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蒋介石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老蒋为何想把海南租给美国99年(4)zt
wx1wx2 2013-5-31 12:38
老蒋为何想把海南租给美国99年(4)zt
卜凯的报告中没有说蒋介石想要什么,但蒋最可能想要的,应该是几百架美国战机 卜凯给摩根索的报告中,只提到蒋介石愿意付出什么(让美国控制海南和福摩萨九十九年),而没有谈蒋具体想要什么。对照此一时期蒋氏对美外交的主要诉求,一种比较靠谱的推测是:蒋氏想用海南岛和台湾,换取几百架美国战机。 宋子文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常驻美国,其重要职责之一,即为中国的抗战寻求美援支持。通观蒋介石与宋子文的电报往来,可知蒋氏此一时期最迫切想要得到的,正是美国的飞机: 1940 年 7 月 7 日 ,蒋氏致电宋子文,指示 “ 驱逐机如能订购,以百五十架为准 ” ; 7 月 10 日 ,蒋氏再次致电宋子文,战机数量要求大幅增加: “ 美国往日售法之各种飞机,如能转让于中国,现在美国若有新式驱逐机三百架,远距离轰炸机五十至一百架助我,则抗战必能加速胜利。如遇罗总统时,请以余言告之。 ” 7 月 12 日 ,蒋氏又再度强调: “ 如遇罗总统,请以中(即蒋介石)言转达如下:如美能以助法之飞机及其他物资之数,只要十分之一助华,则华不惟可得胜利,且可因美助华而得复兴。 ”…… 大致而言,在 7 、 8 月份间,蒋氏电报中虽屡屡指示宋子文向美国寻求战机援助,但措辞尚属平静,但进入 9 月份后,蒋氏在战机援助问题上的电报措辞开始变得越来越焦灼: 9 月 2 日,蒋氏指示: “ 如美国果有意与我合作,则我所望其接济之武器惟飞机而已。 ”10 月 1 日指示: “ 如我方明年二月杪再无新型驱逐机五百架,重轰炸机以百五十架到华接济,则抗日实无法维持。 ”10 月 4 日,蒋氏致电宋子文,详细交待了需向美国求购的战机数量、种类以及附属零件。 10 月 7 日,蒋氏指示: “ 俄机已允而终未交来,但其飞机即使交来,其性能亦不能与敌现用之飞机作战,徒使我空军死伤而已。以其速度与各种性能相差太远。最近敌空军在成都猖獗无阻,军民抗战心理渐起动摇,非由美国更新式飞机接济殊难持久。 ” 同日,蒋氏再度致电宋子文,明言 “ 此时以获得美国新式飞机为唯一急务 ” : “ 敌驱逐机近日由宜昌可直飞蓉渝两地,掩护其轰炸机随意所至,肆无忌惮。以俄式驱逐机升高速度至六干公尺须十五分钟以上,而敌机只要六分钟就可升至六千米以上,故对之望尘莫及,只有让其猖獗。此与兄在渝时空战情形完全不同。以后俄国即使供给我飞机,亦为不能望其以新式飞机交我也。以后我若无新式美驱逐机与敌机一打击,则军心民心实难持久。故此时以获得美国新式飞机为唯一急务,特再为兄陈之。 ” 1941 年,日军轰炸下,满目疮痍的重庆居民区
个人分类: 保钓抗日|52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为何想把海南租给美国99年(3)
wx1wx2 2013-5-27 01:20
为何想把海南租给美国99年(3)
蒋介石该建议的 “ 灵感 ” ,袭自美英 “ 驱逐舰换基地协议 ” 蒋氏这一 “ 异想天开 ” ,实有先例可循 ——1940 年 9 月 3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达成一项交易,美国用 50 艘超龄驱逐舰,换取英国在西半球的七个海、空军基地的 99 年租借权,史称 “ 驱逐舰换基地协议 ” 。 9 月 5 日,蒋介石即通过张冲,向美国非正式提出把台湾、海南租借给美国 99 年的建议。内容如此相似,时间如此契合,显然绝非巧合。 这里有必要简略讲一下 “ 驱逐舰换基地协议 ” 产生的历史背景:二战爆发后,德国在大西洋上针对英国实施了大规模的潜艇战,而英国很快就面临反潜艇的主要武器驱逐舰严重短缺的问题。从 1939 年开始,丘吉尔不断向美国提出购买 40-50 艘驱逐舰的要求,但长期未能得到美国的积极回应。直到战局进入 1940 年,德国春季攻势取得惊人胜利,双方才正式就驱逐舰问题坐到谈判桌前。一方面,美国开始担心英法溃败后,本国很可能将独自面对德国及其联合阵线的军事入侵。为应付此种危机,美国陆、海军一致认为, “ 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去获得英国和法国在大西洋的领土 ” ,以保卫南美和加勒比地区,进而保障美国本土的安全。另一方面,英国面对德国的攻势已濒临崩溃,在 1940 年 5 月 15 日到 6 月底的一个半月里,英国政府至少向美国提出过 20 次关于驱逐舰的要求,其急迫程度可见一斑。到 7 月份,英国终于主动提议,同意转让英国在大西洋上的军事基地,作为回报,美国须提供英国所急需的驱逐舰。经过长时间的磋商,该建议终于在 9 月 3 日正式变成 “ 驱逐舰换基地协议 ” 。 “ 驱逐舰换基地 ” 是美、英间的一项秘密协定,蒋介石通过何种渠道获悉此事,尚不知晓,但此事显然给了蒋某种灵感 —— 尽管该协定使英国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但在丘吉尔看来,其所得也相当不菲: “ 这件事本身就肯定会使美国更接近英国,同时更接近战争,这是在大西洋愈来愈多的一系列非中立行为中的第一个非中立行为 …… 它标志着美国已从中立国转为非交战国 ” ,故而, “ 每一艘驱逐舰的价值, …… 都是用红宝石来衡量的 ”—— 丘吉尔认为,与得到驱逐舰相比,将美国拉入战争同盟更有价值。蒋介石无疑也会存有类似的想法 。 遭德国 U 型潜艇袭击、行将沉没的 “ 莉莲 ” 号商船。 1940 年前后,英国许多商船遭遇了与 “ 莉莲 ” 号相同的命运
个人分类: 保钓抗日|51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zt:蒋介石为何想把海南租给美国99年(1)
热度 2 wx1wx2 2013-5-24 20:46
zt:蒋介石为何想把海南租给美国99年(1)
蒋介石为何想把海南租给美国 99 年 責編:諶旭彬 导语 很少有人知道: 1940 年,蒋介石曾通过非正式渠道,向美国表示,愿意将海南岛及台湾租借给美国 99 年。 蒋介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该建议结局如何? 1941,重慶 蒋介石提议“让美国控制海南和福摩萨九十九年” 蒋介石想把海南岛及台湾租借给美国这一史实,是美国史学者任东来教授从摩根索日记中发现的 —— 亨利 · 摩根索( Henry Morgenthau,Jr )在二战期间曾担任美国财政部长,长期负责对华援助。据任氏所述, “1993 年 6 月笔者利用留美之便, …… 前往位于纽约海德公园的罗斯福图书馆。摩根索的所有文件均藏于该馆。终于在摩氏日记第 303 本 , 第 73 面上找到了这一文件。 ” 所谓 “ 这一文件 ” ,其实是 “ 摩根索驻华私人代表、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约翰 · 卜凯发回的一份报告。 ” 摩根索日记中对卜凯报告的记录如下: “ 卜凯教授的报告,经倪尔逊转来。蒋介石要求(我)继续保持顾问职位,但秘密与之直接联系。张冲 (Chang Chung) 将军 —— 蒋介石在中苏事务上的亲信顾问 —— 奉蒋介石之命要我非正式地与你和罗斯福总统联系,事关美国(给予中国)足以让日本撤出(中国)的有效帮助。中国将尽其所能继续抵抗。蒋介石的两个非正式建议如下。欢迎其他非正式建议。
个人分类: 保钓抗日|502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搞笑:答岳版主
热度 14 锅盖 2013-3-13 23:14
搞笑:答岳版主
搞笑:答岳版主 (跟帖写长了,干脆新发一个帖子作为回答,还可以删跟帖,垄断一把,耶!) 这次争论是因为锅盖犯糊涂多嘴,读不懂空气,说什么到美国的华人入乡随俗,暴力倾向增加云云,伤了某人的自尊。没别的意思,有感而发,湾里的老大都是及其好及其好的好人。 版主让俺思考思考 ? 俺奏一大兵 来着,总思考怕钻牛角尖儿成了负担, 想 啥说啥呗 。 不像你有资本, 总 拿 着十六 ,不,十七 年前的东东甩来甩去的 。 1. 你的百分之五汉奸的 证 据也拿出来 呗, 算了,俺替你拿吧: 诽谤 孙 中山,蒋介石是 汉 奸,其 带的北伐军和国军 治 的民国 肯定也是 汉 奸啦,这不是 转 弯 骂 国人么 ? 鲁 迅在你眼里是日寇的走狗啦, 看 过 其作品的都该满怀走狗 情节挖 。 拐七个弯抹八个角,国务委员政协委员差不多也成了汉奸啦,是这个算法吧,挖挖挖, 可不止百分之五啦奏, 反省反省你的立场去,切 ~~ 2. 旅美华人好人多多挖,除了一级谋杀的,瞎子轮子,湾湾运运独独,“神韵”还常常所谓爆满,相信你肯定没去过、啊,里面的靓妞儿比内裸体艺术耐银儿多啦。不是走狗的话奏都是你眼中爱国精英吧,比例自己算吧。对了,大不了你可以学学他们,出息了还有经费。耶~~ 3. 我 说 的学 习 是指 对对 手的研究。没 让 你学日 语 ,吓得。你太物理啦 ,楞把 “ 鱼钓岛” 的 读 法 说 成是因 为日语 从右往左 读,还古日语。 不学习 还 不 认账 ,恼而羞 了就倭语啦奴化的, 唉, 问问 V 老大去 ,错了承认不丢脸 。 华尔街财团的恶劣就不用说了。如果你视日本为对手的话, 日军的狠 劲 儿,无理搅三分劲儿,得理不 让 人 劲 儿, 认 真 劲 儿。日本人的 岛国心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 学习 研究一下没坏处 。中国人 对 外太善,有理变无理,包括 对 美国佬。一个老日本兵曾在 电视上说过 跟国民党 军 的作 战 体会: ‘ 中国 军 没有 韧劲儿 ,不能 坚 持到最后。。。。 ' 立刻就想起来“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 的古训 。日 军 把对手 已 经 研究的如此透 彻了, 你奏知道 举着核弹要赔款 ,自己觉得现实么?红按钮方案用“一鼓作气”很 贴 切的 ,再呢?三呢?没有了吧? 纳 粹 杀 人用冲 锋枪 ,用毒气,日 军 用刀,其中的文化区 别 你奏没想到,也没想想到。所以 总 是被 动 , 总 是干着急。以你 为 代表的莽撞的按 电钮 的心 态其实 是 最令人担心的,只能把中国人再次 带 入万复不劫,不 过 也可能正是你和奥巴 马 想要的, 线人的话 。 4 . 冯 傻 的行 为 不 再 讨论 ,你捧 为 英熊捧去,英熊所 见 略同么。 法理上冯傻违反的是“建造物损坏法”,不是因为内容,写天皇万岁也不行,这都不懂还讲什么大法,轮子 Poi 。 5 . 历 史可以借 鉴 ,但不能代替 现 在。你不是说“听其言,观其行”么,咋不注解中美日关系呢。 奥猩猩为了从日本圈钱,为了对抗中国,跟日本打得火热,早已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不是中国的盟国了,是敌人啊。 你能把自 卫队 僚 长 从五角大楼 轰 出来么?你能把 F-22 倒 卖 到中国哪怕一个 轮 子么? 你对安保条约的估计一步步全被奥巴马和美国议员多少比零地粉碎了,俺都替你脸红。敌我友都分不清,等着锅盖到糊涂帮替你请功去挖? 6 . 中国近年来的成就是效法美国,我 呸 ! 什么 成就 ?当兵的时候就盼过的 鹞 式 飞 机美国 给 了么? 预 警机美国 给 了么? 航母美国给了么?隐形机美国给了么?无人机美国给了么? 轰 炸大使 馆 是 谁 丫 干 的?南海王 伟 是 谁 丫 杀 的?对中国的打击还少么? 圈钱的事儿倒是少不了美国 。日本 对 中国 现 代化的帮助不 说了 , 一说你准鸡冻~~ 7 . 奥巴 马 不答腔的事儿,我不知道也没提 过 ,你 强 加到俺 头 上,埋汰俺, 俺修养一把,不跟牛牛斗,不过 警告一下儿,下次无端泼脏水俺就开 MA ,流水 MA 。 8 . 美国没有侵略 过 中国, 我靠! 八国 联军 里有木有啊?火烧圆明园后拍卖计价用的是日元?朝 鲜战 争是 联 合国行 为 ,那歌 词 怎么不是“ 打 败联 合国野心狼”呢?更 别说 二 战 后美国 杀 了中国多少人了。 大言不惭,美国杀中国人比日本杀中国人少,就是善主儿?卸个腿也是对中国人犯的罪! 护 主子护得太磕碜 ~~ 。现在军方疯狂地造 DF-41 ,给谁预备的不说也明白吧 ~~ 9.10.删掉先 1 1 . 我 问 你的 问题 ,你从来没有正面回答 过 。只是 挖空心思把锅盖和不同意见的湾友 往 尼玛 汉 奸上婉转地套 。 就算你正直 爱 国,心眼儿小得,跟日本人有一拼挖 ,灰常滴鄙视。 1 2 . 日本是二三流国家,八流十流也无所 谓 ,中国呢 ?您老给定个流吧。现在的国力咋着也不是硬拼的时候,打着“零伤亡”的幌子忽悠来忽悠去,客观上等于乐于跟奥猩猩看中日两败俱伤的惨剧,感觉有点儿阴,且暗 。 1 3 . 对了, 你那“零 伤 亡”的 军 事秘密泄~啦, 不奏 是核打 击么? 不 给 日本还击的 余地。网吧的屌丝儿们木有不知道的, 还军事秘密,嗤~ ,比前天内 8618508 还可笑。 你内蛋蛋能分清 一个基 地里的 美 军 和 自卫队 啊?能分清银座涩谷新桥哪个是非“倭人”? 等你分清了,日本也造出来了。 这 不是 诚 心想把中国喂 给 美国的一万多 发 核 导 么?感觉有点儿 险, 而 恶 。 当兵的话粗点儿,版主要是气不顺的话,喝杯苦丁。锅盖休假 中,总结一下,聊聊,其他的想起来再写,先 88 您内。 附上原帖链接和截图 :http://ohaiwan.com/blog-2-13048.html#.UUCSyCdFo40
16110 次阅读|44 个评论
分享 蒋介石为什么放弃琉球群岛?
