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能量”概念的形成经过,有益于我们理解“思维”为什么是客体量。 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尔曾提出这样的思想,一个粒子体系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它们的总运动量(即动量)保持不变;粒子相互碰撞产生的“力”通过它们的运动量的改变来度量。 这一思想提出不久,数学家、物理学家莱布尼兹又引入“活力”概念,他认为“活力”才是“力”的真正量度。莱布屁兹的“活力”在数值上等于动能的两倍。半个世纪以后,数学家达朗贝尔指出,笛卡尔的“运动量”是力对时间的积分,而莱布尼兹的“活力”是力对空间线度的积分,因而“笛-莱”之争不过是术语的问题。 1787年,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在《分析力学》一书中证明,在某些粒子系统中,每一个粒子相对于参照系的位置和速度的函数,不管发生什么运动总是保持不变。这个函数的两部分实际上就是势能和动能。 1807年,杨(T.young,1773-1829)创造了“能”这个词。1898年,隆福德伯爵在一篇《关于用摩擦产生热的来源的调研》中表明机械能可转化为热能。还有,卡里斯尔和尼柯尔逊电解水实验表明电能与化学能可相互转化(1800年);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磁效应,表明电能与磁能够存在某种可转化的关系;法拉第的电磁旋转现象第一次提示了电磁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可能性;塞贝克发现的温差电证明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法拉第在1831年发明第一台直流发电机,第一次实现了机械能向电磁能的转化;焦耳测量焦耳热的实验,以精确的结论总结了化学能、电能、热能之间的关系;1845年法拉第发现的磁致旋光现象,更深地提示了电、磁、光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能量概念就这样逐步为人类所掌握。 1905年,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质量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使能量概念成为运动的量的无可辩驳的科学范畴。(待续) |
GMT+8, 2024-11-30 08:43 , Processed in 0.011827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