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布鲁克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同样NYPD警察走火打死人,对照梁
热度 1 MingHao 2016-2-23 22:03
2004年也是在布鲁克林黑人区巡逻警察突然被推门人惊吓到了走火打死该少年。警察停 职30天,没开除。https://en.wikipedia.org/wiki/Shooting_of_Timothy_Stansbury 2006年也是NYPD警察走火打死自己警察朋友 http://www.nytimes.com/2004/09/17/nyregion/officer-was-putting-gun-away-when-fatal-shot-was-fired.html NYPD和梁的律师比任何人都记得清楚这2个先例,可是为什么偏偏到了梁的就这么对待 ?消除黑人怨气缓和警察黑人关系,杀鸡给猴看一剑双雕的事单单找我们黄皮肤? 表面上是陪审团裁决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的注意力应集中在是NYPD和NYPD指定的律师! 他们在梁定罪中起得的什么作用?特别是现任纽约市长,与前任完全不同,在警察和黑 人社区对立中他一直指责纽约警察引起警察极大不满。这次现任纽约市长对此案有无施 加影响? 这个28岁的华裔能为美国百年种族矛盾,NYPD管理层的问题替罪吗? 如果NYPD不能善待这个警察,我们该指望将来警察会如何公平执法?
22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Saving Officer Liang—营救梁警官
MingHao 2016-2-15 07:25
作者:曹青桦 2016年2月12号,耻辱的一天(a day of infamy),纽约市警察局华裔警官Peter Liang被判二级杀人罪(manslaughter in the second degree),判决宣布后,纽约警察局将他立即开除。案发时他只有二十七岁,警龄不足两年。当时晚上十一点左右,他和另一名和他一样是新手的警员Shaun Landau在布鲁克林(Brooklyn)的一座公寓楼的楼梯道作例行安全巡逻(New York City Housing Authority (NYCHA)'s Louis H. Pink Houses,纽约政府为中低收入的居民提供的公寓房,是纽约最危险的房屋项目之一,其楼梯道又是最危险的位置。参考:Wikepdia “Shooting of Akai Gurley”)。当时没有灯光,梁警官右手拿着手电筒,左手拿着Glock 19手枪,用右肩膀顶开楼梯道的门,此后他的枪意外地响了,子弹打在墙上,反弹在当时正和女友从这里经过的黑人Akai Gurley的胸膛,Gurley不幸死亡。当时梁警官并不知道里面有人。 纽约Kings County检察官提请大陪审团以二级杀人罪(manslaughter in the second degree,简单地讲,是严重过失导致他人死亡的罪行)等五项罪名起诉梁警官。开庭后梁警官于2月12日被判二级杀人罪,面临最高15年的刑期。 梁警官案震惊了美国社会,尤其是华人社会。这是纽约警察第一次被判杀人罪。此前纽约警员执法过程中导致黑人死亡从未承担过刑事责任。很多人认为梁警官是在美国黑人抗议警察歧视黑人、屡次对黑人施暴导致黑人死亡的大背景下被推出来做了替罪羊。梁警官被判有罪更让华人郁闷和愤怒。 很多人都有“窝火”的感觉。为什么“窝火”?我的一个徐姓学弟说得好“公平和正义有时不能兼得。”在不少人看来,梁警官是被选择性地执法(selective prosecution)了。要注意的是,此前警察导致黑人死亡都是面对黑人开枪,或者在肢体接触“制伏”嫌犯时发生的,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对一个黑人采取行动,而梁警官断然不知道自己在威胁一个黑人的生命,他甚至根本不知道前面有人!可是被选择性追究刑事责任让你觉得有苦说不出。这就是检方虽然对你不公平(fair),但追究你的责任至少表面上看却是公正(just)的。就好像一个班里小学生A、B、C课堂大声说话长达十几秒扰乱课堂秩序老师都不管,而你家孩子只大声对同桌说了句“讨厌”便被老师惩罚一样。老师明明欺负你家孩子,可是老师惩罚一个上课大声说话的孩子本身又没什么错误。你说什么呢? 梁警官就好像被这个被老师欺负的孩子。大多数华人一时找不到说理和行动的突破点,乱说一通。有人强调梁警官开枪不是故意的,有人喊为什么白人警察杀死黑人不判有罪,一个年轻没经验的华人警官却被判有罪云云。