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李政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我来就李政道、杨振宁之争说几句
热度 5 岳东晓 2015-6-9 06:22
方舟子曾经就李政道、杨振宁之争写过几篇文章。我们根据方舟子提出的数据进行验证与分析。 李政道对此是这么说的:【 1951年我和杨振宁都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合写了两篇统计力学的文章,对相变现象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带头的第一篇论文有两个定理,主要是我证明的。我们完成这篇论文之后,杨振宁要求如果我不在意的话能不能把他的名字放在我的前面,因为他比我大四岁。。。当时虽感到很窘,但勉强答应了。。。 当我们写第二篇论文时,我把一些文献给他看,以说明年岁大并不是排名的考虑因素。而且,我又解释,第一篇文章里的两个定理,主要是我证明的,可是我的名字却排在了后面。这样,杨振宁被我说服,同意我的意见,于是第二篇论文名字的排列次序便倒过来了,虽然在第二篇论文中只有一个定理,而其最后主要的一步是杨振宁想出来的。 】 李政道的这个说法当然是一面之词,但是我们在这里权且视为真实:(1)李杨合作的第一篇论文(统计力学)的两个定理主要是李政道证明( 但不知道创意是否主要来自李政道) ,而杨振宁排名在前;(2)李政道、杨振宁两人 在合作第一篇时 都在乎排名顺序(但不知杨在之后是否在乎);(3)多年之后,李政道对这个排名依然非常在乎。 根据 方舟子统计的结果 ,在之后两人合作的全部22篇论文中,李政道的名字全部排在杨振宁之前。Let me repeat: 李与杨所有合作论文,除第一篇相对次要的杨振宁在前外,李政道在其余22篇论文中全部排名在前。李政道排名在前的是杨振宁的22倍。 方舟子虽然不懂物理,这个查索引并做加法的结果是可惜信赖的。 以两人获得诺贝尔奖的 那篇1956年的论文《弱作用中的宇称守恒问题》为例 (《 Question of Parity Conservation in Weak Interactions》 T. D. Lee and C. N. Yang Phys. Rev. 104, 254)李政道的名字豁然就在杨前面。 如果我跟谁合作,我的名字排前22次,对方只1次,我估计会很过意不去了,更不会去计较那唯一的排名在后的那一次了。李政道对排名的解释是,惯例是按姓氏字母排序,因此他排在前面是理所当然。但是方舟子的统计发现并非如此:同一时期李政道与其他人合作的论文中,李(L) 经常排在第一,他后面的人姓氏字母不少比他字母更前,如C开头。 李政道与杨振宁合作的全部成果到底谁占主要功劳,这是一个争议问题(如果需要进行这种争议的话)。但是有一点似乎无可争议:杨振宁在没有李政道的情况下做出了更大的、更具有创造性的成果。 从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来说,李、杨宇称破却的论文并不是一个机制性的奠基性理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总结,李、杨认为弱作用可能是左右不对称的,而且设计了相关的实验。这是对现象的直接总结,没有给出深层的物理机制。而杨振宁(在没有李政道的情况下)发现的 规范场 则完全不同,它从对称性原理出发推出了相互作用的存在以及其动力学方程。 我在《 杨振宁的贡献是人类文明史的里程碑 》中一文中,写道:【 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是人类已知的4中相互作用中两种(弱作用与强相互作用)的基础。或者说,50%的相互作用理论基于杨振宁。 500年后,人类文明如果仍然存在,杨振宁的名字将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中,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里程碑 。】 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可以说奠定了整个现代物理的基础,现代物理基于两个原理(1)作用量原理;(2)规范不变原理。后者正是基于杨振宁的贡献。 有人说,杨振宁的规范场论影响如此深远,似乎不亚于爱因斯坦,为什么还没有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须知,爱因斯坦也没有因为相对论而获得诺贝尔奖。 附录:李、杨诺奖论文 Parity_conservation_in_weak_interactions_-_Lee_Yang.pdf
