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陌生以下场景:美食端上餐桌后,第一个要做的事情不是品尝它,而是端详面前这道菜肴的“美貌”,选取一个最好的角度,将其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然后拍照。要拍好一张美食图,任何一个业务摄影师都会明白,最重要的条件是自然光线。所以在窗边摆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缺乏自然光,还有闪光,此外别忘了角度和画面构图,当然你带上微型三角架就更完备了。
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后,还不会马上进入品尝环节,接着是分享至社交网络上,看看能收集到多少朋友的“点赞”。
这样一系列犹如宗教仪式般的过程,如今已经非常常见,尤其在年轻人中。这是某种心理疾病吗?人们为什么越来越钟情于吃什么都要事先拍个照?
好在心理研究人员证实,饭前拍照不是病,反而能促进积极的生活方式呢。不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拍好眼前的食物,反正折腾过心理会舒服、欣慰一些,不管这么做有没有使得其他用餐者兴致索然。刊登在《消费者营销》杂志上的最新一篇心理研究显示:饭前拍照的行为,包括寻找最好的光线和角度的调整,这些会让人们觉得面前的食物味道更好。
这项研究邀请了120位参与者,并将这120位参与者分成4个小组。四分小组分别是:在吃健康食物(水果沙拉)之前拍照或不拍照;在吃高油脂美味的食物(红丝绒蛋糕)之前拍照或不拍照。结果显示,给红丝绒蛋糕拍照的小组成员觉得蛋糕的美味程度高于不给蛋糕拍照的小组成员,且拍照后愉快程度更高。而健康食物的两个对照小组,拍照与否在口味感受上却没有任何区别。 接着研究人员又将参与者分成2个小组,小组成员都得到了一样的红丝绒蛋糕,但研究人员告诉一组成员蛋糕是全脂的,添加了奶油、乳酪、糖霜等,另一组成员则被告知他们的蛋糕是用低脂奶油、果酱做成的健康蛋糕。测试结果显示,以为自己得到全脂蛋糕的成员比另一组成员的愉悦度更高,对蛋糕的美味评分也更高。
第三项研究是对健康食品和全脂食品的感知差异。研究人员发现,一旦消费者意识到其他人吃的也是健康食品,那么在吃健康食品前拍照会对食物有更高的评价。这是因为看着被美照宣传过的健康食品看起来更可取,拍照的过程就建立了参与的愉悦感,这种行为本身为一盆绿叶菜沙拉“增添”了美味,对一碗绿油油黏糊糊的食物也会快乐起来。
拍照可以增加人们对食物的满意度,这说明了为什么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再餐桌上拿起智能手机。摄影、网络传播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和食物成为一体,如今再让人们放弃这种方式会让人觉得有种无形的东西丢失了。
这项研究结果与2013年《心理科学》杂志上发布的一系列研究结论一致,在进食之前加入一个简短的仪式,不论这个仪式多么普通,都会对人们的饮食习惯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过研究人员发现,随机、偶然的仪式并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重复的、固定的、有情节性的行为能够改变我们队食物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