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父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父亲的奖章——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热度 24 四合院的闲人 2015-9-3 16:26
父亲的奖章——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父亲的奖章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四合院的闲人 2015.9.3 今天,对中国来说是特殊的日子。全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年之际,我们找出父母的奖章。种类很多,需要细细分辨。 父亲的简历中记载过, 1938 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曾参加百团大战及历次反扫荡战斗,当过旅武装工作队队长,在山西一次战斗中负伤,被太行山老百姓救助。随后是解放战争,参加淮海战役、天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任军代表带领教导团接管国民党华北战区总司令部的军官教导总团等 ....... 。 1958 年转业地方工作。 父亲作为抗日老战士、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离开我们多年,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忠诚、爱国、勇于献身、无畏艰难困苦,是我们终生的榜样。 今天 2015 年 9 月 3 日,特殊的一天,晒晒父亲的奖章,留作永久纪念。 2015年9月3日 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7353 次阅读|49 个评论
分享 同窗之谊--回国观感录
热度 22 宜修 2014-1-12 23:25
同窗之谊 宜修 今次回京,借大学同学聚会,全年级将近一半的同学像串糖葫芦一般,进了我发起的年级微信群。其结果是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发现有几十条、甚至上百条新消息在等着我......着实应接不暇、顾此失彼。看着三十年前的老同学们,一反当年 矜持、青涩 的“常态”,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青春”、“朝气”,心情既高兴、又好笑:早知现在这般热情洋溢,一个个何必当初装模作样?! 回京前就计划陪父母去看望邻居了几十年的一家叔叔阿姨。李叔叔曾是父亲人大的老同学,他的儿子和我,是自幼儿园一起长大的发小儿。 两年前的大年初二,我偕父母前去已经搬迁了的李叔叔、黄阿姨家拜望时,李叔叔曾告诉父亲:“咱们全班六十名同学,如今只剩下你、我、和王XX两个半人了。王还在,但已经是植物人了。” 去年春节回京,因为北京的雾霾一直严重,我没有陪父母去探望李叔叔和黄阿姨,却听说那位王伯伯已经走了......因此,今年回家前,我就告诉同在纽约的李叔叔的儿子:“我这次回去,得陪爹妈去看看你爸爸妈妈。” 今天早上打电话去李叔叔家时,闻听李叔叔已经在北京医院住院半年了。当父亲听到这消息时,看得出他的神情有些异样。母亲喃喃道:“怪不得老李老没电话来了。他要是在家,会常常打电话来的。”于是,我给黄阿姨打电话要了北京医院北楼的地址,又和女儿约定,周二陪姥姥、爷爷去北京医院探视。稍后,接到李叔叔的儿子的微信:“拜托你去的时候,替我多照几张照片。”他的话,让我的心里好一阵抽搐......天涯赤子,人同此心哪!!! 傍晚,黄阿姨来电话:“我今天一告诉你李叔叔,他第一句话就是:‘好想他们啊!’可他担心这大冷天,万一把你爸爸妈妈冻着了可怎么办!还是等天儿暖和了,等你李叔叔出了院再说吧!” 我何尝不想等天儿暖和了......可那时,我不在北京了啊!!!平时陪父母跑医院看病、拿药,都是哥哥、嫂嫂们操劳,再给他们添事儿,实在不好意思了。父母那厢,也轻易不会开这个口的。 原来,人老了,哪怕是一份对老友的惦念,都会有如此之多的不便的! 想到 此,我庆幸自己为全年级的同学建了我们的微信群...... 二零一四年元月十二日录
个人分类: 回国观感|10395 次阅读|56 个评论
分享 朝夕相伴的回忆(重发祝贺父亲91周岁寿诞)
热度 24 宜修 2013-9-19 13:26
朝夕相伴的回忆(重发祝贺父亲91周岁寿诞)
朝夕相伴的回忆 (旧文重发祝贺父亲91周岁生日) 宜修 九八年圣诞节父母来美探亲时,与我的子女底达、底蕴在 “ 迪斯尼 ” 有一张与米老鼠的合影。这祯照片不仅镶嵌在我办公桌上的像框里,其放大照也分别挂在我纽约家中的墙上和北京家中父亲卧室的写字台上。无论我人在纽约、还是北京,这张照片都近在咫尺、朝夕相伴。带给我无限温馨的回忆。 初到纽约,发现底蕴内向羞涩,母亲强烈建议让孩子受教育、见世面。高龄七十六岁的父亲,为省车资,每天独自一人带两岁半的底蕴乘车往返幼儿园。每逢孩子熟睡车上,父亲不辞年迈、背负底蕴下车。而怀着拳拳之心的母亲则冒着酷暑、风雨,在车站迎侯、扶持。 底达做模特拍摄的广告,不少是由父亲携带前往曼哈坦试镜、拍摄的结果。底达每个灿烂的笑容背后,隐去的是父亲辛劳的汗水和忘我的疲惫。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从孩子入学,中秋的月光便成为横亘在我们与父母之间一条难以逾越的 “ 银河 ” 。陪伴我们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除了思亲的月饼,更有这祯与我朝夕相伴的天伦之照。 谨以此文为生日贺礼遥寄值今年(2006)中秋节八十四周岁的父亲。 二零零六年中秋于纽约
个人分类: 天伦亲情|14791 次阅读|72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13
热度 6 ojx111 2013-8-17 12:02
(13) 我的父亲和母亲 上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到了中秋月圆时,在异国他乡更加思念亲人。当然,最思念的是养育自己,自己却又未尽到孝的父母。我的父亲和母亲是普普通通的中国人,走入街上的人群中,你是难于分辨出他们的,但是,他们却都是那么善良、正直、慈爱。 父、母亲都是江苏南京人,在抗战时从南京逃难到四川,并在四川结婚安家,生育我们,扶养我们成长。父亲抗战前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才读了一学期,祖父去世,家道中落,无钱资助,只好寻求生计,考入中国银行,在大建筑家贝聿铭父亲手下做一名练习生。由于工作努力,勤奋踏实,加之又写得一手好字,慢慢做到文书主任、办事处主任、襄理一职。抗战暴发后,随行迁移,经香港、越南河内辗转到四川重庆,在日寇重庆大轰炸中,仅着内衣逃出,回头一望原住处一片火海,算捡了一条性命。此后,又在四川乐山、五通桥、西昌、雅安多处中国银行办事处就职。 49 年后,因是旧职员,多次在政治运动中被整,经济上却找不出一分一厘的差错。文革中被关入“牛棚”,受尽非人的折磨,要他做伪证,他坚持不做,不说假话。我们家因此也被抄家两次,吓得母亲话都说不出来,担惊受怕过日子。尽管这样,父亲仁爱之心并未泯灭。 1976年5月 , 我当时在胜利中路医院工作。我母亲生病,为便于照顾,也就住在医院内,我们全家都围着她转,多数时间都在医院里度过。一天中午,父亲陪一位远道而来看望我母亲的老同事,我们称郑伯伯,到街对面餐馆进餐。过街途中,郑伯伯被一辆自行车撞伤,与那位骑车人发生争执,相持不下,三人最后闹到春熙路派出所去解决。在派出所,父亲才知道,那骑车人是松潘林业局的一位伐木工,此次回老家探亲,借别人的自行车办事,由于车技不好,撞伤了人。为了防止郑伯伯的病情日后有变,父亲留下了那位肇事的林业工人的通信地址,事情也就此完结了。
1201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父亲节贴图
热度 20 照偏天地 2013-6-16 09:46
父亲节贴图
(五十六) http://117.135.129.181/wap/678440.mp3 有爸爸的大手牵着,再大的风浪都不怕,很淡定。 海獭心急在等待食物 黑猩猩背着很淘气的孩子回自己的房间去 有父亲牵手,小女孩不再害怕海浪了 小树熊因为有父母在旁,也乐意与游客见面了 这是一幅由瓜果,稻米麦子等粘贴的立体画,本图摄于农展会。 这是澳洲的小企鹅,它们总是挤在一块,一副深怕被抱走的样子。 还不会独立行走的女孩 应风天要求,找到两张牛图了 2013 6 16
个人分类: 分享|26271 次阅读|32 个评论
分享 陈云女儿公开辟谣:我父亲从没说过毛主席治国无能、文革有罪 ...
热度 4 稻草 2013-5-24 09:06
【陈云女儿公开辟谣:我父亲从没说过毛主席治国无能、文革有罪】针对网上关于陈云评价毛泽东是“建党他有份,建国他有功,治国他无能,文革他有罪”等传言,陈云的女儿陈伟力大姐今天在毛泽东思想座谈会上辟谣:“这是有人恶意将李锐的话栽赃给我父亲!我父亲非常热爱、崇敬毛主席,从来没讲过这样的话!”
4523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文革往事...