个人分类: 科普|7457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世界日報』:秦南極創新驗證 李政道真空新理論
热度 2 天涯过客 2013-9-15 13:12
秦南極創新驗證 李政道真空新理論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sfb/23578626/article-%E7%A7%A6%E5%8D%97%E6%A5%B5%E5%89%B5%E6%96%B0%E9%A9%97%E8%AD%89-%E6%9D%8E%E6%94%BF%E9%81%93%E7%9C%9F%E7%A9%BA%E6%96%B0%E7%90%86%E8%AB%96?instance=sfb#ixzz2eu566haB 1999年,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奬的李政道教授(T.D.Lee),多次在學術教學演講中強調,現代物理學的「對稱性破缺」、「類星體」、「暗物質」等學術難題,都與真空能量可能有密切關係。如果做到激發真空能量,將一舉解決當前粒子物理學與天文物理學的諸多重大難題。 8月31日,在University of East West Medicine國際會議廳,由校長王英秋博士親自主持的國際新聞發佈會上,該大學的博士後院執行院長、核關工程技術教學實驗室主任、「核關真空能量仿生 學」專業博士後導師、美國真空學會會員秦南極教授,展示了一種驗證李政道教授關於「真空是物質的凝聚態」理論的實驗方法,正式公佈了自己研究發現多年,以 多種實驗方法論證的激發真空能量應用技術的數學方程式:E=(Na/T+Pat) ‧r^2 。 秦南極教授指出,這是一個無需損耗質量而 獲得無窮能量的技術應用方程式,與愛因斯坦著名的「質能方程」有天壤之別;是人類打開「暗物質」與「暗能量」知識天窗,貢獻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空間能量 技術知識與全球共享,以消彌人類紛爭,合作解決地球環境汙染、氣候異常變遷難題的時候了! 據秦南極教授介紹,他自1987年開始,在中國 現代天文學之父的啟蒙下,涉及用非標準模型物理學思維,從「真空結構力學」切入「量子宇宙學」與「量子生命學」的交叉研究領域。秦南極教授發揮從童年開 始,就在「世襲中醫」家庭教育中培養的空間交叉思維想象力,和採集泡製中草藥所學廣泛的生物、物理、化學等應用知識的綜合整體協調能力進行長期研究。 2004 年在美國University of East West Medicine 校長王英秋博士創立的《核關論》原理啟示下,研究肺泡膨脹收縮、心肺血管「氣血雙循環」的宏觀機械能與微觀生物電磁能的相互轉換機制,對比暗物質加速星系 物質運動現象,開展「天人合一」的仿生學思考研究,提出了詮釋李政道教授所預言真空凝聚態物質理論的「真空中存在質點自旋流超光速物質攜帶的凝聚作用」假 設;創造性地提出了現代物理學尚未認知的「質點自旋流超光速物質」全新概念,作為構建李政道教授預言的真空凝聚態物質基礎介質的物質特性。 秦 南極教授向與會者鄭重宣佈,他已將實驗證明構建真空空間的新發現物質命名為「李政道凝聚態」物質。從中醫「拔火罐」的「真空異常」現象研究起步,到驗證 「李政道凝聚態」真空能量激發方程的發表,他窮其25年人生,設計了簡單到複雜的近十種力學試驗模型,在堅持以中國古典「陰陽」物理觀,和中醫學「氣一元 論」量子生命機制開展的中國古典科學原理,與現代科學技術相融會貫通的深入思考研究中,不僅完成了應用「李政道凝聚態」物質作能源的激發真空能發動機的商 業化推廣準備,而且獲University of East West Medicine和校長王英秋博士的支持,首創了「核關真空能量仿生學」工程博士後專業課程,為人類全面應用「李政道凝聚態」新物質解決能源危機,創建了 完善的科學與技術資源共享平台。 秦南極教授期待通過激發真空能量方程式的解密發佈,讓全球發展中國家與落後國家的環保能源機器生產企業,以最低生產風險成本使「李政道凝聚態』新能源技術全面應用,以達成窮困人民獲得低成本的,甚至免費的潔淨能源進行生產創業,創造未來人生美好新生活!
