东文管 会,以及张季芗、金梁、徐伯郊、陈李蔼如等纷纷捐献了自己收藏的共11册《永乐大典》。   在五、六十年代国家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周恩来总理对文物收藏极为关注,特批专款从香港藏书家陈清华手中购回一批珍贵古籍,其中就有4册《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在收集过程中还有一 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1983年,山东掖县农民孙洪林在偶然看一幅挂历上印的珍贵古籍图片时,发现过去自己家中有一册与《永乐大典》很相似的书,因为不 知道是书名,家中就用它来夹鞋样和剪纸,而且剪掉了书中天头地脚没有字的部分。由于有从祖上因袭的敬惜字纸的传统,有字的地方都保存下来了。孙洪林把这个 情况告诉了掖县文化馆,并要求北京图书馆派人来鉴定。经过专家鉴定,这册书无疑就是《永乐大典》的“门”字韵。孙家将这部幸运的《永乐大典》捐赠给国家。 北图在收到此书后即由专业修复人员做了复原。这册流落在外多年的典籍终于与其他《大典》聚合了。 ☆ ☆ ☆   1959年,北京图书馆将历年收集到原本和胶卷提供予中华书局。   1960年,中华书局将其收集到的《永乐大典》原本两百一十五册,加上复制副本等,共得七百三十卷,影印出版。   1986年中华书局将已征集到的现存的《永乐大典》近八百卷,缩印精装出版。 ☆ ☆ ☆ 《永乐大典》收藏单位   1. 中国国家图书馆拥有222册(包括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60册)   2. 上海图书馆(1册)   3. 四川大学图书馆(1册)   4. 台湾中央图书馆   5. 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   6. 日本国会图书馆   7. 日本东洋文库(34册)   8.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9. 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   10.日本天理图书馆(3册)   11.日本静嘉堂文库(9册)   12.日本斯道文库   13.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1册)   14.日本武田长兵卫   15.日本石黑传六(1册)   16.日本小川广己   17.英国博物馆(10册)   18.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12册)   19.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3册)   20.英国剑桥大学(2册)   21.英国马登(9册)   22.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2册)   23.德国科隆基莫图书馆   24.柏林人种博物馆(4册)   25.美国国会图书馆(40册)   26.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   27.美国康奈尔大学(5册)   28.美国波士顿图书馆   29.越南河内法国远东学院(4册)   30.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1册) ☆ ☆ ☆   《永乐大典》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 代编纂的所有类书,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永乐大典》共三亿七千万字;清代编纂的规模最大的类书《古今图 书集成》也只有1万卷、1亿6千万字,不到《永乐大典》的一半。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 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也不及《永乐大典》的一半。 ☆ ☆ ☆   世界上所有的冲突,都是文化的冲突。   清代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将《永乐大典》的字数减半(《古今图书集成》)、种类减半(《四库全书》),完全是文化冲突的结果,是适应满清一个民族统治华夏大地的政治需要的。 ☆ ☆ ☆   马背上的民族——满清,入关之后所做的,就必然用他们的文化,代替华夏文化,他们禁止满汉通婚,强迫汉人穿旗服,强迫男人剃头梳辫子。   但面对幅员广大的国土和人数众多的国民,满清无法做到不准汉人做官,也无法做到灭掉汉文化。   康熙引进了西方文化。但没有把它本土化。   同时,康熙命皇三子胤祉与侍读陈梦雷等编纂一部大型类书,初定名《文献汇编》或称《古今图书汇编》,开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印制完成于雍正六年(1728),历时两朝二十八年。雍正写序,并定名为《古今国书集成》,故冠名“钦定”。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在“文字 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 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编纂过程毁书则更多。“四库”之名,是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 “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   《四库全书》是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编纂过程毁书则更多。   《四库全书》毕竟是乾隆皇帝以“稽古右文”为名﹐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的产物﹐乾隆借纂修《四库全书》之机向全国征集图书﹐贯彻“寓禁于征”的政策﹐对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分别采取全毁﹑抽毁和删改的办法﹐销毁和篡改了大批文献。   乾隆皇帝利用修纂《四库全书》的良机,采取“引蛇出洞”的战术,让那些“蛇”主动地游走出来,然后一个个打死,最终达到了清除“不良思想”的预期目的。   由于《四库全书》由乾隆敕编,为 了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需要,名为“稽古右文”,实则“寓禁于征”,大量搜罗、查禁、删改、销毁书籍。根据流传至今的几种禁毁书目和有关档案记载,全毁于 2400多种,抽毁书400多种,共一万三千六百卷,15万册,比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多出将近一倍。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   除了焚毁书籍,满清还系统的对明 代档案进行了销毁。目前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 (其中很多已经被满清修改过)。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被销毁了。