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我的告大学同学书 楚婉苓 记得刚进入临床做医生的时候,父亲给我讲了他一个华西校友的故事。父亲的校友比父亲高一届,姓肖,时任我院五官科主任。有一年,肖叔叔去乡下搞巡回医疗。有一个患者,不记得是什么病了,反正是因一口浓痰卡在咽喉部,导致呼吸越来越急促,生命危在旦夕。当时的乡卫生院条件是很差的,连个吸痰器都没有。情急之下,肖叔叔口对口的开始为患者吸痰,不知坚持了多久,终于将患者口中的痰吸出,挽救了患者的性命。父亲告诉我:“让你读书,不仅仅是让你学一门本事,你还要学会怎么做人。尤其是当医生的人一定要有良知,不能对患者因地位、身份不同而区别对待,要一视同仁!还要不怕苦,不怕累,更不要怕脏,不然,就做不好医生。” 父亲这句话自此深深的镌刻在我脑海里。以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我都告戒自己要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 去年,我们年级搞大学同学会,几个同学发起想成立一个奖学金,用来奖励母校贫困的优秀学子。我听说后,积极加入,并对重要的发起人肖同学建议,能否在原方案上作一点修改,以奖学金和基金会的形式倡导“医者仁心”的理念。肖同学当即认可,同时,也得到了几位发起人的认可。于是,我提笔写下这封告大学同学书。想必,我和同学们一起携手做的这番事业,应该是能够告慰我英年早逝的父亲的在天之灵吧! 因为,我们的基金会才刚刚开始筹建,很多方面还不成熟,所以,为防某个别人的刻意抹黑和伤害,我暂时不公开更多真相和内容,等我们的相关工作再成熟一些,我再有图有真相的公开。同时,我们的这项工作也得到了母校的大力支持!十月份,我和别的几位同学将受邀回母校,和大一新生进行座谈,谈感悟谈理想谈我们为何要不遗余力地倡导“医者仁心”! 下面是我的告大学同学书—— 亲爱同学们: 2011年盛夏,我们再次相聚在我们的母校。把酒言谈、彻夜联欢,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满怀激情与理想的岁月。 那时,清高的我们曾如此傲视名利,声称:“决不落俗,只以仁爱之心为患者做一名尽责的医生,为此,甘愿做一只翩飞的白鹤,飞渡苦寒的人生。” 但这之后,前路漫漫,浮躁的人潮和万家灯火让我们谁也无法置身于滚滚红尘之外,在红尘桎梏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为生计、为名利奔波、操劳;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陷入自我那方狭小的世界里苦苦挣扎、磨砺、奋斗……是的,现在我们有的同学成了著名留美专家、有的同学成了政绩卓著的院长、还有的同学成了享有盛名的企业家,但更多的同学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名兢兢业业的医生、行政人员,但也都已成为单位里的中坚力量! 可蓦然回首,我们方发现:这些年,我们收获了很多,但也失去了什么……于是,我们触摸着生命的脉络开始反省:是什么令我们追逐金钱、名利的欲望永无止尽?何时我们已变成作茧自缚的高手,一方面试图咬破名利的茧寻求突围,一方面又更汹涌地吐出欲望的丝?是什么令我们的心已日渐麻木,让我们在满足于衣食无忧后自甘荒芜?此时此刻,我们的心骤然被岁月的琴弦拨动,那感觉那么疼痛、那么尖锐;那么酸楚又有几分无奈。几乎是同时,一个声音宏亮地响起:让我们一起来做点什么吧,让我们一起携手重拾学生时代的温暖理想!于是,在肖、马、刘、谭等同学的号召下,我们决定成立一个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的核心理念就是在中国的医界倡导“医者仁心”,在这个社会物化日益严重,医患关系极其紧张的大环境下,我们成立这样一个基金会可说是意义非凡!我们将以奖学金和基金会的形式将这一理念在母校世代传承下去。希望基金会的会员,将此作为毕生的事业来做,在全国医界不遗余力地倡导“医者仁心”!这种由医学院校毕业生自动发起,主要由临床医生组成,以倡导“医者仁心”为理念,无私为社会提供健康服务的慈善组织,绝对是一个不平凡的事业!亲爱的同学们,当您听到患者把过去的“白衣天使”骂作今天的“白衣狼”时,您的内心不感到悲哀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携手去行动,去改变!让我们以微薄的力量一步步做起,去重塑医界的“医者仁心”之风!让我们于世俗的生活桎梏之外,给我们自己创造一片清新的、明亮的、温暖的天空,我们将在这样的天地里因无私奉献而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和谐快乐!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 最后,很想给同学们讲述一个关于一名伟大医生的故事:上世纪,有位名叫阿尔贝特·史怀哲的德国人,他从小聪明好学,25岁时就成为神学和哲学博士,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风琴演奏家。29岁时,史怀哲读到一篇有关非洲大陆急需医疗援助的文章后,毅然放弃了蒸蒸日上的学术地位和演奏生涯,重新进入医学院。历经9年的学习,他获得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后,于1913年和志同道合的伴侣海伦远赴非洲加蓬的兰巴雷内,在原始森林边的奥果韦河河畔建起了“史怀哲丛林医院”。在非洲的第一年,面对那么多的饥饿、疾病、瘟疫、战争、奴役,整个非洲大陆几乎看不到一丝光明,史怀哲医生倍感颓丧,深感自己的力量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深陷黑暗的非洲人民对生活不灭的希望和热爱令他很快振作起来,他调整好心态,决定从眼下做起,从“一个”做起,他训练自己只想着当时医治的那个病人,治好他,然后才能继续医治下一个。为了给贫困的人们筹募医疗资金、生活所需品,他经常奔波于欧洲各大城市演讲、举办风琴演奏会。漫长的50年里,他把无限的爱心和善良带给了非洲那些穷人中的穷人:麻风病人、被遗弃的人、没人关怀的人、垂死的人,使他们最终感受到了人世的温暖和光芒!他这个纯正的白人被荣称为“非洲之子”,爱因斯坦专门为他写过一篇文章叫《质朴的伟大》。1953年,78岁的史怀哲医生在奥斯陆接受了诺贝尔和平奖。之后,他把全部奖金连带演讲、演奏所得,全都用于扩建兰巴雷内的麻风病院。 今天,我们医界最伟大的楷模史怀哲医生用半个世纪的时间来邀请我们,邀请我们选择光明,邀请我们携手去行动去改变!他曾说:“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那么,让我们每一位学子都积极响应这个伟大的邀请,用我们有限的爱心,毕生的精力去倡导“医者仁心”,完成这一绝不平凡的事业吧! (去年在母校临床医学系教学楼里看到这个医学生誓言,不由得拍了下来:) 附:医学生誓言 ——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
GMT+8, 2024-11-30 08:46 , Processed in 0.01124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