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知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油田畅想
热度 6 四合院的闲人 2016-7-23 12:33
油田畅想
油 田 畅 想 四合院的闲人 2016年7月18日刚刚从大庆市回来,感慨万千,翻出一篇旧文,整理并提升一下心情,写于十三年前,而发生的事情贯穿43年之久。 也许是因为父兄曾在石油行业工作多年吧 , 我对油田有着深厚的感情。当我们单位的采风团,踏上位于山东东营的胜利油田这块土地时 , 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特别是到采油厂五小队 , 看到身着工作服的采油工人唱着自编的队歌 , 朗诵着自创的诗歌 , 表现出的石油工人特有豪迈气概 , 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此情此景 , 一个封存在脑海深处的记忆突然打开 , 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 多年前 , 我在黑龙江兵团 4 师 40 团 19 连 ( 后改名为 8511 农场即兴凯奶粉产地 ) 当农工。 1973 年夏季结束了紧张劳累的麦收后 , 意外地得到了四天假期。四天的时间太宝贵了 , 我高兴得简直不知该做什么了。望着场院上摊晒的麦粒 , 一个念头产生了 : 我要到大庆去找在 120 2 钻井队工作多年的哥哥 , 看慕名已久的大庆油田 , 体验大庆人的生活。 ——1970年秋,我们班住的帐篷前(父亲相册中找到的) 当天晚上我乘上横贯黑龙江的火车。深夜在哈尔滨换车时 , 孤独寂寞的我在站台徘徊 , 不禁问自己 : 为什么我在这儿 ? 为什么我和哥哥要远离家乡 ? 时至东北最暖和的 8 月 , 但我的心却有丝丝凉意。上车时发现已经没有座位了 , 我站在车门口 , 望着夜色慢慢退去 , 曙光像不请自到的客人翩然而至 , 早霞映红了天空。列车行驶在肥沃而广袤的土地上 , 那上面覆盖着黄澄澄的麦子、墨绿色的青纱帐 ( 高粱玉米 ) 、翻耕过黑油油的庄稼地 , 还有大片的丛林急速地退去 , 我想象着闻名世界的大庆油田 , 盼望着早早到达。 哥穿着沾着泥浆的工作服 , 用吉普车接我到 1202 钻井队 , 沿路我看到大庆油田竟然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盐碱地 , 几乎见不到人烟也没有建筑物 , 只有一个一个井架和采油树。哥告诉我 , 前一天他们刚刚控制住一场井喷 , 现在还在加班。三年多没见 , 一向调皮捣蛋的哥哥好像变了一个人 , 健壮稳重 , 话不多笑容也少了 , 走路像一阵风 , 他成熟老到、深沉了。难怪 , 近十年的磨练 , 哥从学徒工已经成长为这个赫赫有名钻井队的副队长了。我想 : 他那一身的筋骨和意志绝非我及同龄人能比的。到了用列车车箱围成的驻地 , 他把我交给新来的女徒弟 , 就忙着到钻井现场了。 我不懂钻井 , 当我见到 40 多米高的井架下 , 盛满水泥的池子、井喷时流出的黑黝黝的原油、满身泥浆汗水的工人们时 , 为恶劣的工作环境所震惊。钻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响 , 身材高大的司钻从容不迫地操纵一把四十公斤重的钢钳。戴着头盔担任技术员的哥和工人们大声地喊着什么 , 他们在巨大的钢铁架中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现场的小办公室里哥告诉我 , 工人们每一动作都是经验的凝聚 , 甚至是生命换来的 , 因为这儿很容易发生事故。那一刻我被深深地镇住了 ! 对石油工人、对参加六十年代初大庆会战的父亲 , 对至今奋战在油田第一线的兄长充满了敬慕之情。相比之下我们在农村做那点农活又算得了什么 ?! 那天夜里 , 哥哥很晚才从井场回来。 ——父亲在大庆油田会战中副总指挥 1966年16岁的哥(左)被父亲送到大庆油田标杆队1202钻井队从学徒工做起 睡在车厢板房的上铺 , 我心中感慨 , 久久不能入眠。当再睁开眼睛时 , 透过车窗小小的窗口 , 我意外地看到一望无际的平原上 , 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 , 草原似乎随之苏醒 , 草啊、花啊、鸟啊都在欢腾跳跃。面对崭新的一天我似乎明白了 : 每个人的生存价值 , 正是在这平凡的工作中体现的 ; 英雄往往是最普通的人。同时我悟出了父亲为什么送哥哥到这么艰苦的地方来 , 那是对石油事业奉献和热爱的情感 ! 在胜利油田的第二天 , 曹总经理向我们介绍油田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油田的前景。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 亲切的话语 , 务实的观点及对未来的憧憬 , 表达了油田人宽广的胸怀和与世界石油工业并轨的决心。下午我们来到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上 , 观看了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 目睹年轻技术工人用计算机控制生产程序 , 感受时代的变迁和科技发展的力量。与当年父兄们的生活、工作环境比 , 真有天壤之别。 石油工业在历经几代人的奋斗 , 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不变的则是油田人献身石油事业的满腔热忱。迎着海风我心中似有许多的话语 , 却不知该从那说起 ...... 。 写于2003年7月19日 北京 投稿于某报社 ——如今的大庆市一角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6787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说说发生在咱们身边的事
热度 5 四合院的闲人 2015-12-23 20:28
说说发生在咱们身边的事
