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官方网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中国公有经济的家底还剩下多少一看便知!
热度 1 稻草 2017-1-21 22:53
  邓小平改革的本质就是私有化,这是他的“杰出”成果,大家欣赏。 企业法人总数(虽然国家统计局查不到按经济成分划分的GDP数据,但是就业人数和企业法人个数都有按经济成分划分的数据。以能查到的最近一年:2015年为例)。   企业法人总数(个): 12593254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法人单位数(个): 291263   集体控股企业法人单位数(个): 253199    公有制控股企业法人单位数只占企业法人总数的4.32%。   从就业人数上来计算,同样以2015年为例。   总就业人员(万人): 77451.0   国有单位就业人员(万人): 6208.3   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万人): 481.4    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只占就业总人数的8.64%   
2395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哈佛最年轻华人教授尹希:神童这个词 对我是诬蔑
热度 5 MingHao 2015-9-29 08:47
在哈佛大学官方网站上,尹希已是“教授”    尹希是谁   2001年尹希赴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于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哈佛大学打破本校博士不得在本校继续博士后研究的惯例,破格允许尹希博士留校继续研究工作。2008年后,他在哈佛大学物理系先后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13年2月15日,尹希荣获2013年美国斯隆研究奖。   研究包括:量子引力中的黑洞熵、弦论中的超对称束缚态、与物质场耦合的Chern-Simons理论及其在M膜中的应用、高自旋场论及其在引力/规范场对应中的应用等,是被国际物理学界寄予厚望的青年物理学家之一。    对话尹希   9月4日,哈佛大学高能理论研究组发布一句话新闻“祝贺尹希晋升正教授”。1983年12月出生的尹希,超越了他的学姐庄小威(34岁出任哈佛大学正教授),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哈佛大学华人正教授。9月20日,身在哈佛的尹希接受专访,称晋升在自己的预料之中,这让他做研究时可以冒更大的风险去探索。   继小学跳级之后,9岁半的尹希考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实验班(简称少儿班)。1996年,不到13岁的尹希以572分的高考成绩成为中科大少年班最小的学生。   尹希说,他确实在小学时就读父亲的大学课本,包括微积分和量子力学,“当然只是皮毛”。他身边的朋友介绍,这位学术领域的大腕,还喜爱跑马拉松和攀岩。尹希说,他相当反感外界对其“神童”的评价,“这词对我来说,带有诬蔑性含义”。   他也丝毫不认为少年班是“拔苗助长”,“这些所谓的成长规律都是人胡乱定出来的,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中科大少年班给一群孩子更多的选择,这正是中国教育普遍缺乏的地方”。他希望,中国的教育能够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减少天赋的埋没。   尹希说,自己的性格从小学阶段起改变了很多,既有内向和专注,也有叛逆和冒险。“我从来直截了当,也不屑于传统或礼节。”31岁当上哈佛正教授,感受如何?尹希说,过了30岁后,突然感觉自己很老,还没做出真正有创造性的工作。他正打算重新寻找自己的生活动力,“如果我现在就知道5年后会做什么,那接下来的5年会很无趣。生活的动力在于探索未知”。    晋升在预料之中,不在乎职位   问:恭喜你晋升成为哈佛大学教授,而且以31岁的年纪打破了华人纪录。这次晋升在你的预料中吗?   尹希:在预料之中。我不花时间想升职这类事。我不在乎我的职位是什么,重要的是能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终身教授的好处是做研究的时候可以冒更大的风险,几年做不出成果也不会被解雇。   问:你如何看待自己在而立之年就做到了大部分人可能需要更久才能取得的成就?   尹希:人做出的东西才是重要的,和年龄无关。   问:从八中的少儿班到中科大少年班,你打小就是别人眼里的“超常儿童”。你怎样看待这种“超前”?   尹希:我不觉得超常,也没有压力。   问:被媒体报道之后,很多人称你为“学神”,你有什么特别的学习方法吗?   尹希:我并不比同龄人更努力。我只是做事情的时候比较专注,不容易受干扰,不浪费时间在没用的东西上。   问:从八中的少儿班到中科大少年班,一路成长中,你身边的同学大部分也是智力超常的孩子。你们在生活和相处中有区别于普通人的有趣地方吗?   尹希:我不喜欢“智力”这一词,也不知道它的定义。我身边的人,和我自己,都是普通人。   问:你的小学班主任透露,2001年考上哈佛大学后,你母亲告诉他,你的志向是拿诺贝尔奖。现在还是这么想吗?   尹希:我的母亲并不了解现在的我。我对拿奖没有兴趣,我做研究只是因为有趣,如果有一天觉得我做的东西没有意思了,我会改行做别的。    父母都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   问:有媒体曾介绍,你小学二年级就能看大学的微积分了。有网友好奇你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尹希:我的确小学时看我父亲的大学课本,包括微积分和量子力学,当然,读的只是皮毛。我的父母是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小学时我父亲经常带我去他的实验室做我想做的化学试验。自上中学后我很少见我的父亲,因为我母亲一个人带我到北京上学,我父亲在河北工作。自那时起我没有一个紧密的家庭,也不想在家,只想一片自己的天空。   