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伊斯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为什么苹果要撕美国政府
热度 1 MingHao 2016-2-19 10:06
1、从昨天开始大家都在谈 Apple Pay,但其实这两天有另一条关于苹果的新闻更有意思,那就是苹果在昨天毅然决然地和 FBI 以及美国政府撕了起来。 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一是因为涉及自911以来美国本土所遭受到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二是因为事关公民隐私和国家安全的两难选择,而苹果作为跨国大公司公开站出来反对美国政府,无疑将对这个话题在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去年12月2日,南加州圣贝纳迪诺发生一起枪击案,14名无辜平民被枪杀。两名嫌犯是一对夫妻,其中28岁的丈夫 Syed Farook 是出生在美国的第二代巴基斯坦移民,妻子则是土生土长的巴基斯坦人,通过配偶签证来到美国。因为两人被发现可能与伊斯兰国存在联系,所以这起案件被定性为恐怖袭击。 因为事态严重,FBI 立即介入了调查。他们在嫌犯家里发现了几部手机,其中两部被事先摧毁,所有的数据都已完全破坏。但不知道是疏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Syed Farook 唯独遗漏了一部他的工作单位配给他的一部工作用的 iPhone 5c。 FBI 拿着这部手机如获至宝,但是他们却遇到了另一个问题:这部苹果手机有锁屏密码。因为苹果的加密技术实在太好,连FBI也无可奈何。 FBI 为了说服苹果帮助解开这部手机的密码大费周章,但都被苹果拒绝了,连白宫出面也没有用。苹果的理由很简单,他们也没有办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实情。从2014年开始,iOS 系统的锁屏密码就只有使用者本人才能解开,就算是苹果,如果不知道密码也没有办法解锁。 FBI 和苹果扯皮了两个多月,前后会谈了很多次都不欢而散,于是只好寻求法律途径。 2月16日,加州的联邦地区法院法官 Sheri Pym 批准了 FBI 的请求,要求苹果开发一套新的系统,允许 FBI 可以无限制地在嫌犯的手机上尝试使用不同密码。用过 iPhone 的人都知道,正常情况下如果输错密码10次,系统就会自动删除所有内容,这也是 FBI 不敢对嫌犯手机乱来的原因。 也就是说,法官要求苹果在自己的 iOS 系统上开一个后门,可以让 FBI 的探员进去搜查。FBI 之前曾经表示,如果苹果愿意这么做,他们可以向苹果支付技术开发费用。 但是这个判决激起了苹果强烈的反弹。仅仅几个小时之后,库克在苹果官网上发布了一封措辞强硬的公开信,表示无法接受这个要求,将提起上诉。 这件事发展到这里,就变得有趣了起来。 有中文媒体说,这是苹果遭遇的最大的危机。这个说法在我看来是完全错误的,这点事对苹果来说根本谈不上什么危机;从美国目前的社会环境来看,苹果未必会输掉这场官司, 在后斯诺登时代,苹果有天然的舆论优势。 2、 乍看上去,FBI 的要求和法官的判决合情合理。在恐怖分子的手机里说不定就能找到价值连城的线索,这可是关乎国家安全的大事,还有什么能比国家安全更重要呢?况且苹果需要做的,无非是一些额外的技术开发,所付出的代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这不是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政府机构和公权力都是不值得信任的,都是需要严加警惕的。 虽然 FBI 口口声声表示,这次要求苹果开发的后门系统只会用于破解 Syed Farook 的手机,绝对不会用于其他用途。但谁能够保证 FBI 以后不会借助这个系统,肆无忌惮地侵入更多嫌犯、乃至普通人的手机?一旦他们有了能够大摇大摆进入 iOS 系统的后门,谁能够保证以后他们不会经常出入这个后门? 毕竟,在这件事情上美国政府是有前科的。斯诺登爆出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听项目,已经让美国政府颜面大跌,公信力受到严重的质疑。 “国家安全”是一顶大帽子,可以扣在恐怖分子头上,同样也可以扣在异议分子头上。谁能够保证以后美国政府不会以国家安全为借口,侵入异议分子的手机? 这里最值得担心的,就是 “ 权力的滥用 ” 。 美国人之所以对隐私如此敏感,是因为这关系到他们最珍视的核心权利,那就是言论自由。如果普通人的手机能够被任意监听,那么言论自由必然会受到侵蚀。就如同在坚固的大坝上一旦开了一个小口,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洪水蔓延出来,最后势必冲垮大坝。 而且,即使 FBI 能够信守承诺,谁又能保证这个后门系统不会被某个被收买的雇员或者其他的暗黑势力利用?一旦开了后门,全世界亿万 iOS 用户的信息安全必然遭受严重的威胁。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像是那个经典的道德悖论:假如你在一个铁轨变道闸的控制杆前,远处有一辆失控的火车冲来;铁轨在你这里一分为二,一边有一群人,另一边只有一个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火车会撞死那群人;如果你选择变道,火车只会撞死一个人。你会选择变道,牺牲那个人去拯救另一群人吗? 苹果一点也没有犹豫地作出了他们的选择。 这么做有没有私心?绝对有。他们要维护自己“强大信息安全”的形象,这是他们致力打造的核心竞争力。 他们的激烈反应更像是一场公关策略,因为他们不可能在公众面前沦为一个屈服政府压力而牺牲用户隐私的软脚公司。但抛去这些私心,他们的理由和顾虑都是实实在在的。 