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历史发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人民经济”取代“市场经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稻草 2017-4-7 08:58
“人民经济”是人人平等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是资本压迫员工的经济形式,两者谁优谁劣一目了然。 因此,市场经济的垮台是必然的。 “人民经济”既然已经在中国诞生,就说明社会文明的发展已经到了这个发展阶段,它的发展壮大也就是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进程了。 霍尊、杨赤 - 霸王别姬(Live).mp3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76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重大信号:特朗普的美国人民共和国!!!(多图)
稻草 2016-9-19 15:50
9月16日,特朗普在迈阿密的竞选活动时,以《悲惨世界》中经典插曲《人民之歌(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为背景音乐出场,高呼“欢迎你们,悲惨者”。他呼唤着美国人民心灵之声:美国人民真正当家做主的美国人民共和国。 正如鄙人的《政治学》部分所论述的,美国必然是朝向美国人民共和国的方向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美国大选就是一次全美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启蒙运动。美国人民共和国的启蒙运动由桑德斯和特朗普开启!这也正是美国的民意所在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奥巴马总统却正和资本家一起在密谋推动资本凌驾于美国主权之上的货币唯心主义杰作:TPP,TTIP。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6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梅子:文革的伟大意义在启蒙
热度 2 稻草 2014-1-10 20:20
  欧洲有文艺复兴,有启蒙运动,屏弃了野蛮,深化了优雅。与欧洲相比,美国没有实质性的文化积聚、震荡与提升,这是美国建国时间太短的关系,但它却准备好了包容架构承接各方文明,其中主要是欧洲文明,不求整合,但求合力,实际等同于引进其他文明对欧洲文明进行世俗化改造,因而同为财主,相比欧洲温文尔雅的贵族色彩,美国看上去更像土豪,且是土豪加流氓,有黑社会色彩。可是,如果说欧美文化已形成主流,则这种说法面临着三重反诘:第一,这种主流所呈现的不是文化优势,而是政治经济优势;第二,这种政治经济优势是以邓小平带中国投靠西方出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后经连番突破而偶然获得,不代表真理,也不是必然的历史趋势;第三,这种优势不牢固,而“99%对1%”作为对西方现有经济政治的突围性反叛,离心趋向形成后自我凝聚,极大程度上暗合了伟大的文革因素。   文革的伟大意义超过武革,就在于他是一场伟大的全民参与的启蒙运动,就在于每个人都被拉上社会政治大舞台连毛带屎地亮一亮,再通过斗争而龃龉、震荡,找出哪些是私的,哪些是公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哪些是违背历史发展的,然后“狠斗私字一闪念”,以“斗私批修”方式完成文化改造,深植一种深厚、从容、大气、广博而大方无隅的无产阶级民族文化。这种文化有血性,有狼性,有他人观念,有献身精神,乃是完成伟大民族复兴且不可逆转的必要手段和最根本支撑,至于摧毁资产阶级司令部、反修防修,也不过在文化凝聚过程中最先显现的征服目标,就如同攀登喜马拉雅山,山脚下两块大石头必先翻过去一样,绕不掉的。   文革是一个伟大的启蒙过程,她踩着武革的民心凝聚向上提升,又将踩着改革获取教训,方对我中华民族完成良知吊打和真理锤炼,方能让民族精神融化进每个人的血液,方能使我民族精神的每个载体都成为不屈不挠的道德纯粹,而毛泽东思想经反复证明,已经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这是不容否认的,也是很难推翻的。   旧中国传统文化怎么样?你不能说它都是垃圾,他实际是个化粪池,有价值的东西,不沤制一番,活力绝对出不来,这是很有意味的。忽必烈一小簇铁骑就扫荡大宋数百万大军。小日本几十万人就打得国民党好几百万军队到处跑。南京大屠杀,几百人活捉了6000名俘虏;新余沦陷,压根都没动一枪一炮,十几个汉奸用滑竿抬着俩日本鬼子,就大模大样地接收了政权;刘华清回忆:鬼子仅用一个小队十几个人,就把国民党一个团及数万群众赶上了山——这就是在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自私自利,逆来顺受,性格内卷,人格内敛,可怜加可恨,反正国家不是他的,民族也不是他的,那都让士大夫贵族包办了——六·四后中国的短视父母咋教育孩子还记得吗?对此我们不得不说:中国革命破天荒凝聚了民心,但却没完成文化改造。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对全民族进行文化改造,他在五四新文化基础上实现对接,却在中国革命已凝聚人心的前提下充分展现,触及全社会,触及每个人,把每个人的思想都翻肠子一般翻一遍拿出来晾晾,去消灭那种鲁迅所说的劣根性,培植血性,培植高贵正义感和献身精神,培植个体参与意识以形成巨大凝聚力,去框定历史。   