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文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在美国也可以教育出这样的孩子
热度 13 faraway 2012-9-26 09:01
Faraway: 多年前看过台湾作家刘墉如何教育儿子的文章,两件事印象深刻。一是,儿子上高中时不好好学习,成绩不好,刘墉用激将法,对儿子说,期末考试你要是得零分我就重奖你。细节我忘了,结果儿子为了不答对,就下功夫研究每一个问题,结果期末考试都对了,我当时就想,这招也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孩子。第二件事,一次他领儿子去大陆,在长城,儿子感慨道,原来有这么多的人说中文,说爸爸逼我学的语言。他的儿子长在美国,哈佛毕业。刘墉对儿子的教育方式还是蛮中国式的,父子之间也常有冲突,不过到目前为止,他对儿子的教育还是成功的。下面是刘墉的儿子--刘轩自己写的一篇文章,中文的,不愧是文学家的儿子。 要过得像人,而不是像个机器人(刘轩新作) 【DJ、作家、主持人,同时也是台湾知名作家刘墉之子,顶着多种头衔的刘轩,总和音乐、写作脱离不了关系。虽然拥有哈佛大学教育硕士与心理学博士班的高学历,但在国小时刘轩却是个写程式高手,更透露如果后来没有放弃的话,现在的他可能是一名电脑工程师。总是大胆拥抱科技新品的刘轩,除了用过大家耳熟能详的装置外,还用过许多早已绝版,只活在科技史里的产品。直到现在他仍常思考科技与人的关系,他认为最终只有善用科技传递人味,这才是科技进步最大的意义。】 小时候我是独生子,直到16岁我妹才出生,在寂寞的童年下,电脑就是我的玩伴。 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玩电脑,一开始是为了自学写程式,然后就爱上了。我还记得写的第一个程式,是可以在萤幕上一直写Hello,最后把萤幕填满。第一部电脑我记得很清楚是Commodore Vic 20 (编按:于1980年上市,是全球第一款销售超过百万部的电脑) ,它在那时候有非常了不起的8K RAM,不是8M喔(大笑)。 那时也没有储存的东西,程式写好要录到cassette上,因为国小没钱买,所以每次写完程式要用手抄下来,下次电脑开启时再重新输入,我打字的功夫就是这样练出来的(笑)。虽然学校也有一些初级电脑班,但那时我已经远远超过同学们了。 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就写了一个很难的程式,整个程式印出来大概有20页,密密麻麻的,还在纽约的比赛得了第二名。我也用过BASIC写游戏,可惜转成C++的时候,我就停了,现在觉得满遗憾,如果继续学下去的话,说不定现在就不做音乐了,变成电脑工程师。 我从来没有怕过电脑,我觉得它是一个很听话的玩具,输什么指令就会出现什么,程式没写好不能怪电脑,只能怪自己,所以它也训练了我很多的逻辑思考。 我对科技产品的接受度很高。我是很早期的苹果用户,从Apple II一直到iPad,几乎苹果有多老,我就用多久。但同时我也用PC,我从DOS开始,用到Windows XP时真的是王(笑),音乐界的朋友电脑有问题,我都可以帮他们解决。我连Amiga (编按:于1985年上市的经典电脑品牌) 和NeXT (编按:贾伯斯离开苹果后创立的电脑公司) 都用过。 我也是Facebook非常早期的使用者。因为Facebook创办人是哈佛毕业的,电影《社群网战》有一幕说,当初佐克柏写好程式,交给艾德华多,让他先给凤凰俱乐部里的人用,从那30几个会员扩散开来,整个Facebook就是从这边开始。我以前就是凤凰俱乐部的会员,那30几人传出去的第二波我就收到邀请函。 但我注册帐号后大概一、两年都没有再碰,因为那时我已经毕业,但Facebook还是非常校园的样子。当时会觉得里面是一群小朋友,后来再回去用才发现:哇!怎么每个人都在用Facebook。后来也开了粉丝团,最近粉丝人数刚破5万人。 但年岁越大反而接受度越低,以前东西不work,我会想办法骇客它,现在不work就换下一个。像我App下载不多,我最喜欢看大家整理出来的Top 10,再把前五名下载下来,直接找出最符合需求的App,跟以前玩电脑的方式完全不一样。 科技回归人味才有力量 最近我才跟姚谦老师聊天,因为他写了一本书,然后附上一片CD,里面录的声音非常单纯,就是一个人跟一把吉他。他说因为现在电脑太万能了,我们要回归到真的跟大地和人有接触的东西,从人发出来的声音才有感染力,这点我非常同意。 像我之前写的书里面,有一篇〈21世纪的春节〉,引起满大回响。我讲到大家过年没有在给红包,有次我爸妈传Skype过来,告诉我今年不给红包了,直接汇到我户头里。刚好爸妈那时也要付一笔钱,我就说那我直接帮你付了,大家就是用这种虚拟现金来回,却少了实际拿到红包的感觉。即使你把10块钱放到红包袋里,但能一起团聚的感觉却非常不一样。 可是在同时,如果你跟你的家人分离两地,像我的外公、外婆住在美国,但他们天天都可以看到孙子、孙女,这就是透过科技达到人味。你怎么透过科技跟家人、亲人、爱人沟通,这才是科技最后带给我们的东西。我们要过得像个人,而不是像个机器人。 10几年前比尔盖兹写过一本书叫《Bu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在那时就形容过未来世界的样子:你想到什么,可以立刻把想法传递给对的人,把众人聚集起来完成一个动作。现在也真的看到了,无论在商业上或政治运动上,像茉莉花革命,这就是让想法(thought)成为行动的力量。 不过同时我们也要反思,当想法变得这么重要时,我们是不是要多花一点时间在思考上?跟科技是不是也要保持某种距离?你花多少时间吸收资讯?又有多少时间反思资讯?而不是被科技绑住,一天到晚爬文、看朋友新的动态??。 即使现在不写程式了,但我还是非常关心这个社群发生的现象,因为这是一个没有办法回转的革命。   (原刊登于台湾《数位时代》)
1004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从钓鱼岛问题所想到的
热度 3 晓亮 2012-9-21 00:55
东京没有怜悯,说的是日本人生性比较冷酷。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可以说这就是日本人认死理办事呆板一个原因。原来有文章描写日本731部队拿活人做实验,日本女护士嘻嘻哈哈杀人,可能这是有事实根据的。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她们好像没有什么人的感情,脑子里只有一根筋,唯命是从,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是在杀人。许多日本人以为钓鱼岛是日本的,因为他们有美国的保护,甚至他们还有一些陈旧的地图,一叶障目。但是,他们却忘记了侵华战争时对中国领土的掠夺。 原来看过一个名叫『杀人游戏』的电影,描述人们签订杀人合同。为了一张合同,人们相互之间残杀,家庭成员也不放过,并且为此而决赛,得出冠亚军。 谁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最为尊贵的,但是现在的人们为了遵守合同,却可以枉杀无辜,把人间的伦理道德置之度外。 什么是违法合同?什么是伦理道德?这是我们和日本人打交道时所必需考虑的。
7638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犯汉必诛2千年后再次被官媒采用
热度 11 岳东晓 2012-9-15 17:19
1994年左右,我接触到一些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对日本人的兽行感到无比震惊。以前虽然知道南京大屠杀,但是没有那么详细的描述,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阶段。看了这些资料之后,我决心向世界揭露日寇的罪行。于是我将这些日寇罪恶的中文资料翻译成英文,向英文读者介绍那段历史(注)。然而,我很快发现,这样做或许会得到某些同情,但可能也会使人们轻视中国。 我意识到,唤醒国人才是更有意义、更为紧迫的事情。 于是我开始撰写一系列中日关系的论文。这些文章完全是按照严谨的科学标准写作,尽量排除主观及感情因素。为此,我做了大量的研究,阅读了很多相关资料。 我的第一篇论文是1995年底完成的《八年抗战与中华民族的觉醒》(下面简称《觉醒》)。 由于国共对于抗战的描述都具有偏颇性,我的方法是从中英文资料中采取其交集作为可靠事实。 在 《 觉醒》 中,我重点介绍了国民革命军在抗战中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通过对国共双方抗战历史的一个 综述, 揭示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 中国人在抗日救亡的战斗 中, 其民族精神从逐渐复苏终于达到了完全的觉醒。 抗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代表着中国文明将重新领导世界的契机。这篇文章发表在明尼苏达大学中国留学生主办的《明华》上,同时也登载在ACT上。 ACT是ALT.CHINESE.TEXT的简称,这是一个USENET新闻组。1995年虽然万维网已经开始出现,但ACT仍然是一个主要的信息交流途径。根据GOOGLE搜索的结果, 《觉醒》发表在ACT的时间是1995年12月11日。当时发的文章里还列出了我在明大计算机系的个人主页。 根据CHINESE.TEXT.UNICODE上1996年一月的一篇帖子,当月SunRise收录了我的两篇文章,其中一篇是《觉醒》,另一篇是1996年1月下旬写的《 日本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贫穷的直接原因》(下面简称《直接原因》)。在 《直接原因》中 ,我结论到 【 日本的侵略与掠 夺是中国贫穷的直接原因。冤有头,债有主。 中国如果要摆脱贫困的状况,则必 须跟日本把一笔经济账算清,把日本所欠的铁债全部讨还。。。 今后十五至二十年内我 国必与日本发生军事上的冲突,彼时的胜负将决定中华民族能否重领世界风云, 还是只能永远作第三世界的弱小国民。 】 觉醒了、原因找到了,但是作为理科人士,光是提出问题是不够的,还应该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我的任务没有完成,还得继续探索、研究。 对于中日关系这么复杂、深远的问题,光靠推理论证是没有说服力的。我必须在历史中追索我们祖先的足迹。当人们看到自己的祖先曾经在逆境中崛起、战胜强大的外敌,就会恢复其民族记忆深处的一些东西,唤醒其基因中刻写的一些沉睡的代码,恢复对自己遗传素质的自信,再造历史的辉煌。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写下了《从汉征匈奴看中日关系》一文。根据CHINESE.TEXT.UNICODE上的记载,这篇文章发布时间是1996年3月10日。 在《从汉征匈奴看中日关系》中我 在描述了卫青、霍去病等人的“绝漠远征”之后,其一.三节的标题非常醒目:“与大汉为敌者死”。该节写道: 【 陈汤将单于人头送到长安,上奏天子: 应把人头悬于京师外国宾馆集中的藁 街,胆敢冒犯强大中国的,距离再远,也必诛杀。于是悬首十日。】 