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珍珠湾全球网 湾口 新闻 世界新闻 查看内容

日本教科书和档案馆里的“甲午战争”

2012-9-9 13:26| 发布者: 新闻速递| 查看: 257| 评论: 0|来自: qq

摘要: 8月21日,日本陆上自卫队在富士山下的御殿场举行年度“富士综合火力演习”。法新社到今年9月中日甲午海战已过去118个年头。虽然历史已尘封多年,但至今,日本对这场
日本教科书和档案馆里的“甲午战争”

日本教科书和档案馆里的“甲午战争”

8月21日,日本陆上自卫队在富士山下的御殿场举行年度“富士综合火力演习”。法新社

到今年9月中日甲午海战已过去118个年头。虽然历史已尘封多年,但至今,日本对这场战争仍有着完全不同于外界的描述和解读。

在据称日本最古老军事博物馆的靖国神社“游就馆”内,专门有一个展厅常年展示着甲午战争中的遗物和史料。走进其中,《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看到这里面所有的图片和史料都在竭力美化那场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渲染日军的英勇无敌,却绝口不提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人的历史事实。

强调战争“正当性”淡化侵略色彩

为探究日本是如何描述与解读甲午战争的,本报记者近日找到了日本中学使用频率较高的、由山川出版社出版的“日本史”教科书。书中对“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的描述主要放在了战争的背景和原因上。

该教科书是这样描述战争原因的:“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农民起义,中国的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协助镇压,并依据《天津条约》通知了日本。为对抗清朝的出兵行为,日本立即向朝鲜派出了军队。两国出兵后,农民军与朝鲜政府进行了和解,但日中两国围绕朝鲜内政改革问题对立加深,于7月爆发了军事冲突。”

文中的《天津条约》,是清政府和日本在朝鲜“甲申事变”后于1885年4月签订,规定“将来朝鲜国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及事定,乃即撤回,不再留防”。

日本教科书强调出兵的根据是《天津条约》,试图以此来证明战争的“正当性”,淡化侵略色彩。但日本教科书里并没有提及“朝鲜平息农民叛乱后,要求日本和清政府撤兵被拒绝”的事情。

实际上,日本小学馆出版的《日本大百科全书》直接承认了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有预谋的。该书在描述甲午战争背景和原因时称,“朝鲜农民军解散后,清军没有像日本预期的那样,与日军发生冲突,因此没有找到开战的口实。于是日本政府提议日本和清政府共同改革朝鲜内政,如果清政府拒绝,日本将单独改革,一方面让朝鲜从属日本,另一方面挑衅清政府,逼其开战”。

另外,与中方认为甲午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开始不同,日本教科书认为海战只是“军事冲突”,战争是从8月日本宣战开始的。而且,教科书对“军事冲突”描述并不具体,既没有提日军首先向清朝巡洋舰开炮,也没有讲日军击沉运输中国军队的“高升”号英国商船,试图以此来逃避战争责任。

侵略战争被编改成“友情大戏”

除了专门讲战争史的书籍外,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也好,小学馆的百科全书也好,对战争经过的描述少之又少,而且日本所有的史书都没有提及旅顺大屠杀的事实。

日本教科书对战争经过的介绍只有几句话:“战争几乎都是在朝鲜进行。因为日方在军队训练、纪律和新式武器装备等方面处于优势,战局一直朝着日方绝对优势的方向推进。日军将清朝军队驱逐出朝鲜,并进一步占领辽东半岛,在黄海海战中击败清朝北洋舰队。战争以日本的胜利告终。”

日本教科书不仅罔顾事实,称战争几乎都是在朝鲜进行,而且将胜利的原因统统归结为“日方在军队训练、纪律和新式武器装备等方面的优势”,完全不提日方发动战争的阴谋和清朝李鸿章的求和政策,试图以此来强调“取胜是因为明治维新以来富国强兵政策的成功”,激发日本人的民族优越感,淡化侵略色彩。

而在小学馆的日本百科全书中,对战争经过也不过几行字。“在战争中,为了与清政府开战,筹备10年之久的日军,屡屡击败几乎是李鸿章私人军队的清朝北洋水师。日军相继在9月14至15日的平壤之战和17日的黄海海战中获胜,日本和清政府的胜负已非常明显。日军第一军于10月下旬渡过鸭绿江,第二军登陆辽东半岛,11月占领旅顺和大连。1895年2月,为歼灭北洋水师,日军从陆海进攻并占领山东半岛的威海卫,3月完全控制辽东半岛,并进一步前往南方占领台湾”。

由日本陆上自卫队干部学校修亲会1975年编著的《近代日本战争史概说》中,对甲午战争中的每场战役都进行了描述,但言辞间无不在炫耀战略战术的“英明”和士兵的“勇敢作战”。其中在描述“丰岛海战”时,更是妄称::是清军“济远”号先开炮,日本3艘舰艇被迫应战。而在讲述威海卫作战时,竟然称:清政府海军提督丁汝昌在“靖远”和“定远”舰被击沉后,决意要投降,日本联合司令长官伊东祐亨念着友情,备上葡萄酒去慰劳丁汝昌,丁汝昌对伊东长官的友情深表谢意,后丁汝昌与其他两位将领自杀身亡。伊东长官为悼念丁汝昌之死,将遗体送回清朝,此举深深地感动了日中两国人民。

一场侵略战争硬是被美化成宣扬友情的大戏。

处处显露自己的战胜国色彩

日本教科书中对战争结果的描述也非常简单,原文为:“1895年4月,日方代表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与清政府代表李鸿章进行议和,签署了《马关条约》。其内容为:清朝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两亿两白银;清朝新开长江流域的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港口。”

日本教科书没有介绍《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深远影响,只强调条约内容和赔款,以此来加深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战胜国形象。

另外,在介绍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时,教科书称“日本政府接受了三国劝告,同时在‘卧薪尝胆’这一标语的感召下,国民对俄罗斯的敌意日益加深,日本积极努力于扩张军备”。由此看出,日本将之后发生的日俄战争的原因,直接归结于“三国干涉还辽”令日本放弃了对辽东半岛的占领。

“甲午战争”是日本近代第一次正式的战争。小学馆的日本百科全书在讲述战争影响时这样说:“战争之后,不仅对朝鲜,还对中国,日本都处于压迫国的地位。这场战争为日本进入欧美帝国主义国家行列打开了突破口。然而,《马关条约》仅6天后,日本就被迫面对欧美列强的对立,由此决定进一步走军国主义道路。”

由此可见,日本的史书也有强调甲午战争对日本近现代史的划时代深远影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11-30 12:32 , Processed in 0.01260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