说说发生在咱们身边的事 四合院的闲人 最近发生在咱们原黑龙江兵团四师四十团十九连老知青的事情,让人感动。 2015 年 12 月 20 日清晨,在 QQ 群上大家惊悉,原齐齐哈尔市知青 64 岁的老刘因病于 12 月 19 日晚 8 时离世。 2014 年 9 月在北京知青的帮助下,老刘终于到北京第三医院住院检查,病因是:肯尼迪病,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渐冻人,属于遗传疾病,世界上还没有可以治愈的药物。原十九连的知青们唏嘘感叹中的同时,家住上海的女知青吴颖忙碌起来,她通过网络在大庆市以十九连全体人员的名义定制了一只鲜花花圈,在杭州战友那里找到老刘家庭地址,又通过几个不同省市的战友联络到他的爱人,当花圈送往老刘家里时,北京微信群已经开始募集花圈的钱款。 大家默默地表达自己的心意,纷纷参与。花圈到达时,正是 12 月 20 日下午近 5 点。如此快捷和体贴让家人感动不已!刘福才的爱人哭着谢谢大家,那份艰苦环境中建立的感情,让大家的心慢慢的贴近了许多。 第二天,一个异地转帐的学习和实践开始了,短短一天,三十六位参与者都进步成长了一点点。好多人是第一次操作,每一笔转账、红包都让知天命的我们感叹、惊异中国网络发展的快速和奇特。 这就是我们老知青中,刚刚发生的一个小故事。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每个人的神经,震撼了大家内心的那份情谊。它生动、自然、简单地发生在身边。 在此祝福我们每位朋友愉快、健康、和谐!也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1971年5月1日 十九连合影 右侧第五位是老刘 ——2012年8月聚会 右侧第五位是老刘 2015 年 12 月 23 日 于北京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765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知青们的情谊
热度 15 ojx111 2015-3-31 10:38
知青们的情谊
下面此事发生在我的一个亲戚身上。他以前就告诉我此事, 这几天在微信上又谈起,可见他的印象之深。 他是一个知青。一次在家探亲后坐火车回农村去, 同行的还有同大院的另一男青年A, 两人为了省钱就只合伙买了一张票,另一人用站台票混上了车。 当时知青很多都这样干,有些还都不买票。 列车员很多以前都是知青, 知道他们的苦,知青同情知青, 对这种事睁一眼闭一眼,不管。 但那次,中途列车长抓住了他们,要他们补票, 但两人都没有足够的钱, 车长就要赶一个下车,两人都说:我下。 但A抢先拿着行李下去了。 我那亲戚一直担心A,不知道他怎样。 但第二天,A就到了,他讲了他的故事。 他下车后,举目无亲,当时又无电话,正在着急。 有个根本不认识的老知青看见了,问了情况,很同情他,要帮A。 但老知青也没钱,就把自己的毛衣卖了用那钱给A买了一张票。 想想,那时候的人多纯扑啊。 后来,A的情况很不错,他还专门去了那地方, 想找到那老知青而报答他,但没找到。 前几天,我的大院建了一个微信群, 很多多年无音信的小伙伴又联系上了, A也上来了, 我那亲戚又专门提到了此事,多谢A。 什么是哥们儿?一起扛过枪, 一起下过乡 ,一起同过窗,一起嫖过娼,一起分过脏。
11931 次阅读|22 个评论
分享 造就模范夫妻的秘诀
热度 9 四合院的闲人 2015-3-19 09:13
造就模范夫妻的秘诀
造就模范夫妻的秘诀 四合院的闲人 一天,网上天南海北的老朋友聚在了一起,一位前几年中风恢复挺好的上海知青,晒出他们夫妻俩的照片(这对夫妇都是我们连队的), 笑逐颜开的样子, 大家觉得十分有趣。 不由地数起在黑龙江兵团当知青时,我们连产生了多少对夫妇?结果一百多名知青中, 结成夫妻的有14对,28人( 不包括与外连队结合的4对夫妻) ,竟然占连队知青的 比例 20%,除一对夫妻双双病故外,都生活很好,保持着和睦家庭,一半以上都是三世同堂。 2011年8月我们回北大荒农场,在程慎友老连长家也曾经对连队产生的夫妻而感叹过。 也许, 大雨中披过一件雨衣, 粪土扬起风沙迷过你的眼睛, 救火中翻山越岭的不离不弃, 困苦 的生活让人们紧紧相依, 劳作中筑起信任和依赖长城, 返城的艰难时刻伸出一双强壮的手 , 重头再来的生命历程构成一个美好的家园, 也许......。 那个特殊的年代,造就特殊的一代人。 结论:共同的经历让知青们更珍惜生活的来之不易。 抢婚 ——上海和杭州知青 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妇 2015年3月19日 北京
个人分类: 家园|7590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知青——我们曾经的名字
热度 24 四合院的闲人 2014-10-26 15:09
知青——我们曾经的名字
知青——我们曾经的名字 四合院的闲人 昨天和今天,京城的东南角高碑店附近的国粹苑艺术交易中心人流涌动,走近时,发现一群群花白头发的人们神采奕奕地汇集在此地,原来是北大荒之情公司举办的“三节”活动,即文化节、文艺节和商贸节。北大荒知青一般泛指兵团的北京知青,所以大家一传十十传百,还以为是兵团组织的活动呢,踊跃参加。真实的目的是会会老朋友,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看看我们兵团知青的展览(有老照片,也有书画等才艺展)。 昨天,北京连续雾霾天没有丝毫好转,但数千的人们从城市四面八方前往。 公交车上,看到两位男士上车,虽然挺精神但年龄不饶人, 其中一位还拄着拐杖,我下意识地示意那位男士这里有座位。我们对面坐时,发现其中一位纯北京口音,一问果然是北京人儿。巧的是也住在什刹海附近,说不定我们多次擦肩而过而不知呢。越聊越近乎。说到什刹海游泳、附近的棋社,以及中学,好开心。忽然想起下车,结果过站了!我们都笑起来。另一位是山东人,我问他是“嫁”过来的吗?仨人都忍俊不禁了! 我们相约的连队朋友都到了,来不及多说, 尽管心里有点对不起朋友们, 我还是拿起相机开拍了,去找亮点! ——9:30准时开始 节目也就上演了,都是我们知青自己演 —— 系着红领巾的知青们 青春活力回到脸上 ——战友 ——还有我们知青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 ——主持人们在忙碌 ——候场的“演员”们 ——风韵犹存的独唱演员 ——一首歌引起共鸣 ——非常可爱的老同志 借来大衣拍一张 —— 一对患难与共的老夫妻 在知青们的帮助下度过难关 ——伴唱者也激昂 ——心怀感激地放声歌唱 ——偏瘫的她被知青们抬下台阶 ——左边是主持人孟凡贵 北大荒知青 ——像大妈吗? ——不能怪花园和大街上大妈们跳舞,那是锻炼也为国家省钱。 ——四楼是兵团各师团的展览,有照片、书画等,人才辈出 ——一位三师的作者在现场卖自己写的回忆录并签字 ——唱的是《少先队员之歌》 一下子年轻了 虽然没有找到我们团的展览板块,但我们还是十分高兴。 因为这里是我们曾经经历和生活的展示。 知青情缘,让大家像老顽童一样又“玩”了一天。 回顾了我们的青春和路程,没有后悔和失望。我们纪念失去的伙伴,同时对未来抱着期望。 我们——曾经的中国知青,现在仍然肩负着社会的责任和承担基石作用。 这代人,苦吃了,罪受了,但比起前辈,我们是幸福的吃足的。 我们还要努力,为老一辈,也为我们的下一代:积极、向上、勤劳、扎实,把炎黄文化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 ——经典、可爱、写真的知青们 2014年10月26日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21059 次阅读|53 个评论
