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美智库推演对华海上军事冲突对获胜很悲观|海军|中国|美国
资料图: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模拟攻击美国航母假想图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长,俨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最耀眼的新星之一。面临这种增长,一些人从中看到了新的机遇,而另一些人也出现了所谓的担忧。究竟后一种人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思维触动,本文将从兰德公司近年来发表的一篇报告中进行挖掘。 与其他国家相比,智库在美国国家决策中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一些智库常常成为美国政府喉舌,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甚至智库成员还会通过“旋转门”机制成为政府要员。这些智库的研究人员提出的任何一个观点都交织着深厚的背 景和利益纠葛,因此在分析他们关于中美关系问题的看法时也不应离开这个大背景。2011年,兰德公司发布了詹姆斯·多宾斯等人的《与中国的冲突:前景、后果和威慑战略》,该报告直指中美未来30年冲突,在某种程度卜。反映了整个荚国社会对中美关系的主流认识。 美国格外重视发展“空海一体战”,实施军事战略转型之际,其关于海上冲突的内容值得深思中美冲突将发生于西太平洋地区,预测常常是智库的拿下好戏之一,自然身为大牌智库的兰德公司也肯定不会放弃这个足以扬名获利的业务。<与中国的冲突:前景、后果和威慑战略》这一报告的发布,与美国逐渐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逐步实现战略重心朝亚太转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然,这是美国政府新政策基调下的产物,但该报告认为中美未来;肯定会产生冲突的论据没有多少新颖之处。该报告认为,未来30年里,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将大幅提升,并有可能成长为与美国相当的超级大国,而这会造成西太平洋地区的结构性权力矛盾。它认为,根植于这种结构性矛盾,中美存住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不高。 资料图:疑似巨浪-2战略导弹发射 但是,该报告还是对中美冲突可能发生的地点进行了预测,指出中国曰前“既不谋求针对邻国的领上扩张,也不打算输出意识形态。它对赶超美国军事开支、取得与美国相当的全球部署、或承担超出其周边地区以外的防御任务没有表现出什么兴趣”。基于这样的判断,报告认为中美可能会发生冲突的地区是中国的周边,即西太平洋地区,这里是中国安全利益和军力聚集的区域。而美国在这里有着长期的力量存在和重大的政治经挤利益,这势必会产生中美双方的碰撞。但如果美国有能力继续保持威慑,那么也有可能避免冲突的出现。 该报告认为,中美之间存在着多种军事对抗的可能性,从可能性高低排序分别是朝鲜半岛、台湾、网络战、南中国海、日本以及印度。然而直接的军事对抗最有可能出现在海上,那就是台湾海峡、南海和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正在不断改善,但最终的统独问题没有解决,双方仍然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战争的可能性就无法排除。由于美国对台湾有着协防的安全承诺,介入台海战事不可避免。中国大陆对台动武的模式可能有多种层次,包括海上封锁到海空打击和两栖登陆。美国的责任就是防止中国夺取战区制空和制海权,降低中国海空及导弹攻击的效应,尽可能减少对台湾的军队、经济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因此美国海空军面对中国力量的进攻和防御对抗势必存在。随着中国军力投送和功击能力的提升,未来30年里将具备威胁到美国军事基地和海军作战平台的能力,从而对美国形成区域拒止的威慑效应。美国的上述军事介入可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与此同时,台湾军队的防御能力也将越来越不足,达成有效防御会越来越困难。 南海冲突 《与中国的冲突:前景、后果和威慑战略》认为,南海是另一个中美可能爆发直接军事冲突的地方。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声称对这里的岛屿和海域拥有主权。美国对菲律宾这样的盟国有安全承诺,同时从制衡中国的角度出发,美军介入也很可能出现。美国可能只是维护航行自由,也可能是对抗中国控制南海海域的努力,也可能对东南亚地区发生的陆地战争提供海空支援。但不管层级如何,美国空军和海军力量都应该让当事国军队主导战争。当前中国将大量军力投射到南海区域的能力相当有限,解放军的陆基战斗机无法在远离基地的范围内有效作战,美国海空力量仍然可以在该地区实施有效的成慑。