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京报书评周刊
“胖、肿、大腹便便、超重、大只、婴儿肥、肥嘟嘟、水桶腰、啤酒肚、肉多、重量级、大块头、肥、丰盈、臃肿、特大号、大骨架、矮肥短、壮硕、肥得像猪、粗短、矮胖、圆滚滚、厚实、大吨位、庞大、肉感、富态⋯⋯”
前述这些词汇堆积在一起,是不是让你感到无比焦虑?这种焦虑从何而来呢?
肥胖在我们的文化里可不是什么赞誉,节食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也就随之大行其道。减肥信息频繁轰炸,快餐充斥,饮食环境在短短一个世纪里就已经产生剧变。假使把时间拉长——再往前推几个世纪,就会发现当今的瘦身产业多半是骗局一场,是现代媒介和资本主义利益链条共同塑造的神话。
节食、暴食、饮食戒律、操弄身材等戏码,在人类社会已上演了两千年。对于经过千锤百炼(或遭到过度滥用)的瘦身饮食和瘦身法则,这段历史将提供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呢?
肥胖的形象在各个年代中重复出现。一万两千年前农耕部落的生活形态逐渐取代了狩猎采集部落,有可能就是肥胖普及的开端。对肥胖人士的各种诋毁,无论是私底下或经常不太避讳的道德及身体批判,都历史悠久且根深蒂固。“多肉”(polysarcia)这种古老的疾病,也就是身上长出太多肉的症状,经常与懒惰、迟钝、愚蠢而无法自制的人联想在一起。
从古希腊到早起基督教社会
节食与禁欲主义
在古希腊时代,无论在道德教诲或哲学政治思考上,饮食种类与食量皆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饮食论述的重心则在于奢侈与腐败。人类进食只是为了维持生存,过度纵情饮食对德行或身体健康都是有害的。对苏格拉底(公元前 469~公元前 399)而言,文明饮食所带来的愉悦舒适将提高一般人对享受的要求,但这种讲究并不仅止于珍馐美味,而像一条不归路,延伸至香水、化妆品、美人、织锦名画、金饰与象牙等奢侈品。苏格拉底提出警告,这些随之而来的物质享受与贪婪,将无可避免地引发战争,助长不公不义的社会。一旦欲望超过自制力可约束的范围,受苦的就不只是身体;届时灵魂会陷入险境,而文明终将凋零。当时的人认为,爱吃气味浓烈、辛辣的食物会引发滥交,对社会及个人造成威胁;记载食物的文献也开始出现对筵席、暴食与淫欲的惊人描述。
这尊以猛犸象象牙雕刻而成的袖珍女体雕像丰腴性感,名为
“霍赫特·菲尔斯的维纳斯”(Hohle Fels Venus),2008 年出土于德国,距今至少有 3.5 万年的历史。这是当今最古老的人类形象,身形矮胖,乳房硕大,腰身仅略窄于宽阔的肩膀及臀部,从其圆润丰盈的程度足以想见肥胖并不仅是现代人的专利。
“节食”,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便起源于希腊的 “diatetica”,它也是西方医学的古老根基,以特定的食物与饮食方式建议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计划。古希腊人节食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求全方位的心理、生理与社会健康,必要时也会将减肥涵盖在内。
早期基督教苦修者也将人体躯壳视为身外之物,以保留、存疑的心态看待身体,并把身体当作必须主宰与禁绝的对象。自从教会成立之后,诱惑贪婪等强烈而自私的欲望,也以最显明最招摇的方式,通过肥胖的身躯展现出来。理想中纤细苗条的身段总带有神圣的色彩,在强烈对比下,臃肿肥大的身躯则流于庸俗而充满罪恶。贪食远比其他六大罪状昭然若揭。丰腴的肉体正是人类将灵魂出卖给撒旦的证据。女人由于生性脆弱腐败,特别容易受到诱惑,因此早期的基督教神父特别执著于观察女性对身体的所作所为。
夏娃的诱惑
束身衣与被规训的女性身体