分享 肯尼迪病,他遇到万分之一的发病率
热度 10 四合院的闲人 2014-9-4 11:38
肯尼迪病,他遇到万分之一的发病率
肯尼迪病——他遇到万分之一的发病率 四合院的闲人 知青成为中国的一支不可忽略的人群,这个人群已经进入了老年队伍。 疾病突然袭击而来,老刘得了罕见病:肯尼迪病,类似渐冻人病。开始是说话遇到障碍,在东北医院按中风治疗达8个月无效,才被推荐到北京治疗,确诊为肯尼迪病。 感叹两年前老刘还朝气蓬勃,继续做老本行的工程预算,还计划中朝边境投资做生意,来北京聚会时侃侃而谈。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此事告诉我们,不可超负荷地生活,不可无规律的度日,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不熬夜,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和血脂。 特别是到中年,早控制早受益。 老刘是幸运的,物质上他有财力支付每月数千元的进口药品(自费), 精神上 有关心关注鼓励帮助他的兵团战友。 为他祈福! ——今日北大荒途中 ——今日农场
个人分类: 谈生活|1431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北大荒知青生活描述——北大荒知青故事(二十四)
热度 15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2-6 19:30
北大荒知青生活描述——北大荒知青故事(二十四)
北大荒知青生活描述 ——北大荒知青故事(二十四) 四合院的闲人 如今的年轻人如论如何也无法想象,当年北京去北大荒知青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特别是没有体会过农村生活的新时代青年,包括我们的下一代都无法理解。提出质疑甚至怀疑都是十分珍贵的,起码认真地体会和思考了几十年前那代人的生活了。 从北大荒的角度看,与广大的上山下乡知青比我们是幸运的。因为北大荒解放初期就有了农场的建制,大批的复转军人从前线直接落户到东北边疆,另有部分劳改农场也在此内。我们的老连长就是从河南入伍,后复员留在北大荒直至今日。第一批垦荒人付出的劳动最多,吃得苦也最烈。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五十年代的国家号召,六十年代末期时,已有数不清的青年扎根农村和边疆了。那本小说《 雁飞塞北 》曾经感动了无数有志者前往。 我们到达农场时,相对条件较好,特别是老连队,土地定位,生活安定。但因为知青猛增,粮食住宿明显不足,造成许多困难。于是我们工程二连就被派往山沟建点,那时我们的粮食都是从附近连队借来或者现到老乡家买的,更别提蔬菜和肉了。所以第一年很苦,喝河水,在冻冰的河里砸出窟窿取水,洗脸。炊事员也很辛苦,大锅支在帐篷(武装排的男生住的地方)外,手上长满冻疮。每天保证每人一个馒头,剩下是窝头,喝冻的白菜汤。直到第二年开荒种了粮食才改善了部分生活。 我们自己修路、打井、采石、伐木盖房子,包括生活用柴(冬天到山上伐木,然后又背包绳顺着铺满厚雪的山拉下来,再用镐头劈成柴烧)。但仍然没有蔬菜,我们的炊事员发明了一个食谱:干棒子面(窝头)、稀棒子面(粥)、不干不稀棒子面(用棒子面放点油炸酱当菜)。我们的厕所由树枝围成的,入冬前挖个大坑,上面垫几个条木板(很冷啊)。冬天必须刨粪(成冰坨了),否则大家都无法如厕。 我们到山坡较为平坦的地方开荒,陆续开了千亩地。我们要清理杂木林和锯倒大树,最难的是把树根刨除,好让拖拉机耕地。还要拣出石头,不让拖拉机的耕犁崩口子。拖拉机手日夜不停地耕地,需有一人在拖拉机后面操作犁,山里的狼甚至是群狼就紧紧地跟在后面,绿色的眼睛十分吓人。 我们必须养马,因为那时离连队最近也有十里路远才能看到公路,所有的物资都通过我们修的土路拉进山。结果马也曾被狼拖走,听见马叫人也不敢出来。我们先后吃过狼肉、鹿肉(连队自养的鹿)、狍子肉和熊肉。 那时,战备十分紧张。我们的武装排好像只有1-2支枪,我没见过。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根拳头粗的棍子,把树皮扒去,白晃晃的。它的用处:每天练习拼刺刀!男男女女全都是如此,练习30分钟左右。更让人胆颤的是半夜的紧急集合!连长吹哨子,然后最快速度穿衣排队,跟着队伍猛跑,说是有敌特潜入附近。有一次,隆冬的半夜紧急集合,许多人没戴帽子,耳朵冻得直流黄水,幸好没冻掉。我那次带了皮帽子、围巾还有一顶毛线帽,先后支援了俩人。后来我们才明白,根本没有敌特,是在演习。一年以后这样的事情没有了,我们的棍子也不知去向。 开始时,我们睡地窨子,40多女生睡在两条通铺上,男生也是如此。床是用树枝铺的,下面放东西,地窨子有一段火墙,靠门口有个用汽油桶改的炉子,炉子上可烧开水,早上一个班一盆洗脸水,先舀出水刷牙,剩下的全班洗脸,晚上可以轮流等着烧水洗漱。第二年我们烧砖、脱坯盖了新房,一个屋一个班一条火炕,暖和了许多。 我们有工资,开始每月12元,6元交伙食费,剩下6元买蜡烛、邮票、信封、手纸和零食(到几里路外的营部小卖部买点白糖或者罐头),后来涨了工资,好像是20多。我还每月寄给在山西插队的姐姐5元,直到她去东北当兵。这一点比插队和内蒙古兵团的同学强多了。 三年多后,我们连队与一个老连队(二十多里外的)合并,小毛营作为养殖梅花鹿基地,那一千多亩良田长满荒草,成为森林的一部分。到新的连队后,有电了,盖了新房子,6人一间,生活改善了。我们养猪、养蜂、种菜,还有香瓜黄瓜。新连队有三千多亩地,还有老职工、家属和小卖部,我们有了较为正式的食堂。 介绍一下团部吧。团部建设的更早,已经形成规模,有照相馆、医院、食堂、招待所、商店(尽管没多少东西)等等公用设施。 我们办公就在那座三层的白楼里,地是木板铺的,供暖很好。到那后,我不怎么习惯,可能是干活干的,人有些粘了。很快我们就被派到连队蹲点考察,一干又是一个夏天。这次去的是平原的连队,他们有部分水稻。那次体会到东北种水稻的苦处,插秧的水是扎脚般的凉!穿雨靴很快就破了。那位年轻的北京知青连长就带头光脚下田,那时才5月初,东北很冷,没脱棉衣呢。 在那,我再次感受到一种震撼:知青的忘我无私和英雄主义精神! 那位连长有许多的事迹和被全连人爱戴,深深地感动了我。 现在他成为北京市一位局级干部了,我很钦佩他并远远地祝福他。 我们团部的知青也个个精明强干,有的是劳动模范,有的是先进标兵,还有的有着事迹和光荣的故事,更多的是能写能说的老三届知青,后来放开招生,全部上了大学或者中专。 不久知青们开始返城。 ——北大荒的大豆田 2011年摄 ——团部女知青合影 2011年8月我们回北大荒时去的连队就是合并后的连。 ——完—— 2013年12月6日记录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26185 次阅读|74 个评论
