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周迓昕“北漂”多年,曾在北京798艺术区经营过一间画廊。要想在画廊林立、当代艺术市场发达的北京立足,并非易事;与此同时,他还要对抗“798”年年上扬的租金,“一年500万运营费打不住”。
2010年初,周迓昕回到重庆开了家名为“空间”的当代艺术画廊。这样的画廊在重庆不超过9家,大多还兼具餐饮、家居等大杂烩式的功能。
周迓昕看中的是当代艺术在重庆的“一片荒漠”。很长时间,重庆文化市场欠发达,多年的码头文化、袍哥文化浸淫,重庆人有的是江湖气。当代艺术“阳春白雪”,感兴趣的重庆人并不多。
从2007年开始,重庆文化市场逐渐有了些起色,以前话剧在重庆根本没有市场,现在不仅话剧,即使音乐剧和芭蕾舞这样的小众演出,票房表现也不错。这些都让周迓昕看到了希望。
重庆曾是离当代艺术源头最近的地方——位于重庆九龙坡区一片“城乡接合部”模样的四川美术学院,走出过张晓刚、周春芽等一批中国当代艺术界“大佬”。2011年,张晓刚1988年创作的油画《生生息息之爱》在香港苏富比以1020万美元价格售出,相当于450个爱马仕铂金包;2013胡润艺术榜上,周春芽则以4.7亿元的总成交额,成为中国最贵的在世艺术家。
偏居西南,周迓昕的画廊运营成本一下从每年500万降到了60万。开幕那天,他请来加拿大领事馆、英国领事馆等外国领馆总领事。看完展,他们表态:“你这是北京标准啊!”“北京”没有的标准是,艺术家们大胆的表达“超乎想象”。
“没有人管我们”
2012年春节前夕,周迓昕在“ 空间”举办了一场名为“十二个番茄”的展览。原本要叫“西红柿”,后来改成“番茄”。西红柿是“西红市”的谐音,“唱红歌”期间,重庆曾在民间得此戏称。四十多位艺术家聚集在一起为展览开会、想作品,最后12人贡献了作品。
开展时,周迓昕只在一些文艺青年常去的网站做小范围传播,展览当天现场却来了三百多人。
展厅中央布置了一面墙,一个艺术家做了一个飞镖盘,飞镖盘被设计成西红柿状,大西红柿上面再画满很多小西红柿。观众排着队,自发不自发地,握着飞镖朝镖盘上的那些小西红柿扔去。
类似的展览“ 空间”做了不少:一位艺术家做了张中国地图,在厦门、大连、宁波、昆明、彭州等进行PX项目的地方,插上一面被污染的红旗;另一场展览,一位艺术家做了一件装置,展厅中央是一块非常大的天鹅绒地毯,地毯
上方吊着天平,天平的一端是一把椅子,另一端是一把秤,秤盘上托着一颗猪心。时间越来越长,猪心日渐腐烂,天平另一端的椅子就越来越高。
“没有人管我们。”周迓昕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大概是不觉得这些展览“有什么力量”,所以一次也没遇到麻烦。
2011年,成都政府斥资3000万做了一场“成都双年展”,为成都打造当代艺术的名片。周迓昕在双年展上承办了一个小型的外围展,主办方给他的经费是30万元。重庆看到了成都的“双年展”,也准备筹划举办自己的青年双年展。几经申请,批复的经费是100万元,最后落地费用不到50万——比一场小型外围展的经费多不了多少,领导在批复上还不忘加一句:下不为例。
“这客观上给了我们一个表达的空间。”周迓昕他们正在用各种姿势培育市场。
2013年5月,“空间”与香港一家商业画廊合作,举办了一次村上隆作品展。展览展出了32件村上隆的版画作品和8件装置作品。配合展览,他们发起了一个“寻找你身边的村上隆”活动,观众只要带上跟村上隆设计有关的元素,或者身上的穿着超过了四种颜色,就会得到礼物。
在重庆,村上隆拥有广泛的知名度,他的作品展常会出现在一些高端楼盘和马会、私人会所的揭幕展中。而这样的知名度来自他与奢侈品牌的合作——他曾为LV设计过著名的“樱桃包”。
展览当天,拎着LV樱桃包、挂着“樱桃”图案钥匙扣、系着“樱桃”丝巾……一百多位观众就这样来到现场,穿得五颜六色的人填满了整个展厅。“空间”一直以来的主流观众,是本土艺术家。这一次,大众的热情超越了“圈子里”的人。
展览持续了两天,周迓昕卖出了17张画和4件装置作品,其中最抢手的一幅是一张60厘米长宽的彩色卡通版画,售价4.5万元。这幅版画的图案是村上隆与KENZO合作产生的作品,被KENZO用在了它的服装和包包上,成为热门的限量版。作品被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士买走,她特别喜欢卡通画。
牙科医院里的艺术展
最早的时候,重庆本地的实业家,对当代艺术收藏也不感兴趣。周迓昕认识的重庆当代艺术藏家,一般都在四五十岁之间,收藏的作品题材比较单一。重庆宗申集团董事长左宗申,就从来不买当代艺术,他喜欢收藏的是玉石、玉器、老家具,还有“文革”作品。
