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律论浩如烟海,名相繁杂,义理深奥。一般人找不到门路。
有人总结了三句话,“现观五蕴、思维缘起、自证涅槃。”
现观五蕴,就是观察自己的身心。身:色法;受想行识:心法。
按佛家的说法,色法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四大的特性是“坚湿暖动”。受,领纳境界,有喜欢、厌恶、无所谓的感受。想,于境取相,施设名言。把主观感觉当成客观真实,并安立名言,就是想的功劳。行,在受想的基础上,采取身语意行动。识是想、思、行之后留下的记忆。佛家名之为种子。
思维缘起,思维身心都是依因托缘而成,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离散,虚妄名灭。
最初佛教是思维组成身心的五蕴,是因缘和合而有,无主宰、无有常性。是变易、磨灭之法。亲正四圣谛,达到解脱。后来随着部派分裂。大乘中观、瑜伽学派兴起,就越来越繁杂了。
自证涅槃,自己的烦恼止息。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