还有一个理由,库克的公开信里没有提,但是很多媒体都分析指出,苹果担心一旦屈服于美国政府的压力,以后会有 其他国家 ,也会依此要求苹果交出更多的用户隐私信息 。 那样的话,苹果会面临更加不堪的局面。 毕竟美国政府还是要好对付一点。 3、理解了这些背景,我们再来看库克那封义正词严慷慨激昂的公开信,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在信里,库克把美国政府的要求称为是“史无前例的”,他说, “一个美国公司被迫将其客户置于可能遭受攻击的危险之中,我们从来没听过这样的先例 ……反对这一要求,我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认为必须公开指出美国政府的这种越权行为。” 他说,“眼下美国政府要求苹果所做的,无异于侵入我们用户的手机,将我们几十年来为保护用户安全所做的努力一并抛弃,此后,苹果将无法保护包括上千万美国公民在内的用户免受黑客的侵犯。讽刺的是,当年为iPhone搭建了强大加密系统的工程师,如今却要被迫削弱其安全性。” 他说,“ FBI 其实是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绕开国会,利用1789年的《全令法案》(All Writs Act) 来为自己实际上的滥用权力正名……政府的这一要求让人不寒而栗。 如果政府可以利用《全令法案》轻易解锁你的 iPhone,那么他们也就能够从任何一个人的设备上获取数据。政府对隐私的侵犯或许将不止于此,他们还可能要求苹果开发监控软件,用以拦截你的信息、获取健康数据、银行信息、追踪位置,甚至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控制你的麦克风和摄像头。 ” 他还说,“ 我们反对 FBI 的要求,是出于对美国民主深深的尊重和对这个国家的热爱。 尽管我们相信FBI是善意的,但是我们认为在我们的产品中创建后门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我们担心这种要求恰恰会破坏我们的政府所想要保护的自由。 ” 4、美国社会的反应也很有意思。 圣贝纳迪诺枪击案的幸存者对苹果的做法表示了愤怒——这个可以理解。从网上的评论来看,Business Insider 这一类大众网站上尚能看到一些批评和讽刺苹果的留言,但在《纽约时报》这样以精英读者为主的网站上,大部分留言对苹果的做法表示了支持。 反对的意见无非是“苹果你为什么要保护恐怖分子啊”,“恐怖分子都是人*,他们杀了我们美国人呀”,“苹果怎么可以这么不爱美利坚,这么不关心国家安全,法院让你干嘛你就干嘛,你再这样我要一辈子抵制苹果产品”——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思考能力的纯朴爱国群众。另外美国总统候选人川普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也讽刺了苹果,说“他们当自己是谁啊”。 但更多的人站在苹果这一边,当然,包括斯诺登。 事态将如何发展目前还不知晓,既然要诉诸法律手段,接下来势必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未来双方的博弈会很精彩。
7891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曾节明 伊斯兰势力抓住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弱点
热度 3 light 2015-12-25 19:54
曾节明 伊斯兰势力抓住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弱点 作者:曾节明 2015-12-21 13:00:56 伊斯兰势力抓住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弱点 现在欧洲穆斯林化的趋向已经很明显:英国的清真寺数量已经逼近英国国教教堂的数量;法国国家足球队半数球员是北非裔穆斯林;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等国都已有大片的穆斯林“国中国”,在这些“国中国”中,不容许非穆斯林的习俗文化,非穆斯林的欧洲裔妇女也得带上面纱、罩上长袍,在法国,甚至警察都不能直接管辖这些穆斯林的“国中国”。 而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其法律法规政策,对穆斯林是节节退让:英国已经允许穆斯林女教师上课时戴面纱;丹麦已经禁止媒体批评伊斯兰教;传法国拟对穆斯林的一夫多妻传统开绿灯...... 欧洲国家穆斯林愈演愈烈的反社会行径和恐袭,也反映出伊斯兰势力对欧洲渗透之深、势力之大:丹麦穆斯林烧了移民部长的家、英国穆斯林街头运动、阻断交通、甚至强迫英国人喊拉登万岁、法国穆斯林更是一再骚乱、血洗查理周刊杂志社、恐袭屠杀巴黎——不能把伊斯兰国与穆斯林割裂开来,且不说伊斯兰国分子本身就是穆斯林,法国坐大的穆斯林社会,就是IS发动恐袭的基础。 穆斯林为何能在欧洲坐大,并且隐隐已有征服欧洲之势?就是因为伊斯兰势力抓住了欧洲民主制度的弱点。 民主制度,简单地说就是多数人说了算的制度,在缺乏民族主义的情况下,只要多数人主张,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通用语言、民族传统和整个社会体制。 穆斯林的高生育文化,恰恰克定了民主制度的这个弱点:现在的欧洲本土人,由于本土文化去宗教化(基督教衰落)、女权主义高涨、同性恋盛行、颓废文化流行而家庭衰落解体...从而生育率很低,人口低增长甚至负增长,暮气沉沉老龄化严重;移居欧洲的穆斯林遂凭借高生育率占据了优势,通过迅速增长的选民,改变着欧洲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甚至改变着所在国之国家社会形态,从而把欧洲国家扭向穆斯林国家。 