热度 12 cat 2013-2-24 03:04
一些护蒋人士包括马英九把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没能收回琉球群岛怪罪于国共内战和惧怕苏联。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台湾方面已经揭露并有美国国务院记录证明(见: http://zhenzhubay.com/home.php?mod=spaceuid=76do=blogquickforward=1id=12494#.USkM_GcrGRM )早在1943 年开罗会议期间蒋介石就多次拒绝罗斯福总统的提议由中国收回琉球群岛!而国共内战要在两年以后的 1945 年才开始, 1943 年中国都在忙于艰苦的抗日战争中。难道蒋介石先知先觉知道两年以后国共会发生内战?另外他同意收回台湾就不怕国共内战和苏联了吗?所以这显然不合逻辑,此路不通!看来护蒋人士还要再发挥其聪明才智,找出其它的巧妙说法才行! 在开罗会议期间,蒋介石为什么要拒绝收回琉球群岛?这个问题他不说,可能别人怎么也没法弄清其原因了。本人没有做过蒋介石研究,只能猜测。可能即使是做过蒋介石研究的人也只能猜测,只是看谁的猜测更能说服人罢了。 本人觉得蒋介石怕收回琉球群岛以后日本更有可能打上门来,他惧怕日本,所以不敢收回。蒋介石惧怕日本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就有充分的表现,其抗日也是被逼上梁山的。美国国务院记录都显示罗斯福总统提议中美共同占领日本,在亚洲的问题上相互协商,相互合作。是不是蒋介石还对美国不放心,或者不太相信美国的实力?如果蒋介石胆子大点,眼光高点,收回琉球群岛就是他一句话的事。可惜当时的中国统帅是怎么胆小,没有眼光!错失良机,痛心啊!所以现在提二战后没有收复琉球群岛,当然应该拿蒋介石是问,这个问题是他一个人的责任!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top:0in; mso-para-margin-right:0in;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in; line-height:115%;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5716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国务院记录:蒋介石放弃收回琉球群岛主权
热度 1 cat 2013-2-24 02:38
蒋介石放弃收回琉球群岛主权的美国官方纪录 众所周知,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美、英、中三国对于战后处理日本用非法手段窃取的中国领土做了预先的商议和安排。其间,蒋介石在与罗斯福的单独会谈 中,不止一次地拒绝了罗斯福的将琉球群岛主权归还中国的提议,而是主张由中美两国对琉球群岛进行“共管”,同时还拒绝讨论将香港主权提前收回的可能安排。 开罗会议期间,中美英首脑合影(左起: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宋美龄) 美国在当时提出把琉球群岛归还中国,并不是发善心,目的显然是为了扶持蒋介石政权作为其麾下的同盟国棋子,在亚洲为其发挥作用。但蒋介石的回应却令人匪夷所思,难以置信,别人白给领土居然不要!那么,这段历史的真实性究竟如何呢?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我们可以在网上查阅到的美国国务院关于1943年开罗和德黑兰会议的外交历史文件中找到相关的叙述,网址为:http://digicoll.library.wisc.edu/cgi-bin/FRUS/FRUS-idx?type=turn id=FRUS.FRUS1943CairoTehranentity=FRUS.FRUS1943CairoTehran.p0424 amp;q1=Ryukyus, 其中的第324页截图如下: 请注意此页中的第(5)部分的叙述,译文如下:   “关于归还领土 — 蒋介石大元帅和罗斯福总统一致同意在战后必须将日本通过武力从中国窃取的中国东北四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包括辽东半岛及其两个港口,即旅顺港和大连港。随后,(罗斯福)总统谈及了琉球群岛问题,并且不止一次地询问中国是否想要回琉球群岛。(蒋介石)大元帅答复说,中国愿意与美国共同占领琉球群岛, 并最终在一个国际组织的委托下由中美两国对琉球群岛进行共同管理。(罗斯福)总统还谈及了香港问题,(蒋介石)大元帅则建议(罗斯福)总统首先与英国当局 进行商议,然后再作进一步的考虑。”    通过美国国务院的这一历史文件资料,我们可知,坊间广泛流传的原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透露的蒋介石拒绝罗斯福把琉球群岛交还中国的过程,与此高度符合。王宠惠说罗斯福曾问了蒋介石两次是否要琉球群岛,此文件称罗斯福“不止一 次(more than once)”问了蒋介石。 http://bbs.hsw.cn/read-htm-tid-2445688-ordertype-desc-displayMode-1.html
485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唉! 外蒙古独立的前前后后 (日本人史考)
热度 12 猪八戒 2013-2-3 10:06
外蒙古独立的到底谁是罪魁祸首? 一段日语史考说:蒋介石为了获得苏联的支持来统一中国,求助于斯大林; 斯大林提的条件之一就是外蒙古独立; 蒋介石坚决反对,但最后权衡利弊,还是从了,历史自此划上句号。 后来毛泽东访问苏联,表过态:蒙古独立是大好事! 既然老蒋已生米做成熟饭,为了讨好苏联求得合作,就有给斯大林吃了个定心丸。 后来国民党的地图上一直有外蒙古,想必是老蒋后悔当初,而作的稀泥摸光墙而已。 就是说能做不能说。 历史啊,最悔恨的是犯下低级战术错误,影响长远战略,沾染永远也洗不掉的耻辱!!!! 蒋某人心里的伤痛可谓万箭穿心,还要尽量把那牌坊楼朝自己这边拉拉, 有脸你就带着那牌坊楼面见先人去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k02hXUHuD0feature=player_detailpage
12829 次阅读|32 个评论
分享 转老牛阅 - 中国军队 - 从二战不堪一击的弱旅到韩战一跃成为世界强权原因的探讨 ... . ...