17 世纪时期,社会对夏娃(女性美的象征)诱惑及虚荣的态度,建构于实际、哲学或宗教的理想上,创造出影响深远的性别差异。当时的观念兼容美学与秩序。英国诗人约翰·哈灵顿爵士(John Harington)曾具体描述近代的美女应该要生得“雪肌皓齿,胸丰臀满”。
为了满足想拥有哈灵顿爵士理想身材的有钱人,第一批量身订制的束身衣与金属或鲸骨骨架于是应运而生。束身衣极尽所能地凸显出女性婀娜的身材曲线,又以缝线、三角布、纽扣及蕾丝花边为穿着束身衣增添情趣。法国散文家蒙田曾提及著名的法国外科医师帕雷。帕雷曾在解剖台上解剖几名“腰身纤细的美女”,他将“皮肉掀开,对我们展示那些女子交互重叠的肋骨”。由此看来,这些女性为了追求苗条身材,任何肉体的痛楚都愿意忍受。她们的身躯被紧紧束缚,紧到“身体侧面被切出深到见肉的伤口。没错,有时候她们还甚至因此丧命”。
理想体形受流行所左右。束身衣风行了几百个年头,从莱斯特公爵夫人与子女的画像(1596 年)可见,成人及儿童都穿着束身衣这种充满束缚的服饰。
西方传统一直将耽欲放纵视为女性特质,柔软又女性化的肥胖意味着“脆弱”,与“真正”男子汉的刚毅气息背道而驰——这种心态是一项棘手的文化课题。将肥胖界定为女性特质,身材重塑,他人眼中的自我形象(选择节制饮食或自我放纵),三者间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展开节食计划绝非小事一桩。节食者所变更的不仅是身材体形:他们也必须同时转化身体在社会中所占据的空间,进而改变身体向世界所传递的信息。
苗条的现代女性
“违背现代美感,罪不可赦!”
如今盛极一时的苗条年代,是自1920年代起,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的摇摆女郎风潮展开——在那个男孩没剩下多少的年代,有如小男孩的平胸体形在当时极受欢迎。协约国在战时的宣传中将德国女性描绘得又肥又土,至于1918年社会上对肥胖的观感则是“违背现代美感,罪不可赦;犯下小奸小恶的罪恶程度远比不上变胖”。战争改变许多单身女子的人生,也让她们开了眼界。这些女性为减肥产业带来一笔横财,而最新的时尚潮流也激起一股与瘦身产品相关的诈骗风气。 20世纪早期的广告可看出,注意体重的女性一直是广告的目标族群。其中一则之中有位苗条的年轻女子,女子背后埋伏了一个肥胖双下巴的侧脸剪影,广告上写着:“威胁现代身材的恐怖阴影!”
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美国处于经济大恐慌之中。在这个经济危机、失业、饥贫交迫的年代,医学界对于美国饮食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肥胖的共犯乃是中年男子与其贪念,女性与其虚荣心,以及颓废的无知穷人。道德谴责渗透至社会的各个层面,所有肥胖又活动不足的人都辜负了他们的故乡与大英帝国。当时的社会在焦虑之余,亦兴起一片讲求个人纪律、节食与运动的身体文化,其中包括日光浴以及赋予时下男女更多穿着自由的时尚风格转变。健美身体形象出现的同时,因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优生学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对种族退化的畏惧也卷土重来。
流行减肥餐、奇特减肥道具、捶击式按摩、减肥药丸、药粉、瘦身霜、束身衣,都保证能安全快速地打造窈窕身材──但减肥者也必须付出代价。
丰满的胸部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又恢复流行,而“紧身毛衣女孩”与她们被紧身衣包出来的沙漏型身材更是随处可见,风行一时。社会上对节食与塑身的需求越来越强,又深受媒体影响。玛丽莲•梦露的身姿就是那时一众女性的梦寐以求的标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女性依然再度将自己塞入扭曲但时髦的塑身内衣之中。束身衣市场起死回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橡胶业复苏大有关联——因战争期间橡胶都在用来生产防毒面具。在战后的美国,过胖的女性通常会被批评为懒惰缺乏纪律,但此时这种被广为接受的论调也得到美国精神科医师的支持。精神科医师宣称他们已揭穿胖女人的真面目——悲惨、自我放纵、缺乏自制力。这些可笑又可鄙的女性还可能因为指控丈夫“太吹毛求疵,让她们太过紧张,无法好好计划菜单或从事采购”,而显得更加愚昧。(但她们要是知道老公因为老婆又胖又丑所以成天与苗条女秘书厮混,真不晓得该有多紧张。)