由于“二战”后社民主义思潮的过分影响,几乎整个欧洲走上了高福利社会的轨道,这愚蠢地为伊斯兰势力以“子宫”征服欧洲,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 渗入欧洲国家的穆斯林,凭借欧洲国家的丰厚福利保障,根本无须工作,仅凭在家里与一个或多个妻子尽情生儿育女,就可以衣食无忧,甚至只要生得足够多,不上班就可以过上小康的生活;所以欧洲国家的穆斯林移民,基本上每家都有五六个以上子女。 高福利下的欧洲民主社会,一方面欧洲本土人家庭解体、生育低迷;一方面穆斯林凭借高福利如鱼得水,其高生育率得到坚实的经济保障,在这种形势下,欧洲国家没有穆斯林化,倒是咄咄怪事! 作为丘吉尔——撒切尔——皮诺切特徒子徒孙的美国极右势力——共和党右派,对欧洲的穆斯林化幸灾乐祸,大肆吹嘘美国是西方民主世界独善其身的楷模,并强调自己的极右价值观是美国“独善其身”的功臣。 以共和党右派为代表的极右势力不仅大言不惭、也高兴得太早了。因为美国非但独善其身,还正在步欧洲的后尘;而且共和党右派所持的价值观——原教旨资本主义+伪基督教信仰(只用作牌坊)+(隐身式)白人至上种族主义+帝国主义,在民主党等中左派的冲击下节节败退、选情低迷,这说明了他们根本救不了美国社会。 因为原教旨资本主义等极右价值观,面目可憎缺乏魅力,根本无法阻挡美国文化的去宗教化颓废大势。 由于美国是非民族传统年国家,其种族多元化属性和福利相对较低的性质,令美国所面临的穆斯林威胁相较欧洲为轻;但是美国国内的穆斯林势力同样在快速成长当中,终必为心腹大患。 可叹的是在沙特早已四处输出穆斯林征服、支持极端逊尼派(瓦哈比派)穆斯林不遗余力、对美国和欧洲大搞挖心渗透战术的情况下,美国竟把此真正邪恶轴心当作盟友,而把没有多大能量的伊朗当作头号敌人。 从长远来看,美国的问题比欧洲和中国的问题都更为复杂,因为美国不仅受穆斯林的威胁,还有无法治愈的种族问题,一旦黑人问题与穆斯林的威胁结合起来,就是一幅特别恐怖的前景。 曾节明 于民国104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于阴天纽约上州
5502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为吸引印度人,IS打起了牛的主意
MingHao 2015-12-23 21:05
伊斯兰国巧妙地将自己描绘为“吃牛者”的守护者,并宣称将保护印度穆斯林社区抵御“印度教徒们针对‘吃牛者’穆斯林的‘屠杀’”。 【在民族、语言、种姓、宗教错综复杂的印度,在不同社群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是获得政治资本和改革凝聚力的前提,是印度冲破阻力,实施改革的关键。比起其他标签,宗教对印度决策者来说无疑是谋求共识和认同的捷径,带有浓厚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的印人党上台也应证了这一点。然而,强调宗教作为最大公约数也引发了诸多不良后果。】 最近,在伊斯兰国(IS)最近公布的“圣战宣言书”中,伊斯兰国不仅宣称要将“圣战”之火烧到南亚次大陆,还将印度和纳伦德拉·莫迪特别点名,列为其所针对的“重点目标”。更令人感到好奇的是,在这份网络流传的文件中,伊斯兰国首次将触手伸进印度的国内政治问题,对于印度近来国内愈演愈烈的宗教社群冲突更是详加论述,大加评论。 在埃及俄航空难、巴黎恐怖袭击和美国枪击案等事件连番发生的国际大背景下,伊斯兰国对于印度和总理莫迪的“特别照顾”为印度官方敲响了警钟,新德里也将随之提高了警戒级别。由于担心恐怖袭击预言实现,印度安全部门短期内投入海量的资源,以解除和防备极端主义带来的威胁。 然而,比这种迫近恐怖袭击更令人担心的威胁却远非显而易见。印度社会长期存在的宗教社群矛盾在莫迪上台以后严重激化,而愈演愈烈的社群矛盾使得印度各地的穆斯林社区被进一步边缘化和极端化,极易成为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和对接国际极端势力的端口。这种国内宗教社群事态的嬗变虽然没有恐怖袭击来的紧迫,但是却可能造就更为深远和恶劣的后果,因此也更需要新德里的决策者们加以重视并做出应对。 近来,伊斯兰国宣传本地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其学习速度之快甚至呈现出一条“陡峭的学习曲线”。最显而易见的是,伊斯兰国的网络“圣战”宣传一改从前晦涩的用典修辞和神经兮兮的宗教狂热,使宣讲内容大幅度本地化,叙事中处处体现“接地气”的本地主题。比如,在此前提到的宣言书中,伊斯兰国就直接提到了在印度家喻户晓的“达德里私刑”案。此事件中,50岁的穆斯林穆罕默德·阿克拉被一群狂热的印度教暴民殴打致死,原因仅是怀疑阿克拉在家中“偷吃”了被印度教徒视为神物的牛。 毫无疑问,在私刑案发生以后,牛已经成了印度政治领域的地震中心和社会领域的突出痛点。 注意到这一点,伊斯兰国在其宣言书中刻意评论道“莫迪是一个右翼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他崇拜武器,并希望掀起一场运动屠杀那些吃牛肉的人”。牛肉是穆斯林的主要肉食之一,因此伊斯兰国巧妙地将自己描绘为“吃牛者”的守护者,并宣称将保护饱受委屈的印度穆斯林社区抵御“印度教徒们针对‘吃牛者’穆斯林的‘屠杀’”。 印度这次宗教社群冲突非但没有逐渐平息的意思,反而在政治冲突的氛围下愈演愈烈。执政的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 BJP)哈里亚纳邦首席部长莫纳哈·拉尔·卡塔(Manohar Lal Khattar),联邦部长马哈什·沙马(Mahesh Sharma)和其他很多印人党或其意识形态盟友国民志愿团(RashtriyaSwayamsevak Sangh)的官员纷纷表示同情施暴者,甚至有人明确指出“不吃牛肉是穆斯林生活在印度前提条件”。