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奇迹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国民党抗战的五大“奇迹”(ZT)
热度 6 霜天红叶 2015-8-31 18:29
国民党抗战的五大“奇迹”(ZT) 投敌人 数超过杀敌人数,为汉奸伪军发军饷,把老百姓逼得帮助侵略军攻击自己国家的军队……这些对抗战的“负贡献”说起来倒是那么货真价实,不折不扣……只有弄清楚了这些以后,我们才会明白如何穿透盲目翻案的迷雾来评价国民党可悲可怜的抗战史。   近些年来,网络上活跃着一批“别有用心”的网络人士大举翻案风,提出所谓的“国民党抗战五大奇迹”、“蒋介石对抗战的几大贡献”云云;其实,这些别有用心的反动份子给国民党翻案,借机诋毁共产党,以达到他们颠覆国家政权的险恶政治用心才是真实目的。咱今天就来品评一下“国民党抗战的五大奇迹”吧!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一:投敌人数超过杀敌人数   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进行抵抗,是中华民族每个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就算不积极投身抗战,最起码,不能投敌,资敌,助敌。而国民党军队,这支但负着主要抗战使命的军队,却出了一个世界军事史上令人瞠目结舌的记录:投敌人数超过杀敌人数。   不信吗?我们先来看看侵华日军死亡人数。日本原生省1964年调查统计,侵华日军死亡43.56万人,美国统计为死亡44.7万人(详见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著:《中国战争发展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下册,916页注释2)。这是日本自己的和美国统计的,两个数字相差不大,所以还是比较可信的。也就是说,侵华日军死亡(包括被国民党军打死,被共产党军打死,病死等等,总数)人数为45万以下,即国民党军杀敌人数不足45万。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国民党军投敌人数。据李敖的《蒋介石评传》以及《自己不洗别人洗》一文的统计,国民党军队抗战期间投敌人数约为50万人。而《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如是记录:“叛逃的将军1941年有12个,1942年有15个,1943年是高峰的一年,有42人叛逃。50多万军队跟随这些叛逃的将军离去,而日本人则利用这些伪军去保卫其占领的地区,以对抗共产党游击队”。两者都认为国民党军队投敌约50万,相互印证,此数据应该比较可信。   所以可见,国民党军队在抗战期间当了伪军的有约50万,而就算侵华日军在抗战期间病死、被共产党军队打死、其他一切原因死亡的一个也没有,死掉的全是被国民党军队杀掉的,那国民党军撑死也只杀敌45万。无论怎么算,国民党军队在抗战期间投敌人数还是超过了杀敌人数。这是国民党在抗战期间创造的第一个战争奇观,国民党军队也因此成为整个二战盟军中唯一的异类。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二:给伪军发军饷   有人开玩笑说,伪军没战斗力,只是消耗日军的粮食,也算是桩功绩。是这样吗?顶无极的事实是,有些伪军(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在投敌后,仍然领着重庆的军饷,领着非沦陷区人民的血汗钱帮日本人杀中国人。这是降将们亲口告诉日酋冈村宁次的原话:“我们不是叛国投敌的人,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叛逆,我们是想和日军一起消灭他们的。我们至今(1942年10月)仍在接受重庆的军饷。如果贵军要与中央军作战,我们不能协助。这点望能谅解。”(【日】稻叶正夫编写,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翻译:《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冈村宁次回忆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327页)。此乃国民党军队在抗战期间创造的第二个战争奇观并成为盟军中又一唯一的异类:身处盟军阵营,却给为日军服务的伪军发军饷。不过神奇的是这些伪军竟然也有原则:只打共产党,不打国民党。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三:山西国民党军(注意:是国军,不是伪军!)竟被日军称为“友军”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华北治安战》,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中记载41师团在1942年2月扫荡沁河地区决死一纵队时提到“在此次作战中,山西军第六十一军(军长梁培黄)以其主力,作为我方友军参加了战斗,此点值得注意。”   山西新军决死队被中共赤化后,阎锡山万分恼怒,双方互相攻击。但只见山西国民党军作为日军的“友军”共同打击共产党军队,而不见共产党军队作为日伪的友军共同打击国民党军队。不也能说明点什么吗?   当如今翻案风盛行的时候,强调国民党军抗日功绩成了很时髦的事情。很多人振振有辞地指责中共的历史教材隐瞒了国民党抗日主力的真相。这些人不曾想过的是,在隐瞒这一方面的时候,殊不知中共也隐瞒了国民党军上述顶风臭八百里的光辉业绩哩。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国民党军投敌人数超过杀敌人数,给伪军发军饷,给日军扫荡共产党之时作为“友军”参加作战之类的事情,鄙人中学历史课本(1996年至2002年期间的浙江中学历史课本)上是绝对没有提到的。过去的中学教材,最多指责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但国民党军积极投敌,与日寇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共同反共之事,中共的历史教材还是对国民党给足了面子的。现在既然指责中共的官方历史教材隐瞒真相,那么就得把所有被隐瞒的都列出来,怎可只揭示功绩而对丑行继续隐瞒?对那些打着还原历史真相旗号,动辄发上国民党击毙日军将领数量、自己牺牲将领数量来试图强调国民党抗日功劳的人来说,可别忘了从那些看起来很漂亮的数字中扣除国民党上述对抗日的“负贡献”,然后看看剩下来的是正数还是负数。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四:逼老百姓帮日军打击本国军队   这就完了吗?不,还没完。国民党政府自己的军队自己当了伪军、汉奸,认贼作父,卖身投敌后,似乎仍然嫌日军所得的帮助不够,于是还通过横征暴敛逼迫老百姓当汉奸,为日军服务。这是撒谎污蔑吗?我非常希望回答为“是”,但现实就是残酷的。   “1944年4月中旬,1944年4月中旬,日本6万军队对中国这个闹饥荒的省(河南)发起了进攻……而当地的农民用草耙就把5万中国军队解除了武装。日本人花了三周的时间,击溃了30万中国军队,控制了到汉口的铁路。”——【美】布赖恩。克罗泽:《蒋介石传》第十八章“战争结束”   “1942—1943年冬天发生了全面的饥荒,许多人吃树皮、草根和牲畜的饲料。据报道有吃人肉的。大约有两三百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另外有300万人逃难到省外。随后,有几十万河南农民被赶到一起,让他们用马车和手推车把粮食运送到征粮中心,为军马找寻饲草,修筑公路,和开挖一条300英里长的巨型反坦克壕沟——最后证明这是完全无用的。将近100万人被征募去加高沿黄河的堤坝。对于这样的劳动,农民得不到工钱,他们常常甚至不得不自备饭食。1944年春,他们深沉的忿懑变得表面化了。当中国士兵在日本的一号作战面前撤退时,农民们凶猛地攻击他们。他们用农具、匕首和土炮武装起来,解除了5万名本国士兵的武装,杀了一些——有时甚至把他们活埋了。”——《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第十一章第八节   “从政治上看,一号作战对国民党人也是一场灾难,因为不论是在重庆还是在战场上,不称职和腐败(除了在湖南尚有英勇的战斗)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几达半年之久。没有比一号战役开始阶段这场灾难更令人触目惊心的了,当时正遇上了1944年春季河南的大饥荒。无论重庆政府,还是河南军政当局,对这场饥荒都毫无准备,尽管灾情的发展已能明显地看出。当饥荒袭来之时,当局远没有提供任何救济,横征暴敛一如既往。投机活动极为普遍。当中国军队面对一号作战逃跑之时,长期受压的农民夺取他们的枪支并向他们射击,然后欢迎日军。”——《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第十一章第十四节   “1943年在湖北,一位中国司令官抱怨说:‘乡民??偷偷地穿越战线,把猪、牛肉、大米和酒送给敌人。乡民情愿让敌人统治,却不想在自己政府下当自由民。’”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第十一章第八节   本国老百姓自发冒着生命危险给敌国军队送慰问品,这在中国历史上不是第一次。《资治通鉴》第三卷记载过,公元前314年齐国攻打燕国。燕国政权极不得民心,燕国自己的士兵无心作战,连城门都懒得关。而燕国百姓竟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结果齐国“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进展顺利得令齐宣王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人力所能为。但是当时毕竟还只是两个同属诸夏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而抗日战争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两个完全不同民族的殊死较量。在这种场合政府仍然把老百姓逼到“情愿让敌人统治,却不想在自己政府下当自由民”的地步,不得不承认国民党政府还是创造了一个中国历史上的记录的。   看到如此令人心酸的事实,难道我们能责怪那些中国农民不爱国吗?恐怕很难。当自己的国家对待他们还不如敌国,当“国民待遇”逼死活人而亡国奴待遇下尚有一线生机之时,谁还能指责一个人在求生本能之下做出的无奈抉择?这些农民当了卖国贼,这是不容否认的,这是因为他们对本国军队的痛恨超过了对敌人的痛恨。本来这些善良的老百姓无疑是不想当汉奸的。他们是被逼着当了汉奸的。谁逼的?不是日本人,是国民党政府和国民党军队。何其讽刺?   日本这个敌国的侵略军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制造了不计其数的惨案,其禽兽不如的罪行罄竹难书。国民党军队再坏,毕竟也是自己本国的军队。就算老百姓痛恨国军,至少在国民党军和日军交战时保持中立总办得到吧?而国民党竟然能逼得自己本国人民连这点都做不到,导致在国民党军溃退时农民自发组织起来帮助日军攻击本国军队。也就是说,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祸害中国老百姓的程度——至少在河南、湖北一带——竟然远远超过了日本人。我们在惋惜之余,也不得不对国民党祸国殃民的本事表示十二万分的拜服。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五:之所以能坚持到最后竟然是因为表现太差   那些还在不断强调国民党抗日功劳的人,相信自己还有一条底线:如果没有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抗战,中国就会被全部占领,仅存敌后战场;而没有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必然支撑不下去,那么中国就灭亡了。所以不管国民党有千般万般不是,保证了中国没有灭亡的成就足以抵消一切。   是这样吗?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第十一章第五节这样说过:“事实上,日本人停止西进是因为一号作战的任务——摧毁美国的轰炸机基地——已经完成。到1944年,让重庆政府残存而不将其摧毁已成为日本的目标。”   为什么“让重庆政府残存而不将其摧毁已成为日本的目标”?   侵华日军的华北方面军是这样看的“华北方面军则认为……日本与重庆之间暂时处于战争状态,却有能够共存的性质。但是,日本与共产党势力之间则是不容许共存的。”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华北治安战》,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下册第二章《1942年度前半期的治安肃正工作》第一节《大本营对华处理方案》下小标题《对华积极作战的研究》)而日本参谋本部第一部长在1942年5月的一番分析和思考也许说得令某些人更加惊讶:“攻占重庆后,抗战的中国有落入中共手中的危险,如果没有充分可靠的估计,攻占重庆就只不过是极端危险的投机……” (出处同上)   这是日本参谋本部第一部长依照自己对侵华战争局势的分析得出的结论。他似乎认为,彻底击败国民党军队,未必就能战胜中国。和现在网上臆断敌后战场的中共武装依赖正面战场而存在的人不同,这位第一部长并不认为失去正面战场后中共武装会被消灭,恰恰相反,“抗战的中国有落入中共手中的危险”。而且从他的口气来看,中共掌握抗战的中国,比起国民党,对日本而言可能还是前者更可怕一些。   对抗战期间的敌后抗战事实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此人并非杞人忧天。在敌后战场,常常出现日军赶走了国民党军后共产党军队立刻进来填补真空的事。而日军要想再把共产党军队赶出去,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共产党一旦落地生根便注定要让日军永无宁日。