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发布:我国每百人具备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者不足9人-搜狐健康
全国每100个15-69岁的人群中,只有近9人具备基本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3月31日共同在京发布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为8.55%,即每100个15-69岁的人群中,有近9人具备了基本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了解基本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和知识、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了解常用养生保健内容与方法。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巡视员赵明介绍,2014年5月,为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升公民健康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发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即大家简称的“中医保健42条”。之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启动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历时近两年才完成。具体调查工作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各省级机构完成,问卷设计、数据分析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 首次采用国际通用调查法,确保样本高度代表性 据悉,作为首次全国性中医药科普现状调查,调查组在全国31个省区市选择了121个城市点和127个农村点,调查对象是15-69岁的常住人口,共20213人,问卷有效率为94.5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查德忠表示,调查旨在掌握全国乡村、社区、家庭中医药科普知识普及情况基础信息和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为今后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的持续监测提供基础数据。调查通过对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民族、不同年龄层人群数据的分析,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影响因子,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政策。同时,摸底全国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和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现状,也可为研究制定“十三五”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及中医药文化建设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监测与评估部主任李英华表示,本次调查历时近两年,在调查前、调查中、调查后都进行了一系列大量严格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在现场调查阶段,也是我们投入人力、物力和精力比较大的阶段,采用国际上通用的PPS抽样调查法。我们采用的是入户调查,每户只调查一个人,因为考虑到一户里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理念具有高度的聚集性,所以我们希望一个家出一个人做代表,以高度的分散性和随机性来确保样本的高度代表性,这是为后期数据的加权做准备,要求我们的原始阶段样本一定要有代表性,样本一定要具有随机性,保证随机抽样的原则。整个过程中我们用的是入户调查,对入户调查的质控要求非常严,包括怎么交流,怎么做导语,如果调查对象不同意,我们怎么说服他,要求三次拒访才能放弃调查,整个过程是非常严格的。”李英华说。 中医药科普普及率达84.02%,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仅8.55% 我国于2008年开始在全国展开居民健康素养调查,从之后的三次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健康教育处副处长姚秉成介绍,2008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6.48%,2012-2014年分别为8.80%、9.48%、9.79%。“十三五”期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包括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将会不断提升,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2014年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结果分析,查德忠表示,主要呈现八大特点: 一是全国中医药科普普及率较高,达84.02%,基本达到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 二是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较低,为8.55%。 三是中医药科普阅读率高于信任率,信任率高于行动率。 四是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呈现“行为高于知识,知识高于技能”的特点。 五是全国中医药科普工作情况、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存在较大的城乡、地区差异。 六是从中医药科普宣传场所来看,医疗机构成为中医药科普宣传主阵地。医疗机构的中医药科普阅读率为60.46%,意味着每100个15~69岁的人群中,有61个人注意到医疗机构进行的中医药科普宣传。 七是从中医药科普宣传形式来看,大众媒体对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影响巨大。从总体来看,影响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的中医药科普形式有五类,相对重要性依次为:大众媒体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栏(宣传墙)>义诊讲座等科普活动>医护专业人员科普>中医药科普知识宣讲场所。接触过大众媒体宣传的人群中,具备基本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是未接触过的6.316倍。 八是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人群分布特点。女性在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层次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以及饮食养生保健、日常起居养生保健、体质养生保健、养生保健信息理解能力维度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均显著高于男性。由此可见,女性对家庭养生保健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从年龄分布来看,年轻人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高于老年人;从文化程度来看,文化程度越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越高。 对于调查结果中,中医药科普普及率达84.02%,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仅8.55%,两者之间为何形成较大的反差? 课题组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谭巍表示,“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水平划定的方法是给出标准问卷100分,能够达到70%或者70%以上的人,即认为他具备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有很多人可能是中医爱好者,或者说他偶然接触过,并且能回忆起他接触过,但不见得他就能够达到要求,所以这两个数据之间是有差距的。” 将从五大方面推进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提升 对于未来发展计划,据查德忠透露,将从五个方面重点推进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提升: (一)加大农村和西部等重点地区的中医药科普工作力度。 建立优先、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的工作原则,加强对中西部地区中医药科普的项目活动和经费投入。加强对较低文化程度居民的中医药科普工作,研究编制适合该类群体知识掌握特点和能力的宣传材料。 (二)将中老年人和患慢病群体作为中医药科普工作的重点人群。 关注不同体质、不同地区、不同健康问题的中老年及慢病患者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促进工作的专门问题和核心信息,研究和制定中老年及慢病患者的素养促进模式和方法。 (三)加强中医药科普内容的针对性。 重点加强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和中医药常用养生保健内容与方法,以及中医养生保健家庭适宜方法、运动养生保健方法、情志养生保健方法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提高居民获取、甄别、理解和应用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信息的素养水平。 (四)进一步发挥医疗机构、大众传媒在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工作上的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医疗机构这一重要的中医药科普平台,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工作。按照《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有关要求,通过宣传折页、招贴画、橱窗展柜、实物、触摸屏、视频网络,宣传和介绍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养生保健方法。同时,加强与大众媒体的合作,主动向媒体提供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资源,共同制作推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图书、栏目、网站等,向百姓传授科学准确权威的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五)探索建立中医养生保健水平持续监测制度,提高科普工作针对性。 积极争取工作经费,推动调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对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的持续监测,掌握群众中医科普需求的动态变化,提高中医药科普工作的针对性,不断提升公民中医养生保健水平。同时结合全国健康素养和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的工作经验,积极探索民族医药养生保健素养调查方法体系,培养民族医药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队伍。 链接:《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一、基本理念和知识 (一)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 (二)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三)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四)中医养生保健强调全面保养、调理,从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恒。 (五)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 (六)中药保健是利用中药天然的偏性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服用中药应注意年龄、体质、季节的差异。 (七)药食同源。常用药食两用的中药有:蜂蜜、山药、莲子、大枣、龙眼肉、枸杞子、核桃仁、茯苓、生姜、菊花、绿豆、芝麻、大蒜、花椒、山楂等。 (八)中医保健五大要穴是膻中、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关元。 (九)自我穴位按压的基本方法有:点压、按揉、掐按、拿捏、搓擦、叩击、捶打。 (十)刮痧可以活血、舒筋、通络、解郁、散邪。 (十一)拔罐可以散寒湿、除瘀滞、止肿痛、祛毒热。 (十二)艾灸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络。 (十三)煎服中药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十四)保持心态平和,适应社会状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 (十五)起居有常,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持之以恒。 (十六)四季起居要点:春季、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十七)饮食要注意谷类、蔬菜、水果、禽肉等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不要偏食偏嗜。 (十八)饮食宜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 (十九)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 (二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二十一)妇女有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等生理周期,养生保健各有特点。 (二十二)不抽烟,慎饮酒,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二十三)人老脚先老,足浴有较好的养生保健功效。 (二十四)节制房事,欲不可禁,亦不可纵。 (二十五)体质虚弱者可在冬季适当进补。 (二十六)小儿喂养不要过饱。 三、常用养生保健内容 (二十七)情志养生:通过控制和调节情绪以达到身心安宁、情绪愉快的养生方法。 (二十八)饮食养生:根据个人体质类型,通过改变饮食方式,选择合适的食物,从而获得健康的养生方法。 (二十九)运动养生:通过练习中医传统保健项目的方式来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常见的养生保健项目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 (三十)时令养生:按照春夏秋冬四时节令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 (三十一)经穴养生: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运动等方式,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养生方法。 (三十二)体质养生:根据不同体质的特征制定适合自己的日常养生方法,常见的体质类型有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 四、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三十三)叩齿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牙齿坚固。 (三十四)闭口调息法: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三十五)咽津法:每日清晨,用舌头抵住上颚,或用舌尖舔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三十六)搓面法:每天清晨,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可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三十七)梳发: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50-100次。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三十八)运目法: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10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10余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三十九)凝耳法: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净,驱除杂念。 (四十)提气法:在吸气时,稍用力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每日可做5-7次。有利于气的运行。 (四十一)摩腹法:每次饭后,用掌心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四十二)足心按摩法: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来源:新华网 ?↓↓↓↓↓ ①回复“年会”,了解第九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详情; ②回复“订阅”,获取杂志订阅优惠; ③回复“投稿”,让我们感受您的专业情怀!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
GMT+8, 2024-11-30 03:37 , Processed in 0.01221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