虽然印人党主席阿米特·沙严厉批评了这些无理的评论,但是想让印人党在印度教民族主义风行的当下冷却这种反弹情绪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简直好比在爆沸的大坩埚上加盖。作为总理,莫迪也未能幸免指责,虽然他表示这次私刑是一次“不幸”,但是他被指为对私刑的批评不够及时,更不够严厉。 这场不断升级的宗教社群冲突在很多方面和2002年发生在古吉拉特的严重骚乱有关。虽然莫迪现在不断呼吁对穆斯林社区的友好共处,但是他和2002年骚乱的千丝万缕联系却并不容易被忘却,毕竟他的许多印人党同事和国民志愿团同仁依旧将古吉拉特悲剧视为一次“神圣的胜利”。而当印人党和其盟友依然纪念“胜利”的时候,伊斯兰国和很多其他极端组织却组织起来,并把古吉拉特骚乱中出现的各种暴行添油加醋,炮制成煽动宗教矛盾、社群矛盾的黑材料。举例来说,最近印度网上曾爆出一段录制于古吉拉特骚乱期间的视频,片中穆斯林群众被暴徒虐待杀害,而这段视频恰恰就是由伊斯兰国投放到网上,用于征募印度穆斯林加入本土的极端主义“印度马赫迪运动”。 除却这场不幸的私刑事件和历史恩恩怨怨,目前执政的印度人民党本身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也是也在事态升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和印度国大党和其他各种左翼政党的世俗化立场大相径庭,印度人民党脱胎于印度教民族主义运动,和宗教色彩极为浓烈的国民志愿团关系密切,并毫不含糊的实践“印度教之治”或“印度教徒主义”(Hindutva)。在这个角度上说,印人党的这种宗教偏向性可能严重加剧印度社会的裂痕,使得整个国家在面对外部极端威胁时倍加脆弱。 或许具有传奇经历的莫迪能够通过杰出的治理能力和经济统御力来获得绩效合法性,并以此设置高于宗教的“发展议程”,并冲淡其身上与生俱来的宗教色彩。但是,印人党的地方官员和普通党员并没有莫迪的这种特质和经历,也难于将选举寄托于莫迪的个人魅力身上——最近印人党在比哈尔邦的失败就证明,寄希望于莫迪一人的招牌,而不是因地制宜选择差异化的选举策略很可能会遭遇民意反弹。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基层党员和地方印人党领袖只能诉诸于宗教色彩浓烈的叙事,并通过强调印度教这个贯穿于印度不同语言、民族和种姓集团的“最大公约数”来为印人党获取最大限度的民意支持。 其实,对于莫迪和印人党来说,在猖獗的宗教社群冲突中保持中立是极为困难的。印人党的核心干部力量和支持者中的大部分都是虔诚的印度教徒,而正是这些人决定着党派的运势和影响力。因此,如果印人党决策者一旦决定在宗教社群冲突中彻底保持中立,就极有可能触怒很多基层党员干部,并疏远印人党赖以生存的普通印度教选民基本盘。这种无异于政治自杀的举动,是印人党决策者们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尝试的。 也许印人党的这种两难境地解释了为什么宝莱坞巨星阿米尔·汉(他恰好是一名穆斯林)会在一次公开电视采访中指出,如果连老百姓选出的代表都不能对违法乱纪的暴乱行动加以强力管控,那么公民们自然会有一种不安全感。政府和官员们若不能秉公提倡宗教容忍,保护某些群体不受侵害,那么绝望的民众很有就可能寄希望于恶魔。在这个角度上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印度政府和政治家们的不作为或乱作为使得伊斯兰国的威胁变得更加令人担忧。 对于伊斯兰国针对印度和莫迪本人的致命威胁,其实人们可以从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两个层面作出解读。无论是独狼式袭击,街头枪击,还是 汽车 炸弹,字面意义上的恐怖袭击都可以通过投入大量安保和安防资源进行预防;但是如果印度穆斯林社区整体边缘化,并被动员加入极端运动,那么这种隐喻意义层面上的恐怖袭击将使印度防不胜防,即使耗费海量资源也不一定能将威胁彻底熄灭。也许,现在是时候让印度执政者们从更加内省的角度反思伊斯兰国的威胁了。
21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华文明便应该有所作为了
热度 2 稻草 2013-8-7 10:21
历史是一盘难以猜透的棋,常常看得人暗自心惊,不明白那神秘的棋手在怎样敲打键盘。比方说,同为第一代文明,为什么资格最老的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年代接近的哈拉巴、克里特、奥尔梅克都湮灭了,唯独我们硕果仅存?同为世界性文明,为什么罗马会灭亡,汉唐却能延续发展?为什么文明三要素之谜,要由中华、伊斯兰和西方现代来揭晓?为什么前一种秘密大白于天下后,就会有另一种文明来接手?为什么解开密码的次序,恰恰是方式、精神、价值?为什么历史的顺序,刚好跟逻辑的顺序相反? 这些,都是需要破译的“达芬奇密码”。 但有一点却是清楚的。那就是:只有中华、伊斯兰和西方现代,才代表了三代文明、三种类型、三个时代和文明三要素,同时最具世界性。因此,这三大文明有可能就是文明意志的集中体现,当之无愧地可以成为“第一世界”。也因此,我们民族必将被赋予新的使命,再次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至于赋予者是谁,并不重要。如果你愿意,也可以管他叫“历史”。 这不是想当然。 前面说过,文明是液态的。液态的文明,犹太像油,西方像酒,伊斯兰像奶,中华像水。水,是开放的、兼容的、平和的,原本纯净而素朴。纯净,故天下皆能与之相和;素朴,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的确,上善若水。什么信仰都没有,反倒有可能容得下所有的宗教、所有的信仰。你要信上帝吗?可以。你要信真主吗?可以。你要信佛祖吗?可以。你要我跟着你们信这个信那个吗?也可以。反正祭神的时候,我们不过权当他存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神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教的,根本无所谓。 