甚至有人怀疑陪审团有种族歧视的倾向。这些都站不住脚。检察官压根也没说梁警官是故意开枪的,而是说他reckless(严重疏忽,或鲁莽)。抱怨起诉梁警官也站不住脚,谁说检察官必须先起诉白人(或者其他族裔的)警官?至于怀疑陪审团有种族歧视倾向,更是纯属无知,是对陪审员的不公和侮辱。我们没有任何人像陪审团那样面对那么多的人证物证、没有任何人像他们那样肩负着既要伸张正义又对一个人的自由、前途、名声负责的艰难选择。还有人骂那三个被选中却退出陪审团的华人(我不知道三个华人被选入陪审团又退出是否属实),说如果他们不退出结果可能不一样。这种说法本身就是种族倾向作怪。难道华人陪审员就应当不顾法律、不顾证据一味要开脱一个同族裔的被告? 华人应当怎么做?如果我们认为梁警官是因为他的华裔面孔被选择性执法,那我们就从这里入手吧。第一,如果说梁警官如果是因为其华裔面孔受到不公,那他是代表所有华人受到的不公,我们作为华人就义务帮助他。怎么帮?华人的优势是财力巨大,华人的弱点是融入美国社会不够,不懂游戏规则,不会“出牌”。那就要扬长避短喏。在美国,人们做事都依靠专业人员,动不动就是找professional,本案也一样。梁警官在接下来的法律程序里需要最好的legal assistance(法律团队的帮助)。华人要慷慨解囊资助他获得最好法律服务。我相信他现在的律师团队在辩护中是合格的、专业的、也是尽力的。但在我看来(我强调,这只是我的personal opinion,个人的看法,),他的辩护谈不上精彩。 我不能说换个其他律师一定能在开庭前驳回起诉,我也不能说换个律师一定能获无罪判决,但我的确有疑问。比如,陪审员怎么居然亲自拿着梁警官用的Glock 19手枪,扣动扳机,体会一下所谓当时的情况?他们得出结论,那扳机很紧,不用力是搂不动的(往下推理应该就是梁警官有意识地扣动扳机开枪)。看到这里,我头发都竖起来了!这只手枪是怎么进入证据的?从案发后不久(梁警官的上司案发后赶到现场收走了他的手枪)到开庭,梁警官的手枪一直在检方控制下(in prosecution’s custody),检测方有没有证明这只手枪呈递给陪审团的时候和梁警官扣动扳机时的状况一摸一样?即,如果陪审团测试这只手枪时扳机的扣重是5磅,那梁警官扣动扳机时的扣重是不是5磅?再有,扳机扣动的重量感觉因人而异,女人扣不动的扳机男人扣得动;孩子、老人扣不动的,禁不住棒小伙子一拨拉!陪审员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梁警官一样吗?他们每个人说扳机“轻”也好“重”也好,都是因人而异呀。再有,梁警官是在高度危险、高度紧张(此时人的肾上腺素高涨)情况下导致击发枪械的。而陪审团试扣该枪的扳机时是在非常冷静、平和、绝对安全的法庭环境里,怎么能让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去体会梁警官当时的情形?辩方有没有提出该枪不应当进入证据?有没有头破血流地“死磕”把它排除在证据之外?不说其他方面,但是这只手枪如果被排除出证据,判决就可能不一样。陪审员们亲自扣动扳机对他们最终的判决很关键的(我在网上看到说两个陪审员一直认为梁无罪,直到亲自试枪才肯投有罪票。可惜我一时找不到这篇报道了,网上有关信息炮炸性地多,看不过来。哪位朋友找到了请把出处和链接给我。谢谢。)。 刑事案的判决是十分严格的,像做几何题一样,必须一个要素一个要素地严紧证明。就好比两个三角形即使严丝合缝地重合在一起在几何上也不是全等,而是必须证明它们满足几何学上的定理它们才全等。刑事案的审判,检方必须把被告有罪证明到beyond reasonable doubt(令人没有任何合理疑虑)的程度。这是个很高的“门槛”,只要有一点点“合理疑虑”案子就不成立。美国对于判一个人有罪是十分慎重的,判一个人有罪很不容易(很多嫌犯由于检方过不了这个“门槛”而逍遥法外)。 说到优秀律师团队的精彩辩护,不能不提当年的OJ辛普森的律师团。那是全世界瞩目的案子,几乎所有人都被媒体“污染”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辛普森是杀害其前妻和男友的凶手,证据也对他十分不利。他的辩护团队居然把洛杉矶检方的案子一片一片撕个粉碎,陪审团毫不费力地怀疑检方的证据,辛普森无罪走出法庭。他的辩护律师团里都是美国第一流的律师和专家,包括洛杉矶著名的刑法辩护律师罗伯特·夏皮罗(Robert Shapiro)、哈佛大学刑法教授艾伦·德什维茨(Alan Dershowitz)和华裔刑事鉴证学家李昌钰(Henry Chang-Yu Lee)。我想问问,梁警官的辩护团队有这级别吗?如果没有,赶紧雇!