而那些地方如果日军不进攻,中共军本来碍于统一战线划界抗战的约定是不敢随便进入的。日军消灭或驱逐了当地国民党军,则刚好帮中共军打掉了负担,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去扩张势力。等到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之后,无论国民党还是日伪要想把中共赶走可就难于上青天了。“起先,日本人很少去分辨各种各样的中国武装。日本人只试图扫荡或击溃他们,不管他们性质如何。然而日本人不久认识到,这样的扫荡只会使中共更加容易扩展。到1939年下半年,日本人变得比较有辨别力了。当日本人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及其地方武装时,中国的非共产党武装袖手旁观。日本人对非共产党人也提出了更为肯定的要求。据日军统计,在1939年年中到1940年年末之间的18个月中,仅华北一地约有70000人从正规程度不一的国民党军陆续投奔日军。日本人也与几位地方司令官达成非正式的“谅解”,他们的总兵力约30万人。当然,这就是中共猛烈抨击的“曲线救国论”。”(《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第十二章第十一节“日本的强化治安”)   而中共军队是怎么样一支军队呢?这支军队在日伪的后方活动嚣张到什么程度?嚣张到能让日军对一半以上的占领区失去控制。“1941年底治安地区为10%,准治安地区为40%,未治安地区为50%”(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导致1941年华北日军出现粮食接济不上的窘境“如果不把满蒙、华中、南方的援助算在内,即使调用现有库存粮食,并且严格执行配给及调整消费,米到1941年底,小麦到第二年青黄不接时,估计就要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同上书,下册第一章第二节)。1942年至1943年,日军的残酷扫荡将八路军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但是1943年秋天开始,华北的“治安”又开始“恶化”了。到1944年秋,中共军势力复振,“在方面军占领的三个特别市,四百个县当中,治安良好的除三个特别市以外,只有七个县(占总数的1.4%)。有一三九个县(31.5%,差不多未部署兵力,不得不听任中共活动。还有相当于66.9%的二百九十五个县(包括华北政务委员会直辖行政区的四个县),属于中间地区。在该地区彼我势力浮动很大,行政力量大多不能充分贯彻执行。其中大部是以县城为中心,只将兵力分驻几个乡村,民心多倾向共产觉。”(同上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   而日军对中共游击军的扫荡结果如何?日军对1942年4月至1944年2月的剿共作战这样总结:“治安肃正作战,因情报不确实,对中共地区的实际情况完全不能掌握,从而使讨伐徒劳无功,几乎是毫无成效的,几十次当中,可能侥倖碰到一次。各部队为了取得成果,东奔西跑,迄无宁日”(同上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   这就是中共在敌后战场的游击作战。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中共不同于国民党——八年抗战中,中共军队几乎没有收到任何外国援助(除去白求恩等个把外国医生外)。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军队仍然能将敌占区搅得鸡犬不宁,而“讨伐徒劳无功,几乎是毫无成效的”。如果抗战的中国真的落入中共之手,中共军即有可能获得像国民党那么多的外援,那对日军来说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拿着小米加步枪尚且如此嚣张,如果再由外国人给他们机枪大炮,帮他们训练军队,对日军来说绝对后果不堪设想。曾经在八路军根据地生活过多年的英国教授林迈可在1967年就毫不客气地对一个前日本军官断言:如果八路军有像越共得到的那样数量充足的外援,“他们就会在一年内把你们赶出中国。”(【英】林迈可:《抗战中的红色根据地——一个英国人不平凡经历的记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21页)足见日本参谋本部第一部长所说“极端危险的投机”绝非危言耸听。   这就是个对国民党而言极其可悲的现实:它得以坚持到抗战结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人没有下定决心消灭它;而日本人之所以不想摧毁它,原因竟然是害怕“抗战的中国有落入中共手中的危险”。国民党所谓避免中国亡于日本的“功劳”的来源,竟然是因为日本人觉得国民党比较好对付,而且与日本侵略军“有能够共存的性质”;而 “日本与共产党势力之间则是不容许共存的”。如果彻底消灭国民党,则“抗战的中国有落入中共手中的危险”,这对日军来说是个“极端危险的投机”。因此,“让重庆政府残存而不将其摧毁已成为日本的目标”。   这是否让大家想起一个军旅笑话?——   军官:“把敌人的狙击手找出来!”   士兵:“我们知道他在哪儿。”   军官:“那为什么不把他干掉?”   士兵:“几个星期来,他总是把子弹打在这个土堆上。如果干掉他,换一个枪法好的来,我们不是全都要完蛋了?”   正如那个狙击手之所以没被干掉是因为枪法臭一样,国民党坚持到抗战胜利竟然是因为它菜,所以日本人舍不得干掉它,以免换上更令日军头痛的中共。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但事实资料在那儿摆着,有什么办法?谁想得到,某些人吹得震天响的国民党抗日功绩的来源竟会如此可悲呢?而投敌人数超过杀敌人数,为汉奸伪军发军饷,把老百姓逼得帮助侵略军攻击自己国家的军队……这些对抗战的“负贡献”说起来倒是那么货真价实,不折不扣……只有弄清楚了这些以后,我们才会明白如何穿透盲目翻案的迷雾来评价国民党可悲可怜的抗战史。   附:国民党对日战役分析   一些国抗派人士总喜欢向在下发起攻击,他们的法宝就是正面战场的二十二次大会战。本人真还看不起这些人,因为他们愤愤地话说国民党军抗日作战。却连国军收复了多少国土的证据都还得由本人教育他们;一说所谓国军大会战,还不如本人能如数家珍。   我们从1931年918事变算起,国民党作战序列的部队进行的大型作战岂止22次?但是他们这些国抗人士能否给本人说个一、二、三呢?量他们也做不到。还是本人教育他们一下吧。我们把国民党军进行的大会战给他们说一说,告诉他们,批评国民党消极抗战的原因。   先说一下,发生在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之前的八次大战:   发生在1931年918事变后77事变前的对日作战有:   1931年:江桥抗战、锦州抗战、黑龙江抗战   1932年:淞沪抗战   1933年:长城抗战、热河抗战、察哈尔抗战   1936年:绥远抗战   以上八次对日大战均为日寇发起,其中,江桥抗战、锦州抗战、黑龙江抗战、淞沪抗战、察哈尔抗战均是地方封疆大吏率军自发抗击日寇,违背了当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之国策。甚至某些作战还受到国民党政府的破坏,除绥远抗战取得胜利外全部失败。   八次大战,居然没有一次是国军主动发起的抗击日寇收复失地的作战,说国军消极抗战难道不对么?   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之后:抗击日寇侵犯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的起码国策,面对日寇的攻击,国民政府组织军队进行了英勇抵抗。这一个阶段发生的大战也远不止所说的二十二次。   我们以年份看看双方投入兵力上二万人(主要指日寇)以上的作战,计有:   1937年:平津作战、太原会战(南口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 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淞沪会战、南京战役;   1938年:徐州会战(临沂战役,台儿庄战役、徐州地区作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长江南岸作战,长江北岸作战,赣北作战即万家岭战役、大别山作战)、广州战役;   1939年: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冬季攻势会战(兰封、开封反攻作战、晋南作战、长江作战、五原战役、粤汉路攻势作战)、桂南会战(南宁保卫战、昆仑关战役、南宁反攻作战);   1940年:枣宜会战   1941年:豫南会战、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宜昌进攻作战;晋南战役 (中条山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2年:滇湎路战役、浙赣战役;   1943年: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缅北滇西战役(强渡怒江战役、腾冲战役、龙陵战役、反攻缅北作战);   1944年:豫湘桂会战(豫中会战含洛阳保卫战、长衡会战含第四次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桂柳会战)、密支那战役;   1945年:湘粤赣战役、豫西鄂北会战、湘西会战、桂柳反攻战役。   也就是在1937年7月以后,国民政府军共和日军进行大型会战、战役有31次,其中算上大会战中包括的战役共53次。   我们谨以31次大型会战的发起来看:属于国民党军主动发起的有:1939年冬季攻势会战(兰封、开封反攻作战、晋南作战、长江作战、五原战役、粤汉路攻势 作战)、1941年:宜昌进攻作战、1942年:滇湎路战役、1943年:缅北滇西战役(强渡怒江战役、腾冲战役、龙陵战役、反攻缅北作战);1944 年:密支那战役;1945年:桂柳反攻战役。只有六次,仅占5分之一。   如果算上77事变前的八次大作战,仅战国军抗日总体大型作战的15%;我如果把“非法抗战”去掉,国民党军主动抗战仅占国民党政府大型作战的17%。   国军主动对日作战的数量之少,与抗战中的日寇攻击数量严重不成比例;   数量少不怕,可起的作用如何呢?如果国军主动发起的战役当中有一、二场战役和前苏联的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一样,给日寇主力以毁灭性打击,我国随之开始胜利进军,不需要再有什么大战役了,那么也说的过去,也是好样的!   我们却翻遍史书也找不出来这样的战例,说国军消极抗战难道还冤枉了?   把这些会战从中国地图上标出来我们会发现,国军会战的总体趋势就是,由东向西,由北向南。让小鬼子一战接一战地进入中国腹地。如果是日寇从南方发起攻击的 则是由南向北向中国的腹地前进。严格意义上说,这绝大多数会战,不是国军对小鬼子的会战,而是小鬼子在对国军的会战,我们的国土随着这样的会战而大量沦 陷。   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所谓的会战,也就是让小鬼子由东向西,由北向南地追着打。再从南向北追着打;国民党军就是一直在挨打,能顶一下的就是好样的,能挨的起也不错。   侵略者来了,难道我们需要这样的反侵略战争吗?难道我们的国军就是这样保家卫国、守土抗战的吗?   如果说抗战之初形成的这的格局,我们可以原谅,可是一直到1945年这样的格局也没有改变,直到1945年8月份国统区尚有国土沦陷……怪不得怕让中国共产党军队接受小鬼子投降,原来,国军都缩到腹地去了,离小鬼子主力太远了。   看到这些,本人忍不住想说:其实作为每一个有良心的官兵,都想把小鬼子打出去,可是国民党军为什么总是挨打呢?说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难道还冤枉了?   本人敢说,形成这种格局的主要责任,绝对不在国军中的下层官兵。   在向抵抗日本鬼子入侵中英勇作战的官兵表示敬意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当明白一点,国军政府为什么会失去民心、失去天下。
个人分类: 时政和关注|5606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珍惜缘分
热度 17 蓝色雨 2015-8-28 11:13
收到朋友发来莫言的一段话,说是最近很火。 朋友或是情人,能走过三个月的已不容易,能坚持六个月的值得珍惜,能相守一年的堪称奇迹,能熬过两年的才叫知己,超过三年的值得记忆,五年后还在的,应该请进生命里。十年后依然在的,那就不是朋友了,已经是亲人,是生命的一部分了! 今天看看日子, 突然恍然大悟, 不知不觉中已在珍珠湾里整整网游了一年。 记得去年的今日,初来贵地,立刻得到大家的热情欢迎,继后又得到大家的不断支持和鼓励,心里备受感动。 回望这一年,收获满多,最大的收益是结识了不少的良师益友,并从他们的文采和图片中学习到了许多东西,也让自己的见识和知识得到了提升。 盘点这一年里发过的日志,读着你们留下的每一段话语,真诚,友善,温暖,贴心, 春夏秋冬有你们的陪伴,度过 那些美好的时刻,点点滴滴,时时还留在我的记忆中。。。 我珍惜每一位朋友,我用真心换真情,无论你是新朋还是老友,谢谢你们!因为有你们,我的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彩! 纪念进珍珠湾一周年 走出 一个人的世界 走进这 满目翠绿 的 珍珠湾 有缘结识, 相伴同行 目睹 晚霞和夕阳邂逅 感受 光影的柔媚 在 浪漫画中花园 爱疯, 爱拍玩上影 走进这 宁静的小镇 你知不知道 有个 秋天的童话 秋去冬来,相聚在 圣诞小餐会 回忆 在小路上 的美好时光 一边品尝 蒲公英饺子 的美味 一边欣赏 小区里的樱花 生活,就像这 万花筒里的世界 ,五彩斑斓! Giovanni - Just For You.mp3
14957 次阅读|35 个评论
分享 是真?是假?
热度 8 mayimayi 2014-8-4 11:41
是真?是假?