根据GOOGLE GROUPS上的记录,1996年4月4日,我又重贴了这篇文章,并把上面那段话提出来,放在最上面,当做序言。 可以预料,在上个世纪90年代,贴出上面这些话会令很多人战战兢兢。正如我在很多文章中指出,汉人经过满清近三百年种族奴役之后形成的奴性要完全消除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当时,很多网友对于这段“ 与大汉为敌者死”的历史回顾的反应近乎恐惧,被自己祖先的庄严宣誓吓得面如土色。有人质问到:“ 真有必要去翻历史书吗?” 现在回去看那时候的辩论还蛮有意思的。1996年4月16日有一段是跟叶向农的辩论,我写道【 我回顾历史的目的, 是要诸位中国人从我们祖先那吸取智慧勇气与道义的力量, 去做能使未来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事.】 从那以后,很多的人们也开始独立思考。渐渐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陈汤奏折中的话,被越来越多的人引用。今天,“犯汉必诛”似乎已经成为一句网络成语。 1996年9月9 日,我写下《钓鱼岛中日决战》一文(简称《决战》),预测15年后钓鱼岛将成为中日总决战的导火索,并对中国15年内必须完成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进行了分析。《决战》一文在中国外交部论坛等地广为传播。 2012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登出一篇题为《东海浪虽大 中国可打鱼》的文章,其中写道:【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老祖宗的教诲,已化作中国人骨子里的血性和刚强。】 两千多年之后,陈汤的这句话终于再次被中国官方媒体采用。 注:当时跟张纯如有过联系,但我当时并不知道她是谁。1997年她的《Rape of Nanking》发行后,我才想起。
12352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搅汁变搅局】
热度 24 wx1wx2 2012-9-13 21:09
翰山先生: 咱注册珍珠湾是因为读过岳牛人的一些文章。私心是:或可学到些维权知识,得到些启发、帮助。若不是您审查咱,至今不知马甲为何物。 1、注册后是您主动与我联系的 您每发表什么,必来邀请,寻求支持。元老相邀,咱没少拍马献花。但后来发现,您大概太丰满,对咱的作品不屑一顾,咱才懒得拍的。 2、评价毛泽东 您寻求本博支持,以证明翰山正确、岳东晓错误。本博示意:翰山观点类似中央观点但并非翰山研究成果,而岳则不同。本博以为,这个问题,咱不具备评价能力,不能盲目地附和一方去压倒另一方。同时,咱开始奇怪:即便全世界都说翰山正确,也不能把《决定》的作者改为翰山啊。要证明“翰山正确”,不就是要证明天上有天、牛上有牛么。 3、清风风波 岳东晓那句话只是漏了一个副词,显得对女生不够温柔、耐心,女生有理由嚼两句。好个清风硕士,层次就是不一样,始终没作“意气之争"。可翰山您做了啥呢,您煞有介事地寻求本博支持,试图借题发挥。咱开始以为是牛人犯浑,后来看出,是您故意曲解无限上纲,促使清风、岳牛双方难堪、难下台,成就翰山英雄救美的形象。尽管如此,咱仍看作是“牛上牛”情结作怪,于是,咱苦口婆心地呼吁:帅哥应学学宝玉郭靖,推动岳牛高姿态。遗憾的是,人人都冷静了,只有您翰山,唯恐天下不乱、至今乐此不疲,把观点之争、脾气性格差异,塑造成“左派”、“右派”、“汉奸”、“同志”、“敌人”,明目张胆地阻止清风回湾、挑动“穿过军装的"哗变。您说您这用心、这手段,哪有一点点男人味啊? 4、前两天,您回湾。大家由衷高兴、热烈欢迎,谁也没有看不起您。可您,贴了什么呢? (1)第一篇还,评毛议题。还是要岳牛服输、认错。本博以为,让他向中共中央认错您也许可以办到,但让他向您认错,您绝对办不到。本博断定:纵有千错万错,绝不会向您认错,只要是个男人。 (2)第二篇及跟帖,您言无不尽 :“就算是个翰山把这个网站给顶起来,又给搅和了吧! 不过我知道了这个道理,左 比 右 对中国危害更大。我和这些人没有共同语言!我们定义的善良也不一样! 按照这里的定义,好像那个 清风摇翠也是汉奸?! 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左”比右对中国(革命)的危害更大! 在你们这里,老黑鱼,窝头,我,这些穿过军装的反而成了 右派,“汉奸”了 。那些口号喊的最响的,最容易当汉奸!军人不管你喊什么口号,关键看你的抢对准谁。对准敌人,就是同志,对准同志就是敌人!这在战场上一目了然,根本不必用口号来证明自己!” 换句话说: 没有翰山就没有珍珠湾,今天是“ 最后 ”一搅,让你们彻底溃散!----- 您把自己的煽风点火、挑拨离间的搅局嘴脸暴露无遗,这让人觉得您太不会算账了---搅散珍珠湾,固然可以使人白扔几千美元,可您翰山,丢的可是整个人格和全部人性啊! 5、牛上牛情结无可厚非 有道是,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您有很多优点而岳牛有很多缺点谁都无法否认,仅穿过军装这一点,谁都不敢小觑,而岳某人不能及也。不难想象:您翰山,上午推出一半篇像样论文或办成一半件案子,下午即成一头牛上牛、誉满全球。否则,即使功劳高过焦大,也没人觉得你牛气。王立军才干、功劳不在永康之下,年纪轻轻的栽倒于歪门邪道,就是一例。 6、你我人际关系 您的交友目的是“网恋,网恋,。。。,恋出手拉手”,靓妹对您心驰神往便是您的成功,但咱是男的,对您这种王立军式的主,已经做到仁至义尽,再跟您说话就该被怀疑是同志情结作怪了。其次,自古以来,尊称当过兵的人为将军、撑过船的为船长,地球人都知道您却一无所知、疑神疑鬼、费尽心机,可见交流很难。最后,衷心希望你彬彬有礼地离开珍珠湾,堂堂正正地“网恋,网恋,。。。,恋出手拉手 ”。(不离开、别再搅合,估计也没人撵你)
个人分类: 评论|14718 次阅读|48 个评论
分享 奇!美中网冒出一个美人蕉
热度 10 cannaa 2012-9-13 13:16
突然发现美中网横空出世个美人蕉,而且英文拼法也是cannaa。正确的英文应该是“canna”,我用cannaa是想区别他人,或是可以改叫“美人蕉娃”。看来我的网名很好,有人顺手牵羊了。 不过那个美人蕉是个右派,文章以批评中国政府为主。 http://blog.sinovision.net/home.php?mod=spaceuid=165518do=index
个人分类: 瞎侃瞎聊|2474 次阅读|30 个评论
分享 翰山的文章
admin1 2012-8-28 22:45
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
admin1 2012-8-27 21:16
回答楚楚,和“左派”旗手们。 热度 3 已有 57 次阅读 2012-8-27 20:43 | 系统分类: 家园 | 工作者 , 电话 【前注】唉,楚楚啊,楚楚,我真的认为你缺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了。 昨天翰山的确与楚楚通了电话,双方约定不说。没想到她却微博发出,通报荃湾,还说“后来翰山告诉我他原本是打算今日发一言辞激烈的贴的”,何来发文,翰山现在被封,没有发言权。何来激烈,还不是指的是我昨天写的另一篇挺翰山,叙述事实的文章?唉,楚楚啊,。。。 翰山昨天晚上给楚楚打电话,是我建议的。因为我看到,楚楚在文中一直说翰山是她的“有很好私交”的朋友,所以我不希望她再继续“犯错误”,最后导致无颜见她的这个“好朋友”。 其实据我所知,翰山在此之前,跟楚楚没有任何私下互动,甚至没有短消息联系(除了谈“八一“活动之外)。据我对翰山的了解,翰山虽然对她的文字很喜欢,但是对她的许多文章观点内容,并不欣赏或赞同。翰山的眼睛很犀利,而且原则性很强,从来不在别人文章下发违心的议论。所以,楚楚的许多文章,翰山都不去跟,因为,她的有些文章,别说那边厢,五色版以为是岳东晓请来的写手,在翰山眼里,也有一些作秀,和下车伊始,伊利哇啦的感觉,尤其是她评翰山的文章,。。。,唉,不说了。 我想,翰山和她的理念有些许不同,这个网络,不是人们的全部生活,如果你们有私人联系,你就不要单方面在网上披露,看来楚楚还是上网时间太短,对一些网络基本常识知之不多。 幸好一些事情,还不至于太离谱。翰山跟我说,他晚上要发一篇文章,如何发出,是由“睡猫”发的。敬请楚楚,在此之前,不要再发言,以免给自己落下把柄,给他人落下口实。尤其是,如果你要是把翰山当朋友,翰山不希望他的名字再出现在你的文章里。 文章正文: 我可真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累死了。再写最后一篇。翰山上诉陪审团已经开始投票,明天就可以揭晓。就是说,明天你们就可以看到那个小睡猫头啦。我别的不关心,我累死啦!明天让小猫头来跟你们说话。 我还是要为我的朋友翰山说话,因为翰山被无理剥夺发言权。 据 admin 说,封杀翰山,因为有人举报。从回帖看,同意封杀翰山的主要是这几个人: 鱼雷一号, lzh112 : , yuxin_9605 , 蓝天白云 , 楚楚 ,宜修。 这里面有坚定的革命同志(比较激烈的那种),有不明事情背景就发言的,有向翰山发泄私人恩怨的,还有,。。。,自己归类吧。 这里面,楚楚的帖子貌似最为公正,我可以告诉她,她的这篇帖子最没有价值。翰山从小是从作家圈子,新闻从业者圈子里面长大的,在这个领域里呆的时间比楚楚长太多。楚楚犯了一个作家或新闻工作者的大忌,叫做,下车伊始,伊利哇啦,不做调查研究,不了解故事背景,就发言。所以,对她的没有价值的文章,不予评述。 其他人,有人认为翰山跟那个五色版搅和在一起,有人认为翰山在破坏珍珠湾这个第一个华人左派网站的名誉,这只能说你们或者思想太极端,或者别有用心。翰山在网上,做人是一贯的。翰山在哪里,不客气地说,都是左派的一面旗帜。你们在这里叫打日本鬼子,你们穿过军装,守过海防前哨吗?翰山守过!看文章《 战士第二故乡 》。你们在这里叫嚣爱国,你们敢在贝壳村发文谈爱国吗?你们敢给右派上课谈爱国吗?翰山不仅敢,而且做了。 请看: 朗诵:祖国颂 2009.10.1,这是三年前。之后两年的时间,贝壳几乎没有爱过的题材 爱祖国,是一种情操 --- 和小护士《祖国》文 2011.10.27,这是两年之后,翰山再出山(10.11.2011)后的第三篇文章。翰山就是要彰显爱过情操。 我也谈 革命 1012.1.13,你们有人敢在贝壳,那个你们眼里的右派村里谈革命,为中国共产党公开站台吗? 做人要讲基本的道德,酸柚子请进,老A请进 2012.5.13,你们曾有过,把右派同学请来,一个一个批评帮助吗? 我为五毛喝彩 --- 与村姑商榷 2012.6.9,你们敢在那里跟右派同学公开叫板吗? 我看对毛主席的评价 1012.7.19,你们敢在一个所谓右派网站公开赞扬,挺毛泽东吗?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你的所作所为。相煎何急!!! 【后注】翰山明白,现在由于翰山也许可以称鲁莽之举吧(死不认错,是这些酸精英的通病),现在确实给网站带来了震动。翰山(包括他的朋友)从此闭口,不在进行任何评判,包括道德评判,对错评判等。翰山见天晚上开始讲故事。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翰山保证有问必答! 一篇匆匆之作,请帮忙看看有多少错别字?