分享 留存心底的三景——北大荒知青故事(十五)
热度 11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1-29 12:10
留存心底的三景——北大荒知青故事(十五)
留存心底的三景 —— 北大荒 知青 故事(十五) 四合院的闲人 人的记忆十分有趣。某天某事、一个事件、一个景象或许就留存在脑海深处,就如同一副图画,永远定格在原地。 一景:落日西斜时收工了。一时间整个大地仅有自己一人,锄头扛肩头,哼着小曲,享受着独处的时刻。猛抬头忽然看到,西边的太阳和东边的月亮呈现遥遥相对的景像——晚霞铺满西边的天空,把远处的房舍映红,而月亮悄悄地爬上墨兰的天空,清亮透明,像一个害羞的妹妹遥望着太阳哥哥,你在瞬间被大自然的美丽深深感动……。 二景:正是夏季锄地的时刻,忽然天降大雨,大家快速往回跑。但大雨不留情,哗哗地浇下来,所有人都成落汤鸡。后来发现,男生跑得快的,就爬在窗口等女生,那线条和平时难见的景色尽收眼底。女生们不知情,心想:反正也湿了,慢慢走吧。哪里知道正被一双双贼眼盯住呢! 后来,女生也学会爬窗口看男生了,一边看一边还喊着:快啊!晚了,饭没啦(这是他们最怕的事情)! 三景:北大荒进入夏季,虽然有现代化的机械,但还是离不开人工劳动。连队开垦了一千多亩地(实践证明是毁坏了自然,后来全部退耕还林了),一百多号人,人均百亩,从播种、除草到收割都由基本由机械化完成,但锄地这活大部分还要人工来做。 锄地是很累的活。一拢地能锄半天,顶着骄阳和干渴还能忍受,最不能容忍的是小咬。北大荒的夏季最厉害的莫过于像蚂蚁大小的昆虫,俗称小咬。它的活动场所是庄稼地、潮湿地带。据说抗日联军当年被俘后,就有被日本鬼子放在露天让小咬咬死的战士。小咬最厉害的时候是早晚,为不做无畏牺牲,我们在出工前做精心打扮。 最“时尚”有效,且男女不限的热闹打扮是:先戴一顶草帽,穿一件有领子的长袖上衣,把领子翻起,拿一块纱巾(红绿蓝白均可),从上往下,一直系到领口。袖口裤腿都扎紧,一定要穿袜子,这样就全副武装出门了。有的男生没有纱巾,就用一条毛巾或者布条往脑袋上一裹,和偷地雷的汉奸没多大区别。 每当这个季节出工时,人人精心打扮,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像在上演一场场活报剧。印象最深的是连里外号毛三的男生装扮,总能引来女生们的嬉笑。 ——老连长和排长 2009年5月写于华盛顿 2011年10月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6447 次阅读|22 个评论
分享 怕的不是野兽,那是…? ——北大荒知青故事(十四)
热度 8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1-29 12:00
怕的不是野兽,那是…? ——北大荒知青故事(十四)
怕的不是野兽,那是…? —— 北大荒 知青 故事(十四) 四合院的闲人 “怕的不是野兽啊!” “那怕什么呢?” “傻丫头,当然是人啦!” 这是去兵团四年的 冬天,我和一位当地老大爷的对话。 北大荒 12 月的一天傍晚,我乘汽车从百里外的团部回连,在宝清一个林场住地下车,还要走 12 里山路。看着渐黑的天,我站在路边犹豫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黑咕隆咚,万一从林子里冒出个狗熊或者狼什么的,赤手空拳的,可怎么办呢? 这时,林场里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走过来说:“姑娘,天黑了不能走啊。”大爷似乎很有经验,我犹豫地说:“路远没什么,就怕遇到野兽啊!”于是,大爷说了上面的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立即打消连夜赶回连队念头。“是啊,野兽能防,人可难防。” 可是晚上怎么度过呢?天寒地冻,没有旅社没有熟人。老大爷见我为难,领我走进路边一间灯光明亮却空无一人的屋子,一排大炕占据多半房间。他说,这是林场修路队的女生宿舍,一会儿她们就回来,今晚就在这将就一宿吧。老人拿来一件大衣,还端来一杯水。 坐在铺着炕席光秃秃的炕沿边,感觉十分陌生和不自在。修路的姑娘一个个回来了,她们都是本地人,对我这个知青流露出好奇的眼神 。 其实,我也是第一次近距离地和当地人接触。宝清县境内的公路是通往珍宝岛的战备公路,那时正和苏联对峙,保持着一级战备的状态,每天修路很紧张,征用的几乎都是当地农村的姑娘小伙。快半夜了,我的眼皮打起架。这时,朦朦胧胧地听到拖拉机的隆隆声,我急忙打开门看,天啊!是我们连队的拖拉机,司机就是我们班最帅的男同学! 我喊着同学的名字,冲出屋子,心里有种得救般的感觉,为终于摆脱孤身一人在陌生环境而高兴。看着同学熟练地驾驶着拖拉机,淌河过沟,没多会就到达连队,那份羡慕油然而生。心里暗自思量:如果我是拖拉机手该多好! 据文件传达,黑龙江兵团某团政委(现役军人)竟然调戏霸占了二十多女知青,没人敢说,直到无意中暴露。另外其它连队厕所里出现死婴的事件时有发生。当然我们连队绝没有这类事件,因为程连长管理严格而且慈爱有加。 数十年之后,已是我好友伴侣的老同学早忘记这件事,我却记忆犹新。那晚他是大救星,而宝清县某村庄的夜晚,那位关照过我的老人更让人难以忘怀。他让我这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父母还没来得及教)明白,最可怕的是什么?懂得了要保护好自己。 ——我们 2009年6月写于华盛顿 2011年10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6580 次阅读|22 个评论
分享 苦与乐 ——北大荒知青故事(十三)
热度 9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1-28 12:15
苦与乐 ——北大荒知青故事(十三)