是真?是假? -ZT 下面这些真实, 你可能以为虚假, 它们是真人真事 世界上眼球最突出的女人 美国人金·古德曼能使她的眼球突出眼眶外 11 毫米。 金·古德曼是在她戴着冰球帽的头部受到猛然撞击之后,首次发现她独一无二并有些令人吃惊的才能的。当时她的一只眼球比平时突出多很多。从此之后只要金一打哈欠,她的眼睛就会突出来。 地球上最矮的女人 乔蒂是印度的一名 18 岁学生。是目前在世的世界上最矮小的女人。 已载入吉尼斯记录,她的身高 62.8 厘米。乔蒂患有软骨发育不全症,这种病五十至一百万人之中才出现一例 四个乳房的女人你可见过 ? 真实开眼界了!!! 这一张照片, 是半真半假, 原因是------ 这名英国女性叫玛利亚·阿来莫,已经是2个孩子的母亲,为了庆祝30岁生日,决定将乳房提升到36C。可不幸的是,因为手术失败造成乳房形状严重扭曲,变成现在“四个乳房”。
6690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900天“饥饿围困”,创奇迹“生命之路”(下)——结束
热度 5 燕山红场 2014-5-29 05:14
900天“饥饿围困”,创奇迹“生命之路”(下)——结束
900夜 900天 11月21日,修筑在离拉多加湖南岸12公里至13公里地方,也就是在什利谢尔堡德军炮火射程内的第一条冰上汽车运输干线,经过列宁格勒军民的忘我劳动,终于胜利通车了。第二天晚上,由60辆大卡车组成的第一列车队载着运往列宁格勒的货物从拉多加湖东岸的卡鲍纳出发,经冰上公路驶往西岸的奥西诺维茨。 就是这条后来昼夜通行的冰上公路在1941~1942年间冬季列宁格勒处于饥饿围困最艰难的期间,连接了拉多加湖东西两岸的运输线,成了列宁格勒赖以取得外界支援的唯一通道,因而被列宁格勒军民誉为他们的“生命之路”。 在“生命之路”刚通车时,拉多加湖的冰层还不是十分紧固,有些地段的冰层厚度只有240毫米。卡车驶过时,冰层发出嘎吱嘎吱响声,随时都有被压裂的危险。在寒冷中行驶的司机不仅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而且还得把驾驶室的车门打开,以防万一遇到冰裂时能够迅速跳出驾驶室。 由于湖面冰层还没有达到安全运输所需要的300毫米的厚度,再加上司机又都缺乏冰上驾车的经验,因此每辆卡车开始时不仅载货少,而且速度慢。一辆载重量为2吨的卡车有时仅拉3、4百公斤,有的车队跑一个来回竟费时10个至12个昼夜。从11月23日至12月1日十天时间,虽然司机们历经千难万苦,但车队总共才为列宁格勒运来了800吨面粉,还不敷两天之需,然而在此期间,却有40名司机陷入冰窟窿之中。 1941年12月9日,尽管列宁格勒方面军在沃尔霍夫方面军的配合下,一举收复了提赫文,大大缩短了汽车运输的路程,运输状况却仍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这是由于这年冬天气候反常,大雪弥漫,狂风呼啸,使湖面冰层经常断裂,而从裂开的冰缝里渗上来的湖水很快又被冻住了,结果使湖面平如玻璃,又光又滑,汽车在这样的冰面上行驶时不仅车轮经常会空转打滑,而且方向也极难把握,有时狂风甚至会把满载货物的汽车刮离冰上车道5米、6米远。此外,德军为了破坏冰上运输,也不断派出飞机盘旋在拉多加湖上空,对车队进行疯狂的轰炸扫射;什利谢尔堡的德军炮兵则干脆集中瞄准一段宽达5公里至10公里的冰面一下子就送上数以千计的高爆炮弹,造成冰面裂缝重重,弹坑累累,车队一时无法安全通过。 为了提高冰上运输速度,确保行车安全,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立即在什利谢尔堡德军炮兵射程之外的安全地带另外开辟4条单向公路线:其中两条供满载货物的汽车从湖东岸驶往西岸;两条则供载着疏散到大后方去的列宁格勒居民的回程汽车驶回东岸。尽管这样,当时经过这唯一的“生命之路”运进列宁格勒的货物还不到最低限量的1/3,列宁格勒的困境仍没有解脱。 为了进一步提高运输速度,列宁格勒方面军一方面派出大量的高炮部队负责保护“生命之路”的安全,一方面派出大批得力的政工干部前往汽车司机和公路养护人员中间进行宣传鼓动工作。 在这条被称之为“生命之路”的冰上运输线上,勇敢的司机们每增加一公斤的货运量都得付出大量的血汗甚至是宝贵的生命。隆冬季节,他们冒着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和十级以上的狂风,日日夜夜地行驶在百里冰封的湖面上,一面把粮食、燃料和其他急需物资运进被围困的城市里,一面又把妇女、儿童、伤员以及最重要的设备和文化珍品撤离该城。司机们为了多装快跑,力争在一昼夜内驾车跑两个来回,彼此之间展开了热火朝天的竞赛。他们24小时内连续4次越过拉多加湖的冰上运输线,行程达700多公里。他们不辞辛劳,吃、睡都在冰上的帐篷里,每天驾车行驶长达16个至18个小时。特别是当他们听到沿途各宣传站的鼓动员们高喊“司机同志们!加-油!快-跑!你每天多跑一个来回,一万名列宁格勒居民的生活就有了保障”时,更是精神振奋,干劲倍增。在这种强大精神力量的感召下,有的司机争分夺秒,甚至一天一夜能够跑三个来回。 由于采取了各种强有力的措施,经拉多加湖“生命之路”运进列宁格勒的货物量开始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了,货运的速度也一天比一天快起来了。随着运进列宁格勒的粮食日益增多,市内的粮食储备有所增加。1942年4月,日丹诺夫有一次很风趣地对人们说:“好啦!现在我成为一个富人了,因为我已有了十二天的粮食啦!”就这样,传奇般的拉多加湖“生命之路”,终于使列宁格勒军民战胜了饥饿的威胁,从而彻底挫败了希特勒妄图困死列宁格勒人的罪恶计划。 最后的胜利 自从1941年9月德军兵临城下之后,尽管希特勒能够从望远镜里看见城里圣伊萨克斯教堂的穹形屋顶和海军部大厦的尖顶,但德军却再也不能越雷池一步。经过战斗炮火洗礼的列宁格勒军民,正时刻以一种老战士那惯有的镇静神情,警惕地盯着蓝色阴霾之中的德军前沿阵地,时刻准备着击退敌人的进攻。 1943年1月18日夜晚,当列宁格勒人从莫斯科电台播送的最后新闻节目中突然听到播音员以激动的声调大声宣告:“封锁线突破了!”“列宁格勒解围了!”这一期待已久的胜利喜讯使人们顿时热泪盈眶,奔走相告,甚至不顾外面正在下着的鹅毛大雪,一个个都兴奋得像个孩子一般跑出屋外。“红军会师了!”“乌拉!列宁格勒!”“乌拉!斯大林!”的欢呼声响彻云霄。每一幢房子外面都被挂上镰刀锤子旗,以至到了第二天清晨,整个列宁格勒城到处都闪耀着迎风招展的红旗,显得格外夺目动人。 继“火花”战役突破德军围困之后,1944年1月14日,列宁格勒人民盼望已久的大反攻又开始了。经过二周的激烈作战,苏军取得了重大胜利。1944年1月27日,这是列宁格勒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一天,尽管这一天是个三九严寒的阴冷日子。因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正是在这一天晚上的祝捷大会上庄严宣布:“列宁格勒城现在已经从敌人的包围中,从敌人的野蛮炮击中获得了彻底解放。”列宁格勒人民终于取得了保卫战的重大胜利。 历时长达900天之久的 列宁格勒保卫战 ,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 战争 中,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虽因冻饿致死64万余人,被德军空袭和炮击致死2.1万人,但是这场保卫战不仅坚定了苏联人民抵抗德国法西斯的斗志,鼓舞了他们的胜利信心,而且还消耗了法西斯德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把兵力雄厚的“北方”集团军群始终紧紧地拖在西北战场上,从而为苏军取得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地的辉煌胜利,为世界人民最终战胜法西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特别是在被围困期间列宁格勒军民所建树的英雄业绩,更是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甚至就连英国的《旗帜晚报》也发出这样的称颂:“列宁格勒的抵抗乃是人类在经受不可思议的考验中取得辉煌胜利的一个榜样。在世界历史上也许再也不能找到某种类似列宁格勒的抵抗。” 列宁格勒保卫战 的伟大胜利,不仅是“生命之路”的奇迹,更是20世纪人类 战争 史上的奇迹。
个人分类: 转帖|2104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900天“饥饿围困”,创奇迹“生命之路”
热度 4 燕山红场 2014-5-27 05:23
列宁格勒,这座被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称之为“欧洲之窗”的古都,始建于1703年5月16日,原名彼得格勒,200多年来一直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就是从这里打响的,它从此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1924年列宁逝世后,当时的苏维埃政府为了永远纪念这位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和导师,下令将列宁曾经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这座英雄城市命名为列宁格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卫国战争中,这座英雄的城市,曾经在长达900天的时间里依靠神话般的“生命之路”,粉碎了法西斯德军野蛮的围困和封锁,取得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重大胜利。 “巴巴罗萨”计划 1940年5月10日,当轻纱般的薄雾从法兰西的江河上向着碧绿的草地和鲜花盛开的果园弥漫开来,预示着这是一个景色宜人的春天的时候,法西斯德军的钢铁洪流隆隆驶进法国领土,从此,西欧诸国就被置于希特勒德国闪击战的狂飙之中。不可一世的德军从巴黎杀向巴尔干半岛、从日兰德半岛杀进纳维亚,并将大不列颠困在英伦三岛不能动弹……希特勒可以说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征服了整个欧洲。 1940年12月8日,在帝国大厦,面对着墙壁上高悬的世界地图,希特勒又将他那一双贪婪的目光投向了广阔的苏联领土,将部队前进的目标指向了克里姆林宫……就在这一天,希特勒正式发布了进攻苏联的第21号指令,并以“巴巴罗萨”作为这份作战计划的代号。“巴巴罗萨”是12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菲特烈大帝的名字。希特勒用这位800年前大皇帝的名字为他的侵苏战争计划命名,他期待着这个名字能够为他的战争计划增添一丝神秘之光。 希特勒对“巴巴罗萨”计划颇为得意,他曾经睥睨一切地狂叫“当'巴巴罗萨'开始时,全世界都将会大惊失色,难置一言!”按照“巴巴罗萨”计划的具体部署,辽阔的苏德战场被划分为北方、中央和南方三个战区,每个战区都配备一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是,从东普鲁士的苏伐乌基出发,迅速驰越涅曼河,消灭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苏联军队,目标是攻占列宁格勒,并切断它和摩尔曼斯克之间的交通线。 列宁格勒这座英雄的城市,不仅在政治上有“苏联第二首都”之称,在经济上是苏联最大的工业中心,而且在军事上的地位也十分重要。它是苏联第二大运输枢纽,共有十条铁路线通过这里,特别是十月铁路线把列宁格勒与莫斯科和苏联的其他地区联结在一起,因此在国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希特勒认为,只有在保证完成占领列宁格勒之后,“才能继而打好占领莫斯科这个重要交通枢纽和国防工业中心这场进攻战”。因此,在希特勒的对苏战争中,他是把占领列宁格勒这一战略要地看作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为了确保能够一举拿下列宁格勒,希特勒任命曾经指挥德军突破法国“马其诺防线”的陆军元帅冯·莱布为“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统率的兵员达70万人,配备了1200架飞机、1500辆坦克、12000门火炮,并限令莱布务必根据“巴巴罗萨”计划的规定日期,在1941年7月21日之前拿下列宁格勒。希特勒甚至狂妄宣称,届时他不仅要前往列宁格勒“皇宫广场”检阅军队,而且还要在列宁格勒“阿斯托里亚”饭店举行盛大的“祝捷”宴会。 强敌压境 1941年6月22日拂晓,遥远的苏联西部天际,在经过了短暂的夏夜而逐渐变得暗淡无光的群星中,闪现出一种从未见过的“新星”。这是一些亮得非同寻常的星星,它们色彩纷呈,并且快速地向东飘来。与此同时,还伴随有阵阵发动机的轰鸣声。不一会儿,发动机的噪声骤然加大。终于,五颜六色的星光越过无形的空中国境线,一千多架机翼上涂有纳粹标志的飞机闪电般地闯入苏联领空,对苏联腹地的机场、军事指挥部和交通中心泻下瀑布般的弹雨。紧接着,七千多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同时对准早已瞄好的目标开火。一时之间,苏联西部边境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火光冲天。 大地在颤抖,山河在震荡,战火在燃烧,腥风血雨席卷整个苏联大地……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了。 