“重庆是有富裕圈层的,这个群体有购买力,但是要教。你要用特殊的方法,创出标识性,后面自然就跟风。强行硬推是不行的。”周迓昕跟南方周末记者讲述起他推销高级马桶的故事。
他曾是一个高端卫浴品牌的中国代理。一个
马桶十几万,放在重庆,没人相信能卖得出去,品牌总部也不愿给他提供广告费,觉得在重庆打广告也没有人买。周迓昕做了一个“马桶酒会”,整个活动现场的座椅全部用马桶代替,来宾坐在马桶上喝酒、吃饭,观看布置成卫生间模样的马桶走秀。活动之后,很多人认识了这个品牌。
“马桶经验”被周迓昕移植到艺术上。
重庆一家知名牙科医院的老板是周迓昕的第一个藏家。早年他住欧式别墅,装饰家居时,找到周迓昕,想请他帮忙定制一张莫奈的《睡莲》。所谓“定制”就是复制,周迓昕找来四川美院的学生临摹,临摹一张约一万元。
这笔生意一结束,周迓昕试着更新这位牙科医院老板的观念:临摹画除了装饰作用,一点价值都没有,不如挂一些原创的东西。老板听后觉得有理,让他推荐一些。
周迓昕推荐了一些刚刚起步的年轻艺术家作为入门。比如川美毕业的当代画家何森的早期作品,小小一张,8000元。老板接受了。
2011年,这个老板有个牙科分院开业,邀请周迓昕参加开业庆典。典礼预算十万,市长、银行行长都会过来剪彩。周迓昕提议,十万元,与其办个剪彩,剪刀一剪,不如把开幕式变成一个画展,“品位完全不一样,你想,医院里都是白白的墙,干干净净的,很有现代派的风格。”
老板接受了周迓昕的提议,在牙科医院里办起了画展。周迓昕选了9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17幅作品,做了一场名为“境界”的当代艺术展,还用其中一件作品中的形象“大头娃娃”,做了一批茶壶作为衍生品,送给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最后,牙科医院将展览的17幅作品买下了12幅,挂在医院大厅。这些作品起价几万元一幅。
此后,这位老板每年向周迓昕定制一场当代艺术系列展,把所有原来的公关活动都变成艺术类活动,展览场地都在牙科医院。
重庆的法文学校,也是周迓昕的展场之一。法文学校学生大多是富二代,学法文目的就是去法国留学,有一半学生要去法国学艺术专业。问题是他们在重庆接触真正艺术的机会并不多,周迓昕就去学校做展览,学生家长、法国艺术机构
和法国在重庆的商业机构都来参加。
周迓昕还会组织当代艺术旅游团,带三四个感兴趣的人,一起自掏腰包去欧洲看展,进行艺术培训和鉴赏,拜访策展人、博物馆负责人……
三年后,这些人变成了藏家:“藏家不只是买画的人,藏家是系统地买画,而且只买一个人甚至两个人的画。”现在他手中有十个这样的人。
怎么赚钱?
藏家每年会给“空间”10万至50万元不等的会费,周迓昕按照藏家的投资额去帮他们买当代艺术作品。
投资谁的作品,也是周迓昕说了算。他先筛选艺术家,与艺术家签约,再组织专家研究作品、写评论、做巡展、开新闻发布会、推介到海外……
四川美院的学生毕业大多流入装修公司、广告公司,这样的学生周迓昕不会考虑,他有严格的要求:必须是大学毕业持续创作十年以上,没有第二职业,在学校兼职带美术培训班的也不要。“只要有一条活路,他就不会专心创作,只有绑死了,除了创作什么都不能做,才有可能成气候。”周迓昕说,目前他签约的艺术家只有两位。
藏家会系统购买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家存活下来,就可以安心创作,既帮助了艺术家,我的生存也解决了,藏家系统也建立了。”
周迓昕也会跟藏家签约,五年内不能拍卖藏品。“要拍卖,一件作品很快可以炒到天价。大家举牌假拍,明明这东西只值5万,随意喊价,你6万、我8万,最后50万成交,画还是放回原来的仓库。次日媒体报道,XX艺术家的东西以50万成交。炒作特别短,最后只会是泡沫。”
之所以五年后再拍卖,周迓昕的解释是,为了“培养藏家的耐性,也为保护艺术家”。在他看来,五年可以比较清晰地观察一个画家的创作脉络和走向,能够判断一个画家作品的合理估价。
重庆两家银行的行长最近也成了周迓昕画廊的藏家。他们计划针对这些藏家的藏品、“空间”选定的艺术家做定向私募基金,私募金额预计将达3000万。尽管银行作为机构买入艺术品、成立艺术基金不是新鲜事,但在重庆依然显得前卫。
“有了这笔基金,我可以做宽、做深藏品线,可以带艺术家到国外做很多交流,带他们去参加美国、欧洲的博览会。参加一个展览会的成本差不多5万欧元。”周迓昕说。
“ 空间”正在准备参加2014年香港艺博会,此前很少有西南画廊参与艺博会。这也是他设定的“5年”时间槛,到时他会带着藏家的首批藏品到艺博会拍卖,他从拍卖中抽取部分佣金,藏家也能从中盈利。周迓昕更看重的是,通过香港艺博会打开国际通道,带着他的重庆藏家,一步步投资当代艺术,“那是真正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