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北京教委将足球纳入中考引家长质疑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11日电 在公众集体反思中国足球的背景下,教育部官员近日称,北京教委打算将足球纳入中考体育考试选择项目。法国“欧洲时报网”日前刊文称,如果这一打算成真,中国的“足球人口”(亲身投身于足球运动的人口数量)的确会得到一定增加,但从足球强国走过的道路看,该手段未必是提升足球水平的根本途径。
文章摘编如下:
世界上有很多足球发达国家,每个国家成功的道路都不一样,但无不以深厚的足球文化为基础。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的联赛组织可谓混乱,但从级别数量、职业队数量、足球人口数量等指标来看,它们却都又是先进的。同样的发展逻辑也存在于欧洲。
这里所言的足球文化指以足球人口为基本指标的“踢球文化”,而非“看球文化”。这两种文化当然相辅相成,但直接决定一国足球水平高低的则是前者。从基础设施角度看,南美国家普遍不如欧洲国家,体现出他们城市化进程相对落后的国情。
即便那样,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孩子还是能通过在贫民窟空地上的简单足球比赛来提升水平,形成浓厚的“踢球文化”,从而让一批批球星不断崛起。欧洲已充分城市化,有着充足的踢球基础设施,所以他们的“踢球文化”更加可持续。德国足球人口世界第一便是该特征的写照。
近年巴西、阿根廷足球逐步被欧洲超过的现实,正因巴西等国的城市化进程在摧毁足球少年投入足球运动的习惯模式,而新模式却没有建立起来。日本足球是另一个鲜活实例,其足球在风格上学习巴西,但足球体系建设却直接学习欧洲。他们有着完备的足球运动基础设施,有一大批基层足球教练,而且孩子们练球的成本非常低。
可见,“踢球文化”是否发达,直接决定因素是供孩子踢球的基础设施是否充足。有地方踢球,足球人口才会真正增多,足球水平才能提升。而这恰是中国足球最大的短板。
中国有发达的“看球文化”,但要想让“看球文化”转化为“踢球文化”,则需要基础设施上的投入。简单讲,多建免费球场才是问题的根本,至于要不要把足球纳入中考,那并非问题的“七寸”。(方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