热度 9 中西部网客 2013-1-11 11:15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X-NONE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孙中山推翻满清王朝后,全国各地纷纷宣布“独立”,各地满清军政遗臣趁机拥兵自重,世界列强趁机窥探,寻找自己的代理人,中国事实上处于危险的半分裂状况。稍后,以张学良东北易帜为标志,蒋介石政权完成了北伐,中国取得了形式上的统一。除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外,全中国的军队都打起了青天白日的旗帜,但这众多的军队是用大量收编的方式易帜而成的,造成了这支军队从一开始就是山头林立,派系庞杂,内部斗争不断的局面。这些派系集团多数割据一方,有自己独立的人事和军需系统,可以任意的征兵、征税,甚至可以任意干涉地方民政和发动战争,形成国中之国,军中之军的怪现象,极类似中国历史上的东周和三国时期王候遍地、群雄争霸的情况。 国民党军的派系有多少呢?以抗战前属于南京国民政府军队编制的171个师和40个独立旅为例,这二百余单位,便分别属于几十个派系,其中,中央军27个师又5个旅;东北军25个师又3个旅;西北军14个师又7个旅;晋军11个师又7个旅;陕军8个师;马家军7个师又2个旅;原国民三军1个师;孙殿英部队4个师;镇嵩军2个师;商震部队3个师;方振武部队1个师又一个旅;河南土著4个师;旧直军1个师又一个旅;旧奉军1个师;甘肃土著2个师又2个旅;察哈尔土著1个师又2个旅;湘西土著1个师;新疆土著1个师;刘桂堂土匪部队1个旅。以上为虽用南京政府番号,但仍保持独立自主的军系。已经依附于蒋纪中央军,但尚未被同化的有黔军5个师又2个旅;川军4个师又2个旅;粤军2个师;鄂军2个师又4个旅;福建土著2个师;原五省联军7个师又1个旅;原直鲁联军4个师又一个旅;滇军3个师;湘军13个师。 这只是南京国民政府明令颁布的番号,此外,尚有与南京政府对立或仍保持独立的川军、粤军、桂军、黔军等未在此列。还有一个现象是,陕军、川军、黔军、粤军、湘军以及甘肃、河南、福建土著等部队,只是对源于该省的各自独立的所有军阀派系的统称,如川军,就分成刘湘、杨森、刘文辉、邓锡候、田颂尧等多个派系,各自根据实力大小,割据称王,并长年混战。大的如刘文辉,拥兵十多万,占据整个川西,小的如罗泽洲,有兵不过一个师,地盘也仅仅几个县。他们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派系集团,或曾经是但早已分裂各自独立了。黔军的情况更是混乱,可能和贵州山多路险地瘠民贫有关,黔军兵虽不多,但派系之复杂众多却不亚他省,既是在同一个军内,各师之间、甚至各旅之间也进行割据和混战。川黔两军是如此,其它如湘军、粤军、陕军等也莫不如此。即使如东北军、西北军这样的大的派系集团和马家军这样以回教和宗族为纽带的家族武装,其内部也有诸多支系。东北军、西北军在张学良、冯玉祥被削去兵权、群龙无首后,始终没有一个人能代替他们对全军进行统一的领导,其旧部虽然都还高擎着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大旗,但也以军或以师为单位各自为战了。马家军则虽然由于民族、宗教和地域等原因,对外尚能保持一致,如四马拒孙之战、诸马围堵红军西路军之战等,但早在清末就已经分家,成为青海马步芳和宁夏马鸿逵等几个独立的分支。始终保持着内部的统一和独立的只有晋军、新桂系等少数几个大的军阀集团。 国民党军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其战斗力奇弱,共产党红军长征,各地军阀为保实力,对中央命令阳奉阴违,做做样子,红军基本上毫无大的困难顺利北上陕北,最后东北军张学良,西北军杨虎城甚至发动兵变,壤外必先安内政策彻底破产。 抗日战争,数次会战,派系林立依旧,常常出现数千倭军赶鸭子般追杀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奇景,丢尽了中国军人的脸! 共军(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基本没有地方军阀色彩,解放战争,共军吹枯拉朽般横扫800万国军,堪称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观。蒋介石中央军/半中央军中的湘军,滇军,粤军,川军,还有号称小诸葛白崇禧的桂军等,在解放战争中一些起义,自命不凡的(白崇禧桂军), 负隅顽抗的全部被解放军简单全歼。 国军有过少数精锐部队,完全没有地方色彩,象整编74师,还有让林彪在四平吃尽苦头,差点全军覆没的全副美式装备的新一军,新六军。 建国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一战打出了国威,三野有很多国民党军起义改编的军人,国军时是战斗力奇弱的“鸭子”,韩战时是让美军胆寒的“狮子”,让美军麦克阿瑟将军大跌眼镜, 全世界为之震惊, 刮目相看。 1949年后共和国第一次对全中国的疆界有了事实上的主权控制,划分六大军区,军队将领保持轮换,士兵入伍分配到全国各地,永远消灭了军阀割据的土壤,确保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战无不胜的全国人民的军队。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top:0in; mso-para-margin-right:0in;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in; line-height:115%;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8895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上的蒋介石
热度 4 zjx 2012-12-6 00:37
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上的蒋介石     从1927年以“上海征服者”形象首次登上《时代》封面,直到去世,蒋介石前后10次登上时代封面。这既是蒋介石个人命运的浮沉缩影,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浮沉缩影。     这一张系《时代》1927年04月04日封面.“……roseoutoftheSun-set”(在孙陨落之后升起)1927年4月4日,蒋介石第一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封面故事里讲述了一周以前的上海,在共产党领导的工人武装斗争中,“布尔什维克”与美国水兵发生的冲突。在这场冲突背后的较量中,蒋介石被美国人寄予厚望。美国人笔下1927年的蒋介石,已经是那个我们熟悉的光头形象。画面上的蒋介石眉头紧锁,眼睛炯炯有神,一副威严的军人派头,呼应着画像下对他“蒋介石将军”的称呼。8天之后的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以武力流血的方式解除了上海工人纠察队武装,“四·一二”由此成了第一次国共分裂的标志性事件。关于这期封面人物的介绍,小标题只用了一个词——征服者。    《时代》1931年10月26日封面:蒋介石和夫人。HethreatenedWhampoaJapan(来自黄埔(广东)和日本的威胁)1931年2月蒋介石软禁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引发了国民党内部剧烈的反蒋高潮。五月,改组派、西山会议派、胡汉民派、林森和孙科派,以及两广实力派人物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成立了一个“非常会议”,打出“打倒独裁”、“护党救国”的旗号。寄寓香港的汪精卫应邀出任广州“非常会议”的政府领袖。不同时期反对过蒋介石的派别,在这一时刻会聚到了一起。同年9月初,广州政府派军北上讨蒋,宁粤战争爆发。正在此时,“九一八”事变爆发。外敌入侵,宁粤双方迅速达成和解。10月14日,蒋介石释放被软禁的胡汉民。12月26日,蒋介石宣布下野。    《时代》1933年12月11日封面:中国领导人蒋介石将军。1933年7月,蒋介石开办庐山军官训练团。此前国民党军队在进攻江西苏区时屡遭失败,蒋介石认为是各部队的中初级军官武德、武学尚欠深造所致,遂决定在江西省庐山举办军官训练团,以图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同年9月,调集优势兵力围剿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江西苏区。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以重金收买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东边境。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反蒋事变。hecouldrideoffsixdirection——这一年的蒋介石,可谓戎马倥偬。    《时代》1936年02月24日封面.日本天皇裕仁、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中国蒋介石将军。thespokesman:"onefalsestep-onemistake-willgobanglikeafirecracker"(一旦犯错即犹如爆竹爆炸)日本在完全占领中国东北后,于1933年2月起开始进攻长城各口,并向华北进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已改变原有对日政策,中国军队在此间的战斗中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与此同时,面对苏联倡导,美国提议的由苏美中日参加的太平洋地区集体安全公约在根本无法实现;国联等西方大国对中日战争干预无望的前提下,蒋介石政府开始重视中苏关系的改善。蒋介石于1934年8月派自己私人代表蒋廷黼访问苏联。同时,蒋介石1935年10月18日在南京主动会见苏联驻华全权代表鲍格莫洛夫,希望有实质性的真正促进中苏亲密关系并能保障远东和平的协定。蒋介石的建议很快得到了苏联方面的积极响应。苏联政府不反对签订协议,并准备同中国方面具体讨论这个问题。苏联方面之所以在此期间同意与中方就签订条约问题进行具体谈判,主要是担心日本外相广田在同年10月提出的对华三原则,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中日共同防共,其矛头直指苏联。因此,苏联决定联蒋抗日,以此回击日本提出的中日联合反苏政策。1936年2月,蒋介石在中日苏三国外交博弈中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果——也是在这年2月,毛泽东填词《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时代》1936年11月9日封面:蒋介石将军。    goodroads,goodmorals,goodbombsarehisanswertojapan。“新生活运动”这个名词,最早见于1934年2月17日,蒋介石在南昌于调查设计会所作的演说《新生活运动发凡》.其实,早在1932年4月,蒋介石对中央政治学校学生所作的演说《人格与革命》中,即提出除了“亲爱精诚”四字以外,尚要加上“礼义廉耻”方能“挽救堕落的民德和人心”、“改造革命的环境”、“确定我们革命的基础”。他又发表《复兴民族之根本要务——教养卫之要义》,说明“礼义廉耻”的重要,谓唯有教育和“礼义廉耻”“才是复兴的唯一工具”。随着运动的迅速开展,1935年4月,还在全国成立了“新生活运动劳动服务团”,分为军队、宪兵、警察、教员、学生、党部、机关、铁路等部门。到1936年止,在国民党统治区成立新生活运动分会的县份有1133个。主义、道德和炸弹,是1936年的蒋介石赖以对抗日军侵略的最重要武器。当然,他不会想到,登上《时代》封面后不过一个月,西安事变会降临到他头上。       《时代》1938年1月3日封面:蒋介石将军和夫人。伴随着1938年蒋介石宋美龄联袂成为《时代》年度人物的,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积极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军,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至1938年10月,使日军伤亡45万余人,日军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就此破产。“anysacrificeshouldnotregardedastoocostly”,一切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这不能不让人想起1938年6月发生的黄河花园口决堤事件,尽管成为《时代》年度人物的此刻,还只是38年1月。       《时代》1942年6月1日封面:蒋介石。武汉保卫战结束后,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蒋介石表示了继续抗战的决心,汪精卫等人则对抗战前途完全失望。1941年12月8日日军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同时对日宣战。蒋介石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美、英同盟,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得到了美国的物资和财政援助。1942年2月,日军进攻仰光,驻缅英军向中国战区统帅部求援。2月16日,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与对抗战的顽强坚持相对应的,则是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fivehardyears,butthenextisthehardest——挺过了艰苦的五年,接下来会更艰苦。但曙光已经微现。      《时代》1945年09月03日封面。aftereightyearsofwar,thechallengesofpeace——八年抗战之后,和平正经受挑战。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 战列舰 “密苏里号”上举行。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抗战结束了,和平还是战争,成了摆在国共两党面前的首要问题,也是蒋介石迫切需要做出抉择的问题。    《时代》1948年12月06日封面。thehowitzerscouldnowbeheardinKansasCity——榴弹炮的声音,远在堪萨斯城也能听到。1948年9月-11月的辽沈战役、11月6日开始的淮海战役,以及11月29日开始的平津战役,无论是已经结束还是正在进行之中,对蒋介石来说形势都不容乐观。国共内战的天平早已悄无声息地发生了扭转,这个转折点具体在什么时候,不但是蒋介石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样也是留给后人的一道谜题。      1955年的封面人物蒋介石,名字前没有任何头衔。背景是一个国民党士兵孤独地望着大海,对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很难说清是眺望还是守望,也许应该是二者兼而有之。这一年的蒋介石已年近七十。之前的朝鲜战争没有给他带来“反攻大陆”的机会。1955年,蒋介石炮制“孙立人兵变案”,中国远征军抗战名将孙立人从此被囚33年。也许,这可以视为蒋介石统治下的台湾基本政策由外向内转变的一个标志!
4901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自传
热度 13 戴老板 2012-12-1 02:45
本人姓戴名笠,小名春风,字雨农。浙江江山人。曾在浙军周凤岐部当兵。后脱离部队到上海,在交易所结识蒋介石、戴季陶。1926年入黄埔军校,毕业后任蒋介石侍从副官。1928年开始组织情报活动。1930年建立国民党调查通讯小组。1932年3月,在南京成立“中华复兴社”(又名“蓝衣社”),被蒋委员长任为特务处处长。
12220 次阅读|27 个评论
分享 蒋介石为何无罪开释日本战犯冈村宁次?
