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举行,标志着十八大的序幕正式拉开。在太平洋对岸的美国,大选也进入最后几天的冲刺。中美两个大国大致同时换届,带来全世界的种种联想,公开的和默默的比较都是情理之中的。
美国的大选无疑更热闹,但中国换届吸引的真实关注更高。原因是美国政治制度相对于该国历史来说已经定型、固化,国家难有真正变革。而中国是快速发展的社会,十八大几乎是这个国家边跑边开的大会,它的任务很重,要继往开来,带领中国人民面对种种因跑得太快遇到的难题。
中国人现在很关心十八大的人事安排,关心领导集体代际交接的制度化。但是说到底人们关心的是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能在这个国家得到长期、有效的推行。而由于社会多元化带来舆论场域中各种观点的碰撞,也因为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断嬗变,把稳改革的方向盘,是需要力量和勇气,更需要智慧的。
近来媒体上谈论改革的声音不断喷涌,这是中国社会自强不息的写照,也是我们迎接党代会的好习惯。改革的含义经过30多年的实践后,已远远超过它的字面。中国人心中的改革,比奥巴马上一次竞选时大谈的“改变”,要丰富得多。
改革对中国人来说已是一个成功的实践系统,是愿望和经验的汇集。它有过去大量成就的支撑,因此很有号召力。在中国反对改革的人肯定是极少数。
中国的主流表述常把改革、发展、稳定3个概念并列使用,久而久之,这3个概念彼此有了很大兼容性。很多人单独谈论改革时,其实也把发展和稳定装了进去。而人们谈论稳定时,对用改革和发展来确保稳定的实现,也往往高度认同。
但在具体实践中,还是会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点上出现具体侧重点的选择,三者的局部冲突也会有。国家政策的宏观目标就是要促进社会的整体跃迁,让改革来得更快更好,发展跟得上,稳定可预期。
中国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已有2000多年传统,但1978年以来的改革在突破它,使国家有了很多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中国在释放活力,中国今天的政治体制更像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控制系统,它未必总是精确的,但却获得总体的成功。
中国近年总出一些群体事件,原因之一是群体的利益不断彰显,诉求更为明快,权威式的社会管理套路时常难以奏效。改革很难再像二三十年前那样,出一个政策就有万众欢呼,受益面绝对大过受损面。如今很多改革面临利弊的艰难计算,它们的权衡难度要比过去大得多。
但即使这样,支持改革仍是中国社会的普遍共识。人们实际支持的是国家要往前走,解决问题,不断创新。中国的家庭追求一代比一代强,个人大量向发达地区或有机会的地带流动,互联网在把世界上最有诱惑的东西展现给人们,社会草根的上进心理成了国家当下改革的重要动力源。
热衷改革的国家决不会原地踏步,而中国改革观念的丰富和成熟,又在长时间里帮助这个国家不断摸索分寸。中国是当今世界改革最成就斐然的国家,中国的改革体量大,但一点也不笨重,反而留下相当漂亮的轨迹。这个国家没有不继续改革下去的理由。
中国和美国的换届哪个更成功,几年后可见分晓。
相关评论:
中共为十八大定了什么调?
举世关注的中共十八大即将召开。中国中央高层于7月23日举行的省部级主要干部专题研讨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被外媒视为中共十八大定调的重要讲话。令人回味的是,中国主流媒体不但在"第一时间"向外界发布了消息,而且十分详尽地刊发了胡总书记讲话的内容。[详细](中国网)
全球为何如此关注十八大
不止十八大,中国经济挺过“最糟糕时期”、中日钓鱼岛争端、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无不为世界热议。最近这段时期,中国这个探索中、成长中、纠结中的发展中大国,它的复杂性、它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它对世界的吸引力展露无遗。[详细](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干”中迎接党的十八大
在“干”中迎接党的十八大,要积极主动地干,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自觉担负起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历史重任。从现在起到党的十八大召开,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详细](北京日报)
宁要不完美改革 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尤其要时刻警惕短期行为损害执政根基,防止局部利益左右发展方向,力避消极懈怠延误改革时机,所思所虑不独是当前社会的发展稳定,更有党和国家事业的长治久安。[详细](人民日报)
欢迎光临 珍珠湾全球网 (http://ohaiwan.com/upload/)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