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战机突击高度已低于马岛海战最低记录|解放军|马岛海战
资料图:旅长杨永飞检查新飞行员飞行准备情况 记者近观南空航空兵某旅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超低空体系对抗—— 信息主导:战鹰长上“隐形翅膀” 丁义波 本报特约记者 闫国有 张 力 飞行副旅长变身“体系指挥员” “这一仗打得真带劲!” 飞行归来,坐在记者面前的南空航空兵某旅副旅长杨发孟,高兴地一拍飞行头盔说。 常常“领衔”执行攻击海面舰艇任务的杨发孟,此番飞行不同寻常:作为蓝方,他指挥不同型号的7架战机先后升空,联手对红方实施电子侦察和电磁干扰,对地面防空力量实施火力打击压制,对海上舰船超低空隐蔽突击。 “在过去,海上超低空攻击,我们都是孤军深入,一种机型,几架飞机,交替掩护。”杨发孟记忆犹新,“很有点上刀山下火海的孤胆英雄味儿,但成功率并不高。” 如今,一切都变了——同一片蓝天下,多种不同战机,10余个兵种要素,熔铸成一个作战集群,在不同空域,接连实施3场不同任务、不同样式的战斗。谁突击、谁掩护,谁主攻、谁佯动,各协同要素基于不同目标进行战术上的配合与衔接,每一个环节都“天衣无缝”。 变化的背后,是多兵机种信息系统的融合对接。飞行二大队大队长李松柏告诉记者,依托多兵机种一体互联的信息平台,他们先后与海军某驱逐舰支队、空军导弹某旅、雷达某旅等多支军兵种部队建立训练协作机制,每一场海训都是要素集成,每一次对抗都是体系对阵。 信息集成,各要素瞄准了同一块“靶子”。从2010年开始,该旅每次到这里海训,都以“任务通知书”的方式,联系驻训地各军兵种协作训练单位一起练指挥、练协同、练对抗。 不到3年,集成要素已经由过去的1个军种4个兵机种增加到了3个军种20多个兵机种,推动了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生成步伐的不断加快。 实时数据,看透海天的“第三只眼” 云底高300米,能见度3公里。这不是理想的飞行气象条件。 滑行、加力、起飞。两架战鹰腾空而起,刺破云层。 作为突击力量,大队长王长银和飞行员张伟驾驶的战机,位于编队的左前方。 “下降高度!”到达预定海域后,王大队长下达指令。此时位于前舱的张伟一边紧盯仪表,谨慎地操纵飞机下降高度,一边用眼睛余光观察舱外的情况。 100米,80米,50米……战机的飞行高度还在继续下降。 5分钟,8分钟,10分钟……战机的飞行时间还在不断延长。 “1号,××到达×点!”王大队长一边配合前舱张伟飞行,一边向指挥员报告飞行状态。 拉起、俯冲,对目标进行攻击,沿着海面超低空隐蔽飞行后,王长银和张伟“猎袭”成功。 “就像在一个巨大碗里,贴着碗底飞行!”回想起当时的感受,张伟感慨颇深。他给记者解释说,由于受到地球曲率影响,飞机低空飞行时,向外看去,海天线就像在飞机的上面,给他的感觉就像飞机不断扎向海面,心率明显加快,刚开始飞“模拟机”的时候,一些飞行员就出过“事故”。 突破难题的“钥匙”在哪里?张伟指着机舱内的表盘说,现在有了新型信息系统,实时飞行数据天地通联,如同“第三只眼”。 低空突击时的飞行姿态、战机状态、技术动作,从指挥员到飞行员都可见、可控,牵引着战鹰飞得更快、更稳、更精确。 ——海训的频率高了。空军训练大纲规定,驻内陆航空兵部队海训每两年一次,该旅从2010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次。 ——参训的飞行员多了。旅长杨永飞说,前些年海训都是副大队长以上的飞行骨干和尖子参加。今年,全团所有飞行员都来了,最年轻的只在新战机上飞了百余小时。 飞行效果怎么样?王长银兴奋地告诉记者,此次攻击,他们的海上飞行高度已经低于马岛海战中“超军旗”战机攻击“谢菲尔德”号军舰航线的最低点,而且时间大大延长。 信息流,“网聚”群鹰决胜千里 “这些飞机是从哪儿钻出来的?”本以为胜券在握的指挥员马永昌颇感惊诧。 “我们是在充分了解了对方兵力构成、作战意图和实战能力的情况下排兵布阵的,但好像所有兵力都暴露在了对手的枪口下,从一开始就陷入被动,被对手牵着鼻子打,始终跟不上对方的变化。” “这场仗打得漂亮,空中指挥所功不可没!”带队遂行隐蔽突击任务的另一方指挥员杨发孟感慨万千,“在预警机的支持下,对手的态势变化,每名飞行员都看得一清二楚,攻击时能很快找到他们的‘软肋’。” 杨发孟告诉记者,过去,没有信息支持,飞行员总要分配大量精力去观察空中态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打的是面对面的“被动仗”。 这一次,杨发孟带队突击“敌”某要地,战斗却从视距之外打响—— 战机飞离机场还不到200公里,预警机就发现前方设伏的地空导弹部队。“释放干扰!”依据实时指控信息,战机航迹迅即发生变化,采取超低空隐蔽突防,继续向预定海区方向延伸。 就在机群编队接近目标时,预警信息又至:“敌”拦截机群从侧前方的7000米高空袭来。 面对诡谲莫测的战局,指挥员果断决策:“按×号预案实施!”突击编队像天女散花一样,多路分开,有的直接奔向拦截的目标,有的专找空中地面火力空隙,直捣对方纵深。 驾机归来,突击成功的副大队长杨庚旗仍然兴奋不已:精确、流畅的战场信息,把多机种编队“网聚”成拳,作战体系联动更灵活,火力打击配置更优化,该怎么打就怎么打! 潮头观澜 ■ 决胜蓝天,分散部署于广域空间的多种作战力量,只有依靠信息支撑融合,“依网凝神”“依网聚力”“依网制胜”,才能同步感知战场态势,动态进行力量组合,随机调用作战资源。 ■ 信息数据是“血脉”,有序高效流转,才能使作战体系保持动态平衡与有效运行。血脉畅通,观察、判断、决策和行动的“内循环”才能加快,而能够更快地完成这一循环的一方,往往是战争取得胜利的一方。 (魏兵) |
GMT+8, 2024-11-30 11:50 , Processed in 0.01273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