哪怕这些顶级律师开出天价儿,凭我们四百万华人的财力绝对雇得起! 梁警官面临如下的法律挑战:1.量刑:梁警官被判的二级杀人罪(manslaughter in the second degree)按纽约州法律属于C级重(felony),其量刑幅度非常大,一年到十五年。按照我对量刑原则的理解,十五年是不可能的,但是也不是说一定就是一年。量刑一般自动(automatically,或by default)取中,即7.5年,如果有加重情节(aggravating circumstances)则酌情在此之上加刑,但不超过15年;如果有减轻情节(mitigating circumstances)则酌情在此之上减刑,但不低于1年。另外,不管几年,都有可能获监外执行(probation)。这时候就看律师的功夫了。不同水平的律师会有不同的量刑结果。因此一定要有顶级律师才行! 2. 上诉(appeal)。很多人都在喊上诉,但不是任何案子都能上诉的,如果找不到审判过程中的法律或事实性的错误是没有上诉资格的。这需要把整个过程细细地捋过来,找到致命的突破点,完成这些非最顶尖最有经验的律师不可。美国的律师作业分得很细、很专,一般来说在陪审团面前打官司的律师不打上诉官司;上诉律师也不在初级法庭努力说服陪审团。所以梁警官的上诉是要另请律师的。在我看来(再次声明这是我的personal opinion,个人意见)本案在法律和事实问题上都大有文章可做,甚至应该挑战适用法律。枪械具有固有的危险性(inherently dangerous),警察在危险的情况下误用枪支是很容易伤人性命的,可是警察的职业本身又不能不涉及危险情况。那么,是否应当给执法者某种程度上的赦免?在危险情况下如果警察都面临丢失性命或失误便要坐牢,谁还当警察?哪个警察还愿意勇斗歹徒?从公共政策角度判梁警官有罪对全社会是好还是坏?!上诉如果想有胜算一定请高手。这还是需要钱。 华人不缺钱,缺的是慷慨大方!大家出点钱吧! 上文谈到不少人都怀疑对梁警官的起诉是把华裔挑出来(singled out)作替罪羊,对梁警官的不公平是对华裔的不公平。那好吧,作为一个族群,咱们对付这个局面吧。怎么办?仍是按美国游戏规则出牌,仍是扬长避短!美国政府是相当透明的,老百姓可以检查政府的行为,很多专业律师更是精于此道。那我们就出钱雇顶级律师查他们吧,看看到底在起诉梁警官的过程中有没有种族歧视的因素?梁警官因失误导致击发枪械误杀Gurley,纽约警察局是不是应付一定的责任?查不出所以然则已,一旦查出在起诉过程中有不当行为,特别是有种族倾向,那绝对要追究责任者个人的责任。记住,空洞地反对一个群体(比如社会、比如作为一个职业群体的警察、政府等等)除了过多树敌以外,起不到抑制个人行为的作用。(请问,上街游行反对警察暴力能阻止谁?)但是,追究个人责任是会抑制群体的(比如,梁警官被判刑后很可能对所有纽约警察产生“冷却效应”(chilling effect),警察们不愿认真执法了)。如果查出有人在起诉梁警官过程中掺有种族因素,那我们决不轻饶,绝对要“见血”。记住,如果对华人施加种族歧视的后果都是开除、辞职、被公众舆论大张挞伐,那就没人欺负华人了。(说个题外但相关的事。华人是犯罪受害者在美国屡见不鲜,罪犯们专门爱抢华人,因为华人喜欢携带和储藏现金,而且不抵抗、不报警。所以华人总是受罪犯之害。但近来,我们休斯顿的华人却给全世界华人作了榜样:先是一位徐老先生开枪击毙来店里抢劫的歹徒,后是另一个华人被四名歹徒埋伏抢劫时拔枪自卫,四个歹徒一死、一伤、一被擒、一逃窜,作案汽车的挡风玻璃被华人的手枪打得粉碎。试问,如果抢劫华人的后果都是这样,谁还抢华人?) 大家不要去乱喊那些不着边际的口号了,不要在上街游行去反对看不见的敌人了(我记得休斯顿大学的一位华人老教授,也是政治活动家,曾对我语重心长地说过,“犹太人在美国也曾经是被歧视、欺负的少数民族,而他们在美国几十年内彻底翻身,可你看人家犹太人什么时候游上街行过?”),更不要去白宫网站搞什么请愿(petition)了,美国联邦政府除了宪法第十修正案里规定的内容外,是不能干预各州事务的;各州处理刑事案件,是典型的州内事务,除非违宪或与联邦法律冲突,联邦政府管不着。很多华人还以华盛顿和北京一样,联邦政府能像中国的中央政府管各省一样管各个州,这是无知。顺便说一句,在美国向白宫请愿往往是国内的上访陋习(封建时代拦道喊冤的现代版)出口美国。 我再次强调,入乡随俗(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在美国就要按美国的规矩办事。美国是法治国家,解决问题要走法律途径。让我们看看Ed Blum先生(因为他所从事的事业,我与他有过接触)的所做所为。亚裔多年来在大学录取中受到歧视,华人皆知。