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宇宙大爆炸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爱因斯坦预言:银河系是一个巨大虫洞
稻草 2016-8-2 16:06
【科技讯】8月1日消息,我们生存的银河系只是宇宙中的一个普通星系。而我们则生活在这个星系的边缘。爱因斯坦预言,我们生活的银河系远不是看到的这么简单,银河系可能处在一个巨大的虫洞之中。   虫洞这个概念最初是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内森·罗森于1935年提出的。这两位科学家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写科幻小说,而是想要籍此绕开黑洞奇点这个概念。爱因斯坦和罗森认为,与其说一个本身拥有极大能量的巨型天体会变成密度无限的一个点,倒不如认为它能够将时空扭曲到把自己陷在里面,并在宇宙两个相距遥远的区域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不过呢,这些虫洞会变得极端不稳定,还必须用大量的“负能量”来让它们维持打开的状态。   而根据SISSA这个小组的说法,要提供这种能量,有大量的暗物质就可以了。根据其他星系自转线索而建立的暗物质丰度模型,这些学者发现银河系内暗物质的分布,能够为广义相对论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在理论上允许一个稳定虫洞的出现。   这个小组中的天体物理学家PauloSalucci对此解释说:“假如我们将银河系暗物质的分布图和最新的宇宙大爆炸模型结合起来,用以解释宇宙和这些时空隧道,我们得到的结果就是我们的星系可能真的包含有这些隧道中的一条,而且这个隧道的体积甚至相当于整个星系。”他继续道,“还不止如此。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这个隧道进行旅行,因为根据我们的计算,它是可穿越的。正如我们在最近的电影《星际穿越》中看到的那样。”   当然,Salucci和其他学者在《星际穿越》上映前,就已经为此项目工作了很久,但是他们的研究结果确实为电影中的观点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一观点同时也被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权威基普·索恩(KipThorne)所检验和修订。   他们相信,他们的研究结果越发体现了对暗物质的本性进行识别的重要性。正如Salucci所说,“暗物质可能是‘另一个维度’,甚至可能是星系之间的重要交通系统。无论从哪方面讲,我们真的需要开始问自己它们究竟是什么了。”   但这只是一个纯数学结果,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一个虫洞在理论上确有可能存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确实存在。Salucci说,“我们没有明确地声称银河系肯定是一个虫洞,只是根据理论模型,这一猜测是有可能的。”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33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科普诗:宇宙大爆炸
热度 9 岳东晓 2014-5-29 13:31
却说我写了这篇《 宇宙大爆炸不是胡思乱想 》,帘卷西风发问道:“ 怎么没以朦胧诗或西江月开篇呢?” 西江月的词牌我暂时不会, 顶多搞点自由主义。乃击缶歌曰: 群猴荡树牛顿呆, 相对无言黑洞开, 猿声一片齐遁去, 风物放眼银河外。 各位文学青年,这是一首普通的田园诗。 树梢上猴子们荡来荡去,正在吃草的牛顿时呆立, 猴牛相对无声之际,水帘洞的门突然开启, 猴子们一片叫声,飞奔而去, 美丽的风景还在那条闪着波光的大江彼岸。 但也是科普。牛顿者,Sir Issac Newton 也;相对者,相对论之相对也;黑洞,black hole也;风物,形容优美的自然规律;银河,当然是我们所在的星系。最后一句是说,要寻找优美的自然规律,得把目光投向银河系之外的宇宙空间。前三句结合 科普文 自己领会啊。
个人分类: 风雅附|8818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宇宙大爆炸不是胡思乱想
热度 4 岳东晓 2014-5-29 02:01
人类是一种动物,其直觉来自动物的肌肉神经信号,也就是说人类直觉基本是机械的,牛顿力学的。但物理科学不管它是否违背了人类的动物直觉,而是看能否与实验吻合。所以,量子理论这样完全颠覆直觉的理论已经成为人类科技文明的基石,整个半导体产业都是基于量子物理。 大爆炸(Big Bang)理论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的数学解。为什么叫Big bang? 这是反对它的科学家起的讽刺性名称。尽管它是爱因斯坦方程的精确数学解,人们根据其固有的教条对此表示不可置信,视为无稽之谈。 