问:当初在报考美国的大学时,你同时被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多所大学录取,均提供全额奖学金。为何最终选择去了哈佛?   尹希:我没拿到普林斯顿和加州理工的offer(录取通知),所以去了哈佛。   问:跳级、破格录取、天才班,也许你所受教育的环境和大部分的孩子不太一样,但是从中国到美国,你也体验了两国不同的教育方式。可以谈谈对中美教育的见解吗?   尹希:美国的教育给孩子更多的选择。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给学生足够的选择,太多的天赋被埋没了。    少年班弥补中国教育短板   问:你也是从中科大走出来的。过去的30多年中,中科大少年班孕育了许许多多的精英人才,然而,国内也存在一些争议声音认为应该更尊重少年的成长规律,你有什么看法?   尹希:这些所谓的成长规律都是人胡乱定出来的,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中科大少年班给一群孩子更多的选择,这正是中国教育普遍缺乏的地方。   问:很多人把你看作是“神童”的代表,也有很多早慧的孩子错失了被培养的机会,埋没了才华。作为过来人,你对他们在人格的塑造和才能的开发上有什么样的建议吗?   尹希:我非常反感“神童”这一词。对我来说,这个词有污蔑性的含意。我的建议是让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事,家长不要过多干预。   问:你对目前生活状态的评价,以及对未来工作或者生活的设想或梦想?   尹希:我过了30岁的时候突然感觉很老,觉得还没做出真正有创造性的工作,觉得需要重新寻找生活的目的。也是这时放弃了数年的严格马拉松训练,因为我没有跑步的天赋,觉得不该把很多时间放在一个我做不好的事上,而是应该做没做过,真正想做的事。如果我现在就知道5年后会做什么,那接下来的5年会很无趣。生活的动力在于探索未知。(据东方早报)
109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徐业安被发现在其办公室自杀身亡
热度 1 稻草 2014-4-10 12:21
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徐业安4月8日上午被发现在其办公室自杀身亡。财新记者从接近国家信访局人士处证实了前述消息,不过自杀原因尚不清楚。 4月8日晚间,徐业安自杀身亡的传闻即广泛传播。接近国家信访局的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徐在4月8日上午被发现自杀。据称,徐身体一直很不好,最近几个月耳鸣,情绪也不太好。至于为何情绪不好,目前尚不清楚原因。 徐业安1955年5月出生,湖北武汉人,1982年从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湖北省委办公厅信访处工作,此后的32年间,一直在信访系统工作。1989年,徐担任湖北省委省政府信访办公室综合处副处长,之后升为处长,1997年到1998年间在湖北省南漳县挂职县委副书记,然后任湖北省委省政府信访办公室副主任,省信访局副局长,2005年调任国家信访局,任办公室主任,2010年任正局级信访督查专员,先后兼任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综合指导司司长,2011年10月担任国家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截止4月10日上午,在国家信访局官方网站上,“局领导介绍”一栏中,徐业安的名字仍在列,为排名第三的副局长。 此前的3月11日,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在京会见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主任张晓明,徐业安参加会见。之后的3月17日,国家信访局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徐业安参加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坐。 此前的2013年11月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国家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 中国的信访制度被定位为“中央与人民群众直接联系的重要渠道、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倾听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途径”,是老百姓向政府反映问题、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实行“下情上达”途径。 国家信访局的主要职责,包括承办领导同志交办的信访事项,督促检查领导同志有关批示件的落实情况,向地方和部门交办信访事项,督促检查重要信访事项的处理和落实。近年来,随着“进京上访”上访情况越来越严重,协调处理群众集体来京上访和异常、突发信访事件的任务越来越重。 随着“进京上访”人员的数量和规模成为的评价地方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信访考核和问责压力下,地方用各种手段到北京“截访”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由此催生了“黑监狱”、黑保安公司和广泛的非法拘禁等乱象,包括出现地方政府到上级信访部门花钱销号的情况。 2013年年底开始,执行多年的信访考核和问责制度出现松动,很多地方不再搞信访排名和通报。在此前后,涉诉涉法信访改革进程加快。由此,北京地区暴力截访事件明显减少。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237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5 07:19 , Processed in 0.021227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