热度 9 cat 2012-10-21 01:54
有朋友问到为什么蒋介石要庇护 冈村宁次?他可是在华北实行杀光、烧光、抢光三光政策,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 罪大恶极 的大战犯了。特意转来下文,再来看一看蒋介石是 个 什么样的“民族英雄”! ————————   上个世纪50年代,在台北阳明山的国民党高干训练班——“革命实践研究院”里,有一位特级军事教官,国民党高级干部见了他得恭敬地称他“老师 ”,要 向他敬礼。这个人是黄面孔,乍看上去颇像中国人,还有一个中国的名字,可是他压根儿就不是中国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侵华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 次。   蒋介石“准其以劳绩赎罪”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广播《终战诏书》,宣布向盟国无条件投降。当 时,蒋介石妄图在美国武力援助下,垄断接受日本投降的权利,但他的军队主力远在西南大后方,短时间内难以远奔至华北、华东、华中、华南沦陷区接受日本投 降,而八路军、新四军又拒绝他“原地驻防待命”的命令。于是蒋介石遂企图利用冈村宁次手下的百万日军,“保持现有态势”——拒中共武装部队于敌占区之外, 将日军所有的武器装备及沦陷区的一切,悉数为他的军队所接受。   冈村宁次十分明白蒋介石的良苦用心,立即复电,表示谨遵命令,“与国民政府紧密结成一体,断然对付中共”,将“武器弹药、军需品等”,完全交付中国政府军,“为充实中央政权武力做出贡献”、“延安方面如有抗日、侮日之行为,则断然处罚之”。    1945年8月27日,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冷欣奉蒋介石、何应钦之命,飞赴南京建立“前进指挥所”,为受降做准备。当冷欣跟冈村宁次接洽时,冈村 宁次露骨地建议,愿以128万在华日军的战斗部队帮助蒋介石打共产党。据白崇禧透露,冈村宁次的建议深获蒋心,给予“嘉许”。后来因美国人反对以及其他种种考虑,蒋介石才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运用投降的百万日军去“勘乱”、“剿匪”。8月31日,随冷欣一道赴南京的侍从室参议邵毓麟约见冈村宁次,转达蒋介 石对冈村宁次的承诺,即“准其以其劳绩赎罪,免以战犯惩处”。何为劳绩?即“必须完整无缺地向国民政府移交占领地盘、武器弹药、军需物品及各种设施,凡不 法扰乱治安者,不视为蒋委员的部队,应断然采取武力自卫,毋庸踌躇。”冈村宁次连声允诺:“我将全力遵守蒋委员长训令,不负蒋委员长期望。”   果然,以后当八路军、新四军在敦促日军缴械投降时,日军非但拒不执行,还以武力相对抗。华北、苏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不得不通过激烈战斗才收复为日军所盘踞的一些城镇。   受降仪式何以不交日本军刀?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侵华日军向中国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冈村宁次不但幸逢蒋介石的“不念旧恶,以德报怨”,而且代表中国战 区接受日本投降的主官,竟是他的“中国好友之一”的何应钦。何应钦跟冈村宁次曾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校友,而且私交颇深。曾代表蒋介石与日军妥协,签署《何梅 协定》,成为人所共知的亲日派。诚如冈村宁次后来在回忆南京签降时所说的“向中国友人中最亲近的何应钦将军投降,颇有安全感、轻松感。” 冈村宁次在接受审判   按理,在神圣的受降仪式上,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最典型的动作应是双手托起曾经指挥官兵屠杀中国人民的军刀, 面向受降的中国将领鞠躬,然后拱手将军刀上交,这也是投降的标志。然而,在南京受降仪式上,冈村宁次却没有交出军刀,成为令目睹受降大典的中国人和盟邦友 人的最大遗憾。   原来,9月8日,何应钦飞抵南京,当晚便派他的参谋王武秘密到冈村宁次住处告诉冈村宁次,参加投降仪式时可以佩带指挥刀,但必须在抵达礼堂、进入投降席之前将指挥刀私下呈缴何应钦,否则就不要带军刀。带与不带,可由冈村宁次自己选择。冈村当然不愿成为当众呈缴指挥刀的败将,而宁肯当“不带军刀的将军”。   按盟军统帅部规定,投降一方向受降一方行三次礼,受降一方均不回礼。然而,当日方的小林参谋总长向何应钦呈交降书敬礼时,一向对日军奉若神明也自甘对日本军人矮半截的何应钦,居然起身答礼,引起一片哗然。    受降后,在与冈村宁次的会见中,何应钦就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向冈村宁次袒露真言,发表了一段“高论”:“我曾说过,中日相战两败俱伤,结果将使共产党势力做大。此事不幸为我言中。我任军政部长以来,就提倡中日合作,但因国内情况未能如愿以偿;而日本军部内,也有不谅解蒋委员长和我等真实意图,因此,遂 启战端,诚不胜遗憾之至。”   蒋介石亲自抚慰   侵华日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比起日本前首相兼陆军大臣东条英机、 “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土肥原贤二、南京大屠杀的元凶松井石根、梦想当中国皇帝的板垣征四郎等人来说,运气要好得多了。这些人作为日本甲级战犯,于9月 11日,就被进驻日本的盟军统帅麦克阿瑟下令逮捕归案。而冈村宁次却得到蒋介石的格外“关照”。   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共曾提出了一份战犯名单,把冈村宁次列为头号战犯。各界一致赞同,纷纷吁请国民党当局迅予拘捕交法庭公审。蒋介石对此却置若罔闻,以至于东条英机等战犯在东京落 入法网之后,国民党政府照样承认败军之将冈村宁次的指挥权,只是把“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改为“中国战区日本善后总联络官”,其原有的官邸、卫队、座车,原封不动地被保留享用。   蒋介石刻意安排最亲日媚日的何应钦去受降,就是要通过何应钦向被打败的日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表示“亲近”、“友好”,使其为己所用,结成反共盟友。   12月13日,由重庆飞抵南京的蒋介石立即派人通知冈村宁次来陆军总部会见。上午9时半,冈村宁次按时到达,蒋介石面带微笑,对这位降将问候有加:   蒋介石(下称蒋):“你身体健康吗?生活上如有不便,请勿客气地向我或何总司令提出,尽量给予方便。”   冈村宁次(下称冈):“深感厚情,生活蛮好。”   蒋:“从何总司令处得悉,接收顺利进展,殊堪同庆。日本侨民有何困难,也请提出。”   冈:“目前没有,如发生困难,当即奉告。”   蒋:“中日两国应根据我国孙文先生之遗志,加强协作,实为至要。”   冈:“完全同意。”    以上这段话,出自冈村宁次的回忆录。冈村在回忆录中还说:“蒋委员长特意安排了这次会见,以好言相慰、和蔼近人,深感敬佩。”感激之余,冈村宁次匠心独 具,专门为蒋介石、何应钦撰写了一篇《从敌对立场看中国军队》的军事论文,阐述国共军队的战略战术和作战特点,建议国民党军队如何利用共产党军队的弱点, 采取特别战术予以应对。    设计逃脱国际军事法庭审判   1946年1月19日,驻日盟军统帅麦克阿瑟宣布,在东京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冈村宁次被列为战犯,驻日盟军总部几次照会国民党政府,要求将冈村宁次遣送日本受审。冈村宁次自知罪孽深重,死刑在所难免,终日忧心忡忡。    为使冈村宁次免受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蒋介石召集军政要人商讨对策。几经斟酌,蒋介石最后拍板.借口遣返工作尚有许多事情未了,仍需冈村宁次留下处理。 1946年10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冈村宁次大将不得归国,但不得拘留,仍以联络班长名义,配属参谋若干人,于当地生活。”    蒋介石肆意包庇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第一号战犯冈村宁次,激起举国共愤。中共《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发表文章,予以无情揭露、鞭挞,其他报纸也同声响应。1946年12月29日《大公报》发表合众社延安17日电:“第一号日本战犯冈村宁次,对中国人民犯下烧杀掠夺等严重罪行,而蒋主席却待如上宾,为此正受到延安的责难。”   在舆论压力之下,蒋介石不得不把冈村宁次交付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审判。但在公审之前,国防部王俊 中将奉命透信给冈村宁次:“根据国际情况,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将您和松井太久郎列入战犯名单,但暂不归国受审。为了敷衍舆论,也可能移交军事法庭审理,但审判只是走走形式而已,毋庸挂虑。”   其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照会中国政府,要将冈村宁次引渡日本,出庭为受审的甲级战犯作证。蒋介石 指示外交部,以冈村宁次身患疾病推托。1948年3月29日,冈村宁次经蒋介石特许,转赴上海疗养,被安排住进一所非常幽静的王宅,对外绝对保密,淞沪警备司部派出便衣军警,对王宅实行严格保护。   1948年8月23日,人们期待3年已久的对冈村宁次公审终于开庭。在法庭上,冈村宁次百般推诿狡辩,拒不认罪。最令旁听者愤慨和不能容忍的是,由国防部战犯处理委员会为冈村宁次选定的辩护律师江一平竟然以辩护为名,为冈村宁次歌功颂德,建议免罪。冈村宁次对辩护人敢于大胆为其辩护,深表感激。以至于事隔多年后的1961年,冈村宁次赴台北,曾专门拜访江一平,对其再度表示谢意。不久,冈村宁次申明“有病”,要求保外就医,很快就得到国防部恩准,由监狱搬出,仍住进王宅。   何应钦、汤恩伯力主判处无罪    何应钦召集战犯处理委员会、司法行政部、战犯军事法庭诸方官员开会,讨论对冈村宁次的最终判决。司法行政部部长谢冠生主张判冈村宁次无期徒刑,而何应钦 跟被冈村宁次称为另一个“中国好友”——京沪杭警备总司令的汤恩伯则主张判其无罪。为此,汤恩伯特地面见蒋介石,力陈冈村宁次在停战时有功,应判无罪。即 使在法律上构成犯罪,鉴于当前国内外形势,从反共前提出发也宜宣判无罪。蒋介石大致同意何应钦、汤恩伯的意见,但提出:“虑及舆论及国际影响,勿作即时宣 判而以待时机。”   时间进入1948年12月。辽沈一役,蒋介石丢了东北。共军紧跟着又发起淮海、平津两大战役。焦头烂额的蒋介石,不得不作退守江南的打算,严饬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周密部署江防。    12月7日下午,汤恩伯派少将参谋龙佐良驱车王宅,把冈村宁次请到其私宅。