热度 1 燕山红场 2013-5-5 05:12
末生的父亲是原统战部副部长,她回忆起自己在“文革”中家破人亡的情况: “我父亲多次被批斗,家也多次被抄。有一次造反派抓我父亲出去批斗,我们姐妹几个死抓住汽车不放,汽车径直开动起来,把我姐姐拖出了100多米。我父亲忍无可忍,猛地站起来说:‘这样要出人命的!’汽车才停下来。他们拉开姐姐,抓走了父亲。后来我的姥姥瘫痪,姐姐也疯了。姐姐的疯是由于她自尊心太强,特别想革命,在家里也造父母的反,在外边又受歧视,终于她的精神崩溃了。当时家里经济很困难,每天只能买一毛钱的肉吃。后来全家7口,分到全国各地,天涯7处。我父亲终于活到了平反昭雪,但身体已坏得不能工作,没几年就死于癌症。我从插队到干校,回京后又上学,还自学了一门法律,考上了律师。”现在的张求生,在某大公司做企业管理部的负责人。 如果说农村为家庭遭受灾难的孩子们提供了“避风港”,那么兵团和工厂却仍然歧视他们。齐玲玲的父亲是一位老干部,延安时期就挨整,她自幼好强,跑到最北边的中苏边境上的农垦兵团,没想到家庭问题的阴影仍然缠绕着她,她不能当基干民兵,没有持枪的权利。为了争得平等做人的资格,她一怒之下迁到了内地的另外一个农场。几年之后,她独自跑到武汉长江大桥上,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如果出身问题要影响一个人一辈子,那么奋斗还有什么意义呢?”但是自幼养成的奋发上进的念头,终于占了上风,她顽强地活了下来。齐玲玲现在在中央某部门做财务工作,很有一些权力,到处被奉为上宾,但事隔25年,回忆起当年做‘人下人’的滋味,她仍忍不住要落泪。是什么东西使第三代人终生痛苦呢?应该说不是困难、挫折、不是失败,更不是生活艰难,真正使人终生难忘的精神刺激,就是那种人间天生的不平等和歧视。正是因为第三代人在青少年时期受到了这种歧视,所以才有那样顽强的奋斗,那样强烈的平等追求。 事过境迁,那种以出身取人,株连九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青少年时代所受歧视的伤痛却仍隐隐作痛,它在第三代人的成长经历中既是一种不幸,又是一种动力。所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之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幼年的优越感,少年的受歧视,从两个极端给第三代人提供了奋斗的激励因素。
个人分类: 燕山红场文库|179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我十分喜欢的人物油画
热度 13 ojx111 2013-4-11 22:24
我十分喜欢的人物油画
看到楚楚发的油画帖 , 我也来发一帖 . 《父亲》恐怕是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吧 . 该 画曾获“ 中国青年美展 ”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 悲剧性 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 作者 , 罗中立, 1948 年出生于重庆郊区, 1968 年从四川美院附中毕业后主动到大巴山农村生活 10 年。 1980 年,尚是四川美院学生的罗中立以一幅超级写实主义作品《父亲》而一举成名,该作品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的打动了无数中国心。 1975 年的除夕夜,罗中立在他家附近的厕所旁边,看到一位从早到晚一直叼着旱烟,麻木、呆滞守粪的中年农民。罗中立回忆当时: “ 一双牛羊般的眼睛却死死地盯着粪池。这时,我心里一阵猛烈的震动,同情、怜悯、感慨 …… 一起狂乱地向我袭来,我要为他们喊叫! ” 后来,他画了守粪的农民,之后又画了一个当巴山老赤卫队员的农民,最后才画成现在这幅《我的父亲》,开始画的名字是 “ 粒粒皆辛苦 ” ,后改成《我的父亲》(又名《父亲》)。 作为《父亲》的 “ 伯乐 ” ,栗宪庭回忆说: “ 发现《父亲》其实很偶然。 1980 年,罗中立创作完油画《父亲》时还是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当时这幅作品参加四川省青年美展,《美术》杂志社领导去参加了,带回来一些照片。我是《美术》杂志的责任编辑,有发稿权,在办公室看见《父亲》照片时,我跟罗中立并没有交往,之前只是刊发了他的女知青图等作品。但《父亲》让我特别震动,画的尺寸是用画伟人的规格,画里的农民父亲形象强调了真实的面貌,充满了人性关怀。虽然当时他还是个学生,我还是在 1981 年第 1 期《美术》杂志封面上选用了。 ” 栗宪庭当时也是顶着压力刊发《父亲》的,但让他欣慰的是,《父亲》得到了中国青年美展很多评委的认同,随后《父亲》被评了一等奖。 当然,在那个年代,这幅画不可避免要受到非议。有些批评家说,《父亲》 “ 污蔑了中国农民的形象 ” , “ 没有反映解放后中国农民的新变化 ” 。于是,油画《父亲》在最后定稿时,就有了一处细节的修改。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在父亲的左耳上,夹了一支圆珠笔。据说,这样就体现了解放后的农民已经是有文化的农民了。把一切艺术品都贴上政治标签,是 “ 文革 ” 期间最为流行的艺术思想。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这种有害的思想流毒还远未肃清,对油画《父亲》的影响也不能幸免,圆珠笔这个小小细节是那个时代抹不去的标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细节深刻地诠释了油画《父亲》本身产生的历史,成了《父亲》的胎记。它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外延意义比用文字来解释要好得多。 2005 年,已是四川美院院长的罗中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表示,要重画《父亲》。他说, “ 当时《父亲》的社会性更胜过艺术性。如果在 20 年之后的今天,让我再画《父亲》,我会更多的从绘画、艺术本身来构思,不会还是社会属性很多的那种东西 ” 。 油画《父亲》所承载的东西是不可能重写重画的。《父亲》一旦诞生了,它就属于历史了。我赞同当年大胆推荐《父亲》的资深艺术批评家栗宪庭的观点, “ 重画《父亲》没有意义,即使是画一个当代农民父亲形象也无法超越当年的《父亲》 ” 。我想,甚至连那个不伦不类的圆珠笔都不能修改。它可能是败笔,是政治符号。但它佐证了 “ 文革 ” 后,中国艺术在思想解放的道路上走得如此艰辛;它让我们今人反省,不要走回头路,不要重演历史的笑剧。 注 : 信息来源与网络
7033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女婴D罩杯父亲质疑奶粉所致
zjx 2013-3-18 22:08
从前天起,一条有关“4月大婴儿D罩杯雅培奶粉”的微博在网上疯转——陈先生女儿四个多月,喝雅培喜康宝系列奶粉。一个多月后,女儿右 胸 肿大,到广东雷州人民医院 看 医生。诊断为:极大可能由于喂奶粉引起的,联系到厂家,厂家称自己后台有人,拒绝受理。请网友扩散为其讨公道。 截至昨天下午5点半,这条微博已经被网友转发近两万次,评论达4000多条。不少网友表示强烈关注事件进展,希望商家给 出 说法,一些正给孩子喂食雅培奶粉的妈妈表示担忧。 对此,雅培公关部发表声明称,该消费者投诉的批次奶粉经公司及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完全合格。在这起事件 中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孩子的症状和食用婴幼儿配方产品存在因果关系。 “早熟”女婴父亲陈先生针对雅培发表的声明表示质疑,并打算由他人陪同将奶粉送检。 这条微博也引起了不少儿科医生和育婴专家的关注。 上海瑞金医院儿科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肖园@Penicilinum认为,配方奶引起基本不可能,4月大女婴“乳房发育”是因为处于小青春期范畴。 @张思莱医师也转发该微博并发表意见:“此事还是不要 乱 传,给国内奶粉市场再撒一把盐。还是给出结论再说吧!不要忘记前几年性早熟的事件,结果是配方奶粉厂家之间的商业不正当竞争造成的,害了多少妈妈盲目给孩子换奶粉,造成孩子消化不良引起腹泻。” 昨天,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傅君芬主任医师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徐芳副主任医师,两位专家的意见比较统一,都认为孩子的症状更像是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和奶粉关系不大。 微博称4月大女婴 疑喝雅培奶粉引发“D罩杯” 雅培回应称第三方机构检测结果安全 事实上,早在微博发布前一天,陈先生女儿“早熟”一事已经在天涯论坛上引起关注。 3月12日晚9点,一位名为“伤不起的奶粉”的网友发布《雅培奶粉造成几个月大的BB“早熟”》一帖,网友自称为申诉人陈先生,讲述了女儿的“早熟”事件—— 陈先生家住广东湛江,女儿2011年底出生,前四个月都是母乳喂养,之后因为 母亲 乳汁较少,改喂雅培品牌——喜康宝系列奶粉。但是,用奶粉一个多月后,发现女儿右胸肿大,并有一个结核。发现异常后,陈先生带女儿到雷州人民医院检查。儿科医生在询问、检查后,诊断为:极大可能由于喂奶粉引起,并 建议 少量用这个品牌(雅培)的奶粉。当陈先生要求医生将诊断结果写到病历卡上时,医生拒绝了他的要求,不肯填写。 陈先生称,由于孩子不肯转奶,从医院回来后一直继续食用雅培奶粉。到了2012年7月,女儿左右胸都变得肿大,并各有一个成人小指头般大小的肿块。 8月,陈先生又带女儿到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儿科教授询问、检查后证明孩子的身体没问题,诊断为:极大可能由于喂奶粉引起的,并建议换用另外品牌或停用现在食用的奶粉。 9月,陈先生开始让女儿停用“雅培”奶粉,更换了另一种品牌奶粉,9月底,女儿左胸肿块有所消失,右胸肿块也缩小了一些,但都仍然肿大。 其间陈先生一直和雅培公司进行交涉,但未果。 帖子引起了不小关注,但更大的反应始于微博转发后。 