个人分类: 站务联络|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基辛格会中文吗?伪造者愣头青糊涂
热度 9 岳东晓 2012-8-22 06:41
如果伪造这篇文章的人以为靠这种“不知真假”的模糊可以糊弄大众,那也太愚蠢了。 也不想想,基辛格能写这么多中文字吗? 就算伪造,应该花点钱先找正宗的美国专家模仿基辛格的写作风格写篇英文稿,模仿基辛格签名,盖上机密的戳子,并且写上老日期,假装丢失,让重庆或其他小报记者偶然捡到,然后再请重庆的英语教授翻译成中文,中英对照登出。再给基辛格一笔钱,叫他不要否认、也不要承认,而是说拒绝对谣言做出评论---机密嘛。 搞篇不伦不类、语无伦次的中文,一看就是假造。 如果说是为推广所谓“重庆模式”而为,利用基辛格的名字作假不是证明其虚伪性吗? 糊涂还表现在,"报告”通篇没有讲出重庆模式是什么,只是假装基辛格喊口号的傻瓜似地重复说重庆模式可怕啊可怕:【 中国最可怕的就是在新旧领导班子任其发展的重庆模式】,【 重庆模式可怕】,【 重庆模式会深得民心】,【 中国国有企业加重庆模式,会引起国际拉美、非洲、中东国际纷纷效仿】, 【 美国需要打击可怕的中国重庆模式】,【 美国需要尝试影响改变中国的重庆政策】,【 打击重庆,是我们的战略】,【 重庆模式是可怕的】 。 猴子都比这玩的精明。
5525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从历史层面看国人的主权观念
热度 8 晓亮 2012-8-19 09:29
看到网上一篇文章,从历史层面论述了国人的主权观念,也许对现在的领土之争有参考。 在遭受西方列强欺淩方面,无论是历史长度还是创伤深度,中国都绝对超过日本,但却直到甲午战争被东亚小兄弟打趴下后,才开始形成民族主义。 尽管同样遭受了西方的侵略和压榨,但亚洲诸国中,日本是最早形成民族主义的。明治维新从某种程度来看,就是一场民族主义的复兴以及在民族主义推动下的变革。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依然处在并不亚於中国的内忧外患之中,高涨的民族主义思潮推动了两大国家战略的形成:一是与西方尽快解除不平等条约,二是向东方尽快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这两大战略都围绕著摆脱“落后就要挨打”的处境。 吊诡的是,日本的民族主义,得以早于中国形成,首先得益於其持续了两个半世纪的锁国,这令日本国内的族群文化拥有了相当高的“同质性”。幕府为了控制各地的大名,而将他们及家属都搬迁到江户(东京),这在客观上大大推动了日本国内各藩之间的融合。同样锁国,中国却因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难以形成如日本那样的国家认同感,依旧是马克思所谓的一大袋“马铃薯”,袋口一松就散落了。 与“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中国不同,日本的天皇世系已经拥有了漫长的历史,尽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权旁落,仅被当作傀儡,但天皇的“万世一系”成为民族主义最好的象徵物和凝聚力所在。 民初的著名思想家、中共的创始人陈独秀,曾在1904年《说国家》一文中回忆说:“我十年以前, 在家里读书的时候, 天天只知道吃饭睡觉。就是发奋有为, 也不过是念念文章, 想骗几层功名, 光耀门楣罢了, 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 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到了甲午年, 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 又听什么英国、俄国、法国、德国、意国、美国、奥国、日本八国的联合军, 把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 世界上的人, 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 此疆彼界, 各不相下。我们中国, 也是世界万国中之一国, 我也是中国之一人。我生长到二十多岁, 才知道有个国家, 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 才知道人人有应当尽力於这大家的大义”。 梁启超认为,中国人并非没有爱国的天性,之所以不知爱国,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国,“中国自古一统,环列皆小蛮夷,无有文物,无有政体,不成其为国,吾民亦不以平等之国视之。故吾国数千年来,常处於独立之势,吾民之称禹域也,谓之为天下,而不谓之为国。既无国矣,何爱之可云?”(《新民说》) 正如同日本要和满清争夺“中华”的称号一样,“中华之名词, 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 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 乃为一文化之族名。故春秋之义, 无论同姓之鲁卫, 异姓之齐宋, 非种之楚越, 中国可以退为夷狄, 夷狄可以进为中国, 专以礼教为标准而无有亲疏之别。”(章太炎:《中华民国解》)西周晚期开始,“夷狄”与“华夏”的分野已然清晰,并非在於人种学,而是在於“礼”——文化和道德,“诸夏用夷礼则夷之, 夷狄用诸夏礼则诸夏之”。在这种观念下,中国便成为天下,中外关系也成为天朝与蛮夷、发达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代名词。 中国的历史,在明末大儒顾炎武看来,从来只“亡国”而不“亡天下”。在他眼中,“易姓改号谓之亡国”,这与一般民众无关,“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而“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谓之亡天下”,“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只有懂得“保天下”才能懂得“保其国”。(《日知录》, 卷十三,“正始”条)。这种将文明优先於政权的普遍认识,成为中国虽时常沦陷於敌国之手,而照样以坚韧的文化同化侵略者的力量源泉,同时也成为入侵者分化瓦解抵抗力量、“识事务者”为自己的不抵抗寻找理由的最佳藉口。正如甲午战争中日军另一份文告宣称的:“三皇治世,五帝为君,推贤让能,皆揖让而有天下;柔远亲迩,以仁义而待闾阎。诚谓其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也。我兵将西征,始为天下来耳。”字里行间与中华文化丝丝入扣,吃准了中国人的心理,这与满清入关后尊崇孔子、拜祭孝陵(朱元璋墓)从而有效化解了汉人的抵抗意识,有异曲同工之效。 在这样的“天下”观念下,中国主权概念的形成便比日本要滞后许多,对西方的防范更多地是在文化层面。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皇帝率众狼狈出逃,在英法拟订的善后条款中,他对外国使节长驻北京所表现出的愤怒,远甚于割地赔款,这种将“面子”看得比“里子”更重的做法,恰恰正是理解中国民族主义何以在频繁的列强侵略下仍难以发育的关键。只要东亚社会以中国为核心的朝贡体系没有被彻底打破,中华帝国依然可以拥有天朝的感觉,到了甲午战争时期,中国无论朝堂之上还是报章之中,都充满对“蕞尔倭国”的蔑视,而只有当日本彻底打败了大清,东亚朝贡体系无论是“里子”还是“面子”都被撕开,中国人才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惊,开始了“千年未有的大变局”(梁启超语)。
5972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八一比武]婉儿紧急求助,十万火急!!!
热度 55 婉儿 2012-8-12 14:37
八一文武PK最新态势: 文队: 文章 392, 热度 6548 武队: 文章 367, 热度 6442 武队被文队赶上来啦~~~ 明天(8月12日)是比赛最后一天, 武队同志们, 冲啊~~~!!! 最后一天发贴参加比武者, 婉儿特别奖励500分! 再次提醒 : 1. 比武贴没有任何题材限制,7月4日以后发的贴都算,任 何朗诵,唱歌,乐器,照片,视频等有声或有像的都算,鼓励原创,也可以转贴 ! 2. 请在标题前 冠以 , 并按要求分类,请参见 《 如何将博文加入八一文武对决? 》 , 没有分 类的贴不能自动参赛! 3. 有些发表过的比武贴因为没有分类,导致未能参赛, 并大家 务必检查一下自己7月4日以后发的比武贴是否在PK主页上: http:// www.zhenzhubay.com/topic-2.html , 有漏网者请重新编辑分类补上! 4. 请注意 : 评分标准是 " 每贴 10 分 + 热度 " ,热度是由表态数和回贴数决定的,所以发贴和顶贴都能帮助武队得分 ! 有你的支持和参与,武队必胜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EBv9zEB1cQ
27164 次阅读|54 个评论
分享 [八一比武] 武队反败为胜, 最后五天加油啊!!!
