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浪漫主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山海天
热度 13 心随风舞 2013-1-20 12:29
尽管现实会让人失望,可还是要把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进行到底!!! 请欣赏 刀郎 演唱的歌曲: 山海天 眼已有些倦 心却要醒来 你好迷幻 时而身边 时而遥远 梦何时才醒来 痴迷何时才能离开 门何时打开 我何时才能回 来 无边 的大海无边的心 无边的天空无边的你 那汪洋中的水滴 在波涛狂风中翻滚了几个世纪 何时被浪花推上彼岸 逃离闪电 远离追赶 凝聚成白云 漂浮在山海天 http://infinitinb.net/COFFdD0xMzU3NDA4MzcxJmk9MTQyLjEyOS44OC4yMCZ1PVNvbmdzL3YxLzZDLzkxLzI2NTUzXzQzMDg4OF+1tsDJLcm9uqPM7C5tcDMmbT05ODQyMDM1NDUwNmMyMmYyYjk4M2E3Y2IyYWM3ZTQ2ZCZ2PWxpc3RlbiZuPcm9uqPM7CZzPbW2wMkmcD1z.mp3
个人分类: 音画欣赏|13715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杀人游戏历史(ZT)
热度 2 推理游戏坛主 2012-12-4 13:27
兔儿爷问为什么叫杀人游戏?追根塑源,转自百度。不喜欢此游戏者,请自动跳过,抱歉打搅。 共同的说法是杀人游戏起源于国外,但是最初形成的原因就众说纷纭了。 关于杀人游戏的起源,一说是来源于 MBA 的 训练课程,是课堂上训练团队精神的一种心理游戏,这种说法现在流传较广。 另一说是发源于硅谷,是IT人发明的一种缓解精神压力的做法,在杀人游戏进入中国的初期,这种说法比较盛行。 还有一说是游戏起源于一群登山爱好者,在营地等待适合登顶的好天气,无聊的情况下发明的游戏。这种说法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比较容易为女性接受。    据称,“杀人游戏”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有记载的1969甚至更早,麦克先生和他的同伴开始在 美国 佛蒙特玩一个叫“杀人”游戏。在1998年9月15日,杀人游戏被带到了 普林斯顿大学 ,并从9月24日开始成为一项经常的活动。随后在1999年由硅谷归国的留学生第一次传到上海的,而后于该年年底在一次IT界的媒体见面会上传到了北京,从此开始了它在全国中大型城市年轻人中的传播之旅。2000年开始游戏在 上海 、 北京 、 广州 等大城市的一些公关公司、记者圈、 IT 行业及演艺圈等逐渐成了活跃气氛、交识朋友的一种新的方式,并通过一切网络 论坛 在一定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热潮。   (1950年出版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谋杀启事》中,已经提到杀人游戏,内容基本像是现在游戏的雏形,故可认为以上发明时间有不准确的可能。)
8152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评书乱弹】中国诗歌对美国想象的影响
热度 10 RidgeWalker 2012-8-14 12:02
【评书乱弹】中国诗歌对美国想象的影响
一位国内的网友问,“外国人浪漫,无病呻吟又是如何表达的?” 当时咱没敢接茬,这话题太大了,有老虎吃天,没处下爪的无奈。只是经不起再三追问,只好坐下来从实招来。这供词一长,就有了这么一大堆闲话,像华兹华斯一样,站在高山上,大手一挥,自由发挥。嗯,咋又像矮小而又伟大的列宁 -Vladimir Ilyich Lenin - 在讲演呢?难道还有浪漫主义的政治家不成? 首先要澄清,外国这个概念不清,因为本人仅仅知道一点英美浪漫派的皮毛,德法俄,以及东欧各有自己的国情,历史另有千秋,让吾辈如临深渊。这位网友着实狮子大开口,问题问得太大。没有书本的我只能粗浅的涉及一两点,好在不是考试,期末论文什么的,没有人追究。但愿。 浪漫主义诗歌是19世纪英国诗歌的主流,代表人物有William Wordsworth,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Percy Bysshe Shelley等人,好像美国的 Walt Whitman 也算其中之一员。其主要话题是“自我”可以说“自我标榜”“自我放光"。自我在西方不可笑,因为个人主义 (Individualism),个人价值 (individual worth) 是西方人文的根底,布匹的基本纤维(the fabric of the culture)。换句话说,“谦虚”“无我”“无为”等等的东方的,中国式的人生哲学其实也是一种美学原则,彻底渗透在自己的诗歌,绘画,日常生活里。不提。 英美浪漫主义诗歌除了对语言的贡献(个个都是语言大师哩)之外,表达的内容很快就让人觉得厌倦(惠特曼的诗对新大陆的信心和志气很有贡献)。我不信一个人无限吹嘘自己,还总有人捧场,那这世上闲人也忒多了些。所以,很快就有了上个世纪初摈弃浪漫派“Self-Sublime”的诗歌革命,以美国旅居欧洲的诗人庞德 (Ezra Pound) 等人为首的后起之秀通过从唐诗(特别是李白的诗)里得到的启发发起了席卷欧美大陆的意象主义运动(Imagisme)。个人认为中国诗歌里的意境(意象思维)是更高层次的逻辑,诗歌逻辑。这一革命一下子弄得西方文坛面目全非,从此,直到后来所衍生的现代主义到了后现代主义,美国诗人从小就从东方诗歌美学里汲取营养,几乎无一例外。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诗歌界举行过一次以“中国诗歌与美国想象”(Chinese Poetry and American Imagination)为题的讨论会,当代诗坛,人人在篮子里数珍,咋都是东方古董哩?包括《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当然唐诗宋词,都对美国诗歌文学有着直接的投影,形变。东西文化从此不再有巨大的鸿沟相隔。美国文化界首先摆脱了欧洲对中国文化(打油,怪异,幽默)的偏见,真正欣赏了盛唐以来的胸襟博大 (magnanimity). 个人觉得,西方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和东方的美学原则有一些弥合的过程,也许破裂,也许畸变,拭目以待,但都不妨大雅,毕竟是高层次的闪烁。既然西方的砖瓦能盖出中国园林,日本花园,个人心中的疙疙瘩瘩也能在岁月里磨砺出闪光的瓷砖来。扯远了。 William Wordsworth 华兹华斯 Percy Bysshe Shelley 雪莱 Walt Whitman 惠特曼 Ezra Pound 庞德 Romanticism 浪漫主义 Imagisme or Imagism 意象主义 Modernism 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 后现代主义 题外话:中国80年代的朦胧诗运动说是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我东看看,西看看,绕着圈子看了好几遍,也觉得是中国的唐诗穿上洋装回娘家呢。 http://vod.szzwch.com/zhudi/35-%c8%e7%91%9b%d3%f1%c7%fa(%b5%d1%d7%d3).mp3
个人分类: 语言文字|18044 次阅读|3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3 22:38 , Processed in 0.035742 second(s), 10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