3月13日晚7点,网友@Happy张江发布微博“4月大婴儿D罩杯雅培奶粉”,并贴出了小女婴的胸部照 片 ,从图片上看,小女婴左右胸部肿大明显,微博随即被疯转。 不少网友表示强烈关注,部分网友措辞激烈,一些正给孩子喂食雅培奶粉的妈妈表示担忧,但也有网友希望事情调查清楚,不要以讹传讹。 当天,雅培中国公共事务部就奶粉问题作出回应公告(节选)—— 我们自去年7月接到消费者问询后一直和消费者保持联系和沟通,该消费者投诉批次的喜康宝产品在上市前通过了严苛的质量和安全检查,同批次产品也没有收到其他同类投诉。公司还特别针对消费者询问该批次金装喜康宝送交权威第三方机构进行了激素检测,雅培确认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产品不含外源性雌激素。在这起事件中,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孩子的症状和食用婴幼儿配方产品存在因果关系。 但是,回应公告中没有提及第三方机构具体名称,也没有出具相应检测报告。昨天,记者就此事联系雅培中国公共关系及市场支持高级总监李浩,但 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记者联系上陈先生,陈先生很激动地表示,他之前希望雅培公司出具产品入境检测报告单,但公司一直不予回应,现在又表示已经由第三方进行了激素检测,对此他完全不知情,在没看到检测报告前,他不认可雅培的这一回应。 儿科医生质疑女婴事件属于个案 配方奶引起基本不可能 @Happy张江发布的微博中,除了小女婴的胸部图片,还有医院的检查单,包括激素水平检测和子宫B超检查,两项检查结果都提示正常。 区别于普通网友的一边倒“声讨”,一些儿科医生和育婴专家就此提出了质疑和看法。 上海瑞金医院儿科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肖园@Penicilinum评论说:“配方奶引起基本不可能。理由如下:个案,不符合流行病学特征,如果奶粉影响,应该有用同一批次奶粉的孩子发病,这要一群人,例如三鹿;实验室检查不完善,为何只有雌二醇,垂体促性腺激素没做;4月大女婴处于小青春期范畴,部分女孩子可持续到两岁。” 科学松鼠会成员、乳品学博士@少個螺絲说:“婴儿出生后,自身内分泌系统尚不稳定,女婴体内雌二醇水平甚至可达正常成年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限。部分对雌激素敏感的女婴可出现较明显的乳房发育,甚至极少数还会出现类似月经的少许出血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为迷你青春期。附图中的例子可能就是这一原因。当然也不排除是有其他原因造成的。” @张思莱医师同样提到了小青春期概念——“是不是微小青春期的问题?当新生儿出生的时候,下丘脑——垂体——性腺是调节体内内分泌的重要的轴系还不太稳定,体内的这些激素就会升高,即微小青春期。一般男孩在6个月内,女孩在1岁以内,个别可能到2岁。以后激素分泌水平逐渐平稳而正常,在临床上经常会见到1岁内的孩子出现乳房变大,并内有乳核。” @张思莱医师同时提醒:“此事还是不要乱传,给国内奶粉市场再撒一把盐。还是给出结论再说吧!不要忘记前几年性早熟的事件,结果是配方奶粉厂家之间的商业不正当竞争造成的,害了多少妈妈盲目给孩子换奶粉,造成孩子消化不良引起腹泻。” 对此,陈先生告诉记者,女儿就诊的几家医院的医生都没有和他提及过小青春期的事,都认为极大可能是由于喂奶粉引起的,但他也承认,没有专家愿意在病例本上写下这一诊断。 家长发现孩子乳房增大及时就诊 除了单纯性乳房发育也可能是肿瘤引起 昨天,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傅君芬教授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徐芳副主任医师,两位专家的意见比较统一,都认为孩子除了乳房肿大外,子宫卵巢并没有变化,激素水平检测也显示正常,症状更像是微小青春期的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和奶粉关系不大。 采访中,两位专家都提及了2010年的“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事件。 2010年8月,有报道称,湖北3女婴出现乳房发育特征,且都食用圣元乳粉,家长怀疑是乳粉中雌激素过量,导致婴儿“性早熟”。 之后,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和湖北省,立即对“性早熟”事件开展调查处理,检测乳粉激素含量的同时对患儿病情进行会诊。 检测结果表明,抽检的42份圣元乳粉中,未检出己烯雌酚和醋酸甲孕酮等禁用的外源性性激素,内源性雌激素和内源性孕激素的检出值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患儿乳房早发育与所食乳粉没有关联。 傅教授说,婴幼儿的微小青春期,男性在半岁之前,女性大部分在一岁之前,有极少部分到两岁左右。这一时期婴儿体内的激素会明显升高。对雌激素比较敏感的孩子,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乳房发育。 徐芳医师说,有家长看到孩子乳房隆起,就以为是性早熟,其实不然。性早熟分中枢性(真性)、周围性(假性)和部分性,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就属于部分性早熟。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起病常小于两岁,乳腺仅轻度发育,但不存在生长加速和骨骼发育提前。 引起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的原因是,婴幼儿生长发育快,有些孩子内分泌激素活跃,乳房会像青春期时隆起,但其他性器官如子宫、卵巢都不发育,骨龄检查也显示正常,不是真正的性发育。 傅教授每周三有一天时间坐诊名医门诊,一天下来大约看50个小病人,其中有三到四个2岁以下的小婴儿是来看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的。这些孩子中,有些纯母乳喂养,有些喝配方奶,有些则是混合喂养。如果只是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建议随访观察,一般到两岁之后会自动消退,但也有很少一部分孩子持续不消退,或进行性增大,最后转为中枢性性早熟。 不过,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乳房增大,特别是像小馒头、小包子这样的隆起,还是要及时就诊。乳房增大除了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外,还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比如脑垂体肿瘤、卵巢肿瘤、乳内肿瘤、甲状腺功能减低等,也有孩子是偷食避孕药后出现乳房增大,这些因素都要一一排除。 两位专家都提到,这两年,孩子性早熟的病例确实有增多现象。目前一般认为,女孩在8周岁前出现第二性征或10周岁前月经初潮,男孩在9周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可诊断为性早熟。如果孩子出现性早熟迹象,要及时就诊。 防止孩子性早熟,家长要注意,不要 老 带孩子吃洋快餐,少吃反季节食物,建议饮食均衡,不要偏食挑食,不要光吃高蛋白食物,不要吃花粉、蜂蜜、牛初乳、高蛋白营养滋补品等保健品或补品,奶制品和豆浆也要适当控制,不要过度摄入。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看情感类电视剧,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让孩子早点睡觉。大人用的避孕药、化妆品要收好,不要让孩子误食误用。 傅教授特别强调,女孩子要保持好身材,控制体重,不要超重和肥胖,否则发生性早熟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3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大学生炫"收棒子父亲"网友泪奔 挑战炫富现象/图
热度 4 ojx111 2013-2-5 12:44
随着春节临近,外出务工和求学的游子们,把喜悦和对家人的牵挂背进行囊,陆续踏上返乡之旅。而此时,鹿泉贴吧一篇《我的父亲是一个收棒子的》的文章,引起网友的追捧,不少网友表示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楼主为何要写这篇文章?是什么打动了善良的人们?  跟父亲收购 玉米 学会了做人和孝道 1月11日,一位名叫“无帆也可远航”的网友,在鹿泉贴吧以《我的父亲是一个收棒子(玉米)的――以此献给天下所有父亲》为题,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展示了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农村孩子,在等待上岗之时,和父亲一起走村串户收购玉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越发体会到了父爱与亲情的温暖,也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字里行间蕴含着对父亲的理解和关爱。 他在文章中说,他2012年6月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国企,经过笔试、面试、体检以及各种培训学习,一直到现在还没到职。也正是这段时间,让他接触并了解了父亲干了二十多年的行业――收购玉米。 一次,父亲在收购玉米时,险些被从二楼坠落的提升机砸中。“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今天差点儿把命丢了,我的泪就控制不住了……”从此,他身穿破旧的衣服,像农民一样跟父亲收购玉米,每天弄得灰头土脸,羞见同学。可他后来消除了虚荣心,勇敢地向众人坦承自己和父亲都是“收棒子”的,感觉用劳动创造价值不但不丢人,而且还很光荣。 