其中,莱布统率下的“北方”集团军群,6月22日在大量航空兵的支援下,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向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发起进攻。战斗一打响,德军就轻而易举渡过涅曼河这一水上天堑,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 在辽阔的北方战线上,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先头部队第56摩托化军,在开战后的24小时内就深入苏联境内40多公里。6月25日,德军坦克部队推进到离陶格夫匹尔斯只有70公里的乌提那。6月26日,德军装甲集团的先头部队离维尔纽斯和列宁格勒之间的主要铁路中心陶格夫匹尔斯几乎不到8公里的路程了。至此为止,在短短的4天内,德军装甲部队就翻山越岭、攻城占地,向苏联腹地推进达300公里。 为了完好无损地一举拿下陶格夫匹尔斯市内的一座大型公路桥和一座铁路桥,便于后续部队能够迅速越过西德维纳河,德军“勃兰登堡800”特种部队一部,驾驶着缴获来的4辆苏制军用汽车,身穿苏军军服,口操流利的俄语,混进陶格夫匹尔斯市内,出其不意地占领了这两座桥梁,使德军的机械化部队顺利渡过了宽阔的西德维纳河。陶格夫匹尔斯的失守,使得奥斯特洛夫-普斯科夫-卢加-列宁格勒一线因失去了天然屏障而完全暴露在德军面前。 7月1日,随着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首都里加的失守,列宁格勒的形势越发险恶了。7月4日,德军又突破奥斯特洛夫-普斯科夫防区内的防线。7月9日,防守普斯科夫的苏军在经过一场血战后不得不放弃该城,退往诺夫哥罗德。于是,希特勒法西斯的铁蹄终于在闯入俄罗斯大地之后踏上了列宁格勒州的地界。 就在“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全力推进的时候,部署在列宁格勒北面芬兰一侧的两个芬兰集团军,为了配合德“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也于6月底分别在彼德罗扎沃茨克和维堡方向,对苏军“北方”方面军发起猛烈的进攻,企图从北、东两个方向与德军一起完成对列宁格勒的合围。 在这种情况下,进展顺利的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赫普纳上将得意忘形地宣称,现在只要一举突破卢加河,他就拿到了打开通往列宁格勒大门的钥匙。然而,列宁格勒的英勇保卫者们,是绝对不会轻易交出这把金光闪闪的大门“钥匙”的。 兵临城下 就在列宁格勒面临三面受敌的危急时刻,苏军统帅部于7月10日任命伏罗希洛夫元帅为“西北”方向指挥部最高军事负责人,日丹诺夫为军事委员会委员(政委),并责成他们两人统一指挥“西北”方面军和“北方”方面军的作战行动。与此同时,指挥部紧急动员百万列宁格勒居民夜以继日地沿着卢加河畔,构筑一条以卢加城为中心,南起希姆斯克,经卢加,北到金吉谢普全长约300公里的卢加防线,并在这条防线上部署了由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组成的卢加作战集群。其主要任务就是阻滞德军前进,以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在列宁格勒附近周围再构筑第二、第三条防线,也就是为列宁格勒争取尽可能多的准备时间。 7月11日,德军坦克部队突破卢加防线外围据点波尔霍夫,朝着希姆斯克猛扑过来。就在卢加作战集群与优势的德军拼死作战的同时,苏军统帅部为减轻卢加作战集群的压力,命令“西北”方面军所属的第11集团军从旧鲁萨到希姆斯克西南方向的索耳策地区,对德第4装甲集团军的翼侧实施强有力的反突击。使德军损失飞机400多架,坦克120多辆,伤亡一万余人,迫使德“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莱布于7月19日下令暂停进攻,并不得不在卢加河畔据守待援达一个多月,从而为列宁格勒军民赢得了极为宝贵的准备时间。 经过双方的紧急调兵遣将,8月8日上午10时,德军首先从卢加河下游向苏军发起猛攻,德军的大炮在滂沱大雨中一齐瞄准苏军阵地轰击,顿时卢加河上弹雨如注,恶浪排空。德第41摩托化军所属第1、第6两个坦克师不顾恶劣的天气,向着列宁格勒-金吉谢普-纳尔瓦铁路线以南的一片开阔地疾驰而来。 8月9日凌晨,经过一天激战,德第1坦克师占领伊兹沃兹。10日,德军以第1坦克师为先导,继续推进到列宁格勒的莫洛斯科维策车站附近,这就使得德军随时都有可能切断加特契纳至纳尔瓦的铁路交通,使苏军纳尔瓦、金吉谢普、爱沙尼亚3个作战集群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为此,苏军“北方”方面军紧急命令新组建的列宁格勒第1近卫民兵师开赴这一地区投入战斗。8月12日凌晨,这支民兵部队经过长途跋涉之后尚未来得及休整即与德军展开激战。后来,由于缺乏重装备,无法抵抗德军重型坦克的凌厉攻势,该民兵师才在给德军以重大杀伤后撤往金吉谢普。8月13日,金吉谢普防区的激战继续进行,德军在遭受重大损失后,于当天下午3时突破第1近卫民兵师据守的防线,占领了莫洛斯科维策车站,切断了金吉谢普至列宁格勒的铁路和公路线。 在卢加河上游的苏军防线左侧,德军于8月11日开始向希姆斯克地区发起进攻。 12日,德军沿着伊尔门湖西岸猛攻苏军“西北”方面军指挥部所在地--诺夫哥罗德。 经3天激战,苏军开始后撤,卢加至诺夫哥罗德的铁路线也被德军切断。德军这时用肉眼就能隐隐约约地望见诺夫哥罗德市内的许多建筑物的屋顶了。8月15日下午6时左右,德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突破苏军第一道防线,推进到该市市郊。16日清晨,苏军被迫从诺夫哥罗德撤出。诺夫哥罗德的失守,不仅使防守卢加弧形地带的苏军部队处于腹背受敌的困难境地,而且也使德军有可能前进到楚多沃,从而切断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线。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德军占领诺夫哥罗德后,就立即向东北方向的楚多沃挺进。同时,以部分兵力准备越过沃尔霍夫河,占领提赫文,切断列宁格勒同苏联内地的铁路交通联系。 在卢加河中游防区内,虽然德军用2个师的兵力,于8月10日凌晨4时向卢加发起攻击,但在当地苏军的顽强抗击下,多次进攻均以失败而告终。曼施坦因在德军一再失利的情况下,建议把第3摩托化师调往卢加河下游,以增强那里的进攻能力,加快向列宁格勒的进军速度。这一建议被批准后,曼施坦因于15日挥师北上。与此同时,德军还以第50摩托化军继续在卢加牵制苏军。 就在德军向卢加防线发起全线进攻的时候,列宁格勒北面的芬兰军队也以3个师的兵力紧缩包围圈,直逼拉多加湖,并在西南方向的克克斯戈利姆地区向防守卡累利地峡的苏第23集团军的侧翼频频发起攻击。这时,列宁格勒可以说已处于三面受敌的危急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弱德军的攻势,苏军统帅部命令“西北”方面军所属第34集团军利用德第16集团军因主力北上而在旧鲁萨和霍尔姆之间出现的一个宽达80多公里缺口的机会,从旧鲁萨沿铁路线前出到德第16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德诺地区实施强有力的反突击。德“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莱布对苏军这一突如其来的凌厉攻势感到十分意外,他不得不重新命令正在北上的曼施坦因掉头南下,前往旧鲁萨地区为第16集团军的被围部队解围。 8月21日,德军占领楚多沃,切断了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22日,德第16集团军在曼施坦因第56摩托化军的增援下,不仅解除了几乎被苏军围歼的危险,而且还向前推进到旧鲁萨东南的洛瓦提河畔。8月25日,苏第34集团军终因力量悬殊而不得不撤出洛瓦提河沿岸。8月底,德军在卢加防线前遭受重大损失后进至距列宁格勒城南仅20公里的斯卢茨克-科尔平诺地区。 希特勒虽然对“北方”集团军群未能如期拿下列宁格勒不太高兴,但对莱布能在8月末挺进到列宁格勒城下还是私心窃喜的,为了加强“北方”集团军群的力量,使其能一鼓作气迅速攻下列宁格勒,他命令正在莫斯科方向作战的第39摩托化军北上驰援攻打列宁格勒。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在得到加强后,迅速以9个师的兵力向列宁格勒再次发动进攻,而这时盖世太保部队为了在德军占领列宁格勒后,能够“迅速恢复秩序”,也紧紧地尾随大军后面,它们甚至连供各种车辆进出列宁格勒用的特别通行证都印制好了。9月8日,德军占领什利谢尔堡,这就完全切断了列宁格勒与苏联各地联系的所有交通线,列宁格勒保卫者的处境更加困难了,现在他们只能经过拉多加湖和空中与外地保持着有限的联系。 9月16日,位于列宁格勒以南18公里,当年曾是老沙皇避暑胜地的普希金落入德军之手;17日,列宁格勒一条电车线路的终点站亚历山大罗夫卡失守。这时,德军离列宁格勒市中心的皇宫广场仅有14公里,德军的大炮已经能够直接轰击列宁格勒市区了。真可说是名副其实的“兵临城下”了。 形势异常危急!但英雄的列宁格勒人民没有屈服,“西北”方面军司令员伏罗希洛夫元帅和军事委员日丹诺夫向300万列宁格勒军民发出紧急动员令:“列宁格勒面临着危险,法西斯匪军正向我们光荣的城市--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逼近。我们的神圣职责是:在列宁格勒大门口,用我们的胸膛挡住敌人前进的道路!”“饥饿围困”兵临列宁格勒城下的德军,在苏军的顽强抗击下,已成了强弩之末。1941年9月25日,遭受重大损失的德军,在英勇的列宁格勒军民顽强抗击下不得不转入防御,德军以武力占领列宁格勒的企图落空。 希特勒看到他的ㄨ字旗已不可能挂到列宁格勒的城头,便决定严密封锁列宁格勒,妄图以饥饿和恐怖征服列宁格勒。他咬牙切齿地说,“要把列宁格勒从地球上抹掉,即使列宁格勒要求投降,也绝不接受。应对列宁格勒实施大规模的空袭,特别是要炸毁那里的自来水工厂”,妄图以野蛮的轰炸和炮击切断城市与外界的联系,将全城困死。希特勒的参谋长哈尔德在9月的日记中对这一饥饿战略作了形象的解释,他说,“列宁格勒周围的包围圈还没有收紧到期望的程度……敌人在列宁格勒集中了庞大的兵力和大量的物资,考虑到我们力量在列宁格勒前的消耗,局势将继续紧张,直到饥饿配合我们发挥作用的时候”。 1941年的9月、10月份,德军对列宁格勒进行了猛烈的空袭,仅10月4日这一天,德军就持续空袭9个多小时。应该说,希特勒的这一着棋是很毒辣的,特别是11月8日德军占领了提赫文后,从苏联内地向列宁格勒运送粮食的运输线完全被切断,它使300万列宁格勒军民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饥饿“大灾难”之中。 列宁格勒遭到陆上封锁导致粮食供应急剧恶化。9~11月,居民的面包定量先后降低5次,11月20日降至最低限量:高温车间工人每人每天375克,一般工人和技术人员250克,职员和儿童仅125克。为此列宁格勒付出了近百万人的宝贵生命。自从列宁格勒与苏联内地的铁路交通被完全切断后,拉多加湖就成了列宁格勒唯一能从外界获得粮食和其他一切必需品的水上生命线,可现在拉多加湖也仅仅剩下中间一段宽约65公里的水域不在德军炮火的射程之内。 拉多加湖,古时候称之为“涅沃湖”,面积 184,000 平方公里,是欧洲最大的一个湖泊。它的南北长200多公里,东西最宽处达124公里,湖的北岸和西北岸都是陡峭的悬崖岩壁,湖深达250米,而湖的南岸则是低平的砂土层和沙滩,湖岸也比较平整,湖深只有20多米。 在9月8日列宁格勒被围困之前,拉多加湖的水上航运业务主要是客运,而不是货运。湖的东西两岸都未建有大型现代化的港口设施和停泊码头,货物的吞吐量极其有限。再加上秋天的拉多加湖经常是大雾弥漫,狂风怒吼,而德军飞机又整天在湖面上空盘旋扫射,使许多满载粮食的平底驳船往往由于风大浪急和躲避空袭而触礁沉没。 因此,如何切实保证城内300万军民的生活必需,就成了列宁格勒方面军当时所面临的一项头等大事。因为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300万军民的吃饭问题,坚守列宁格勒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11月下旬,拉多加湖开始封冻,水上运输暂停,这使列宁格勒的粮食供应更趋紧张。在这饥寒交迫的日子里,死神随时随地都会夺走人的生命,列宁格勒城内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因饥饿而丧生。正在生产的工人饿死在机床旁,指挥交通的民警饿死在岗亭里,正在抢救危重病人的医生饿死在手术台前,年老体弱的居民饿死在购粮途中…… 对于自己一手造成的“杰作”,希特勒得意忘形地狂叫:“列宁格勒不久将会出现人吃人!”然而,英雄的列宁格勒人民是决不会坐以待毙的。在这面临被困死的危急关头,列宁格勒军民的唯一出路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牢牢地控制住拉多加湖南岸地带,并迅速采取果断措施,组织冰上运输。“生命之路”早在1941年11月9日,德军占领提赫文的第2天,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就作出决定,立即沿着靠近什利谢尔堡海湾那段已冰封的湖面,从西岸的鲍利索瓦-格里瓦车站和拉多加湖车站至东岸的列德涅沃修建一条冰上军用公路。 可是,要想在封冻的拉多加湖面上修筑一条运输公路真是谈何容易。