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当代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雷锋日记》当代雷锋的悲惨故事
热度 1 8288 2013-6-1 14:39
如果雷锋存在于如今的社会,他将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选择了雷锋生活的苦逼的故事,他是否能坚持自己的信念?【文化丝绸之路】If Lei Feng exist in today's society, he will go from here ...... This is a choice of Lei Feng's story hard to force life, whether he can stick to their beliefs?
个人分类: 娱乐|50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当代中医基础理论连载八
热度 7 稻草 2013-3-7 08:44
因为柏格森的“生命”概念显然与“运动”概念相混淆了。按照柏格森的理论基础,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必然要使用“生命之流”的概念,因为它完全可以命名为“纯粹运动”。事实上柏格森自己也发现了这一困难,他有时又称之为“纯粹绵延”。然而,“生命之流”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整个宇宙的,但它不是像柏格森所说的那样:几乎要取得绝对实在的地位。“生命之流”即我们所说的作为客体的思维,它是一种客观实在,是全息的外化。柏格森在对生命进行比喻时曾说,生命像是一个这样的炮弹:它炸成碎片,各碎片又是一些炮弹。在我们看来,这个比喻更适于全息。尽管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从宇宙观上是错误的,我们仍然觉得他的“生命之流”是所有哲学范畴中最富于生命力的,它使人们在茫茫宇宙中看到了“生生不息”的活力。 这活力不从任何其他地方而来,它自始至终就是一种绝对的存在 。 不管人们愿不愿意,它总是不休不止地、不间断地推动着整个世界,它使人世间一切理性和智慧、生活和斗争、幸福和痛苦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它存在着,没有起源,也没有目的,它本身无所谓价值,却是一切价值的原因;它本身也无所谓善恶,却是一切善恶的基础。柏格森用他奔放的情感和沉思,构成了一幅爽心悦目的生命世界,一个拟人化的宇宙,一个童话般的真理。
4019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当代中医基础理论连载七
热度 6 稻草 2013-3-5 17:22
系统化的生命哲学是由柏格森完成的。柏格森不仅把“生命之流”(或生成之流、生命冲动)说成是宇宙的本质,而且对“运动”有新见解。他认为宇宙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绝对运动过程(与其“生命之流”是一致的),这种运动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实在的东西。在这里柏格森似乎看到了运动的客观实在性。他认为,世界是两个根本相异的部分,一方面是生命,另一方面是物质,或者不如说是被理智看成物质的某种无自动的东西。整个宇宙是两种反向的运动(即“生命之流”),即向上攀登的生命和往下降落的冲突矛盾。柏格森由于把物质和生命对立起来,因而不可能发现绝对的实在———全息。然而他的充满宇宙的“生命之流”,却是对生命现象的崭新的认识。不过他把物质的原因也说成是“生命之流”,并把物质和运动相对立,使他不可能形成关于生命现象的科学认识,而只能陷入新的混乱之中。(待续)
442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当代中医基础理论连载6
热度 8 稻草 2013-2-28 09:07
充满无限宇宙的“生命之流” 卢梭在18世纪曾经首先向文明社会发难,认为文明社会是与自然状态对立的,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的是伦理道德的堕落。这种发难成为以后非理性主义哲学流派的起源。 非理性主义哲学以一种极端的形式宣扬人的天性、欲望和意志,不少人崇尚,不少人诋毁。我们认为客观的评价应该是,非理性主义在整个思潮上是进步的,它促进了人对于自身乃至整个自然界的运行基础的重新考察,它正确地指出:思维不仅仅是逻辑和理性,思维还是直觉、欲望和意志。特别是19世纪狄尔泰的实在性的一种预见性的注脚。狄尔泰一开始是想说明,传统的哲学把物质和精神割裂开并各执一端的观点是错误的,哲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单纯的物质,也不应是单纯的意识, 而应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东西---生命。哲学应该以生命为出发点。然而狄尔泰没有认识到“生命”中的“思维”是一种同物质和运动一样的客观实在,而仅仅把它看成是一种“活力”,一种不能用理性概念描述的活力。 (待续)