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的时候,人们以为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当时的爱因斯坦本人也不例外,其对宇宙的理解也是永恒的、静态的,而不知道银河系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但后来随着大型望远镜与光谱分析的运用,观测到遥远的星系。当所有的观测数据都能用Big Bang准确解释时,它逐渐成为公认的宇宙模型。 黑洞也是爱因斯坦方程的数学解。爱因斯坦发表其方程后一个多月,在一战的战壕里,Schwarzschild得到了球对称的静态解析解,这个解里就包含了黑洞的情况,但是当时没有人去把黑洞当成一种实际的可能性(当时还没有黑洞这个词)。直到钱德拉塞卡算出电子简并压力无法抗拒白矮星坍缩为中子星,人们才开始思考如果质量再大一些,继续坍缩是什么情况。黑洞这才又被提上研究日程。 所以,黑洞也好、宇宙大爆炸也罢,其实都是爱因斯坦方程的精确数学解,而不是空穴来风。而爱因斯坦方程本身源自非常基本的原理:(1)等效原理;(2)相对性原理。 爱因斯坦方程(即使在实验验证之前)为什么一看起来就很对路?除了看起来基本原理靠谱, 它至少能够推导出牛顿万有引力。牛顿的引力被长期验证,屡试不爽,但牛顿并不能说出引力是什么,他的理论中引力是一种超距作用。太阳发出的光要八分多钟时间才能抵达地球,但牛顿引力却是瞬时的,不需要传递时间的---这当然是牛顿引力不合理的地方。爱因斯坦方程则从空时的几何(弱引力情况下)得出了牛顿引力。能导出现有被验证理论是新理论最起码的要求。 现代科学的特点是数学化。就是说它是实打实的。物理理论是数学的,它的检验是实验与观测。如果理论与实验之间存在误差,那么理论才需要突破。目前物理学的困境在于,实验总是跟理论精确地吻合。 物理中所说的精确吻合是什么概念呢? 我用水星进动举例。 在之前的科普中我用 中学数学推导出行星在平方反比力作用下的轨道 。我们得出行星轨道那是一个椭圆,并且计算出了椭圆的参数。行星在这样的椭圆上周而复始。 什么是轨道进动呢? 进动就是说行星转了一圈之后没有回到起点,而是发生了一个错位。这相当于椭圆的长轴在转动。众所周知,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验证就是解释了水星轨道的进动。但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观测表明,水星的轨道每100年进动1.5556度。转一圈是360度;水星100年的进动只有一圈的200分之一不到。为什么会发生进动?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考虑其他行星的影响,计算出水星的进动为每100年1.5436度。观测与牛顿理论计算的差为每100年0.0119度。就水星进动这个本来就不明显的现象而言,牛顿理论与观测的差为千分之7.7,不到百分之一。 换上马马虎虎的人,会赞叹到,哇,牛顿理论真牛,水星进动计算与观测误差只有万分之一度(每年)。换上神秘主义者,说不定会拿出一套八卦学说。但换上物理学家,这个似乎细微的差别就是一个牛顿理论无法逾越的鸿沟。 广义相对论精确地解释了这个每100年“多出的” 0.0119度。 我之前承诺用中学数学计算水星的进动,等我有空再科普。 回到宇宙起源,目前公认的是融入量子理论的“突胀”(inflation)大爆炸理论。按照这个理论,宇宙在最初经过了一个突胀阶段,然后才是基于广义相对论的大爆炸。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其实只是整个宇宙的及其微小的一部分。其余部分的退行速度超过光速,永远在我们的观测之外。 PS: 有诗为证(就不注解了,自己领会) 群猴荡树牛顿呆, 相对无言黑洞开, 猿声一片齐遁去, 风物放眼银河外。
个人分类: 科普|10258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俄罗斯学者称人死“灵魂”存在被证实 已找到有力证据
热度 8 稻草 2012-11-4 10:13
关于人死后生命是否依然存在的问题一直被各界争论不休,然而俄罗斯《晨报》10月30日文章却指出,这一问题的答案已变成肯定,学者们找到了有力证据证明,人在心跳停止以后依然存在“灵魂”。 研究报告中指出,人的“灵魂”是较之常规神经元更为根本的某种东西。医学教授认为,意识是一直存在宇宙中,并且很可能是从宇宙大爆炸时期开始的。据他所说,当人的心跳停止,人脑中所存储的信息不会随之消逝,而是继续在宇宙中扩散。根据学者的观点,这一理论可以解释很多经历过临床死亡的人回忆起自己在“深长的隧道里”或者看到“一束白光”这一现象。 学者表示,“当人的心跳停止,血液停止流动时,微管失去其量子状态,但存在于其中的量子信息不会被破坏,所以它们就在宇宙中传播散布。所以如果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存活下来,他们多会讲述那“一束白光”或者看到自己如何“灵魂出窍”;如果病人去世,那么量子信息就会在不确定的期限内存在于肉体之外,即‘灵魂’。” 美国神经外科教授亚历山大也曾在自己的著作《天堂的证明》一书中描述了自己的“阴间旅程”,“当时我处于昏迷状态,感觉自己在天堂,周围有蝴蝶飞舞还有一些类似于天使的物质。”(转贴)
15606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5 04:56 , Processed in 0.037331 second(s), 10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