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上海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上海本帮菜
热度 3 笑傲江湖 2016-9-27 16:21
本帮菜是上海菜的别称,是江南吴越特色饮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所谓本帮,即是本地,以浓油赤酱、咸淡适中、保持食物原味为其特色。事实上,作为上海地域文化的一大标志和上海人的味觉记忆,本帮菜传统烹饪技艺已经成为“舌尖上的非遗”。 本帮菜的浓油赤酱,即油多、味浓、糖重、色艳,常用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糟为主,口味咸中带甜,油而不腻。回顾100多年发展历史中,本帮菜从上海百姓饮食起步,逐渐吸取了徽菜、淮扬菜、苏锡菜、粤菜等其他帮派的长处,推出虾籽大乌参、八宝鸭、油爆河虾、糟钵头、青鱼秃肺等一大批著名菜肴。 1843年上海开埠后,上海人逐渐开始打破居家饮食传统,上饭店宴请宾客,品尝时鲜,商人巨贾经常出入大饭店。这样一种饮食风气,促进了上海本帮菜厨艺的发展。清朝后期,十六铺一带已成为上海最早的商业地区,当时从小东门到南京路上海菜馆酒楼已有一二百家之多,那时上海菜主要特点是:取用本地食材为主,烹调方法上以红烧、蒸煨、生煸、炸、糟见长。 民国初年,本帮菜进入繁荣阶段。当时沪上工商业和港口贸易日趋繁荣,各地菜馆也纷纷来沪。形成了沪、苏、锡、甬、徽、粤等16个地方风味聚于一地的格局。这一阶段,上海菜的口味改为卤汁浓淡适中,有清淡素雅,也有浓油赤酱。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本帮菜厨艺进入了成熟期。经过几代名厨的钻研,上海本帮菜厨艺终于真正发展成为中国菜肴体系中的一个著名帮派。菜系的形成有几个标致,首先,形成了鲜明的自身风格-浓油赤酱、风味淳厚、原汁原味。其主要技艺是擅长红烧、生煸、炸、蒸、糟等。其次,形成了一系列经典的菜肴品牌。如糟钵头、草头圈子、竹笋鳝糊、松鼠黄鱼、红烧甩水、八宝全鸭;虾籽大乌参、腌笃鲜、虾仁鱼唇、鸡骨酱、青鱼秃肺、扣三丝、冰糖甲鱼、八宝辣酱等。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上海的本帮菜厨艺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上海本帮菜厨艺日益品牌化、精致化与创新化,形成了新的“海派本帮菜”体系。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口味趋向淡雅。本帮菜也顺应潮流,改变观念,率先改变固守浓油赤酱形式,烹饪技法更加科学多样,保持本帮菜特色精华,原汁原味,咸淡适中,香、脆、鲜、嫩而不失营养成分,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本帮菜特色。 如今在上海本帮菜的菜谱体系中,冷菜、热炒、大菜、汤类都有各档100多种,众口可调。而这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一些做工精细、历史悠久的经典名菜,如红烧鮰鱼、虾籽大乌参、糟钵头、草头圈子、八宝辣酱、青鱼秃肺、油爆河虾、扣三丝、腌笃鲜、砂锅鱼头汤等。 70年前上海出版的《老上海》一书介绍:“炒圈子一味尤著名。”所谓“圈子”即猪大肠。这种低廉的大众菜很受平民吃客欢迎,原来猪大肠过于肥厚,越炒越油腻,后来老正兴厨师想出加入草头或豆苗同炒(苜蓿,俗称草头)。这样大肠的油脂经过草头吸收,不但油而不腻,草头因此更鲜美,肠圈有嫩绿的草头垫底,色彩也较为文雅美观。 青鱼秃肺以七八斤重的青鱼肝加笋片、黄酒、葱姜等调味品,烹调而成。这道本帮佳肴肥而不腻,嫩如猪脑,有明目、补神、强身之功效。每到秋冬之季,青鱼肥壮之时,正是品尝这道名菜的最佳时机。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红烧鮰鱼就在沪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当时鮰鱼曾与刀鱼、鲥鱼共称长江口三宝。宋代文豪苏东坡品尝鮰鱼后,曾写下《戏作鮰鱼一绝》的诗句:“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专门赞颂鮰鱼的美味。红烧鮰鱼的制作卤汁鲜稠味浓,鱼块晶亮泽润,色形美观。口感滑嫩鲜香,油而不腻,鱼皮还特别有韧性。 虾籽大乌参是本帮菜中的头等名贵菜肴,以水发海参下油锅炸后,再加笋片、葱段、肉汤、肉卤、干虾籽等先烧后焖,再以淀粉勾芡出锅而成。此菜风味独特,盘中乌亮闪光,入口酥烂鲜糯,味醇汁浓。 糟钵头 原是浦东农家 菜,以前浦东乡村过年过节时家中人多,杀猪后便将肺、肚等和猪脚爪放入大钵头内和油豆腐同煮。上世纪20年代时,本帮厨师将这一清同治年间的传统菜挖掘出来,加高汤配以香糟卤,再加青蒜叶烩制。本来上海人不爱吃葱蒜,可在糟钵头里放蒜叶,不但去除原有腥气,食之还另有风味。于是糟钵头由农家草舍堂而皇之走进上海高级饭店,立即成为一道本帮名菜。
