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早有记录表明 Rock Springs 地区有煤矿,是 1850 年美国陆军勘测队为寻找一条更快的路线穿越现在的怀俄明州而写的。该队由Stansbury指挥,由著名山地人吉姆·布里杰Jim Beidger 带领。斯坦斯伯里写道:“我们发现了从山谷北边的悬崖露出的一层烟煤,所有迹象都表明那里的煤矿相当丰富。”
他对丰富资源的判断是正确的。数百万年前,内海沉积了岩泉穹顶的煤层和天然碱,以及逆冲断层带的石油和天然气圈闭。斯坦斯伯里的报告被广泛阅读,但当时并没有改变怀俄明州北部拓荒者小径的路线。本·霍拉迪的陆上驿道公司更全面地开发了该地区,并利用泉水建造了一个驿站,这是沙漠中宝贵的水源。
接管这个驿站并进一步开发的是Archibald and Duncan Blair—brothers,他们于 1868 年在岩泉镇开设了第一家煤矿,当时正值煤炭需求旺盛的联合太平洋铁路抵达。
联合太平洋铁路的到来,以及国会授权修建横贯大陆的铁路线,为罗克斯普林斯的经济发展打开了闸门。铁路穿越相对平坦的怀俄明州南部,正是由这种平坦的地形和一系列优质煤矿决定的。据怀俄明州历史学家 TA Larson 称,优质煤炭为铁路带来了丰厚利润,因为联合太平洋铁路可以将其用于发动机,在公开市场上以高价出售,并向竞争煤炭公司收取高额运费。
罗克斯普林斯矿区在铁路形成阶段对 Union Pacific 至关重要,以至于 UP 总裁查尔斯·亚当斯 (Charles Adams) 称这些矿区是“UP 的救星;这些矿区拯救了 UP。否则 UP 就不值得收购了。” 曾经有太多煤炭流经该镇,以至于冬天的积雪都变成了黑色。曾经有一段时间,Sweetwater 县有 130 多个矿区在运营,分布在温顿、Reliance、Superior、Dines、Lionkol 等地,这些地方都围绕着罗克斯普林斯中心。
早期的罗克斯普林斯经济还有其他因素,尤其是牧羊业。布莱尔兄弟无法保住他们的矿场,因为他们没有财力。不过,他们确实投资了牧羊业;和当时的几位牧场主一样,他们能够在罗克斯普林斯建立其他企业。布莱尔家族的后代The Hay family建立了一家成功的、至今仍蓬勃发展的银行,并继续成为这座城市的领军人物。
过去的煤矿工人和《纽约时报》文章中昂首阔步的天然气田工人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他们可能也喜欢在酒吧喝一杯,或者,如果有机会的话,看脱衣舞表演;这个小镇以反对禁酒令而闻名,而且确实有一个红灯区。
但当时北方邦雇佣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人来削弱工会的力量,因此该镇的种族多样性使得该镇拥有众多酒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酒吧或聚会场所,例如斯洛文尼亚 Slovenski Dom,至今仍然存在。
20 世纪 20 年代,该镇开始举办“国际之夜”来庆祝其多元化,这是一个通过分享服装、食物、歌曲和舞蹈来展示文化差异的节日。这一年度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天。长期居住在这里的托马斯·卡伦几十年后回忆道,当时的小镇是一个大杂烩,人们可以在一条街上找到“一家希腊面包店、一家中餐馆和一个犹太市场”。
怀俄明州的经济经常因为与资源开采行业的联系而经历繁荣与萧条,罗克斯普林斯也不例外。1920 年,当 UP 铁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处于有利可图的经济状况时,铁路上载满了乘客和货物,煤矿工人的日薪几乎为 8 美元,相当于 2012 年的 91 美元。在那个时期,在采矿机械化和汽车广泛使用之前,煤炭需求很高,矿工们资金充裕。
然而,过去的矿工与现代的天然气工人也有重大区别。对邻居的依赖,加上矿工们相互依靠以确保安全并分担危险工作的采矿文化,造就了一个紧密联系的社区。
在 19 世纪 90 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和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煤矿工人每周能工作三天就算幸运了,而且他们的收入远低于繁荣时期。1933 年,Rock Springs Rocket估计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过救济厨房。
作家杜德利·加德纳 (Dudley Gardner) 报道称,为了生存,有时几个家庭会住在一所房子里,人们依靠花园、牲畜以及狩猎和捕鱼为生。联合大学提供的免费住房和像海斯 (Hays) 这样的银行家慷慨解囊,没有取消他们的房屋赎回权,帮助许多人度过了艰难时期。
因此,这些矿工超越了不同的民族身份,很早就成立了工会。由于这一传统,罗克斯普林斯仍然是怀俄明州民主党倾向较强的城市之一。
然而,与这些亲近和包容多样性的主张背道而驰的是臭名昭著的华人大屠杀。1885 年 9 月 2 日,150 名白人矿工袭击了他们的中国同事。28 名华人被杀,15 人受伤,数百人被赶出城镇。大多数冲突的责任人没有留下来。三年后,当 Rock Springs 成立时,一群新的矿工在那里工作。