因为理解了父亲的艰辛,他每天晚上给父亲泡脚、按摩,甚至萌生了放弃到国企上班的想法,陪父亲终老一生;因为理解父亲劳动的苦累,他发誓要用第一年的工资为父亲买断两年工龄,让父亲在家里休养身体;因为理解了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当他汗流浃背地跟父亲坐在路边小摊吃板面的时候,却吃出了在豪华饭店未曾有过的味道…… 帖子最后写道:“在马路边的板面摊上,穿着后背被汗浸透了的衣服的爷儿俩,一人搂着一碗板面在寒风中吃着。父亲不时地向马路上停着的装满玉米的车张望,然后看看吃面的儿子,前者是他今天的收成,后者是他这一生的希望……” “所有的孩子像你这样理解父母,那就好了!” “无帆也可远航”没想到,自己用手机熬夜敲出的3000多个汉字,竟感动了许多人。截至1月31日,该帖点击量达7200多人次,180多人跟帖留言,力挺这个帖子是现代“孝道文化”的标杆,楼主“无帆也可远航”是年轻人学习的楷模。 网友“童心未泯”称自己一直不敢打开这个帖子看,怕控制不住眼泪,可他还是看了,结果看得泪流满面。 “所有的孩子像你这样理解父母,那就好了!我代表老人们谢谢你!” 网友“清爽清风”说。 月当空baby说:“我也有20来岁的儿子,他若能像你一样懂事,比让我挣20万都高兴! ” 鹿泉贴吧吧主牛紫枭多次在这篇文章后留言,认为楼主是因为父亲受伤,自己不得已才穿上旧衣服帮父亲收玉米的,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他开始其实不是很瞧得起这又脏又累的体力活的。但在后来很多次身体力行的实践之后,思想也逐渐发生了转变,感悟到父亲诚信为人的处事原则。文章中每一个场景都能感受到父亲宁愿自己多受些苦累,也不希望孩子遭一点罪的拳拳父爱。 倡议青年人春节前 多帮父母干家务 这篇催人泪下文章的作者真实姓名叫李贺,现居鹿泉市大河镇,25岁,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靠种地和收购 玉米 为生。在别人看来,有父母和两个姐姐的疼爱,他应该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很受娇宠。可52岁的父亲李秀起说:“儿子从小就很懂事,上中学时就经常帮我干农活。” 1月29日,记者见到了李贺一家。李贺说,促使他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来自于他目睹的一场车祸。那位在车祸中丧命的农民,让他备感生命的珍贵,也想到了天下所有的父亲,想到了孝道。 他说,与父亲收购玉米的经历,让他更加懂得了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父亲是怎样用粗糙的大手撑起家里的一片天。然而,父亲终会慢慢变老……而在父亲的生命历程中,作为子女陪伴他们的时间却又非常短暂。因此,他忽然悟到亲情的珍贵,想留住和父亲在一起的每一个瞬间。于是,他不但用手机录下父亲干活的视频,也用文字记下自己对父亲的敬仰,更希望借此传递正能量,唤起更多人对于孝道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视。 他说,可能你的父亲不是收购玉米的,但你的父亲可能是垒砖的,也可能是下劳务市场的,无论他们是干什么的,做儿女的都一定要十倍百倍地去回报他们对我们的付出。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春节前,倡议年轻人要多帮父母干点家务,让劳累一年的父母休息几天。 炫耀父爱亲情 是对 炫富 现象的挑战 李贺说,他出生在一个“孝道文化”之家,很早就在父母对祖父母的悉心照顾中,耳濡目染地读懂了孝顺的含义。在有些人看来,给父母买大房子、买名衣、买价值不菲的保健品就是孝顺,当然这也是孝顺的一种体现。但是,在操劳了一生的父母心目中,他们更希望子女对他们精神上的关爱。李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小到帮父母洗碗、洗衣,大到和父母一起干农活,去劳务市场打工赚钱。 可他也经常遇到家境富裕、乐于拼爹和炫耀的人。这些人挥霍着父母辛苦赚来的钱,还抱怨着生活的不公。他曾在微博上看到一个人写道:“我一个人住180平方米的房子,好寂寞啊!” 还有人把豪华车停在他面前,抱怨道:“看我这辆破车才几十万,真丢人!”抑或有人把厚厚一沓钞票的照片发到网上,不屑地说:“瞧这点钱,还不够我一天花销呢!” 表面上看,这些年轻人是在抱怨,其实是在炫耀。在李贺看来,这些做法太没意思,因为那些物质财富,不是自己用辛勤汗水赚来的。如此炫富,反而暴露了他们自卑的心理。与其这样挥霍父母的劳动成果,还不如好好地孝顺父母, 感恩父母 ,用自己的能力创造价值。物质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贫穷,如果你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你就是最幸福的人。所以,他在网上炫耀父爱和亲情,其实也是对炫富现象的挑战。 40%的孩子 不喜欢帮父母做家务 1月31日,记者在省城随机采访了10位在读 大学生 的父母,有3位家长说他们的孩子寒假回家后,从来没做过家务,1位大学生从不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只有6位家长说,他们的孩子愿意帮父母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 杜女士说,他儿子上大二,放寒假报了个韩语班,自学韩语。可他闲暇时也不喜欢帮母亲做家务,喜欢上网、听音乐、看书,还经常找同学去玩。杜女士说:“孩子还小呢,不做家务也无妨!” 刘女士说,她女儿在厦门上大学,放假回家后也能帮父母刷刷碗什么的,但不主动,更不要说积极了。 陈先生的儿子快大学毕业了,很喜欢玩网络游戏,只要在家里呆着,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前,家长也无奈,担心孩子这样下去,将来影响找工作。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大学生爱慕虚荣,攀比吃喝穿戴,缺乏艰苦奋斗的生活磨砺。 《我的父亲是一个收棒子的》精华摘录 说实话,这活很累,装袋时也很脏很呛,来回拎袋子手指胀得都蜷不住。身体累,心也累。碍于面子,我怕同学看到我,怕同学问我怎么干这个了。那时我认为收棒子是很“丢脸”的活。 当然,相对于累,更多的是收获,我尽量多干活,干重活,让父亲不累着。卸完车往回走,我问父亲为什么那人不过秤?父亲说,那人粜棒子给我多少年了。咱跟谁也是,价钱说好了,秤不能亏人家,缺斤短两可能今天你多赚了几十块,明年人家就不粜给你了,今天一个户明天一个户,你还能干长久了? 父亲说的是收棒子的事,可在以后的工作、生活、爱情甚至整个人生中,何尝不是这个道理? 由于父亲不在秤上做学问,所以价钱比别人低一分钱才能干,这也直接导致不熟悉的人觉得你价钱低不粜给你,不过也有清楚的。那天在DMZ,有一户要粜给我们,街上的人说人家哪儿哪儿的都一块零二了你还一块,不要粜给他。我当时都急了,父亲也不争辩,只管搬秤,拿袋,上房。这户人家倒是说话了:这人标包,秤肯定没问题,卖给那种往车上倒的一斤多二分钱,一袋蒙你两斤就合不住一块了,更何况不只捉唬儿你两斤。 父亲笑了,对我说有清楚人。 回来的路上我问父亲为什么不争辩,父亲说:打算粜给你的谁说什么也是粜给你,不用想着让所有人都认为你对,有人让你拉就行,一个乡都让你拉,那样你就拉不过来了,就该着急了。 父亲这不是用实际行动在诠释沉默是金,雄辩是银,并告诉我知足者常乐吗?□文图/本报首席记者 李梓实习生 李苑 来源:燕赵晚报
50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我父亲是收棒子的 ZT
热度 2 ojx111 2013-2-5 12:31
2012年6月,我大学毕业,顺利进入一家央企,笔试、面试、体检、期间的等待以及名目百出的学习让我下半年也没有到职。也正是这半年,让我接触并了解了父亲干了二十多年的这个行业——收棒子。 10月底,是收棒子相对比较好干的一段时间,因为这时棒子存量还大,而且天气好,棒子干,水份少,饲料场和粮站都比较愿意要。那天父亲收那家的棒子在二楼顶晒好了,用提升机往下送,父亲在车上接,装车,一开始用两袋棒子压着提升机,最后一袋时由于操作提升机的人员的大意没有踩好提升机,提升机从二楼顶坠落,楼上的人大叫,父母眼急手快从已经装了六千斤的车上跳了下来,提升机应声砸在了车上。那天父亲打电话让我和他去卸车,我看到他一瘸一拐的问他怎么回事,父亲不说话,和我一个顶一个的卸完车,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今天差点儿把命丢了,我的泪就控制不住了。 大灾已逃,小祸难躲,父亲将近一百九的体重、五十多岁的年龄加上毫无准备的一跳还是让双腿发麻,脚跟儿疼痛。我开始每天给父母喷药、按摩,希望药水可以更好的吸收。也趁此机会劝父亲别干这个了,辛苦、危险,而且我感觉以后凭儿子我也可以养活他们了。可父亲说,干了一辈子这个了,习惯了自由了,每天出去,以后少拉点儿,不闲着。我知道我拗不过父亲,他也闲不住。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父亲只歇了11天,非说自己没事了,少干点,嚷嚷着要出去。我知道他右脚后跟儿还疼,我天天给他按摩,我知道。可我还是拗不过父亲,我让母亲给我找出旧衣服,我决定跟父亲出去。自此,我开始真正接触父亲的工作。 我发现,我已经太久没有干活了,因为很难找出一身适合干活的衣服。 第一天,我跟父亲去拉一家和父亲说好了的户,主人家似乎和父亲很熟悉。父亲拿铁锹装,我张着口袋,装满了,我拎到一边,装下一袋,等都装完了,过秤,一百斤一袋,绑口,过完秤了,让户里愿意拿谁的秤拿谁的秤,愿意称哪袋称哪袋,不称了,我们装车,算帐,走人。 装完后,父亲让户里去搬秤随便称吧,主人家说:咱打多少年交道了,不信任你就不粜给你了,装车吧。 说实话,这活很累,装袋时也很脏很呛,来回拎袋子手指胀得都蜷不住。身体累,心也累,碍于面子,我怕同学看到我,怕同学问我怎么干这个了。那时我认为收棒子是很"丢脸"的活。 当然,相对于累,更多的是收获,我尽量多干活,干重活,让父亲不累着,卸完车往回走,我问父亲为什么那人不称,父亲说:那人粜给我多少年了,跟谁也是,价钱说好了,秤不能亏人家,缺斤短两可能今天你多赚了几十块,明年人家就不粜给你了,今天一个户明天一个户,你还能干长久了? 父亲说的是收棒子的事,可在以后的工作、生活、爱情甚至整个人生中何尝不是这个道理? 就这样,我开始天天和父亲出去,发现很多村里很多人和父亲很熟悉,有的知道父亲叫什么,有的知道父亲多大了,有的甚至知道我哪儿上的大学,这父亲得拉过多少次他们的东西啊。 