苦与乐 —— 北大荒 知青 故事(十三) 四合院的闲人 “来啦!来啦!”进屋就上炕的漂亮娇小姑娘咪子手里端着一个长把铁锹,怪吓人的!可看到里面的东西,大家欢呼起来,原来她在外屋炕洞里,扒拉熟一铁锹的瓜子。个大籽满香脆爽口,吃得牙肿舌头破都不肯停,我们都馋疯了! 北大荒农活基本机械化,有康拜因、拖拉机、脱谷机、扬长机、除草机、播种机等等,但还是离不开人工劳动。 收麦。正常年景收麦子也是一场战斗,拖拉机挂着红色康拜因(也称联合收割机),在黄灿灿的千亩麦浪缓缓前进,日以继夜地轰隆隆前进着,后面跟着卡车,装入从康拜因扬长机里脱出的麦粒,哗啦啦、哗啦啦,卡车很快就满了,第二辆卡车又跟上。康拜因开过的地方一片矮麦茬,清凉凉的让人看着心里爽爽的。 如果你有机会站在康拜因上,听着咔嚓咔嚓的割麦声,看着滚滚麦浪顺服温柔地进入康拜因怀抱,闻着清香的麦浆味,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不过,康拜因是“老爷”,我们是它老人家的“仆人”。它出行之前先由农工挥镰为它开道,千亩粮田顺着边割也要好多天。一字排开六个人一起割,足有十米宽,这时候考验我们的腰和手疾眼快,汗水、手上的大泡,麦芒刺伤和镰刀割伤及每晚磨刀霍霍成为必修课。好在这时连队改善伙食,一定程度堵住牢骚不断的那些嘴!心里只盼望着老天爷千万别下雨,好让康拜因“老爷”能下地。 遇到涝灾康拜因无法下地,进不去出不来(捂进泥里),几台拖拉机都拉不动,平原地带的连队遇到涝灾,划着小船载人用剪刀收麦子,更多的则是看着麦子烂在地里,一年的辛苦化为乌有。 收玉米。北大荒土地只长一茬,玉米八月末熟。因为玉米多用于喂牲口,收割不能机械化,收获时完全靠人工。一般出工时的打扮是这样的(请注意,上海姑娘发明的,很有创意):找一条麻袋,四角捆上背包带,然后把麻袋挂在胸前。手上戴胶皮线手套(那时我好羡慕这种手套,只有上海工人才有),因为棒子要剥皮再掰下,手很快就被干涩的玉米皮磨破。棒子放进胸前麻袋里,到规定的地方倒出,一人负责两垄,有定额。当然衣兜里顺几个棒子,回来烤在炕洞边,吃起来嘎巴嘎巴响,满屋子的香味,让人想起爆米花! 收大豆。一般年景由康拜因收割。但初秋的北大荒雪雨来得早,怕黄豆捂到地里,康拜因和人工一起上。地里经常泥泞不堪,大豆茬子坚硬如钉,一脚踩下去能把雨鞋或者胶鞋底穿透,于是每人都想方设法弄双鹿皮鞋(胶底人造防鹿皮面)专为割大豆用。另外要有一双手套,否则手在一小时内被豆荚割出无数口子,血淋淋的吓人。这活比割麦还费力,镰刀还要快。每晚磨刀声此起彼伏,加上炕上翻身的呻吟声,弄的连长好闹心。 最挡不住的是,黄豆在脸盆里,加酱油块和水煮熟,全屋人一起抢着吃,那颗颗豆子进到嘴里,赶上极品牛肉,一个字:香! 场院扛包。粮食收下来放到场院先扬长,然后晾晒,太阳好两、三天就起场,装车运走。扬长是把粮食装进麻袋,扛到用跳板搭起的约四、五米高的扬长机里,装车也要上跳板,往四吨解放牌大卡车垒放。说着容易做起来难,这时候就见身强力壮的男生把一百八十斤重的麻袋背在背上,或者扛在肩上一袋一袋往上扛!女生最多只能背半袋,还气喘吁吁的。场院翻场是轻活,偶尔可以打打牌消遣消遣。 脱粒。大豆割完后堆成一人高的垛,到十一月秋收忙完,开始用康拜因脱粒。一天三班倒,每班八小时。用木把铁叉挑起豆秸送入康拜因的脱粒机里,几个人挑散垛的,传豆秸的,轮流着往脱粒机“虎盆大口”送豆秸。不说豆秸里的灰尘和残渣冒出一股股烟尘让人喘不过气来,豆秸受潮之后,分量沉许多,女生往半人高的“虎口”送豆秸很吃力。不小心把铁叉送入,可能连胳膊都保不住!这样的事故每年在兵团都有发生。 不过,那样强度的劳动使人的意志受到磨练,真有“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之感受。数十年后确实人才辈出,那是后话。 现在想来,很想很想写一首收获、劳作、汗水以及苦乐的诗篇,歌颂叙说劳动带给我们的喜悦与痛苦! ——同学和战友 2009年5月 写于华盛顿 2011年10月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2587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迷失在大山里——北大荒知青故事(十二)
热度 8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1-28 12:07
迷失在大山里——北大荒知青故事(十二)
迷失在大山里 —— 北大荒 知青 故事(十二) 四合院的闲人 “坏了!人怎么都不见啦?” 在树林里的一棵大柞树下,闷头拣着橡子的我,一抬头发现四周寂静无声。跟着连长的两个女生班一会儿的功夫,都销声匿迹了! 我急忙站起来,拎着装了小半袋橡子的麻袋,四处张望寻找着。忽的,一个念头闪了出来:“别把我一个人落在这吧?那可就惨了。手边没有指南针,绝对找不到家啊。” 我们连队建在完达山山脉名叫小毛营的地方,背依完达山,前临绕力河,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大荒中有座山,是太阳和月亮升起的地方。”这是《山海经》中记载的。 后人把这座山誉名为完达山。“完达”为满语,意为“梯”,有攀登高峰之意。这座具有神话色彩的完达山脉把三江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北是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成平原,即三江平原。山南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平原,称穆棱——兴凯平原。 完达山山脉有取之不尽的宝物,除了野生动物外,树种十分珍贵,有红松、云杉、黄菠萝、水曲柳、胡桃楸,以及椴树、杨树、柞树等,而柞树的果实就是橡子。 秋天来临,老连长召开动员会,告诉大家:橡子用来作橡油和饲料(后来才知道还可以制作橡酒、酒精和淀粉)。要赶在冬季来临前,多拣橡子上交团部,这是紧急任务。于是,我们两个班十几个女生跟着连长上山。学会认识柞树是第一课,然后在树林中寻找,不是所有的柞树都有橡子。 特别好奇,我们的程连长怎么懂那么多?什么事情都难不倒。 在我的印象里结橡子的柞树都是根深叶茂,粗壮威武的,远远看去像一座小山,密密实实地矗立在杂木之中。踩在多年腐朽的枝叶中,静静的没有声响。柞树下,抬头看不到天,蹲下扒开淡黄色的落叶,一颗颗像胡桃样的橡子露出小脸,一粒一粒捡起装入麻袋,那种感觉很奇特很美妙。如果遇到一棵硕大的柞树“妈妈”,可就丰收了。 一般情况是,如果没有找到合适 的 柞树,大家招呼着一起移动。 那天,我正是找到这样一棵“妈妈”树,高兴 得 忘乎所以,连大家的招呼 声 都没听到。 站在大树下,放眼望去,茂密的树林顺着山势向远处延伸,望不到边的山峦令人生畏,哪里分得清东南西北?我拉开嗓门喊:“有人吗?有人吗?”大山传来回声,四野更加静谧,我手足无措了。 正在这时,树枝摇动了,一个苗条轻盈的身影出现在我的面前,笑咪咪地脸颊上露出两樽小酒窝,原来是漂亮姑娘——依文,别名“咪子”。 上帝啊,我的大救星! 我俩一人拖着一个麻袋,手拉手边喊边向山下跑去。密密的丛林在午后的阳光下,变得斑驳迷离,满地的橡子咕噜噜地和我们一起滚动,树棵下的一只小兔子眨着眼睛,疑惑地看着这对姐妹……。 其实,连长他们离我们并不很远呢。 如果有一天再去完达山密林中拣一次橡子,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同学和战友 2009年5月写于 华盛顿 DC 2011年10月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3277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被雷击中的他——北大荒知青故事(十一)
