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术语无明,概括为19中无知。简单讲,就是不知道真相。看错了,想错了进而做错了。
1.把所见外境当成客观存在。
人们不知道所见到的外境,是自己的意识产物。把自己从光线转化、编译出来的颜色“贴”到外境上面,然后生起一种如实所见的感觉。这不是宗教、哲学的结论。是写入教科书的科学结论。外境绝对有,但不是你我所见(意想)的那个样子。虽然十几岁时就从课本上学到了相关知识,但一生笃定认为花红叶绿,云白天蓝。为何如此,习惯势力使然。
2. 外境包括自己的身体无有常性,从微观角度看是生灭不断。刹那不住。但我们希求万寿无疆,不愿接受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解析到分子、原子层面,组成身体的各种“元素”内部刹那无常,生灭不停。这些知识我们也知道,也学过,甚至在课内外还做过某些试验。依然是习惯势力让我们从情感上无法接受。
3.执相为体。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切都是各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的集合体。但我们把形象、作用变化了的各个集合体都当成了各个真实的东西。
以日常生活为例:面粉+水+肉+菜+人工做出来的食物,如包子、饺子、馄饨、锅贴、馅饼等等,它们使用的原材料在本质上并无不同。但我们根据其外形和受用差别,认定包子、饺子、馄饨、锅贴、馅饼是实有自体的。忽略了他们真实的本质并没有区别。差别只是外在形象、加工方法的不同。大家在物体的形象和作用上迷失了。承认我们见闻嗅尝觉知的一切仅是有相有用,有名无实,真的不容易。虽然符合科学结论,但违反了我们的认知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