待冈村宁次到达时,汤恩伯亲自下阶迎接,如待上宾。一番热情寒暄、互致问候之后,汤恩伯则开门见山地表功,告知冈村宁次,他是如何求蒋为其免罪获准的经过。听完汤恩伯的叙说,冈村宁次一个劲地点头感谢。接着话入正题,汤恩伯把冈村 宁次领到军用地图前,说:“共军渡江,必在长江下游,请就如何固守长江天险,发表高见。”冈村宁次根据自己长期以来对长江下游军事要地的研究,摆出一副高 深莫测的模样,毫不客气地操起教鞭,指指点点,滔滔不绝地陈述了有关防守长江的意见。汤恩伯频频点头,他的参谋人员,则一一用笔记下。谈话约1个小时。 1949年元旦,汤恩伯携带礼品前往王宅,向冈村宁次祝贺66岁生日,并再次与之交换了关于江防的战略战术。    1949年1月21日,内外交困、进退失据的蒋介石在预做人事安排后,宣布“引退”,让李宗仁顶起残局。冈村宁次一时显得惶恐不安。此时遥控政局的蒋介 石已为“公审”定了调子,那就是:从反共大局出发,必须宣判冈村宁次无罪。与此同时,蒋介石甚至不顾“太子”蒋经国和其他几位亲信将领的不满,下手令给新上任的国防部长徐永昌,令徐永昌行文给最高军事法庭审判长石美瑜:一定要判冈村宁次无罪。   是时,东京审判已告结束。1948年12月23日,东条英机等7名日本首要战犯被押上13级死亡台阶处以绞刑,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1949年1月26日,蒋介石“下野”后第5天,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在上海开庭,于16时由石美瑜庭长宣判。血债累累的大战犯冈村宁次被宣布无罪,当庭开释。这一判决结果不仅使旁听的记者们大出意外,就连冈村宁次本人也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法庭上顿时大乱,旁听席上一片愤怒的嘘声、抗议声,群起诘责,大呼不公。冈村宁次本要向石美瑜等人鞠躬致谢,见此情景,竟呆立被告席上,不知所措,被一法官趁混乱之机,将其引至后门,让其走脱。这场最无耻、最丑恶的一幕闹剧,就这样定格在中国现代史上。   事后,冈村宁次在回忆录中写道:“判决我无罪,主要是以何应钦为首的军方要人,尤其是汤恩伯将军强硬主张的作用,除对中国政府、蒋总统、国防部各位将军的一贯好意永志不忘外,并愿献身于日华友好,以酬宿愿。”   蒋介石授意汤恩伯放人    中共中央和共军总部,从电讯中获悉冈村宁次被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宣判无罪,当即发表声明:认为日本战犯前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为日本侵华派遣军一切 战犯中的主要战争罪犯,今被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战犯军事法庭宣判无罪,这是不能容忍的。为此,中共中央、共军总部,命令国民党反动政府重新逮捕冈村宁次 并负责押送至共军总部。   1月22日,以李宗仁为代总统的南京政府,愿意在中共所提的八项条件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并正式派邵力子、张治中等5人为和谈代表。中共中央庄重声明,和谈条件必须包括惩办日本战犯和国民党战犯。   李宗仁为争取和谈成功,不得不接受中共要求,下令重新逮捕冈村宁次。然而,拥兵自重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却指示淞沪警备司令部将李宗仁的命令扣压不予执行,而奉蒋介石的秘密旨意,采取紧急措施,迅即将冈村宁次放回国。   1月28日傍晚,军事法庭副官奉命匆匆赶赴王宅通知冈村宁次做好准备,于次日凌晨6点半前去战犯监狱集合,与狱中其他日本战犯一起乘美国轮船回国。    次日拂晓,冈村宁次提前半小时赶到战犯监狱,8时半,与259名日本战犯,分乘汤恩伯所提供的军用汽车离开监狱至吴淞码头,上了美轮“维克斯”号。这艘美国轮船,是经何应钦联系,从日本专程开往上海的。大战犯冈村宁次就这样逃避了中国法律制裁而溜之大吉,于2月4日晨抵达日本横滨。   李宗仁得悉冈村宁次已回到日本,便电令中国驻日本代表团团长商震与麦克阿瑟协商,将冈村宁次逮捕押送中国归案。    然而,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考虑到战后东西方战略新格局,为遏制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崛起,美国正欲扶植日本、重新武装日本,使其成为自己在亚洲反苏反共的盟国,故而断然拒绝中国李宗仁政府的要求。冈村宁次得意地说:“我再次幸免于难,不止一次幸免于难,可谓幸运矣!”   请教反攻大陆方略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湾“复任”总统。朝鲜战争爆发后,数十万中共军队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因为美国第七舰队已进入台湾海峡,让正担心台湾受到共军进攻的蒋介石大大松了口气。    一天午后,蒋介石在阳明山官邸召见了亲信蔡孟坚,指示蔡孟坚去日本,做“日华亲善”。并嘱他去东京后,一定要注意保密,除“驻日大使”董显光外,其他人都不得接触。此外,还要求蔡去日本后务必到东京医院看望正住院治病的冈村宁次,转达蒋的问候,并代蒋请教反攻大陆的一应方略。   蔡孟坚到了东京后,便去东京国立医院看望冈村宁次,献上一束鲜花,转达蒋介石的问候。冈村宁次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激动,双眼湿润,连连感谢。    冈村宁次对蒋介石和台湾的处境特别关心,通过蔡孟坚转告他对蒋介石的建议:眼下反攻大陆的时机还没有成熟,台湾在经济上存在困难,军事上虽拥有海军舰队和800架飞机,但可用于登陆作战的一线和二线部队不足。严格地说,连保卫台湾岛和澎湖列岛都大成问题。而就他所知:中共集结于闽浙沿海前线的16个军中虽已抽出6个军去东北和朝鲜战场,但还有10个军有炮兵和防空部队,加上百万民兵,力量相当可观。台湾方面如贸然出兵反攻大陆,十之八九全军覆没……    冈村宁次反覆强调:他这么说绝不是有意给他最尊敬的总统蒋公泼冷水,而是基于他作为日本国一位职业军人的良心。最后,冈村宁次建议蒋介石秘密招募一批富有作战经验的日本少壮派将佐去台湾,组成一个军事顾问团,协助训练国民党的陆海空三军官兵,争取3至5年内大大提高战斗力,以期相机反攻大陆,而他则尽可 能地为此出些力。当然,他的人身自由现在还受到限制。   1951年元月30日,蒋介石在官邸听取由 日返台的蔡孟坚的汇报。蒋介石早年在日本读过振武学校(注:士官生预备学校非士官学校),对日本军队的严格训练和武士道精神一向钦佩得五体投地。在日本众 多将领中,他最欣赏的正是冈村宁次。现在,冈村宁次关于聘请日本旧军人来台训练军队的建议正中蒋介石的下怀,于是蒋介石拨出10万美金巨款,让蔡携回日本,用作招募日本旧军人的经费。   重金礼聘日本军事顾问团   蔡孟坚在东京独来独往,神出鬼没,得到冈村宁次及其友人在暗中相助,仅一个半月,全日本就有400多名前日军将校报名,秘密填写表格,宣誓保密。经冈村宁次帮助遴选,最后录用98名将校。这批将校大多参加过侵华战争,少数参加过太平洋战争,都犯下过战争罪行。    以前日本华南派遣军参谋长富田直亮(化名白鸿亮)少将为总领队,前海军少将山本亲雄(化名帅本源)与前炮兵大佐李乡健(化名范健)为副领队。这批人,从蔡孟坚手里领取了安家费和优厚的津贴,然后分批飞赴台湾。台湾军方为避人耳目,将这批日本旧军人安排在台北以西的松林岗军事基地内。那里依山临海,建有一 排排日本式房屋和小别墅,树林茂密、风景秀丽,且有铁刺网环绕,戒备森严。   他们这一伙人做梦也未曾想到,作为战败国的军人竟受到台湾国民党政权如此优待和器重。领队富田直亮(白鸿亮)凶悍善战,通谋略,颇受冈村宁次推重。此人曾在华南战场上指挥日军攻城掠地、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1944年秋,他指挥一个旅团在飞机、坦克的助战下攻占桂林,大烧大杀,将中国军队千余人堵围在七星岩溶洞里,丧心病狂地施放毒气,全部杀害。日本投降后,这个十恶不赦的战犯先在广州关押,不久被转押至上海,未经任何审讯,便跟冈村宁次一道被送上开往日本的美国轮船。回国后,富田直亮伯鸿亮)出于感激, 在住所里悬挂蒋介石的大幅照片。   神秘的“白鸿亮团”   白鸿亮顾问团到达台湾后,蒋介石授意亲信将领,在各师、团中挑选年轻、有一定文化、体格健壮、“反共意识强”的上士以上士兵8000人,成立一个教导师,作为“白鸿亮团”的基本训练部队,实行半封闭式训练,以期两年后全军推广。    尽管台湾当局对“白鸿亮团”绝对保密,但还是瞒不住新闻媒体。1951年4月,香港一家中立报纸首先披露了神秘的“白鸿亮团”在台湾训练国民党军队的行踪,认为这是很可耻的行径,足以证明蒋介石没有起码的民族尊严感。不久,该报又刊文称北京方面对此事表示关注,但并不认为一些前日本将校去台湾充当军事顾 问,能够为蒋介石的原本就不切实际的反攻大陆的计划做出什么实质性贡献。   1951年9月下旬,曾担任过蒋介石私人顾问的欧文.拉摩尔教授,在华盛顿发表演讲和撰文,抨击蒋介石秘密派人去日本招募以白鸿亮为首的一批日本旧军人去台湾训练军队的行为,批评其做法是“轻率的、非理性的。”    对此,蒋介石不能不有所顾忌,一方面指示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新闻封锁,否认有“白鸿亮团”的存在,另一方面派人秘密地将山本亲雄等57名前日军将校迅速 送回日本;而白鸿亮等人仍留在台湾,但深居简出,不再公开出面训练军队,而是着重于军事战略战术研究,为国民党三军将领提供咨询,并编写各军种、兵种技术 训练教材、讲义,化名出版。富田直亮(白鸿亮)、李乡健(范健)、木村正夫(化名屠远航,日本侵华期间为驻台日军步兵联队长)等人还曾十分隐蔽地不定期地去陆军学校、装甲兵学校等军校授课。   冈村宁次因侵华,归国后被盟军总部判“追放罪”受到管束,不能从事政治活动。蒋介石让张群出面,转致驻日代表团团长董显光,就此事向盟军占领东京总部提出备忘录,表示对冈村宁次“侵华犯罪不予追究”,使得冈村得以提前解除“追放”。由此可见,蒋介石对冈村宁次的关爱,真是无微不至了。冈村宁次获得自由后,蒋介石便聘请其为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特级教官。   1966年9月,冈村宁次病死于东京,时年82岁。比起那些被绑赴刑场,验名正身后被枪决、被送上绞刑架的100多名大小战犯,冈村宁次真算是幸运,比起纳粹战犯,更是幸运得多了。(来源:搜狐文化) http://www.huaxia.com/thpl/jwgc/2009/02/1318904.html
7534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解密时刻:日记中的蒋介石
热度 1 8288 2012-10-11 16:5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GwePkDploYfeature=relmfu
个人分类: 视频|5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国共的“抢汇大战” 蒋介石偷走黄金百万!!
