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东海舰队影子部队现身:一上来就杀红眼|东海舰队|中国海军|舰艇
资料图: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徐州舰、舟山舰、宁波舰组成舰艇编队出海,拉开了新年度训练大幕。在某陌生海域,编队各舰全程利用信息化系统指挥方式,设置复杂电磁环境,并融入战术背景。图为徐州舰主炮对空射击。 这里看不见炮火,却同样激战酣畅;这里闻不到硝烟,却同样上演生死较量。 浩瀚东海,浪花飞卷,一场三军联合演练拉开序幕。演练之初,笔者惊奇地发现,打响演练“第一枪”的竟是远离训练海域数百海里的东海舰队某团。一时间,无形空间刀光剑影,厮杀激烈。 指挥这场精彩电磁战的,正是东海舰队某团团长吴国民。 一位军事专家曾断言:“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响,获胜的一方必然是善于控制、驾驭电磁空间的一方。” 这支年轻的部队在信息化大潮中应运而生。然而走马上任该团团长的第一仗,就给吴国民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那一次,他们信心满怀地杀进演兵场,却因为不能准确掌握“敌”通信频率而无法准确捕捉。情急之下,操作号手实施了大功率信号干扰,在有效干扰对手通信的同时,友军通信也受到严重影响。 “这不是失误,而是‘粗放型’训练带来的必然结果!”吴国民的第一记重拳,便打在了“准确摸清武器实战性能”上。 野外驻训,由于地域跨度大、战场环境真实,一直是该团提升实战化作战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将精确训练融入野外驻训中?吴国民大胆组训,在长途奔袭过程中拉开间距进行内部对抗,将干扰距离细化,探索出“最大干扰距离”“最优干扰距离”“特殊天气干扰距离”等一系列精确概念,明确了各型装备的实战化性能极限,为精细化训练打下了坚实基础。 东海之滨,竹林墨绿。笔者在该团营区训练场看到,没有战机轰鸣,也没有舰艇编队,只有官兵脸上细密的汗珠显示着演练的重要性——这是该团首次进行的精确干扰试验,这次演练,将充分检验某型装备的实战性能。吴国民对演练提出的要求很明确:不能再简单的以“目标被干扰”为作战目的,而应以“只有该目标被干扰”为胜利标准。 考核当日,晴空万里,各种信号空中交织。新装备动若风发,营、连两级指挥所密切协同,几名年轻的操作号手从容上阵,截获信号源,实施干扰,一气呵成。 未来的体系作战,强调的是“信息主导”“联合制胜”。长期以来,对于该团,兄弟部队一直都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是提升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的试金石,恨的却是它常常让一些战功卓越的王牌部队“颜面尽失”。导弹实射,眼看成功在即,却因为强烈电磁干扰而突然偏离目标,功亏一篑。 “只有推动信息手段与火力打击手段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吴国民深有感触地说。转变,首先在自身开始。该团在训练中叫响了“三个甘为”:甘为信息化战场的磨刀石,甘为训练场的试金石,甘为兄弟部队战斗力提升的垫脚石。 此后,吴国民带着自己的“影子部队”主动现身。他们成立了信息对抗知识宣讲组,主动深入水面舰艇、航空兵等部队进行介绍,将该团的现有装备、技战术性能、兵种协同优势以及缺点不足等情况一一拿出来交流。同时,他们深入学习研究各兵种部队的战术特点,平台战法的指挥流程和作战软肋。既消除了大家对该团的“神秘感”,也增进了彼此间的信任。 上千组数据、上百次演练、夜以继日的攻关,吴国民根据电磁环境对武器装备的各种影响,立足现有通信手段和武器平台,在某海域打造出一个逼真的海上复杂电磁环境训练场,探索出一系列信息手段与火力打击手段“无缝链接”的战法。 茫茫大海之上,两个老对手再度狭路相逢,一上来就杀红了眼。 在演练最激烈的时候,“蓝军”突然遭到强电磁干扰。又来这招?“蓝军”立即更改作战方案,但是无论采取何种侦察手段,就是发现不了“红军”的突防战机。与此同时,在吴国民所带部队的强力支援下,“红军”突防战机却在另一个方向成功跃升并实施火力打击。这一精彩的兵种协同配合,令观摩的上级首长拍手称快! 铸剑耐得十年苦,有朝一日敢屠龙。在记者手中,有一组吴国民带队执行重大任务的数据:48次体系对抗演练、32次一体化联合空中打击实兵演练、36次合同战术训练、33次复杂电磁环境下攻防体系对抗,次次圆满完成任务,创新15项战法训法,填补了海军信息化领域的多项空白。 然而,吴国民带领官兵还在奋力前行,因为,前方有强军使命在召唤! (新浪军事) |
GMT+8, 2024-11-30 03:36 , Processed in 0.02118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