热度 9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1-27 14:44
被雷击中的他——北大荒知青故事(十一)
被雷击中的他 —— 北大荒知青故事(十一) 四合院的闲人 小汪衣衫褴褛、摇摇晃晃地走进连队。浅色上衣袖子裂了一条长口子,后背衣服几乎成碎片,裤子有一条腿也破了,脸上有明显的伤痕。所有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怎么啦?指导员急忙上前问他。 显然小汪受到惊吓,半天说不出话来。有人端来一杯水,扶他坐在一个木凳子上。大家看到小汪的脸上黑黑的,像是烫伤。从他断断续续的话中,大家才明白,小汪被刚才阵雨中的雷击到了! 小汪是上海知青,连队的拖拉机手,这天从团部取回拖拉机的部件——一个马达。下了团部的交通汽车,要走12里密林中的山路才能到连队。小汪是个积极向上的年轻人,不愿麻烦别人,所以没告诉连部派人去接。 马达似乎不很重,小汪用绳子捆了,拎着走。到一片红松林附近时,天上轰隆隆轰隆隆雷声阵阵……,小汪就近钻入松树林。这片红松据说是50年代的知青种植,松树长得慢,十几年了也就一、二十公分粗。小汪站在一棵比较大的树下,把马达放在左脚边。雨刷刷地下起来,很快小汪的衣服就湿透了。 这时,一个炸雷轰的响在头顶。小汪觉得全身一麻且疼痛无比,失去知觉。等他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地上,衣服碎了,浑身疼得站不起来,特别是左腿麻木不堪。后来,他挣扎着走了一公里,总算回到连队。 大家分析,小汪被雷击,一是雨天在树下避雨;二是小汪浑身淋湿;三是上衣兜里有支钢笔加上脚下的马达,成为导电系统,雷电穿身而过。连长立即派人用拖拉机把小汪送到一百多里外的团部医院治疗。 三个月后他的左腿剧痛,转院到上海,诊断为骨癌。小汪被迫截了肢,但他很坚强,一直坚持锻炼身体,希望有一天能回到连队继续工作。没有想到,一年多后小汪还是没有保住年仅二十四岁的生命。 团部根据他的表现,树立为青年标兵。 他的父母要求把孩子埋葬在北大荒,团里组织了一次骨灰安葬仪式,许多知青都赶来参加。 几年后,所有的知青都回城了,只有小汪——一位工人的孩子、淳朴的年轻人,永远地留下那块黑土地上。 ——连队全家福 第三排左一为小汪 ——2011年回北大荒时拍摄的小汪永久的地方 2009年4月写于华盛顿 2011年10月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2764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惊心动魄的跑荒 ——北大荒知青故事(十)
热度 9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1-27 14:21
惊心动魄的跑荒 ——北大荒知青故事(十)
惊心动魄的跑荒 —— 北大荒 知青 故事(十) 四合院的闲人 如果你问:北大荒最怕什么?不是狼、不是熊瞎子、不是重活累活,而是跑荒!黑龙江每年都有因跑荒救火烧伤烧死的知青,俗话说:水火无情啊。 那是 11 月初的一天下午,连队场院的钟声猛然“铛铛”地响起,又急又 响 。不论在大田、采石场、山上伐木的知青们,全都跑步集合到场院。矮个子的程连长站在队列前,立即用河南话做起动员。 原来附近的连队烧荒不当引起跑荒,火已经烧进山林,团部要我们火速支援救火。北大荒漫山遍野的树木和荒草,地多人少,种地方式是广种薄收。灭草兼施肥就是靠每年冬天的烧荒。 烧荒是在烧荒地区圈出百米宽的火道,火道中把草割净,然后点火烧火道中间的草。烧过荒的土地,草变成草木灰,土地肥沃,粮食丰产。冬季烧荒,同时也是跑荒的季节,因为总有人偷懒,防火道过窄,或者根本不打防火道。 我们连队平均年龄不超过22岁,除外出未归、个子矮的、身体弱的外,大约集中六十多人。尽管我们也曾支援过别的连队灭火, 但 每次火势 都 不大,距离也不远,而这次却很不同。 连长的脸色凝重,一定是发生大的山火。 作为 主心骨和指路人 的 转业军人程连长,详细地嘱咐了救火事项:首先要穿暖,二用树枝灭火,三不顺风跑,四互相保持联系,并提醒我们可能要在山里过夜,寒冷异常,必须穿棉衣。随后连长异常严肃地,让炊事班发给每人两个馒头(连长心里一定担心有人回不来)。 我这个女生中高个儿(现在看不高,但经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一代人就不同了)是当然的主力队员。不知为什么,看着连长严峻的表情,我的腿有点发软,神经紧紧地绷起来。出发前我穿上绒衣绒裤,外加一件军黄色棉袄,把馒头放进棉衣口袋,拍一拍,仿佛它是我的定心丸。 程 连长一马当先,边喊边迈开步 子 :“路远,一个跟一个,不能 落队 !” 那晚,山高路远,天黑路滑,男生女生插着走,两个多小时我们一家伙翻了三、四个山头。我紧紧地盯住前面的大个子小李,钻树林迈河沟,一步也没落下,汗顺着脊背额头刷刷地流,脚板开始变硬发麻,很快磨出的水泡生疼生疼,什么想法都没有,就一个字“快!”。有的女生跑不动了,就被男生连拖带架着走。 大家认准,决不能落队,山里有野兽,且不辨方向,那可是没命的事。 远远地我们看到了火光! 这时已经是半夜时分,我们先到的五、六个人聚在一起,有人用手里的镰刀,割下一个个光秃秃的树枝,举着这个灭火“武器”,大家勇敢地向火光和烟雾跑去,噼啪噼啪的爆裂声、人的叫喊声越来越近了, 一股灼烈的热浪滚滚而来……。 我们也烧过荒 , 当火苗窜起的时候,足有丈余高。如果把树引着,那就是冲天的大火。一旦跑荒,火随着风势走,风向变火头变,可怕点就在这!你刚站到安全的地方,风向一变,你就处在最危险的时刻了。可能被火熏晕毙命,可能被火燎伤,如果会保护自己也许火瞬间燎过,危险也就过去。但我们这些城市青年,还没来得及学会自我保护,因为时间不等人。 大概是人的本能,离火场越近,心跳也越快。