个人分类: 實干家的科學|7454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實幹家談中醫,說明反中醫的“科學家”很白痴
热度 5 天涯过客 2013-7-5 18:53
《實幹家郝万山、黎念之談中醫藥,說明反對中醫的“Internet科學家”很白痴》 郝万山教授讲的故事:   我们国家两年一次科学院院士的会,我们也有些院士是国外的,像李政道就在美国工作,开院士会的时候,他每次都来。三年前,一次院士会,美国国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黎念之先生,他是世界化学界的一个学科领头人,他这个化学物的提取是非常领先的,他想用这种方法,来中国寻找和中药研究相结合的这么一个结合点。来到中国以后,在开院士会期间,通过一个人找到了我,和我谈了一天的话,说我用这种最先进的,最现代化的提取方法来研究中药,有没有发展前途?   我说中药是一个多种成分的复合体,一味中药就是这样,更何况一个方剂,它的成分就非常非常复杂。1958年,中国大陆,痢疾流行,非常厉害。中药治疗痢疾,黄连是一味非常有效的药物。可是黄连这个药,它的生产周期需要六年,一时全国黄连脱销,国务院就提出来,要从其他的植物中提取黄连的有效成分。很快就有人研究出了从三棵针这种植物中提取小檗碱,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黄连素。黄连当时用于临床,58年年末,59年一年,60年这一年疗效极好,对治疗痢疾疗效很好,因此有关部门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可是从61年以后,再用黄连素治疗痢疾,没有那么有效了。这些痢疾杆菌产生了耐药,但对黄连素耐药的菌株,再用黄连来治疗仍然有效。   我们国家好些单位联合攻关用了好多年,从青蒿中提取了青蒿素,进一步研究它的分子结构,然后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了青蒿素,这是一个单品,也是一个新药。有一项科研成果是“青蒿素抗疟原虫的研究”获得了国家的科技奖。大概是三年还是四年后,我也记不清楚,又有人有一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奖,那么后面那个成果的名字是什么 呢?“抗青蒿素原虫的研究”,也就是说,第一项科研成果是青蒿素原虫的研究,几年后,又有一项成果,抗青蒿素疟原虫的研究。我没有把话说颠倒吧,也就是说,青蒿素到临床上没有几年,疟原虫就产生了耐药,而且耐青蒿素的这些疟原虫对已知的抗疟药都耐药,但是再用青蒿,又有效。   我讲了这两个例子,我接着又说了一个例子。    有一年我到一个农药厂去采访,那个农药厂生产杀苍蝇,杀蚊子的药。结果我在厂里的招待所里被一个蚊子叮了之后,肿得那么大,后来留下的痕迹三年、四年, 十几年了还看得到。当时我就给他们的厂长说,我说厂长啊,你们农药厂,是专门生产杀苍蝇、杀蚊子药的,居然在厂区我被蚊子叮了,还这么大,这么痒,这么痛,我是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他说郝老师,不瞒您说,我们厂刚投产五年之内,方圆二十里路没有苍蝇和蚊子,够厉害的吧,可是五年之后,我们厂区居然有了苍 蝇,有了蚊子,而且这个蚊子个子特别大,苍蝇个子特别大。这个蚊子要叮人一口,这个包啊就别想一年下去。果然,我这包就留了好几年,痕迹现在还有呀。为什么?蚊子对这种药耐药,耐药以后,那就是毒蚊子。   不是有人报道吗,有个人被毒蛇叮了一口,他非常紧张,被毒蛇咬了会要命的,结果他自己没事,回头找那条蛇,那条蛇一翻肚死了,怎么回事?这个人本身长期在氢氰酸这种工厂里工作,他慢性的接触,如呼吸啊,他血液里的毒比毒蛇的毒还要厉害。    我讲完这几件事情之后,黎念之院士明白了,他说中药之所以几千年以来不被淘汰,就是因为他是复合成分,你把它提纯了,当时效果可能很好,但是它很快就会被淘汰,就像打拳一样。黎念之教授的例子举得非常生动,你总是这一招,对方就防住你了,如果是无招无式,迷宗拳无招无式,对方很难防,单味中药就是一个复合成分,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那更是复合的成分,这种复杂性,我们现代的科技还研究不了,就连我们世界上化学界的学科领头人黎念之教授,他对一个复方的成分在研究上,他都感到非常头痛。   他听完我的这一段解说之后,回去完全放弃了用他的最先进的提纯手段研究中药的计划。今年春天他又来了,又是一次科学院院士的会,他这次来主要是找我看病,不再提用那种提纯方法研究中药的事情了。 黎念之:“一般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在大学教书、做研究,另一条是到工业界去”。