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深圳龙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生生不息】客家围屋
热度 11 RidgeWalker 2014-1-8 11:01
【生生不息】客家围屋
如果说中国历史是一部 恢弘浩瀚的 交响乐,包含多篇激越而又悲呛的乐章,那么历史不应该忘记客家人,他们曾用血和泪谱写了一曲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篇章。那是一群没有了指望的子民哦,他们选择了式微到近似无声的方式在历史的长廊里默默穿越,勉强苟活。这样令人唏嘘的大迁徙大逃亡展示的是这个世界的残酷无情和生命的懦弱和顽强;戍边也罢,逃亡也好,求生存,繁衍子孙,弘扬祖先文化,生命需要尊严,子孙需要生存的空间。如此基本的诉求却是如此难以获得哦。为了活命,他们付出了太多太多;脚下的路还必须走,生命必须延续,平常百姓那遥远,悲壮,而又艰难的历程哦。也许,这是堪与长城,故宫,吉卜赛人,印第安人,等等人类宏伟篇章媲美的史诗;也许这仅仅是可怜人苟活的懦弱之策,苟延残喘之机。客家人亡命天涯的足迹和夹缝里求生存的命运让世代认知生命的顽强。热爱生命,热爱同胞,热爱同类,历史不应该忘记 。 2010去深圳,专程寻找了龙岗参观鹤湖新居;那近世修筑的方楼,如今已经被现代楼房所淹没,寻找起来颇费了一番周章。清朝时罗家一个子孙在外经商发迹,带回来十几万银两,花了三十年时间盖起了巨大的家族围屋(堡),一个古老的欲望在岌岌可危的边陲渔村植根繁衍。 围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因素,大的有长城,小的有城墙四合院,客家围屋无疑也在其中。 走进深圳龙岗的客家鹤湖新居,仿佛步入中国几千年得以延续的农耕文化走廊,中原生活习俗在千里之遥得以继承,一些被历史湮没了的,被人们遗忘了的生存方式依然历历在目。不信神明的人们供奉祖先,继承家训;流落天涯的孩子咬紧牙关,自强不息;逃避战乱的人们蜗居围屋,繁衍子孙。人类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哦,为什么却还要如此负重。 劳作是生存的方式,这里曾经生活着一个勤勤恳恳的家族。中原因为勤劳,多产,进步而成为众所矢之,成为冷兵器时代野蛮民族的猎物。即使内部之争,朝代更替,家族仇恨,也大多是因为劳动所获的不平衡所致。人性的贪婪,人之恶的一面,一代又一代在人本身演绎悲剧,因为人们常常忘记生命的相通,相连,茫茫环宇,生命的可贵。 在忙于赚大钱的深圳,找到这里很不容易,问了许多人,连同一条街上人都不知道,因为他们也刚刚搬来不久 这样的建筑风格,朴素思维并非独一无二,别处依山傍水的围屋的想法,想望也都类似:和平生存,世代不息 一个巨大家族抱成一团,对外界的惧怕,防备,隔离是深深的伤痛 其实这些都是世代生存使然,就地取材,互相学习的建筑奇葩 很多元素是古老的,世代传承的,生怕被战火湮灭了 给孩子生存的空间,让他们活下去,活出尊严和灵性 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天地之间耸立的是不屈和坚强 他们谨遵古训,他们是文明的传承者,因为文明而被欺负,因为文明而远走他乡 做一个好孩子多么不易啊 祠堂,祖先,在这里跪拜,在这里成人;即使远走他乡,也永志不忘 农耕文化,生机靠的是日复一日的生计 辛勤耕作,养家活口 都是体力活 花轿,多么喜庆的颜色 照片上是福建漳州的客家土楼为圆形建筑群, 奇特的构型还曾被一度被CIA视作中国的核试验基地 闹了个国际 笑话 http://wmrfilehost.googlecode.com/files/Symphony%20No.%209%20%28From%20The%20New%20World%29%20%28Dvorak%29.mp3
个人分类: 历史见证|15298 次阅读|5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5 23:55 , Processed in 0.036022 second(s), 7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