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珍珠湾全球网 湾口 新闻 文化历史 查看内容

中国当代艺术下滑五年间-搜狐滚动

2013-10-17 03:02| 发布者: 新闻速递| 查看: 59| 评论: 0|来自: sohu

摘要:   2009年春,上海某五星级宾馆内,香港苏富比[微博]正在举办春拍巡展,几个媒体记者正围着香港苏富比的首席执行官程寿康先生闲聊。程先生在港人里属于能聊的,这
中国当代艺术下滑五年间-搜狐滚动
  2009年春,上海某五星级宾馆内,香港苏富比[微博]正在举办春拍巡展,几个媒体记者正围着香港苏富比的首席执行官程寿康先生闲聊。程先生在港人里属于能聊的,这样的人,我们上海人一般尊称为“门腔”。但是说到中国当代艺术这个2008年秋拍遭遇大量流拍、爆发出巨大危机的品种时,程先生的表情凝重了起来。媒体记者仍不依不饶地追问他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前景判断—苏富比是中国当代艺术爆发的源头之一,面对拐点时,当然要听听他们的预判—程先生说,中国当代艺术的下滑,按照我们经历过那么多年经济起伏的经验判断,回暖应该需要三到四年时间。

  而今,从2008年秋拍算起,转眼五年就过去了,中国当代艺术是否如程先生所判断的那样跌到低并且回暖了,是否如某些媒体这几年一直求雨般的判断—已经迎来转机?这五年,中国当代艺术究竟发生了什么?未来前景如何?我将一一道出我的偏见。

  当代艺术市场前五年快速飙升

  我们观察的是最近五年,但要说清中国当代艺术的爆炒全过程,必须从起点开始,幸好,这个起点并不久远,距今不过十年,许多如今活跃在内地的中国当代艺术大藏家,当时可能才刚刚听说中国当代艺术。

  我们仍以公认的风向标—香港苏富比为例。2004年秋拍,香港苏富比第一次推出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成交额为2200万元(港币,下同),这个专场里还包括了颜文樑、赵无极等属于现代艺术的中国第一第二代油画家,真正概念上的中国当代艺术占比还不到一半。但至少,这一年,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立市场出现了,因此,不妨称之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元年。

  2005年春拍,香港苏富比开设了“中韩当代艺术”专场,总成交额为4100万元,其中包括不少中国现代艺术家和韩国艺术家。市场仍在蓄势中,从将中韩当代艺术家杂处一个专场的“匠心”中,我们也不难体会当时人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信心。

  2005年秋拍,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成交额为6900万元,其中仍有半数的中国现代艺术家。市场仍在进一步蓄势中。

  2006年春拍的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成交额放大到1.3亿元,但其中仍包括三分之一比重的中国现代艺术家。

  2006年秋拍,香港苏富比终于将学术概念上的中国当代艺术和中国现代艺术分成两个“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来拍卖,那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总成交额为8700万元,超过了由中国现代艺术家构成的另一个中国当代艺术专场,金额上超过了500万元,虽然超过不多,但意义非凡。

  2007年春拍,中国当代艺术拍出1亿元,而当年秋拍,则暴涨到2.6亿元。这是中国当代艺术让人们惊呼的一季,也是不少藏家开始萌生投机心理的一季。

  2008年春拍,包含国际大收藏机构埃斯特拉专场在内的两个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总成交额为3亿元。继续煽动投机心理。但拐点也就随之而来。

  下滑五年间:两度探底

  2008年秋拍,正好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当代艺术专场仅成交9000万元,但当时另有一个为了“火上浇油”而设立的分量很重的现当代艺术夜场,扣除其中东南亚国家艺术家和中国现代艺术家,夜场内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成交额仅6100万元,两个专场加起来也不过1.5亿元。也就是说,2008年秋拍成交额仅为上半年的一半。也就是这个当代夜场,成为业内判断中国当代艺术遭遇市场拐点的重要依据。那个夜场中,张晓刚[微博]《血缘系列:姐弟》(估价1000万—1500万元)、曾梵志《安迪·沃霍尔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估价2000万—3000万元)和岳敏君的《天空》、刘炜《革命家庭系列三联作》(估价1200万—1800万元),以及方力钧、唐志冈、严培明、王广义等的重要作品均遭流拍。比如流拍的张晓刚《血缘系列:姐弟》130cm*100cm,目前的市场估价仅为500万元左右。或许未来某一天,这些重要作品能以当时的高价真正拍出,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第二波市场大行情或行情反转的标志,有闲心的人可以拭目以待。