我们学毛泽东思想,至于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有的说是“为人民服务”,有的说“大公无私”,有的说“实事求是”,还有的说“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联系实际、群众路线”之类的,让我说:所有这些都是毛泽东思想在某一方面的表现,有的还是在“方法论”领域的表现,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理论实质,就在于毛泽东的人民史观: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马列主义是真理,但她在对人的因素上论述薄弱。毛泽东提出“主观能动性”,进而发展为“人民史观”,就把薄弱环节补上了。   毛泽东思想不死,她不但能传承,而且能发展。   文革没完,就像世纪大审判还没完一样,完成的是第一个阶段,而不是整个的过程。文革需要正面经验,同样也需要反面教训,改革已给补上了。这,绝对是特色派以及汉奸卖国贼所想不到的。   事实证明:由于有了毛泽东,由于有了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国人的政治参与意识才大大地高于西方。这在网络上表现得很明显:互联网在西方也不过商务工具和感情交流平台,到中国,却兀然成为阶级斗争的第二阵地。这是出乎意料的。   文革没完,她完不了。现在最最需要的,一个是锻打真理,一个是培植血性,之后无产者由网络走向现实,去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   这一天马上就来到了。   切不要看到礁石就厌恶海洋,更不能因为死亡就否定生命,我们无论谁,都不能由于自己没看到红旗,就断定世界上没有红旗。   速胜论要不得。悲观意识能传染,更要不得。 (作者:梅子)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2855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中国集体领导制明显优于美国总统制
稻草 2013-8-16 09:11
“集体领导制”是“创新者” 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以其优异的实践证明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基于“集体领导制”的历史发展逻辑和制度创新内涵,这一机制的比较政治优势可概括为:决策行为不翻烧饼、决策效果可预期、决策影响可预见、决策思路可延续。 与美国的“个人总统制”相比,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是现代国家制度典型的“后来者”和“创新者”,因为后者的制度产生时间要晚得多。但是“晚有晚的好处”,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创新更加现代的制度,创新更加灵活的机制。事实上,中国的“集体领导制”明显优于美国的“个人总统制”。美国总统个人权力过于集中,特别是对外决策几乎是由个人作出的。他的决策失误,就要由整个国家和全体国民来承担,而他个人的损失只是不再担任总统而已。 美国的“两党制”和“总统制”,其松散的政党组织结构、羸弱的组织控制能力、低下的政党向心力和决策智慧集成水平、“从天而降”(指全凭能言善辩、开空头支票,获得1/4选民的支持即可当选)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实质性问题的忽视和拖延,使得美国的政治学者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可能是更明智的,也可能更愚蠢。以奥巴马为例,他在竞选总统时向美国公开承诺,当选后将为美国创造5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再创造200万个就业岗位。而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2007年美国就业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峰,为14604.7万人,而后一路下降,到2010年已经减少为13906.4万人。对这一数据奥巴马十分清楚,因此于2011年9月提出了4500亿美元创造就业的法案,企图为国民创造就业,但是国会就是拒绝合作,奥巴马对此愤怒不已却又无能为力。 对此,美国学者罗伯特·弗兰克林·恩格尔评论道:当中国正在为下一代设计五年规划时,美国(政治家)正在筹划下一个选举的计划。即使是跨国公司的CEO也对美国总统和国会评价不高,而中国政府得到的评价则远高于前者。事实也是如此。2002年中国确立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通过四个五年规划实现这一核心目标。经过了“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的实践,中国已经上了“两个台阶”,提前实现了2010年的目标,凸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 “分裂”的华盛顿将“一事无成” 我们看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国家,其权力机构既是分立的,又是多元的。这是出于权力之间互相制衡、制约的考虑,每一个权力机构都不允许其他权力机构的触角进入自己的法定权力范围内。但是这一机制本身就有几种可能:它可能会互相制衡、制约,但它也可能会互相掣肘。 现实决策过程中更多的情况是,不同权力机构之间不仅存在对立、制衡的一面,更存在统一、合作的一面。但美国等国家并没有这样的协调机构和机制,因而就出现了相互对峙、相互扯皮、相互拆台的现象。连奥巴马总统自己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一事实,称“华盛顿将一事无成,因为华盛顿四分五裂”。 在当今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是国家竞争,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竞争;而大国竞争的实质是决策能力的竞争,这就如同两军交战的背后是两军统帅指挥能力的较量;而决策能力竞争本质上又是国家决策机制的竞争。