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25日报道德媒称,德国经典文学人物浮士德如何走上京剧舞台?导演佩施科讲述了她的跨界艺术创作之旅。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3月25日报道,出卖灵魂,喝下魔鬼的灵药,老学究重返青春岁月,去追求自己不曾拥有过的人生之乐。自十九世纪初,浮士德在大文豪歌德的笔下诞生,这一经典的形象便深入人心,几个世纪以来不断被搬上全世界各地的舞台和荧屏。1859年,歌剧《浮士德》在巴黎国家歌剧院首演,而一个半世纪之后的2016年,京剧《浮士德》来到了北京的梅兰芳大剧院。
报道称,这部实验京剧由中国国家京剧院和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联合出品。创作团队包括德国导演和来中国的京剧导演、编剧、演员等,再配上由京剧乐手的二胡和意大利乐手的电子琴共同呈现的演出伴奏,这出戏可谓是一场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
德国导演佩施科说:"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如何以京剧的形式将这部来自欧洲的戏剧搬上舞台。因为京剧这门古老的戏剧艺术有很多的规则和讲究。当然也正是这些传承了几个世纪的精粹让京剧拥有了它独特的魅力。因此,想要打破传统,让演员去尝试一些大胆的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戏剧的结尾,佩施科导演特意要求浮士德卸妆表演。她认为,脸谱是京剧的精髓,没有了脸谱,舞台上的演员会显得非常丑陋,而这恰恰是她所追求的效果。因为这场戏以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收尾,丑陋的面容恰恰表达出他内心的痛苦。
《浮士德》并不是佩施科所导演的第一部带有中国元素的戏剧。2012年,她与京剧演员王璐就已经共同创作了戏剧"Woyzecks Körper",这部剧在德国戏剧"Woyzek"的基础上,融入了京剧和昆曲的元素。此外,她也在音乐领域进行了大胆的跨界尝试,与中国歌唱家合作的音乐演出"Mein chinesisches Herz singt dir ein Lied (我的中国心为你歌唱)"混合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将中国的歌唱艺术带到了国外。
"我希望将中国的京剧艺术形式与西方的剧本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佩施科说到:"这种语言是一门不断变幻流动的艺术,它既保留京剧传统,又敢于融合现代元素,注入新鲜血液,并以此来吸引一批年轻的、可能以前对京剧并不了解的中国和欧洲的观众。"
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佩施科也享受着这个充满惊喜的旅程。"中国的年轻人大多对于这种老传统是不感兴趣的。而令我高兴的是,我们似乎激发了学生们对京剧的热情。在欧洲演出的时候,我事先给学生们发了一些小册子,里面有关于每一幕的故事梗概,以便于大家理解。演出结束后,学生们兴奋地告诉我说,他们全都看懂了,即使不需要一致盯着字幕。"
关于京剧《浮士德》未来的演出安排,导演佩施科还没有明确的计划。但她表示,非常希望能够在2016 或2017年将《浮士德》带到德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