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珍珠湾全球网 湾口 新闻 文化历史 查看内容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 ——争议粤苏赛跑30年(组图)-搜狐滚动

2013-10-27 06:04| 发布者: 新闻速递| 查看: 81| 评论: 0|来自: sohu

摘要: 图为广东与江苏两省基本情况。数据来源:大粤网 李伯根/图  这是中国经济最具分量的两个地方。讨论这两地增长路径,对未来深有意义。  2013年10月22日,江苏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 ——争议粤苏赛跑30年(组图)-搜狐滚动
图为广东与江苏两省基本情况。数据来源:大粤网 李伯根/图 zzwave.com
图为广东与江苏两省基本情况。数据来源:大粤网 李伯根/图

  这是中国经济最具分量的两个地方。讨论这两地增长路径,对未来深有意义。

  2013年10月22日,江苏省公布前三季度GDP增长数据,同比增长9.6%,总量达到4.193万亿元。此前一天,广东公布的GDP初步核算结果为4.447万亿元,同比增长8.5%。这两个中国经济大省的差距,已经缩小到254亿元。

  在GDP排行榜上,广东与江苏多年来一直站在队伍的最前端。

  纵览中国从1978年开始的历年GDP排名史,江苏曾是最初的“老大”,直到1989年被广东反超,广东盘踞主席位24年至今。此后多年,江苏一直保持着第二的位置,仅在2004-2009年间被山东取代。

  不过,自2004年起,江苏的GDP增速一路领先广东,差距逐步缩小。

  为什么从2004年起江苏的增速就快于广东?两省经济模式有怎样的不同,作为影响经济关键因素的政府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中国经济最具分量的这两个省份,他们各自走过了怎样的路径,又面对怎样的共同挑战?未来将会如何演变?

  就以上问题,南方周末特邀一些长年观察这两地经济的学者进行讨论。他们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部研究员易鹏、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中心主任丁力、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以及“广东民间网友考察团”负责人胡刚、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江苏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远鹏、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夏永祥。

  为什么两省经济增速不一样

  南方周末:

  为什么江苏的增速会连年高于广东?

  易鹏:

  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广东经济先期进入了结构调整期。

  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不可能像第二产业那么快;广东投资出口型的结构逐渐改变成内需驱动的结构,对GDP拉动效应减小;广东的工业制造当年更多依靠轻工业,现在转型投资重工业。但是“腾笼换鸟”以后,“笼”是“腾”出了一部分,换的“鸟”却还没有。

  夏永祥:

  江苏超过广东,我觉得在于江苏的后发优势。

  整个国家开放格局发生变化。近几年,江苏省的实际利用外资已经超过广东,排在全国第一位,2012年,江苏实际利用外资357亿,广东235亿。

  科教兴国,创新驱动。江苏省科教排在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上海。

  第三是民营经济、县域经济的优势。全国百强县的前十名中,江苏就占到六个。

  张远鹏:

  从市场规模看,广东开放得更早,以外销为主;江苏是内外销联动的,这是江苏的一个优势,规模大于广东。

  从产业结构来看,江苏的新兴战略企业要优于广东,像光伏(出口占到全国的50%-70%)、风电、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等。从我知道的高新技术增长率来看,江苏18%,广东10.7%。

  第三看投资,江苏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是20.5%,广东是15.5%。

  江苏的投资要远高于广东,特别是民间投资。2012年江苏民间投资的增长率虽然只高广东0.1%,但是它的体量是广东的一倍以上,高达1.5万亿元。

  最后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上江苏比广东强。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同是省内相对不那么发达的地方,苏中苏北占了全省GDP的43.5%,而粤东粤西粤北只占全省GDP的26.37%。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江苏增长快过广东我觉得也是正常的。

  南方周末:

  经济增速发生变化,是否与两省经济模式有关?历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两省经济模式一直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胡刚:

  改革开放前,江苏是超过广东的。改革开放后,广东超前了。

  首先是地理和自然条件。长三角平原开阔,整个长江流域都是它的腹地,经济发达;珠三角平原小,北边是山地,珠江腹地主要是西江,到云贵高原、广西,这一带的经济不怎么发达。从气候角度,江浙四季分明,广东台风比较多。因此长三角的农业基础要比珠三角好,江南农业比较发达,而工业发展最早源于农业。

  其次是历史原因。近代洋务运动,西方国家进入上海,民族资本家聚集于江浙。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五”到“五五”时期,江苏和上海是国家重点工业布局的地方;珠三角主要是轻工业,造纸、造酒,没有大的工业项目。

