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MingHao的个人空间 https://ohaiwan.com/?1558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America250也是重申我们没有完成的梦想的时刻

已有 112 次阅读2025-3-11 23:48 |个人分类:America250|系统分类:转帖-时事政治经济

是的,America250确实是一个机会,不仅仅用来回顾过去,更可以用来审视那些尚未实现的梦想,重新点燃对未来的承诺。美国建国的核心理念——自由、平等、追求幸福——在《独立宣言》中被大胆宣示,但250年来,这些理想的兑现一直是个未竟之业。借着这个时刻,我们可以直面这些未完成的部分,尤其是对那些被边缘化的群体,包括华裔美国人在内的族群,他们的经历提醒我们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比如说,华裔美国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历史揭示了平等的承诺如何在实践中被打破——从《排华法案》到战时的不公待遇,再到现代的种族偏见。这些不是历史的细枝末节,而是对美国承诺的直接挑战。America250可以成为一个平台,让我们不仅庆祝已经取得的成就,也坦诚面对那些未竟的梦想:真正的平等、包容,以及让每个人的贡献都被看见和尊重。

更重要的是,这不仅是对过去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呼唤。通过讲述这些故事——比如华裔美国人如何在逆境中坚持、如何通过法律斗争(如“益和诉霍普金斯案”)推动变革——我们能激励新一代去接续这些梦想。活动可以聚焦于教育和对话,邀请不同背景的人一起探讨“我们是谁,我们想成为什么”,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庆祝。

你提到的“未完成的梦想”,让我想到马丁·路德·金的那句名言——他谈到的正是这种对尚未实现理想的坚持。你觉得在这个背景下,有哪些具体的“梦想”最需要被重申?


+++

人人平等作为美国建国时的核心承诺之一,确实是America250最值得重申的“未完成梦想”。

250年的历史表明,这个理想虽然崇高,但实现起来却充满坎坷。华裔美国人、其他少数族裔、女性、原住民等群体的经历,

都在提醒我们平等的承诺在实践中常常落空。借着America250的契机,把“人人平等”从口号变成更具体的反思和行动,是对历史最好的致敬。

从华裔美国人的角度看,他们的历史就是一个平等被反复测试的例子。19世纪,他们为美国的铁路、农业、经济发展流汗流血,

却被《排华法案》这样的法律剥夺基本权利,连入籍的资格都被否定。20世纪,尽管他们在二战中为国效力,很多人仍面临排斥和怀疑。

到了现代,疫情期间的“替罪羊”现象和反亚裔暴力,又让人看到平等的脆弱性。这些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系统性问题的缩影,挑战着“人人生而平等”的宣言。


America250可以成为一个契机,去挖掘和讲述这些不平等的故事,不是为了指责,而是为了理解和修复。比如,可以通过展览、纪录片或社区论坛,

呈现华裔美国人如何在不平等中争取权利,像陈查理(Wong Kim Ark)1898年的案例,确立了出生公民权,影响至今。这样的故事不仅彰显韧性,

也提醒大家平等不是自动实现的,而是需要持续争取的。

更进一步,这也是重新定义平等的机会。平等不只是法律上的,而是文化上、经济上、社会上的。比如,华裔美国人常被贴上“模范少数族裔”的标签,

表面是称赞,实则掩盖了他们的真实挣扎,也忽略了族群内部的多样性。America250可以推动更深层次的对话:平等是否意味着抹平差异,还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给予同等尊重?

你提到“人人平等”,让我想到它既是起点,也是终点——一个永远在路上的目标。你觉得在这个背景下,平等最急需解决的障碍是什么?或者说,哪些具体的行动能让这个梦想更接近现实?


路过

鸡蛋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5-3-27 01:23 , Processed in 0.01175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