孩子的分数和表现比其他族裔高出许多,但是却受到看不见的不公平待遇,不少名校几乎都在所谓“多元化”(diversity)的幌子下规定了亚裔的入学比例,屏许多合格的优秀亚裔子弟于校门之外。华人除了饭后茶余嘟嘟囔囔抱怨外,只知道让自己的孩子好上加好,以更优异的成绩挤进名校,结果造成水涨船高,亚裔之间恶性竞争。倒是人家Ed Blum先生,一个犹太人,单人匹马,找资金、找原告、找律师,愣是以非法歧视亚裔作为出师之名,把哈佛大学告上了联邦法庭!不管此案是否胜诉,我想至少哈佛会收敛,至少不敢那么明火执仗了。除了对Ed Blum先生肃然起敬外,我为华人汗颜!人家替华人打官司可没拿华人什么钱啊,筹资是人家自己的渠道! 华人朋友们,我们要帮助梁警官,也是帮助作为华裔的自己,其实很简单:关注此案、冷静思考、慷慨解囊,这基本就够了,不难做到。别再去微信群里吵蛤蟆坑了!
23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大妈是怎样惊动美国特工的?
热度 1 MingHao 2015-12-9 17:36
插播:《每日邮报》对上面这个“带你去中国”的说法略有不同。Mail Online网站上的说法是,大妈对关员说,带你去中国我家玩儿(take him to her home in China)。差别还是有的,《纽约每日新闻》的说法有点儿像大妈邀关员“纯旅游”,《每日邮报》说法则感觉大妈有点儿“玩暧昧”。 当时,肯尼迪机场海关没拿大妈咋的,放她走了。然后,当大妈准备飞回祖国的时候,在机场被逮捕了。罪名是“海关欺诈”(customs fraud),而抓她的是美国国土安全部的特工(U.S. Homeland Security agents)!然后就是进入司法程序这些事儿了。布鲁克林联邦法院(Brooklyn Federal Court)让大妈交了25万美元的保释金,然后将其释放,并令其住在她女儿的公寓里等待正式开庭,一时半会儿可能完不了事儿。大妈的律师说,这事儿明显是一场误会,让一位出色的女士(a wonderful woman)遭到了不公正的逮捕(an unjust arrest)。 以上,是事件至今的基本过程,括号里的英文除特别注明外,都是《纽约每日新闻》的词儿。这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事件,尚未尘埃落定,这位叫Yang Hong(杨扬阳羊……?红虹宏鸿……?)的中国大妈究竟有没有罪、一切究竟是不是一场误会还有待未来法院的审理结果。无罪推定嘛,先别急着说“节操碎一地”。不过,我觉得大妈有点儿悬,毕竟人家手里攥着你亲笔写的小纸条,还有录音证据呢! Yang大妈是不是个wonderful woman,这不好说,但她一定是位rich woman。你想啊,16万美元的未申报物品+25万保释金,光是拿出这些美刀来,那就不是一般大妈能干得了的事儿。这数字,基本可以把Yang大妈从广场舞大妈群体里摘出去了。 从新闻中看,大妈很显然是带着在纽约留学的女儿去巴黎“买买买”了一圈儿,包包、手表、珠宝、皮草之类看上去都像是自用,不像是开网店搞海外代购什么的。因为如果大妈的女儿要做代购生意,这事儿在纽约就能办,不必隔山掉远跑到巴黎进货。如果是自用,填海关申报表就是了,可为什么偏偏不申报呢?是因为不愿缴税吗?我想,逃税应该是不申报的主因。如果检控方的证据属实,那么,大妈愿意以价值1万美元的手表或“陪睡”的代价来换取未申报物品通关,这笔税款想必不是个小数(请原谅,我数学不好,16万美元的未申报物品究竟该免多少税、该交多少税我算不清楚)。所以,大妈先是利诱、既之色诱海关关员的行为,也就说得通了。可惜,肯尼迪机场的那位关员既不好钱、也不好色,尽管大妈机关算尽、甚至不惜以老身相许,还是掉沟里了。 友情提示:Yang Hong大妈的遭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塞钱、送礼、献身这些事儿,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关键还是要看准对方长什么样儿。遇见鬼佬,还是要慎重些,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或者,在心里默默从一数到十。不然,人家装上录音设备再回来,接下来你要面对的可能就是特工和法官了。 陪睡有风险,大妈须谨慎;官司尚未了,大妈当自强。
2582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美国员工革命开始显露头角(多照片)
稻草 2015-11-15 10:23