5519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当代中医基础理论连载5
热度 4 稻草 2013-2-25 15:30
从能量概念的确认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动量之所以不能代替能量成为表示运动的量的范畴,是因为动量不能揭示事物内在的“活力”,其“动”仅表示机械运动,而不能囊括所有的运动现象,而“能量”则克服了这一点。我们现在哲学理论中把运动作为物质的一种存在属性,就基本上仍停留在机械运动的范畴。这说明在哲学中存在认识上的滞后现象。 统一论引入的思维的量---意量就是一种与质量、能量相对应的物理范畴,它反映的是思维客体的本质属性。
4525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中医的当代基础理论连载4
热度 7 稻草 2013-2-23 16:07
回顾一下“能量”概念的形成经过,有益于我们理解 “思维”为什么是客体量 。 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尔曾提出这样的思想,一个粒子体系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它们的总运动量(即动量)保持不变;粒子相互碰撞产生的“力”通过它们的运动量的改变来度量。 这一思想提出不久,数学家、物理学家莱布尼兹又引入“活力”概念,他认为“活力”才是“力”的真正量度。莱布屁兹的“活力”在数值上等于动能的两倍。半个世纪以后,数学家达朗贝尔指出,笛卡尔的“运动量”是力对时间的积分,而莱布尼兹的“活力”是力对空间线度的积分,因而“笛-莱”之争不过是术语的问题。 1787年,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在《分析力学》一书中证明,在某些粒子系统中,每一个粒子相对于参照系的位置和速度的函数,不管发生什么运动总是保持不变。这个函数的两部分实际上就是势能和动能。   1807年,杨(T.young,1773-1829) 创造了“能”这个词 。1898年,隆福德伯爵在一篇《关于用摩擦产生热的来源的调研》中表明机械能可转化为热能。还有,卡里斯尔和尼柯尔逊电解水实验表明电能与化学能可相互转化(1800年);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磁效应,表明电能与磁能够存在某种可转化的关系;法拉第的电磁旋转现象第一次提示了电磁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可能性;塞贝克发现的温差电证明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法拉第在1831年发明第一台直流发电机,第一次实现了机械能向电磁能的转化;焦耳测量焦耳热的实验,以精确的结论总结了化学能、电能、热能之间的关系;1845年法拉第发现的磁致旋光现象,更深地提示了电、磁、光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能量概念就这样逐步为人类所掌握。 1905年,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质量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使能量概念成为运动的量的无可辩驳的科学范畴。 (待续) 你一边看,一边可以欣赏音乐,点击即可。有什么要说的,就在后面留言,我会回答的。 茉莉花.mp3
4351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中医的当代基础理论连载3
热度 7 稻草 2013-2-21 14:44
思维客体的量 物质的量——质量和运动的量——能量,是在许多科学家的卓越努力下建立起来的两个科学概念。在质量和能量这两个概念形成以前,曾有“重量”和“动量”两个相似的范畴,然而事实证明:质量和能量这两个标量才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量的本质。(待续)
4558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中医的当代基础理论连载2
热度 10 稻草 2013-2-16 10:02