  改革开放后,广东经济地位上升。服装、家具、轻纺工业满足了人们需求。江苏经历了1980年代的滞后,1990年代才随着浦东发展起来。

  丁力:

  改革开放之后,珠江口西岸以本地企业为主,比如中山、珠海,有点像浙江,但与其又不同,我称作是“内源外向”,指本土企业把产品卖到国外去。珠江口东岸是“外源外向”,厂商和订单都是国外的。

  江苏最开始的时候是“内源内向”,后来也发展为“内源外向”和“外源外向”。最初是集体的、自主的、本土的,浦东开发后大量地承接外商投资。所以说,江苏“前半截”是浙江,“后半截”是广东。

  南方周末:

  是不是意味着江苏接下来也会遭遇广东的问题,也会出现广东式的放缓?

  张远鹏:

  有的学者讲,广东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江苏还在工业化的后期,所以江苏比广东速度快,等到江苏完成了后工业化,速度也会下来。

  我觉得这个值得商榷,第一,江苏在发展新兴产业、服务业上,一直在学习广东服务业的发展,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江苏的民营企业发展很快。一般贸易的比重一直在上升,加工贸易的比重一直在下降,变化非常快。再加上产业结构调整和政府引导的因素,我觉得不会一下子就掉下去的。

  政府与“邻居”的作用

  南方周末:

  在中国经济最有分量的两个省份中,政府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具有怎样的影响?

  林江:

  广东和江苏其实都是依靠固定资产投资这个“神器”来拉动GDP的,它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支持。但广东政府只有在中央有强有力牵引的时候,政府的行动力才比较强。可做可不做的时候,政府就会考虑是不是要应用市场机制。民资也不是太有热情,就慢下来了。

  杨建文:

  江苏具有强政府的特质。比如在解决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上,前几年中央批了江苏的沿海发展战略后,省政府就把苏锡常这块组织起来,让他们到苏中、苏北地区,每家人家包一块地,同时,把苏南地区的财政收入转移支付,支持苏中和苏北。

  而且江苏的地、县级市,党政领导真正做到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每人都有自己分管的一片领域和一些企业,发展中间遇到什么问题马上就能帮助解决。

  目前江苏强有力的政府对于经济的作用还是正能量为主。成本代价是在上升,但还没有超出它本身的有效性。

  南方周末:

  这两省的发展历程中,都曾分别深受香港与上海这些相邻“大哥”的帮助。怎么看待这种重要的作用?在现在的情势下,又将怎样影响这两地的未来?

  易鹏:

  长三角有个当之无愧的老大:上海。大家有意识地不会跟上海争,做产业的差异化,比如苏州尽管经济总量很大,但绝对不会提自己是金融中心,它就是现代制造业中心和生产服务业中心。

  而珠三角现在香港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已经带不动珠三角了。作为发动机不大可能,只能是催化剂的作用。广东有两个老大,广州和深圳,定位不明确。广州是广东的长子,深圳是中央的计划单列市,两个城市伯仲之间可能会产生内耗。

  所以未来珠三角要三个城市一体化,共同带动。

  杨建文:

  上海自贸区会再一次带动江苏经济。它再度把上海拉回全球视野的焦点,在投资者看来,上海不是个城市,而是个区域,自贸区肯定会对周边有带动作用,至于带动得怎么样,要看中央的决心下到什么程度,上海干到什么程度。不管怎么样,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从实际的角度讲,就是邻居有块试验田,你站在边上看着,看到这个东西好,就会马上回去学。举个简单的例子,人民币国际化如果有实质性推进的话,昆山马上可以进行人民币和新台币的可自由兑换。

  南方周末:

  在2013年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广东企业21家,江苏企业93家。如何看待这一差异?

  丁力:

  统计上可能有问题,因为中国很多统计是很脆弱的,广东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不愿意抛头露面,不愿露富。

  第二是,广东很多老板是做外贸生意的,就像广东企业除了电器,几乎没有在央视投广告,知名度低,因为它的目标不是国内市场而是国外市场。以内贸为主的统计,很可能不算它们在内。

  张远鹏:

  江苏是从乡镇企业发展来的,中等企业比较多,大型企业比较少。这个排名是按营业额来算的,我觉得不是太好的指标。

  按2013年跨国公司跨国指数排名,前50江苏只有沙钢一家;广东有四家,中兴、TCL、中广核、广东粤海。说明广东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是很强的,不能单看民营企业的五百强。

  

图为广东与江苏两省基本情况。数据来源:大粤网 李伯根/图 zzwave.com
数据来源:大粤网 (曾子颖/图)

  比GDP排名有没有意义

  南方周末:

  比较GDP排名,究竟有没有价值与意义?