11月10日,波士顿、纽约、底特律、费城等美国270多个城市的快餐店工人10日再次走上街头,举行罢工和抗议活动,要求政府提高最低工资至每小时15美元。   10日早晨,在纽约布鲁克林等地,抗议者们聚集在连锁巨头麦当劳快餐店的外面,他们举着标语牌,高呼“为15美元罢工”,“为15美元投票”,要求将最低工资提高到每小时15美元。纽约市市长比尔?德布拉西奥对抗议的工人们说,“你们所做的改变了这个城市,改变了这个州,改变了这个国家。”   今年7月,由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任命的一个委员会建议,将纽约州快餐店员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从每小时8.75美元逐步调至每小时15美元。纽约州州长认为此举可以带动全美范围内低收入人士的涨薪。   10日清早,在底特律,200多名快餐店工人冒着冷雨,聚集在麦当劳餐厅外,要求提高最低工资至每小时15美元。   在匹兹堡,一家麦当劳餐厅10日早晨没有开门营业,门上一块告示牌写着:“因罢工而关闭”。   为争取得到更高的收入,从2012年11月开始,美国快餐店的工人们已经举行了一系列的罢工和示威活动。迫于压力,一些连锁快餐业和零售业公司开始回应工人的加薪请求,但他们的工资涨幅还不能满足抗议者的要求。   “为15美元而战”活动的组织者宣称,这次罢工和抗议活动蔓延至全美270个城市,这也是他们发起的一系列为提高工资举行集会以来最大规模的罢工抗议活动。   据介绍,10日清晨破晓以前,示威活动从纽约、波士顿、费城等地率先展开,当天成千上万的抗议者和活动的支持者将参加罢工和示威活动。据报道,除快餐店工人外,还有700多个城市的快递、家庭护理、农场、养老院等行业的低收入者也将给予声援,加入到抗议者行列。   抗议活动的组织者希望该活动能引起2016年总统大选的候选人注意。据称,多数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反对提高最低工资的提议,认为提高联邦最低工资标准将拖累美国经济增长。   美国民主党候选人热门人物希拉里·克林顿最近表示,支持将联邦最低工资标准从7.25美元提高至每小时12美元。希拉里的主要党内挑战者伯尼·桑德斯曾经呼吁将美国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每小时15美元。   全美餐馆联合会称,15美元的最低时薪,将迫使雇主使用新技术来代替工人,如引进触屏点餐的设备等。   数据显示,2014年,全美有299万名工人赚取的收入低于或相当于联邦的最低工资标准,该人数比前一年下降了9.3%,因为全美17个州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有所提高。   2014年6月,美国西雅图市议会投票通过了将最低工资提升至每小时15美元的议案,西雅图也是目前全美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城市。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7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新馨向荣】布鲁克林大桥(Brooklyn Bridge)
热度 8 xinsheng 2015-9-1 22:20
【新馨向荣】布鲁克林大桥(Brooklyn Bridge)
Brooklyn Bridge (布鲁克林大桥),原称为 New York and Brooklyn Bridge 或 East River Bridge ,是美国最老的悬索桥之一。该桥由德国出生的美国土木工程师 John Augustus Roebling 设计,建于 1883 年,是第一座使用钢铁制成的悬索桥梁。大桥采用新哥特式建筑的风格,通道上方标志性的尖拱贯穿塔楼。桥面全长 1,825 米( 5,988 英尺),最大跨度 486.3 米( 1,595 英尺),当时是世界上主跨最长的悬索桥,比此前任何一座悬索桥都要长 50% ,因此成为纽约地标。 大桥建成初時,主要是供人们步行或骑车度过东河之用,后期加设电车专用道。到了 1950 年,大桥需要重修时又加设 6 条行车线。如今,电车轨道已不见踪迹,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却大放异彩,步行跨越布鲁克林大桥更成为一项广受欢迎的旅游项目。暑假期间,我的大学闺蜜一家从澳洲来纽约,我陪同客人也 一起 实践了一趟步行跨越布鲁克林大桥“壮举”。走走停停一个小时,拍了不少照片,在此分享几张。 1. 2. 3.