我紧张地四处张:漆黑的夜幕中一片烟海,听得见声音看不见人 影 ,脚下有 一个连一个的 草墩子,磕磕绊绊地,我连着摔了好几个跟头。显然这里是泡子地,草墩子底下是积水,火势到这里骤然减小。 感谢老天,后半夜风势减弱了,火苗随即越来越小,我们急忙冲上去用树枝拍打着,互相叫喊着,用脚踩着跺着……。最终,在近百人努力下,火场没有了明火。所有救火的人脸都熏得黑黑的,头发蓬乱,甚至语无伦次。11月的北大荒就是北京数九气候,寒气逼人,汗湿的衣服冰冷地贴在脊背上,夜风吹来一阵阵的寒战不止。 经验丰富的程连长怕我们着凉,立即命令返回连队。十几里山路,又开始新的奔波。有的人还没到火场,就看到撤回去的队伍。还有的女生累晕,干脆由男生背回连队。 返回营房时,天已经蒙蒙亮了,早霞映红天边,一夜的奔跑和惊吓,让人筋疲力尽,浑身散架一样。肚子闹起革命,我翻出兜里的馒头,看到的是两个缩成团的小球,揉的不成样子,且冻得硬邦邦。 据说,这次跑荒死了五名知青,女生占多数,现场惨不忍睹。后来看到过被火烧伤的战友,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以后的人生包括返城的遭遇难以想象。 连队最大新闻是,一夜十几里山路跑出一对情侣,可能就是被背和背人的那对年轻人。他们连火都没见到,却生出一份很深的感情——生死之情转化成爱慕之情。 那年我们才18岁,应该是上大学的年龄啊。 ——连队战友 2009年7月 写于华盛顿 2011年10月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3004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伐木的惊悚——大荒知青故事(七)
热度 14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1-17 10:28
伐木的惊悚——大荒知青故事(七)
伐木的惊悚 —— 大荒知青故事(七) 四合院的闲人 开春不久,班长小唐接受了新任务,带领我们上山伐木,用于房梁。连队建在完达山支脉的山坡上,背靠山,面朝绕力河,呈坐北朝南状。冬天我们冒雪上山用斧头砍檩子,都是小树,拳头那么粗。伐木则是用锯伐大树,有的还要俩人拉大锯伐一棵。程连长是师傅,教了我们一天,亲眼看到班长小唐学会,才放心离开。 伐木,那可是纯技术活,这是后来吃了亏才知道的。连长让我们注意:一定要先锯树坡下那一面离地二十公分高,再锯坡上那面离地约三十公分高,且锯茬一定要高于坡下那面。当几十米高的树将倒下时,人一定要站起来,看好树要倒的方向,高声喊:“顺山倒!”或者“逆山倒!”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选好锯口。 砍过一冬天的檩子,并没有把伐木当回事。那些檩子也有十几米高,每天八十根,晚上磨斧子,满屋子杀气腾腾的“刷刷”声。锯可比斧子文明多了,长把大齿,钢好锯快。一天四棵大树,完成不算困难。树打完树枝以后,由 6—8 名男生,喊着号子(很雄壮的号子)往空场上运。然后装爬犁运出山,有的 用 卡车运往一百多里外的团部,再 装 火车运往 全国 各地。 记得那天,我稳稳地坐在山坡上,锯着一棵直径有40多公分的杉树,这树长的慢,木头密实,锯着很费力。我知道右上方有人在蹭蹭地锯着,坡下也有人忙碌着。 春末的北大荒雪化了,草青了,天空像一口圆锅,蓝蓝地扣在头顶上,没有一丝云朵,山雀忙着找食,发出喳喳叫声,一时间我沉浸在超然的意境中,心里盘算着:如果能在这草地上躺一会 儿 ,该多好啊! 忽然,听到“顺山倒!”的大喊声,随后是木头发出“嘎嘎”的巨响,我急忙抬头看去。还没等明白过来,一声巨响“轰隆!”,树已经顺着坡倒下去!是右上方那棵树。因为坡陡:树提前厥了!(既 : 树没锯完就倒下)。 “完了!”有人喊。 我们一起向下面跑去,因为树倒的地方正是大张干活的方向。等我们找到她,这个后怕啊——以前曾有人被树杈刷着丧命的。树倒下的力量几千斤重啊!大家围拢上去说不出话,李华明刚刚离我们而去,再出事,可怎么办……?! 大张就站在倒下那棵树旁边。树就像长了眼,没碰她一根毫毛,真是命大福大造化大。 从此以后,我们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小唐班长嘱咐了又嘱咐,让我们这些毛丫头终于记住,危险——时刻就在我们身边。 2009年4月写于华盛顿 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6533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美人肩与水库 ——北大荒知青故事(四)
热度 21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1-15 18:53
美人肩与水库 ——北大荒知青故事(四)
美人肩与水库 —— 北大荒 知青 故事(四) 四合院的闲人 那天朋友们在一起聊到旗袍,说美人肩也就是俗称“溜肩”穿旗袍好看。这让我想起溜肩让自己吃的苦头。 我们到北大荒的第二年的春天,团部的现役军人领导提出修建 一座 水库,每个连队派 40 人,说好要男 生 。但在我们 的 坚决要求下,去了 10 名女生,我就是其中一个。当时的我们 正 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受上山下乡豪气的熏染,有改天换地和“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信念,内心有干出点啥的冲动。 一到工地,满眼都是红旗,大喇叭不停地播着革命歌曲,和电影《雷锋》那场面差不多。一人发两只藤编的筐,一根扁担,两头是铁钩子,勾住筐挑起就可以走。那时我已经入团,是同学中第一个,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客家女的吃苦耐劳的特征呢。我和小高在一起,她和我差不多年纪,有一头泛黄的卷发,皮肤很白,是 个 漂亮姑娘。我们调整铁钩长度,把扁担蹭蹭,那时扁担都是现做的,糙得磨手,然后戴上垫肩(主要怕蹭破衣服),就顺着路找男生装土。 到装土的地方才知道,原来在一个泥潭里挖土,再顺着小路往已堆起几人高的大坝上走。说来容易,做起来真难啊。 北大荒冬天最冷达零下四十度,土地一般冻透一米左右,土像石头一样坚硬。黑龙江的 5 月冻土只化表面一层,也就十几公分,因为正在化冻,地特别泥泞,一脚踩进去脚都被泥吸住,很快鞋就湿透了,冰凉冰凉的。冻土是湿的加重了分量,湿土粘在筐上,筐也重了许多。一锹土放进去,等于几锹土的重量。 可想而知,我和小高一前一后,摇摇晃晃总算爬上大坝,没喘口气,接着是第二圈第三圈。很快,我们的腿开始打起哆嗦,鞋湿的拔脚。