热度 61 婉儿 2012-8-8 17:12
亲爱的武队队员们 : 大家辛苦啦 ! 以下是文武 PK 最新消息 : 文队:文 章297,热度5036; 武队: 文章300,热度5155。 武队以微弱优势反败为胜 ! 现在离比赛截止日期 (8 月 12 日 ) 还有 最后五天 ,比赛到了最紧张激烈的时刻,武队必须齐心协力保住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做最后的冲刺 ! 再次提醒 : 1. 比武作品没有任何题材限制,而且7月4日以后发的贴都算 , 任何朗诵,唱歌,乐器,照片,视频等有声或有像的作品都算,鼓励原创,也可以转贴 ! 2. 有些 比 武作品标题前没有冠以 , 也没有按要求分类 ,导致作品未能自动参赛 , 请仔细阅读 《 如何将博文加入八一文武对决? 》 , 并 务必检查一下自己7月4日以后发的相关比武贴是否在PK主页上 : http://www.zhenzhubay.com/topic-2.html 3. 最后五天 , 请大家尽量多 发贴,多 顶武队的贴, 提高总贴数和总热度,请注意 : 评分标准是 " 每贴 10 分 + 热度 " ,热度是由表态数和回贴数决定的,所以发贴和顶贴都能帮助武队得分 ! 有你的支持和参与,武队必胜 ! 此致 敬礼 ! 武队队长 婉儿 后舍男生之《不得不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1OjrhLGipQ
35723 次阅读|102 个评论
分享 。。
热度 1 VANO 2012-8-4 14:01
38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八一武队】今天有关我的帖子所发生的幕后风波
热度 39 布衣人 2012-8-2 09:54
【八一武队】今天有关我的帖子所发生的幕后风波
昨天我在贝壳村上了题为《热点杂谈:从唐叔“做人要厚道”帖文中有关罗京一事谈起》的帖文,得到了咱们众多网友的支持,跟帖踊跃,气势如虹,匡扶了正气。个别反对帖,有气无力。奇怪的是他们露脸的仅三、四个人。 今天下午五时过后,我进村后见提醒中有总斑竹的一信,"您好。由于在你该帖文的跟帖中发生很大的争吵,为此我们只能把你的帖子设定为'仅自已可见',请理解支持" 我回信道:"可以冷却一下,然后我将改为 '不许评论全站用户可见 '。 总斑竹立即回信道:”您好。即使不评论全站可见,也会马上有人另起文章继续讨论。请理解现在的做法” 我当时是不高兴了,我的帖子没问题,咱们是正面与正义的,这不是无理封帖吗?我的打算是重开或重发。 回到家,立即进村。映入眼帘的是网名总裁判的有关罗京的新帖,尚无人跟帖,立即砸了一砖,对斑竹写道 “斑竹,有人另起文章,你对我的许诺是否要执行?“ 这次总斑竹反应真快,"您好,他的这篇我也已经关闭并知会。您放心,一定会公平处理。咱们的目的是追求一个平和的村内气氛,多谢各位理解。“ 我查了一下,总裁判、酸柚子、偉哥还有纽约堂叔有关罗京及厚道内容的帖子全删去了。 向各位简述至此。总的感觉是这次网友 的 同心协力的正义行动,应是对所有关注的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对贝壳村的斑竹也应是不小的震动,所以让总斑竹有了迅速的积极的回应。 ===================================================== 以下就是该帖原文。 《从唐叔“做人要厚道。。。”帖文中有关罗京一事谈起》 昨天看到纽约唐叔“做人要厚道。。。“一文,开篇就提及CCTV广播员罗京是否死于爱滋病的八卦新闻。 做人要厚道,说得好。这种不厚道的八卦新闻也转载在贝壳村。作者还狗狗了一下,只是迥避了出处,可见忌讳与法轮功为伍,挺好。 原來这是法轮党的报纸的记者郭惠2012年06月25日写的报道-----央视“国脸”罗京真正死於愛滋病------- 都在村里一字不差照搬。 http://www..com/b5/12/6/25/n3620170.htm 贝壳网页自动切除了连接中法轮党报的全称,请各位自行去该报的该日期网页可查到原文与原作者姓名。 有古训道“死者为大“,也是一种忌讳的警诫。谁家都会有人病逝,若有人对你说,你家死去的家人由于淫乱,死于愛滋戓梅毒,不知作何感想?你会否当邪恶的郭惠第二? 做人要厚道,说得好。一个鲜活的生命英年早逝了,一个幸福的家庭破碎了。我们应为之祈祷!任何人都不应对这种邪门的报道如同小狗见大粪,蹦得欢。个别村友何來的深仇大恨?在此八卦的跟帖中兴趣勃然,旁推侧引。自尊吧! 做人要厚道,说得好。所以,人们会触目惊心地看到作者在一帖文采用第三者口吻轻松地写道中国三十年后将是--- 全国三分之一的人患癌症。人们见面时最时髦的招呼是说“嘿,哥儿们癌了吗?”。殡葬业成了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火葬场不敷使用,全国各地兴建了无数的“百万人坑”,以处理蜂拥而来的尸体。 一声叹息,耍尸积如山,不想再摘引,不想说这些了。 逝者如斯夫,音容不再。往者不可追, 为去世的人祈祷;来者犹可惜,祝愿失去亲人的人们节哀自重、 愿贝壳村里每一个人心中多点仁爱!
30624 次阅读|64 个评论
分享 【八一比武】 支前忙---给武工队战士们送饭了
热度 21 丹奇 2012-7-21 21:17
咱在国内腐败,不忘湾区乡亲。文武赛事炽热,咱也支前积极。这就给同志们上几道北京的湘菜,快来啊,开饭了! 每餐必点之 辣萝卜皮 清炒丝瓜 无骨白云凤爪 酸辣鸡杂 这个就不用说了。 注意: 本篇为“斌” 队作品。文章算入文队,照片算入武队。扯平了!
个人分类: 湾区神话|3343 次阅读|66 个评论
分享 如何将博文加入八一文武对决?
热度 4 admin 2012-7-17 01:02
如何将博文加入八一文武对决?
在张贴文章时选择正确的“站点分类“。如下图 注意:不能选择”文武PK”,必须选择下面的子类别,如“文-诗词”,或者“武-摄影/书画”。 对已经张贴的博文,可以编辑博文,然后修改其日志类别。在张贴博文(或者设置类别)之后约5分钟,您为博文将被加入 http://www.zhenzhubay.com/topic-2.html 请注意,如果不是参赛博文,请不要选择这个几个类别。参赛作品应该以原创内容为主。 https://maps.google.com/maps?f=qamp;source=s_qamp;hl=enamp;geocode=amp;q=California+Street,+San+Francisco,+CAamp;aq=3amp;oq=calamp;sll=37.0625,-95.677068amp;sspn=53.167773,70.927734amp;t=hamp;ie=UTF8amp;hq=amp;hnear=California+St,+San+Francisco,+Californiaamp;z=13amp;ll=37.787542,-122.444578amp;output=embed
914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端午快乐!现代诗歌《媭的呼唤》作者:绛紫湮,朗诵:娃娃
热度 24 ww_719 2012-6-23 23:27
紫湮好象还没来湾里...希望她能来,并听到我们的合作并指正~~~ ================================ 以下是转发紫烟的文章,作者为:绛紫湮 前言 : 因在玩战国时看到女须这个人物,但以前闻所未闻,便产生了兴趣。百度一收,没有多少资料,只有这一个资料。在此问问大家,这是真的吗,女须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她和屈原到底是什么关系?先谢谢大家,给点意见。女须姐姐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有一个人总能让我想起,那人并不是屈原,而是站在屈原背后的一名的女子--女须,女须,有传说是屈原的姐姐,也有人说是他的女仆。 屈原从三闾大夫后流放江南10多年的流放生活里,唯有女须还追随着他,无怨也无悔,女须一边面对的无米之难一边还得照顾自幼便清高,不爱钱财落泊魂离的主人,屈原喜欢奇花异草,女须种了几畦兰蕙,采回馨香的秋兰做个漂亮的花环佩在屈原身上。屈原喜欢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多么鲜艳,多么圣洁,女须人开辟了一个荷塘,采下片片荷叶,做了一套“芙蓉丽裳”,穿在屈原身上 。在屈原一行流浪汨罗江畔南阳里的玉笥山定居下来后,女须开辟了橘园里植下橘树,夏天给树浇水,冬天用稻草裹着树干保温,靠着这片橘林换来的油盐柴米。 在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叨念着两句;“遂举世皆浊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啊,而我独醒”自沉汨罗江,女须听到后,边哭边向江边奔跑,来到沉沙港口一株古老的银杏树下,浓阴下有块赭黄色的岩石上哭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女须也走下长堤,纵身一跃跳进汨罗江。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子,靠着自己的勤劳和自己这份执着支撑着一个拥有高傲灵魂的肉体,能他的思想流传了现在,只可惜屈原的整个写的诗篇中没有一个字提到过她,在《哀郢》上甚至刻意避开这份事实,也许女须追随屈原并非是要靠他来扬名她只想默默无闻,也许当时在屈原高傲的思想里女须还值不上一提。但不能忽视的一个历史,要是没有女须,屈原可能早就饿死在半路上,也轮不到他能有跳江自杀的机会,也许今天的5月初五就是另外一种方式度过了,女须的超越她年龄和身份的贤德和她我们后人无法理解的执着击起了一江飞溅的水花。- ZT网络 古韵诗会--《端午之歌》 现代诗歌 媭的呼唤 先生 两千多年前的汨罗江边 我曾追随你而去 这两千多年来啊 我却寻不到你的踪迹, 撩起岁月的珠帘 唱着思念 坐在江边 先生 你可曾还记得那几畦蕙兰 今天 我用这馨香的秋兰编成花环 把情思缠绕在里边 走进时光的隧道 数着流年 站在江边 先生 你可曾还记得那荷塘的荷花 今天 我又为你做了一套“芙蓉丽裳” 把思念缝在里边 坐上穿越的飞船 踏上缠绵 跪在江边 先生 你可曾记得橘园换来的柴米油盐 今天 我用金黄的橘子围成一个圆 把“遂举世皆浊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啊,而我独醒” 的诗句永远禁锢在圆里边 画一个绚丽的葫芦啊 摇曳着鲜艳 燃一把清香的艾草啊 把汨罗弥漫 系一缕五彩的丝线啊 拴住岁月流年 就着一碗雄黄酒啊 咀嚼着两千年来的 思念与忧伤 媭这个人物一直以来很有争议 我却喜欢她是屈原的侍女或者是知己 我曾网名 叫 须 不喜欢这个媭字  所以  西西 
17763 次阅读|87 个评论
分享 为我们在日本的女同胞讨回公道
热度 10 鱼雷一号 2012-6-23 21:37