列宁格勒的科学工作者在对拉多加湖结冰情况作了一次实地考察后,他们发现在靠近南岸风平浪静的浅水区内,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就开始结冰了,而在什利谢尔堡海湾内打算修筑冰上汽车运输线的那一段湖面,一般要在12月中旬,个别地方甚至要在翌年元旦才能结冰。另外,拉多加湖的冰层表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很多,特别是在浅水区内,叠积的大冰块有时会形成高达五米至十米的冰丘,其周围堆着一层厚厚的积雪,因而底下的冰层较薄,当载重汽车驶过这些地方时危险性很大,随时都有可能因冰面裂开而连车带人掉进冰窟窿里。 时间不等人!被围的列宁格勒军民每时每刻都有人由于饥饿而倒下,他们急待从内地运进粮食、燃料和武器弹药。但时至11月16日,拉多加湖冰层的厚度还仅有100毫米,这顶多可以供不载货的马拉雪橇勉强通过。而要组织大规模的冰上汽车运输,冰层厚度至少需要达到200毫米以上。根据水文工作者的测定,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时,湖面冰层厚度达到200毫米需要6昼夜,300毫米则需12昼夜;气温在零下15摄氏度时,冰层厚度达到200毫米需要4昼夜,300毫米则需8昼夜。 11月18日清晨,拉多加湖面上刮起了期待已久的西北风,天气寒冷刺骨,至黄昏时分,气温骤然下降了12摄氏度。11月20日,湖面冰层的厚度已达到180毫米。这时,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认为:形势逼人,时不我待,他们决定立即用马拉雪橇在筑路勘探队员冒着生命危险以标杆标明走向的冰道上开始试验性运输,把堆放在湖东岸列德涅沃转运站的大量粮食和其他急需物资迅速运往西岸的鲍利索瓦-格里瓦车站和拉多加湖车站。 尽管当时挑来赶马拉雪橇的都是从郊区集体农庄里精心挑出来的富有经验的好驭手,但在第一天的冰上运输中,还是有不少马拉的雪橇因冰面破裂而掉进了湖里。另外,考虑到马拉雪橇不仅载运货物少,而且还要耗费饲料,特别是在遇到暴风雪时,极易迷失方向而掉进冰窟窿。所以,这种运输方式不久就放弃了。(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俄罗斯资料|20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音乐欣赏,吉祥雪莲
热度 14 心随风舞 2014-5-19 16:51
走到天边 走不出那片蓝/ 登上山顶 才知道雪域无边 同样的感应 莫名的心动 / 怎样的虔诚 才能到永远 吉祥雪莲 吉祥雪莲 / 我多想陪伴你 开在白云间 让所有人相信 奇迹会出现 / 希望就在梦里 梦想不会变 和苍天达成 生命的约定 / 我想拥有你这份 淡定从容 那是信念穿行在朝圣的路上 / 要怎样的瞬间才会永恒 吉祥雪莲、吉祥雪莲 / 我愿向你一样 把狂野收敛 内心的坚定 不怕天涯路远 / 把吉祥和祝福 送给雪域高原 http://music.baidutt.com/up/kwcuwycc/uwwpku.mp3
10187 次阅读|37 个评论
分享 马航mh370飞机失踪失事最新消息视频马航沙画奇迹沙画
wx1wx2 2014-3-24 05:44
http://player.pps.tv/player/sid/3DMEJS/v.swf
个人分类: 时事|44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独裁、外援、血汗——韩国经济奇迹的前世今生 zt
热度 1 cat 2013-12-8 22:52
引子   问:一个国家,其元首解散国会,集立法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禁止一切政党活动。这是哪个国家?   第一种回答:也许是朝鲜。   另一个答案: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时期的韩国。   问:一个国家,禁止公民出国旅游,禁止公民享用外国香烟和外国饼干。违反外汇管制规定的人可以被判死刑。这是哪个国家?   第一种回答:也许是朝鲜。   另一个答案: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时期的韩国。   问:一个国家,其工厂工作环境极端恶劣,工人们在里面牛马般非人劳动。每天工作9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就为了一点点仅够糊口的工资。这是哪个国家?   第一种回答:也许是中国。   另一个答案: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时期的韩国。   问:一个国家,城市边上遍布贫民窟。在城市的扩张中,警察暴力拆除贫民窟,为建造新的城市商品房腾出空间。这是哪个国家?   第一种回答:也许是中国。   另一个答案: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时期的韩国。   问:一个国家,是世界上的“盗版胜地”。盗版影碟和盗版书籍充斥着该国市场,冒用美国品牌的商品肆意流通。这是哪个国家?   第一种回答:也许是中国。   另一个答案:这是上世纪六七十乃至八十年代,经济腾飞时期的韩国。   上面这些是韩国经济起飞时期的经历,它们与今天的韩国印象出入大得令人难以置信。别说我们,就连当代的一些韩国年轻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父辈经历过那种岁月。这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少有人知道过去的韩国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的。   今天提到韩国,大家首先想到的通常是三星电子,发达的整容术,琼瑶式的 肥皂剧等滚滚韩流。当然,还可能会想到最近这个国家膨胀得有些不正常的民族自尊心。总体来说,今天的韩国,光鲜亮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奇迹耀眼 夺目。朝鲜和韩国大相径庭的现状更是热议的话题。一个穷,并且看起来很没希望;一个富,并且看起来咄咄逼人。他们几乎同时建国,而且建国的时候,朝鲜的经 济状况要比韩国好很多。所以人们思考最多的就是:他们为什么不一样?   有人说,是因为韩国民主,朝鲜独裁。   有人说,是因为韩国开放,朝鲜封闭。   有人说,是因为韩国跟美国走,朝鲜跟苏联走。   有人说,是因为韩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朝鲜走社会主义道路。   有人说,是因为韩国实施私有制经济,朝鲜实施公有制经济。   结论很多。姑且不论正确与否,但很遗憾我们看到的也就仅仅是结论而已。至于这些结论是如何分析得出的呢?很少有人去做解释。很多时候有些现象只是因为并存(甚至更糟,连现象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就被理解为了因果关系。   如果要得出结论,必须先静下心来谈一谈:韩国在建国后的这五十多年里都遭遇了什么,以及他们做了什么。然后我们才能去想,他们为什么会有今天。   第一章 他们干了什么?——战后韩国经济腾飞史   §1.1积蓄势能时期(50年代)   韩国的经济基础很薄弱。在日本统治的殖民地年代,日本按照南农北工的计划开发朝鲜半岛。因此造成了朝鲜脱离日本独立时大部分重工业即战略工 业在北方的局面。金属工业的90.1%、煤矿和铁矿的100%、化学工业的81.8%、电器机器工业85%、发电量92%在北半岛。纺织工业84.9%、 印刷业89%、食品工业65.1%和农林水产业82.6%在南半岛。   建国时的韩国是个比较纯粹的农业国,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工业体系。其经 济基础还是农业以及和农业密切相关的少量轻工业。(所以顺便感叹一 下,就这点本钱还总是叫嚷着要武力统一北方的李承晚真是勇得可以。)在这种国家迅速实现工业化,有两条道路可循。第一是近代日本模式,第二是苏联模式。但 是无论日本模式和苏联模式,都首先需要国家有最起码的基础设施:国家要有公路和铁路,有海运航线,有电线和全面的邮政,最重要的是——得有较高比例的对工 业化有所了解的高素质公民。   这一切,韩国都很缺乏。所以就必须先补这一课。50年代的韩国做的主要 就是这些事情。修公路,修电线杆,建设发电厂等最基础的基础设施,还有公民的扫盲。这点的工作成效显著:1945年,韩国人的识字率是22%,1961年 上升到71%。 此外,纺织、制糖、水泥、玻璃等行业也有一定程度发展。当然这一切工作对经济的发展并非立竿见影的。不过它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可 以说,是50年代的基础建设为后来的经济起飞积蓄了势能。   §1.2势能开始转为动能时期(60年代)   1961年,韩国的朴正熙将军发动政变夺取政权。这是一个对后来韩国崛起至关重要的人物。他统治韩国约20年。这也是韩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二 十年。正是在这20年中,韩国的人均GDP超过了朝鲜。(1960年,朝鲜人均GDP是253美元,而韩国只有82美元。1970年时,朝鲜人均GDP是 400美元,而韩国达到了410美元。到1976年,朝鲜人均GDP是530美元,而韩国到达了1000美元。 )   从1962年开始,在朴正熙的推动下,韩国政府开始实行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苏联发明的那个概念:“五年计 划”。这种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似乎已经成为苏联乃至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招牌。但不必因为听到韩国这种反共急先锋的国家也采用这东西而感到惊奇。因为一个鲜为 人知却又的确存在的事实是:在几乎所有战后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以色列、新加坡、台湾等等)的发展历程上都能看到苏联模式的影子。在韩国这种传统的农业国,私人资本极端薄弱,要快速实施工业化就不能不依靠政府来推动。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62年到1966年。在这个五年计划中,韩国的目标是进一步加速发展,进一步扎实工业基础,给积蓄势能走最后一步。 第二个五年计划是从1967年到1971年。从第二个五年计划起,韩国开始实施延续至今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发展战略。在这两个五年计划中,韩国重点加强已经 略有规模的轻纺、水泥等轻工业,用这些轻工业的初级产品出口,换取外汇。外汇被用来换取外国的设备、技术以及人才培养,推动自身加速发展。50年代积累的 势能开始转化为动能了。   在一五和二五计划中,韩国建立了大量的国有企业。50年代日本势力退出 后留下的归属企业有36家,他们是韩国国有企业的祖先。到1968年,国有企业增加到97家。到1970年猛增到120家。在一五和二五计划中,这些国企 (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高级制造业中)成为韩国迅速工业化的 火车头。   §1.3势能全面转为动能时期(70年代和80年代)   从1972年到1991年,是韩国政府的三五、四五、五五、六五计划时 期。为了确保自己一手主导的工业化进程不夭折,朴正熙采取了不那么光彩的方式获得了连任。1972年10月17日,朴正熙宣布“全国非常戒严令”,解散国 会、禁止一切政党活动、缩小和弱化政治领域、扩大和强化总统权力,形成以总统为顶点的中央集权政治体系,集立法、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这样一来,政府通 过集权化的行政管理,把民众的力量从政治舞台引向经济建设舞台,集合 一切力量于经济开发,确保经济迅速发展,加速推进工业化。   在三五和四五计划时期,韩国政府建设的重点转向战略重工业:钢铁、造 船、化工。韩国经济从这时起真正开始走上腾飞之路。韩国的经济实力迅猛膨胀,国家综合实力也急速上升。到80年代的五五、六五计划时期,韩国政府建设的重 点又转向了技术密集型工业。韩国政府提出技术立国,从引进技术转向自主研发。就在这段时间,韩国建立了大批研究所等机构,促进技术研发,发展尖端产业。也 正是在五五和六五时期,韩国将大量的国有企业转化为私有,只保留了一些 需要巨额投资,私人无力负担或不适合私人经营的企业。到1986年,韩国的国企只剩下13家。如果说三五和四五计划时韩国还是粗放型增长的话,那么五五和 六五计划时期就开始转向集约型发展了。   70年代和80年代是经济发展势能全面转为动能时期。韩国在这段时间内 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六五计划结束的时候,韩国已经成为中上收入的国家。一个标志就是欧洲国家不再需要韩国人的入境签证,因为那时大部分韩国人已没有 理由要非法移民到什么地方去了。 韩国经济实现了腾飞,其结果举 世瞩目。因为本文讨论的只是韩国经济的崛起历程,所以之后的情况就不说了。   第二章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奇迹背后的酸甜苦辣   §2.1独裁   韩国的经济起飞是在政府高度集权,甚至可以说是独裁专制的高压政治之下取得的。今天韩国已经不再需要那种政治体制,但在当时,如果没有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模式,恐怕很难想象韩国能有后来的成就。