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与心理健康-搜狐健康
目前已确认癌症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早在公元二世纪Galen就观察到抑郁的妇女较性格开朗者易得乳癌。以后的 许多研究中提到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有“反应迟缓、不大表露感情、与父母感情较冷淡”;“抑郁加抽烟易得肺癌”;“乳癌患者往往是怒气难以自制而又被压抑着”;“孤独、无助并处于绝望等情绪忧伤可使白血病及何杰金氏病发展”。 肿瘤病人的心理健康 九成以上的肿瘤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 “我觉得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嘲笑我,瞧不起我,嫌弃我”, “我不想和别人见面”, “我感到压抑、睡不着觉”……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疗效差等特点,会给患者以巨大的精神压力,不仅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患者在家庭中角色的转换,加重了患者恐惧、疑虑、忧郁、绝望等情绪反应,甚至悲观失望,拒绝治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应根据患者的文化、认知素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工作,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教育和治疗,以达到稳定情绪、改善症状、适应环境,促进全面康复为目的的治疗方法,使其树立战胜肿瘤的信心,积极配合各种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1、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分析: (1)怀疑否认期: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癌症,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的诊断错误或检查上的错误。恐惧是恶性肿瘤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文献报道:恶性肿瘤常见的恐惧,包括对疾病未知的恐惧、对孤独的恐惧、对疼痛的恐惧、对与亲人分离的恐惧,这些心理因素常常使患者产生消极的情绪,多数患者得知患癌症时,会有一个震惊时期,此期患者会极力否认癌的诊断,如:怀疑诊断报告有误等,此时对待患者不必过早地勉强其放弃他的否认去面对现实,对于失去理智的患者,要多给予理解和照顾,并注意保护患者,当患者逐渐接受这个现实时,他会陷入极度的痛苦、绝望之中,这时更需要我们医生及亲属的体贴和关怀,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列举治愈肿瘤患者的病例,也可以让治愈好转的患者谈亲身的经历,以现身说法开导病人,使患者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这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2)愤怒发泄期:否认之后,病人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癌症的诊断,病人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是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亲人抛弃的感觉。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还会认为所有人都对不起他,委屈他。同时又怕周围人遗弃他。表现这些心理行为的如:大声喧哗,百般报怒,愤愤不平,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病人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此时我们对患者要采取忍让宽容的态度,与患者进行语言和肢体语言的交流,要在精神上给予支持,要耐心、细心,要有爱心,使其能正确地对待疾病,提高家属参与的认识性,做好家属的动员工作,是扭转患者悲观心理的关键步骤。 (3)悲伤抑郁期:当病人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已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语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用药难受,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个时期至关重要,医生与家属要配合对其进行思想上的疏导。 (4)情感升华期:也有许多癌症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这就是升华,升华为积极的心理防范反应,病人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病人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不但心理平衡,而且身体状态也会随心理状态的改变朝好的方面发展。 2、 肿瘤治疗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1)手术前后的护理: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阶段,遭受着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的双重精神压力,且外科手术切除范围较广,常影响机体和肿瘤所在器官的正常功能。如截肢、人造肛门等,应深切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术前应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明确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切不可说出消极的语言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用自已娴熟的技术取得患者的信赖、信任、配合。术后帮助患者重建机体功能,做好饮食指导,嘱患者多吃蛋白、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并定期复诊。 (2)化疗、放疗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化疗、放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临床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及组织脏器的损伤。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加上治疗费用较高,常使患者的焦虑加重,因此在进行各项治疗前,认真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理解治疗的作用,简要步骤,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需要配合的事项,是恶性肿瘤心理护理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治疗结束后,适时恢复部分工作,可使患者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及在社会中的作用,从而重新振奋起来。 3、疾病晚期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着机体功能的逐渐衰退,可表现为衰弱、疼痛、厌食等,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随着机体的逐渐衰退,患者可能放弃原来的活动,而形成恶性循环,此时应鼓励患者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起床活动,不要过早的卧床不起,这样可延缓机体功能的衰退,还可使患者从自理中增强信心,同时要主动解决患者的需求,家属是患者最亲近、最相信的人,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能使患者的心灵得到很大的安慰,对终末期的患者要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解除患者的痛苦,保持患者尊严。 影响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很多,其心理因素对患者有显著的影响,因他们的心理状态复杂,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护理人员要用热情的态度、和善的语言、良好的服务,给患者以安慰和疏导,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创造温馨、舒适、安静优雅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强心理治疗效果,使患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配合治疗,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同时医护人员在及家属任何条件下都不应放弃对患者的支持,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来感染患者,精心的护理和精湛的技术可消除患者精神上的痛苦。 4.解开自己的心锁,患者心理自疗很必要: 以情胜情式心理治疗:此法起源于《黄帝内经》所说的“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实践证明情志致病,按照这种心理治疗方法治疗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想象:在放疗时,想象射线正在杀死自己体内的癌细胞;没事时,想象自己全身通畅,和正常人一样。 信心:相信现代医学技术完全能治好自己的疾病,这样,心情状况及生活态度也会随之变得积极起来,身体的免疫力也会随之增强。 运动:多到室外参加一些自己喜爱的娱乐活动,如钓鱼、下棋、跳舞等,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 发泄:多与人聊天、沟通、交流经验等,在推心置腹、开诚布公的谈心中减轻思想负担,释放郁闷,消除顾虑。 “信心疗法最为重要。”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能一旦被激发出来,会产生意外收获,甚至出现奇迹。信心就可以激发这种潜能。所以只要患者尽快摆脱不良情绪,下决心顽强地战胜疾病,相信定有奇迹发生。 5.患者家属也应调节自己的情绪 面对癌症患者,家属应尽量稳定其情绪,为其创造安静、积极的修养治疗环 境,同时也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 首先不要过度悲伤与忧愁。亲属们面对癌症病人的痛苦和病情变化,应有充 分的承受力,并设法自我调适心理,尽快从忧虑与悲戚中解脱出来。 其次切莫对患者病情产生恐惧。癌症患者所表现的症状,往往令亲属们望而 生畏,有的人甚至担心自己也会患上癌症,并为此四方求诊。 其实,引起癌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精神心理因素、免疫机能、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污染因素等,所以不必为此担心。相反,如果长期紧张、恐惧,还会使自己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机能下降,对患者心理也造成伤害。 最后是要避免产生厌倦情绪。长期服侍病人,难免产生厌倦情绪,若加上因此影响工作而导致经济拮据,则会使一些家属发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很有必要适当调节。 古人云:大道至简。那么医道也应如此。 病由心生:对癌症病人而言,疾病真的会没来由地产生吗?世上绝对没有这种“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任何病,都是因人而异,也都是千变万化的。从没有两个人,生过完全相同的病,即使孪生兄弟。所以,不是绝人,心中信念未灭,即使得了绝症,也不会走入绝路。寿命是要自己去努力,去赚取,不可能不劳而获的。一个人如果真正想活,即使得了绝症也不会死。一个人如果真不想活,即使轻微到只是蚊虫叮咬,也一定会死。 于病人而言, 当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病时。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使自己的心越来越健康,进而改变自己的命和运。所以即使得了绝症,也仍然不必绝望地逼自己走上绝路。因为,只有我们自己的心,才是真正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人再绝,也不能让自己放弃自己。 于医者而论。我们没有理由给病人宣判死刑。如果医者对病人的心死了,病人的心没有了寄托之处,跟着也就死了,最后病人就不得不死了。如果医者待病人以诚,乃至全力以赴,病人对医者亦坦诚相求,势必会减少一些遗憾,带来更多的生机。 |
GMT+8, 2024-11-30 18:49 , Processed in 0.01730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