这是一篇广大网友近来疯传的一篇文章。起因为一位中国女留学生在日本惨遭蹂里(网上前段时间有报道过,记不清日子了)到现在日本方面没有处理肇事者。引起中国网民的愤怒,现转载如下 中国人必看: 今年,一名中国女留学生在东京受到一名日本男子的骚扰,被严词斥责。半小时后,十余名暴徒乘摩托车包围了料理店,将店员及几名顾客赶进厨房,随后在店内对中国女留学生进行了发指的强暴,施暴过程长达三个小时,同时对另两名中国女孩进行了野蛮殴打。大约凌晨四点暴徒离去,被强暴的中国女孩生命垂危,好心的老板和另两名女孩将其送往医院并报警,值班警察竟然说: 玩弄一个中国女孩算不了什么!六点左右,女孩的中国同学获悉事件过程后,一部分到医院看护,一部分前往警察局报案,并要求处罚接警的日本警察。大约八点,警察局负责人不仅不处理案件,反而指责中国学生扰乱警察局秩序并拘留了一名学生,由此导致中国学生与日本警方的冲突。我认为BBC大部分的报道是真实的,但把中国留学生与警察局警察的冲突说成是骚乱显然是别有用心。现在国内还没有相关报道,是中国人就转载! 请大家将这个消息发送到你所在的每一个群,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现排最前,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如果中国人1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数千家企业面临破产。如果中国人6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一半人失业。如果中国人1年不买日货,日本经济结构彻底瓦解,日本还能这样嚣张吗!你如果是中国人,不用你上战场当炮灰,是中国人就转发。不会在你的QQ加上太阳,也不会给你加QB。考验的就是你那颗中国心。
822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贝壳白话:闲谈网站编辑
热度 28 不惑而言 2012-6-19 21:16
贝壳白话:闲谈网站编辑
  记得在贝壳村的时候,有一个叫“天涯孤兔”网友写了一系列《贝壳夜话》的文章,内容比较地三俗一些,所以叫“夜话”,我这里不准备讲三俗,但内容要谈谈《贝壳夜话》里所谈到的人物,所以可称之为《贝壳白话》。刚才回村去找孤兔的文章,发现不少他的《贝壳夜话》不知何故好些都被被删了。如果没记错的话,《贝壳夜话》主要是写63的故事,我对63的了解是从WCAT 的系列文章和孤兔文章开始关注的,后来关于他是否是编辑的问题成了大家的关注的首要问题,也因此成为众矢之的。对63身份的质疑在roaming《别了,贝壳村》的后面跟贴里达到了高潮,那篇文章虽短,其跟贴数目超过600,点击数超过6000,可惜那篇文章也被删掉了。   因为好奇,对63的文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发现63的每篇文章都被推荐到了首页,那个时候,上首页的文章是会给一个绿钻以示区别的,现在推荐上首页不给绿钻了。继续研究发现,除了63以外,还有一个四眼,也是能够享受这等待遇的,只不过四眼写文章不多,主要是报道休斯敦总领事馆的活动,而且总是有好多MM在一起的活动才报道。那天一高兴,把这个发现写成一个段文发表了。没过多久,这篇短文就被和谐了,真是很受打击。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收集这类可能被删的帖子,结果还收集了不少。这是后话,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还在纳闷那么好的发帖评分体系,上首页给绿钻, 推荐 村口给黄钻,这些钻石最后在用户的积分里还算分的。就是这么好的评分系统,因为我质疑了63是编辑,结果不仅把我的帖删了,还把这个系统也废掉,太可惜了!我那帖值几个钱?这个系统才值钱呢!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舍车保帅啊!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做法正好证明了我要想证明的事实。    有人会问,那你想说什么啊?这回啊,我想说说四眼。自打我那帖子被删以后,我就开始关注四眼了,还到四眼的博客里读了几篇文章,发现他的文风跟63很接近,虽然文章里文字不多,图片多,但用词很接近,修饰很雷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贝壳村,只有63和四眼能享受如此好的超公民待遇,因为人家就是同一个人,人家是裁判啊~~~,又做裁判,又做运动员,这种日子潇洒。只是苦坏了那些不知情的村民,还以为63也是普通村民呢!   所以啊,前车可鉴,为了珍珠湾的健康发展,希望珍珠湾的老A以此为戒,如果有编辑来推荐文章,编辑就是编辑,不要再来当写手,再去推荐自己的文章,那样做就有失公正。在这个世界上,我最讨厌的莫过于那些又做裁判,又做运动员的人。 看了这么多人在跟贴,尤其是几位重量级写手的回帖,很感动,不知道如何回帖了,在这里表示感谢和敬意,不再写了!
个人分类: 时事杂谈|27806 次阅读|112 个评论
分享 故国眼中的我们(二)——中国海外留学生的十大尴尬!(ZT) ...
热度 14 云间鹤 2012-6-19 00:00
文章来源:ttp://luanpim.blog.edu.cn/2012/747773.html 中国海外留学生的十大尴尬! 如今,我们那么多人去美国留学了,可是大家知道吗,并不是每一个到美国留学的人都很光鲜亮丽。实际上,许多学生却揣着尴尬当个宝,在那里过得也不尽人意,甚至许多人就如生活在地狱一般。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其实许多就是因为在去美国留学前,没有好好思考自己的未来,也没有好好审视一下自己有几斤几两。对于高估自己的能力,或者是低估了美国的教育教学,这便是这些处在那里很尴尬的中国留学生的悲哀。 那么,抛开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中国留学生外,那些很尴尬的中国留学生要面对怎样的尴尬生活呢? 尴尬景况一:语言预科班始终不过 通常,如果你在国内的时候,英语成绩不好,但是要申请美国的高校,也可以申请双录取,那就是先到美国的高校语言班进行语言的培训,考试合格后,你就可以和 其他的学生一样正常参加高校的课程了。但是,有一种尴尬是讲不出来的。是什么呢?好,你在中国的时候,英语成绩不好,但其他方面优秀,被侥幸录取了。于 是,你参加了他们的语言预科班。可是,你的英语差了,即使是在这样一个讲英语的环境里,又如何?你天天听他们讲英语,你天天也讲英语,可是你的英语就是过 不了,怎么办?大家不要觉得这好象不可能。事实上,中国留学生数量庞大,这种过不了语言关而一直停留在美国的学生不在少数。小鱼儿就认识好几个,在那里上 了三年甚至是更长时间的语言预科班,可还是没有合格的人,大有人在。不过,他们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也不怕花那点子钱的。 尴尬景况之二:抬头低眉全是中国学生 中国留学生数量增加,导致了许多美国的大学里留学生中国学生的比例快速上涨。甚至有的学校的国际生,中国学生的比例占到了80%甚至以上。有的学校有专门 的国际学生宿舍。因为中国学生太多了,所以宿舍里住的四个人或者是两个人便会全是中国学生。而那个国际生的宿舍楼里,进来出来的也全是中国留学生。这样的 生活环境,直接导致了中国学生在一起交流的时候,根本不讲英语,而是直接讲汉语,而且他们也是上课的时候,在和外国学生接触,下了课或者是没有事的时候, 都呆在宿舍里,这也直接导致了,虽然他们身在美国,可是好象依然生活在中国一样,不能接触到美国的文化,不能感受到美国的生活气息,这样的留学气氛,实在 是十分尴尬的。而且也不利于他们求学。 尴尬景况之三:基础不好成绩不合格 并不是每一个出国留学的学生都是好学生,也并不是每一个出国留学的学生成绩都会顶呱呱,实际上,有许多中国学生因为利用种种手段或者是借家里有钱,而到美 国留学。但是因为自己的成绩平平,或者是甚至很差,就导致了他在美国高校的求学并不顺利,常常功课会出现红灯。这就是为什么有许多高校在招收中国学生的时 候喜欢招收那么多人,而在放毕业证的时候,却有一些中国学生不能顺利取得毕业,而有的学生虽然勉强毕业了,却并没有学到真正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 海龟,根本不如以前那样的含金量高了。其实这类学生并不是他们智商低,而是因为基础差,到了那边后,外加英语不适应,所以导致他们面对成绩不能合格的尴 尬。有些学生因为课不合格过多,而导致被退学,也是有的。 尴尬景况之四:拉帮结派贫富不匀 中国的留学生,可以大致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一种是靠真才实学进去的孩子。有钱人家的孩子并不说全是学习不好的学生,也有学习好的学生。 但是,相对来讲,有钱人家的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优势要比那些靠成绩而过生活的学生来讲,过得自如自在一些。有钱人家的孩子,生活比较奢侈,接触的东西也自然 是高其他学生一头的,但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靠奖学金度日的学生,就不如他们这样自如自在了。这两类学生在美国的校园里,其实常常是有矛盾的,他们也各自 有各自的小团队。有钱人家的孩子看不上贫困人家孩子的寒酸样儿,而贫困人家的孩子却看不上有钱人家孩子的嚣张跋扈。在美国的学校里,面和心不和的也是有 的。这虽然让美国的学生看不出来,但是中国学生彼此之间的尴尬还是会有的。 尴尬景况之五:特殊冷门专业被放虚 有许多学生可能真的是抱着自己的理想而去留学的,例如想学艺术的,或者是想学奢侈消费的中国学生,他们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然而,中国大多数学生不是学经 济,就是学经济,其他的专业似乎中国学生都不怎么热爱。这就让那些不学经济的学生们情难以堪。他们在若大的一间教室里,全是美国学生,只有自己一个中国学 生孤立地坐在那里,和美国学生谈论艺术。而当和自己的中国朋友呆在一起需要聊的时候,你在谈你的艺术,他在聊他的经济,这种话不投机的尴尬,也会令人伤 感。其实对于中国学生不爱的专业,也不见得就是冷门专业,外国人喜欢学艺术,即使他们主修了某个专业,他们还是会去修一些例如与艺术有关的专业来陶冶自己 的情操的。所以,中国学生只谈经济不谈艺术的尴尬,实在也是令国人担忧的。 尴尬景况之六:恋爱不受欢迎 不管国内承认东方人在国外有多受欢迎,可是实际上有许多方面是误传。实际上,东方女性在国外受欢迎程度高,而东方男性因为缺少男子气概而不被美国女性看 好,除了那些对中国文化充满好感的女性除外。当然,也有中国男性自身的原因,那就是不愿意找文化差异太大的国外女性。所以谈恋爱的,中国留学生谈恋爱的, 多还是集中在找亚洲人,甚至只找中国留学生。这方面的尴尬,令许多中国留学生情难以堪。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于情感的处理也不是很理想,许多学生只把心思放在 学业上,自然不能似情感为重点。这也是让国外的学生又爱又恨的一点,他们羡慕中国学生聪明,却又不喜欢他们的书呆子气。其实与国外的女孩子谈恋爱也没有什 么不好的,彼此相互了解,即使不成了,增进友谊也是不错的选择。 