热度 3 zjx 2012-10-6 00:08
导读: 1949年,蒋介石反动统治被瓦解,所统治的国民政府撤至台湾。但蒋介石狡猾无比,在逃离中国大陆的时候,居然将国民政府时期的国库黄金掏得一干而空,运走黄金就有450万两之多。蒋介石把黄金从大陆运抵台湾一事,所涉及的财富数量、所动用的人力物力、对两岸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都可谓空前。   国民政府时期的国库黄金,运出上海前存放于上海中国银行(左侧最高建筑)的地下金库中(央行没有地下金库)。   凌晨1点左右,一个意外的景象出现了:中国银行旁的滇池路,突然走出一群挑夫,二人一组,用扁担挑著木制箱子,吃力地朝“海星号”走来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邓亚君发自北京 4月2日到4日,纪录片《黄金密档》在台湾TVBS连续播出,时长共120分钟。选择“辛亥百年”的节点推出此片,算是了了旺旺中时媒体集团长天影业制片人丁雯静的一桩心愿。她用近两年的时间,走访了11位当事人和33位历史见证者,试图还原国共内战后期那场震惊海峡两岸的“创世纪迁徙”。   之所以选择这个词,以丁雯静来看,单就蒋介石把黄金从大陆运抵台湾一事,所涉及的财富数量、所动用的人力物力、对两岸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都可谓空前。   也正因如此,当她2009年冬天站在拍摄首站——曾飘扬着“中华民国”旗帜的南京总统府前,已然唏嘘不已:历史图景仿佛画面般在眼前一一展开。   民间搜刮的财富   1946年3月,曾经担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宋子文祭出“法币”换“黄金”政策,本想抑制货币贬值,不料却造成有钱人大量囤积黄金的后果。于是1948年8月,蒋介石颁行“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令民间限期兑换金圆券,为的就是回收散落在民间的黄金。   有史料记载,当宋子文抛售黄金时,国库还剩有近200万两黄金;此外,国民政府也接收有汪精卫政权所没收的黄金,大约49.5万两。   据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1948年11月16日向蒋介石的报告,当时共收兑黄金166.3万两,仅上海一地收兑的黄金就达110.3万两。这笔黄金被岛内学者视为蒋介石从民间搜刮而来的“救命钱”,而被兑换的金圆券不久便如雪崩般狂贬,继而成为一堆废纸,许多小康人家因此倾家荡产。   也就是在蒋介石颁布财政令两个月后,随着国民党军队在辽沈战役等战场上的接连溃败,蒋介石深感大势已去。同年11月24日,蒋在日记中这样记录道:“若要复兴民族,重振革命旗鼓,能舍弃现有绩业,另选单纯环境,缩小范围,根本改造,另起炉灶不为功,现局之成败,不以为意矣。”据纪录片《黄金密档》顾问之一、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吴兴镛推断,蒋介石10月9日密召央行总裁俞鸿钧,很可能是交代他有关首批黄金运台的决定。蒋单线指挥俞鸿钧,以“改储金地点”方式转运首批黄金,为“国府最高机密”,知情者仅限于蒋经国和宋子文等人。   后来,宋子文左右手丁世祺的夫人丁惟柔亲口告诉蒋介石日记的校阅者潘邦正:“宋子文建议,由外国人负责的海关总署来协助黄金运台,因为外国人不会干预中国内政,海关总署的船舰比较容易掩人耳目,消息不易走漏。”   嘘!不要问里面装什么   丁雯静找到了现居台北,已90多岁的范元健。上世纪40年代末,范元健担任海关缉私舰“海星号”三副。他告诉丁雯静,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成为国民政府首批黄金运台的目击者。   1948年12月1日,范元健接到紧急动员令,要求他们在舰艇上准备待命,他回忆说:“船长就讲,今天我们要开船,不能下地了,那么我们就等在船上。结果一等,等到8点钟没有,到12点钟还没有消息,我们就急坏了,平常我们出海的话,晚上10点钟也一定开船了,结果到深夜,差不多到快1点,船长说,开船!”和以往不同的是,“海星号”当晚并没有立刻出海,而是转向中国银行的码头,悄悄地停了下来。   靠近码头,举目漆黑,岸上一片死寂。凌晨1点左右,一个意外的景象出现了:中国银行旁的滇池路,突然走出一群挑夫,二人一组,用扁担挑著木制箱子,吃力地朝“海星号”走来。范元健和同事窃窃私语,不断打量。但船长一脸严肃:“不要问里面装什么,完成任务就是了。”   此时,这番场景被紧邻在中国银行旁、《字林西报》一位英国记者撞见。他从窗户中发现,挑夫正将一担担木箱从金库里搬出。他连夜赶稿,“我几乎不敢相信,我所看到的,下面是一个充满苦力的银行,我甚至可以判断出他们帽子和制服,湛蓝色的上衣和宽松的短裤,扁担的两端装满著包装的金条”。   首批运送台湾的200万两黄金就这么被搬上了“海星号”。虽然英国记者的文章一度引发全国黄金挤兑事件,但大多数民众还不能相信,蒋介石会避走台湾。同年12月底,“海星号”第二次执行运送黄金任务,为了避险,军舰南驶厦门,数月后转运台北,绕了一大圈。至此,蒋已悄然运走黄金260万两,超过国库黄金存量的一半。   “在蒋介石的大溪档案中,我们只看得到3批运送黄金的记录。事实上,透过当事人口述,运送黄金的批次不下7次。”丁雯静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主要批次外,还有一些零星的批次。   关键的“预支军费草约”   按丁雯静原先的想法,她和同事制作纪录片时想探讨一个议题:“蒋介石运走黄金到底违不违法?是否违背宪法?蒋以手渝就能一锤定音吗?”答案的关键恰是早已遗失的“预支军费草约”。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下野。10天前,从淮海战役上传来消息,国民党精锐部队付之一炬。蒋介石没有完全灰心,他还在谋划如何在下野前,把国库的金银外汇等“现金”,至少拿出一半用于军费,做最后一搏。   为此,蒋介石想出了“预支军费草约”。据台媒后来解释,所谓“草约”,即把上海国库现金至少拨出半数作为“预支军费”的一项作业,总数约90万两黄金、3000万块银元和7000万美元外汇。蒋介石认为,这笔钱不能被“代总统”李宗仁使用;隐藏的军费能避开主管部门和“立法院”的监督;钱由国民党军队前财务署长吴嵩庆掌管,随时可以动用。   吴嵩庆奉蒋之命,亲赴央行和时任财政部长徐堪的府第洽办此事,并拟定草约作为取用国库的依据。俞鸿钧和徐堪颇为犹豫,蒋以“草约”方式向央行负责人表明,“不要你们负责,是我蒋总统命令国民党军队军费总监财务署长吴嵩庆同你们立约后,拿出半数出来转为军费。”隔日,三方立约。   董德成,国民政府军需署收支司副司长,《黄金密档》中最重要的历史当事人之一。接受访问两个月后,他离开了人世。   但这笔绝密经费没有运往台湾,而是去了厦门。吴嵩庆之子吴兴镛认为,蒋介石对当时新任命的台湾省主席陈诚并不完全信任。   如今,只有在吴嵩庆的日记手稿上能够窥见“草约”的蛛丝马迹。丁文静推测,1949年1月27日,一艘载有1000多封密档的客轮“太平轮”在舟山群岛外海沉没。“关键的‘预支军费草约’大概也因此遗失。”   除了调派缉私舰、招商局货轮执行运送计划外,蒋介石也透过亲信的空军将领调派运输机运送60万两以上黄金赴台。   当时31岁、在机场负责调度的张麟德向丁雯静回忆道,他进驻的地点是上海江湾机场。1949年2月6日晚,上海再度戒严,入夜刻,上海中国银行的金库又搬出大量黄金,并一箱箱运往江湾机场。“我领9架飞机,从上海到松山。每架6000磅黄金,中央一位押运员,央行派人拿走黄金。”张麟德说。   据丁雯静和几位纪录片顾问粗略估算,蒋介石约从大陆共运送了450万两黄金。   另一个看不见的战场   在聆听口述历史时,丁雯静经常会有意外收获。最典型的是,“一个看不见的战场”。   经过反复联系,《黄金密档》摄制组来到了曾任国民政府军需署收支司副司长董德成的家。董老向丁雯静介绍了他亲历的国共“抢汇大战”的经历。   事实上,根据1949年6月央行的外汇记录,当时国民政府的外汇共有3.84亿美元,换算成黄金共640万两,远超过央行黄金总数450万两。这些外汇主要存放在美国纽约、旧金山、洛杉矶、日本东京、香港等地,至少跨约7个国家、9个城市。就在上海解放后,当时已经拿下大半江山的共产党主张先冻结国民政府的海外资产。因此,国民政府必须在共产党尚未动作前,抢得先机。   1949年10月初,国民政府军需署收支司副司长董德成接到前往香港中国银行领回20万美元的任务。他领着当时中国银行给的口令,从广州飞香港,在入海关前被拦了下来。   此时,抢汇时间已进入倒数,董德成只好改搭小船,从澳门转进香港,在银行关帐的倒数时刻,他赶到了香港中环花园道一号的香港中国银行。“如果再晚一二小时,20万美元就被共产党冻结了,根本不可能提出来!”董德成这样形容了“抢战”的激烈程度。根据央行的档案显示,在国共的“抢汇大战”中,共产党最后拿到了5%的外汇,其他95%还是由国民党掌控。   但据大溪档案记载,1949年8月底有两批外汇从美国运抵台湾,等值约20万两黄金。换言之,绝大多数的外汇都没有领回。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台媒由此感慨道。   “不是光着屁股到台湾来的”   93岁的董德成在接受丁文静采访后两个月去世,后者提及此事不免神伤。丁雯静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几乎所有纪录片所要采访的老人家在接触伊始都不愿意提及这段黄金秘史。”她介绍道,“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往事过去属于高度机密,人们不愿再说。他们中很多人在大陆有亲属,大家很理解大陆亲属对黄金‘被偷运’的感受。此外,在台湾内部,对当年的黄金也有不同政见。”   一直以来,岛内众多绿营人士认为,作为“外省政权”,蒋介石并没有让黄金给台湾发展做出贡献,而是将绝大多数用作军费。甚至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李登辉早在2004年就号称:“黄金根本没到台湾,运送船只早已沉没江中。”   “李登辉的话虽然没有依据,但是却影响了很多人。”丁雯静和同事们在考证后确定,国民政府来台初期几乎所有的政府支出,都仰赖黄金。   潘邦正认为,黄金的作用不仅用于稳定物价,它对台湾的政经军心都带来深远影响。他说,“黄金”是广义的、涵盖蒋介石从大陆运来的黄金、白银、外汇、珠宝和银元等所有的有价资产,其用途包括:近80万新台币的军队薪饷、每四年的经济计划、以及扶持和发展民营企业等。   “我们不是光着屁股到台湾来的。”时至今日,丁雯静不止一次听见受访老兵这样讲。
534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蒋介石的最后岁月. 留16字遗嘱给蒋经国!!