于是前有三教合流(儒、道、释),后有五族共和(汉、满、蒙、回、藏)。中华文明的大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圆,就这样实现。 南宋到明初五六百年间的中国福建泉州,甚至为世界各民族的宗教,创造了一个和平共处的环境,相互交流的平台。当时的泉州,方圆三里之内,佛寺(佛教)、道观(道教)、神庙(印度教)、教堂(基督教)、清真寺(伊斯兰教)、礼拜寺(犹太教),还有祭祀孔子的文庙、祭祀关羽的关帝庙、祭祀妈祖的天后宫,六大宗教九种庙宇比邻而立,几近摩肩擦背。摩尼教的草庵虽然不在这三里之内,却与华严寺共处同一山头,只不过“你在这边,我在那边”。 山头可以共享,寺庙也能。比如开元寺是佛教的,里面却有道教和印度教的神像,侍立在佛祖两旁的则是黑人。真武庙是道观,却同时供奉佛像,还专为穆斯林辟出一块做礼拜的地方。不同宗教的信徒甚至可以在同一个地方举行各自的仪式,你拜你的,我拜我的,没有冲突,只有祥和。 这是怎样的一种文明奇观! 能创造这种奇观的地方,岂非有着内在的神奇力量?有这样神奇力量的民族,岂非应该为所有文明的对话,搭建一个开放平台?尽管这个平台,也只是将来建立起全人类共同文明的一个过渡和跳板。 那才真叫“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事实上,当今世界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开放平台。这个平台,也只能由没有宗教和信仰的文明来搭建。没错,信仰是个好东西。一个人真有信仰,就不但会有底线,还会有境界。一个民族真有信仰,则不但会有凝聚力,还会有持续性。这可以由历史来证明。历史上的文明,有的无宗教,如希腊;有的多神教,如印度;有的一神教,如伊斯兰。结果怎么样呢?无宗教的昙花一现,多神教的偏安一隅,一神教的走向世界。 显然,只有一神教的信仰,才是真信仰;一神教的文明,才有世界性。因为多中心即无中心,多信仰即无信仰。真理只有一个,信仰也一样。 因此,一神教和有信仰的族群,往往更有“文化自觉性”和“文明使命感”。西方人甚至认为,创造文明是人对同类的必履之职。这当然同样是好事。问题在于,世界上的一神教并非只有一家,唯一的神也就并不唯一。这下麻烦了。你也有使命,我也有使命,你也有信仰,我也有信仰,而你我的使命和信仰又是格格不入的,这又如何是好呢?退让?那我的就不叫使命不叫信仰。不让?可不得打起来。所谓“文明的冲突”便由此而生,尽管冲突的背后有利益的驱动。 这时,中华文明便应该有所作为了。 中华在人类文明中的位置不来自信仰,而来自历史。是的,其他直接从原始社会诞生的第一代文明都湮灭了。现存的文明中,世界性的西方和伊斯兰,地区性和民族性的斯拉夫、非洲、拉美、印度、日本,都有宗教和信仰的背景。从史前时代直接诞生,没有宗教和信仰,却又有世界性,而且能长期延续的,只有中华文明。这是全世界的唯一。 如此独一无二,不能不让人怀疑是历史出于文明的意志而埋下的伏笔,也不能不让人重新思考文明是什么,宗教和信仰的意义又是什么。是啊,人类为什么要有宗教呢?是因为要有信仰。为什么要有信仰呢?是因为要有核心价值。有价值和价值观,才会有精神和方式。由此创立的文明,也才可持续发展。可见信仰也只是手段和载体,核心价值才是关键。它是如此地至关重要和不可或缺,以至于必须借用上帝或安拉的名义,以神谕的方式说出来。 这就是信仰的秘密。 现在事情十分清楚。我们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进而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关键就在核心价值观。没有核心价值,或者价值观不恒定,经济再发达,也只能是“身强力壮,东张西望;钱包鼓鼓,六神无主”。 然而这里面恰恰有麻烦。 麻烦并不奇怪。因为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确实较难保证价值观的恒定。回顾历史就知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先前也曾有过全民共识,比如“三纲五常”和“阶级斗争”。前者适应于小农经济,后者适应于计划经济。所以,辛亥革命以后,儒家伦理可以充当“维持会”;改革开放以前,斗争哲学可以充当“纠察队”。可惜时至今日,它们都必须下岗。这不仅因为我们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因为三纲五常和阶级斗争,都不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显然,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唯一的办法是重建,重建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 中华民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发现自己。打铁还得自身硬,看得清自己才看得清世界。是啊,为什么在史前时代,我们跟世界各民族走着相同的道路,一到文明时代就分道扬镳?走上独特道路的中华,为什么会在其他古代和古典文明陨落之后或之时,反倒如日中天登峰造极,然后又盛极而衰却衰而不竭?是什么在导引着我们的步伐,又是什么在顽强地支持和维系着这古老的文明?如果我们的道路命中注定有如黄河九曲十八弯,那么,大海在哪里,又是什么样? 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 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 是的,命运和选择。鸦片战争前,多半是命运;鸦片战争后,我们开始选择,而且是在世界历史和国际社会的背景下选择。因此,重新审视三千七百年,首先要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其次要有科学态度和价值体系。如此,我们才能看清“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理解文明的意志,明确中华的位置。 (作者:易中天)