这并不取决于本国决策机制的好坏,而是取决于是否比对手更具优势。虽然美国是最早创立总统制的国家,但200多年前的制宪家无法预见今日激烈竞争的世界。这一制度的某些部分已老旧、僵化,即使是奥巴马深知这一点,也无法改革或应变。这就是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自我锁定。中国尽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但也是最年轻的现代国家之一,有着极具创新力的执政党。 中国要增强制度自觉和自信 只有比较才有鉴别。这对于我们打破所谓的“美国民主迷信”、“选举原教旨主义”,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中国政治自信起到重要作用。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就一直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视同为“一党专政”,却忘记美国总统是典型的“个人(总统)专制”;他们也一直抨击中国不是民主国家,却忘记小布什决策发动伊拉克战争,即使已经错了,仍然不能自我纠正,更谈不上对伊拉克和美国人力资本损失和经济损失承担任何后果,付出任何代价。近年来,国内也有很多人觉得中国的政治制度远不如西方,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缺乏信心,有自卑感,每每谈到政治、民主、自由,就“言必称希腊”,对西方充满羡慕感,认为自身落伍于时代,落伍于世界。这是毛泽东所批评的《法门寺》里贾桂的心态,他主张要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 我的评价是:中国共产党人承受着世界上最庞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面临着世界上最复杂的国情,却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世界作出了最突出的减贫贡献、增长贡献和发展贡献。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新,而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制度创新和治道变革。它大大超越了几百年来美国等国家政治制度的“一党控制”、“两党分治”、“三权分立”的实践与理论,彰显中国人极大的政治智慧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从来就没有绝对“最好”、“最佳”或“最优”的制度或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或模式;在现实世界中,只有“最适合”、“最适应”的制度和模式,也是不断调整、不断适应、不断变化的制度和模式。 中国创新并实践了民主集中制,这种民主集中制又形成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非常适合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极其适宜于中国的发展阶段和社会条件,十分适应于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考验和挑战,也特别有利于中国创造发展奇迹、治理奇迹。当然,这一制度从来都不是没有缺陷的,更不是完满无缺的,这就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作者胡鞍钢 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近作有《中国集体领导体制》)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3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的贵族向何处去?
热度 3 稻草 2013-7-25 16:41
中国的“贵族”现状及其未来 任何社会都有“贵族”群体。有时,这个群体也被称为精英群体。但贵族和精英群体又有区分,精英更多指的是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而贵族更多指的是有钱有势者。从历史发展经验来看,一个社会贵族的结构和特质,不仅决定这个群体本身的未来,同时也会深刻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前途。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很快从毛泽东时代普遍贫困的无产阶级社会演变成为“贵族”社会,即社会分化成为少部分富人和大多数穷人。在其它社会,贵族不仅仅指的是经济因素,而且也是教育和文化因素,也就是说,用来衡量“贵族”的是综合因素。但在中国,社会等级是用拥有财富的多少来衡量的,简单地说,“贵族”指的就是有钱有势者。从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贵族的前途,并不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今天的中国,权贵阶层和平民阶层之间已经充满矛盾和敌意。   在很多社会,尤其是非民主社会,有钱有势者往往是贵族,也是统治阶层。在大众民主产生之前,大多数社会实行的都是贵族统治。大众民主的来临摧毁了贵族统治的传统合法性。不过,大众民主并没有排斥贵族统治,只不过是贵族已经不能天然地享受和垄断统治权了,而是必须和其他社会群体分享统治权,并且贵族对统治权的分享,也必须经过政治过程(例如选举或者社会认可的任命)。   贵族统治如何长久?这是前民主时代人们所探讨的问题。欧洲贵族就是一个典型,他们在这方面还是设计了很多办法的。例如贵族一般都非常注重培养和训练后代成为好的统治者。贵族学校就是一个例子。