由于父亲不在秤上做学问,所以价钱比别人低一分钱才能干,这也直接导致不熟悉的人觉得你价钱低不粜给你,不过也有清楚的。那天在DMZ,有一户要粜给我们,街上的人说人家哪儿哪儿的都一块零二了你还一块,不要粜给他。我当时都急了,父亲也不争辩,只管搬秤,拿袋,上房。这户人家倒是说话了:这人标包,秤肯定没问题 ,卖给那种往车上倒的一斤多二分钱,一袋捉唬儿你两斤就合不住一块了,更何况不只捉唬儿你两斤。 父亲笑了,对我说有清楚人。 回来的路上我问父亲为什么不争辩,父亲说:打算粜给你的谁说什么也是粜给你,不用想着让所有人都认为你对,有人让你拉就行,一个乡都让你拉,那样你就拉不过来了,就该着急了。 父亲这不是用实际行动在诠释沉默是金,雄辩是银,并告诉我知足者常乐吗? 就这样,每天早起吃了母亲给做的饭,和父亲出去干活,下午远远得看到母亲在门前等着我们爷儿俩。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只是偶尔父亲得脚还是不方便,我尽量不让父亲搬袋子,看到很是心疼。 11月下旬,和父亲在路上时接到单位电话,让到单位党校学习,挂掉电话我和父亲说,我不想去了,就这样天天和父亲干活,等你老了我自己干也能养活你们,不用背井离乡,不用勾心斗角,守着你们过一辈子。父亲说傻啊,这不是个活,这是卖苦力的,辛辛苦苦供你们一辈子了,你不去不是白干啦。 走之前,我告诉父亲,少干点,我回来还陪你出去收棒子。 父亲说的很对,把我们养活这么大,不知搬了多少袋棒子,可能你的父亲不是搬棒子的,但你父亲可能是垒砖的,他的父亲可能是下劳务市场的,无论父母是干什么的,我们做儿女的一定要像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十倍百倍的去回报他们,即使这样,我们下辈子也报答不清他们的爱。 接到单位电话第三天就要启程,到我大学并且单位所在地。如果坐白天的火车到那儿就是下午了,报道、安排住宿什么的会很紧张,所以买的晚上的车票,搁以前父亲都会叫一辆出租送到我火车站,30块钱,这次父亲问我定什么时候的票后又要打电话,我没让父亲打,我决定坐末班公交车去火车站,130我还是清楚的,而且我更清楚的是30块钱是我和父亲要搬几袋棒子挣来的。 坐在末班公交车上,窗外已灯火阑珊,我心里计算着大学期间去火车站打车的次数,想着为什么当初没有坐公交。很快到了火车站,第一次发现自己这么不想离开石家庄。 到单位后一切都是顺利的,和我住一屋的是一个比我早一年的进入单位的山东哥们儿Z哥。党校是一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房子,但内部装修不错,伙食也很好,但Z哥一顿也不在里面吃,因为他这一年拿了9万左右(我感觉对于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学生一年9万不算少了)。他跟我说他休假回家买辆车带他对象去转转,他问我明年这时候要是我像他一样买辆什么车,我说我买断我爸两年工龄。 学习的时间是很快的,期间去单位报销了一些上学时的费用,想着回来给爸买点儿什么。 周五下午考试,我周四就定了周五晚上的车票,因为和Z哥从同一个车站坐车,所以一起吃个饭,毕竟这么多人能分在一个屋里不容易。Z哥以我还没有入职为理由坚决他请客,带我到一个很高档的酒店吃了一顿,席间他跟我说我那次无意间说的买断父亲工龄的话让他有所感悟,让他突然发现他很久没专门给他父亲打过电话了。 吃过饭到车站分别,第二天早上我就到了家,我跟父亲说第二天就跟他出去收棒子,他说不用,让我休息两天吧,也抽空陪我女朋友一天。因为和父亲干活,一个多月没有和我女朋友见面了,她也很懂事,让我多帮着父亲干活,脚不舒服,别让父亲自己干,等父亲腊月不干了再见面。在这儿感谢一下我女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单位报销的钱给父亲他不要,让我留着和我女朋友出去时吃饭买衣服。周日和我女朋友在市里玩了一天,心里想的全是什么时候和父亲出去。 这次回来父亲跟我说:没有你我干着一样,户里给张个口袋什么的,不累。私下母亲告诉我,我走后父亲干活回来说跟傻小子(父母说话时这样称呼我)干了一段时间,现在自己干还受不哩哩。我决定第二天就跟父亲还出去。 穿上走之前没搁起来的干活的衣服,跟父亲出去收棒子了。 12月初,天很短了,上午稍微转会儿就快中午了,那天有一户在二楼顶上的棒子要粜给我们,我们装代,过秤,从北屋二楼徙到东屋,又从东屋徙到车上,很是费时费力,装好车已是快一点了,父亲开车往MC饲料厂走,到MC村口,全是摆摊卖饭的,父亲说咱们在这吃点饭再去吧现在厂里也没人,我俩下车在一个板面摊上一人要了一碗板面。我问父亲以前要是他自己了吃点什么,父亲说前边有卖烙饼的,干吃那个。 那天,在马路边的板面摊上,都穿着后背中间一溜被汗浸透了的衣服的爷俩,一人搂着一碗板面在寒风中吃着,父亲不时的向马路上停着装满棒子的车上张望,然后看看吃面的儿子,前者是他今天的收成,后者是他这一生希望…… 我想,多年后的某一天,这幅场景一定还会在我脑海中浮现,因为那天寒风中的板面要比前几天刚在带好几个星的酒店里吃的大餐多几分说不上来的味道。
414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中国人海外生存之惑 — 之一 ~ 之二
热度 2 燕山红场 2013-1-11 03:53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AwMzI5MTA4/v.swf 之一: 亲情篇   时间和空间把海外留学生和他们父母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了。   父亲近日腰痛发作,我急急打电话回去,嘱咐吃药看病。电话那头,父亲似乎并不在意。我一顿安慰鼓励,什么现在不注意身体,老来自己受苦云云。末了,父亲悠悠的说,“我活那么久做什么呢?我觉得只要活够60岁就足了,老了也没什么意思。”   我当时就愣住了,挂下电话,我问自己:父亲为什么会觉得活着没意思?第一次,我开始认真的思考和父母间的问题。   对于父母的健康,我也曾常常埋怨,一有病不好好看医生吃药,只管拖着熬着,让我们在外地不无担心。我们自己的工作已经够忙了,烦心事已经够多,还要像盯孩子一样,盯着父母看病吃药,累啊。而我也一直简单的以为,给父母足够的金钱保障,让他们高枕无忧,不就好了么?他们应该快乐了吧?   和父亲的对话,让我思考父亲当下的心境。父亲过去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的经济一直靠他支撑。如今儿女大了,不再需要操劳了,他也仿佛成了闲置品,甚至角色对换,改由儿女抚养照顾。他大概觉得自己很没用了吧,况且身体还常常出毛病,恼人的病痛时时发作,仿佛一再提醒他已经老了。   他可能觉得生活乏味。年轻时热闹的奋斗,老了生活却忽然冷清了。子女们都不在身边,生活除了一日三餐,和老友们下棋聊天,没什么事情可以做了。人生的种种悲欢困苦都经历过来,到了这个时候,这个年纪,日子闲着,时间空着,病痛时不时上门扰着,下半辈子需要子女照顾着,未来人生也不过如此了,日子再长也是简单重复,咂不出乐趣来了。   我忽然开始理解了,理解年老的父母长辈的需要,没有什么比得过最好的陪伴。可是陪伴,对于身在海外的你,拿什么给呢?   距离之痛   我们能漂到海外这么远,大概都有一颗不安份的心。我们一路往前,斗志昂扬,美其名曰“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父母大概也是骄傲的,人前人后说起,子女在海外留学,工作,多么了不起!可是时间长了,这骄傲里也免不了生出担忧来:相隔这么远,将来老了怎么办?   我常常安慰父母,过几年我会回国的,现在不过是在外面攒些工作经验。再说国内经济那么好,肯定要回去发展啊。说这话的时候,我很心虚,谁知道我哪一天回去?谁知道我还回不回得去?海外呆久了,舒适惯了,不想再挪窝也是有可能的。也常常计划想把父母接过来住。父母一脸担忧,我们去做什么呢?说话都听不懂,又没几个朋友,有什么好玩的?不管我如何游说此地如何好山好水好空气,父母仍然没有动过心。看来将来父母养老更是不会打算来这里了。   我们是要奋斗的,我们是要为个人理想努力的,我们还年轻,有无数对生活的梦想。可是父母却在日渐老去,经不起时间的消耗。个人的努力指数和成绩是日益上涨,和父母的相伴时间却是过一天少一天。此间矛盾,多少人心有戚戚。   有个在海外创业的朋友,母亲大手术期间回国呆了半年,陪伴在病床前服侍左右。不管公司经营多么困难他从未想放弃过,但是那半年,却让他常常动摇:是否还要来到英国?母亲虚弱的身体,令他不忍放下。再回来,又是忙忙碌碌,一年都难得回去一趟。内心一番挣扎,虽然最后他还是回英国了,虽然他母亲如今身体健康,但人在海外,对父母的牵挂却是一把无法打开的心锁,令他难以释怀。   自由之惑   当然,在父母管束之外生活,不能不说有另一番自由自在。没有父母唠叨,没有形形色色的压力,没有要服从约束的规矩,海外好像是一个新天地。不管是未婚大龄男女,还是刚出校门的青年,都或许会找到远离父母生活的自由之乐,没有“逼婚”的压力,没有对就业的唠叨,没有因生活习惯差异产生的矛盾等等。   可是不可否认,时间和空间把我们和父母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了。生活在外,我们习惯了“报喜不报忧”,有了困难,有了心事,不是去找父母,而是身边的朋友。到最后,你发现和你有共同语言的人,是闺密,是老友,是知己,却不是最亲的父母。年龄隔代的差距,不同的生活背景,又因为这空间的遥远,使得和父母的沟通越来越趋于程序化。这亲情之憾,是不是一个自由在外生活的代价之一?   朋友琳每年回家探亲必尽量争取可以呆足一个月,哪怕和父母没什么话说,哪怕最后自己呆到很无聊。独立勤奋的她,10多年一直在外独自闯荡。大事小事都自己搞定,父母之间的交流就是问问好,报报平安。多年埋头于自己的事业,在她忙碌的日程里,从不曾细细观察,不曾深深留意,时间流逝,父母真的就已经老了,从过去精神焕发的壮年,到了需要你扶持需要你照顾的苍老之岁。她忽然意识到,这么多年来她未曾好好和父母拉拉家常,分享她成长的乐趣和苦痛。她也未曾去了解父母的真正心境,父母的担忧,父母的喜乐。而同时,父母养老的问题也突然的摆在了面前,人在海外,她不知道如何选择去留。   古话常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想起我一位校友Hilary,硕士毕业后因为舍不下父母,她选择了回国工作,但英国却从此成了她的思念。她深深喜欢这里,希望可以多停留,多品味这丰富的异国文化,可是她更不忍远离父母。而对于那些仍在海外拼搏的你我呢?