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各国大学录取:日本监督严格 美国看重特长|大学录取|特长
央广网北京4月2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本周,中国人民大学聘请十名社会监督员,对学校本科招生工作进行第三方监督。这十个人中有新闻界人士、中学校长、教育专家、公务员、还有企业界人士。 招生监督员让招生处于阳光之下,人们需要看得见的公平。考生、家长普遍表示欢迎。 国外招生公平如何实现?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监督员监督员之一的教育专家熊丙奇说,国外高校要做到招生的公平公正,一般要通过两种机制来实现。 熊丙奇:第一是有独立的招生委员会,由招生委员会来制定招生标准,同时监督有关机构落实执行,并不受行政力量的干预,学校校长可能都不是招生委员会的成员。第二个方面就是,国外的自由申请入大学制度和自由转学制度,实际上是给受教育者充分的选择权,但如果这个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教育声誉败坏,学生是不会选择你。如果学生不选择你的话,再好的大学有可能很快堕落为二流甚至三流。因此学校为了赢得公众的信任,为了吸引优质生源,必须把整个招生过程公开透明,提高整个学校的声誉,因此是一个很重要的监督机制。 >>英国:牛津、剑桥曾被指偏向招收私立学校的富有学生 即使如此,国外很多大学在是否公平公正招生问题上也饱受争议。比如在英国,包括牛津、剑桥等多所精英大学就曾被指偏向招收有钱的私立学校的学生,而对同样成绩优秀的毕业于公立学校的贫困生的招收率在逐年下降。 2002年3月,《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记者假扮成一名有钱的银行家,向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为自己的儿子争取入学许可。该学院的两名院士表示同意,条件是需要拿出一笔巨额捐款。这件丑闻曝光后,两名院士因涉嫌出售入学资格而不得不辞职。 《全球华语广播网》英国观察员侯颖:英国学生在得到由独立的专门考试委员会寄出的成绩后,再向专业申请机构申报,高校根据申报者的成绩,通盘权衡后再给予录取,实际上中间还有很多的监督审核环节,高校只负责自主选择适合本校学校进行录用。不仅如此,英国还设立了独立的公共机构公平入学办公室,其目的就是和相关部门合作,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入学制度的建立,特别促进来自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弱势群体家庭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权利,并对高等院校招生政策进行审批,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也会建立高校招生巡视员制度,具体处理高校招生录取中的投诉。 >>日本:大学教授系日本第二高薪职业 一般人贿赂不起 日本考生高考的服装大都是黑色,每年年初的全国性高考中,无数的“黑衣少年”开始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一战,甚至被看作是地狱般的竞赛。但是,大学的录取并不仅仅看全国性考试的成绩,日本的各大学都有自己的招生考试。 《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上个月31日,日本东京大学宣布一名教授在上任的时候接受了别人一百万元的祝贺金,而此人之后表示要报考东京大学,该教授却没有把钱退还,虽然这名教授担任了考官,并没有帮助这名考生通过考试,但是东京大学还是决定解雇这名教授。这样的事件在日本非常少见,日本考大学除了笔试以外,更重要的是各个学校的面试,但是面试是几位教授一起面试,而且老师最关心的是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成绩,这会直接影响到教授的科研经费、赞助等等。所以老师们都不会故意招收成绩差的学生。 另外,日本教授平均年薪在日本排名第二,两三年的收入就可以在东京买一套房子,一般人贿赂不起。社会对老师的尊敬无形中也形成了对教师行业更加严格的监督。此外,走后门上大学现象很少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大学不是学生们未来成功的唯一道路,比如很多学生高中毕业以后,会去报考专科学校,专科学校在校学习的时间比大学短,学习的技能可以很快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就业率每年都高于大学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收入和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差不多,高级蓝领的收入甚至远远超过很多普通白领,所以上大学并不是所有年轻人的理想,他们不会为挤进大学的门槛想尽办法,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美国:学生的才能和技巧也会成为被录取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达众所周知,不过很多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坦言对美国大学录取标准“心里没底”。 《全球华语广播网》美国观察员庞哲:在美国升学,除了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的才能和技巧也会成为被录取的决定性因素。例如很多大学院校都有体育、音乐或其他天才团队,按时会参加比赛,对学校的融资和筹款都会非常重要。所以如果有涉嫌贿赂或走后门的问题,也往往会出现如何选定和如何鉴定人才方面。 美国一般没有对此特设的监管部门或自发性的组织来监督这种行为,但是各州和市政府都对自己的学区有不同的要求,同时法律制度严谨,也没有太普遍的贪污行贿行为,否则会使学校失去捐款的慈善机构的信任,或者是因为人才没有选对,而使学校在参加比赛的项目中失利就会受到责任追究,或者使学校失去大型公司和机构的青睐。 (原标题:盘点各国大学录取:日本监督严格 美国看重特长) (编辑:SN010) |
GMT+8, 2024-11-30 14:46 , Processed in 0.01187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