热度 3 zjx 2012-9-28 03:21
蒋介石的“家事遗嘱”,应该早在其晚年时期,已经作了完整交代。真正算得上是蒋介石亲自授权的遗嘱,还是蒋介石病中,以危颤颤的右手写下的那十六字——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死生于度外。 宋朝诗人黄庭坚曾经写过一首《清明》,诗谓:“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一九七五年四月初的一个下午,高龄八十九岁的蒋介石斜倚在士林官邸卧室的电动升降病床上。蒋介石这天的精神不错,他呼唤值班的台北荣民医院 护士罗小姐。蒋介石说,过两三天就清明了,你替我念几首描写清明节的古诗吧!罗小姐翻开蒋介石常看的那部《唐诗三百首》,从目录中找寻与清明有关的诗句。 她起先念的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蒋介石对这首诗熟悉的诗句,没有太特别的感觉,所以,只让罗小姐念了一遍,就转念别的诗句了。接下来念的是黄庭坚写的《清明》,当护士小姐 念到最后一句——“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蒋介石脸上的肌肉突然略微抽搐了一两次,他说,这首诗写得好,你多念几遍。罗小姐起先还不太懂诗里 的意思,一边念,一边看书里的语译,她才晓得,这句“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意思是说,人活着的时候,不论你是圣贤还是平庸之辈,生命结束的时 候,留在人间的都不过是长满野草的小土堆。 蒋介石的病体,从体弱多病到昏迷卧床,继而苏醒持续卧床,波波折折,缠绵病榻,已经拖延了至少五年半时光了。他身体一蹶不振的起因,是一九 六九年九月十六日下午五时发生的一场车祸。发生这场意外之前,蒋介石的车队甫自市区兜风归来,正返回阳明山官邸上山途中,说巧不巧,一位少将师长刚结束军 事会议,从阳明山开着军用吉普车一路往山下市区方向疾驰,蒋介石车队最前方的前导车,见到这部吉普车跨越中线疾驰而来,前导车赶紧煞车,虽未与吉普车碰 撞,可是紧随其后的蒋介石座车,司机竟一时失神,反应不及,该踩煞车的时候竟踩成了油门,猛烈追撞前方的前导车,故而发生祸事。 “总统”座车向来稳妥安全,行经各地路段,路口交通灯号全部开绿灯,故而蒋介石、宋美龄坐车从不系用座椅安全带,哪知祸从天降,碰撞如此猛 烈。据座车侍卫人员事后追述,撞车瞬间,由于突如其来的力道过激,坐在后座的蒋介石、宋美龄冷不防都从椅子上弹了起来,两人身体先是往上冲击,继而往前冲 撞。宋美龄疼得在车里哇哇大叫,她的脖子和双脚受重创,幸未骨折。蒋介石虽然力持镇定,但也撞得不轻,初步检查,只发现下体有红肿现象,起先以为没有大 碍。两三个月后,荣民总医院心脏科大夫为蒋介石作健康检查时,发现了车祸后遗症的征兆,医师发觉蒋介石心脏大动脉发出不寻常的杂音,证实其心脏主动脉瓣 膜,可能在车祸中受伤而未及时察觉。 一九六九年年底到一九七○年年初,尚看不出问题的严重性,到了一九七○年五月二十九日上午,蒋介石的健康亮起了红灯。“总统府”在这天要召 开例行月会,在体力不济的情况下,蒋介石本想支撑前往,“秘书长”张群劝阻再三,才勉强决定请假,会议也因之停开一次。五月三十日,蒋介石甚至陷于低度昏 迷状态,被紧急送进荣民总医院其专用之“第六病房”。这次病情尚称轻微,两个礼拜左右即渐趋稳定。 旧社会中国文人都拿毛笔写字。蒋介石终生只用两种笔,一种是批示重要公文、发布命令、写正式书信及日记时使用毛笔;一种是批示一般性公文或写便笺(即:下条子)时,偶尔拿红蓝铅笔写字。看一个人健康好坏,从写字的字迹最能见微知著。 一九七○年六月十五日,病况渐有起色的蒋介石,用毛笔写了一封信给蒋经国。从字迹明显看出,他握笔时手肘必定抖得十分厉害,与往昔笔力之逎劲,不可同日而语。蒋介石在信上告诉蒋经国: 经儿:余体力已日渐康复,惟拿笔反不如病中之稳健,其他一切体操行动如常。汤太夫人余当亲自吊祭,故你可在金门多住几日休养至廿一日回台北为宜,千万听从勿违父示民国五十九年六月十五日 这封字数不过八十余字的家书,据说花了蒋介石近半个小时才写好。不过四个月前,一九七○年的农历春节(阳历二月六日),蒋介石还写了一段 话,作为他的春节感言,声称:“今年要在世界局势重大变化混乱与我国最险恶艰难中,积极奋斗,打破这一难关,光复大陆,拯救同胞,以湔雪耻辱,重建三民主 义新中国。”蒋介石写这段文字时,笔力仍然遒劲,可见当时蒋介石的精气神尚称充足。 但是,对照两个月前(亦即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九日)祝贺即将新婚的次孙孝武的家书,则在力度和精神上,又差了一截。这可能是蒋介石最后几封写给孙辈的毛笔信了。 武孙:你来信与长诗英文信皆已接到,甚为欣喜。祖母病后右手尚不能握笔写信,故未能作覆,但近日来,日有进步,勿念。你们在外国结婚,未能 亲临主持为念,惟望你们能早成婚,回国相见为盼。特趁你母来美主持婚礼嘱其带此一函作贺,甚盼一切欢乐,为祝祖父母示民国五十八年十二月九日 蒋介石身体真正出现较严重恶化,是在一九七二年夏天,他住进了新落成的阳明山“中兴宾馆”,许多侍从人员都传说这里的风水不佳。某次,蒋介 石在宾馆走廊上散步,直喘大气,才走了一小段路竟然走不动了。当时还没准备轮椅,医官只好拿来一张椅子,让蒋介石扶着椅子走回卧室休息。鉴于蒋介石心脏毛 病愈来愈恶化,由蒋经国及宋美龄授权,派遣荣民总医院医师卢光舜到美国延请华裔心脏科权威余南庚,到台湾主持蒋介石的医疗小组任务。余南庚系江西人,解放 前卒业于上海医学院,接受庚子赔款奖学金资助,先后深造于英国热带病学院,研究学习传染病学,后来又到剑桥大学专攻心脏学,最后转至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 中心深造。余南庚之所以慨允赴台,主持医治垂危之蒋介石,据说与其曾在“中央训练团”受训,感念蒋介石有关。 七月二十二日,也就是他就任第五任“总统”后两个月,蒋介石在中兴宾馆呈现昏迷状态。 这里还有一个关键性的插曲。早在蒋介石昏迷前一个月,荣民总医院曾经为蒋介石作了一次全身健康检查,陈耀翰医师从仪器数据报告中,惊觉蒋介 石的心脏扩大现象较前更加明显,如果再不善加调养,恐怕发生不测。耿直的陈耀翰因而当面向蒋介石陈述病情,建议他应该即刻停止一切活动,休假半年。蒋介石 闻言大感惊惶,回官邸即与宋美龄商议,宋美龄唯恐蒋介石一旦请假,岂不大权旁落,立即招来陈耀翰,严厉申斥他不该在蒋介石面前“危言耸听”。宋美龄的态度 明显予人讳疾忌医、权位远比健康重要的错觉。从此,医官里边再也没人敢开口要蒋介石休息,终至铸成一个月后蒋介石之昏迷意外。 蒋介石这次昏迷病情严重,医师不敢轻易移动他,只得将他留在中兴宾馆就地治疗。一支由十二位荣民总医院医师为主力的医疗小组正式成立,并且 在余南庚赶到台湾后,由余南庚指挥医疗小组,于八月六日夜间九时四十分,趁蒋介石熟睡后,将他抬上一部进口全新救护车,沿途交通管制,禁止人车通行,以时 速二十公里慢速度驾驶,将蒋介石送进台北荣民总医院“第六病房”。 八月十一日上午八点钟,余南庚在荣民总医院主持医疗会议,坐在主位的是宋美龄,坐次位的是蒋经国。余南庚汇报,蒋介石心脏恢复正常,但肺部有积水现象,体力衰弱。当时,蒋介石虽已恢复进食,但体重仅有四十六公斤,较前直线消瘦近十公斤。 为了全力挽救蒋介石健康,荣总奉蒋经国、宋美龄之命,投入了巨大的人物、物力等医疗资源。一位孔宋家族延聘的美国名医,亲见台北荣民总医院 专供蒋介石使用的“第六病房”,集合岛内名医与护理人员组成医疗小组,二十四小时全天候轮番照护,当局更投入了众多先进设备仪器,陆续将中兴宾馆、士林官 邸改装成一座“小型医院”,这位美国医师感慨系之地说,全世界大概只有台湾会投入不可估量的医疗资源,用在一位老人身上。 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三日,蒋介石重病刚满一周年,岛内小道消息盛传蒋介石病危,或者甚至已不在人间。蒋经国为扫除外界各种谣诼,趁蒋孝勇 (蒋介石之幺孙)刚巧于当天在士林官邸凯歌堂举行婚礼的时机,安排蒋孝勇、方智怡新婚夫妻,到荣总第六病房,与蒋介石、宋美龄合影留念。摄影官胡崇贤洗出 照片后,由宋美龄、蒋经国挑选蒋介石看来神情最健好的一张,交付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向全世界发布,印证蒋介石尚很健康地存活于世。 拍照之前,随从人员发觉,暂时脱离重病阶段的蒋介石,固然已可端坐椅子上,活动能力也尚称灵活,惟独右手因缠绵病榻,又长年接受注射输液, 肌肉已严重萎缩。坐在古董红木椅子上,左手尚可勉强握住椅子把手,右手却因严重萎缩,不仅无力握住把手,更因不听使唤而频频垂落。为不让人看出蒋的右手失 去正常功能,宋美龄外甥女孔令伟命侍从以医药胶布,将蒋的右手固定粘绑在椅子把手上,以免拍照时露出破绽。 讲到蒋介石的右手,在他肌肉萎缩之前,他曾经挣扎着以毛笔写了一幅字,书谓:“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死生于度外”。这笔字,应该是蒋介 石在一九七二年七月中兴宾馆昏迷苏醒以后的作品。这幅字完成以后,交给了蒋经国,蒋经国立即差人把这幅字框裱起来,挂在自己堂屋内,供其拳拳服膺,日夜审 视反省。 蒋经国在乃父去世之后,于一九七五年四月十四日,曾经如此评说这幅字之深意: 先君在病中曾手书“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死生于度外”十六字,付经国保存,此为经国敬谨奉藏先君遗墨最后之一件。先君崩逝,举世同悲, 经国五中哀恸,实所难堪!自先君之逝,每日摩挲恭读,了知先君革命一生,实以此为日不去心彻始彻终之志事,谨敢以此先君手墨十六字,敬布于世,诚不知哀涕 之何从也。 职是观之,蒋介石给蒋经国的这十六字箴言,应该就是父亲送给儿子兼具公私意义的遗嘱。 蒋介石于中兴宾馆陷入半昏迷状态后某日,侍从医官察觉蒋介石口中念念有词,声音十分微弱,而且蒋的宁波口音不好懂,侍从医官立刻请值班的侍 从副官翁元,耳朵贴近蒋介石嘴巴,仔细聆听他在说些什么。翁元仔细听了一两分钟后告诉医官,“总统”说的是:“反攻大陆……解救同胞……反攻大陆……救中 国……反攻大陆……救中国……” 蒋介石是否意识到自己陷于性命交关,故而以其微弱的叼念,交代最后遗言?不得而知。 据医疗小组的治疗报告,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晚上八点过一刻,蒋介石即行入睡,等他熟睡后,值班的医官郑不非发觉蒋介石脉搏变慢,当即施行心 脏按摩及人工呼吸,并注射药物急救。一两分钟后,心脏跳动和呼吸恢复正常。四五分钟之后,心脏又停止跳动,医师再施行心脏按摩、人工呼吸及药物急救,但心 脏虽然时跳时停,呼吸始终未能恢复,并三度发生心室性颤动,经过电击,蒋介石的脉搏、血压均已无法量出。急救了三个多小时,四月五日晚上十一时三十分,蒋 介石瞳孔已放大,心脏犹有微弱跳动。医师最后以电极直接刺入心肌,刺激心脏,但仍属无效。宋美龄最后命令放弃急救。医师宣布死亡的时间为四月五日晚间十一 时五十分。蒋经国观察急救无效后,当场痛哭失声,宋美龄则始终力持镇定,兀自静坐一旁流泪。 从蒋介石医疗报告得知,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当晚,蒋介石是在睡梦中心脏停止跳动,因而最后临终之际,并未留下任何口头遗言,逝前也没有命令文书侍从(如秦孝仪)作任何书面遗嘱。 秦孝仪奉宋美龄急召赶到士林官邸,是在四月六日凌晨二时许,蒋介石逝后近三小时了。秦孝仪当时奉宋美龄之命,连夜赶写一份遗嘱,纯系台面上官方版“政治遗嘱”,不是真正的遗嘱,更不是蒋介石留给亲人的“家事遗嘱”。 秦孝仪四月六日凌晨起即不眠不休,连夜撰写这份“政治遗嘱”,初稿写就后,送交宋美龄过目,宋美龄特意交代秦孝仪,你应该再加上一句话,强 调先生是信基督教的。所以,蒋介石的“政治遗嘱”开头即言:“自余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无时不以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这份蒋介石死后才“补 写”的遗嘱,备受时人争议的,有几个问题:遗嘱明明是四月六日清晨撰写的,遗嘱的末尾却写成“中华民国六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秦孝仪承命受记”,尤其最后那 句“秦孝仪承命受记”,被视为画蛇添足之作,因为,秦孝仪抵达士林官邸已是蒋介石死后三小时以后的事了,何来“承命受记”?即使是承宋美龄之命,也不合遗 嘱系记载死亡当事人遗言之通则。 侍从人员为此缓颊,认为是参考汪精卫写孙中山先生遗嘱之手法。这说法更是不通,毕竟蒋、孙遗嘱两者情况大不相同。汪精卫为孙文写遗嘱,一是 遗嘱内容完全系孙先生之生前口授;再者,汪精卫本系孙中山属意的重要骨干,何况汪氏是在遗嘱供党政要人签名的区域内,注记“笔记者汪精卫”六字,而不是把 名字注记在遗嘱本文内。 一九七五年十月三十一日,蒋经国下令编印的《总统蒋公哀思录》里头,蒋介石这份政治遗嘱的“秦孝仪承命受记”及首长签名字样,全部不见了,但是“耶稣基督”四字仍然留存在内,遗嘱日期依旧是写“中华民国六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至于蒋介石的“家事遗嘱”,应该早在其晚年时期,在蒋氏父子及蒋宋夫妻之间,在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过程里,已经作了完整的交代。综观而论,真正算得上是蒋介石亲自授权的遗嘱,还是蒋介石病中,以危颤颤的右手写下的那十六字——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死生于度外。 在蒋介石最后的日子里,他似乎冥冥中对清明节感触特深,尤其是他再三品读黄庭坚那首《清明》诗句:“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他应当早已体悟,此生功名尘土、荣辱得失,如今俱往矣!遗嘱不遗嘱,对蒋介石已不是那么重要的事了。 本文摘自《蒋介石父子1949危机档案》,王丰著,九州出版社,2010.