“因为我个性比较急一 点, 觉得在工业界做应用研究出成果比较快,在大学做理论研究比较慢,尤其是我学的专业是化工,所以就选择了去工业界。我很幸运,在每个领域的大公司都工作过, 所以我的经验很多”。 由于Internet的出现,产生的一些既不 在大学教书、做研究,又不到工业界去的 “Internet科学家”,他们在 Internet上科普基因粮、诋毁中医。在 实干家郝万山、 黎念之的面前,如果这些 “Internet科学家”不是白痴,又是什么溺? ------------------------------------------------- 黎念之,1990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0年获得了被誉为化学工业界诺贝尔奖的普金奖章(Perkin Medal),他是迄今为止全球惟一获此殊荣的华人。2001年荣获了世界化工大会授予的终身成就奖。1998年中国政府授予他外国专家友谊奖。 1932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湖南湘潭。1954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57年获美国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化工硕士学位。1963年获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曾在帕克-戴维斯医药公司、劳伦斯原子能研究所任职。1960年被聘为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化工系讲师。1963年后历任埃克森石油公司高级科学家、环球石油公司(UOP)分离科技研究所所长、阿理德-西格诺公司 (Allied-Signal)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 黎念之是化工分离专家,膜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发明的液体膜技术已形成一项重要的技术。他在高分子膜方面亦有卓越的成就。他所研究发明的几种膜在化工、 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利用、医药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均有应用。他在液体膜及高分子固体膜科学技术领域的杰出贡献对化学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 具有深远影响。此外,他在表面化学、化工分离与催化剂研究方面也有卓越贡献。其著作有13部,论文及专利共有一百五十余篇(项),应邀在美国、中国、日 本、欧洲等地作学术演讲一百二十余次,担任过约六十次重大国际化学、化工、膜科学学术会议主席。 ------------------------------------------------- 郝万山,男,1944 年11 生,教授,主任医师,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系主任。中国老教授协会边缘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名中医学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 著有《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伤寒论理论与临证》(台湾)。主编《伤寒论理论与实践》(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伤寒论选读》(本科教材)等14部著作。副主编或合著《实用经方集成》、《伤寒论讲解》、《伤寒论校注》等16部著作,在国内外发表有影响的论文70余篇。主讲并已出版的VCD或DVD有《郝万山伤寒论精讲》、《亚健康与养生》、《千古中医故事——张仲景》等。 作为医生,郝万山已从医40余年,救治患者无数。作为健康科普教育者,他在健康教育的讲坛上已经耕耘了30年,足迹遍布亚欧美澳和国内包括港台在内的大多数省市。因为《百家讲坛》的《郝万山说健康》节目,名字家喻户晓。
个人分类: 實干家的科學|6753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29 02:25 , Processed in 0.032307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