在贵族学校,贵族子弟往往被要求过艰苦的贫民生活,走出城堡,了解社会。实际上,在早期,贵族往往是政治社会改革的先驱者,人们所看到的大多非常先进的思想,是贵族阶层生产出来的。不过,能够和社会接触的贵族毕竟是少数,贵族统治的先天合法性还是导致了这个阶层统治能力的弱化,最终让位于民主。民主使得贵族政治得到转型,贵族除了继续享受其经济和社会网络方面的一些优势之外,并没有其他什么优势,他们也必须与贫民一样走过同样一个政治过程。   在亚洲,日本是典型的贵族社会,也走过了和欧洲贵族差不多的一个过程。日本贵族对其后代的要求和训练远较欧洲的严格。在日本贵族居住的城堡内,不难发现特别设计的“思过室”,贵族子弟一旦被认为犯错误,就会被送进“思过室”,少则几天,多则几周,主要是要培养贵族精神。日本发展出闻名的“武士道精神”,承担责任被视为是最高的美德。这种情况到今天都可以看得到,日本政治人物具有高强度的羞耻感,一旦感到自己没有尽职,就会自动辞职。当然,即使有这样那样的制度保证贵族的质量,日本贵族也同样没有避免衰落的命运。不过,日本政治生活中,政治家族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难在政治家族制度上找到日本的一些贵族精神。      传统贵族不能世袭      中国本身的经验又如何呢?传统上,中国的一些王朝可以生存数百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一个朝廷要生存数百年实在很不容易。王朝又是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呢?史学家钱穆先生指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制度条件。第一,中国的贵族不能世袭,就是说,尽管每一个朝代都有贵族,但贵族是不能世袭的:“从秦汉以后,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除却皇帝可以把皇位传给他儿子之外,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郡太守不能把郡太守的职位传给他儿子,县令不能把县令的职位传给他儿子”。   但是,王室这个家族的继承制度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王权时代,中国也发展出了很多培养接班人的制度。例如,皇帝让众多儿子之间进行竞争,让他们接受各种训练,大都是吃苦的事情。因此,中国有古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又如皇室的老师权力很大,他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包括体罚学生来培养未来的皇帝。   其实这些制度非常重要,主要是要考虑到皇帝的能力、权力和责任之间的关系。总体上说,权力必须和能力相应,权力必须和责任相应,而责任和能力之间也必须是对应的。如果任何两者之间出现不对称,就会出现大问题。一般上,皇帝的权力是很大的,但并不是每一位皇帝都很有权力,这主要是取决于其能力;同样,皇帝的责任也是很大的,但并不是每一位皇帝能够承担其这个责任,同样取决于其能力。能力弱的皇帝,例如刘阿斗,运气好,有一个忠诚的诸葛亮,就没有问题。但如果没有,皇帝照样会成为傀儡甚至是阶下囚。   第二个制度条件便是皇室和政府的分开。钱穆告诉我们:“拿历史大趋势来看,可以说中国人一向意见,皇室和政府是应该区分的,而且也确实在依照此原则而演进。皇室是国家的唯一领袖,而实际政权则不在皇室而在政府。代表政府的是宰相。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皇权和相权之划分,这常是中国政治史上的大题目。”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个朝代能够维持数百年,相权及其支撑相权的官僚结构非常关键。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公务员队伍或者官僚体系非常重要。在传统中国,王权是垄断的,但相权也就是官僚权是开放性,开放给所有老百姓,所有的社会精英。汉朝曾经实行过举荐制度,但后来废除了,主要原因是举荐者往往有私心,举荐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后来发展出非常公平的考试制度。中国的官僚职位没有继承性,但没有继承性并不表明没有了机会;官员的子女也要像其他社会成员一样,经过考试。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官僚体系的开放性,有效地实现了社会流动,社会成员都有机会凭借自己的能力来进入体系。所有这些制度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任人唯贤的精英制度(meritocracy)。      今日贵族阶层前途充满危险      回到今天中国的贵族,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中国历史传统来看,这个阶层似乎处于一个非正常时期,他们的前途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甚至充满危险。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如前面所说,中国的“贵族”只是经济和权力意义上,重在“贵”字,而“贵”则仅仅是经济货币意义上的。聚财是贵族的特征。至少到现在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中国的贵族包含有任何可以称之为“贵族精神”的东西,例如有社会关怀心和同情心、能够吃苦、有进步思想等等。相反,无论在权力的获得还是财富的获得上,贵族毫无道德,权力和财富本身成为贵族的最终目标。在大多数民众眼中,贵族没有任何统治合法性,尽管这个阶层是实际上的统治阶层。   第二,中国的贵族没有能力,在其所拥有的权力、能力和责任之间高度不对称。