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肤色是个错误。”一个荷兰血统的白人这样告诉媒体,没错,一个白人在抱怨自己的肤色。
《疯狂动物城》在中国上映前几天,有条新闻传遍全球:“白人在南非受尽歧视。”这其实不算是新闻了。1970年代,南非还是白人的天下,黑人受尽歧视和压迫。1994年,曼德拉当选南非新总统之后,种族隔离制度在南非宣告结束——这句话其实并不准确,准确的应该是“黑人种族隔离制度”宣告结束。
就业、医疗……一切制度向黑人倾斜,同等条件,甚至高于同等条件时,白人得到工作的机会开始少过黑人。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越来越多的白人只能搬去贫民窟,那里缺少水电、安全保障、食物……也因为肤色,有些医院拒绝为他们医治。在那些医院,处境稍微好点的白人,从晚上开始等待,到第二天早上来位医生帮你看看,已经要感天谢地了。
在南非,有40万类似的白人住在贫民窟里,大部分是荷兰血统。
就像黑人还是白人一样,《疯狂动物城》也是简单划分了的两个种族:食肉动物、食草动物。
食肉动物狮子,是这个城市的市长,延续了迪士尼的传统。为了打破“歧视”,他有一个副市长——小绵羊,一看就是一个温顺、驯良的女性,虽然贵为副市长,实际上相当于狮子的女秘书,经常被呼来喝去。
没错,食肉动物掌管着这个城市。显而易见的是傲慢与偏见:狮子市长认为绵羊只能整理下文件;大象冰激凌店不卖冰激凌给狐狸;全世界都认为狐狸就是狡猾。
故事的主角,一只年轻貌美的兔女郎——典型的小型食草动物,要去动物城警局上班了。警局,想想都知道,应该是由犀牛、大象、狮子、老虎这样大型动物组成的地方。
这是警局第一次招收小型食草动物,原因也仅仅是物种平等。作为警察摆设,兔女郎被分配去当交警——开罚单,因为兔子的听力实在太好,一个早上就开出了200张罚单,超过原来预期的一倍。
但兔女郎不想做交警,她想当一个真正探案的警察——暂请忽略此处涉嫌对于交警的歧视。而她的确在小啮齿动物城里,凭借自己适当庞大而又不会过分庞大的身躯,在甜甜圈砸向小鼩鼱的时候,及时抱住了这个对小鼩鼱而言的庞然大物,还成功抓捕了和她体型差不多的小偷黄鼠狼。
在这个食肉动物、食草动物还算和平相处的世界,埋藏着重大危机:食肉动物频频异化,从文明状态回归到野蛮状态。剧情反转,处在被领导地位的食草动物,同时也是这个城市的大多数,开始了对食肉动物的隔离、鄙夷,甚至是歧视——食肉动物成为了这个城市的异类。然而剧情再次反转,食肉动物并非真的异化,而是一直被琐事欺压的一小部分食草动物,利用和放大了两个种族之间潜藏的互不信任。
不看完片子,你确实很难想到谁是主犯。想象力爆棚的动物城,除了可以给你眼花缭乱的视觉奇迹,完美的剧情,还有你可能需要想很久的物种/人种问题。
傲慢与偏见的极端结局,就是南非那个真实的、被认为“荒诞”的新闻,也就是中国武侠中那句老话:“冤冤相报何时了。”
《疯狂动物城》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在反转、再反转中,控诉“歧视”的无处不在——那就跟所有极端的反歧视组织没区别了;它在指出恶性歧视的同时,还在让你思考,你为什么会被歧视,换句话说,“认清自己的物种缺陷”。
机智的兔女郎和狐狸先生要是去生擒发疯的美洲豹,那相当于送到嘴边的肥肉,这是物种带来的缺陷;公务员树懒查个车牌能耗一天,这也是物种的缺陷;爱吃胖豹子只能在警局门口坐着,这不是物种缺陷,这是性格缺陷。
片中关于“缺陷”的梗,比比皆是,兔女郎永远不太会开车、泊车,这基本上也是全世界大部分女性心头的痛。还有一个来自预告片中的梗,树懒为什么要开跑车,因为他太慢了,永远还没爬下地铁,车门就已经关了。
承认物种缺陷,真没什么好脸红的。啮齿类动物就是要在啮齿城买衣服,你非得要面子,去长颈鹿的店里买衣服,买回去,也要用一天才能走完这件衣服。
“认清物种缺陷”的下一步,是理解每个物种都是有缺陷的。更重要的是,弥补自己的物种缺陷。
“教父”鼩鼱的出场显然是个包袱,包袱的笑料来自,一只这么小的鼩鼱居然才是意大利黑帮式的人物,他当然知道自己的物种缺陷,否则不会把身躯比他大几百倍的凶残北极熊培养成言听计从的随从。树懒之所以成为最佳男配角,是他知道自己真的很慢,慢到赶不及地铁停站,好吧,那我就买辆跑车,让你看我怎么快起来。在大城市立足的乡下兔女郎,已经替每个人完成了“改善物种缺陷”的梦想,在大型动物聚居的警局,成为不可或缺的探员。这个梦想完成的过程,不是抱怨,不是特权,是她把握了动物城“物物平等”的机会,调整了物种缺陷,利用自己的物种优势,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探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