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全国政协委员莫言在参加文艺界别小组讨论时发言表示,“六三三”学制割裂了少年儿童成长连续、系统的发展过程,建议中小学学制由12年改为10年,实行十年一贯制教育。许子东认为,从学习的角度看,这一建议是好的。可是在中国,教育还承担着推动阶级流动的功能,“六岁定终生”可能带来更大的社会不公平。
许子东:各位,前两天朋友传给我一张照片,是莫言跟冯小刚在开会时闭目养神的样子,网上也说了一些调侃的话。其实莫言只是闭目养神,在会议上他提了一个重要的提案,关于中小学学制。莫言说自己没上过中学,他认为目前的小学、初中、高中六三三学制太长,小升初、中考让学生花一年半的时间来复习应考,而不是用这些时间学新知识。他建议,取消现在的小升初和中考,实行十年一贯制直通车,每年两次期末考试,同时建议十年免费教育。
中小学制从现在的十二年缩短成十年,在网上得到很多支持。有人说,教育格局必须尽快改革,这个提案有非凡的意义,学习的目的不是应付层层考试,而是真正提高国民素质、修养和能力。有的人甚至激动地说,太伟大了,具有划时代意义,为中国应试教育开了一剂良方。
也有些人持保留意见,甚至反对。有人说,万一有的学生先堕落后悔悟,“回头”的门槛是不是太高了。有人担心,高考准备期会从三年变成了十年。现在小学、初中还有美育、体育的课程,如果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只注重数理化,自然、体育、音乐、美术都不学了。还有人担心,六岁就选择一个学校定终生,可能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增加了阶级流动的难度。甚至有人说,这样会使教育事业领域的竞争下降,整个教育产业衰退,很多既得利益也会受到威胁。
我参加各种教育方面的活动常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中小学教育(甚至学前教育),到底应该快乐,还是应该努力?尤其对于中国人,这真是个两难的问题。在美国、欧洲,尤其是美国,学校主张在青少年阶段主要追求快乐,身心健康,身体健康,读书自由放松,到了大学以后才努力。可中国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吃奶粉的时候就要好好读书。这是两种教育的理念,甚至是两种人生的哲学。
提到我的看法,理论上我觉得中小学生应该以快乐为主,进了大学以后再好好努力。事实上,我国的中学生在世界排名中是排在前面的,大学生也不差。但到了研究生及以后的阶段,中国高端科研人才占总人口的比重并不占优势。可以从反面看出,中小学强调快乐不代表以后就不出成绩。所以,从理论上说,应该强调快乐,不需要太多地强调努力,至少应该并重。
可是实际上,对待我自己的亲人,我的孩子,我还是把努力看得很重。这里有个关键的问题——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整个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的基本使命是什么?第一,教育是为了学习,为了提高国民的知识水平,文化修养,以及专业能力等等。教育还有第二个使命,它和第一使命同样重要,全世界都存在,但在中国特别突出,教育体现了一种阶级流动,一种社会分流。在“官二代”、“富二代”自然传承占尽社会资源优势的情况下,中下阶级的普罗大众怎么进入社会的中上层?靠的是教育。教育是比政治、经济和其他文化娱乐更直接地维系社会公平的途径。
如果从学习的角度来讲,莫言的建议是好的。而且杰出的人才本来怎么读都行,而一般的人多学、多玩、少考、少争,学习的时间也就增强了,这是好处。可是,如果从教育的阶级流动的功能来讲(这点在中国特别重要),莫言建议的“六岁定终生”可能带来更大的社会不公平。如果要实行,学生一定要有很多转校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民主是一个有很多问题的制度,但是其他的制度问题更大。婚姻是一种非常不完美的人类的生活方式,可是其他的生活方式比一夫一妻制有更多的问题。考试也是,虽然大家批评应试,可是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去掉考试,搞领导选拔,组织推荐,重政治表现等等,会更公平吗?古训说“吃得苦中苦,要做人上人”。一个社会要人们做“人上人”,本来就已经不对了。但是批评观念不对是没用的,要改造“人上人”的社会现实。更要改变人怎么做到人上人——社会阶级上行流动的规则才是更重要的。如果我们在工作当中,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科研单位,都是注重表现而不是靠关系,靠背景,这个学校的好坏有多大关系呢?关键是后面的竞争规则影响高考。人们说高考是指挥棒,我觉得高考指挥棒后面还有一个社会竞争的指挥棒。我们不仅不要把人才改造成奴才,更不能直接把奴才当做人才。我想说,应试教育是社会不公平的必然结果,如果要改变社会不公平,从教育改起也好。
节目介绍:
许子东 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锵锵三人行》嘉宾 |
《子东时间》,搜狐文化重磅推出的原创音频节目。大学教授、著名媒体人许子东先生以独特角度,麻辣点评热点文化事件。总有些东西看不见,这是声音的时间,"书生观点",有趣有料。欢迎每周二、四12:00收听、互动。(搜狐文化独家版权节目 转载请标明出处)
更多内容请扫下方二维码 打开搜狐手机网文化频道或搜狐文化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