个人分类: 新馨向荣|649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推陈出新】[捕光捉影A] 纽约港掠影
热度 13 xinsheng 2014-11-27 06:19
【推陈出新】[捕光捉影A] 纽约港掠影
这组图片称之为“拾遗”更贴切些。 夏天的某个周五下班后跑一趟纽约港,一口气就拍下一大堆照片,不久前曾先后贴出过《 纽约大都市气魄 》、《 纽约都市印象 》、《 鱼缸里的鱼 》等几组照片,这两天翻箱底又整理出好几张图片。看着还觉得顺眼,就拿出来分享一下从曼哈顿码头到staten Island一路的风景及返程看到的火球。 1.港口眺望纽约曼哈顿下城区、布鲁克林和总督岛 (点击可查看横幅大图) 2. 自由之塔与纽约下城区楼宇 3. 著名的 Verrazano-Narrows Bridge ((点击可查看横幅大图) 4. 自由女神 5. staten island 码头的太阳能光电板 6. staten island 码头的艺人 7. 天灯 8. 很近也很远 9. 燃烧的火球
个人分类: 出新创意|2384 次阅读|26 个评论
分享 【推陈出新】春颂系列(15)-- 都市樱花
热度 6 xinsheng 2014-5-16 07:04
【推陈出新】春颂系列(15)-- 都市樱花
4月底5月初,一休曾邀约去布鲁克林植物园拍樱花。N年前我父母首次来美赶上樱花季节,曾陪他们去过那一趟。那里不仅有成排成片不同品种的樱花,还有久违 的“鸡蛋花”(黄色玉兰花), 到那拍花,一定不枉费功夫。我心痒痒,无奈孩子们不想去,我先生也忙着他的DIY,要我一个人坐公交去拍花?惰性绝对超过摄影热情!我知道我并不是真正 的摄影发烧友,充其量也就是“扫街”的干活。好在呢,身处充满各种机会的大都市,就是“扫街”也常常收获颇丰。这不,上上周五跟女儿约会逛街,邂逅了花团 锦簇的樱花! 当时我并不确定这是樱花,只是那一片殷红确实震撼,就驻足赏花。另一个路人看见了也停住脚步掏出手机在那拍个不停,口中念念有词“That is beautiful. It is gorgeous. ”我乘机搭了一句:“ cherry blossoms? ” 她喵我一眼,笑了:“yes! no doubt!”霎那间我想起一休拍摄樱花的邀约,我这得来全不费工夫,还不赶紧掏出我的小米加步枪狂扫? 在都市里拍花儿,跟空旷的公园里或郊外大不一样,有时花儿落在高楼大厦的阴影之下光线暗淡,有时行人闯入镜头破环了画面优美,更多的时候车子房子造成背景杂乱无章。然而,也有惊喜的时候,比如,拍樱花拍到了优雅的教堂。热情灿烂的樱花,安静祥和的教堂,绝佳的反差与和谐! 教堂那两张图片,那是回眸的惊喜。拍完樱花,就在收起相机的那瞬间,我突然灵机一动,把远处的小教堂拍进来。只是樱花在大楼阴影之下光线暗淡,而远处的教堂却斜阳灿烂,有点担心那樱花太暗漆黑一片呢。结果,嘿嘿,俨然水粉画也!--- 这可真是摄影的乐趣。 1. 2. 3. 感谢帘卷西风为此图片题诗一首: 为谁独秀 粉樱一枝吐芬芳, 为谁独秀倚墙妆。 午后沉吟思量久, 斜阳偏照影亦香。 4. 5. 6.
