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了,请闭眼》剧照 |
一台声势浩大的戏终,演员、导演、出品人……所有工作人员一一登台谢幕,带着一份“这是我的场”的自豪,他们齐刷刷地站成一排面对着台下百十号媒体。这是影视推介场的常态,谁不愿分一口唐僧肉?但偏偏就有人躲着视线,一遍遍地推开话筒,幕后工作者比如编剧、原著作者多是这种人,不是他们没话说,而是因为他们想说的早已写完。
就拿去年的《琅琊榜》来说,原著小说作者兼编剧海宴在下半年剧大火之后仍旧坚守着“不签售、不采访”的原则,让无数媒体抠破了搜索引擎都找不到一张她的真实近照。有趣的是,接档《琅琊榜》的另一部男神(霍建华)之作《他来了,请闭眼》(海宴编剧)原著作者丁墨也是一号低调的“隐身”女子,不上电视不陪同宣传,当电视剧热播时,她正闭关在家写一部关于商战的新小说。
“我没感觉自己一夜爆红了啊,还是老样子,构思、写字、连载、被催更……”前一天刚在腾讯文学完结了新作《莫负寒夏》(总点击22.7万)的丁墨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言语诚恳不时对读者隔空感激。当被询问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时,她果断回道:家庭圆满,自由而真实地活着。
丁墨 |
北大物理系毕业后写“甜宠悬爱”
丁墨被认为是甜宠悬爱(网络文学类型:甜文+宠文+悬念文+言情,没有网文阅读习惯的读者可以简单理解为有悬疑情结的甜蜜爱情故事)第一人,她聪明地将情人的缠绵与惊险故事编排成甜而不腻的组合,颇受女性读者喜欢。她的起点在2006年,网上写作至今已累积了十多部长短篇,出版了十本书,据出版社透露其所有作品的影视改编权已悉数出售;影视改编方面,除了2015年的《他来了,请闭眼》(网络点击1.7亿次)外,《如果蜗牛有爱情》(王凯主演)与《美人为馅》也将在今年开拍。这些都是些台面上信息。
丁墨,湖南人,2001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是实打实的工科生,大学几年天天做实验。毕业后她在一家投资公司做人力资源,其间开始在网上写小说,往后十多年丁墨会说,那段职场经历无意间促成了她日后的悬疑创作:带我的项目经理,是个极端推崇行为分析的人,他说过一句话“我们用行为分析法鉴别候选人,就跟解剖人一样,一刀一刀下去,把这个人从内到外都剖开”,这句话对我触动很深,所以当我接触到犯罪心理题材的时候,觉得这个东西是老本行,我的特长。
她说为了写好犯罪心理,将国内外能在网上买到的所有犯罪心理学教材基本都看得七七八八了。此外还会搜集真实案例资料,但因怕被别人的模式影响所以不看别人的推理小说,中国警察网案子很多,是她经常逛的网站。
2006年丁墨在网上兼职写作,每天更新一章,3000-4000字左右,其中有许多短篇与弃坑(指网文连载到一半未完成),2012年随着阅历变多,工作越来越忙,她开始在常规的工作与怦然心动的码字间游离,后来反而越来越觉得写作的不可替代。“对小说的兴趣从小就有,但是跟大多数朋友一样,直至20几岁,也不清楚自己真正的梦想和爱好是什么……2012年那时觉得这辈子不尝试一次,一定会后悔。于是就辞掉工作,开始专职写作。因为我想,要过喜欢的生活,过跟别人不一样的生活。”
最初丁墨想的是先尝试半年,如果写不出来就算了,结果就这样一路写到了今天。
记者问丁墨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红了的?她却表示,“我对所谓的‘红’没有太大感觉,我的生活好像也没有太大变化,还是老样子,努力阅读、行走、构思、写作、连载,被催更,然后出版。大概是因为我一直是勤恳老黄牛型,从来没有感觉过‘一夜爆红’的感受,即使现在《他来了,请闭眼》影视播出,无论微博粉丝,还是正版订阅、书的销量,都是跟以前一样,稳定增长,只是增长得快了一些而已。”
网文作家的生活:女儿与码字
记者问了几个读者关注度最高的问题:笔下的人物是否有原型,以及她自己是否在书中?
