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印度反导试验折射其独特军工发展特色之路|反导|印度|导弹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本周,印度高调宣布进行了本国第一次大气层外反导试验。印度媒体将这次成功视作赶超中国的重要一步。可是几乎所有的军事专家都指出,与使用动能撞击拦截器、矢量推力机动的中美新一代导弹防御系统相比,印度带有大弹翼、使用破片杀伤的导弹防御系统只能是第一代。 印度是一个常常让世界“震惊”的国家。1962年被中国在边境上痛打,击破了印度人“不依赖军事力量成为世界大国”的天真梦幻后,至今他们仍样样与中国攀比,在军事科技上自不例外。不论中国研制出什么东西,印度的第一想法就是:“中国能搞出来,我们也一定能。” 资料图:印度此次试射的PDV导弹,其弹头侧面有一个红外窗口,类似THAAD导弹 客观地看,印度的自主军工建设之路一度还是务实而有成效的。上世纪50-70年代,凭借从苏联、英国获得的技术专利,印度制造了一批符合当时印度需要、又有一定先进性的武器装备。但20世纪80年代捣鼓出一系列“白象”武器之后,印度自主军事技术发展就好像开始在虚妄主义的大道上高歌猛进了。 印度走向虚妄主义究竟源起何时难以具体考证,但大致就是与其80年代到90年代的“印度奇迹”同期,似乎与其凭借外包服务业在经济上取得重大成就有关。此前有人曾形容印度经理人的特色就是善于制作“看起来很美”的各种图表和趋势图,这种习惯显然不仅限于商业领域。 资料图:在防空导弹领域,印度迄今还在着力于研制基于俄制SA-6导弹的“阿卡什”导弹,其反导导弹技术能够取得多大的突破呢? 通过一些“老故事”,我们不难了解反导系统研制的难度到底有多高。 1956年,苏联开始研制“橡皮套鞋”A-35反导系统,用于拦截飞向莫斯科的洲际导弹。虽然1964年苏联就开始部署首套A-35系统,但直到1972年才完成系统测试,开始作战部署。而这套系统“完全投入使用”更是1995年的事情了。因为精度不足,该系统原使用核弹头来拦截核导弹,可谓“杀敌一千、自损九百”。苏联解体后,后继乏力的俄罗斯彻底放弃了先进反导系统的研制,开始在S300防空导弹上整合反导功能以求自我安慰。 资料图:印度擅长制作ppt文档,图中展示的是印度反导系统的远景规划。但仍可看出,印度反导系统的核心是基于以色列的“绿松”雷达 资料图:俄罗斯A-35反导导弹,这种巨大的导弹搭载有300-500万吨核弹头,可谓“杀敌一千,” 美国的早期反导系统的尝试与A-35相比也不遑多让,其在“哨兵”和“卫兵”计划下研制了多种型号的反导导弹,其中的“卫兵”计划从60年代开始开展,1975年首次部署。最终研制了同样以核制核的 “冲刺”反导导弹。最终,因为“卫兵”计划未能达到设计目标,原计划兴建的多个基地最终被削减到只剩一个。美国后来又斥巨资研制新一代的多种反导导弹,直到在21世纪初才开始有限部署。 中国也曾在60年代开始研究洲际导弹中段反导技术,代号640工程。技术上极为超前,研制了反导导弹系统、反导大炮系统和反导激光系统三种拦截手段。其中最接近成功的是“反击1号”,该弹外形与美国“冲刺”基本类似,曾多次进行飞行试验,1980年停止研制。而中国新一代反导拦截系统的再次试验和初步成果,已经是进入21世纪的事情了。 资料图:中国“反击1号”反导导弹,其外形与美国“冲刺”基本相似,都是以尽量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取得极高的加速度,A-35也与之类似,呈现出“前小后大”的外形特征 资料图:印度PDV反导弹却是与地地导弹相似的弹体,“前后一般粗”,能有多高的加速度实在是很难乐观 上世纪60-70年代的第一代反导系统在技术原理上远不成熟,指望这种武器拦截弹道导弹的若干尝试几乎都不成功。印度第一代反导系统虽然在小型化上比中美苏要领先不少——印度进口了全套以色列产的预警和制导雷达,但它的未来也没什么可多说的。如果印度真能用这种导弹形成有效的反导拦截战斗力——中美俄都会向印度弯腰鞠躬的,因为这实在是太神奇了。(作者署名:独立军事评论员 施洋 席亚洲) 新浪军事编者注:4月23日印度方面先是宣布Akash防空导弹试验成功,第二天就承认其实试验失败了。4月27日宣布新型反导弹PDV试验成功,第二天就承认其实只是“部分成功”,最关键的导弹拦截根本就没发生。 《印度教徒报》4月28日的一篇报道给出了此次试验的一些细节:靶弹是当地时间9:07从孟加拉湾的海上发射的,用于模拟一枚射程超过2000 km的导弹。拦截弹PDV于两分半后发射,导弹出大气层外后整流罩分离,红外导引头探测到弹头目标,并在120 km高度处进行了“拦截”。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拦截。根据DRDO的解释,此次试验主要目的是验证首次使用的红外导引头的探测和跟踪性能,而拦截弹内的弹头没有引爆。 客观的说,此次试验创造了印度的很多“第一”。首次使用两级固体助推,缩短了反导弹的反应时间;首次在反导弹上使用了整流罩,并在大气层外成功分离;首次 使用红外导引头,并探测到目标;反导弹的飞行高度和飞行距离也是历次试验中最远的。从这些方面来说,与此前的PAD反导弹相比都是有进步的。 资料图: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27日在东部奥里萨邦的惠勒岛成功进行了一次远程弹道导弹拦截试验。 从PDV的设计上来说,与以色列的“箭-2”反导弹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两级固体助推,都是主动雷达+红外成像双模式导引头。区别是,“箭-2”是用于 大气层内高层反导的,而PDV是在大气层外拦截,因此没有“箭-2”二级末端的气动舵。鉴于印度与以色列有很密切的军事技术合作关系,在对付伊斯兰国家的 导弹上也有共同需求,印度很可能得到了来自以色列的技术援助。本文开头提到的Akash地对空导弹是印度从苏联SA-6导弹仿制的,但是从1974年开始 仿制了30多年也没成功,直到2007以色列开始介入,短短几年项目就取得很大进展,2012年开始交付印度军方。印度在PAD的研制中也得到了以色列的帮助,所用的反导预警跟踪雷达“剑鱼”就来自以色列“箭-2”系统的“绿松”L波段相控阵雷达。 本次试验最大的看点是采用了主动雷达/红外成像双模导引头。高性能的红外成像器件和弹载主动雷达都是只有极少数国家才掌握的技术,以色列“箭-2”的红外 成像导引头是Raytheon提供的,主动雷达导引头来自Lockheed Martin,而以色列的电子工业水平远比印度高,所以印度的红外导引头得到了外国的技术援助。PDV的主动雷达导引头很可能继承自PAD,而PAD 的主动雷达导引头是俄罗斯提供的技术。没有这些技术援助,印度的反导是根本搞不起来的。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军事) |
GMT+8, 2024-11-30 03:32 , Processed in 0.01173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