283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一些关于宗教,文明的闲扯
热度 3 稻草 2013-7-31 13:05
达成人类共识,不能没有中华的声音。 中华的声音很遥远,也很亲近;很清晰,也很模糊。是啊,当它穿越三千七百年的时空在耳边回荡时,我们知道它的主旋律和关键词吗?我们能用简简单单一句话,说清楚什么是中华根、中华梦、中华魂吗? 有点难。 为什么难呢?只缘身在此山中吗?过去是,现在不是。现在,我们有了全球视野,可以用世界各民族的文明做参照系,应该看得清楚呀。 可惜越是比较,就越不明白,因为中华文明实在与众不同。 比方说,没有宗教,也没有信仰。 宗教和信仰重要吗?非常重要。请大家想想,人类为什么要发明宗教,要有信仰?有两个原因。从根本上说,信仰是人的生命本能,是为了寻找灵魂的源头和归宿。从现实需求讲,任何人都需要安全、自由、身份认同。宗教和信仰,恰恰就能实现这些需求,甚至比国家做得还好。神的保佑和庇护,给人安全感;心灵与上帝或安拉同在,给人自由感;基督徒或佛教徒的名义和名分,实现身份认同。难怪全世界的穆斯林都要誓死捍卫“唯一的真神”和“最后的先知”。非如此,他们不能安身立命;非如此,他们不知此身何属。 何况宗教和信仰是没有国界的。因此,要想成为世界性文明,最便当的方式莫过于借助宗教和信仰。西方文明如此,伊斯兰文明就更是如此。为此,他们甚至还需要Logo,比如十字架和新月形。 然而所有这些,我们都没有。 至少,汉民族没有。 当真如此吗? 当真。 什么是宗教?宗教就是以信仰为中心的一整套价值系统、观念体系和行为准则。什么是信仰?信仰则是“对超自然、超世俗之存在坚定不移的相信”,比如上帝或真主。这样的存在,不属于自然界,不能靠科学实验来证明;也不属于人类社会,不能靠日常经验来证明。没办法,只能“信仰”。 所以德尔图良(Tertullian)大主教说,正因为荒谬,我才信仰。 这样的存在和命题,我们从来不曾有过。我们之所相信,或者是自然的,如荀子的天;或者是世俗的,如墨子的义;或者既是自然的,又是世俗的,如孔子的命。就连老子的道,周易的易,也一样。所以《周易》和《老子》,可以用来搞政治、办企业、买房子、炒股票。上帝或安拉也管这些吗?不管。 没错,我们后来也引进了佛教,发明了道教,却从来都不曾真正成为全民信仰。中国人也信佛、信鬼、信风水,却其实“信而不仰”。从玉皇大帝到土地公公,都可以是调侃的对 象。《西游记》更是拿诸神诸佛大开玩笑,这些神佛也厚颜无耻地纵徒行凶,还振振有词。这种态度,跟当年的古希腊人颇为相似。 同样,中国人也拜神、拜仙、拜菩萨,却其实“仰而不信”。佛寺道观,多在深山老林;求签问卦,只为祈福消灾;三跪九叩,不过例行公事。所谓“信则灵”,其实是“不灵就不 信”。信不信,只看灵不灵。 所以汉民族的“信”,从来就没有定准。祖宗、菩萨、狐仙、关老爷、太上老君,甚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可以被一视同仁地请进神龛行礼如仪,只不过得各司其职。考 大学,拜文昌;生孩子,求观音;买房子,看风水。只要能给自己带来实际上的好处,我们是不忌讳改换门庭的。 这,也好意思叫“信仰”? 也只能叫“崇拜”。 对!有鬼神无宗教,有崇教无信仰。其他民族由宗教和信仰来发生和维系的,我们靠别的东西来实现。 同样,我们也没有Logo。龙和太极图,都不是。 奇怪。这也没有,那也没有,什么都没有,中华靠什么成为世界性文明? 方式。 文明是需要方式的。价值和精神只有体现为方式,才是鲜活的、现实的、有生命的东西。事实上,自此告别了殷商的“巫鬼文化”,从西周开始,我们民族就一直靠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创建和维系文明。正是这些与其他民族大相异趣的方式,以其独特魅力和成功经验,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使者、僧侣、商人和留学生。他们来到长安、开封、北京,留下胡笳番舞,带走瓷器茶叶,也带走对中华文明的仰慕和理解,哪怕那理解不过生吞活剥、囫囵吞枣。甚至就连用筷子吃饭,也被学了过去,更不用说语言文字、书画建筑、典章制度了。 那么,中华文明的方式是什么? 方式是涵盖了诸多方面的,比如男耕女织的经济生活方式,四世同堂的家庭结构方式,君臣父子的社会组织方式,称兄道弟的身份认同方式,家国一体的政治管理方式。后面这一条也许至关重要。的确,如果说伊斯兰文明的关键是“政教合一”,那么,中华文明的要害就是“家国一体”。君臣如父子,四海皆兄弟,民族大家庭。父母官,子弟兵,兄弟单位,整个文明圈内的一切关系,包括人与人,也包括人与自然,都靠血缘和泛血缘来维系。 这,就叫“以人为本”。 但,不是个体的、独立的人,而是群体的、血缘的人。 以人为本,就不会“以神为本”,也就不会有宗教,有信仰,而且不需要有宗教,有信仰。实际上中华文明的特点,就是“以祖宗代上帝,以圣人代神,以道德代法治,以纲 常代信仰”。由此体现出来的,则是人本精神、现实精神和艺术精神。这是中华文明的三大精神。 显然,方式的背后是有精神的,精神的背后也一定有价值。事实上,任何一种文明,如果能够风雨沧桑而延绵不绝,骨子里就一定有核心价值。西非民族主义先驱布莱登便认为,非洲文明的核心价值,就是人与神、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号称“三个和谐一致”。这样的东西我们也有,只不过不使用“价值”这个概念,更不称之为“普世价值”。 现在似乎可以窥见文明的秘密了。 文明的秘密,在意志,也在结构。文明是有结构的。任何一种文明,都由三部分组成:方式、精神和价值。价值外化,就表现为精神。精神落实,就表现为方式。方式其表,精神居中,价值是内核,是为“文明三要素”。三大文明的次第辉煌,不过是“文明结构”的层层展示和打开。 也许,这就是历史? (作者:易中天)
