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线近患】丹江口来信四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图)-搜狐滚动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2014年汛期之后,能否一泓清水北送,丹江口水库的水质是关键环节。南方周末记者赶赴现场走访,同时,丹江口市一名官员亦致信南方周末,表达担忧。水质安全、航运污染隐忧、上游水土流失和电站林立,都使得“一泓清水”成未知数。 跑马圈水,有多少水可调?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来自汉江上游。作为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发源于陕西省,河流长约925公里。 2000年以来,汉江干流上的水电站迅速增加。陕西省规划建设7个梯级电站,安康市、汉中市已建成大小水电站近900座。湖北省十堰市境内的堵河是汉江的最大支流,水电开发也是如火如荼。 有水利专家担忧:丹江口水库库区内,汉江目前的在建项目和规划项目基本上都是全流域无节制地梯级开发,是超负荷开发。如此多的水库大量蓄水将引发汉江两岸的山体滑坡,同时,层层拦蓄上游来水,进入丹江口水库的水量就会锐减。 水电开发是一种低风险、诱人的投资,然而,有谁又能为子孙后代着想呢?电站建起来了,发电的目标实现了,河流的防洪、灌溉,老百姓的人畜饮水等却被撂在一边。原有生态环境被破坏,河床干涸,河道坍塌,甚至引发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陕西省本身也是缺水大省。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推进的同时,陕西省也在力推引汉(江)济渭(河)工程。工程总调水规模15亿立方米。计划在2015年,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的次年正式调水。我们不可想象,在汉江的源头建水库拦截水后,丹江口水库还能蓄多少水? 水土流失,丹江口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三门峡? 水土严重流失,丹江口水库淤塞有多厚?若干年后,丹江口水库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三门峡水库(“万里黄河第一坝”,由于泥沙沉积等原因备受诟病)? 2012年8月19日,我乘直升机从丹江口大坝出发,沿汉江飞往郧西县,只见汉江丹江口市以上的库水皆是浑浊的,和黄河之水没什么区别。 2012年从6月开始至10月底,丹江口水库发电下泄的基本上都是浑水。陕西安康的朋友介绍,八九月间的大水,汉江水面上堆积几十厘米厚的漂浮物,人可以在上面行走。 2005年8月,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与国家环保总局(即现在的环保部)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在丹江口库区采访后写出的调查报告中称:“据2000年统计数据,丹江口水库每年流失表土至少1200万吨,流入库区的泥沙量达880万吨。丹江口水库1968建成发电至今,泥沙淤积已达12亿立方米,占水库总库容的5.78%,坝前淤积深度达15米,已对库容量与水源调节能力构成一定影响,照此速度发展60年后,丹江口水库将有可能成为三门峡。” “水库上游湖北省郧县城关段1960年至1985年的25年间,因泥沙淤积,河床抬高15.7米,年均0.6米;水库上游郧西县金钱河支流大坝河30年河床抬高6米,年均0.2米。全市(十堰市)大小水库数百座,目前有三分之一的水库已到死水位并被泥沙淤平。” 能否确保丹江口水库入库径流稳定,是南水北调中线能否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丹江口水库自1973年建成以来,水库入库径流呈显著减少趋势。自1990年至今,只有2003年和2005年来水量高于多年平均值。1997年到2001年的年均径流量,更是比建库前减少37.4%。 丹江口大坝当初建设时设计排沙闸没有,不得而知。但照此下去,丹江口水库还有水可调吗? 30万移民,能稳得住、能致富吗? 从1991年长江委开始核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淹没实物指标开始,库区就停滞发展。河南、湖北两省库区移民坐等搬迁近20年。2005年,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开工,为给大坝腾工地,丹江口市区完成首批数千移民搬迁。 加坝就意味着要库区移民,然而大坝在一天天长高,移民搬迁却没了动静。 到了2009年,库区移民工程终于启动,然而启动起来就是催工期。国家规定四年完成移民任务,河南省提出移民工作“四年任务,两年完成”,湖北提出“四年任务,两年完成,三年彻底扫尾”。 有些库区乡镇负责人说,三峡移民用了17年时间,黄河小浪底移民用了13年时间,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30多万移民要在两年完成!任务如泰山压顶,压下来有时真是感觉生不如死。从2005到2008年整整4年时间,国家为什么不启动库区移民搬迁?为什么不把工作做细致些,周密些? 移民房屋短时间内要建好,建好后立刻搬迁。反映房屋质量成了移民上访的最大问题。建房是要讲科学,不是靠喊政治口号就可以完成,地基挖了得沉降多长时间才能下基础,圈梁倒好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盖第二层,这都必须讲科学的。选点、建房、搬迁、分地,一切都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移民是搬迁走了,他们能稳得住吗?移民向我算了账:省政府出台的“六个一”政策,其中一项是每人1.5亩地,这只能基本解决吃饭问题,可能在三年内他们手里还有点儿从库区带去的钱,这些钱吃完后,怎么发展? 没有移民的牺牲和奉献,就没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我们没有理由不关心这几十万移民的发展致富问题。 丹江口,谁支持发展? 丹江口水库蓄水后,丹江口市形成了河道库湾达428条,沟沟汊汊1323条。“好田好地被水淹,有水吃的被搬上山。听水响,看水流,人在山上为水愁”。水库的兴建,山区一夜之间变水乡,“隔山容易,隔水难,见面能说话,相逢得半天”。这是丹江口市库区特别是淹没线下人民群众吃水难、行路难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汉十高速公路、襄渝铁路及复线,包括十堰其他几个县的高速公路建设,丹江口市被遗忘于边缘。交通不便严重阻碍了丹江口市的发展,这些都是因为国家在这里修建丹江口水库造成的。如果没有丹江口水库的建设,现在的均州(丹江口市的前身)可能是一座世界性的文化旅游名城;因为交通的阻隔,丹江口市至今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因为交通的阻隔,原驻市内的郧阳师专搬迁走了,解放军总后企业搬迁走了,汉江集团总部也要搬迁了。 1994年,丹江口市举全市之力将老祖宗留下来没有被淹没的武当山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发展山水一体化旅游。时隔10年后的2004年,正当襄十高速公路通车,武当山旅游交通条件彻底改变之际,有关部门硬是将丹江口市对武当山的管理权划走,这无疑是丹江口市50万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谁来倾听丹江口市人民的心声? 库区的经济发展是水质保护的重要前提,不解决好库区人民的生存发展问题,水质保护将难以持久。 |
GMT+8, 2024-11-30 13:47 , Processed in 0.011103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