尴尬景况之七:留学打工被同胞欺负 都说身在家门外,遇到老乡那是两眼泪汪汪。可是,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现在在美国的中国人多了,就算你不想碰到中国同胞,那也由不得你。甚至你蹲个公共厕 所,也会遇到一位同你一样蹲厕所的中国同胞哩。实事上,许多到美国的留学生因为经济的原因,不得不选择去打工。可是英语方面也不是太熟悉,自然会选择到中 国人开的餐厅或者是其他行业的店里进行打工。大家都会觉得,都是中国人,自然会照顾些。可是,你们错了。并不是因为都是中国人,中国人就会照顾中国人。那 些店主们可能也是在美国呆久了,自然把自己当成是了美国人的一部分,所以,对于那些在他们店里打工的后生留学生们,也并不好。在我们看来,好象他们不尽人 情,不同胞,可是在他们看来,他们已经西化了,利益在前,自然还要讲究公平。这种同胞与同胞相处的尴尬是难免的。 尴尬景况之八:找工作遭歧视 都说,中国人一人是龙,三人是虫。这句话,可能国人不喜欢听,可是是事实。我们中国人不喜欢,也不关于合作,这是真的。但是,对于工作来讲,许多是讲究团 队合作的。我们中国人喜欢出条儿,就是喜欢表现个人能力,总不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力被其他的能力低的人给拉低,但是,对于一些工作来讲,在讲究团队合作的时 候那是必须的。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有限,群众的力量才是无限的嘛。在找工作的时候,中国学生也遭到了尴尬。优秀的学生那没得说,中间半截的,也能讲究,一般 低下的便成了打杂的了。当然,你如果遇到一个对种族没有歧视的企业自然是好事,可是当你遇到一个对亚洲人有偏见的公司的话,你可能受的气那就多了去了。 唉,真是没有办法的事啊。 尴尬景况之九:遇旅游同胞恶习尴尬 这个讲起来可能有点儿损有些恶习的有钱人,可是这个不得不讲。对于在国外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讲,大部分在心理和生活习惯上已经被美化了。也就是说,他们正在 努力地接受美国人的价值观和环境观,以及人生态度。因此,他们身上,自带的那些不良的习惯,可能也在逐渐的生活中被磨掉了。但是,当中国留学生在国外遇到 去旅游的中国同胞的时候,就会发生许多尴尬。他们不再看得习惯国人的那些坏习惯,例如乱丢垃圾,大声讲话等等。当他们好心上去劝说的时候,被称之为喝了几 滴洋墨水,就不知道姓啥名啥了。其实出国旅游就是代表了国家,就要给国家争光,而不是因为有几个钱,就可以这样给祖国抹黑,实在是不该。因此,同胞与同胞 之间习惯上的尴尬,也不得不让我们看到,矛盾无处不在,人民间的矛盾可以转化到国外去。 尴尬景况之十:回国不知如何生活 当一切都安排好了,我们便要回国了,毕竟学业成了,就得回报祖国。可是当我们下了飞机,看到了拥挤的人群后,才惊觉,压力扑面而来。回到了家里,突然发 现,吃不习惯自己家里的饭了,突然忘记了如何洗脸刷牙洗澡,突然不知道如何和人讲话了,一开口就卡住……这种情况,是那些刚从国外回来的学生必面对到的。 但是也不必担心,过不了多久,你便会重新找回习惯的。这种尴尬,也不是什么尴尬,毕竟回到了祖国的环抱,她是爱我们的,我们更爱她。不是吗?
个人分类: 侨园|9044 次阅读|24 个评论
分享 故国眼中的我们(ZT)
热度 10 云间鹤 2012-6-18 21:09
文章来源: 21世纪留学杂志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21shiji 编者按:翻开中国近代史的历史画卷,伴随着泱泱“中央帝国”坠入任人宰割的屈辱史和奋起抗争、自强不息的复兴史,中华民族形成了4次学习西 方先进科技制度文化的洪流。洋务运动中派出的百名留美学童,回国后成为了中华民族“实业救国”的中坚力量;北洋军阀时期出国留学的成千上万华夏精英,成为 “驱逐鞑虏、还我中华”的民族解放英雄;建国后留学苏联的新中国学子,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改革开放后每年从几万到十几万的留学大 潮,开阔了国人的眼界,舒展了国人的胸襟,引进了技术、资金、管理,促进了中国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步伐,功不可没,应该大书特书。本刊从本期起,将分几期, 从几个侧面,用纪实手法,把改革开放后留学生移民群体的生存生活状况,以及归国留学生群体的生存生活发展状况,进行一次全景式扫描,比较他们的成与败、得 与失,以期为后来留学者之鉴。 中国留学生的移民生活 文/本刊编辑部   过好生活,有成就感。这是每个留学生在离开祖国时怀里揣着的两个愿望。公费的,加上学成报效祖国的抱负;自费的,也多有学出个锦绣前程,回报家人的承 载。这样的动力加上出国后对国外人文环境的感同身受,使得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走出校园后,经过了一番权衡比较,选择了留在异国的生活,成为每年中国流向国外 数十万移民中的重要分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考虑移民,希望能去世界上其他国家体验生活。据中国社科院2007年的不完全统计,中国移民(包括华侨以及 外籍华人)已超过3500万人,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移民群体。而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世纪最后10年里,共有46万来自大陆的中国人在美 国定居,使在美中国大陆移民数量增长了一倍。   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奋斗,这类新移民绝大多数过上了他们想要的、甚至超出他们想象的生活,他们中的佼佼者绝对让人侧目,更多的人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 也打开了一片天地,安居并乐业。当然,至今仍在为求得一块立足之地而艰辛奋斗者也不乏其人。他们满足吗?他们有遗憾吗?他们的移民足迹给后来者什么样的启 示?       事业发展篇   提起改革开放后新移民中的佼佼者,可谓数不胜数。本文仅举出他们中的三位——阮可三、陈燕妮与王绍基,前者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赴美留学的博士后, 陈燕妮是写出《告诉你一个真美国》、后成为美国最受欢迎华文报纸的著名作家,而王绍基,则是把生意做到了跨欧、美、亚三大洲的成功商人。他们的所做所想, 在一定程度上堪称新一代移民的楷模。      阮可三,美国联科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旅美专家教授联合会首任会长暨董事会主席,除这两项外,还有诸如教授、客座教授、理事、顾问等30多个头衔,被誉为“中美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使者”。   1981年,将近40岁的阮可三告别家人朋友,怀里揣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颁发的第一批硕士学位证书和仅有的30美元,来到美国纽约的爱因斯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系报到,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中国留美学生中的一员。   1987年,阮可三继续在爱因斯坦医学院攻读分子生物学博士,1989年开始攻读博士后,专业确定为肿瘤免疫及分子遗传学。在美国著名的肿瘤免疫专家、美国总统艾滋病委员会顾问Frank lilly教授的指导下,他们在红细胞白血病病毒疫苗研究方面有所突破,获得美国国家卫生部和国家癌症研究所进步研究奖。回顾这段历史,阮可三的淡定显示了他的成熟:   我是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在国内做了几年的医生。1978年我考上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生,三年后研究生毕业就去了美国的爱因斯坦医学院。   我在国内拿了硕士学位,后来到了美国拿到了博士学位,又做了博士后,以后又当了教授。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去的比较早,当时就成立了一个学生会,叫做大 纽约地区学生学者联谊总会,我是创始人之一。我们把各个学校的留学生组织起来,相互帮助,维护共同权益,到飞机上接个人,有什么事互相照应一下。现在这个 组织发展到30几个大专院校、3万多留学生,目前是美东地区最大的留学生团体。   1992年之后,国内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因为国内当时非常需要我们参与海外的一些科技、政策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成立了中国旅美科技协会,我本人是协会的章程起草人,最主要的发起人之一。   协会成立之后,我当时想,我们来自大陆的留学生慢慢要进入美国的主流社会,可以对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也可以跟国际上有一个更好的 沟通,因此我们成立了中国旅美专家教授联合会。我们有各界的专家、教授,基本上做到专业人士、老板这级,在学校里面要做到助理教授以上,在公司里面要做到 主管,另外还有一些医生、医学家、教授、律师等都有。成立之后,我就担任了这个联合会的主席。   我觉得海外留学人员作为民间大使,一方面发展事业,另外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让海外了解我们国内的发展。   阮可三说,“海外学人如果不把学之所成和祖国的现代化事业相结合,不能为祖国办实事,作贡献,那么在国外的学术和物质成就只能属于个人,与祖国的伟大事业相比,其价值就会显得很小很小”。   在这个信念的激励下,在美20多年的时间里,阮可三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来组织旅美学人为国服务。1999年,他组织旅美专家成立了以中国旅美专 家教授联合会为背景,致力于发展当今前沿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各种方式与中国开展项目合作,向国内引进高科技项目的美国联科集团公司,担任董事长;他先后受聘 担任多个省、市人民政府、国家级人民团体、国家级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留学生创业园顾问等职;在美无偿组织和接待国家、地方各类赴美代表团,组织各类旅 美学人活动百余次,为国家现代化和制定海外留学生政策、培养人才等重大事项提出许多有益建议;身体力行,赤忱为国服务,受到国务院侨办、全国政协、国家人 事部等国家领导部门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陈燕妮,1988年赴美,曾任美国《美东时报》记者,美国中文电视台记者,现为《美洲文汇周刊》总裁。