304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一个抗日烈士的后代眼中的一个日本人
热度 3 天涯过客 2013-7-7 04:56
《日本人、印度人;犹太人、伊斯兰人》(节选) 润涛阎 1-6-2009 引言 我们所在的学校被西方称为医学圣地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坐落在巴尔的摩市海天一色的Inner Harbor 附近。 我们所在的楼是私人捐款专门给Hamilton Smith 盖的,当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他与Nathans这两位犹太人一起发现了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开创了克隆基因的新纪元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到此时,Smith先生已经拿不到科研经费而被赶到了半间实验室里了,里边只有他和他太太二 人在摸索用Shot gun 方法直接sequencing一个微生物的Genome,他与一公司合作终于成功地完成了一个生物的DNA碱基对顺序,估计他有拿到第二个诺贝尔奖的可 能。 这个方法让先做基因标记定位然后才Sequencing the genome的方法半途而废,改弦更张后高速完成了很多物种包括人在内的 genome DNA顺序的工作。但我跟Smith夫妇只是每天上下班见面点个头,我不在他的实验室,很可怜当时他的处境。没人相信他的方法能把所有的顺序对接。但他非 常执着,得不到经费没钱雇人就老俩口自己干。没钱买机器,他们俩就亲自run gel, 自己读ATCGG。 我们的老板也是位犹太人,他的文笔和口才令人叹为观止。一进入霍普金斯医学院行政主楼Administration Building便可看到大厅里悬挂着9个人的巨幅画像,那可是建院以来所选出来的杰出教授。其中8人都已作古了,唯一活着的能把画像挂在那里的就是我们 的老板。他不仅科学研究出色,他的演讲能力堪称一绝。他到底能用多少英文单词著书、演讲,恐怕无法得知。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他弃医从文,凭他的智商和文 笔功夫,绝对是当代文豪。 我们实验室可算个小联合国,由来自各国的留学生组成,盖因老板思想开放。令我终生难忘的不仅仅是在国内读研时的导师如同父亲般的关爱,还有跟这位犹太人教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今天不谈实验室里的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只谈印度人、日本人、犹太人、伊斯兰人(当然牵涉到我本人的地方没办法不谈)。一个实验室里发生的故事,样本小代表 性不强。虽然“窥一斑而知全豹”多少有些道理,最好还是全当生活中的小故事一笑莞尔。爱因斯坦说过:“当你把在课堂上学的东西都忘记了,只剩下那些故事的 时候,你就算是有知识的人了。” (一)日本人、印度人 我们实验室这位日本人的名字叫K。K君毕业于东京大学,他做事极其认真。他为人厚道,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他使我这个抗日烈士的后代改变了原先骨子里对日本人的憎恶。分别几年后我还到他家里住过,受到了亲人般的礼遇。他太太很漂亮,不称我润涛,一口一个阎博士,好像这种称呼在日本更尊重?我没打听这个。 K 除了有点罗圈腿之外,看上去仪表堂堂,无疑算是日本人中的帅哥。他跟你说话时总是先认真听,绝不打断你的话头。即使你说完了,他还会皱一皱眉头,想好如何 回答你的问题或如何评论你的观点后,再跟你以商量的口吻谈论。他的过分认真让我有时感觉不自在。他来美国之前在日本一家生物公司里干过三年,不知道这种谨 小慎微的个性是否是在日本的公司里跟上司打交道的过程中培育出来的。 一天,我到了老板的办公室要告诉他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方法来做一个试验。老板立刻说:“润涛,我们马上开会,你直接讲给大家听。”显然他考虑到也许别人也会用到这个方法。 我把15步的详细过程一一列举出来,大家都明白了。 一周过后的实验室周会上,K君告诉大家说:“我把润涛的方法又做了一点改进。”老板一听愣了,对K君如此精益求精有点吃惊。老板总是认为我搞出来的肯定就是 最好的了,可K君还能改进。老板对我发自内心的佩服常常使我感到受宠若惊。K君把他改进的步骤都列了出来,由原来的15步改成了21步。然后,他把效果对 照拿了出来。我那15步要花10个小时,如果早去一会晚走一会试验当天就做完了。可他这21步要13个小时,做这个试验晚上要挂个大晚。效果他那21步确 实比我那15步好。从此我也改用了他的21步。 在这之前,我们老板是开欧洲车Volvo的,可他知道日本人如此精益求精后,他买了一辆日本“恒达-鹅烤的”还给他儿子买了一辆日本小车“靠骡拉。” 我以为这个试验方法这件小事已经过去了。可又过了一周,印度人“阿透”说他对这个方法有了真正称得上“改进”的改进。他的话表明,在他看来,日本人K君的“改进”不是真正的改进。 阿透来自印度首都,出身于医生世家。人非常聪明,小个子,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常常对着屋子里的同仁放光。他的脑袋似乎是安在轴承上的,像个拨浪鼓,除了跟老 板谈话外,跟任何人谈话都是摇头晃脑。他讲话速度飞快,无论如何也得承认他是位高智商的人。他跟我的私人关系很好。他回国结婚,给我带来一个非常精致的工 艺品---大象雕塑。至今我还小心翼翼地存放着。 在碰到阿透之前,我总认为中 国是盛产马屁精的摇篮。等跟阿透混熟了才知道什么叫小巫见大巫。一次,老板画地图画错了,连他自己都发觉了,可刚要改正,便听到阿透说老板画的是对的。大 家都愣了,因为大家都去过那里,知道该走另一条路才对。