思维客体的质是什么呢? 思维现象,除了人类的,我们过去一部分是采取不予正视的态度,还有一部分则干脆另加对待。前者就是那些显然具有与人类同样感官的动物,它们也能用特定的信号联络,并大都过着群居的生活;后者则是一些低级得多的生物,比如像蚂蟥一样完全没有智能的动物。我们在研究动物世界时,对于动物与非动物的差别早已有明确的结论,其中最不容忽视的,是动物均具有“本能”。这种本能,在我们看来正是一切智能的基础,譬如,即使象人类这样高级的智能活动,也必定是由本能发展而来。这种本能,是最基础的思维现象之一。前面我们把思维的质的体现叫做意识,现在,我们又把意识的范围扩充到了本能,即从外延上看,意识是包括本能在内的动物现象:感觉、反射等。这对于重新认识和掌握思维现象极为重要。 从古代的哲人到现代的科学家,在意识问题上总是要么把它与物质对立起来,要么把它与物质混为一谈。前者多见于纯粹哲学中,后者见之于科学,正如把光子当成粒子研究所取得的成功一样(所以不仅是在思维问题上,在运动问题上人们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对于人类来说,那些能够由眼睛直接看见的东西总是更容易掌握。而思维,不仅作为客体形式,就是对于人类的思维现象,我们也难窥全貌。这使我们在理解思维客体时显得更加困难。为了不增加新的困难我们在统一论中仍以“意识”这一名称来表征思维客体的质。引入思维客体的质的概念,是为了与物质的质---材料和运动的质---信息相对应,从而揭示思维客体的物理意义。(待续)
5212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中医的当代基础理论连载1
热度 8 稻草 2013-2-15 14:42
人的活动的特殊性常常是人类借以维护自身独尊地位的理由,因而在讨论纯粹客体世界的时候,人类总是忽略自己,甚至忽略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现象,仿佛宇宙整个地就是一个黑幽幽的冥冥世界。而人们把自己活动的独特性视为思维的结果,且企图独霸思维这一存在形成。但不少的人却早已注意到自然界不少动物种类,特别是一些高等动物的活动与人类的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少实验甚至证实人类与猩猩等动物之间仅有智力上的差别,然而所有这些还未能引起人类对思维现象的客体性之足够关注和重视。
4752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中医的当代基础理论开场白
热度 12 稻草 2013-2-14 09:28
中医的基础理论,主要是以阴阳易学为基础的,引伸出专业性的黄帝内经。但,在西方科学横扫地球的时候,即在现代社会,中医的这两个体系均倍受质疑,本质上,是易学不被人理解为现代科学,受到现代基础理学的渺视,很多人也想扼杀它。 鄙人深感痛心。所谓感而不知,是为愚昧,自然界明明被心理现象所充满,而我们却并没有把它纳入理学的基础,仍然把它作为一个属性量来探讨,乃至于科学的研究步履艰难,人类的疑难疾病也无从解答。 其实,这也是当代新西医的理论基础,之所以说是中医的基础,是中医迫切需要新理论来正其身。 总之,一个崭新的科学时代,将逐步在人类的面前拉开序幕! 由于内容颇多,观点新颖,故而让余,徐徐叙之,也敬请大家不要着急,随着我连续地发布,你逐步来了解它,理解它。
6197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这张照片当代军人都应该记住 zt
热度 18 566 2012-7-25 11:43
这张照片当代军人都应该记住 zt
这张照片以前曾见过,今天又无意中发现,建国后的军人,在战场上牺牲的不多(当然是和战争年代相比),但个个光荣。这个兵就是他们的缩影,让我们记住他和他们。 今天还有多少人记得对越自卫反击战?照片上的人是当年老山“硬骨头排”的排长史光柱。当年他的一个排的战友在一场老山守卫战役中全部牺牲!仅存他一人还被炸瞎了双眼,他当时还不知道周围的情形,不知道战友都以离他而去,包括给他包扎的卫生员,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靠手雷坚持着战斗,随后又身中 3 枪,援军到来时,他已昏迷不醒,但是就在他被救援队救醒后,他竟然奇迹般的站了起来,把全排弟兄们的名字点了一遍,直到发现没有一个答应他的,他知道了一切。默默的抓起身边自己的枪,只说了一句话:“弟兄们,老哥给你们报仇!”说完就朝有枪声的地方走去!随救援队一起来的联合国的观察员抓住这个时机给他拍了这张照片( 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根据照片创作的油画 ),随后和医生一起强行麻醉了他,把他送到了后方,事后观察员说:“我只来了一天,但我已经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了,我看到了一个标准的中国军人。”(转引自 CTN 网)
6516 次阅读|1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3 15:04 , Processed in 0.045205 second(s), 17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