  2009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没有再单独设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摇身而为“亚洲当代艺术”专场,包括了亚洲其他国家的一批当代艺术品在内的这个专场,最后总成交额为6000多万元,又比半年前下跌了一半不止。从3亿下跌到6000万元,仅仅是一年时间,可谓冰火两重天。

  2009年秋拍,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总成交额1.1亿元。这个时候,大家仍在急切地观望何时走出谷底。

  2010年春拍,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为1.4亿元。

  2010年秋拍,又开设了亚洲当代艺术和欧洲重要藏家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两个专场,总成交额放大为2.5亿元。

  2011年春拍,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为1.8亿元,但因为有一个尤伦斯的中国当代艺术专场,让市场惊动了一番,该专场成交额为4.2亿元。虽然市场总额急剧放大,但业内并未对此感到兴奋,相反,引起的却是对于西方收藏大鳄疯狂出货的恐惧。

  2011年秋拍,又是尤伦斯的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成交1.3亿元,而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成交则上升为2.2亿元。

  2012年春拍,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为2.1亿元。

  2012年秋拍,该专场成交又回落到1.1亿元。

  2013年春拍,该数字为1.3亿元。

  价值二次重估是内在需要

  通过解读风向标的数据,我们看到,五年来,中国当代艺术从第一波的高位跌落,两次探底,目前,仍处在第二次探底过程中。市场成交数据下滑明显,同五年前的最高位相比,成交额最多萎缩了70%。而价格方面,却并没有像样的回调。

  拿张晓刚为例,五年来虽有波动,但目前其价格指数,虽然比最高点时稍有回调,但仍比2008年时的位置略高。尤其张晓刚的名作、代表作,虽然没有再创新高,但2012年时,还是出现过成交价2000万元的早期代表作《天安门1号》,以及成交近5000万元的《大家庭系列:全家福2号》。其各系列作品成交稳定、价格目前尚坚挺。纵观中国当代艺术四大天王以及新天王们,如今市场价位低于2008年的,几乎只有一个王广义而已。但是,大部分当代艺术家的价格指数都在高位波动,也很少有人能拉出一路上扬的曲线。

  下滑这五年来,几乎就是西方收藏大鳄们出货中国当代艺术的五年,埃斯特拉、法伯、尤伦斯、萨奇等等,今秋,尤伦斯还把曾梵志最为著名的《最后的晚餐》送香港苏富比拍卖。

  我们看到,五年间,中国当代艺术进行了一番价值重新再估量的过程。

  此前,中国当代艺术犹如一声春雷,从纽约炸到中国内地,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中国当代艺术还这么有地位呀!这是第一次价值重估。人们从中国当代艺术的社会环境,作品所反映的中国现实,以及整体的艺术实力,嫁接西方当代艺术理念的实验成果,背景中隐含着中国美术走向世界的最新进程等等逻辑,进行重新梳理、审视,在西方人的“提示”下,慢慢领会到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与魅力。

  一批年轻的新富阶层,包括金融、能源、地产界的大亨,纷纷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对于他们来讲,介入某个品种收藏的最大激发机制,就是急剧飙升的市场行情。

  而在最近五年间,随着西方大佬一边喊着价值巨大,一边毫不留情地出货,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危机、银根紧缩导致的艺术品兑现冲动,随着国内宏观经济渐渐着陆,实体经济遭受人民币升值的重压,中国当代艺术也经受着市场接盘或换庄的严峻考验,开始了价值二次重估。

  评估主体转为中国藏家

  在此次重估中,评估主体转为中国藏家。他们既从中国当代艺术中发现了莫大的新鲜感,开始渐渐体会到中国当代艺术的美术史价值,但又担心这种价值过于倚重西方美术标准,担心单独的西方价值标准“营养”过于单一,经受不住风吹草动—事实上,这批2005年以后接触、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国藏家都有共同的担心,因为他们自身对于美术史的判断不像他们对于中国古代绘画、近现代绘画、瓷杂一类藏品的判断那样有序、有倚靠和有自信。