中国的“贵族学校”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所谓的贵族学校到处都是。条件优越是贵族学校的一个主要特征,家长把子女送到贵族学校,主要是不要让他们吃苦。也可以说,贵族学校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和社会上一般的学校区别开来。因此,和现实社会隔离开来,也是贵族学校的又一个主要特征。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很简单,贵族学校的学生根本不了解真实的社会是怎样的?实际上,这也是今天从贵族学校出来的学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无论进入本地大学还是到国外留学,他们都面临如何融入现实社会的困境。   第三,中国出现了相当普遍的“任人唯亲”现象。“官二代”就是其代名词。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用人制度越来越受到权力网络的影响。那些身处权力网络内部的人的子女,远较那些身处权力网络之外的人的子女拥有更大的机会。实际上,一般的贫民,不管其多么优秀,越来越没有机会进入权力系统。也就是说,中国特权阶层(或者贵族阶层)开始封闭化、城堡化,自己进入了权力的城堡,就把城门关起来,不让其他人进入了。   第四,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也面临着一个大众民主化的时代。任何形式的贵族政治,在中国老百姓的眼中不具有合法性。即使传统上,中国人也最具有政治平等观念,就是陈胜、吴广那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精神。到了今天,这种精神不仅在延续,而且因为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更得到了强化。今天中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仇官”现象并不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贵族能够修城墙,但城墙修得多厚也会无济于事。如果老百姓被关在城门之外,围城只是迟早的事情。   中国的贵族向何处去?如同所有其他社会,改革特权政治是唯一的出路。改革特权政治就是政治的民主化、平民化。民主化之后仍然会有贵族,但那时的贵族是平民化基础之上的新型贵族,也就是一个开放社会,任何社会成员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贵族的社会。这种变革对贵族本身还是对社会都有好处。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变革,贵族和老百姓两者之间会处于长期的对立状态,最终双方都会是受害者。也就是说,尽管今天的贵族可以随意鱼肉人们,但到了明天,这个群体可能不再风光,甚至变成人民的阶下囚。 (作者:郑先生)
2939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国腐论》跋
热度 10 稻草 2013-7-21 15:12
1776年,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专著《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从此,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国富论》对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使其成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 1867年,马克思《资本论》(Das Kapital)出版。从此,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资本论》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是不可改变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使得《资本论》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法宝”。 1884年,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Der Ursprung der Familie,des Privateigentums und des Staats)出版。从此,人们认识到: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从恩格斯的论述不难看出,国家这个范畴有三个关键词:社会发展阶段、保持社会“秩序”、同社会相异化。认识到国家的本质后,我们再来看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马克思的《资本论》。 亚当·斯密认为,人本来就是经济人,贪欲是人的本性,人们为了获取最大经济利益所实施的行为在经济学意义上都是合理的。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的本质的揭示,恰恰表明资本对最大利益的追逐是不合理的。当然,这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不合理”,而是政治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不合理”。这种学科之间的冲突本质上却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冲突,而这种阶级冲突在当今社会发展阶段终于分化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世界。