  易鹏:

  还是有价值的。经济学有“马太效应”,都只记得老大,不记得老二。品牌效应、聚集效应都有关联。

  张远鹏:

  我们江苏没有反应,好像没有意识到。超就超呗,没什么稀奇。没感到有什么自豪,也没有想法。

  林江:

  广东被江苏赶上没什么稀奇的,不要把它看做是广东的大限。广东的问题是结构转型升级。再争取一点时间,不要老是背着包袱。

  丁力:

  GDP作为财富的象征,应该多多益善,但是我们不能再追求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增长速度了。我们省有人说“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这个话讲得很好。

  不能太迷信GDP,那么迷信什么呢?应该要提追求幸福。除了GDP,公平的社会是幸福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首先基本公共服务要公平;二是要机会公平,不能说国有企业就是老子干完儿子干,儿子干完孙子干,这不行的!公平目前还没有被放到足够的高度上来。

  夏永祥:

  GDP指标的好处是简便易行好操作。弊病也很多,首先是与环保之间的矛盾;其次是会造成浪费,容易大拆大建,同一个建筑物拆了建,物质财富没变化,但GDP翻了几倍;再次,只讲财富生产,不讲财富分配,江苏GDP总量排全国第二,人均GDP排第四,城乡居民收入却排在第七八位。老百姓就问:GDP跑哪里去了?财富谁拿走了?

  GDP这个指标现在应当降温,而且是自上而下的降温,否则“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两省的未来

  南方周末:

  如何看待这两省经济的未来?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在哪里?

  林江:

  广东的优势在于民企。江苏更强调政府,政府势力强大的时候,民企空间就小。所以广东可以在市场的资源配置上面去发力。开放了三十多年,我们商业意识比较强。

  但劣势也很明显,比如人才劣势,江苏那边的工人多是本地人,广东的工人多是外来人口。这种PK立见高下,所以要想方设法把人才结构搞上去。

  杨建文:

  我认为,整体效应长三角强,个体效应珠三角强。关键看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哪些要素起到的作用会更大。

  胡刚:

  从城市化的角度讲,广东需要进步。长三角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平行的,但珠三角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的滞后,会让产业升级遇到瓶颈。产业升级需要人才,人才不会到环境很差的地方去,而江苏的配套生活环境优于广东。

  南方周末:

  这两地未来最需要的调整分别是什么?

  丁力:

  我个人认为,改革是广东的灵魂。还是要走“用开放促改革,用改革推发展,用发展带红利,用红利让百姓共享”这么一条路。

  胡刚:

  广东要发展,潜力在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中心城市的带动。广、深、港可以融合成一个城市群。深圳有高新技术;香港有金融优势;广州有文化、教育、卫生优势。人们的需求从最早的服装家电,到汽车房产,未来应该集中在健康、医疗、旅游等方面。而广州每年有1.2亿外省人来看病,医疗、教育、卫生可以进行产业配套。三城联动就可以带动广东发展。

  其次是对海岸线的开发。江苏的海岸线基本上是浅滩,而广东有三千多公里海岸线,而且有深水良港,这是最大的自然资源,现在还没有开发出来。

  还有就是山区农业。粤北山区不要再建工业园区了,可以搞风力发电、生态农业、提供养生休闲旅游服务。

  易鹏:

  未来决定广东经济发展有两个要素,内需和产业升级。广东有1亿人口,内需潜力很大,从这个角度讲,人是资本,不是成本;人均收入高,必须有产业支撑。从高新技术产业的角度讲,大家都没有破革命性技术这个题。

  从江苏的角度来说,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如何迎来革命性技术、更快完成产业转换,是破题命脉;第二,要更好地定位和上海的区域协作关系,扬长避短,共生共荣;第三,要利用长江流域这条线,承东启西。

  两个省对比,即使广东在五年左右可能会丢掉老大的位置,但更长远的角度我还是更看好它。

  张远鹏:

  我觉得江苏要向广东学习培养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整合全球资源,这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其次是要关注第三产业,广东领先江苏的就是在第三产业。

  作者:南方周末 张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11-30 13:34 , Processed in 0.01328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