426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zt:蒋介石的最大败笔就是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热度 2 wx1wx2 2012-9-27 06:00
蒋介石的最大败笔 http://view.news.qq.com/a/20120615/000047.htm 本文摘自《五千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 明王朝之所以衰亡,最通俗地说,是由于它丧失了危机意识。皇帝倡导无为,凡事只找容易的对付,道学家们一味空谈扯皮,因为道学的核心也是讲"天道无为",所以对于一切变革,他们都是要反对的,尤其对于建立农民的基层组织,自然是上下同声都是要拒斥的。而一旦离开了对"危机意识"的警醒,任何对于明亡的讨论都找不到真正的方向。 大家知道,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关于明亡之经验教训的大讨论,是在1944年即明亡300周年时展开的,也就是说,它发生在抗战即将胜利,而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即将展开之前,而且是国民党首先揭开了这场讨论的序幕。这场讨论的核心和归结点,其实也就是围绕着如何建设新中国,以及建设怎样一个新中国而展开的。 今天看来,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据说还曾由陶希圣捉笔修订)一书虽然穷尽全力,但是, 它最大的败笔,就是在抗战全面胜利还未到来之时,而表现出的胜利者姿态和自居正统意识,即表现为危机意识的荡然无存。特别是,蒋介石仅仅是简单地将明亡归咎于"外寇"与"流寇",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外寇"和"流寇"显然是指日本帝国主义和共产党,蒋介石甚至还认为,明不是亡于"外寇",而是亡于"流寇"。他说:"满族原是少数人口的宗族,为什么能征服中国呢?—— 三百年的明室,在李闯王与张献忠等流寇与满族的旗兵,内外交侵下,竟以覆灭。自满族入关以后,中国的民族思想,便渐渐覆灭了。"实际上,正是蒋介石的上述观点,代表了长期以来对于明亡经验教训的简单化和通俗总结,而他一贯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论,竟然也就是基于保守派学者们所总结出来的所谓"明亡之教训"。例如,1940年钱穆的《国史大纲》就说:"其时对流寇常以抚议而误兵机,对满洲又因格于廷议而不得言和,遂至亡国。若先和满,一意剿寇,尚可救",而这明显不过的微言大义,无异于公然主张投降日寇而镇压共产党。而与其观点相同者,更有傅斯年《论建州与流寇相因亡明》之论。 今天看来,蒋介石对于中华民族500年不断走向衰亡的诊断,虽出自仍被时人所追捧的"大儒"和"国学大师"之手笔,但实际上对于历史学研究而言,这却是十足的道学见识,它不但没有涉及到500年来"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封建主义社会结构,没有涉及到不事生产的商人势力在漫长历史上的消极作用,更没有涉及到外国资本的侵入和垄断问题,这种对于明亡教训的总结,即使在当时也没有经得住学术界的驳斥。而这众所周知,郭沫若的文章所最鲜明地表现出的,就是强烈的危机意识,这也是这篇文章为毛泽东所激赏的原因。尽管郭氏的文章也没有从世界经济史的背景,结合白银引进的问题,触及明国家能力衰竭的根本原因,但是郭沫若立论高远,毕竟触及到了中国历史为什么难以跳出由盛而衰的历史循环,特别是在物质生产、市场经济双扩大的情况下,国家行政能力、财政能力和社会团结能力反而持续下降的问题--也正是他的文章促使我们去不断思考打破这种循环的办法。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柳亚子先生的《纪念三百年前的甲申》和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
个人分类: 弱国,外交|66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请不要往蒋介石脸上贴金
热度 25 cat 2012-9-16 02:49
今天看到有网友发贴,其中有什么西沙海战时蒋介石授意台湾方面放行。以前还看到说什么台湾甚至大开探照灯为大陆舰艇照路等。这些都是谣传,没有这么回事。台湾海峡最窄也有130多公里, 探照灯根本就不可能起什么作用。而视频中提到的台湾空军当时在台湾海峡有空中优势也是错误的。台湾与大陆最后一次空战是1967年1月13日,当时台湾空军也不占优。只是后来到90年代台湾从法国买到60架“幻影”2000-5以及老布什时期从美国买了 160 架 F-16 A/B 以后台湾才有点空中优势。在海军方面自从1965年大陆击沉台湾剑门、章江两舰以后,台湾的海军就不再敢与大陆碰面了。所以西沙海战期间,台湾想捣乱也力不从心了! ----------   人民网军事在线北京5月19日电 近年来,有关军史和历史问题的虚假传言在不少网站上进行传播,导致很多人信以为真。5月19日上午,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做客人民网,就军史问题接受人民网军事在线记者采访并与网友互动交流。   近些年来有一种说法:1974年西沙海战的时候,有人曾说解放军军舰经过台湾海峡的时候蒋介石曾经下令放行,还有的说台湾当局协助了大陆,这个是属实的吗?   徐焰针对这一问题解释:这个是完全虚构,人民解放军通过台湾海峡不是从西沙海战的时候开始的。1949年国民党军撤到台湾的时候,当时确实完全控制了台湾海峡。人民解放军包括大陆商船没有办法通过,一通过就拦截,渔船也予以拦截和抓捕。   但是1958年金门炮战的时候,人民解放军的炮艇、护卫艇、鱼雷艇已经进入了台湾海峡。同国民党军发生海战,给他以沉重的打击。所以1958年 金门炮战之后,毛主席下令实行单日打、双日停,不主动攻击他们,台湾当局也随之响应,1959年以后也下令不能攻击大陆的船只。这时候解放军的船只,包括大陆的商船再经过台湾海峡,一般也就没有什么战斗。但是当时也是保持着警惕,防止遭到袭击。   在台湾海峡1965年发生过一次崇武以东海战,那也主要是当时国民党向大陆派遣特务。但是平时双方正常的军舰和船艇来往一般都没有发生过冲突。 因此1974年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的舰只从台湾海峡经过,他也没有发生冲突。这都是很正常的,不是什么有意放行,因为水道并不是台湾当局完全控制的,经常有大陆船只在走,怎么谈得上放行呢?   徐焰在访谈中介绍:“有一些描写,把当时的情况写得让有识者一看就是完全虚假的。比如‘打开航标灯’,有点航海知识的人就知道这是胡扯!台湾海峡多宽呢?最窄的地方130公里,平均宽度200公里,你在夜晚打开航标灯谁看得见,航标灯在晚上只能看几公里,十几公里,比如说两边都是礁石,你在这里打开航标灯它有意义,那么宽阔的海峡,你打航标灯有什么意思,这一看就是瞎编的。” 原文: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5-20/1416594598.html
11586 次阅读|34 个评论
分享 1974年蒋介石暗中帮了毛主席一把?
热度 14 蓝天绿地 2012-9-15 13:36
有传言:当时中印边界战争时,有人(可能是美国)建议老蒋考虑借此机会反攻大陆。老蒋拒绝了,说大陆是为中华打那一仗,超他们这个后路太不地道 但是以下讲的 这个事情我可是刚 听说,具体历史 真相 并 不清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cOHPS3129gfeature=player_embedded 此文仅仅是传言,政治,外交,过防情报都严格保密,所以不必相信!请同时 听听 湾友cat 这个意见: http://www.zhenzhubay.com/blog-76-5840.html
6083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误判根源:刻意分离日本纳粹和日本人民
热度 5 cannaa 2012-8-17 11:14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说:“我们要严密责成忠实执行所有的投降条款,但是我们切不可予以报复,更不可对于敌国无辜人民加以侮辱。” 日本人民真的无辜吗? 二战时,日本人民全方位支持日本侵略其他国家。说是日本军国纳粹绑架了日本人民,这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外交辞令。蒋介石短短的讲话,应该主要强调日本的罪行,而不应该突然插入试图安慰日本人民的语句。这种安慰战败国的讲话,应该留给美国说,毕竟人家原子弹炸毁了日本,美国说这种话,才能表现出一种仁义之师。而蒋介石说这话,给人一种底气不足的表现,到底这胜利是自己打出来的,还是跟着国际大环境熬出来的? 不要对日本人民抱任何幻想。当日本掠夺中国财富给本国人享有时,日本百姓何乐而不为?当中国女人下嫁日本老头时,日本百姓何尝享受发达国家的优越感?当日本人欺压中国研修生时,巴不得中国人永远贫穷下去任他们欺负。为什么?利益使然。 我们在美国维权,总是把第三者往好处想。比如公司老板整人,同事应该是中立的吧?其实不然,中立的同事到了法庭上就会帮助公司撒谎抵毁你,为什么?利益使然,他要保住工作。美国法官应该是中立公平的吧?不见得。公司势力太大,可以请大律师辩护,而大律师是法官法学院的同学。而中国人本着与人为善的原则,总想把既得利益的“无辜”人和作恶者分开考虑,其结果是误判,再误判,直至完败。 现在,日本是一只被美国动了阉割手术的斗牛犬,要想重新抬头做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再次屠杀奴役中国人。为什么?美国强大,惹不起。南韩弱小惹得起,但是不足以挽回日本的面子。
个人分类: 真人真事|1005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蒋介石抗战胜利讲话,珍贵音频纪念抗战胜利日
热度 17 shen_fuen 2012-8-16 07:18
蒋介石抗战胜利讲话,珍贵音频纪念抗战胜利日 1945年8月15日上午10时于重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zP_RvoTKiAfeature=player_embedded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个人分类: 随缘|7143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沈志华:美国曾想抛弃蒋介石 拉拢共产党 ZT
热度 6 虎老 2012-7-7 02:54
按照一般的判断,中国内战的爆发背后有两股大国势力在发挥作用,中国共产党背后有苏联,国民党背后是美国。沈志华在苏联解体之后曾个人出资购买了苏联解密档案,随着档案大量的解密,沈志华认为有必要重新梳理这段历史。 沈志华分析史料发现,美国当时在对待中国内战的问题上也不是传统观点认为的一边倒,甚至一度比较看好共产党,希望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良好的关系。 美国务院建议与共产党合作 1949年底,蒋介石已经退守台湾,美国的对华政策再次面临关键选择。“当时美国军方认为台湾对美国的远东防御线非常重要,所以应该支持国民党、向台湾派 兵,但国务院的意见正好相反。”沈志华透露,当时美国务院的观点认为,美国的敌人不是中国而是苏联,如果美国将自己远东的兵力、财力都用来对付中国人,让 苏联坐山观虎斗,那么在战略上美国就失败了。当时美国国务院强调,要防止中国跟苏联结盟,为此甚至建议美国将台湾作为一个“礼物”留给中国共产党,放弃对 蒋介石的支持。 “亚洲冷战格局直接的原因是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沈志华认为,中苏同盟条约之前美国的政策是分裂中苏、拉拢中国,但中苏同盟条约一签订,美国就调整了战 略,认为共产主义在欧亚大陆已经联成一片,对世界构成了威胁,所以美国的遏制战略就不仅仅是在欧洲,而是要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对共产党形成包围圈。
5671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11-25 17:55 , Processed in 0.061974 second(s), 26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