罗克斯普林斯继续发展,尽管仍在运营的 Black Butte 和 Jim Bridger 等煤矿提醒着人们过去令人印象深刻的生产。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UP 机车从燃煤改为燃柴油,导致煤矿萧条,所有煤矿都关闭了。幸运的是,西部的格林河地区开始开采天然碱矿,勘探者在寻找石油时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矿床之一,这对当地经济来说是件好事。
天然碱,又称碳酸钠,与煤炭一样,是在数百万年前内陆海存在时形成的,是一种用于制造玻璃、洗涤剂和许多其他产品的宝贵矿物。煤炭和天然碱的开采相似,天然碱公司雇佣了许多前煤矿工人。
其中一些矿工和他们的后代在其他几次繁荣时期都留了下来。20 世纪 70 年代,数千名工人来到这里建造耗资数十亿美元的吉姆布里杰发电厂,在为该厂供电的露天矿场采煤,并勘探石油和天然气。随着这种增长——这对城市财政来说是件好事,因为该镇的人口增加了两倍——也带来了快速增长的负担:犯罪率大幅上升带来的社会后果,必须为在镇周围每个小山谷露宿的工人找到住所,并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
城市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旧市中心的范围,四面八方都新建了小区。作为这种人口涌入所带来的压力的一个例子,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报告称,援助请求数量是平时的九倍。随着新员工和他们的钱的涌入,恶习也随之而来。毫不奇怪,《60分钟》节目关注的是当时的淫秽方面。
虽然繁荣给罗克斯普林斯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波动性和财富,但这里的社区大学却稳定了整个小镇,成为长期经济和智力增长的引擎。
西怀俄明社区学院成立于 1959 年,是怀俄明州七所社区学院中的第五所。最初,学院有 40 名学生和 5 名教师,晚上在 Rock Springs 高中上课。1961 年,学院迁至位于北面五英里的煤矿小镇 Reliance 的 Reliance 高中大楼。1969 年,西怀俄明社区学院迁回 Rock Springs,当时第一栋建筑在 College Hill 的现址上完工。1976 年,三栋宿舍楼竣工。
1981 年,当地选民批准了一项耗资 6300 万美元的扩建计划。扩建后,学校建成了一座全天候校园,并赢得了多项建筑奖项。西部大学现在既是一所转学机构,提供四年制课程的前两年,可获得大学学士学位,还提供职场培训。2010 年春季,该学院约有 4500 名学生,其中约 1200 名是全日制学生。
与此同时,最近的矿产热潮与 20 世纪 70 年代的繁荣有些相似,尤其是人口增长给市政府带来的压力。目前的扩张始于 2000 年左右,当时在萨布莱特县以北 80 英里处的乔纳油田和派恩代尔背斜油田发现了新的可开采天然气矿藏,储量约为 33 万亿立方英尺。
据《怀俄明州商业报告》称,人们并没有在沟壑里露宿,但这一繁荣带来的问题还包括私人住房和为 200 家新企业和 46 个新分区提供下水道、水利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公共融资。
尽管 2000 年人口普查显示罗克斯普林斯的人口为 19,000 人,但市长蒂莫西·考莫 (Timothy Kaumo) 随后估计该地区的人口数量多达 30,000 人,这进一步压缩了当地的公共资源。
据说,由于有待开采的天然气储量巨大,这种繁荣可能将持续数十年。2010 年人口普查显示,该市人口为 23,000 人——比市长 Kaumo 的估计低了很多,但仍比 2000 年增长了 23%。
西班牙裔是罗克斯普林斯寻求经济机会的最新移民群体,他们要么建立新家、开始新生活,要么像他们的中国和欧洲前辈一样把钱寄回其他国家的家人。他们现在占总人口的 16%。大多数西班牙裔移民来自墨西哥,在天然气田工作,但他们也在整个社区工作,而且他们人数众多,有几家企业专门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例如墨西哥餐馆、面包店和讲西班牙语的支票兑现服务。
西怀俄明社区学院历史与政治学教授、怀俄明州历史著作颇丰的作者杜德利·加德纳博士 (Dudley Gardner) 证实,在开拓罗克斯普林斯的最初“56 个民族”中,民族多样性几乎保留了 100%。许多后裔继续生活在该地区,新移民和人口迁入弥补了任何损失。
例如,该镇现在有来自南美的西班牙裔,尤其是委内瑞拉人,他们在天然气田工作,但也有越南人、尼日利亚人、俄罗斯人和其他人。当然,最初的东欧人、英国人和其他定居者的后裔现在已经被文化同化,现在认为自己是白人;因此很难从人口普查数据中得出确切的数字。然而,看看 Rock Springs 电话簿或在线白页,你会发现任何一页都有这种多样性。
尽管数十年来各种类型的繁荣冲击波席卷了罗克斯普林斯,但该镇的身份仍然与煤矿开采密切相关。如果一位早期的煤矿工人来到如今的罗克斯普林斯,他会想知道所有的煤都去哪儿了,并惊讶于以前城郊的巨大分区。但罗克斯普林斯煤矿的标志仍然在市中心上方,尽管市中心已经转移。那位坚如磐石的矿工和他的后代赋予了罗克斯普林斯独特的性格,这种性格将继续经受住繁荣、萧条和随之而来的任何负面媒体报道。
https://www.wyohistory.org/encyclopedia/rock-springs-wyoming
GMT+8, 2025-3-27 01:47 , Processed in 0.01051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