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Chico的个人空间 http://ohaiwan.com/?4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杂阿含293经(空相应缘起)

已有 518 次阅读2024-8-7 20:50 |个人分类:佛教经典|系统分类:个人日记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異比丘:「我已度疑,離於猶豫,拔邪見刺,不復退轉,心無所著故,何處有我?為彼比丘說法;為彼比丘說賢聖、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所謂有是故是事有,是事有故是事起。所謂緣無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乃至如是純大苦聚滅。

「如是說法,而彼比丘猶有疑惑、猶豫,先不得得想、不獲獲想、不證證想,今聞法已,心生憂苦、悔恨、、障礙。所以者何?此甚深處,所謂緣起;倍復甚深難見,所謂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如此二法,謂有為無為,有為者若生、若住、若異、若滅,無為者不生、不住、不異、不滅,是名比丘諸行苦寂滅、涅槃。因集故苦集,因滅故苦滅,斷諸逕路,滅於相續,相續滅滅,是名苦邊。比丘!彼何所滅?謂有餘苦,彼若滅、止、清涼、息、沒,所謂一切取滅、愛盡、無欲、寂滅、涅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世」,宋、元、明三本作「世坐」。

「朦」,大正藏原為「矇」,今依據宋、元二本改作「朦」。

[註解]

度疑:超越、克服了疑惑。

邪見:不合乎正法的外道見解。

出世:超出世俗;出離世間。

空相應:相應於空的;符合於空的。

有是故是事有,是事有故是事起:有了這個因此而有那個,這個生起因此那個生起。說明一切事物由因緣所成立,皆具有相依相待的關係。另譯為「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先不得得想、不獲獲想、不證證想:之前(對緣起法)沒有得到卻自以為得到了,沒有獲得卻自以為獲得了,沒有證得卻自以為證得了。

朦沒:迷糊不清楚。

有為:有造作的;因緣而生的。「為」是「造作」的意思。

無為:無造作的;不是由因緣而生的(因此也不會隨因緣而滅)。例如涅槃。

相續滅滅:相續的因緣徹底滅盡。


空相應緣起隨順法經講解

(雜阿含經第293)

陳重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世尊告異比丘:「我已度疑,離於猶豫,拔邪見剌,不復退轉。心無所著故,何處有我?

【解】我聽到如下所說的這樣:某一個時刻,世尊住在摩揭陀國的首都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即竹林精舍),當時佛陀對一位從別處來的比丘開示說「我已越過(有關宇宙人生的)一切疑惑,離開了一切遲疑不決的態度,拔掉了一切不正見的毒刺,不會再有退轉的可能性。由於內心再也沒有任何執著的緣故,如何能在什麼地方找到一個叫做『我』的東西呢!

 

為彼比丘說法,為彼比丘說‘賢聖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所謂有是故是事有,是事有故是事起。所謂緣無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乃至如是純大苦聚滅。

【解】就此為某位比丘說法,為那位比丘說的是賢聖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一一能夠隨順於跟空起相應的緣起法的人,他就是能出世間的賢聖了(不受世間法影響的人就叫做出世間)。它的內容就是所謂由於有這個條件所以就會有這件事(此有故彼有),有了生起這件事的原因,於是這件事就產生出來了(此生故彼生)。一一如以無明為條件就有行,以行作條件就有識,以識為條件就有名色,以名色為條件就有六入處,以六入處為條件就有觸,以觸為條件就有受,以受為條件就有愛,以愛為條件就有取,以取為條件就有有,以有為條件就有生,以生為條件就有老死、憂愁、悲哀、煩惱、苦痛等等純粹只是最大痛苦的聚集。反之,(生的條件消失了,老死的現象也就消失;有的條件消失了,生的現象也就消失;‥‥行的條件消失了,識的現象也就消失;無明的條件消失了,行的現象也就消失等等)純粹只是最大痛苦聚集的現象就消失了。

 

如是說法,而彼比丘猶有疑惑、猶豫,先不得得想,不獲獲想,不證證想;今聞法己,心生憂苦、悔恨、矇沒、障礙。

【解】像上述那樣的開示說法,而那位比丘仍有疑惑不知和猶豫不決的表現。這是由於以前還沒有知法而自以為知法,還未獲得見法而自以為已經見法,還未能證果而自認已證果;現在聽到正法的內容發現跟自己的所知不吻合,於是心生憂苦、悔恨、內心被矇昧所沈沒而產生障礙了。

 

所以者何?此甚深處,所謂緣起,倍復甚深難見一一所謂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

【解】(世尊繼續開示道)「為什麼會產生上述那樣的情形呢?這一非常深奧的道理就是所謂的緣起,它超出了一般所能想像的深奧而很難被透視。也就是所謂離開一切不斷的追求(一切取離),那麼虛妄的執著()就消失,而進入不再產生欲貪的境地,煩惱在此被消滅而獲得寂靜,這就是涅槃了。

 