但中国已经在发展航空母舰和空中加油能力,随着其力量投送水平的升高,中美在南海的军事对抗很有可能会出现。 中日冲突 日本和中国之间有着战争的历史和仇恨的情结,还有钓鱼岛的主权争端和海洋利益冲突。作为日本最坚定的盟友,美国仍然具有提供支援的义务。当然美国对日本的支持应该是帮助减少日本及其军力损失,并“恢复相关的空运和海运的主导权”所以只要日本海空力量足够强大,中美因此出现的海上军事冲突就可能有限,但随着中国海空力量的发展,其可能性在增加。不仅如此,报告还认为,中美未来30年海上冲突的前景和中国军力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种成长将改变中国面对周边冲突的态度,也将改变美国在本地区力量存在的威慑效应,从而影响到中美军事冲突的可能形态。考虑到中美海上军事冲突可能造成的巨大效应,中美双方都会试图去寻找“副作用”最小的军事手段解决问题。 总体上来看,兰德公司报告所列出的中美海上冲突及其轻重缓急并没有超出各方对西太平洋地区态势的传统认知,融然这个报告不过是复述已经几乎快成为陈词滥调的东西。同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指出美军甚至第二岛链的关岛也会面临中方攻击相比,詹姆斯-多宾斯等人的论点要温和一些。这些报告作者采取此种姿态的可能原因是,作为带有一定军方和政府色彩的智库,他们并不希望作出过于激进的判断。况且,即便詹姆斯-多宾斯等人盘点了中美未求可能发生的海上冲突,但同时也看到了中国的巨大影响力。他们提出,“从长期来看,美国需要寻找其他的方式来利用中国力量,同时也约束它。如果从相对强势的角度来这么做的话会虹容易也更安全,也就是说,要尽早地开始这种合作”。 “经济相互确保摧毁”概念出笼 可能是出于核战争毁灭性和经济全球化使中美联系加强的考虑,詹姆斯·多宾斯等人认为,尽管中美在西太平洋地区存在着结构性l权力矛盾,但双方爆发全面冲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他们与此同时也指出,鉴于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美国应当采取合作加防范的姿态,而经济因素是中美无法绕过的问题。 资料图:中国094战略核潜艇 詹姆斯。多宾斯等人认为,由于双方的经济联系如此之深,当军事行动风险过高时,美国可以采用采经济制裁选项。不过,他们也指出,经济制裁也是一把舣刃剑,不仪会使中国失去出口收入、利息和信贷流动性受损、投资回报下降、关键进口商品短缺,也会使美国遭受惨重的损失。因此,美国需要采取·种一种可以让中国受到不对称的重大打击,同时可以兼顾对美国和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的措施,例如干扰中国的石油运输线。 在本报告中,詹姆斯。多宾斯等人首先提出了“经济相互确保摧毁”慨念,这表明与强硬派人士的一味单纯反华相比,他们认识到了必须关注中美之间“相生”的因素。詹姆斯·多宾斯等人认为:“由于不会出现核大战,中美冲突有可能仅仅出现在经济领域。如果中美两国爆发冲突,即便双方都避免使用核武器,结果也会给双方造成大量经济损失。这两国的经济紧密相连,并且和整个世界经济化存在空前紧密的联系,这种相互依存是一种巨大的威慑力, 一日发生冲突,结果必定是双方经济都遭到摧毁。” 他们还进一步预测,“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美国将在这方面成为不利的一方,届时经济威慑将不再是美国的重要战略手段。如此一来,在同中国发生冲突时,美国必须对整体利益进行权衡”。尽管他们对中国实力增长感到担忧,但这个观点还是比较务实的。 "军事与外交手段并重" 詹姆斯·多宾斯等人认为,美国地面力量只会卷入朝鲜半岛冲突,而在其他冲突中的介入主要依靠海空力量。他们指出,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将逐渐扩展到太平洋和东北亚地区,并最终到达东南亚地区。此外,由于中国网络战和反卫星能力的增长,美国的C4ISR系统可能遭受破坏,而且双方在该领域内的对抗对整个冲突局势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对此,美国应当采取的做法包括:升级武器、扩大地域范围、增加对方打击目标数量,从而恢复战场生存能力,打击中国方面的部队、发射架、传感器和其他能力;首先攻击支撑中国军队作战的卫星和网络;使用常规精确打击能力袭击中国大陆或其他地域的作战目标与后勤目标。在谈到这些应对措施时,詹姆斯·多宾斯等人还指出,由于中美双方都不希望冲突升级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因此往往需要采取“副作用较小”的对抗手法。 外交方面,詹姆斯·多宾斯等人认为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拥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强大的盟友,而为了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实力,巩固这些伙伴关系将变得十分重要。对此,美国需要采取两种手段:向盟友提供只有美国才具备的关键能力;通过反升级措施来威慑中国的升级选项,并且在必要情况下向中国表明核威慑能力。