个人分类: 出新创意|4263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纽约华裔男童疑中暑猝死 父母向政府索赔千万
热度 2 稻草 2014-4-28 13:50
据美国中文电视报道,纽约3岁华裔男童去年夏天在布鲁克林一托儿所猝死,近期其父母以托儿所失职为由告上法庭。同时该托儿所没有保险还照常营业,孩子父亲认为市府管理不善,提出一千万的索赔。孩子的父母周五(25日)首次面对华文媒体。   整场记者会上,李文海夫妇都低着头,红着眼眶。母亲罗锦华说,生活里到处都是儿子的回忆。李文海夫妇还有一个11岁的大儿子。李文海说,大儿子现在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看得出来他还是想弟弟,经常拿着弟弟的玩具玩。但懂事的大儿子不会把自己的心事告诉爸妈,还经常在罗锦华伤心的时候想办法让母亲不要哭。而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托儿所方直到现在也没有给出答复。事故发生在去年7月6日,下午三点左右时温度在一百华氏度以上。罗锦华说下午接到电话,说儿子休克了,便急急忙忙从中国城赶去医院。却连儿子的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   而将儿子送到医院的托儿所管理人林先生告诉自己,当时Andy因为哭闹,被带出室外一个多小时,回屋后便口吐白沫,随后身亡。律师告诉记者,尸检结果是Andy体温过高。而在Andy过世18天后,甜甜托儿所管理者开始采取行动转移房屋资产,企图逃避赔偿。律师已经于几周前向甜甜托儿所拥有人吴丽婵(Li Chan Wu)和丈夫,幼儿园的管理者林文仙(Wen Xian Lin)和林凯文( Kevin Lin)夫妻4人进行起诉。   记者也了解到,去年事发后,甜甜托儿所的营业执照已经被吊销,而记者致电该托儿所,也无人回应。对于之前报道即将起诉纽约市政府求偿一千万,律师表示目前只是向政府发出了一千万的索赔通知,尚未正式起诉。对于李文海夫妇来说,官司要打,但是正常的生活也还是要努力继续。
个人分类: 生活转帖|3066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纽约华裔男子砍死5名亲戚 包括4名儿童
热度 2 稻草 2013-10-29 09:01
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26日晚间发生持刀杀人血案,造成5名华裔人士丧生,死者中包括4名儿童。警方已逮捕1名男子。图为10月27日,警察押解着凶案犯罪嫌疑人陈明东(音译)。 26日,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发生血案,造成5名华裔人士丧生,死者中包括1个大人、4名儿童(快报昨天报道),警方在现场逮捕1名华裔男子。据悉,该男子是被害者一家的亲戚,据他称,他妒忌“表哥一家的生活太好”,对杀人罪行供认不讳。    命案现场   嫌犯异常   死者全身都是刀伤   当地警方称,25岁的陈明东(音译)涉嫌在布鲁克林夕阳公园亚裔社区杀害5人被警方逮捕,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警方说,9岁的琳达、7岁的艾米和1岁的威廉在卧室遇害身亡,5岁的凯文和他们37岁的母亲、福建人李巧珍(音译)倒在厨房,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身亡。“他们被人用菜刀砍死,” 纽约警察局官员菲利普·班克斯说。调查人员称在当晚10时45分接到报警,赶至现场目睹了可怕的血腥场面,受害者脖子及身躯上布满刀伤。   陈明东企图逃跑,被警察逮捕。邻居鲍勃当晚在遛狗时看到警察将陈明东押出来。马登说,当时陈明东两眼圆睁,面无表情。   嫌犯异常   失业后借住表哥家,妒忌表哥一家的生活   班克斯透露,嫌犯陈明东系被害孩童父亲的表弟,2004年从中国来到美国,先是在纽约曼哈顿打工,然后又去芝加哥,最近又返回纽约,借住在表哥家8-10天后行凶杀人。   26日夜,陈明东的行为举止可疑,引起李巧珍的担心。她给不在家的丈夫打电话,却无法找到他。   于是她转而给在中国的婆婆打电话,结果婆婆也不联系不到自己的儿子。情急之下,她的婆婆给其也住在布鲁克林同一社区的女儿打电话。接到母亲电话,这名女士及其丈夫匆忙赶来,进门后发现一名陌生男子,身上血迹斑斑。他们急忙报警,正在附近调查一起抢劫案的两名警察迅速赶到。   班克斯说,尽管陈明东来美近10年,却只能说中文。“他说他来这个国家后似乎所有人都比他干得好,我们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一名警官说,陈明东称他行凶是因为妒忌表哥一家的生活。