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这三个字,在当下的华人脑海当中可谓成了中华民族是否有能力宣誓主权的代名词。“保钓”这一运动自1970年开始,它的历史背景是因美国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明确”其列岛属于琉球(二战后美国将琉球群岛私相授受给日本“管辖”),并企图在1971年将其“归还”日本。这一企图,引起了当时以海外台湾留学生为主而发起的保钓运动。 钓鱼岛(日称尖阁列岛),这个小岛在最近两年当中引起了很多爱国人士,尤其是海外华侨、留学生以及港台方面保钓人士的关注。而中国政府也在2012年公布了相关的钓鱼岛以及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立场的声明。这些都源于1970年美国政府对于钓鱼岛问题的处理不当,而追溯历史其实这个问题更源于1895年的《马关条约》。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始于朝鲜之乱,日军不宣而战。而后清政府软弱无能,恐从西方买来的舰只受损,心疼兴洋务以来的成果不保。将北洋水师龟缩于威海卫,使日海军掌握了有利的制海权。最后导致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彻底失败。清政府为了“保全”,向日方求和,故此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重重的压在了中华民族肩头。在这个条约中,其中一条明确了辽东半岛、台湾、及台湾的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最近一部电影《赛德克巴莱》入围了奥斯卡,仔细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都有强烈的印象。以前,在大陆的教科书中描述台湾以及台湾历史少之又少,对于台湾在大清时期的历史、人文更是缺乏认识。从这部影片中,让我们看到了台湾的原住民族抵御日本人的统治,以至于不惜牺牲性命维护本族天然猎场而进行的斗争。这部影片,带给人的思考很多,不仅仅是对于外族入侵的抵御,更是一个让人反省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作为同盟国一方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开罗宣言》、《波斯坦公告》中明确了日方应将台湾以及附属岛屿等之前割让的领土归还于中方。但由于蒋介石政府的软弱,致使琉球群岛(冲绳)、钓鱼岛及其列岛未按既定收回。至1970年美国单方面与日方和会,并将钓鱼列岛同属琉球一同交予日方“管辖”。 从去年日本准备“国有化钓鱼岛”开始钓鱼岛争端逐步升级,此前,针对东海这个“热点区域”的中日争议一直存在,包括春晓油气田的开发等。日方一直强调“共同开发”,而在2010年,外交部就多次强调,日方可出资参与开发而不是共同开发。有关这一海域的领海基线中国政府一直秉承“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而日本一直强调“中间线原则”,并假借中方“已默认”的说法认为春晓油气田的开发应该是“共同”的。 共同开发的理论与可以参与出资开发并获益的概念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是东海博弈当中的重要一环。这好比是一所用于商业出租房子的产权是我的,你可以出资装修,也可以从中获得部分营业收入,但产权不归你。 为何日方一直想偷换这个概念,其实还是源自于邓小平访日时有关钓鱼岛海域的建议表述:“搁置钓鱼岛附近海域主权争议,共同开发”(实际上最先提出它的人是周恩来总理,他在1972年对日本公明党领袖竹入义胜谈话时提出的,那时我们还正在准备与日本恢复邦交,而在那个大背景下所产生的)。其实,从很多人的理解来看,老邓的这一表述即代表中方当时的立场,在我理解可以表述为:“你日本也别说这一海域是你的,我现在无暇顾及这一主权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友好、可以合作开发。”对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国社会面临改革与开放,自然对外的姿态是合作、共赢,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现在看来可以开个小玩笑,就是我们先让一部分人有钱,有了钱我们再务虚。人都吃不饱肚子,喝海水也不能温饱啊!!那片海再大,没钱开发,捞点咸带鱼炖海带啊???) 目前,钓鱼岛的形势不是乐不乐观的问题,而是要不要出手的问题;出什么手的问题。我不是历史科班,仅仅从一个小老百姓看问题,自然是以史为鉴,前车之鉴。 同样的香港归属问题,邓小平的讲话大为不同,他说:“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此话出自于邓与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但是,为什么邓对日本当时却讲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话来呢?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刚刚走出文革阴影,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甚至是温饱问题。中国与英国针对香港进行谈判表达强硬立场,也是因为当时的时机已经成熟,另外就是哪一个政客都不能够在主权问题上再像清政府那样软弱无能,否则会被后人唾弃,成为历史的罪人。政客们其实与商人相似,无非是将成本降到最低,获取最大的收益,港澳的问题简单直观,并不复杂,租借到期归还,自古也有欠债还钱这一说,情、礼、法都说得过去,再不硬,那真是不举了!何况,改革的成果无几,政客的选择当然是“捡易”为主,时局上说,并无大碍。但,祸患无穷。 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应该吸取历史教训,找到真正失去领土控制的原因,正面的面对这个有争议的甚至可能产生地区争端的事情。 从2010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强调对于钓鱼岛海域的主权,并从春晓油气田的开发问题开始赢得国际社会对于这一争议海域对于中方的认同。这也直接导致了日政府的“逆反心理”,并在钓鱼列岛问题上不断上演的“夺岛”闹剧。 反观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当年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就是因为日本的明治维新,从那时候开始日本计划脱离亚洲,亲近欧洲。从欧洲工业革命当中得到发展,资本主义后的日本,日渐兴盛国力渐强。作为一个岛国,本身资源匮乏,所以他们开始打清政府的算盘,蓄意夺取台湾岛和朝鲜半岛,并且处心积虑侵占蒙满,以至于想侵占整个华夏,为他们占领亚洲鳌头做准备。 而那时候的中国正处在清末年,正在向半封建半殖民地倾斜。而那时候的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兴起了向欧洲学习先进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并成立了亚洲第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但是,那时候的清政府并未向日本一样选择“资本主义道路”,而是坚守着古老帝国的大门。腐朽与进步相互矛盾、脱节,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百姓生活困苦,这种外强中干的局面终带来甲午战争的惨败,以及一直遗留至今的诸多领土主权问题。 中学时历史老师曾经感慨的告诉我们,他说:“我人生最悲哀的事情就是学了历史”。虽然,我们当时哄堂大笑,但这种自嘲也显示出我们的近代历史的确是一部屈辱史,他还说:“读古代史很自豪,转到近代史却想跳楼”。难怪,同学中最后进了高等学府学历史学成酒鬼和“湿”人的不在少数。 而今的历史车轮似乎在碾压着同一个车辙,但是轮子换了,我们还会重蹈覆辙吗?