6997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2015上海之旅3)上海人的吃
热度 6 卉樱果 2015-10-15 04:45
有身居国外的上海同乡建议贴点正宗的上海菜,馋色忒了。 对于我这个不喜欢烹调也不是吃货更不是吃客的人来说, 只要有吃,就是美味,不管正宗不正宗。 啰嗦一下,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样样凭票供应时,上海人有两帮,主吃还是主穿。 主“吃”的一方大张旗鼓理直气壮:“阿拉钞票才(全)是吃光额,吃光好,吃在肚皮里,才(全)是自家的”。结束了还不忘贬一下主“穿”的:“穿在身上拨(给)宁家(人家)看,呒啥意思。” 主“穿”的不声辩什么,只是穿出来给大家看。不是那种买来的衣服。成衣店的东西样式千篇一律、颜色只有数得清的几种。手巧的女孩女人,从布店扯来料 子,给衬衫镶条花边,裤脚小个半寸,效果立马就不一样了。我有个女同事,连“风雪大衣”也敢做。一家人外出从头到脚光光鲜鲜,赚回头率也是一种荣耀的满 足。 穿的支出比重大了,吃的方面当然少些内容了。不过关起门来的事,有时候也会暴露,那些对你穿着鲜亮心存嫉妒的邻居,会猛不丁推门进来看看(那时候还没买房呢,邻居比现在的亲人关系还随便):“夜到(晚上)吃啥啦?噢哟!嘎(这么)节省啊?” 现在好了,吃穿都可以放开,只要不穿真名牌不每天上馆子。 国内的人也明白了,朋友们出国后都会变小气的。我这次回去,都是亲朋好友请客的,吃的时候高兴一阵,抹嘴巴的时候惭愧一下。 至于价格,没有一位主人认为是贵的。我习惯于算绝对值,觉得每顿恶巨呀! 上面一张照片是外企老同事请客,两人量,吃到了久违的呛虾(以前公司聚餐每次都点的)。餐馆属于大众级别+,五个菜一碗面三百元不到,老同事连呼合算。 以上是十人餐,包房。久违的上海味道!忘了拍环境拍每个菜,扫了差不多才拍剩菜。结账850,旁人还是说合算,那是我四分之一养老金。 这个是在浦东的一家饭店,装潢富丽堂皇,抵得上大温哥华任何一家中餐馆。四人餐,因为都是同龄人,点的清淡,吃的舒坦。 这次是黄浦区的一家饭店,包房。餐前红酒。 醉鸡是我的最爱。 拼盘和炒菜上台了,非常艺术。 大闸蟹的时候未到,海蟹常有。 餐后通常都有水果送。大温哥华中餐馆送的是“糖水”就是赤豆汤绿豆汤百合汤之类的。六人餐近千元,主人还是说不贵。 进了饭店,被家乡菜美味吸引,把国外媒体说的“地沟油,农药水果”全部置之脑后了。饭店里的水果如果从大超市进货就亏了,估计是街面店的。 一 向崇尚西方生活方式的上海,咖啡店如雨后春笋到处林立。建筑宏伟装潢高大上, 星巴克更是高级会客地方。想想温哥华除了市中心,星巴克或Tim Hortons其实就是上海以前的油条豆浆小摊那么平民,赶着上班的工薪族,沿街放一个盒子的乞丐们都可以进去落脚,化几个硬币喝上热咖啡和甜麦圈。 与日本旅人在星巴克的建议午餐。总价忘了,只记得咖啡是近三十元一杯,不可续杯的。 吃中餐因为太享受热闹亲热的气氛、丰富喧哗的聊天,和每个菜的好味道,往往忘记拍环境。西餐则不同,有一种幽静和悠闲,慢慢吃,轻轻聊,也有时间拍照和欣赏。 西式午餐套餐,每人一百八十元,上面是前菜、饮料和边菜,很不错。 主菜三文鱼和牛排,少的一笃笃,难看味道也差远(我当然没表露),吃个氛围和友情,最重要了。 除了被请客外,其余中晚餐在父母家吃,由护理阿姨烧。 四人基本上三荤三素一汤,比我和老公俩在温哥华的菜肴丰富多了。护理阿姨没时间跑去大超市买菜,就地室内小菜场室外小摊解决。 酒 店提供自助早餐,不贵,中式十五元,豆浆油条粥包子;西式四十五元,面包牛奶咖啡。我吃自助基本不合算的, 就去了街上小店附近下海庙素斋店一家家吃下来。血糯米粥包子鸡蛋腐乳那套只要五元五,小笼包油豆腐粉丝汤也差不多这个价。最好吃的是东来面馆的青菜面加荷 包蛋七元五,比下海庙素斋面馆便宜一半。不过东来面馆的餐巾纸是挂在门上的厕纸。 从上海回到温哥华的家,一称,两个礼拜重了一公斤半。 请大家 点这里给我们的画和照片加加分吧,谢谢啦 ~
个人分类: 故乡情深|15014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14 21:16 , Processed in 0.022378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