当然,这种分化并没有消灭这种冲突,而是在冲突中进一步寻找缓和冲突的办法,从而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当然,这里所说的“秩序”不仅包括资本主义“秩序”和社会主义“秩序”,还包括两种“秩序”共存的“秩序”。 维持社会“秩序”的任务自然地落在了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的身上,这种力量就是国家乃至国际组织,就是由所有社会成员让渡出来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权力或者叫公权力。但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公权力是“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它来源于私有财产的产生或者说对过剩的财产的私人占有。因而这种力量本身也逃不脱社会本身的冲突,即每个人(包括公职人员)的贪欲本性与社会伦理道德之间的冲突以及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 这就使我们逐步靠近了腐败的真相,即腐败早已蕴含在公权力的本质属性之中。换言之,公权力作为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本身又具有“腐败”的“基因”,而这种“腐败基因”却是一种破坏社会“秩序”的“基因”。公权力的“腐败基因”在一定的条件下便转化为腐败。而腐败一旦发生,就会像“癌细胞”一样在社会肌体中蔓延,从而严重破坏正常社会“秩序”,如果不及时“救治”,必将引发社会动荡,动摇国家政权的基础。 社会总是在矛盾冲突中前进的。《国富论》告诉人们要以追逐最大利益为目标,但有时必须牺牲社会伦理道德。以国家为基础的公权力通过强制性行为来缓和这种“冲突”,维持社会“秩序”。这种公权力是为维持“秩序”而生,却也是“腐败”的罪魁祸首。而腐败又是破坏社会“秩序”的一大元凶。这是公权力本身的矛盾性和不完备性。不管是在哪一种国家制度下,腐败都是人类社会的“毒瘤”,都需要找到“医治”的办法。本书的研究表明,虽然我们无法将腐败从人类的阶级社会中清除出去,但我们可以认识腐败,从而找到反腐败的正确路径,进而将腐败抑制在可控的范围,以使社会“秩序”不因腐败而瓦解。 于是我将本书命名为《国腐论》。本书的前身是我的博士论文《公权力配置资源与预防腐败研究》。希望它对于抑制腐败、维持“秩序”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希望从此诞生一门新的学科——反腐败学。 《国富论》与《国腐论》看上去毫无关系,实则渊源深厚。其一,“经济人假设”是《国富论》的立论前提,而经济人的人性特征就是贪欲。与人的经济动因一样,人的腐败动因也是人的贪欲。贪欲正是人性“细胞”中腐败的“原癌基因”。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腐”与“富”实出同源。不过,与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相反,反腐败学的逻辑前提是“反经济人假设”。其二,合理配置资源是《国富论》的经济学原则,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这也是《国腐论》阐述的反腐败学原则,即通过运用公权力合理配置资源来防止腐败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学与反腐败学实为孪生兄弟。当然,经济学中的“合理性”与反腐败学中的“合理性”绝非同一回事。 由于受本人学识水平和写作条件的限制,本书写作中难免挂一漏万。唯愿能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这一选题的关注。 该选题得到了我的两位导师、湖南师范大学周作翰教授和杨小云教授的鼎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国家预防腐败局李洋先生,我的老同学、国务院纠风办王卫国先生对我的写作提纲作了精心修改。我在宁乡县纪委时的同事吕大伟博士为我的写作提供了帮助。我的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徐勇教授对论文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在此一并致谢! 王习加 2013年3月于长沙 (《国腐论》一书将于近期出版,敬请关注)
4009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周有光108岁经历五朝,民国最好
热度 2 天涯过客 2013-4-27 01:13
2013年4月25日星期四 108岁周有光:经历了五个时代,民国最好   直盘算着,进入2013 年,周老有光先生就是茶寿之年了。一元复始之际,登门拜望。周老坐在斗室书房里,背后是书,左手处暖气片和窗台堆着书,面前小桌上还是书。右手边,书橱延伸到门口,接着是书架,挨到门框,都是满载。   话题从读书开始。   晚年主要读历史和文化   周老说:再过几天,阳历1月13日,我就一百零八岁了。这个岁数上,我每天时间用得最多的事情,还是读书。   我是八十五岁以后离开办公室的。从那时候起,就停止了专门研究,不大读专业书了。这二十多年里,主要读历史、文化,关心的是国家、世界。    我看的书很多,很杂。既看新书,也看古书。古人思想很高明,书也写得好。了不起。比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就了不起!现在往往强迫大家去相信一 种理论,不知也要装着知道,这不科学。外来教条本来不合国情,却强行灌输,只能激起人们反感。一种思想,一种理论,如果科学,如果先进,自然能得人心,还 用去强迫吗?过去我们熟悉的所谓社会发展理论,把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和形态分出了五个阶段,根据阶段论预言社会发展结果。那是历史决定论,认为人类社会一定 会按照那样预言的样子发展。但是现在实践证明,那样的预言失败了。