丁墨回道:“每一个角色,都必然有现实人物的投影,我一直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举例说,一个是《如果蜗牛有爱情》里的许诩,一个是《莫负寒夏》里的木寒夏。她们俩的原型,都是我原来的同事,但与现实的差异肯定有的,重合的主要是个性,是很多细节。而说到我自己,我是我笔下的每一个人。”
一提到读者,丁墨就充满了感情,“我的读者很多都是跟我许多年的老读者,新读者受整体氛围影响,也都特别善解人意。我有时候感冒了不能更新,全都是让我好好养病的声音。我很感动,也感激她们。”
除了网上的互动与小礼品,有两个小细节可以让读者感知自己没“追”错人,一是书名,丁墨的书名并不是她一个人想的,经常会从读者的回应里得到更好的效果。另一个细节是“白安安”,这个名字像个密码一样在丁墨的很多作品里都以“龙套”出现,其实这是一个最早追随她,鼓励她的普通读者的马甲。
“你那么重视读者的感受,会因为她们改变自己的写作么?”记者问。
“不会,”这时候丁墨露出了工科生的坚定,“不会因为读者的期待,去改变我想写的东西。推理言情现在大热,我也不会趁热流去写好几部,没意思。至于写作频率,我一向就是按照自己的频率走。”
相比那些一日几更新的网文作家,丁墨写得不算快,并且她一次只写一本书。以最长一本书《美人为馅》(58.8万字)为例,她写了5个月,算上之前还构思准备的5个月时间,前后加起来快一年了。丁墨称自己现在在速度上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读者了,为此也挺郁闷。
丁墨还有刚上幼儿园的女儿,这自然也分散了她的创作时间,周一到周五只需要早晨起来伺候下,工作日晚上、周日都得陪着,剩下的时间都用来写(一周六更)。这种身份上的频繁转化容易造成疲态,但这又是许多有家庭的全职女作家(网文)面临的矛盾:在家创作与照顾孩子。
谈《闭眼》:影视化超出了我的想象
影视作品的改编上映,就像是亲生的孩子托给别人寄样,各种期盼跟忧心不言而喻。丁墨称《他来了,请闭眼》的影视化速度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从版权出售到播出前后也就一年的时间。一开始片方考虑邀请她做编剧,但丁墨表示,“我非常尊重编剧的专业性。写小说和编剧在我看来是差异很大的两个专业,术业有专攻。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就该怀着敬畏之心。”后来片方请到海宴作为编剧,她才放心下来。
对于初次作品改编,丁墨显得相当放松,她称自己在这方面没有多少经验,所以也不知道改编算不算大,只要是为影视效果好,都可以接受。在被问到对自己小说影视化的要求时,丁墨表示“最在意的是作品的主旨、情怀和主角人设不能偏移,否则作品就不是原来的作品。还在意演员的贴合度和演技。第三是制片方是否精良,大家的审美是否一致。至于演员的人气是否高,其实我并不是很在意。” 丁墨本人曾经对《他来了,请闭眼》一剧发表过观后感,当时她表示:片头片尾我很满意,可以打10分。画质精美,制作精良。基本尊重原著,读者在意的对手戏高度还原,这也是比较多的读者评论。人设上有一点改动。剧里的有些改动,是有他的专业考虑的,这一点我尊重,并且期待。
单从电视剧角度谈,众多大牌演员的加盟让作品的知名度激升,记者询问丁墨会不会影响以后作品的建设,有否想要“方便改编”的考虑?“永远不会。”还是工科生的坚定,“小说是我的作品,是源。为了影视去调整写作,那是本末倒置。就好像《他来了,请闭眼》播出后,许多影视公司希望来购买我的悬疑爱情作品。但是我这段时间正好没灵感,不想写,所以不勉强。反而跑去写相对冷门的科幻爱情和商战爱情了。我想这表明了我的个人特点。”
选择悬疑的题材来支架爱情故事,用扑朔迷离带动感情的递进,这是丁墨的巧思,其中不乏工科生的缜密逻辑,网上成名的丁墨还发表了对当下网络文学同质化的看法,她称:“这个问题从网络文学出现开始就一直存在。而真正优秀的作品,会不断出现。经过泡沫洗礼,最后留下的,依然会是有诚意的作品。但是影视化和IP的冲击,的确让我们这个圈子变得有些浮躁。我觉得谁能坚持下去,就看谁能静下心专注于写作本身了。”此外她进一步表示自己虽然成于网络,但严格来说现在应该不算网络作家了。“因为实体书带来的读者和影视带来的读者也很多。而且我的写作风格也越来越偏出版风了。不过我不是很纠结这件事,读者觉得我是怎样的,我在他们眼中就是怎样的。但我只要做自己就好。”
丁墨认为自己的“宣传”算不得低调或者高调,只是种个人习惯。《他来了,请闭眼》播出前后,各种论坛、讲座的活动的邀约她都拒绝了,甚至发了微博说自己不参加这样的活动。但丁墨喜欢网络连载,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管写得好不好,都会有读者与作者反馈,这样作者会感觉有精神上的共鸣。今年丁墨的重点还是放在写作上,《他来了,请闭眼》第二部在创作计划中。“我还是希望以‘文’示人,而不是以‘人’示人。”
既然是以文示人,新小说《莫负寒夏》就成为了丁墨的下一张“脸”,她称这是自己情感投入非常多的一部作品,也做了很多新的尝试,至少连载过程中,绝大部分读者都被感动哭了。
“有时候看到读者留言,真的非常感动。没有她们,作者一个人很难寂寞地坚持下去。”采访结束时值新春佳节,丁墨表达了对一路陪伴自己的读者、伙伴的感激,“还有我的签约网站阅文从工作风格、读者流量的支持,以及白马时光出版社,感谢编辑对我的理解。”
丁墨是个幸运的人,她的幸运可以说是她高智商高情商的善果,个人作业上:她写言情,但套上其他题材的外套,让自己的宠文甜而不腻,讨喜;大环境上:丁墨遇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良机:IP年。去年一剧二星的政策发布加速了网络剧的生长,各类IP的噼里啪啦地烧着钱加速前进,极大地刺激着市场容量,越来越多的传统影视从业者转身步入网络制作,更重要的是,观众愈渐深化的网络内容索求。这些读者、观众的需求与市场的推动力合成一股巨力,使丁墨作品的受众量通过影视作品改编成倍放大。
问丁墨是不是对于IP有一颗全权把握的心了?她回说:“我觉得不能。这是专业要求完全不同的两个工作,作者只要写好书就好。当然肯定有人能够兼顾,但是这个说法我是不认同的。作者可以是项目成员,但不等同于组长。”
人前不显,人后用功,这种文字工作者最初的本分在“人红为大”的时代,不失为一种明哲。
采访过程中,在记者的提问之外丁墨说了一句话或许更能表达当下心境:“最近也在回顾自己的生活, 2012-2015这四年,基本都是在奋斗中度过,很充实也很辛苦。但的确停下脚步,享受沿途风景,享受作为全职作者的机会真的不多。我想今后的日子,我会写得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