对我来说,最麻烦的是溜肩膀挑不住担子,要不停地上挪,没多久肩膀就疼得厉害。饭就在工地吃,有馒头和冻洋白菜,大家也就不说什么了,因为在连队只能吃窝头。当天晚上,天黑得看不见了,我们才收工。我们十个女孩最大的二十岁,最小的不满十七岁,住在一间教室里,把桌子拼到一起,铺一条被,盖一条被,我和桃梅就这样睡。 晚上一看我肩膀已经磨掉了一块皮,鲜红的肉露出来,大家都唏嘘着,不知说啥好。和我同病相怜的还有一位大三岁的大春,没有药,连洗脸水都没有,一下子聚几千人修水库,哪找那么多水啊? 第二天起床后,我和大春成为难兄难弟,互相鼓励着,把垫肩系好,咬着牙出发了。第一挑担子,我出了一身冷汗,不过,这人要是下定决心没有做不成的事。我俩就这样坚持了一天又一天,到第四天晚上回来,天啊,肩膀开始化脓,流出黄色的水,把衣服都浸透了,干了以后成硬壳,磨的更厉害。没别的办法 , 只有坚持。我对自己说:没后路,挺住! 第五天,早上起来觉得不对劲,除了浑身痛以外,怎么身子底下湿湿的,起来一看,坏啦!小高许是太累了,尿炕啦!我的被子铺在下面,水淹七军。气的我想说点什么,小高用大眼睛哀求我,没办法,啥也别说了。那天晚上被子没干,我们和别人挤了一夜。更可怜的是脚下那双球鞋一直湿着,真不知道当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可能真如东北人的话:愣小子不怕 睡 凉炕吧。 说好水库要十天完成,到第八天的时候,任务还差一截,连男生也受不了了,叫毛三的男生大声哭起来!所有人的筐里只能装一锹土,根本挑不动。偷懒的自然越来越多,进度明显慢下来。 此时,我们女生排排长小邢(她近1.7米高,打过篮球,是北京市女四中学生)带头用肩膀扛土块,现在看冻土块根本不能垒水库,天暖一化土不实,大坝会出现缝隙。但那个时候,求进度根本 顾不上 那些了。冻土很凉啊,冰水顺着脊背往下淌。男生都不敢扛,可小邢却迈着大步稳稳当当闷头干着,最后带动着连里的男生们一起干起来。不过,程连长坚决制止别的女生去背土,事实证明老连长十分英明,我们要感激他终身。 我看着他们那股拼命劲,眼泪都流出来了!至今,摇摇晃晃地,挑着那对沾满湿土的筐,往大坝上爬的情景,还时不时出现在我的眼前。而我们的排长小邢返城后身体一度不好,我的肩膀落下一个疤痕,万幸的是风湿性关节炎没发作。 后悔吗?不!因为我们曾经有 过 激情满怀的青春,所以无悔! ——我们排长和同学 2009年3月写于华盛顿 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7326 次阅读|26 个评论
分享 北大荒的第一天——北大荒知青故事(二)
热度 18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1-14 20:08
北大荒的第一天——北大荒知青故事(二)
北大荒的第一天 —— 北大荒知青故事(二) 四合院的闲人 两天后 火车到达黑龙江东部一个小站, 火车硬座上 疲惫不堪的我们 , 不停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 、 一间候车室 的 小火车站,一百多人和行李聚在站台显得拥挤 不堪,几 分钟后 火车继续前行 。 跟 随 着迎接我们团 里的 干部 们,大家 上一个高坡,顺着一条沙石土路走了几百米, 终于 看到一座三层红砖砌的楼房,那就是我们的团部,楼前有个很大的操场,操场边种着高高的 白 杨树。 我 心里暗暗高兴,这和 自己 想的差距不是很大啊。我们被直接带进团部食堂,好家伙桌上摆的是又大又白馒头。那个年代北京也不是顿顿都能吃到馒头的,粗粮占多数。我们抹着嘴从食堂出来时,肚圆如牛一般。 很快分配连队了,我们同班的大部分同学都分配到架桥的工程二连,连长是工程兵转业 兵程连长 。不过那天带我们下连的是副指导员,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一米八几个子,大脸盘,大眼睛,头发不多,露出宽额头。他穿 着 褪色的蓝 布 上衣和打着补丁的裤子,两条裤腿挽的一高一低,脚上鞋子沾满泥巴,看上去匆忙而来。 副指导员站在我们三十多人面前,用有点沙哑的嗓音,讲了几句欢迎话,没有更多客套,我们上了卡车向连队 驶 去。工程二连离团部只有几公里远,在一片平原地带,有很多水和草甸子,没有路,卡车颠簸行使,不断有人发出惊叫。 卡车停 稳 后,我们发现面前是一条河,连队的帐篷在河对岸,老兵(我们称先来的战友)们在河对面看着我们。河虽然不宽,但河床挺陡,不知水有多深,河面有两条木板达成的独木桥。几个胆大的男生开始过桥了,在直径20 多 公分粗的桥上走,简直就是练平衡木。 “喔!”的一声,有人险些掉到水里,他扒着木头被人拉了过去。女生一下子没有了声音,谁都不敢过,怎么办啊?还有行李和大木箱子呢?!有的老兵实在看不过去了,三步两步过来,一件一件地帮我们把箱子、行李和零零碎碎全搬了过去,有的大木箱子 竟然 是女生扛过河的, 这 让我们目瞪口呆。 我 借机随着老兵,颤颤巍巍地过了桥。 最后岸边只剩下几个胆小的女生了,大家使劲鼓励着,还是不敢行动。这时,我看到一位高个子、体健的老兵一下跳到河里,那水没到他的腰部,八月末的北大荒已相当冷,大概 类似 北京九月底气温。他站在桥下护着剩下几位胆小的女生走过独木桥,我为他的果断和助人为乐精神所感动。 第一天,留下了深刻的难以忘怀的印象。 很快,我们被安排在帐篷中。固定在草原上的帐篷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那是一种野性的浪漫和与众不同的期待。帐篷内两排地铺,下面铺着干草,上面是我们的褥子,一排能睡十几人。连队男生多女生少,我们嘻嘻哈哈地度过每天紧张的生活。 有幅美景一直留着脑海中:拖着沉重的脚步下工回来,天色渐暗,拉出一张马扎坐在帐篷前,看着天边日落中的晚霞,远处群山在地气中若隐若现,草原上特有 清新香甜的味道 环绕身边,清凉 地 湿漉漉 的雾 气沐浴着我们的手和脸,有一种神秘朦胧的感觉 让 人沉醉。 周末,我写信给家里:妈妈,这里的自然风光真美,我喜爱北大荒。相信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与女儿有着相同的感情,同是十六岁花季的年龄,妈妈在山东参加解放军,而我加入生产建设兵团,成为兵团战士。 ——当年我们修建的桥 今天仍在使用 2010年1月 写于华盛顿DC 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6274 次阅读|2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5 05:36 , Processed in 0.056477 second(s), 22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