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年,俄国沙皇费奥多尔三世(Feodor III of Russia )驾崩,没有留下子嗣,继位成了问题。他有两个在世的弟弟:亲弟弟伊凡,和同父异母弟弟彼得。伊凡是哥哥,理应继沙皇位。可是伊凡体弱多病,不能行使沙皇的权利和义务。全俄缙绅会议推选10岁的彼得当沙皇,同时由彼得的母亲摄政。这个决定由莫斯科民众投票后通过。可是伊凡的亲姐姐索菲娅不干,领导射击军暴动,迫使全俄缙绅会议另立伊凡为第一沙皇,号伊凡五世,彼得为第二沙皇,号彼得一世。因为伊凡无能,彼得年纪又小,索菲娅则掌握了实际大权,垂帘听政。1689年彼得一世17岁时决定要夺回王权。索菲娅再次动用射击军。这次不同了。由于几次失利的战争,索菲娅的权力已经不稳。彼得一世最后得胜。索菲娅被贬到修道院出了家。前门驱虎后门进狼。清除了索菲娅后,彼得一世的生母娜塔莉掌权。直到1694年,娜塔莉薨,彼得一世最后真正掌握大权。伊凡五世和同父异母弟弟彼得一世关系很好。名义上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还是共同沙皇,直到1696年伊凡五世崩,彼得一世才完全掌握大权。彼得一世就是后来的彼得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