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满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 改。   《四库全书》在辑佚中坚持儒家正 统观念,认为“菁华已尽,糟粕可弃”,凡佛道、戏曲、小说等概不辑录,对于牵涉违碍的言辞也毫不留情面,一概删去。有些科技方面的著作,如邓御夫的《农 历》200卷详细程度超过《齐民要术》,还有些军事方面的发明为怕洋人学去,也都丢掉,不加采录。甚至已经辑佚出的散片如《兼金合璧》、《晋史挥尘》等, 或签出的典籍《元一统志》等重要的方志类书籍,都弃置不顾,所以,这次系统辑佚古书工作留下了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同时大兴“文字狱”,《四库全书》开馆后10年内竟发生了48起“文字狱”。而古书亡矣!”连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也因为有碍于愚民而禁毁,文字狱如此   据史料记载,不但在修纂《四库全书》过程中大量书籍遭销毁,而且书的主人也多因献书罹祸,在新罗织的文字狱里饱受煎熬。 ☆ ☆ ☆   《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与清代统治者利益相关的明朝人的文学和历史作品遭到大力剿灭,而且殃及北宋南宋。《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对于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摒弃和抽毁,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   根据一些近代学者,发现的宋代刻 本看,很多描绘金元屠杀的史料,在满清《四库全书》中,全部遭到了删除和篡改。最令人发指的是,满清还通过篡改文献,达到对汉民族进行诬蔑的目的。如满清 宣称,张献忠立有碑文,曰:“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但根据近年四川考古工作者,找到的张献忠碑文看,实际却 是:“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根本没有七个杀字。这些杀字,显然是满清走狗文胡编出来的。 ☆ ☆ ☆   鲁迅先生在《病后杂谈之余》中曾说,   “文字狱的血迹已经消失,满洲人的 凶焰已经缓和,愚民政策早已集了大成,剩下的就只有“功德”了。那时的禁书,我想他都未必看见。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 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 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 ☆ ☆ ☆   《四库全书》历任正总裁官(16人)   永瑢 永璇 永瑆 刘统勋 刘纶 舒赫德 阿桂 于敏中 英廉 程景伊嵇璜 福隆安 和珅 蔡新 裘曰修 王际华   历任副总裁官(10人)   梁国治 曹秀先 刘墉 王杰 彭元瑞 金简 董诰 曹文埴 钱汝诚 沈初   总阅官(15人)   德保 周煌 庄存与 汪廷玙 谢墉 达椿 胡高望 汪永锡 金士松 尹壮图 李绶 窦光鼎 倪承宽 李汪度 朱珪   总纂官(3人)   纪昀(纪晓岚) 陆锡熊 孙士毅
个人分类: 潘启明 老师|5808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汉文明是一种强大的文明
热度 11 岳东晓 2013-1-12 03:00
汉文明与罗马文明一样具有文明的重要特征:扩展性。但是汉文明有远超罗马文明的创造性。 罗马从一个城市开始,发展成庞大的帝国,其关键不仅是武力的征服,更包括文化的传播与罗马公民权的扩展。类似的,汉朝不但征伐匈奴、收服南越,将岭南、西域纳入中国版图,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文明的框架下,形成了汉民族的概念。 但汉文明是超越罗马文明的一种更为强大的文明。罗马最终灭亡,完全退出历史,而汉文明虽然历经磨难,再次走向了复兴之路。 汉文明与罗马文明不同在于汉文明的创造性。罗马虽然在文学等领域成功学习希腊,但在科学技术方面几乎一事无成。而 四大发明中有两大是汉朝的成就,那就是造纸术与指南针。 遗憾的是,中国文明从汉朝之后几乎一直在走下坡路。唐朝已经部分鲜卑化,科技不但没有创建、反而倒退。汉代《九章算术》的数学题,唐朝人已经不会解答,只得删减。宋朝科技创新不断、文化繁荣,发明火药、印刷术,但抑兵太甚,不但没有文明的扩张,反而经常被动挨打,丧权辱国,最终被蛮族所灭。明朝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光辉业绩,并且开始引进欧几里得几何学,但被倭寇所削弱,最终被满人所灭。汉人从此带着脑后一根猪尾长辫,开始了长期的下等奴才生活。在蒙古人的种族奴役下,原南宋汉人居于最低一等---第四等---基本没有人权,但毕竟蒙古人只统治了不到100年。清朝的统治长达近300年,通过对汉人精英的大量屠杀,强迫改变服饰、留取长辫,几乎磨掉了汉人的最后一点点生气、一丝丝尊严。整个清朝,没有一首像样的诗词、没有半点发明创造,有的只是失败、屈辱的血泪----直到湘军崛起。 所谓四大发明,是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发明,得到西方学界的公认(包括马克思),但西方人并不知道这些发明来自何处。而中国人在被满清种族奴役三百年之后,也已经读不懂自己祖先的科技著作。还是英国人李约瑟在抗日战争期间来到中国,偶尔读到相关古籍,才发现原来四大发明都是中国人所创。对此,西方学界一度极力反对。他们质问:愚昧落后原始的中国人怎么可能搞出这四大发明呢? 以汉文明为精神武装的湘军剿灭拜上帝教,击溃阿古柏、逼退俄毛、收复新疆,六万湖湘子弟力挽狂澜。乃发展洋务,引进先进科技文明,中国一度焕发生机。湘军领袖人物曾国藩、左宗棠等都并非武夫,而是饱学之士,他们代表了汉文明在历经百年沉寂后的复苏。然而,满清政府对汉人的压制,以及由此而来的湘军的裁撤,致使中国无力抵御倭寇更为凶狂的进攻。甲午一战,淮军崩溃,5千匆匆招募的湘军战士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却无法独力支撑一个4亿人口的民族之重。30多年后,倭寇全面侵华,东北、华北、华南大部沦陷。 湘女歌曰:浏阳河,湾过了几道弯,湘潭县偏僻的小山村里,走出了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陕北人民唱道: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当毛泽东、彭德怀指挥的军队在朝鲜打得西方16国联军满山跑,当中国完成两弹一星的尖端科技,世界人民才终于意识到,汉文明正在展示其潜能,汉民族的能力、四大发明源自中国无须再怀疑。 未来中国能否荡除倭寇,中国文明能否继续扩展、继续创新、能否全面复兴,取决于中国人是否能够全面唤醒对祖先文明的记忆。
个人分类: 汉文明|8161 次阅读|1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16 03:48 , Processed in 0.083982 second(s), 26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