如此二法:謂有為、無為。有為者,若生、若住、若異、若滅。無為者,不生、不住、不異、不滅。是名比丘'諸行苦寂滅涅槃。因集故苦集;因滅故苦滅:斷諸逕路,滅於相續,相續滅滅,是名苦邊。比丘!彼何所滅?謂有餘苦。

【解】也就是說整個宇宙的存在現象只有兩大類:一是有為的存在現象,一是無為的存在現象。

有為的現象總是生了就持續下來(),持續之後又會發生變化(),變化以後接著消失() [它總是屬於無常的生滅變化的現象]無為的現象〕是指沒有生出(生滅變化的現象)的條件,也就沒有會持續、變化而消失的條件存在。[它是屬於常恆的不生不滅的現象]比丘們!這就叫做諸行是苦和寂滅(消除生滅無常以後的寂靜狀態)是涅槃的兩類不同的現象。前者由於集合了緣起的因,所以也就產生了痛苦的聚集;後者由於消除了緣起的因,所以也就消滅了痛苦的聚集,斷掉了所有會產生痛苦的小逕路,滅除了煩惱的相續。相續生出的煩惱被滅除,這叫做痛苦退到邊緣而終於消失(苦邊)。比丘們!到底是消滅了些什麼呢?指已消滅了所有還有剩下的其他的痛苦啊!

 

彼若滅、止、清涼、息、沒,所謂一切取滅、愛盡、無欲、寂滅、涅槃。

【解】煩惱痛苦若已消滅,獲得停止,感受清涼、安息無事、生死永沒,這就是消滅了一切不斷的追求(一切取離),虛妄的執著也不存在了(愛盡),滿足於沒有欲求的狀態,進入煩惱已滅的寧靜境地而到達涅槃了。

 

佛說此經己,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解】佛陀說完這部經之後,所有的比丘聽完佛陀的教說,都歡喜的遵奉實行。

 

【說明】

這部經的第一段,世尊說明他已見法的越過了對於宇宙人生的一切疑惑而破身見──體證了諸法無我。所有的存在現象,只要法由緣起,就必然與空相應,也就是經由眾緣所生的現象必無自性,其性既空,也就一切皆空 ── 一切經由緣起而產生的存在現象,必然與空相應!空的狀況,不能說它是有,或者沒有。只要有因緣、因緣具足,它就生起,因此不能說沒有;但是必須待於眾緣和合才能生起的一切,由於都是諸行無常而無法避開散滅的命運,因此也不能說。前者稱為若生、若住,它是有是故是事有,是事有故是事起的有因有緣世間集的現象。後者稱為若異、若滅,它是「無是故是事無,是事無故是事滅」的有因有緣世間滅的現象。這是常住於法界的永恆不變的真理,因此我們應該隨順它。

 

對於此一存在於世間的客觀事實,我們如能以隨順的態度加以正視(隨觀anupassana,正觀vipassana),也就是認知只要是緣起法就必與空相應,與空相應的一切存在現象,我們是無法在其生住以後讓它不再變異而消滅的。有此識知,才能不生愛著而住於取的不斷製造出作為生命基礎的「有」,而產生未來的輪迴。如此才能讓一切取離而愛盡的進入無欲知足的境地。也就是斷掉愛(虛妄的執著)的小徑,滅掉取(不斷的追求)的相續而成就不生法(anuppadadhamma)──不再生出「有」。

 

反之,隨順於與有相應的稱為「常見」隨順於與無相應的稱為「斷見」。不隨順於空,不能跟空相應,就是不見緣起不隨順於緣起;斷、常都是不隨順緣起,而於緣起中以造作的諸行的緣起對抗,冀求能夠主宰所有的因緣,這被稱為「攀緣」。攀緣常見起貪行,攀緣斷見起嗔行,這些不隨順緣起的愚癡邪見都是造成煩惱的毒剌。

 

隨順於與「空」相應的緣起,就是說在一切有為、思願為緣而生的一切諸行裡面,都是無常而空無可得的,無常不能是我,不會有人把無常認為是我,此中找不到有我或我所,因此世尊說:「心無所著故,何處有我?」

 

  隨順於與「有」起相應的緣起,就是認為在有生滅變化的無常之中,有一絕對不變的實體──自我。隨順於與「無」起相應的緣起,就是認為在所有生滅變化的無常之中,一切都是無因無緣的!這些都是已離有無二邊與空相應的中道行者心所不隨的。

 

  修行者於行道與進道的過程中,常會有得想、獲想與證想等,這些統統不離我想或我所想,佛法稱之為增上慢,也就是他們竟然能在生滅遷流變化無常的緣起法之中,有能得、能獲、能證和所得、所獲、所證!那麼請問他們是證得在無常的變化之中,有一絕對不變的實體?還是證得一切都是空無所有的只是斷滅?如屬前者則為我見、常見,如屬後者則早已被無常的洪流所淹沒了!根本沒有證不證的問題存在,那麼請問什麼才是?這也就是緣起倍復甚深難見的緣故。同時也是使那位比丘心生憂苦、悔恨、矇沒、障礙的原因。



路过

鸡蛋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9-11 22:22 , Processed in 0.025421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