政府集权在韩国经济起飞的进程中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2.1.1国家经济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在工业底子非常薄弱的韩国,等待民间自发成熟去进行工业建设根本不可 能。唯一的办法就是由通晓工业化内涵的精英利用国家权力强制推行。这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情形是一样的。韩国政府的幸运首先在于它的政府成员素质很高。 “政府官员的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是韩国政府管理部门的一大特点。韩国 很多留学归来的高素质人才一般均在政府部门或研究机构工作,在企业就职的很少,从而保证了韩国政府经济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实施和执行过程的可控 性。” 高素质人才组成的政府机构,配以强大的国家机器控制,成为韩国经济建设的基础推动力。   是韩国政府(这个政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以称之为军政府)制定了模仿 苏联的整整六个“五年计划”,并用国家强制力推动,以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再后技术密集型间断产业的步骤,有条不紊地成功实现了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从 国有企业的角度来看,是韩国政府建设了大量的国有企业,使后者成为战略工业、制造业的发展龙头,带动全国经济质的提升。从私有企业的角度来看,是韩国政府 建立银行,提供大批量的国家贷款,促使韩国的私营企业兴起。(韩国私 营企业虽然表面上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远远高于国有企业,但是韩国的私营企业主要靠从政府贷款来解决资本问题。1984年,韩国上市公司的自由资本比例,按账 面价值计算只有19.9%,按市场价值计算只有12.4%。而大型企业的自由资本比例更低。上市公司前10名企业的平均自由资本比例为5%以下。1996 年,韩国30家最大企业集团的平均负债与股本比例为380%。企业越大,自由资本金比例越小。 )   在韩国,这一切只有高度集权从而掌握了全国主要资源配置的政府才能做到。在推动韩国的国家经济前进这点上,集权的韩国政府功不可没。   §2.1.2铁腕保护民族工业   张夏准是出生在韩国并在后来获得英国籍的学者。他有一个比喻:他是否应该让自己6岁的儿子立刻走向社会去找工作?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时候 孩子去找工作,将来最多当个鞋匠、木匠,却不太可能成为律师、医生或核物理学家。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应该保护他,送他上学。并且在必要的时候,父母将用惩罚措施逼迫孩子学习,此外还要禁止孩子接触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东西。   张夏准的这个比喻是为了说明:在新兴工业国的民族工业还很脆弱的时候,必须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保护,避免立刻参与国际竞争。如果不这样,脆弱的民族工业就会被强大的国际竞争者打垮,而国家的前途也就被毁掉了。   在这点上,韩国政府做得很好,甚至可以说做得很绝。韩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实行高度严格的 贸易保护主义。对于一些外国商品,韩国收取很高的关 税;对于另外的外国商品,韩国索性直接禁止进口。张夏准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提到过很多外国消费品被视为“奢侈品”,要么成为违禁品,要么用高关税加以限制。 这些“奢侈品”甚至包括外国的威士忌和饼干。“我记得当20世纪70年代末在政府特许令下进口了一些丹麦饼干时,出现了小规模的全民亢奋。” 还有张 夏准小时候“我们得知,看到任何抽外国香烟的人都要去报告,这是我们的爱国义务……我不相信我的朋友真的会去汇报这种“叛国行为”,但在朋友家里看到外国 香烟时,的确会有一些闲话。朋友的父亲——几乎毫无例外的是一个抽烟的男人——会被含混不清地评价为不爱国的因而也是不道德的人”。   很久以前我们就听说韩国人不买外国货的“骨气”。从张夏准的回忆中我们总算知道这是韩国的专制年代留下的遗风。通过鼓励公民告密来禁止使用外国货,这和大家心目中身处“自由世界”的韩国印象颇为不符,但却是事实。   韩国对民族工业的第二个保护措施是严格控制外汇和限制外国投资。韩国的一个天然优势是 它建国时外国投资少。韩国曾经是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基本上是外来投资的唯一来源。随着二战日本战败,日本退出韩国,给韩国留下了一段时间的“外资真空”。 这给韩国从一开始就实施自我保护减少了障碍。因此韩国 政府有条件利用铁腕控制外汇和外资在韩国的流动。“韩国政府对稀缺的外汇实行绝对的管制(违反外汇管制的人可以判死刑)。它还仔细涉及外汇使用的优先顺 序,确保辛苦赚来的外汇能用于进口重要的机械和工业投入品上。韩国政府也严厉地管制外国投资,根据与时俱进的国家发展计划,在一些领域张开双臂欢迎外资的 同时在另一些领域则完全禁止” 并且直到1984年7月,韩国才撤销了外资不得超过50%的规定。   除了以上“严”的一面,韩国的集权政府在保护民族工业的手段上也有“强制性的宽容”。 这主要表现在对盗版和假冒产品的容忍上。“如今,韩国是世界上最具“创意”的国家之一——根据美国专利办公室每年授予的专利数量,韩国排在前五位。但是在 1980年代中期以前,它是靠“反向工程” (reverse engineering)为生的。我的朋友所购买的“拷贝”计算机(copy computer),实际上是由小工厂所造,这些工厂往往是拆散IBM的 机器,复制其部件,然后组装。商标也是一样。那个时期,韩国是世界上的“盗版胜地”之一,大量生产假冒的耐克鞋和路易威登皮包。那些更具心计的人会采取接 近假冒的方式。一双看起来像“耐克”(Nike)鞋叫“耐斯”(Nice),或者鞋上本应该有的耐克的“勾”变成了一个“叉”。……版权也是这样。现在韩 国出口大量质量越来越高的版权商品(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但是当时进口的音乐(大唱片)或电影(影碟)都太贵,很少有人买得起正品。我们就是听着盗 版的摇滚乐长大的,我们称之为“天妇罗商店唱片”(Tempura shop records),因为它们的音质太差,听起来就像有人在后面做油炸一样。至于外文书,大部分学生是买不起的。由于来自一个愿意投资于教育的家庭优裕的 环境,我有一些进口的书籍。但是,我的大部分英文书都是盗版的。没有这些非法的书,我永远不可能进入剑桥并在这儿呆下去。” “对于外国专利,它 (韩国政府)也持宽松的态度,鼓励“反向工程”并忽视专利产品的“盗版”。”   正是韩国政府的这套长达30多年的,冷血无情的铁腕措施,才有了韩国民族工业的蹒跚起步。   §2.2外援   §2.2.1物资   上面介绍韩国经济建设的过程来看,说得非常轻巧,造这造那的。但上面没有提到一个关键问题:建设的钱哪儿来?   缺乏建设资金是所有农业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最大的瓶颈。当初日本的明治维新就险些因为缺乏资金而中途夭折,最后是通过对外扩张的险胜才得到缓 解。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给所有前殖民地国家提供了一个解决资金办法的出路,那就是剥削本国的农业。但是此举的往往会严重损坏本国的农业,并带来饥荒。   韩国走的路和日本、苏联一样,都是集权政府主导下的工业化。但是韩国没有对外扩张,也不需要剥削本国的农民。因为在资金方面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外援。   这是韩国决定命运的关键优势,是其他农业国工业化道路上可遇不可求的重要资本。1946-1961年,以美国为首的外国援助总额达 31.39亿美元。 而1960年韩国的人口是2501万。这笔外援的规模可以通过对比看出来。战后美国支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中,法国是获取美援最 多的国家。法国接受的是30亿美元。也就是说,无论国土面积还是人口都不如法国的韩国,接受的外援却比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接受的都要多。其中 1953-1961年,美国及联合国为韩国提供了合计达23亿美元的无偿经济援助,扶持韩国恢复和发展经济。这些援助的年平均额,约占韩国这个时期年平均 国民生产总值的15%。相比之下,明治初年的日本进行初级工业建设时的资金却几乎全部来自农民的土地税(明治八年时,地税收入占国家税收比例的97.3% ),后来通过扩张得到战争赔款。而苏联则完全是自力更生。在这方面一比,韩国真是太幸运了。美国对韩国的援助从1945-1970年(美国对韩国 的援助到1970年完全结束)总计为37.8亿美元。以联合国为首的对韩多边援助,从1950年至1969年结束为止,总计6.26亿美元。 这笔 钱是韩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初级工业发展的源动力。没有这笔钱,韩国独自进行工业化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美国对韩国的援助从无偿,变为有偿,最后结束。但是韩国的建设还在继续,资金不能短 缺。韩国政府的新办法是借外债。在这方面韩国政府比日本 当年的明治政府气魄要大得多。不断增加的外债最后达到惊人的天文数字。到1985年,外债总额已达467亿美元。1987年,在世界十大债务国中,韩国位 居第六位,列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印度5国之后,每年借用的外国资本,有近一半用于偿还旧债利息。 韩国政府对借债这件事情下手比当 年的明治政府要狠得多。这是它所处的国际环境给了他虱多不痒债多不愁的不倒翁地位。它身为美国的抵抗苏联势力前线的马前卒,清楚美国绝不会放开它不管。所 以借美国的钱,美国也乐意出钱。美国对扶持它发展比较放心——毕竟是小国,扶持发展不会成为太可怕的竞争对手,而扶持它也花不了很多钱。而借其他国家的 钱,因为有美国的保护伞,就算欠着不还其他国家也不敢拿它怎么办。   直接援助和借款,是韩国工业经济起飞的基础资金来源,是韩国发展模式不同于苏联和日本道路的关键因素。    §2.2.2技术   今天的韩国是世界上最具“创意”的国家之一——根据美国专利办公室每年授予的专利数 量,韩国排在前五位。但这个“创意”的背后,却是外来技术的底子。据韩国产业银行的调查,在韩国新技术中有92%以上的采取技术引进。其中46%以自我开 发为中心,引进必要的核心技术;35%以引进技术为中 心,自我技术开发仅占很小一部分;12%依赖于引进大部分技术。 韩国的技术之路以1987年为分水岭。此前以技术引进为主,此后以自主研发为主。 但即使是自主研发,也通常是在外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研发。   韩国在这方面的幸运之处在于,它的盟国愿意向它转让技术。毕竟它是小国,技术转让不会带来小鱼长大后的吞舟之祸。当然,也是因为国家小,谁 也想不到它能发展到这种地步。再说它是美国冷战前线的重要棋子,对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是彻头彻尾的“自己人”,于是便毫无保留了。(有点像当年中国和苏 联。中国义无反顾地出兵朝鲜使苏联打心眼里相信中国是自己的铁杆盟友,因此开始无所顾忌地全面武装中国军队,花钱派专家援建上百个工业项目,甚至连核技术 都可以转让。等苏联发现看走眼的时候已经晚了。)   引进的技术被我归为韩国所受的外援之一,并不是说技术引进是免费的。韩国为了引进技术 花费了巨额的外汇。这也是它长期实施严格的外汇管制的原因之一,因为国家必须剩下每一个铜板花在关键的地方。但是不管怎么说,技术是从外面来的。而且对于 大部分国家来说,技术引进并不是有钱就能做到的。人家 给不给才是关键——并且通常情况下是不愿意给的。因此本文将技术引进归入外援范畴。正如向外国贷款也是要还的,但是贷款毫无疑问被大家视为外援,同一个道 理。   §2.3血汗   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中,大量农民辛辛苦苦积攒的土地和生产工具被集体化,不计其数的反抗者被处死,而全国成为一个大兵营,在国家无情的强制下 进行高速建设。然后才有世界第二大强国,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战斗机、坦克以及数不清的拖拉机。日本的工业化进程中,工人的工资低于印度的最低工资 , 佃农每年要将一半以上的收成用于地租 。数不清的农民破产,背井离乡去接受工厂的盘剥。也有风起云涌的抢米风潮,然后才有“大日本帝国”的横空出世。而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也经历了农业的剪刀差,大饥荒,然后才有自己的工业体系,才有两弹一星。   总而言之,近代落后国家想要跑步前进,从农业国迅速实现工业化,反复映证着一句话: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工业化是极端痛苦的过程,每个新兴工业国的征途中,都有无数“蓝蚂蚁”的斑斑血汗。   