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昭:“383”改革方案包容“创造性毁灭”-搜狐滚动
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中国官方高层智囊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首次对外公开了其为全会提交的“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全文,勾勒出一幅详尽的中国新一轮改革“路线图”。 报告强调,新一轮改革通过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企业体制的“三位一体”改革,在八个重点领域取得改革突破,最终建立起一个富有活力、创新导向、包容有序、法治保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月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无论对于中国百姓还是执政党,都意义非凡。中国已经走到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历史关点,能否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影响人民的生计、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前途。那么,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什么?中国高层领导人给出的答案是改革红利、制度红利。进一步用经济学术语来说,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在于“创造性毁灭”。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创新理论”,他借用生物学上的术语,把那种所谓“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地破坏旧的,不断地创造新的结构”的过程,称之为“创造性毁灭”的过程,这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本质。然而,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的最大敌人,便是特殊利益集团(或分利集团)对“创造性毁灭”的阻碍。 经济学家奥尔森曾论证了各种分利集团是阻挠变革的主要障碍。他认为,分利联盟确实妨碍了经济中采用新技术和创造新技术的能力,并因此引发了经济增长率的下降。 中国目前一个醒目的特征是,在这个稳定的社会里日益形成一个以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官僚机构和权贵阶层组成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个特殊利益集团已经凝聚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他们强烈反对任何可能损害其利益的政策、措施。 换句话说,由于掌握特权的精英担心“创造性毁灭”会导致对其利益的损害,他们会抵制创新,结果增长是建立在现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一旦技术接近于世界技术的前沿,增长的潜力也就耗尽了。这种增长方式被有些学者称之为“汲取性增长”。除非建立容许创造性毁灭的包容性增长模式,否则这种增长无法转型为持续性增长。当然,包容性增长转型会遭遇强大的反对力量。 因此,对中国而言,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实现“创造性毁灭”,朝着包容性增长的方向转变。 可以说,无论是去年的十八大报告,还是此次的“三位一体”改革,均指向一个经改思路,即“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适当的政企关系,被认为是十八、十九世纪西方国家经济兴起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依然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呈现出明显的强化政府力量的特征。“383”改革方案对这种格局做出的空前调整,将有利于建构适当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增加制度的包容性,进而助产各种“创造性毁灭”,带动新一轮的繁荣增长。 如此,中国道路将成为另一种成功的文明模式,对此值得期待。 (张广昭,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GMT+8, 2024-11-30 18:51 , Processed in 0.01031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