此中滋味,谁能说清。或许一路走来,走多远就有多少牵挂,停留在你我出发的地方。 之二: 朋友篇   入冬来到处奔忙荒废了太多时间,我决定圣诞期间闭关,安心看点书做点功课。   起初日子倒也过得很有滋味,窝在郊外朋友的房子里,看厚厚的大部头,做笔记,甚至开始一笔一画练字。天黑得早,屋里温暖明亮,晚上再看看收藏的长篇电影,都是些平时不会碰的沉闷的经典老片,反正冬日时光悠长,我就一部部接着看。就这样足不出户,没有party,没有大餐,没有笙歌狂欢,我一个人安静的冬日圣诞假期倒也另有味道。   节日有时候像个癔症,它会突然跳出来提醒你点什么例行公事的内容,比如该去见见朋友,该热闹一番,至少该有彼此的节日问候,不然显得毫不合时宜。直到圣诞节当天,我看着安静的手机,空空的email,陡然生纳闷,以至凄凉:怎么没有一个节日问候,或者party邀约?人就是这样,你可能会拒绝这个邀请,但它如果缺失,说明你被遗忘,也说明你做人太差了——很冷酷实在的事实。   接下来再戏剧化的是,我居然悄悄的病了。从上火、喉咙疼到重感冒,绵延长达一周多,在这个举家欢庆,人人party的时候,我就猫在房子里,一天又一天,和阴冷的英格兰冬天,和驱之不去的体虚做斗争。熬不下去的时候,我很想发出点求助,店铺关门,天雨阴冷,让朋友送点吃喝,药品什么的。可是放眼望去,我可以好意思去麻烦哪一位呢?   谁是你朋友?就这样,我原本计划好的很远离尘世很文艺的假日,又因为这些戏剧化的情节和小愁绪把我拉回了现世。我也在戚戚哀哀病痛中反省,海漂这几年,我都怎么经营朋友圈子了,我到底有几个朋友?   朋友好像是多的,工作的、娱乐的、各种场合认识的,加起来不算少了,要说认识的人几十号应该是有吧。可是,到底有多少算是好朋友呢?我至今最好的朋友还是在国内,因为彼此一起经历了好多事,多年的交情,年岁流转,越发坚固。如果让我把这个标准拿出来放在海外,惭愧的很,我想我还真没有多少称得上好朋友的朋友。   我刚刚从国内回来,在享受和旧日好友们一起彻头彻尾的狂欢娱乐之下,总有一种肝胆相照的感动。在国内你可以随时叫几个朋友出来帮你解围、买单、急救、开车,whatever,你肯定很好意思而且不担心厚脸皮。这样的朋友,你在海外有么?恐怕极少,海外的我们,都谨慎的活着,连交情也都是谨慎的,生怕要求过份了让人难堪,也生怕去踩这个雷区,以后朋友都难得做。毕竟,你我都是过客,投缘姑且聚一场,还不知道明日散不散。又毕竟,你我相识不长,交往不深,谈何去麻烦人家呢?   你可能不是这样,你可能拥有好几个掏心掏肺的朋友。但,我就是这样,谨慎的、不过份的,把自己束缚在规范的交友之内,不痛不痒,来去随意。我并非一直是如此的。我想我过去像个傻大妞,曾经没心没肺的直白和热忱,而如今像看淡人情冷暖似的把自己包裹起来,这样的我确也并不快乐。我给了自己一双冷眼,看海外的一切人情来往,热热闹闹,但却是单薄乏味,有些异乡取暖的凉意,但却不知道有多少漂浮的诚意。   我想病的大概是我吧。   这种心态也和经历有关。刚到伦敦工作的时候,我那资深海外青年上司常说,什么是朋友?朋友也要有事儿(他指商业项目合作)才能维系。不然,谁有空天天跟你谈情说谊。我当时傻愣愣的从来没明白过来:生意是生意,朋友是朋友,评什么不能清清淡淡的交朋友,愉快的喝酒聊天扯谈啊。我也丝毫不领会似的,天天往外跑,仗着无知和热情,也结交了不少朋友或说熟人,哪怕因公事合作相识,谈得来一样私底下可以做朋友,也有好几位因此相交至今。   他的话如今回想起来虽然直白但不乏真实,也只有他们这样在海外打拼多年才体会到这份海外友情的根基虚弱。来来去去,一拨又一拨的人,出国,回国,大家在海外相识一场也就是碰巧的缘分,今天走的,明天离开的,不计其数,拿什么来稳固你我的友谊呢?更残酷的是,若留在这岛上,你我都是要生存的,若碰巧在同一个行业同一间公司,明争暗斗背后使坏等等并不稀奇。   也就是在伦敦工作期间,我大概经历了此生印象最深的职场斗争。虽然自恃在国内工作多年,世面也见了不少,可是在海外这样一个狭窄的求生岛上,一切斗争都已然多重升级,我丝毫没有准备,在满怀天真的、在要与他人好好共事、和睦相处的时候,我狠狠的摔了下来。   友情也盘点此后的几年,我辞职,再就业,自由职业,读书,恋爱,分手,世事兜兜转转,人情来来去去,内心的天真怕似已经不在了,早被时光消磨钝厚。我看到在海外这块奇特的土壤上,以生存为目的的光圈之下,形形色色的人使出各类招数,我看到彼此的不容易,我也看到彼此的戒心。所以,谁会是你朋友,谁会能长久做朋友,一时之下,很难分辨出来。也由此,失去了很多交朋友的机会。   人在微时,容易看到生活的本质。人在低处,会有很多深的反思。人在病中,无法入睡的时候,大概也会思索。我们在生活给予的疼痛中,看清很多本来的面貌,正如我反思我的海外朋友关系一样。   我想你我都需要朋友。不管是抱团取暖也好,还是逢场热闹一番。而真正的好朋友,也许就在这这样的场合结识,相交,谈心,经岁月打磨,友情日久弥新。   闪回两个镜头圣诞前参加一朋友家house warming party,结束后我和一朋友一起回家。我们自初到伦敦时就相识,算有好几年了,尔后各自为生计忙着,偶尔电话联络,但也不见得情感有多浓厚。她一直在站台陪我等到了公车,才转身离开。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很温暖。已然是午夜,冷清的街市,散落的人群,异国隆重的节日即将来临,家家也将欢庆,但也和你没有什么关系。可是,此刻,还有朋友,在寒冷的冬日午夜里,陪你一起等公车。我们一起聊着过去,说着生活的不愉快,又彼此鼓励。这个夜晚的镜头一直留在我记忆里,让我在这个荒凉节日中,存有温情。   另一个朋友,我们并不太熟,偶尔圈里聚会聊几句。这次碰巧我们同时生病了。在病榻上煎熬的时候,我们短信互相安慰,分享抗病药方,另倒各类八卦苦水,估计已经把各自的底都翻出来了(这些话,若是在平时,你大概要和相交很深的朋友才吐得出来的)。一场病下来,我们已然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寂静冷清深夜里,头疼发烧睡不着的两个女人,靠短信取暖,驱赶疼痛,然后成为了好友。这样的交友方式想起来奇特,但也许要走进一个人的心里,成为朋友,靠的就是一点契机,和很多的诚意。   我忽然很想在下一个圣诞期间像英国人一样给朋友们写卡片,虽然我过去一向不喜欢这些烦琐礼节。我忽然觉得在年终的时候,给每一个朋友真诚的写上几句话,送上祝福和问候,是件很美好的事。年终到了,也盘点一下和朋友间一起经历的事,想想那些欢乐的片段,一张卡片递出的是一份惦念和心意。情来情往,需要真诚付出维系,也需要一个真诚的问候和表白。
549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情网(上)__网缘 (3)
热度 13 xinsheng 2012-12-7 11:01
网缘(3) 亚兰天生丽质,从十五六岁起就招蜂引蝶,她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抵挡纷繁而来的攻势。像她这样的女孩子不大容易坠入情网,因为她经历的 “ 诱惑 ” 太多,从而使她的抵抗力大大增强了。 在医学院读书时亚兰觉得可能爱上了一位风流倜傥 的男同学,她为他的频频献媚窃喜,也被他写给她的情诗感动。但有一次在她跟他一起看电影回来的路上,他情不自禁地要拥吻她,她却本能地把他推开,身体的抗拒使她知道她并不爱他。 再后来实习的时候,亚兰在病房里邂逅了周平。因为周平的父亲从美国回来看病,在亚兰实习的病房里住院,亚兰经常碰到来医院照料父亲的周平。周平长得高高大大,说话爽朗真诚,亚兰对他很有好感。 在周平父亲出院前的一个周末,他们父子请亚兰吃饭。饭后亚兰说她跟女同学约好了要去学校大礼堂跳舞,想提早回去。周平问了一句可不可以跟她一起去,亚兰也就答应了。事实上,那时亚兰挺欣赏周平的孝顺,也有点喜欢周平的健硕和阳光,两人就一起去了学校大礼堂。 人 高马大的周平其实完全不会跳舞,也跟不上音乐节奏。好在亚兰舞技高超,能把周平带起来。一曲一曲的圆舞曲下来,两人亲近了许多。舞着舞着,周平越靠越近, 已然把亚兰拥抱在怀里。亚兰也许是陶醉在舞曲里,也许是迷失在周平的怀抱里,开始还半推半就,后来就有点情不自禁地靠在周平宽阔的肩膀上。在舞场比较晦暗 的一角,周平突然板起亚兰的脸,深深地吻住了亚 兰。这是亚兰的初吻,她有些惊慌失措,但也确实蚀骨销魂,一阵阵酥麻上来,让她也情不自禁地回应他的热烈的吻。。。 圆舞曲还在回旋,周围的人群还在舞动,他们俩却自成天地,一直吻到喘不过气才分开,亚兰满眼含春,与周平相视而笑,心里却像揣了一只兔子,狂跳不已。。。 几天后周平回了美国,他们开始了电话传情。其实每次电话都很简短。尽管亚兰希望有更多的交流,但电话费很贵,也只好作罢。再过不久,周平提出结婚。亚兰觉得自己是爱周平的,同时考虑到以后出国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也就同意了。当时同学们都羡慕她可以走捷径出国。 婚后两个孩子接踵而至,让亚兰难以招架。她对周平渐渐失望,周平虽然心灵手巧,但不是读书的料,因此高中一毕业就工作了。因文化程度的限制,他根本没有好的前途,一直在一家华人超市里当司机, $13/ 小时的工资经年不变。亚兰自己也只好到别的超市打工挣取 $5/ 小时的工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改变家庭生活质量,只有靠亚兰艰苦奋斗来打开一条生路。 周平对亚兰倒是言听计从,心甘情愿地把不多的工资全部交给亚兰。亚兰精打细算,除了养家糊口竟还能攒下上研究生的学费,便读取了亚兰一直向往的计算机硕士。 亚兰以为进了华尔街,经济条件好起来,自己实现了房子车子的美国梦,一切就会很满足很开心,哪想到现在更觉得自己贫寒,因而也更觉得丈夫没钱又低能。岁月蹉跎,当年阳光男孩的周平不再,亚兰的激情不再,婚姻之痒却悄悄来临。 亚兰的烦恼无处诉说,写网络博文就成了她最好的发泄出口。 亚兰的博文涉及面颇广,有人生感悟、往事追忆、日常生活的点滴记录、生活和婚姻烦恼的诉说。题材有散文、诗歌、小说、影评、书评、论说文。亚兰是个能干又有生活情趣的人,她的摄影技巧也相当不错,她的风景花卉及室内摆设照片,更是赢得众多主妇宅男们的热捧。 时 间不长,亚兰就成了珍珠湾的活跃分子之一,跟她打招呼发悄悄话的人甚众。她注意到一个叫苏岩的人几乎天天访问她的主页,却从没留下过只言片语。亚兰有点好 奇,就回访他的主页,发现他偶尔有短文发表,数量很少但质量颇高,能看出此人文字功夫很地道,但看不出性格爱好。亚兰本来也不太跟网友交流,也就任由苏岩 天天到访,却没有任何交流达一年之久。 直到有一天,亚兰发了一篇关于外嫁女的文 章,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很多男网民都在指责外嫁女为了绿卡嫁老外,甚至有人谩骂外嫁女卖国且不要脸。亚兰虽然嫁老中,说穿了也是外嫁,不由动了真气,在网 上跟攻击者打得天昏地暗,不可开交。无奈对方人多势众,亚兰心力交瘁,穷于应付。。。这时,苏岩出来为她据理力争,调停一切,也平息了纷争。 亚兰心里不禁有点感激苏岩,也打破了她从不主动给男网友打招呼发悄悄话的惯例, 给苏岩发了一个算是热情洋溢的感谢和问候的悄悄话。谁曾想,他们的互动由此一发而不可收 , 他们言来语去是那么投缘,怀才不遇又使他们惺惺相惜,每次交谈都是那么心意相通,如逢甘霖,如沐春风。。。 想到这,亚兰从椅子上坐直了,再次进入珍珠湾,再次把鼠标停留在苏岩的 ID 上, 手指却终究悬着没有点击下去。。。