阿透明明知道老板画错了,可他立刻说,这个路本来就该这么走才对,只是修路的人太愚蠢竟然如此设计 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然后他立刻给出了为何现在的路是修错了的理由。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出版毛主席诗词时的情景:编辑委员会发现毛主席写错了一个字,又不好意 思找毛主席去改写,就找书法家郭沫若帮忙给写一个字。郭沫若听后立刻说,毛主席写的是对的!这个字就该这么个写法,是古人写错了。 郭沫若的故事是否当真,我不知道,毕竟是听来的故事。但眼前阿透的故事让我想到,他拍马屁的本事至少也跟郭沫若平起平坐。 虽然阿透晚来早走,跟日本人K君刚好相反,但他对老板的那种友善让老板无法开口批评他。老板虽然属于聪明透顶的顶级人才,对人和事物看得一清二楚,可谁不愿意被别人拍马屁呢? 当阿透说他也改进了我的试验步骤,老板高兴地面带笑容。老板高兴有他的道理,科学发明大多是因为懒惰至少是为了懒惰—省事省能而搞出来的。 老板猜对了。阿透滔滔不绝讲完了他改进的理论基础,一共只有8步就齐活了。每讲一步他要对着我摇晃至少两圈脑袋。我仔细研读了他的改进步骤,发现基本上是隔一步杀掉一个,由15步改成了8步。考虑到他的方法简便,毕竟人家敢说出来一定是试验证实了的,我边听边上下猛点头,对应他的左右摇头,这至少使得屋里的空气运动达到了立体上的平衡而避免了旋转起来造成的小旋风而让大家晕乎。我上下频繁点头也是对这位朋友的尊重。 他终于讲完了他改成8步的理论基础,害怕别人不认同似的。大家鸦雀无声,都等不及要看他改进后的效果。老板不住地点完头后,也等着看他的试验结果。 阿透讲完后就坐下了。 一位美国女同仁说话了:“你改进后的效果怎样呢?”阿透回答的很干脆:“应该是一样的,理论上已经无懈可击了呀?”大家愣了,原来他还没做试验,也就是说根本不需要试验。但我敢肯定,实验室里没人按照他那个8步亲自验证过它是否可行。至于他自己怎么做的,我们没人过问过。反正他后来也没把他改进后得到的效果给大家看。也许他根本就没有用这个试验方法的必要,这个试验只是我用的比较多。 但从这小事中我明白了:比较起来,日本人眼里的“改进”指的是最后的效果,效果不好就不算改进;而印度人眼里的“改进”指的是过程的简化。 考虑到日本人K君总想着多花功夫也要精益求精,而印度人阿透总琢磨如何偷工减料减少步骤,我提议说:“K君回日本后最好改行搞汽车,那样的话,日本车更加精益求精,很快就能战胜德国豪华车。阿透要到电脑软件公司去搞开发,琢磨出几个GOTO没问题。这样人尽其才。” 几年后,K君真的要回日本,他告诉我他改行了,公司的名字叫Kikkoman。我一听,这不是造酱油的吗?他说是的。该酱油公司雇他就是让他去研究如何改进酱油的质量,工资高出制药公司一大截。这能发挥他不厌其烦地改进方法的特长。我跟大家说:“K君干这个,那几年后的日本酱油就有了更多的味道了。阿透可不能去搞酱油的改进研究。” 犹太人迈克哈哈大笑后说:“润涛你这次可错大了!阿透搞酱油,酱油公司就赚大发了!他把步骤一省略,在水里加点盐、加点黑色素就成了。成本低了,赚大了。说不定这么配出来的酱油中致癌物质还少了呢!对身体更健康。”引来大家哄堂大笑。 阿透毕业时按照他老爸的嘱咐已经考了在美国行医的资格考试,各科基本上满分。他本打算去当实习医生的。但他反复考虑:按规矩做手术需要缝15针,他要改成缝 8针,会吃官司。他最后决定去改行到金融投资咨询公司挣大钱去了。这跟他学的医学、分子生物学知识有何关联,大家都没搞懂。后来听说他干得非常出色。 从那以后,我就只买Kikkoman(日本万字牌)酱油,20年如一日。因为在沃尔玛就有卖的。由于K君的努力,酱油的味道确实在逐步增加,这个,我一直在用心品尝着。该公司根据K君的成果申请了改进造酱油的三项专利。 当初我也想过到阿透的投资公司去投点资,买他推荐的股票期货什么的,但一直没动手。后来得知我错过了发大财的机会。阿透本人几年前就已经是千万富翁了。而K 君那些酱油专利卖没卖到钱,我不太清楚。但我享受了经过K君改进的Kikkoman 美味酱油,内心里对K君还是感激的。有人不喜欢日本车,这我认同。谁要说日本万字酱油味道还不够,我跟谁急。 一晃20年了,大家的孩子大的都读研究生了,小的也上大学了,一代人啊。大家打打闹闹的美好时光近如昨日,感叹真是人生如梦。
5261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普法:美国宪法的政教分离
热度 5 岳东晓 2013-6-10 16:08
我在《 牛顿、爱因斯坦信基督教吗? 》一文中指出,美国宪法规定政教分离,因此在公立学校、公共场合、政府机构宣传宗教是非法的。另外,美国总统手按圣经宣誓也是个人的选择。有的美国总统宣誓就没用圣经。 国会议员宣誓一般不使用任何宗教书籍。 在美国法院作证,如果是基督徒,可以手按圣经,如果是伊斯兰,可以手按古兰经,也可以不按任何东西。如果有法律强迫使用某种经书,其违宪是显然的。 有一起官司,一穆斯林上法院想用古兰经宣誓,结果法院没有,她后来起诉了政府,说应该准备古兰经。这个案子几经周折,目前结论是:应该提供这个选项。 加拿大也是如此,在法院作证,如果你是基督徒,可以手按圣经,如果是伊斯兰,可以手按古兰经,不信教的,可以不按任何东西。 似乎没有调查显示手按圣经宣誓的就更被陪审团相信。
7139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我们的邻居 普京帝国:在北约,伊斯兰和中国之间
热度 11 水壶灌满 2012-11-25 09:07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c5NjUxODU2/v.swf " \ 值得一看-----哈哈哈尤其是夸奖俺的家乡不比美国差!!!
5794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31 13:51 , Processed in 0.047581 second(s), 14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