苏联撑了七十年,最后垮台了,事实摆着,能说明很多问题。   我们不是 曾经很熟悉那样的预言吗——社会生产越发展,工人阶级就会越壮大,还会联合起来,直到夺取全世界。他没有想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来,整个世界变了。现代产 业一大特点,是自动化生产线,不需要很多工人了。全自动生产线上,连一个人都不需要了。工人阶级也就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慢慢发生变化。敲敲电脑键盘,就 把钢铁炼出来了。产业的概念都变了。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革命等等,也就没有了。   这是我亲眼见证的一段历史,而且见证的基本是全过程。这段历史本身就是无字大书,很真实地发生,很值得读。当然书里也有历史,但是有些书里面的历史不真实。    德国有个《明镜》周刊,大家都知道。这家杂志连载了文章,公开了东德、西德时期的一些档案,说明俄国历史完全是另一个样子。我们不知道真相,俄国人知 道。在今天的俄罗斯教材里,过去说的“十月革命”已经改成了“十月政变”。革命是进步的,因为它追求实现民主。政变是反动的,因为它要恢复专制、独裁。    俄罗斯已经出了一部书,叫《二十世纪俄国史》,把历史真相说了出来,但是还没有翻译出来,据说连英文译本都还没有,所以一般读者还看不到。里面说到了俄 国革命是被德国皇帝操纵的,有史料证明。德国特务机构写报告给德国皇帝说,那里发生的被称作“十月革命”之类的事情,都是按照您的意思做的。作者用档案来 证明发生过这些事情,与过去的说法构成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是要恢复历史真相。中国读者有一天知道这些,会觉得震惊,是因为过去长期被假历史蒙蔽。    让人们知道真实历史,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文化积累和传承的基础。对苏联,我们曾经“一边倒”,受它影响很厉害,损失也很大,很重,我也经历了。比如, 它的集权、专制、暴政也影响到了我们国家。它搞冷战,我们也参加进去,形成长期的冷战思维,到现在都还有表现。所以,这种影响表面是政治上的,实质深入到 了文化深层,伤到骨子里。十年动乱时期,我们的传统文化统统不要了,现代文化也不要,所以出现了文化荒原的情况。一个文明古国搞到这个样子,到现在反思得 也很不够。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苏联历史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必修课,对中国知识分子更是重要,不能不读。我读过的苏联历史著作已经有十多种,还作了札记,就 是在思考怎样以苏联为借鉴,避免重蹈覆辙。   最近有本书叫《走读周有光》   108 岁的老人了,说话还是中气十足,思想仍然敏捷清晰,不见半点犹疑。   询问他现在写什么。很多读者都在等着读他的新作,希望了解这位人瑞的思考进度。    周老拿起桌上一本台湾版新书说:要了解我的情况,最新的书是这一本,叫《走读周有光》,台湾先出的。大陆后来也出了。什么叫走读呢?凡是我走过的地方, 作者都会去走一遍,走到实地去看,是一种很特殊的体验。作者能拍照,会画画,文字也好。为了这个走读,他花了三年时间,拍了几百张照片。你看,他还比着张 允和的照片给她画了素描像。这个像画得好,很有味道,有点像蒙娜丽莎。   资中筠来看我,我们聊天。她说她很悲观,因为问题很多,很严 重,却看不到前途。她的悲观我当然理解,但我倒是乐观的。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在变,中国会跟着变,即便慢一点,但是不能不变,不变就该被淘汰了。这 是一层意思。另一层,我是中国公民,也是世界公民。在世界潮流里面,中国如果一直跟不上,最后被淘汰,我还有世界可以寄托希望。有学者研究过,满清政府都 搞了三百年,现在执政党也可能再搞上三百年。不是说初级阶段最少一百年吗,加上中级阶段一百年,高级阶段再一百年,正好三百年。但是如果你不顺应世界潮 流,不尊重规律,即便繁荣一时,最终还是有衰败的危险。   现在讲的忧患意识,应该就是这个意思。清朝康雍乾时代强不强?盛世嘛!怎么强 盛的?靠改革、改良嘛。可是最后顽固守旧,故步自封,那就等着淘汰了。不想被淘汰,就要进步。在现代社会讲进步,就是要向民主方向过渡。和平过渡如果不 行,那就是暴力革命。总之是要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世界就是这么过来的。不这么变,哪有我们在这里说话聊天?   中国人要紧的是 要跟得上变化。看来一代人不行,要好几代才行。好几代这样的人从哪里来?教育。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实在成问题。按道理说,教育应该帮助人们培养思考能力, 我们很多做法反而是压制和破坏他本来有的思考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我说一个《群言》里的故事。一个从美国回来参加国家建设的学者,把女儿送进大陆的 学校读书,接受教育。老师让同学写《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他的女儿写了,说安徒生笔下的悲剧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搞得不 好,也可能发生在我们这样的制度中。这个话没有错,和邓小平说过的话是一个意思。甚至从邓小平的原话里就可以直接推导出这样的结论。可是,老师为他女儿的 作文画了零分。家长问老师为什么,老师说,就是要教育引导孩子这样想问题,也只能让他们这样去想。不能有违背这样观点的想法。老师的话和做法如此没有道 理,这还叫教育吗?最后,这位学者还是让女儿回美国念书去了。我们的教师已经没有了正当的思想能力,会教出来什么样的人?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我很晚才离开教育工作,最后是在清华讲课,给香港高级公务员讲中国语言文字。