个人分类: 《情网》|10256 次阅读|30 个评论
分享 赵小兰父亲向哈佛捐4千万
热度 30 蓝天绿地 2012-10-13 17:01
和我们中国成万上亿的母亲一样, 朱木兰是一位平凡与伟大母亲 。 尽管 你我 没有钱捐出去来留下父母的名字, 没有 显赫的地位, 没有 金山银山滚滚来的商社, 但是请记住 你我的父母更加 伟大因为他们 抚养我们成长的漫漫长路更加艰辛 ! 这才是我贴此文是想表达的。 不管用什么名义,华裔名字捐赠都会帮助提高华人地位,改善华人形象。所以值得高兴 ! zt侨报 赵锡成捐哈佛4000万元 建培训中心及华裔学生奖学金 【侨报特约记者李强波士顿报道】10月12日下午,位于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商学院克雷斯基(Kresge)大厅里,近百位政要嘉宾云集,哈佛大学在此隆重举行接受赵锡成博士曁家族基金会4000万元捐赠仪式。 现任美国福茂集团董事长的赵锡成驰骋美国航运界数十载,成就斐然。曾获颁第62届“奥尔杰(Horatio Alger)杰出美国人”奖,被誉为华裔航运巨子。 据悉,此次赵锡成向哈佛大学捐献的4000万元,将分两部分使用,其中3500万元将用于在哈佛商学院兴建一座以赵锡成已故妻子命名的新型高级管理培训设施——“赵朱木兰中心”,其余500万元将用于设置“朱木兰及赵锡成家族奖学基金”,专门资助获奖华裔学生。 赵锡成在捐赠仪式前的声明中称:“在木兰回归主恩怀抱前,我们共同度过了60个美好和难忘的春秋。在我们携手共度的人生岁月中,木兰给予我无条件的爱、信任和坚定信心;我永远感激木兰坚定不移地支持我们的梦想及所付出的努力,并在生命中任何阶段所给予我的鼓励。因为木兰毕尽其生致力追求并推动优质敎育及强化中美文化交流,充分符合及展现了哈佛大学崇尙学习的敎育精神。因此,本人谨借此捐献纪念爱妻曁知音朱木兰女士并聊表对她无尽的思念及敬意”。 哈佛商学院院长诺利亚(Nitin Nohria)敎授在捐赠仪式上致词说:“赵氏家族是对美国梦的最好诠释和体现。这份厚礼别具深意之处,是它背后赵氏家族的故事。他们移民到美国后重建生活,并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充分展现了赵博士及夫人的果敢与坚毅。” 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Drew Faust)敎授说:“赵氏家族坚定地致力于为更多的学子进入哈佛大学创造机会,并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工商界领袖建立一个温馨的进修环境。今年是哈佛商学院第一位女性学生毕业50周年,而这份捐款用以建造以赵氏家族杰出女性命名的硏究中心,非常有意义。” 波士顿市长曼宁诺的发言颇具幽默感,他指出,哈佛大学在波士顿所占的地盘已经超过了在剑桥市的地盘,哈佛商学院建造新楼都需要经过他的审批。他指出,波士顿是一座移民城市,而华人是波士顿第二大少数族裔。 “赵家的成功也是移民在美国成功的典范。谢谢,谢谢,谢谢。”与会者也随着市长的连声道谢鼓起掌来。 曾于2001年至2009连续两届担任美国劳工部长,并为美国史上第一位被任命为总统内阁成员的美籍亚裔女性赵小兰,当天代表父亲赵锡成致词时表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母亲总是向我们强调,我们担负着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责任,而且要对人仁慈慷慨。” 据悉,该中心将成为每年一万多名进入哈佛商学院学生及企业界主管进修的门户,同时作为活动中心,成为增进进修学员与敎师、硕士班及博士班学生间相互联系和交流互动的场所。 新大楼将由著名的Goody Clancy建筑师事务所负责设计,该中心将取代克雷斯基(Kresge)大厅目前所在的位置。哈佛商学院规划于2014年为该中心破土奠基 。
11669 次阅读|21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看重薄熙来的父亲薄一波:首次见面谈了八个小时 !!
zjx 2012-10-7 03:21
薄一波是在五六年前才认识毛泽东的。那是1943年11月……这次薄一波与毛泽东见面,两人谈了整整八个小时,双方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周恩来与薄一波 原载《国务院24部委组建实录》,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薄一波是在五六年前才认识毛泽东的。那是1943年11月,时任太岳纵队政委的薄一波到延安参加党的七大预备会。他到达延安的第二天,就意外地被毛泽东派人接到枣园谈话。他进门时,毛泽东握着他的手说:你就是薄一波同志? “主席,我就是。”薄一波回答。 毛泽东说:“如履薄冰,如履薄冰!” 坐下后,两人像聊天似地随意漫谈,薄一波很快就没了拘束。毛泽东从他的“薄”字姓讲了汉朝薄昭的故事,然后对薄一波说:过去对你们的活动不怎么了解。 你们在白区,我们在苏区,消息被国民党封锁了。你的名字还是听刘少奇同志和彭真同志说的。接着,毛泽东又问起薄一波的经历。薄一波回答说:我是大革命时期 入党的,那时还是十多岁的娃娃,不懂什么。当时对马列主义没有什么认识,就凭一股热情,认定只有革命才有出路。 毛泽东笑了笑说:我们的革命,开始就是一批普通的年轻人搞起来的嘛。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也是什么都信过,小时候还同母亲一起到南岳去拜过佛,后来才信了马克思主义。 这次薄一波与毛泽东见面,两人谈了整整八个小时,双方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5年春夏之交,党的七大在延安隆重举行。在酝酿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名单时,薄一波被提名为候补中央委员候选人。但有人提出薄一波是从监狱出 来的(1931年薄一波因地下工作被捕入狱,于1936年才出狱),当候补中央委员不合适,找周恩来和刘少奇反映意见。刘少奇向毛泽东报告此事。毛泽东 说:薄一波为什么不可以当正式中央委员?提候选中央委员就不妥。毛泽东的意见在选举前向各代表团进行了传达。于是,在党的七大上,薄一波顺利当选为中央委 员,属于最年轻的中央委员。后来,薄一波经常对人说:我37岁顺利地当选为中央委员,完全是毛主席的支持。 党的七大结束后,薄一波被毛泽东和党中央调任晋冀鲁豫中央局副书记、晋冀鲁豫军区副政委。1948年,党中央决定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大解放区合并, 组成统一的华北解放区,成立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华北局由刘少奇兼任第一书记,薄一波、聂荣臻任第二、三书记。刘少奇对薄一波说:我挂个名,工作还是由 你来做。结果,薄一波以第二书记身份主持华北局工作,并担任华北军区政委、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年底,毛泽东决定把接管平津的任务交给华北局,并决定北平 解放后由薄一波先行去北平,为党中央机关进驻北平打前站。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第三天,薄一波就率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进驻了北平城。 这次毛泽东点将,又把薄一波推向了新的工作岗位。不久,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通知薄一波列席中央书记处会议。薄一波开始了他的财政工作生涯。 这时薄一波还负责接收平津工作。不久,他给党中央写了《平、津财经情况报告》,其中列举了目前两市的财经困难。4月,他又给毛泽东写了一个报告,列举 了平、津工业生产中的诸多问题,如城乡交换阻隔、外贸断绝、原料匮乏、产品滞销、通货膨胀等等,另外,他还提出在工作中没有处理好公私、劳资等关系,也是 突出存在的问题,如“工人、店员误认为我们允许分厂、分店,进行清算斗争。天津解放一个月内,曾发生53次清算斗争”,“资本家脑子里有三怕:一怕清算, 二怕共产党只管工人利益,三怕以后工人管不住,无法生产。”因此,他们抱着消极等待、观望的态度,甚至跑去香港。薄一波在报告中说:这种情况必须迅速扭 转。向工人、干部和资本家阐明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下来的城市政策,澄清工人中的模糊认识,消除民族资本家存在的疑惧心理。毛泽东阅看报告后,认为这项工作刻 不容缓,决定刘少奇到天津去进行调研。4月上旬的一天,刘少奇来到华北局机关,对薄一波说:一波,我来向你报到,去天津巡视工作。 薄一波说:你是中央领导,该上哪就上哪,何必来告诉我。 刘少奇回答:按组织原则,应该这样做。我在天津的活动,一般情况由天津市委向华北局报告,有些重要问题由你向中央和毛主席报告。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也由你向我转达。 随后,刘少奇的工作多由薄一波向毛泽东和党中央汇报了。 6月,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成立了政协筹备会常委会,起草《共同纲领》,拟定政府方案,全面筹建新中国。薄一波被毛泽东指定为新政协筹备会党组干事会成员,参与起草《共同纲领》,并协助周恩来以华北人民政府为基础组建中央人民政府各部委。 7月10日,中央书记处正式决定组织新政协筹备会党组干事会及常委会。薄一波被指定为党组干事会成员,和陈云一起,分工负责联系财经方面各单位中的党员,并领导中财委工作。 中央财政经济工作部和华北财政经济委员会一起合并组建中财委,组建工作很快完成。在中财委中,陈云抓大政方针,薄一波辅助决策和做具体工作。这时,南 京、上海等地已经解放,但全国的财经形势十分严峻。中财委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稳定金融和物价,他们紧紧抓住“两白一黑”(即大米、纱布、煤炭)这个关 键,与投机分子进行较量。经过艰苦的几个月工作,勒住了通胀这匹脱缰的野马,打赢了银元之战、米粮之战,煞住了涨价歪风。后来,毛泽东高度评价这场稳定金 融和平抑物价的战斗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8月20曰,周恩来召集新政协筹备会的党组干事开会,进行具体分工,周恩来、林伯渠、李维汉、齐燕铭负责党 派工作;陈云、薄一波负责财经工作;董必武、陈绍禹负责政法工作;聂荣臻、叶剑英、罗瑞卿负责军事工作;胡乔木、徐冰、周扬、钱俊瑞、廖承志负责文教工 作;李立三、蔡畅、冯文彬负责工青妇工作;连贯、杨静仁负责农民和民族工作。筹建新中国的工作由此全面铺开了。 在成立中财委时,陈云就确定它是一临时性的机构,受中央军委领导。而财政部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因此新中国成立时,必须组建一个财政部主管全国财政工作,为此,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由薄一波负责组建财政部并出任部长。