“他们家拥有太多,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比他好,”这名警官说。  逐客惹祸?   深夜争吵, 据称嫌犯无处可去   陈明东在录口供时表现得“毫无悔意”,并且突然发狂,虽然一只手被铐在桌子上,还用另一只手出拳袭击一名警察。但陈明东无精神病史,在纽约也无被捕记录。   邻居说,案发几天前,陈明东借宿的家中曾经多次爆发深夜争吵,声音很大。31岁的杨晓薇(音译)说,她听李巧珍的表妹说,李巧珍想把陈明东赶出去。“她让他回家,”杨说,“这家伙在纽约无处可去。她对他说,‘你离开我家。   李巧珍的表妹高远(音译)说,“他从中国非法来美,和他们住在一起,情绪不稳定。”陈明东曾经在多家餐馆当厨师,每次只干几个星期就被开除。“他很懒惰,不肯努力干活,”高远说。   一名邻居说:“孩子们的父亲下班回家看见警察,得知消息后,整个人歇斯底里了。”   综合新华社、《中国日报》消息   观察   美国华裔为何频遭血光之灾   近年,不时有美国华裔遭遇血光之灾:阿罕布拉市9月发生一起抢劫命案,中餐馆王老板打烊后携带现金开车回家,被两男一女华裔嫌犯尾随。嫌犯将王老板堵在车库要钱,遭拒后连开数枪将其打死;2007年,华裔杨镰凯射杀妻子田梅后自杀、餐馆老板魏培宁遭枪击身亡;2003年硅谷华裔工程师杨宾(译音)和太太被发现双双遭枪杀身亡于家中,警方怀疑是太太枪杀先生后自杀……每一笔血案都令人触目惊心。   有美国媒体指出,如果回放每一次血案,可以发现,小区治安水平的下降和华裔移民面临的生存压力,应该是血案频发的主因。   据魏培宁太太介绍,案发当时,餐馆所在商业区公共区域的照明灯没有亮,给凶嫌作案及逃逸提供了便利。   而杨镰凯和田梅夫妇的悲惨故事中,这对夫妻丧生的原因就是移民美国后生活的落差及感情方面纠葛所产生的压力。据他们的朋友介绍,生活落差太大让杨镰凯的心情非常不好,因此经常与田梅吵架。这让田梅产生了离婚的念头,也由此导致了杀机。
个人分类: 生活转帖|312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美华裔男子为10岁女儿洗澡被夺抚养权 抗法被毙
热度 1 稻草 2013-10-23 10:16
据美国《侨报》报道,纽约华社不断发生华裔家长因打孩子或在抚养孩子过程中不慎弄伤孩子而遭到市儿童局介入,由此被剥夺孩子的抚养权,同时父母被抓吃官司的悲剧发生。究其原因,这里面既有华裔家长被冤枉而惹祸的,但也有家长不能“入乡随俗”而导致悲剧发生。   像目前在美的很多华裔家长,包括受过高等教育、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华裔家长在内,有的在小时候6、7岁,甚至长到10岁大时还有由父母来帮助洗澡的经历,有的即使是女儿身,在上述这个年龄段里由父亲帮助过洗澡的也不少见。但这在美国却万万不可以,由此也会导致家长惹祸上身吃官司。   华策会布鲁克林分会家庭协调员李江华日前讲述了多年前发生的一个家庭惨案,希望华裔家长能引以为戒。据介绍,这个惨剧发生在外州,一名单身的华裔父亲独自抚养着女儿,从小将女儿拉扯大的父亲含辛茹苦地为女儿做着一切,而从小帮助女儿洗澡的父亲,即使在女儿长大到10岁时也依旧如此。   但是一天在学校的女儿,无意被老师问道“在家中谁帮助你洗澡”时,这名小女孩回答是“爸爸”。于是学校报警,当地儿童福利局介入,最终法庭判决这名10岁的女孩不能和父亲一起生活,要将女孩带走送到寄养家庭里。   但是这名父亲坚决反对,誓死要将女儿留在身边。于是在警方和儿童局工作人员上门强行要将女儿带走时,这名华裔父亲从厨房抄起一把菜刀,挡在屋门前并挥舞着,出于对自身和女孩的安全考虑,前来的警员掏出枪将这名华裔父亲击毙了。   对此,李江华表示,一般孩子长到6、7岁时,父母就不能帮助异性的孩子来洗澡了,像女孩应该由母亲来帮助洗澡,男孩应由父亲协助,否则就会引来麻烦。因为6、7岁的孩子上小学后,在校的老师会讲到这个问题,老外老师多的学校会更注重孩子的隐私,会更多地询问孩子在家由“谁来帮助洗澡”,是否有身体触摸等,若女孩子回答说“在家由爸爸帮助洗澡”,学校必然会报警。   李江华表示,很多华裔家长在自己小时候就是由父母包办洗澡等事宜,但是来到这里后,不能只管自己的文化,若你无法改变这里时,你就必须学会遵守这里的法律。随后记者也在网上查询了一些专家的建议,答案也是在女孩长到6岁以后,父亲绝对不能再帮女儿洗澡或冲凉了。
个人分类: 生活转帖|299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5 17:06 , Processed in 0.032900 second(s), 16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