如果你认为韩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成员和当代美国的盟友就能避开这一点,那就错了。    §2.3.1血汗工厂    韩国的建设,由政府牵头、领导、指挥,而广大人民群众出力。韩国虽然接受了数量巨大的外援,但是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国家来点钱容易么?岂能用于“改善生活”?   “许多来自农村贫寒家庭的小女孩不得不在12岁时就离开小学去打工——为了“减少一个 人吃饭”,也为了赚点钱,使至少一个兄弟能接受更多的 教育。这些小女孩很多都是在城市中产阶级家庭做保姆,收入仅够吃住,如果运气好点,能留点零花钱。其他女孩和一些运气不佳的男孩子都只能在工厂里接受盘 剥,那里的条件使人想起19世纪“黑暗的撒旦磨坊”(dark satanic mills)或者中国如今的血汗工厂(sweatshop)。在纺织和成 衣这样的主要出口行业,工人们经常要在非常危险且有害的环境中工作12个小时,甚至更多,报酬却非常低。一些工厂拒绝在食堂里提供肥皂,使得工人们不得不 请求额外的洗手间休息,而这种休息会耗掉他们相当于一块薄饼价值的收入。新兴的重工业——汽车、钢铁、化工、机械等——的工作条件要好一些,但是韩国工人 总体上平均每周要工作53-54个小时,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   这是张夏准的回忆。这完全不像我们所知道的发达幸福而美好的韩国,倒更像我们所知道的 中国——连张夏准本人都直言不讳这些韩国的情况让人想起“中国如今的血汗工厂”。但正是这一个个“撒旦磨坊”和“血汗工厂”,完成了韩国的原始资本积累。 当年的韩国工人,没有体系完备的社会保障。他们忍受着 工资低而时间长的劳动,在足以致人伤残死亡的有毒或危险的环境中生产出产品,用来换取外汇,支援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不能幸免。在那些艰难的年份里,为了节约经费又让更多的孩子上学,韩国政府将公立学校扩张到惊人的地步,以求每个老师教的学生数量增 加到极限。学者张夏准1970年开始上小学。他回忆自己当时上的私立学校一个班65名学生,而隔壁的公立学校一个班90名学生。这使他和他的 同学们觉得很得意。“一些快速发展的城区的公立学校扩张到了极限,每个班有100多名学生,老师得两班倒,有时要三班倒。”   不错,那是一个威尊命贱的年代。在那30多年里,每个韩国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要成为国家建设的螺丝钉。从来只有国家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轮不到你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我们不能光看到今天的韩国人能享受高生活水平,就急忙要对我们提倡的奉献精神进行“反思”。因为对已经跨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韩 国无比羡慕的我们当中,有几个知道今天耀眼的韩国是前几代韩国“蓝蚂蚁”野草一般坚韧而伟大的生命堆出来的?    §2.3.2贫民窟   和苏联等国不同,韩国的农村土地还是私有制。有私有制就会有土地兼并,有土地兼并就会 有失地农民。失地农民通常都会涌向城市。而在工业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城市无力提供足够的工作机会。于是涌入城市的失地农民无处可去,就会聚集在公共土地 (如公路两旁,河流两旁,山坡上,山脚下,垃圾场等) 搭起简易住所。贫民窟应运而生。这是所有工业化程度不高而又实施土地私有制的国家必然会出现的现象。所以,早年的韩国也不例外。   随着农村人口增长,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城市贫民窟开始出现。它们通常都在矮山上。矮山是在韩国非常普遍,因风景优美被昵称为“月亮 区”(MoonNeighbourhoods),这得自1970年代一部非常流行的电视连续剧。在贫民区,一家五六口要挤在一间小屋里,上百人共用一个 卫生间和一根水管”。   经济在发展,一些贫民窟的居民在增加的就业岗位中找到了归宿。但是城市也在扩大,贫民窟中求职的失败者会与城市的扩张发生冲突。在那个官权 如天人权如草的集权年代,政府对违章建筑是没有什么可商量的。“为了给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盖新公寓楼,许多贫民屋最后被警察强制拆除了,其中的居民被赶往 卫生条件更差而且无路可通的更远的地区。” 联想到今天中国备受关注的拆迁问题,不得不感叹历史的相似性。   “如果穷人不能快速地脱离新的贫民区(脱离至少是有可能的,因为经济在快速发展,新的就业岗位也在不断增加),城市的扩张就会赶上他们,他 们就得再一次被赶往更加遥远的地方。一些人最后就在城市主要的垃圾场南麂岛(Nanji Island)拾荒为生。外国人很少会知道,2002年世界杯时 令人印象深刻的汉城足球场旁边漂亮的公园正是建于岛上的旧垃圾场之上”   如果说血汗工厂的汗水还有那么一些激昂慷慨的话,贫民窟的泪水则只有辛酸。这两者都是几代韩国人为了经济腾飞所付出的代价。   §2.3.3受到限制的消费   八十年代中国刚刚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放时,美轮美奂的外国消费品着实让国人感叹月亮还是外国的圆。国人不由地要“反思”为什么不早开放?为什么要人民吃那么多年的苦,忍受质量低劣的国产商品?   但看看在韩国曾经发生的事情,我们的“反思”也许会更成熟一些。   正如前文所述。韩国政府利用自己高度集中的权力,建立起极高的贸易壁垒。对外国商品要 么高关税,要么索性禁止进口。一来是为了保护民族工商业,二来是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有限的外汇。而作用到人民身上时,就是整个韩国的人民都必须忍受质量低劣 的国货。而政府则告诉人民这是爱国行为。谁使用外国消 费品谁就是卖国贼,甚至连小学生都被告知看到边上有谁抽外国烟就得去报告。外国的威士忌、饼干都在禁止进口之列。这在前面谈韩国集权政府“铁腕保护民族工 业”时已经说过了。   学者张夏准的父亲是韩国的高级公务员。所以他们家的家庭条件比一般韩国家庭要好很多。 “我们家后来的一处房子不仅有抽水马桶,而且装有中央 暖气系统,在那儿我从1969年一直生活到1981年,正是韩国经济奇迹的巅峰时期。不幸的是,我们搬进去没多久锅炉就着火了,差点把房子给烧掉。我不是 向你抱怨:我们能有一个锅炉已经是很幸福了——大多数房子都是靠煤球取暖,每年冬天因为二氧化碳中都要夺取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也就是说,不但工 作环境的恶劣会造成伤亡,消费水平的低下也会造成生命的损失。   我们不断接触到东德人逃往西德和北朝鲜人逃往南韩的故事。但是却鲜有人知在五六十年代很多韩国人逃往朝鲜的事。在韩国被称为“越北”。这些 事情的动因都只有一个:要过好日子。前文“势能开始转为动能时期”中已经提到,朝鲜的工业基础比韩国好,在最初一段时间里朝鲜的人均GDP也远远超过韩国。加上韩国用如此高压限制人民享受生活,人民想往外跑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人民想往外跑,是因为人民觉得外国的日子过得比国内好。所以要想阻止人民出逃,就必须 尽可能避免人民接触外面的花花世界。这是过去中国干过的,今鲜还在干的,并且也是当年韩国干过的。张夏准在回忆中这样说:“海外旅游是不允许的,除非你得 到了政府许可去海外做生意或读书的明确指令。” 张夏准认为这种禁令的理由是要节约外币,以防止外币用于不必要的消费。但谁知道当年这个在践踏人权方面胆大妄为的韩国军政府会不会有控制思想的潜 在目的呢?不过无论哪种目的,都反映了那几十年里,韩国人民在消费水平方面受到的残酷压制。   第三章 他们为什么不同?——朝鲜和韩国发展道路的简单比较   现在我们可以看看本文开头的那几个结论是否正确了。为什么后来朝鲜和韩国不一样?   因为朝鲜独裁,韩国民主?这显然是错的。因为韩国的经济起飞不是在民主环境下实现的,恰恰相反,是在通过军事政变上台并用戒严令持续统治的朴正熙将军执政期间取得的。在那段时间里,韩国并没有比朝鲜民主到哪里去。   因为朝鲜封闭,韩国开放?这也很难说是对的。因为在韩国经济起飞的那些年里,韩国实施严酷的贸易保护,禁止进口很多外国消费品,通过鼓励公民告密来阻止公民消费外国货,用死刑来强化外汇管制,而且还禁止公民出国旅游。   因为朝鲜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韩国私有制,资本主义制度?这貌似也是说不通的。因为韩国也有国家计划,还是仿苏联的五年计划,整整六个。 正是这六个五年计划给韩国带来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公有制?韩国也有国有企业,控制着国家最关键的行业。除此之外,韩国的政府贷款是几乎所有私营企业的 重要资金来源。   因为朝鲜站在苏联这边,而韩国站在美国这边?这是那些结论中唯一一个可以说得通的。   确实,不同的阵营导致了不同的国际环境和不同的结果。韩国发展的本钱是来自外援。朝鲜 可能也能得到苏联这边的外援,但是苏联的外援却难以像美国那么丰富。原因很简单,苏联自己富余的也不多。本来苏联的经济实力就不如美国,而且苏联又是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受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其次,不同的阵营提供了不同的安全环境。这点可以说对朝鲜的发展造成了致命的影响。美 国在朝鲜战争之后在韩国长期驻军。甚至连韩国军队的指 挥权都在美韩联军司令部手里——也就是美国人手里。所以韩国的安全感是很强的,有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国将自己牢牢绑在其战车上。但是反观朝鲜却没有这样的条 件。朝鲜面对的是虎视眈眈的美韩联军。但是却不敢保证苏联和中国会如此无私地帮自己打仗。要知道三千里江山的统一一直是让朝鲜领导人牵肠挂肚的事。中国和 苏联或许会阻止韩国统一朝鲜,但是却不太可能主动帮自己统一韩国。(南边的韩国却不用操如何武力统一这份心,因为军队指挥权都在外国人手里,操心也没 用)。   所以朝鲜主张“先军政治”,即军事第一,全国军事化管理,经济活动优先满足军事需要。 人口2300万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朝鲜人民军却有110万。按这种比例,人口13亿的中国应该有6000万解放军。但是解放军实际上只有230万 (2005年宣布)。而且除正规军以外朝鲜还有350 万工农赤卫队。   自建国起,朝鲜有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军事建设上。这不可避免地延误其正常的经济发展。最 直接的原因就是占人口比例那么高的军队。军队是全脱产的,必须靠其他人进行生产来养活,这会将社会资源过多配置于消费上。而且军队里的几乎都是青壮年男性 人口,正是国家最宝贵的劳动力。这么多壮劳力脱离生产,不但不参与建设,反而要消费,这对经济建设构成双重的浪费。天下可马上得之不可马上治之,长此以 往,朝鲜怎能实现发展得起来?   其三,朝鲜和韩国一样是小国,其经济自我调整能力有限,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在的 经济圈的兴衰。朝鲜并不是不开放,只是它开放的是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五六十年代期间,朝鲜的物质文化商品在中国很流行。当时的中国苏联 等国和朝鲜的贸易外来很多,朝鲜的经济条件也很不 错。70年代起,中国开始向美国靠拢,逐渐冷落朝鲜。80年代起,苏联走向没落。这都给朝鲜的经济带来困难。而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 解体、金日成去世、连年自然灾害,所有倒霉的事情都一起砸到了朝鲜头上。同时美国的外部封锁并未放松,再加上长期的准战争状态带来的弊病,终于形成了今天 惨不忍睹的朝鲜现状。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从60年代到80年代,朝鲜的人均GDP虽然上升缓慢,但至少还是在上升的。可是1988年之后就一路下降,直到 2002年才有所回升。   尽管众多导致朝鲜今貌的因素能够最终归因于朝鲜所处的国际阵营,但是有一点却可以肯定:朝鲜从优于韩国到被韩国超越是复杂的多种原因所致,绝不是一句话能全部概括的。    第四章 我们应该学到什么?——小结   纵观韩国立国之后的发展史,有一句话总在字里行间徘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在韩国风云激荡的50年里,有人苦熬(贫民窟里找不到工作的人们),有人苦干(“血汗 工厂”里的“蓝蚂蚁”们)。但无论是苦熬还是苦干,都是有意义的。苦干的人进行生产建设,苦熬的人作为过剩的劳动力确保了劳动力的廉价,促进了资本的积 累。但是也必须强调,无论是苦熬还是苦干,都是付出了巨 大牺牲的。这些牺牲,有些事人民愿意的(比如抽外国香烟的人被周围的人视为不道德),有些事则是人民不那么愿意的(从国家允许进口丹麦饼干时引起韩国人的 激动可见一斑)。总而言之,今天韩国人的无限风光,是前几代韩国人做牛做马换来的。   我们应该学到的第一点是:别忘了种树的前人!   韩国实现经济腾飞的30年,也是政治上独裁专制,经济上高压管制的30年。