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欢乐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话说:友谊小船说翻就翻
热度 7 四合院的闲人 2016-6-6 12:06
话说:友谊小船说翻就翻
话说:友谊小船说翻就翻 四合院的闲人 年少时,以为一旦建立友谊, 可以保持一辈子。 文革来了,家长之间的关系紧张多变, 两小无猜的小朋友渐渐疏远。 青年时,上山下乡艰苦岁月, 保证有吃有喝的温饱生活就是目标, 一切矛盾和问题都在求生存中变得渺小, 先有房子住,有粮吃,有水喝,有路行。 中年时,职场如战场, 慢慢明白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利益的不同和人性的差异展露无遗, 此刻,终于明白:没有永远的友情。 如今 ,曾经的友谊渐渐进入脑海, 生活经历的差异和难以弥合的缝隙却已形成。 也许是生命的必然,我们已经成熟, 懂得每个人有不同的追求和爱好, 我们不仅仅是朋友熟人街坊邻居,同事战友, 更是数十年组成社会的一份子。 观念、理想、经历、学识、阅历, 生活的变故、健康、家庭、子女都可以改变人的性格。 决定了不可永远思维一致和无话不谈的美景, 所以,友谊小船说翻就翻。 人生在这个世界几十年, 最依赖的是家庭和自己, 读书学习,交往新朋友,接受新事物 不做后悔和无聊无趣的事情,才是正道。 ——看电视剧《欢乐颂》联想 2016 年 6 月 6 日
个人分类: 谈生活|8347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古典的震撼 一人大合唱老贝的《欢乐颂》
热度 12 yuanyuan88 2015-8-11 04:37
在音乐里,古典和现代我可能听得更多的是现代流行音乐,听多了苦极悲来的流行歌曲后,突然听到欢乐颂大合唱,心无法平静了,贝多芬给我带来了全身心的震撼,我写了第二声部,局部乐句写了第三声部,约26轨制作完成园园一人合唱版本的《欢乐颂》。 Youtube: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k2P4U2dI7o 优酷: url=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xMjA2MzUy.html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 第四乐章作品赏析 贝多芬和席勒基本上属于同时代的人。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中使用了席勒的诗句。在年青时代,他们都感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冲击,那时革命的浪潮正冲破边境而进入德国和奥地利。在第九交响曲末中所歌颂的人类博爱是席勒和贝多芬各自终生奋斗的目标。席勒在这场大规模的斗争中死去。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孕育于1814年,1823年完成,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前后经历了十年的时间。这部作品是贝多芬音乐艺术创作成就的总结,它集中地体现了贝多芬的思想境界、生活热情和艺术造诣,是他的艺术创作中占首要地位的作品。这部作品,从悲剧性的斗争场面经过积极的行动和哲学性的静观思考,发展成为一首全人类胜利的欢乐颂歌,体现了贝多芬通过斗争得到自由欢乐的崇高理想。 把席勒的诗《欢乐颂》用人声写进交响曲,以表达对人类和平、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是贝多芬生平的一大夙愿。为实现这一宏伟的构思,他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终于创造性地将《欢乐颂》用合唱的形式写进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这是这部交响曲中最为辉煌的部分,也是贝多芬交响曲发展的顶峰。 第四乐章:(合唱),急板、变奏与回旋的混合自由式。经前三个乐章的铺垫后,进入了急板的第四乐章----人们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和深沉的思考,所期待的欢乐就要到来。 这一乐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是器乐部分,包括序奏、宣叙调、前面三个乐章的回忆和欢乐主题的出现;第二是声乐部分,是一部用庞大的人声合唱写成的回旋变奏曲。这个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总结,即前三个乐章是“通过斗争和思索,寻求自由和欢乐”,而这个乐章是作出“斗争取得了胜利,欢乐战胜了苦难”的结论,这个结论也是作者一生的总结。“亿万人民团结起来”是乐章的中心思想。
个人分类: 外国歌曲|9419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快闪 《欢乐颂》
热度 13 羽化成蝶 2013-1-2 08:59
Flashmob Flash Mob - Ode an die Freude ( Ode to Joy ) Beethove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bJcQYVtZMo 你好,2013!
11889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另一种 欢乐颂 唱法
热度 5 ojx111 2012-11-4 06:2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LEqDs6Rk2Ifeature=fvst 十分有趣.
15823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1 07:47 , Processed in 0.019135 second(s), 10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