出版过畅销书《告诉你一个真美国》、《陈燕妮: 纽约意识》、《遭遇美国:五十个中国人的美国经历》、《陈燕妮:再回纽约》、《粉红通知》、《美国之后》及《陈燕妮:洛杉矶已久》等。   与阮可三不同的是,陈燕妮是自费来到美国的。自然也经历了初到美国时所面临的经济窘迫,她曾经给一份英文报社送过报纸,整个送报过程需要几个小时,所 有沉重的报纸托在两只手上,在曼哈顿的大楼中上下来回穿梭,而工资只有17美元。“当时自己手里如果有20美元都会一溜烟地跑到银行去存一下,生怕弄丢 了。也时常为坐地铁要花去一个美元而感到心疼。”陈燕妮的追忆很是感慨。   当记者时,她是那份周报里惟一的一个新闻记者,一个人包揽所有大小16个版面的文字写作。在第一本书《告诉你一个真美国》出版之后,她移居洛杉矶,创办了自己的报纸《美洲文汇周刊》。   如今《美洲文汇周刊》风行全美国,可以说是在美国的中国移民最爱看的一张报纸。从美国的东部到西部,从纽约到辛辛那提,从西雅图、休斯顿到芝加哥,到 处都能看到《美洲文汇周刊》的踪影,这些地区的很多超级市场、书店、录像带租赁店、华人的文化机构里都有《美洲文汇周刊》的大量发行,88个版面的厚度 (广告太多)不得不靠订书钉来装订,它的可读性使得无数人成为他的忠实读者,对它好评如潮。   有从大陆去的记者目睹了陈燕妮一天的工作状况:整整一天,她总共接了33个电话,看了8个版面的稿件,还安排了一个业务人员来面谈。她的办公室内放着 很多台电视机,每个电视机都全天开放着。除此之外她还同时收听着两个广播电台的广播。在她硕大的办公室一侧还堆积着如小山一般的各类报纸杂志。应该说,陈 燕妮从创办报纸开始,十几年时间里,差不多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   “出国之后,我真的觉得人能够自选环境来之不易,因此,我相当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环境。我基本上是在利用别人睡觉的时间来写作。”   陈燕妮说:“我觉得全世界最难的工作之一就是移民在海外办报刊,说实话,海外的中文等非主流媒体其实活在社会的边缘,一方面它受到移民们的需要,另一 方面却又没有主流媒体那么强大的影响力,因此,国内的同行是不能体会到在美国做一份中文媒体的辛酸的。从经营的角度来说,限于人力的昂贵、新闻纸价格的飞 涨,移民报纸经营之困难实在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   “如今国内的各种媒体已经进入美国,中文文化载体的竞争也相当激烈,比如我所居住的洛杉矶,全美以洛杉矶为总部地点的中文平面媒体就达50家之多。更不要说中文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各种中文媒体的大量进入,全部加起来,媒体数量几乎上百。”   话是这么说,如今的陈燕妮在美国的状态早已如鱼得水。她现住在由自己设计而建成的占地900平米的大house里,咖啡色的外墙和有两层楼高的黑色铁 艺大门将豪华与美丽集为一体,三层的大宅里有电梯上下,明式家具、雕花图案与欧美顶级名牌的皮沙发争相媲美,中西合璧的陈设使得整个房子透露出一种文化的 味道。早在多年前,陈燕妮就曾为结婚纪念日实在想不出让老公送什么嗟叹:“曾经想要的东西现在几乎全有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华人圈里,陈燕妮的口碑和她的报纸一样好。有人说,她家里的宾客可以连续一年请过来,每次三、四十人,次次人不同。这皆源于她真诚亲善的待人和从不计回报的天性。      王绍基,自幼喜欢音乐,1975年被保送进音乐学院。1985年,王绍基来到西班牙,曾在地铁站拉过小提琴。1991年,他在西班牙成立了大西洋公 司,后组建三E集团。现在是西中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执行主席、三E集团董事长、西班牙华文报纸《欧华报》和西文报《东方周刊》的创办人、中国政协第十届一 次会议海外列席代表。   初到西班牙时,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到餐馆洗碗。一日劳累后给家人打电话,家里人告诉他,几分钟之前电视里正好在播放他在最近的一次大赛里的镜头 。在那次大赛中,他曾一举夺得全市指挥第一名。这对他触动很大,于是他决心向西班牙乐坛进军。   走出餐馆进军音乐界,他胸有成竹。于是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仅用18个月的时间,就读完了西班牙语三年的课程。在这期间,他曾 多次和西班牙的几个音乐团体合作。经过了几次实践,他发现,这里音乐家的生活比国内要艰难得多,于是他毅然离开西班牙音乐界。 1991年,王绍基自己注册“大西洋个人责任公司”。新公司第一个项目,就是取得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会标在全球的头上用品(如帽子、发夹等)中的广 告经营权。经过不懈努力,这个项目取得了圆满成功。以3000美元和一个商标起家的大西洋个人责任公司,进而发展成为大西洋股份有限公司,7年后组建了 3E集团。   经过精心的经营,大西洋公司蒸蒸日上。1997年,公司全年运作两亿美元而无不良记录,获得了国际银行组织授予的“比埃帝国际信誉金星奖”,为华人争得了荣誉。   现在,3E集团旗下有近十家股份公司,涉及物流、机械工程、媒体等多个领域,横跨亚、欧、美三个大洲。       安居乐业篇   虽然不是所有的新移民都能有以上三人那样的成就,但是,赶上了克林顿和小布什两届连任政府十几年的繁荣经济,在完成了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之后,一个稳定 的工作,就代表着一份可观的收入。正如那里的人所说:“单就一个技术层面的人才而言,如果谈到挣钱生活,美国无疑是最上选之地。这里的第二代移民们,在这 几年当中很多人都已经从美国大学毕业走上了社会,他们得到的劳动报酬实在是大多数作为他们父母的第一代移民想都不敢想的。”   华人新移民尽管多数的职业是当地人不那么抢手的,比如大学里的教师、硅谷里的编程人员等,但是,你必须承认,有了这样的职业,就有了新移民在那里稳定 生活的保障,这是很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奖学金出国留学人员的当前生存写照。尽管与本土中产阶级相比,他们时常也会生出“二等”境遇的感受,但在去年 由次贷而生的金融危机席卷而来之际,新移民也会庆幸自己恰是由于处在偏于峰谷位置而较少经受冲击。关于他们的生活现状,从他们博客中的自述就能观斑现豹。      水影儿的博客在“漂圈”里是颇有人气的。   美国的中国老板都是工作狂?   我家邻居住着一位在美国大学任职的中国教授。此人来美多年,在当地华人社区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凝聚力。   有一天傍晚,我在小区陪俺家小朋友闲玩儿的时候,偶遇他和太太正在散步。   “想不想跳槽啊”。他向我走来,直奔主题。   他向我推荐的是一位刚来此地就职的华人教授STEVEN。STEVEN毕业于国内外名校,来美国也有一定的年头了。但他初来这个城市,人生地不熟,很想雇用一位在本地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来帮助他从零开始建立起实验室。   “帮帮忙吧,STEVEN人很不错的,课题也很好”。我的邻居这样向我说道。   真巧,那段期间,我自己的题目进展不顺,基本要走进了死胡同。我也确实在留意着合适的机会。听他这么一说,我几乎没怎么思考,就答应了。   上班的第一天,STEVEN就向我提出了要求:我们要在一个月后,不仅要让这里运转起来,而且还要开始出数据。   天哪,这简直是深圳速度。于是,我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工作状态。   我的办公桌上,摆满了美国各大公司推销员赠送的产品目录和从网上查到的各种比价资料。我圈圈划划加上不断地请示汇报,最后,我以大跃进的速度,把所有的订单都送了出去。   “一个月后出数据。”   一想起这个,我几乎片刻都不敢休息。于是,在等药品试剂期间,我开始着手研究我们要常用的实验方法。偶尔,我也会去端详那几台还没有原材料的机器。对 了,差点儿忘了说,我还要经常给厂家打电话,让他们安排来人调试机器,现场演示机器说明。另外,每隔一天,我还要去动物房看看那些被变种的小老鼠们是否还 依然健在。每天,光是处理这些杂事,我就忙得不亦乐乎。有时候,我刚想坐下来喘口气读点儿文献时,STEVEN又开始说话了:“你能不能去趟图书馆,给我 复印几篇文章再借本书回来?”。   那时,我在国内听过一句话:“领导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把这话用在这里,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咱啥都别说了,一路小跑直奔图书馆去吧。   就这样,经过一些准备工作,实验室开张了。“一个月后出数据” 也终于变成了现实。   不过,这时候,我家里的领导开始说话了:“你现在怎么比咱邻居的那位教授回来得还要晚啊?”是啊,我也感觉到了,自从给这位中国老板打工以后,每天我至少要比以前多干两小时,而且还是高强度的。“高”处不胜寒,要是因此亏待了家里的小朋友,那是不行的。   就这样,在我任职三个月时,我再次跳槽。   其实,STEVEN这人还是很不错的。我离开他实验室那天,我们还一起出去吃饭话别。他初建实验室,肯定需要大家玩儿命地干。这样的工作强度,只是不适合我而已。   不管怎么说,在美国任职的华人教授,都是当年留学生中的精英。做为少数族裔教授,在拿到终身教授职位前,他们不玩儿命干,不行啊。      下面这篇博客是陈九写于去年年初的。   纽约的日子怎么过   我一家四口,俩大人俩孩子,住在纽约市皇后区。我们属上班族,是个典型的移民家庭。我每月工资上交,花钱找老板要。我家老板过去还好,一要她就给,可 这些年不行了,话多。我想买新式数码相机,老板就没批,嘟嘟囔囔地,尼康怎么这么贵呀,数码相机也要上千?原先我家周末不起火,出去吃。辛苦一周应该享受 享受。现在也不灵了,我一说出去吃老板就说,哎呀,我都做了,外面东西不干净,哪能跟家里比。嘿,我这爆脾气,你还让不让人活了,存钱干啥,给娘家买房?   就这句,老板哭了,闷儿闷儿地哭。   那晚,老板让我坐下。他爸,坐下,咱俩说说话儿。我疑惑,咋回事这是,搞得还挺正规?肯定要跟我摊牌!想到此我两腿发软,忙说,老板啊,这两天我正琢 磨给你爹妈在国内买个房,老人也不容易,儿女大了都飞走了……没等我忽悠完,老板严肃地说,他爸,别跟我瞎搅合,我还不知道你小子,给我坐下。