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漠,著名书法家,原名刘中诚,斋号一苇草堂,河北南宫人,定居北京,刻苦钻研儒释道经典,精于诗文,长于鉴赏,喜收藏古今典籍。曾发表文字十余万字,著作有《学书碎语》《过图云烟录》《大漠诗文书法集》《大漠书法艺术》《大漠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并编辑有教辅类图书。
其草书一笔龙自2003年初创以来,影响日大,不少同好、学生也喜欢模仿学习和创作,对此,大漠一向是积极鼓励和支持的,他也很乐意跟友人们交流其创作心得与笔法。
中国书画历代就有模仿复制的传统,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我们熟悉的不少名人大家,都有这样的习惯,比如宋四家中的米芾,甚至借了真迹归还仿品——当然是追摹到了极致,一般人完全识别不出!近代的张大千更是厉害,在国内和海外不少文物收藏机构中,都收藏有张大千模仿徐渭、石涛、八大、石溪等历代名家的假画。当然,也是水平极高的仿品。因此,所谓的模仿、造假,如果造的好也是一件艺术品。
造假的原因主要是市场有需求,据说都是从身边人造起的,学生亲密朋友因为他对创作者习惯的了解,再一点因为他和作者的特殊关系,找他代求作品的人多,他办不到时干脆自己写几张应付。当然,还有是纯粹的利益造假,这也是古已有之的现象。有真有假才有鉴定,这也是玩书画的乐趣所在!
一笔龙之外,大漠还有一件颇为自得的作品——归一,因为大漠把它印在了文化衫上,传播更广,不过,这次面临被仿制的命运,大漠觉得有些话不得不说说——
今年又接到电话,说这套“归一”的衣服因不肯授权,所以面临被仿制,几年来早就有人申请想批量生产,但为满足我独自拥有的自慰心理,每年都是白送给朋友几百件,所以一直拒绝被别人生产。不过早该想到:如果还有需求,自然会被模仿,这虽然有利于艺术普及,但这批量盗用的性质毕竟不同于书画上手工的临摹。
记得两年前从东北方向来的朋友,见面就说在车站候车室大屏幕见到我的照片,以为我在做广告,开始不相信,慢慢得到证实,连我也不知道,自己的照片何时给这个雄伟的大厅当了半年的壁纸。不置可否,这似乎与书法和文章被利用的性质不大一样。但不管什么肖像权版权,我都不会站在前台给人打架去,虽然我武林高手的朋友很多,磨拳擦掌不如投入在新的创造中,暂时还不想用打架的方式捞取虚名!艺术创作原本是有依据的,少不得前人和社会基础源泉,我只是说:“不要总是模仿,你也要有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