紧接着则是 60 年代,如纸片人一样单薄的崔姬(Twiggy) 型女孩。至于苍白瘦削的 “海洛因女孩”,只穿内裤的凯特·摩丝(Kate Moss),零号尺码的争议,乃至于 Heat 或 TMZ 等娱乐八卦杂志和网站爆发性的成长,这一路的体形演变显示,尽管女性在现实世界中赢得独立自主的权利与更高的社会地位,理想世界中的女性形象却显得更为渺小,更骨瘦如柴,也更加病态。
上个世纪,西方社会经历了女性主义的几波浪潮。身体是女性主义理论的出发点,所有的不平等、偏见、是非也都写在身体上。我们无法逃离自己的身躯,亦无法逃离外界对这副身躯的看法,而我们以为再“自然”不过的概念,其实也是由社会塑造而成的。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知会随时间改变,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在体形、外表、美丑上亦有其独特偏好。标准体形——这种美丽与归属感的体现仍在持续不断地转变中。现代的女性主义着重于同时造福男女两性,理所当然地也还在努力根除偏见,并将所有人从体形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制药厂的骗局
减肥产业与身体羞耻的制造
过去一百年来,我们对减肥越来越在意,某些精神病学家甚至觉得这种减肥的执念已成为一种全民精神官能症。社会上对肥胖有种集体的反感——这是一种出自审美观的嫌恶,尽管经常与肥胖可能造成的健康问题混为一谈,但两者间应该有所区别——而庞大的瘦身产业也在附和这种反感。数不胜数的明星让我们看得目瞪口呆:典型沉默骨感如女学生般的女人与瘦削的男孩,让各族群与各年龄层的人皆钦羡不已,争相仿效。社会上充斥着自我厌恶与羞愧感,许多人为了成为性感尤物吃尽苦头,又因瘦身失败感到悲惨万分,这一切是否有必要值得我们重新思考。我们必须挺身而出,探索漫长晦暗的体形与饮食史,并将其公之于众,挑战西方当今空泛的美丽标准,如此一来,才能彻底摆脱身材的桎梏,进而追求无论在心理或生理上皆健康的饮食方式。
减肥产业在 20 世纪发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与经济的萧条与兴盛,苗条的标准尽管有所差异,但维持好身材的压力却同样沉重——但吊诡的是,无论哪种体形都与放纵脱不了干系,因此便产生了无数减肥大师。这些人从光鲜亮丽的电影年代中获利;战后、经济萧条后太富裕太招摇而毁誉参半的名人产业,也让他们坐收其利。除了流行趋势,科学知识的进展也同时发生着:一方面有基斯严肃的学术研究;另一方面,则有利用医药技术突破大捞一笔的制药公司,这些将本逐利的制药公司很清楚减肥药品可带来短期成效,长期下来却将导致减肥失败。
贪婪及利润驱动瘦身市场,复杂的减肥计划与减肥道具让人忽略 再寻常不过的事实:减肥真正需要的是选择理性的减肥方式并坚持到底。越困难的减肥方式就越可能令人半途而废,转而尝试其他减肥方式,增加减肥者的挫败感,提高瘦身产业的利益,因为让减肥看来复杂本身就能为他们带来利益。我们必须学会怎么让自己吃得好,摆脱流行减肥法与减肥大师,才能抛开自我厌恶与羞愧的感觉。
本文根据《卡路里与瘦身衣》一书整合,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订阅号,整合与编辑:禽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