5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的日子是这样甜起来的(一)
热度 17 四合院的闲人 2012-7-11 15:16
中国的日子是这样甜起来的(一)
中国的日子是这样甜起来的(一) ——给海外华人一点感知 受Roaming文章的感召,我把这篇文再次发来,丰富湾里的生活吧。 对于亲身经历并积极参与这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人们,自身的感受绝非几句话能表述清楚,以个人的角度观察描述身边发生的事情及体会二三,也许给长期在海外生活的华人朋友增加一点点感知。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北京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今天的眼光看都是不同寻常的划时代的会议。邓小平同志成为党中央的核心,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成为中国前进重点。三十多年后的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十三亿大国 GDP 达到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步入小康 …… 。全世界都在好奇:制度不同的中国是怎么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又是怎样发展和腾飞的? 这让我回想三十二年前,父亲的一次工作调动竟与中国的腾飞息息相关。 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父亲虽被“解放”,但一直没有恢复工作。在党校学习后,同年末被派往一座沿海城市特区任职。临行时,父亲的一席话记忆犹新:当被问到,“ 对中央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否拥护?是否支持改革开放?”时,曾为军人、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尽枪林弹雨考验,为建设新中国和开发建设大庆油田竭尽全力的父亲,没有含糊。他的回答坚定而果断:拥护并执行。新中国正是这一代坚定的革命者建设者支撑起来的,不管遇到多少挫折困苦,他们所具有责任感使命感,开创了新的时代。 那时,特区是什么?改革开放是什么样子?中国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都不清楚。但是有一点很清楚并且别无选择:信赖和依靠党,坚定地往前走,光明就在前面。 文革后的那个沿海城市,一切都在百废待发,加之敌特活动频繁,工作难度可想而知。那年我去探亲,市中心竟发生了爆炸案。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里的乘客包括作案人死伤不少。父亲的秘书后来对我说:太吓人了,附近的墙壁上都粘着人的碎片,可你父亲却镇定自若。那时我才知道,父亲的工作充满危险及复杂矛盾的困难中,多年不用的手枪又回到他身边。 当我再次来这个沿海城市时,它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经贸的发展呈现兴旺景象,较之以前平静安全且更加美丽。行走在细雨中的城市街道,清晨热闹的早市、林立的商店、华丽的宾馆及正在兴建的场所,感受到这个城市滚动着的一种朝气和活力。尽管父亲很少谈及工作,但我看得出,他对这个城市倾注了全部心血。每天清晨到附近的早市 , 了解蔬菜肉类的价格,和小商贩或者农民们聊聊,这是上班前的第一项工作。作为一任地方官,父亲的使命是让老百姓安定让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个人分类: 家园|9835 次阅读|38 个评论
分享 父亲二三事
他乡异客 2012-6-24 15:08
父亲二三事 每当我看到罗中立的这幅著名的油画,就不由地想起我的父亲。 父亲今年八十有二,身体还算硬朗,除了年轻时就得的高血压外,进入老年后又先后作了疝气、白内障手术。由于小脑萎缩,一条腿已不好使唤了,不得不拄个拐杖。 父亲十七岁按流行的说法就参加了革命,父亲说:把脑袋别在了裤腰带上。后来进了兵工厂,再后来当了一个大军工厂的厂长 一直干到离休。 父亲年轻时曾去苏联学习过工作很忙,很少和我们交流,只是吃饭时大家聚一聚,然后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父亲对我们的学习抓得很紧,上小学时,每个星期六晚上都检查我们一周的学习情况。最绝的是他检查课文生字,会找来张纸抠个洞,随机罩在课文中的他认为难的字上叫你认,为此我没少挨把掌。挨巴掌归挨巴掌,但我仍是我们兄妹三人中学习最好的,这从我们担任的“职务”中就能看出来:妹妹是小组长,哥哥是学习委员,而我却是班长并且一直当到走向社会。 文革中父亲也受到了冲击,两派的广播中命令父亲参见批斗会一场接着一场,看到有人当场冲上台打父亲的耳光,我心如刀绞。晚上我问父亲:那人是谁?他为什么要打你?父亲说:那人是因犯错误被组织处理而泄私愤。 后来“造反派”把“走资派”们集中起来办“学习班”,一个星期才允许家人探视一次。那时我们就会包父亲最爱吃的饺子给他送去。一次父亲叫送一百六十元钱过去,托人买了台刚出的“牡丹”牌晶体管收音机,从此“现代革命京剧”伴随着父亲这个老京戏迷,度过了那段难忘的时光。那台收音机父亲一直舍不得丢掉,一直保存到现在。
个人分类: 忆海拾贝|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讲点我父亲的故事吧
热度 17 人間的盒子 2012-6-17 02:34
(搬篇写父亲的文过来凑凑热闹,是很多年前写的,看过的请绕道哈。) 写于 2007-06-16 我父亲是军人出身,军人的思维,军人的性格。表现出来的缺点就是主观,但好在他为人公正真诚,大家好象都挺接受他的。 他对人的要求常常莫明其妙,从小我们做什么事他都用有没有"意义"来衡量,可他自己呢,我们后来学会问他,"那你抽烟有什么意义么",总算把他打住了。说到他抽烟,真是他的一个软档,记得有一次我们问他,这香烟到底什么味道啊?他反问我们,那你们说饭是什么味道么,当我们说饭是饭味道时,他自然回答香烟就是香烟味道啦,他就是喜欢,这时候就真的没有什么意义不意义了。又是人命天定吧,他那么多年主观客观各种原因想戒烟都没戒掉,那年我生儿子时,他和我妈妈一起来美国,回去后竟再也不抽烟了,真是神。 不管是父亲在外往家里写信还是在家给我们在外面的人写信,他的口气从来都是,"注意以下几点,1234567。",我现在无法想起他的任何一封信里的任何内容,只记得这种口气。他对我们几个孩子从来都是莫明其妙地号称严格要求,弟弟因打抱不平而被学校记过,他还感谢学校的严肃处理,学校看他这态度,倒反而过一个学期就取消处理了;妹妹住校读书时,在宿舍烧信火没熄灭,烧到了别人的东西,人家趁机高价索赔,他竟也说应该,说要想到完全可能有更坏的后果,为了记住教训等等;我算从来没事可惹的了,读书好,对同学热心,老师从来都讲不出我什么毛病来,可有次在评语上竟然写"希望更加要求上进,把同学团结在团支部的周围",我一看气得要死,我连团员都不是,谁给我的任务把同学团结到团支部的周围啊?我父亲看好则留言说"感谢老师,希望今后更加严格要求",真是拿他没办法啦。 真说起来,在家里最让父亲无可奈何的人应该算我了。好在我算本分的,自己能管好自己,时间长了他也就随便我了,还真常让弟弟妹妹羡慕呢。我也不是从不惹事,记得中学里就有一次因不肯写一篇文章让老师几次来家里找家长,当时老师让写一篇主题是"近墨者黑"的文章,我不同意那种观点,坚决不写,老师可能认为和家长谈是每个学生都怕的事吧,没想到就我例外,我还帮着老师安排父亲在家的时间。让他们谈好了,我认为不同意的就是不写,最后还是老师让步,换了个题目让我写。那件事让老师对我印象很深,当然也加上别的因素,后来这老师正好教我的一个邻居,竟在班里常夸奖我,是有一次他们找废纸擦窗时那老师看到我的考卷告诉他们的,我邻居才知道她常在说的就是我。 我父亲是个一本正经的典型的党员干部试的人,记得我们考大学时录取率比较低,他到临考前竟跟我说"如考不上,也要为别人比你更好而高兴",我就差点没被他说得考试失常了。还有我工作后,第一次跟单位出国考察,那时公派出国还是很紧俏的一件事情,当我告诉他后他的反应则是,"出去开开眼界,回来更好工作",真的连我单位里的头都没那样跟我说过。他自己单位里小青年出国,他竟让人家不准请客不准发糖,还得意洋洋地回家来说人家听他的话,我想人家不想跟他叫真就是了。 他现在离休后好象想明白了很多,也好,就让他尽情享用党给他的好处吧。
个人分类: 老爸老妈|2648 次阅读|5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11-22 02:59 , Processed in 0.055943 second(s), 24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