从强烈反对日本政府钓鱼岛国有化的提案,到外交部屡次抗议、重申我国领海基线以及毗邻海域对主权的伸张方面看,我们是不想再屈辱了。 但是,真正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是口气能否强硬的事。从这一海域争端的升级到中国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微妙地变化,就是克强总理在参观“博斯坦会议旧址”时的讲话内容。这个讲话的寓意无非是警告日本,强调钓鱼列岛以及其它争议岛屿的主权问题所依赖的法律依据。 目前中国海洋权利频频受到侵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也和我们多年来没有有效主张海洋权益,不实际通过行动维权有直接的关系。而在中国日益强大的今天,一些国家专门找中国的软肋来“攻击”。在一些看似小岛、小礁不被重视的海洋国土上大做文章,以此来戳中国的脊梁骨。越南、菲律宾更是瞅准了中国自顾不暇这一时期,肆意偷盗,这些行为我们都看得很清楚,但始终没有有效的抑制(其实,16号辽宁舰航母的建成,意义远大于其本身。而是告诫小偷,我们开始买防盗门,雇佣保安了)。另一原因,与美国的太平洋西进有直接关系。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日本之前虎视眈眈,现在美国又来插手。不言而喻,中国国土面积在亚洲居首,古往今来在亚洲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美国的亚洲盟友,一直以来都依赖于美国的军事“关照”,而关照这些亚洲“小弟”则要动用美国国防更多的开支。如果说亚太地区对美国人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我想更多的是来自于“盟友”的召唤,而保障美国亚太地区盟友的安全及利益,似乎成为了美国政客用屁股都能思考出来的好问题。既可以亮相美国的世界警察角色,又可以让“哥们”放心。从而,在此中得到所谓的美国利益! 随着中国的掘起,一些周边国家显现出了焦虑与不安。事实上从近期的菲律宾、印度、越南、日本、朝韩等问题上看,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困扰着中国,这已经不仅仅是外交层面的问题。 在我看来,归根结底还是从韬光养晦时期开始,中国政客似乎更喜欢深挖洞广积粮式的思维方式,喜欢用“上茅房拉屎暗攥拳头”的架势来对待国际事务。 说白了,就是谁有钱谁地主,谁有枪谁有政权的“腰杆子式”的对外方式,而忽略了大的发展方向。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长廊当中的一个普通过客,中国到底能否复兴还是将来时!我们能看到的,也只是眼前。 主权问题不容谈判,二战的英烈不能白白牺牲,维护这些口头“正议”最好的方式根本上还是要靠国家层面,要从国防和外交途径着眼。发展好海军、海监才能真正的维护海洋权益;通过具有大国作风的外交策略赢得外界更多支持。另外,应该在国际法方面,争取更多的涉外法学专家、律师、学者的支持。通过外交、国防、国际法等多方面的渠道来维护主权,同时提高国民的主权意识、国家意识,尽早让中国从内到外能够执起亚洲的教鞭, 当然,目前看来想要做到这一点可能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回头再看看钓鱼岛,它何时能够回归祖国,这关系到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中日之间的问题,它会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复杂化。同时,这个列岛也是个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就别想再合上。一座岛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历史的车轮不容再重蹈覆辙!
|
可爱的台风: 非常不错的文章,拉屎攥拳头的方式,只能说明对世界世界事务操作不娴熟,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不像MD当了搅屎棍还一脸的无辜,得了便宜卖乖。其实,钓鱼岛问题,南 ...
岳东晓: 不错,还真是原创钓岛战略。
fencer1818: 敬爱的公主:不好意思,这个问题根本不用我来回答,您已经心领神会。谢谢您的关注~有关SL案的一些问题,因为我们已经聘请了专业律师,一切交由律师处理,有关案 ...
天香公主: 你好,能烦你回答一下我前面的问题吗?
fencer1818: 公主好~
天香公主: 难道是传说中的黄处长来了?
GMT+8, 2024-11-30 05:02 , Processed in 0.015165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