所以也是充满了韩国人血泪的30年。但是在回想这三十年的时候, 我认为韩国人并不会因此就只将那30年评定为黑暗与邪恶。因为那样做就是念完经打和尚,那样做就对不起种树的前人。我认为韩国人也不会骂自己的父辈愚昧无 知,在那样的压迫之下还不知道维护自己的人权。没有他们挥汗如雨,何来你们锦衣玉食?   同样对比自己也可以看到,解放后30年内我们国家做的事情,却在被淡忘,甚至被否定。提起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大家想到的通常只有反右、 大跃进、大饥荒、文革、黑暗专制愚昧无知……但是正是这三十年里,中国有了自己的石油工业、钢铁工业等几乎全部的现代工业体系。中国终于能够自己生产汽 车、拖拉机、飞机。还有那不计其数的桥梁、公路、铁路、电线。娼妓消失了,鸦片消失了,驻扎中国的外国军队消失了,操纵中国经济的外国资本也消失了。中国 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文盲率大大降低。(一个小小的例子:我自己老家是温州的农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均出生于解放前。在 他们当中,除了爷爷以外全都是文盲。而我的父母亲及父母亲的姐妹都出生于解放后,他们当中一个文盲都没有。)   如果没有这一切,能想象后来改革开放会取得那么大的经济成果吗?不能想象。如果连国企都没有,谈什么国企的私有化改革?如果全国除了极少数人以外都不认字不识数,因而也就不会签合同不会算账。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怎么搞市场?   前人种的树不能否定。如果我们学不会这第一点,也就学不会更重要的第二点:要有做种树人的觉悟!   人并非生而平等的。有的人生在乱世,有的人生在治世,有的人生在盛世。这找谁说理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你如果是五六十年代的韩国工 人,想像今天的韩国人那样有冰箱有电视吃香的喝辣的。行吗?门儿也没有。国家没那么多钱付你工资。你不想干了?除非你愿意饿死,否则你就得进血汗工厂去挣 你的饭辙。那些化工厂里噪音大,药品毒,工资低,工时长。如果你不想被这种环境下的职业病害死,那你就得等着饿死。实在忍不了想逃离这个国家?过三八线时 双方的枪口都对着你,毙你没商量。   这是残酷无情的现实。要想实现韩国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富强,必须有至少一代人甚至好几代人要付出这个牺牲。这在苏联,在日本都有过相同的经历。中国可以免掉这个过程吗?不可能。中国的这个过程已经结束了吗?恐怕未必。   我想在本文中已经展示了韩国的昨天与我们的今天很多惊人的相似性。因此我想有理由期待韩国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当然……接下来的结论恐怕不那么好接受——但必须承认我们这代人很可能还将是要做出牺牲的一代种树人。   所以,对于国家来说,今天还是要大力提倡奉献精神,尽管这在今天已经被很多人嗤之以鼻。对于我们这一代的个人来说,别因为中国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就怨气冲天。通过与韩国发展史中各阶段的现象做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毕竟今天的中国还没有到可以舒舒服服乘凉的时候;但如果我们努力种树,我们在有生之年还是很有希望看到乘凉的那一天的。
5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在蟠龙寺打 地藏七 时亲历奇迹
热度 1 一叶秋风 2013-2-18 22:15
在蟠龙寺打 地藏七 时亲历奇迹
在蟠龙寺打 地藏七 时亲历奇迹 上个月的17日,蟠龙寺第一次这么热闹,地藏七在蟠龙寺打七了。我学佛已经十几年,不知道打佛七,打地藏七是什么?北京来了好多年轻人,给蟠龙寺带来了朝气。于是,我们着手打七的准备工作,打扫卫生,刷墙,订被褥,心里很愉快,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3月20日晚,北京地藏七如一老师给我们开准备会,讲解什么是打地藏七。我从来没打过佛七,这次地藏七来蟠龙寺打七(我是这个寺的常住居士),寺里的仁珍师父说,你们都参加,消消业障。 3月21日早晨3点,我们走进念佛堂。在如一老师领念下,我们以真诚、忏悔、感恩的心礼拜八十八佛。学员们一次次齐刷刷地拜下去,有生以来我是第一次拜忏,做了没几个就坚持不下来了,于是就念阿弥陀佛,好不容易把五个忏(一个忏108个大拜)拜下来,浑身的汗水往下流。 接下去是诵地藏经,念到第四品我就坚持不下来,好困呀,经书从手上往下滑,看也看不进去,人好像没有了魂,光盼着快念完。好不容易到点了,我浑身疼,尤其是两条腿,膝盖。晚上甚至不洗漱了,一上床立马进入梦乡。 第二天早晨3点起床,浑身骨头疼。坚持,一定要坚持。走入念佛堂一拜忏,骨痛好些了,我继续拜,突然我的衣服纽扣立了起来,我把纽扣摆正,又继续拜,纽扣又立起来了,咯得我胸部好痛。于是,我退到念佛堂的西方三圣前拜。刚要拜下去,我眼前出现了奇特的景像!一群仙女从三圣像后面像潮水一样涌出来,并且往下走。怎么回事?是不是我出现了幻觉了?不对,分明不是幻觉啊,我看到仙女们走到我们拜忏人的身后站着,站满之后有的又到念佛堂拜垫上坐下。突然,我眼前一亮: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出现了!他们还在说笑。我张开了大嘴,我的心跳得好快。再接着出现的是极乐世界,紧接又是天兵天将,好多好多!一个写着“地狱”两字的一个大石门打开了,阎王爷出来了,后面跟着几个鬼王,他们悠闲地到处看,到处走,就像个旅游团。 吃饭时,我想把这些景象告诉师父,怕师父不相信,我只是向如一老师简单说了一下。 我看到一个护法神走到斋堂供桌上看了一眼,然后走到我跟前看我的饭菜,我已经快吃完了,就把碗歪了一下,意思是:你看吧。接着我就离开了。当我出了斋堂一看,整个院子和各个大殿都有护法和菩萨,他们有说有笑。到时间了。我们开始上课。我用眼一瞄,声势好大呀!他们都到墙上去整齐的站着看我们诵地藏经。地藏王菩萨来了,他慢慢走到我们身后,走到如一老师后面站了半天。他穿红色曼衣,手里拿着一根锡杖,一步一步走到地藏王菩萨的像前,看了看又摸了摸自己的头。然后就走到三圣像跟前站着。我们正在齐声喊“法界藏身阿弥陀佛”。过了一会儿,那么多护法和菩萨一下从佛堂上方的窗户中驾着云彩出去了,越走越远,直至成为一个点。最后是西方三圣走。地藏王菩萨好像有点舍不得走,他回头看了看我,接着便骑着自己的坐骑追了上去。 晚上开会,如一老师讲话时,我往佛堂的墙壁上看了一下,啊!菩萨们没走,都在墙上地下站着看我们。如一老师让我们绕佛,念阿弥陀佛,我看到他们都站到墙边上,好像也在念。 第三天我有点累了,3点时没有起来,4点半手机铃声响了,我赶紧起来,洗漱都来不及了,急急忙忙赶到念佛堂。先看了看墙面,菩萨们都在,我开始拜忏,如一老师领念,他让我们以最真诚的心,忏悔的心,感恩的心礼拜八十八佛。这时,一个庄严的景象出现了。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来了,好殊胜啊!如来佛祖也来了,他坐在莲花台上,浑身放着金光从天上飘了下来。地藏王菩萨走到佛祖跟前一拜,不知说了些什么。 我们开始拜八十八佛,我们拜到哪尊佛,哪尊佛就会出来,那个景象让我热泪直流。我拜得满头大汗,磕108个头没有感到累。当我们最后拜阿弥陀佛时,他浑身放光,还挥手洒了一些我不认识的东西,之后就漫天红色的花落下来了。我当时激动地想,佛啊,你现在让我跟你走,我立马就走。我使劲地拜,可惜佛祖,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地藏王菩萨只对我笑一笑。 我好想大哭一场。 当我们快拜完时,地狱门又开了,出来一个好像是管地狱的鬼王,看他把手一挥,一群灰暗的幽灵像潮水一样往上走,好多呀。好多小孩子都没穿衣服,个个都低着头走,忽然我们一个做饭的居士上去了,我好紧张,心想你怎么上去了呢,她一边跑一边招手。接着孙欣,亚然和小董三位居士都上去了,最后如一老师也上去了,我这才恍然大悟,这是佛祖把他们的业障灵魂带走了,我们居士专心拜忏,灵魂也跟着上去,我们的仁珍师父也在上面,好像佛祖在找她,找不到就用手掌放光一掌就把仁珍师父吸了上来,我看着仁珍师父翻着跟头就出来了,佛祖好像给仁珍师父放了光。 接着,我看到佛菩萨走了,一声阿弥陀佛,全都走了。 我忍不住激动的心情,向仁珍师父请示能不能说说我所看到的景象,师父说你要是真看到了就说,于是我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看到了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护法,也看到了地狱。他们把我们冤亲债主和业障全带走了。但我忘了说佛祖也来了。 我哭了,居士们全哭了。 第四天我们坐着元氏县当地居士开的拖拉机到蟠龙湖去放生。如一老师领念“阿弥陀佛”,“三皈依”,我们把泥鳅都放到水里,我看到它们有的跑得很远,从水里跳出来又窜到水里,跟摇摆舞一样,很是快乐。 晚上开交流会,我们向地藏王菩萨忏悔自己的业障及一生中做的错事。如一老师讲话时,什么景象都没有。如一老师刚讲完,说:“现在开始忏悔,哪位同学先上?”有一个居士上去了,她往下一拜,我就看到地藏王菩萨身穿大袍坐在前面,等她说向地藏菩萨忏悔时,出现四个护法坐在前面,手里拿着厚厚的本子一张一张翻看,我想可能是这个居士没报名,所以找不到。问如一老师,她说不用报名,每个人都有一个账本。 第四天晚上绕佛,老居士和道安师走在前边,走着走着,老居士突然腿疼走不动了,心慌气短,我看居士们都围了上去,老居士说他业障现前了,他要在地藏王前面忏悔,大家都坐下来听老居士忏悔。老居士发自内心地说:地藏王菩萨,弟子张XX向您老人家忏悔------ 当时全场很静很静,我一看,地藏王菩萨坐在前面,护法拿着厚厚的账本,听着老居士讲,一张一张翻着,眼看着厚厚的账本翻了一多半,这时老居士讲完了。我当时看得眼泪直流,居士们也听得哭了。我上去告诉老居士说:“你忏悔得很好,地藏王菩萨听到了,你的账本已翻了好多,业障已消了不少。”老居士问:“你看到了”,我说“看到了”,他说“你怎么看到的”,我说“拜忏拜的”,他不相信,说“你神了”。居士们听我说地藏王菩萨在现场,都积极地去忏悔,许多人痛哭流涕,发自内心地忏悔。 第五天我觉得很累,早晨5点多才去念佛堂,我不由自主地又往墙上看,好多护法还在,就像巡逻一样,到处走动,还看到一些小精灵。在诵地藏经时,我看到一个小孩走到李刚居士的后面。还有一个居士我没看清是谁,也有一个精灵到了他的后面。我当时想我可不能再说了,心里知道就行了。没想到这一想法出现之后,到了下午这些小精灵们竟不让我诵经,一直晃我的身子,没办法,我就站了起来,但仍像不倒翁一样来回晃。 晚上开交流会时,这些小精灵来到我跟前,很好奇看看这看看那,等到忏悔时他们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等到我回宿舍时,他们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然后就跟我到屋里,上了床。我跟董居士、李居士说,业障来了,上了我的床了。于是我就念阿弥陀佛,让佛来把它们抓走。我这一喊立马他们就静下来。于是我睡下了。这一觉睡得好,要不是手机响,我还睡不醒。 在这几天忏悔中,我一直躲着,想最后才去忏悔。我有难言之隐,不敢说。如一老师讲的话,我一一记在心里,我每天拜忏、诵经向地藏王菩萨忏悔,向佛祖忏悔,但是我还是不想说,我心里很憋闷。下课后我跟仁珍师父讲了我的想法,师父说,不要怕没面子:“你这是向地藏菩萨忏悔,没有人笑话你,这是救你的慧命,不能把它带到坟墓里去。” 第六天早晨拜忏时,意想不到的景象出现了,我的父母从地狱门里出来了,地藏王菩萨在下面一挥手,我父母从上面走了下来,并跪到我的面前用祈求的眼光看着我。我一边拜忏一边说:“你们起来吧,我在拜忏。”他们不动。后来我的家亲眷属们也都来了,跪在我的面前,我说:“我原谅你们”,后来有好多的家亲眷属都跪在我们面前,看着我们拜忏,我的眼泪一直在流。 第七天早晨拜忏时,我5点半才到念佛堂,我站在最后一排拜,我想这一回我在后边,我看不到,没想到我们齐声喊阿弥陀佛时,那些小精灵像潮水一样从我眼前一直涌到地藏王面前,一会儿功夫全都走了。我们最后大声喊:“南无大行普贤菩萨”,菩萨骑着大象庄严地走到我们的面前挥挥手。 晚上,我大胆地在地藏王菩萨面前把我心里隐瞒了50多年的秘密说了出来,这块石头压在我心里好累好累。。。说出来后我心里好亮好亮,身子也轻了,拜忏时一点不感到累。 这次打地藏七真是太好了,佛菩萨就在我面前,给我指引前进的方向,佛光普照,加持我们,让我这个满脑空空,记不住经文,又不会念咒的人,得到了地藏王菩萨的加持,让我看到了这宏伟、壮大、庄严、殊胜的景象。我以真诚的心、感恩的心感谢地藏王菩萨!感谢佛祖!感谢阿弥陀佛!感谢地藏七!感谢如一老师!也感谢仁珍师父,是她给了我这次这么好的机会,让我看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看到了天界,看到了地狱,看到了我们的佛祖,看到了那些冤亲债主,那些小精灵,还有自己的亲人,家亲眷属。他们都高兴地坐莲花台上跟着佛菩萨被超度到好地方去了,看到他们欢快地向我招手,我好激动。 这次地藏七坚定我的信念,我要学好,修好,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跟着阿弥陀佛回自己的家! 石家庄明先居士 (女 60岁)
个人分类: 道德人生|365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30 02:59 , Processed in 0.066543 second(s), 15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