清华来人说,香港来听课的都是博士,大官,高级公务员,需要真正的老先生给 他们讲。我讲的东西中,有传统文化,有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些收进了《朝闻道集》。这本书出版后,火得不得了。经常有大包大包的书拿过来让我签名。这说明 老百姓是聪明的,是懂道理的,是知道好坏的。他们平常没有发言权,但是心里清楚。我有个亲戚,入了比利时国籍。回来探亲,从机场到市区,出租车司机一路发 牢骚。大概意思是穷人处在社会边缘,没有公平。   大家都要过好日子,这里真是过不上,就去别的地方找。我的楼上,全家人在澳洲。楼下一 家人到了欧洲。都是往外走。我当年在外国银行,待遇很好。后来出来,为国家效力,很艰苦,却乐意。为什么?爱这个国家,抱有希望,心里有动力,愿意出力。 美国这么发达,有道理的,每个人都有希望,都有动力。   思考“儒学的现代化”问题   聊天时间超过了预期,怕周老累着,表示早点告辞。老人家看着钟表说:不急,我又不累,聊得高兴,再说一会儿。    既如此,就请他说说现代媒体。周老说:从前我们联系比较多的时候,和现在有很大不同。那个时候还不怎么用手机,手机还没有现在这样先进,普遍。现在手机 能做很多事情,也能阅读,但是读起来很不舒服。网络再发达,也有局限性。手里捧一本书,坐着能看,床上躺着也能看。一页一页翻着,很舒服。开始我在网络上 看东西,就觉得不舒服。找到想要看的也是先下载,打印到纸上再看。   一岁一岁不觉得,实际上变化很大。我的变化,别人不大看得见。比 如,耳朵不行了,眼睛也瞎了。我是允和去世第二年换的人工晶体,一直不错。每天很多时间用来看书,长时间看也不觉得累。现代科技很厉害,耳朵有助听器,眼 睛换的人工晶体效果很好。对面楼上邻居家里的花儿我都看得清楚。但是毕竟老了,记忆力比以前差了,很多事情记不清了。世界变化这么大,个人哪能不变?   我这窗子外面也变化很大。原来有大树,有树就有鸟儿。那是鸟儿的世界。每天这个时候(下午四五点钟),它们就飞回来了。鸟儿叫得很欢乐,我听着心里也高兴。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确实很好。可是现在没有树了,也没有鸟儿了。这是小变化,又是大变化。自然生态变化了。    人文世界也有大变化。世界上本来有个社会主义阵营,最多时候有四十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现在剩下了三个。朝鲜、古巴和中国。古巴和朝鲜都穷得不得了,贫 困,落后。从四十多个减少到三个,事实证明,这条路很难走通。以我的经历说,我经历过清末、北洋时期、民国、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    五个历史时期里,文化上看,最好的是民国时期。国家有民气,民众有文化,学界有国际一流学术成果,社会有言论自由,教师能教出好人才。现在说大师,都是 那时候出来的。你可以一个一个查查,都是。这是事实,清楚得很,不用辩论。国家走哪条路,世界范围内试验,结果也出来了。也是清楚得很,用不着辩论。我们 中国最终能不能走通,现在下结论还早,需要更长些的历史实践来检验。所以邓小平主张不争论,让实践说话。苏联垮台前搞社会主义的历史,比我们建国以来到现 在的时间还长些,最后还是不行,走不通。道理其实很简单,违背规律了。   最近我的儿子到欧洲旅游,经过了许多国家。到了过去苏联管理的 国家,那里的旅游过程简直成了反苏宣传。老百姓对苏联恨透了。苏联现在没有了,回到了过去的俄罗斯。看来有些东西是要回去的,因为回去才符合老百姓的愿 望。我们也有东西要回去,比如传统文化。孔孟之道是好的,几千年过来,思想和社会那么稳定,有道理的。它能为封建专制服务,也能为现代社会服务。我最近写 了《儒学的现代化》,美国已经翻译发表了。我们不能丢了自己的好东西,那是真正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于现在很多大学里搞的所谓国学,不是本来的意思, 是表面热闹。孔孟之道里面的基本道理是符合本性、尊重人性的。可是过去把孔孟之道统统打翻,现在要真正恢复,还缺少社会心理土壤,得慢慢来。    美国朋友问我:连我们都为你们着急,你们自己为什么不着急?我说:你们才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已经是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上的病,不是一天形成,也不是 一天能治好。孟子讲,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现在虽然很多人没有了是非之心,但是还有些知识分子知道是非,只是不敢说出来,敢怒不敢言。中国经济已经发生很 大改变,下一步,政治也要随着改变,适应文化发展要求。何方是张闻天的首席秘书,曾经真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转了一个大圈子,碰了不少钉子,后来 发现不是当年想象的那样。现在他头脑很清楚,知道这一套需要改革。他在努力把自己的反省和思想传出去。党内有这样的人,还是有希望。碰了钉子,就会引发思 考。自然规律是进化的,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进化,就淘汰。世界各国都在发展,就像一个大运动会,有的跑在前边,有的落后。很正常。我们也曾长期领 先,只是现在落后了。知耻近乎勇。只要是往前跑,方向对,早晚能跑到地方。中国会进步的,慢点罢了。只是心里要明白,复兴华夏文化,不是文化复古,是要文 化更新。   对周老说再见时,话题回到读书。他的桌上放着一张纸,一支笔,意思是必要时用笔交谈,却一直没有用。临别,在纸上写:“您手边有没有《旧制度与大革命》和《弯曲的脊梁》两本书?”周老看了,说没有。即约定,生日当天一定会送上。下次听他谈这两本书。   苏北,《中国民商》 2013年第四期
541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9 15:03 , Processed in 0.037692 second(s), 14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