说着,她亮 出一张家里的每月开支清单: 月收入: $9000.00 (以美元计,下同) 减去如下月支出:(括号内容为本人所加) 所得税预扣: $2200.00 (美国是先扣税,报税时多退少补) 医保自付额: $ 300.00 (公司提供医保,本人须付部分费用) 房屋按揭: $2500.00 (购房贷款月付) 地产税: $ 400.00 (拥有房屋须付地产税) 房屋保险: $ 100.00 水电费: $ 400.00 交通费: $ 300.00 (地铁和通勤火车票) 汽车月付: $ 350.00 (仅一辆汽车的租赁月付款) 汽车保险: $ 120.00 汽油费: $ 240.00 电话费: $ 100.00 手机费: $ 150.00 电视费: $ 100.00 (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加上网服务) 孩子校车费: $ 240.00 (纽约市中学校车需自付费,但可以不乘。) 孩子中文课: $ 200.00 支出共计: $7700.00 余: $1300.00 (这就是全家吃穿用的钱)   我一看清单,傻了。怀疑地问,咱家年收入10多万,远远高于纽约市都会区的平均家庭收入7万5千美元,怎么就过这日子?你以为过什么日子,每笔账都有 单据,要不要给你看看?老板沉着应对。那也不对呀,以前你怎么没这么卡我?以前,你知道这些年汽油涨了多少,地产税涨多少,医保涨多少,水电费涨多少,交 通费涨多少,什么都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每年几千亿的开销,还不都靠涨税涨价来。   我还跟你说,咱得认万幸,幸亏那时买了房,要现在呀,说到这儿,老板狠瞪我一眼。这是因为当年她要买房,我嫌麻烦不想买。老板真不含糊,没再跟我废 话,自己就把房子拿下了。我问她干嘛去了,风风火火的?她说,买个房。听口气就像买了颗白菜。什么,买房?我刚想发作,这么大事也不跟兄弟商量。后来一 想,买都买了,说什么也晚了。就为这,老板刚才瞪我。现在的房价是当年的三倍,我们这栋房子当时买30万,现在要八、九十万,那时若没买,现在绝对买不 起。也就是说,加上购房因素,纽约现在年收入达20万以上者,才等于当年七、八万的水平。   你呀,也该识识人间烟火了。老板说,你知道白菜多少钱一磅?鸡蛋多少钱一打儿吗?我摇摇头。来,我挑几样日常东西给你看看,心里有点儿数。说着她随手划拉出个表。 纽约日常用品价格比较: 现在: 三年前: 汽油:$3.50/加仑 汽油:$2.00/加仑 牛奶:$4.50/加仑 牛奶:$2.20/加仑 果汁:$3.50/半加仑 果汁:$2.00/半加仑 鸡蛋:$3.00/打 鸡蛋:$1.00/打   “打住打住”,老板还要往下写,被我叫停。居然涨这么多,难怪你手越来越紧,这可怎么办?什么怎么办,来美20多年,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有什么了不起的。老板坚定地说。计划着花呗,我们比很多家庭强多了,别人能过咱也能过,再怎么也得把两个孩子供出来。   从那天起我开始带午饭,不买着吃了。生日前一天,老板问,想要什么礼物?我忙说,不要,什么都不要。咱攒点儿钱还是给你爹妈在国内买个房,他们年纪大了,现在住的房没电梯,上下楼不方便。老板瞥了我一眼,没吭声。   第二天是周末,我睡到三竿才起。睁眼只见个眼前有个纸盒子。定睛一看,哇,这不是台新式数码相机吗,上千那种。老板,老板,老板那那那……   家里没人,老板带孩子上中文课去了。 康桥月影:我在墨尔本的真实生活   先生和我是大学同学,93年毕业。我先生98年7月来澳洲的Perth读硕士,我和孩子(现在六岁半)在北京。2000年8月31日先生学生签证到期前一天,我们的移民签证批下来了,10月底我们全家抵达Perth。   应该说刚到澳洲还是比较高兴的,兴奋持续了约一周。   2000年圣诞节前,我飞到墨尔本参加面试,并得到offer,是一家跨国电信公司,每年底薪A$57000,奖金10%,并且公司出A$3000的 搬家费。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我很幸运,因为澳洲工作难找,工资低,新毕业的硕士好多都不到40000一年。说实话我没有特别高兴,因为我在北京时在另一家 跨国电信公司做同样的工作,拿到手的钱差不多一月1万人民币,而且很轻松。大部分工作都用来想老公,考IELTS,上网查移民消息,给大使馆打电话了。   就这样,我们搬到了墨尔本,先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也找到一个编程序的活,每年A$60000,后来长到A$65000。今年7月,我失业,先生工作还较稳定。   我们于2002年一月买了一个30万澳元的房子,相当于国内的三室两厅,两个车位,整个房子加院子约650—750 平方米。国外的房子价钱不是按面积算的,大多是拍卖各买方争报价钱。很可能差不多的两个房,差不多时间卖,会差出10万澳元。我们的房子因为地的形状不规 则,问了一些人,也就量个大概面积。房子是35年的,区是较好的区,这个房子是好区里的坏房子,不过是我们能出得起的最高限了。各种税付了13000澳 元, (本来是2万澳元,政府出7000给第一次买房的人,可见资本主义的福利是多么的虚伪)。贷款额高达88%。   两个人都工作时,钱还够花。现在只有先生一人工作,就有些难了。当然我在家也省了不少钱,比如Child Care (给5岁以下小孩), 每周180澳元,政府给补20澳元。这里的小学9:00am---3:30pm, 如果要在上学前,放学后让人看着,一周90澳元,政府给补10澳元。   收支算下来,我们月余120澳元,还不错。还有一些钱不好归类。反正月月赤字。没有娱乐,我到澳洲两年,买衣服不超过A$300,除非实在需要。没买过化妆品,只剪过一次发。陪儿子看过4场电影。我就是这样从一个外企业小姐改造成一个天天算钱的黄脸婆。   可能你会说我不丢工作就好了,实际上丢工作我一点也不后悔,设备落后,办公环境恶劣,人际关系复杂,马屁精成堆。这洋罪可不是好受的。工作时花销更大,也没特别宽裕,不过好歹置办下点必需品,像电器,除草机,一些最基本的家具。   这就是我在澳洲令人羡慕的生活。我不想回家探亲,一来没钱,二来怕说露了,把实话露出来,不遭人待见。我还有个一心想来澳洲的姐姐。   说实话,如果像我姐,在中国挣1000rmb/月,合200澳元,就想来澳洲做工厂工,来澳洲也行。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人家领救济的也过的很好。随便说 一下,单亲妈妈带一个孩子,在移民两年后可以领到300澳元一周。不失一种活法。还有一个常有的问题是,大家都说海外不好,干吗还都呆那儿。事实是如此, 我在澳洲认识上百个中国人,年龄40之下的,特别是近期技术移民的,没一个说澳洲好,但确实没人回去。以我个人的原因看,主要有三点:1、移民付出的代价 太大。两年的夫妻分离,两年的盼望,很大一笔钱,2、回去也要从头开始,我现在回去,别说1万人民币一个月,5千都没人要。3、年龄大了,动不了了。还有 孩子,我并不认为澳洲适合孩子发展,他的孤独寂寞感也满强的,但回去也要重新适应。所以明年我要去墨尔本大学读master by research, 以期待有一天会东山再起。    亲情淡泊篇   儿女绕膝,共享天伦是每个老人最幸福的憧憬,没有不心疼儿女的父母,也没有不依恋父母的儿女,但在留学和移民的热潮中,一度分离成了父母与儿女之间生活的主旋律,往往是第三代的降临给了他们再相聚的理由或契机。从他们父母的口中得知,相聚中有美好,也有无奈。   年已六旬的任老师在北京的一所中学里教了一辈子化学,她的丈夫是某大学的化学教授,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他们的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后陆续去了美国,现在 都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老两口曾经为了照顾外孙,六次到美国探亲。当问及女儿将来是否会回国发展时,任老师苦笑着说:“她们肯定都不回来了。大女婿已经加 入美国国籍了,在一家医院做麻醉师,年薪能拿到30多万。大女儿觉得在国内发展受到阻碍,而在美国人际关系简单,老板也喜欢她。”   任老师夫妇每次到美国探亲都要住上3个月到半年,他们平时的业余生活就是到社区领免费的中文报纸拿回家看,或者看看电视里的中文频道。周末跟着女儿女 婿到朋友家吃饭,最主要的还是照看未成年的外孙。大女儿在美国已经待了近20年,母女之间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观念上的差异产生矛盾,甚至很激烈。比如在是 否让外孙学习中文的问题上,母亲认为孩子有学习语言的天赋,孩子在国内期间已经可以写出不错的小短文了,可是女儿不愿意让孩子学中文,任老师觉得,女儿可 能是不希望儿子将来回国发展,所以觉得学了中文用处也不大。   一次有个机会,小女儿所在的生物公司要在北京上地开分公司,希望她回国工作。本来事情已经要敲定了,这个消息令做父母的万分惊喜。但小女儿的公司并不 能担保她将来还能再回到美国的公司,而且如果她回国工作就不能保证她将来在美国的养老金。再三权衡利弊,她还是放弃了回国的机会,父母只是空欢喜一场。   有这么一对老夫妻,应儿子的请求来到美国,帮助照顾刚出世的小孙子。开始还好,不料一年以后发现老夫妻中的丈夫患了癌症。老人是到美国探亲的,没有医 疗保险,在美国立足未稳的儿子既没有能力为父亲治病,又雇不起人照看孩子,无奈将父亲送上了回国的飞机,母亲则留在了美国。父亲回国治病无人照料,直到去 世老伴也没能回去。几年后,孙子在渐渐长大,不再需要看管,而老太太年岁已大,生活逐渐不能自理。回国吧,国内没有一个亲人;在美国,儿子和儿媳忙于自己 的事情无暇照料她,于是一句英语不会的老太太被送进了社区老年公寓,最后在孤寂中离世。   因为工作薪水、子女教育、老人福利、医疗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吸引了无数华人选择生活在美国,享受美国的各种优厚的待遇。但是,非母语文化的生存环境, 旧时候的朋友不在身边,新结交的朋友又多以互相满足经济利益为互动前提,使得新移民们很难有甚至几乎没有对居住国的参与感和精神上的饱足感。   有人估计,约有六分之一的新移民中能够进入所在国的主流社会及高科技领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自己的事业发展中和中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也有一个这样的海外华人圈,这个圈几乎是隐形的,他们或许不经常一起吃饭喝酒,不彼此打听也不谈信仰,但谁失业了,圈里的人互相转告,一旦在职的人公 司有职位开放,马上把失业者的简历送过去,不需要感恩戴德,而是很平和地说:大家找口饭吃;他们经常互通生活信息,哪里有便宜的东西,谁买电器回家发现少 了一个零件;今天在哪里吃饭,车窗被人砸坏了,大家晚上停车尽量停在路灯下,贵重点的东西别放在车里;谁最近回国,可以帮忙带点东西给家人……彼此不影响 别人的生活,但又像一条链子,把每个人都拴在一起。
个人分类: 侨园|9252 次阅读|2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11-22 02:59 , Processed in 0.069544 second(s), 27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