他们还提出,美国不应当单纯地遏制中国,而应该积极地与后者接触。在这一报告中,他们也指出:“美中竞争不应该被队为是零和游戏,事实上美国有着很强的利益动机来改变这种看法。当中国成为一个真正旗鼓相当的竞争者时,它也同样有潜力成为在防务和经济领域更强大的合作伙伴。当前,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负担着当世界警察这样不成比例的重担……中国和世界上多数的国家一样,是美国这些努力的搭便车者……鼓励世界其他正在出现的强国为国际和平和安全承担更大的责任,这也是美国的利益所在。” 综上所述,詹姆斯·多宾斯等人建议,美国应当采取接触与对抗两方面的手段,而这背后最根本的驱动因素是美国国家利益。反过来,在处理中美两国关系时,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两手,不仅要允分重视同美国的合作,而且还要加强周边外交和军备,才能保证不犯低级错误。 冲突构想背后的冷战思维 兰德公司国防研究所的这份报告将中国经济军事实力的成长界定为未来30年中美军事冲突中的主要变量。冲突构想以中美意识形态差异和国家利益冲突不可调和为基本前提,以实践对西太平洋地区各盟友的安全承诺为基本体现。报告认为未来30年里,中美海上冲突的起源基本上是中国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领土争端和利益冲突,美国的军事介入不可避免,然而冲突的水平和升级程度取决于中国经济军事实力的成长,或者说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的对比形势。这种冲突构想的基本点有三: 一是中美地缘政治的结构性矛盾不可调和。美国作为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在亚太地区有着重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中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和国家利益的拓展一定会遭遇到美国已经经营半个多世纪的利益壁垒。这是该报告构想中关未来冲突时的基本理论前提,地缘政治造就的结构性矛盾似乎是不可调和的。中国海军舰队作战范围的扩展和远程打击武器的发展将会对美国海军在该海域的海上优势地位形成挑战,美军原有的绝对海洋控制、海上机动自山以及力量投送自由将会受到限制。 资料图:中国新型远程反舰导弹 二是军事介入是维护美国利益的传统手段。从美西战争开始,到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一直到新世纪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乃至全球反恐战争,美国一直将军事介入视为维护其利益和全球霸权地位的重要手段。因此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仍然坚信军事力量的有效性,通过航母战斗群的巡航和前沿基地的建设来展现力量存在,构想“空海一体战”概念实现作战能力发展和威慑的双重目标,透过地区盟国构建军事干涉的进入途径和防御壁垒。 三是技术实力在未来冲突中起到关键作用。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优势源于技术的领先地位,因此技术依赖成为了其军事思维的基础特征之一。本报告的基本观点仍然体现了这一特征,中国军力的增长以其反舰弹道导弹、航空母舰及其他军事技术为标志。未来冲突的诸多可能和双方军事技术及武器装备的发展与演进密切相关。正是因为中国在陆基中远程弹道导弹、反舰弹道导弹、潜艇及现代化海军水面舰队的发展,让美国海军感到了“海上优势面临的挑战”。报告甚至悲观地认为,“除非未来技术发展出现不可预知的突破,可以保汪美军和C4ISR系统的强健,否则美国不可能也无财力支持与上述趋势对抗”。 不可否认,这份报告的三大基本点表明,兰德公司仍然带有苏联解体前一定程度的僵化思维。在新形势下,传统的零和冷战逻辑显然已不再适应21世纪的整个西太平洋地区。此外,这种忽视意图,而只依靠实力判断对抗与否的观念体现了西方有别于东方的战略文化认知。正值双方转型之时,深化交流与沟通是有必要的。然而从詹姆斯。多宾斯等人对中美冲突可能发生的区域、冲突幅度和美国的应对措施的观点来看,其中的确闪耀着“灵活性”元素。这至少表明,美国主流智库还没有走到全面煽动中美对抗的地步,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政府决策层的某种矛盾心态。但随着美国将战略重心逐步向亚太转移,这种仅存的灵活性究竟会持续多久呢?恐怕,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原载于 第465期 《现代舰船》3月 A版 作者 陈传明)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本文为部分摘选,更多精彩内容,请购买支持《现代舰船》 (新浪军事) |
GMT+8, 2024-11-30 03:48 , Processed in 0.01188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