  这种忧心忡忡、两难尴尬的内心处境一旦外化,就表现为中国当代艺术这五年的市场境况—高位震荡,在巨大的不定当中前行。

  反映在拍卖公司方面,则是坚持住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品种导向,让这个新的市场品类终究站住了脚,成为常规品种。但是囿于上述收藏界的内心忧患,拍卖公司方面只得减少拍品,低调行事。

  拍卖公司的预期降低,市场就会低迷,价格虽然没有大幅度下调,但除了少数领头羊之外,大量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并没有能实现上调。高位波动,也如实反映了近五年中国艺术品整体市场价格上浮这样一个大背景的承托力。

  货币、国力和艺术品的关系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的二次重估,还可以通过货币观点加以阐释。国际大藏家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发生在1990年代,最早是85新潮,使得他们较早地把目光聚焦到中国当代艺术上—在当时,还没有“中国当代艺术”的称呼,如果要统称,当时还是“流浪画家”或“体制外画家”比较贴切一些。

  这批国际大藏家虽然以美术史的观念来观照中国当时的体制外作品,带来了一次巨大的重估机会,但从货币规律上,也可以得到解释。

  一个国家经济腾飞,必然带来贸易额大增,这个国家必然会有大量的外汇积余沉淀下来。经济高速发展,必然会导致流动性增强,通胀率提高,对内,人民币进入长期贬值阶段,对外,由贸易引起的外汇失衡,必然会促使人民币慢慢升值。

  看准了这一货币规律,国际收藏大佬下起手来更是肆无忌惮。因为,在美元还非常值钱,中国人非常需要美元外汇的时候(记得20多年前1美元可以兑8元人民币以上,国家还不放开居民持有美元),买下以人民币计价的艺术品,尤其是当时在体制外,根本连价值都难以判断的当代艺术。然后,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国力上升,会导致,第一,人民币持续坚挺,对外升值,同时对内会长期贬值,导致艺术品长期增值;第二,有了钱的中国人肯定会买回自己的艺术品,随着国内长期通胀高企,这种买艺术品的冲动只会持续上升。

  打个比方,假如20年前,一位美国藏家到中国,花1000美元买下一幅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折合当时的人民币为8000元以上。以当时的行情,这样的价格可以买到最顶尖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以今天的行情,他在中国市场上抛售,卖个三五百万应不成问题,换回美元,至少是60万,20年增值600倍。退一万步说,假如那幅画20年一点都没有涨,如今仍以人民币8000元卖掉,换成美元,是1300美元,资产仍在增值。

  从货币规律来看,中国当代艺术品就是当时西方人投资的最佳载体。况且,该品种的话语权、定价权还是拿在西方人手上,远比当时买中国传统艺术品有潜力。

  但是相对于中国传统艺术品来说,中国当代艺术品最大的问题是接盘。因为将来要中国藏家接回去,而中国藏家对当代艺术十分隔膜,这就需要做非常耐心的学术疏导工作,当然配合着国际市场上的大幅度炒作,那效果就堪称完美了。于是,就出现了现在国际上的藏家、大机构的中国当代艺术专场往往成交喜人的一幕。

  市场前景:还有三根压力线

  未来,中国当代艺术会在二次价值重估的基础上实现对艺术史的回归,这个艺术史,是中国人的,是中国现代社会走进改革开放,走向国际化的自我艺术认定。

  一方面,中国当代艺术家会在长期艺术实践和人生沉淀后进入到更深刻的艺术把握中,表现出会向体制内、或者国内资本(他们会代表一定的审美口味)进行某种程度的倚靠;另一方面,体制内当代艺术家在打开眼界、思路的过程中,会从西方当代艺术理念中吸取养分,在他们原有的传统美术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改造,这一改造进程,早在百年前,就有五四以来的先贤在进行着了,如今,只是时机成熟,再次启动。因此,体制内外可望相互靠拢,中国当代艺术会更加“中国”。

  而在市场上,中国当代艺术会进一步确认价值中枢,它终究会与当代学院派艺术取得某种平衡,尤其是在美术理念和学术认定上取得平衡,未来价格中枢也会变得更趋同,波动更加同步。

  换句股市里的话说,就是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走势图上,目前是在做底部,一般不会再出现大幅度的快速下跌。同时这个底部也是国内外社会认同、市场认同的双重底部,向上概率大。但是在它的上面,有三根巨大的压力线,最靠近的一根是体制内艺术认同,中间一根是货币走势,最上面的一根则是中国文化价值观。来源财富堂)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11-30 07:38 , Processed in 0.01048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