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和寒暑假是谣言高峰期-搜狐滚动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韦英哲 实习生 叶海珊 通讯员 何凌南) 昨日,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联合微信安全团队发布《微信年度谣言分析报告(2016)》(下称《报告》)。报告显示,谣言发布的高峰集中在一天中的傍晚、一周中的周四、一年中的寒暑假。本次报告还选取了5条年度最热谣言,每条谣言的阅读数都接近或超过2000万,阅读总量约为1亿次。据悉,微信安全团队、中大传播与设计学院和宏博知微共同设立辟谣基金,首期启动基金为10万元。 图片夸张标题惊悚是谣言“标配” 报告以技术手段分析了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间,微信中被举报次数较多的2000多条疑似谣言文章,对其中的600多条谣言进行了人工编码。研究发现,其中比例最高的是失实报道类,占比达31.4%,主要包含社会政策、秩序、经济状况等内容;其次为健康养生类,占15.1%,主要涉及食品安全、疾病和健康养生等内容;再次为奇闻趣事类主题,占比13.5%。 在传播形式上,夸张的图片、惊悚的标题几乎是谣言的“标配”。约95%的谣言都未申请原创,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公众号编辑申请原创保护意识不强,但也很能说明大部分谣言都是公众号之间互相转载。 傍晚和寒暑假是谣言高峰期 报告显示,谣言发布的高峰集中在一天中的傍晚、一周中的周四、一年中的寒暑假。在这些相对非繁忙时间,人们有空进行阅读和分享,也为谣言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谣言发布时间在一日内的变化,时间呈现双峰。在接近中午11点时出现第一个高峰;在17时至21时是第二个高峰。 中大大数据传播实验室主任张志安教授表示,如果网民更多了解谣言传播的周期性和内容化妆术,就更容易识别和过滤谣言。 设辟谣基金向社会公募选题 据报告显示,这些网络谣言的大肆传播利用了人们不同的心理动因。如健康养生类、人身安全类、财产安全类的谣言中,主要利用了人们的焦虑与恐惧心理;奇闻趣事类谣言中,则包含了许多迷信内容,该类谣言同时包含焦虑与恐惧、希望与欲望两种动机。如此一来,不仅搅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网络生态环境。 对此,微信安全团队将联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宏博知微正式设立“辟谣研究基金”,以公募议题共同研究的方式,对网络谣言的研究者进行支持和资助,首期启动基金为10万元。近期将会公布选题细则和具体要求。 作者:韦英哲叶海珊何凌南 |
GMT+8, 2024-11-30 06:01 , Processed in 0.01154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